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外汉语专业培训

对外汉语专业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外汉语专业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外汉语专业培训

对外汉语专业培训范文第1篇

一、国际汉语教师的专业素养

国际汉语教师,即传统意识上的广义的对外汉语教师,不仅指在中国境内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授课的汉语教师,也包括由国家公派至海外的汉语教师、志愿者以及海外本土的汉语教师。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汉办”)于2008年推出《国际汉语教师标准》,把教师标准分为五大模块,即语言基本知识与技能、文化与交际、第二语言习得、教学方法、教师综合素质。[1]在前四个模块之内包含了六项标准,其中,标准一和标准二对应的是语言知识与技能,分别是汉语和外语的;标准三和标准四对应的是文化部分,即中外文化比较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标准五和标准六涉及汉语教学法。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跨领域的涉及范围较广的学科,掌握一定的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民族学、跨文化交际学的知识,是国际汉语教师顺利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有力保证。国际汉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涵盖面很广,其基本的专业素养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扎实的语言知识技能和广博的文化知识

把汉语教好是国际汉语教师的首要任务。每一位国际汉语教师应掌握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与汉字基本知识,并具备较好的汉语读、写、听、说能力。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汉语言学知识外,还应熟悉教学对象母语的语言特点。掌握至少一门外语知识与技能是合格国际汉语教师的必要条件。

文化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习惯和风俗)、心态文化(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不同种族的人在不同的生存生活环境下,创造和传承着不同的文化。对外汉语的文化教学从内容上来说,可以分为“小文化”教学和“大文化”教学。“小文化”是指日常生活中的价值观念、话语方式、风俗习惯、行为模式和态度。“小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出现较多,贯穿整个语言交际和课堂教学中。“大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政治经济制度、历史、地理、音乐、舞蹈、文学、建筑等,在对外汉语教学的中、高级阶段会引入“大文化”的教学。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国际汉语教师,首先就应该热爱和了解中华文化。教师应掌握中国历史文化、中国文学与艺术、中国民俗、中国主要哲学与宗教、中国国情等基本知识,并用之于教学。教师还应了解中外文明的特点及历史,中外政治体制、法律体系的主要异同,世界主要宗教派别与世界主要哲学思想流派。此外,国际汉语教师还应该了解和尊重各国文化,不可盲目排斥他国文化。

2.出色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国际汉语教师的教学行为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跨文化交际中常因交际双方的思维模式、交际策略不同,谈话的内容、时机、方式不同,非语言交际手段的不同而造成交际误解,合格的国际汉语教师除了具备以有限的语言手段成功地开展交际的能力之外,还应能够用深层次的文化因素来解释交际行为和现象,澄清交际误解。国际汉语教师应该具有正确的跨文化交际观,即对汉语言以外的语言和文化有着充分的尊重和理解,要懂得各民族的文化多元共生的道理,并且在交际中做到、平等对话。

3.精通并熟练运用教学法

除了具有扎实的汉语言专业知识以外,国际汉语教师还应精通第二语言尤其是汉语的教学法,并依此来安排和开展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实效性,使教学实践更具规范性和科学性。教师应掌握第二语言习得者的学习规律和特点,掌握和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并且具备根据不同学习者、不同教学环境、不同课型对汉语教学方法加以综合、发展和创新的能力。在知识、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高速发展的21世纪,计算机网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便利工具。多媒体教学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教师应熟练掌握运用多媒体设计、编排课程及开展教学的技能,教师还应了解基于网络开展教学的方法。

4.具有自尊自重和进取向上精神

国际汉语教师要自尊自重,具有时刻维护国家尊严的意识。举止要大方,行为处事要实事求是、不卑不亢,以良好的举止和学识展现中华文明的美德,吸引更多的外国朋友学习汉语。此外,国际汉语教师还应注意增加亲和力和个人威信,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知识和技术快速更新、日新月异的今天,国际汉语教师应该不只擅长教学,还要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有开展调查研究和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能及时了解本行业研究的前沿问题,善于学习和自我反思,正确评价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应该有自我完善、进取向上的精神素质,积极主动参加各种在职培训和学术交流会议,并对自己的教师职业进行合理规划。

二、当前国际汉语教师专业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1.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科研能力较弱,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国际汉语教师的队伍成员比较复杂,其中有接受过正规的国际汉语专业教育的毕业生,也有外语专业或中文专业毕业后转而从事国际汉语教学工作的,也有很多人只是出于爱好中国文化或仅仅是以汉语教学作为谋生手段的。我们发现,教师队伍中的很多人,在语言学知识层面,基础理论并不扎实,比如普通话不达标,汉字书写不规范,汉语语法特点不熟悉。在外语能力上,不能较为顺畅地与汉语学习者进行沟通,无从了解双语学习者的真实困难。在教学法方面,很多教师教学没有章法,有的人把国内面向中国人教授语文的方法挪过来套用;有的人将一种外语教学法当做普适的方法应用到各种课型。这些教师缺乏根据不同学习者、不同教学环境、不同课型对汉语教学加以综合和创新的能力。此外,由于各种客观现实原因,如课时多、工作强度大,很多教师的科研能力较弱,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缺乏科学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对于新的外语教学理论疏于学习,因而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大大受限。

2.跨文化交际能力较差,文化教学的意识尚显薄弱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只有熟悉跨文化交际的特点、功能及相关理论,才能提高汉语文化自信心。那些容易得到留学生肯定和信任的教师,往往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强的汉语教师。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只关注语言的讲授和操练,而对于语言背后更深层次的文化,却没有足够的重视,在课堂教学中也没有充分体现,对于语言背后隐藏的深层级的文化内涵缺乏应有的敏感度。有的教师面对交际过程中出现的交际误解,不知道以何种策略应对和解决。在学生对汉文化现象提出问题或质疑的时候,有的教师仅凭个人生活经验简单作答或者避而不答。美国外语教学学会制定的《美国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是当前被普遍认同的外语教学标准,提出了五大外语教学目标,它们是“沟通( Communication)、文化(Cultures)、贯连(Connections)、比较(Comparisons)、社区(Communities)”,简称“5C”标准。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国际汉语教师,如果缺乏“沟通”和“文化”等外语教学的重要意识,那就不能成为合格的教师。

三、国际汉语教师的专业成长

国际汉语教师应该怎样学习或者以何种方式学习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从而能够胜任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独立工作的汉语教师的工作?教师的专业成长既受到教师的需要、动机、兴趣、态度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也受到教师群体、教育政策、组织文化、校长等客观因素的影响。[2]国际汉语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有赖于教师个人对自我职业的规划、对自我知识的管理和自我反思,而且也有赖于教师个人之外的其他因素。为此,我们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1.做好专业发展规划,积极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和专业领域的会议交流

教师首先要从个人努力出发,对自己进行职业规划设计,要了解自己的需求,如充分认识自己还需要掌握哪些学习、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在教学方面还需要哪些方面的提高。国际汉语教师应积极参加学校或社会机构举办的专题讲座、教学演示。国际汉语教师可亲自或者利用网络观摩微格教学课程,以快速获取优秀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模式。作为汉语教师,还要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通过聆听同行专家的研究汇报,与同行教师分享探讨,通过交流不断总结分析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取长补短。另外,应加强对跨文化交际策略的学习,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充分利用对外交往的机会,如利用在孔子学院工作、到国外大学访学等机会增进对多元文化的了解。

2.做好个人知识管理,加强自我反思

国际汉语教师可应用Blog工具,采用反省杞记法、教学档案法、经验学习法,对个人的学科教学知识、教学环境知识、学习者特征知识进行管理。通过反思,国际汉语教师要能发现每次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根据问题,适时调整教学。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和分析,客观评价自己的教学质量。

3.完善教师资格认证体系,建立科学的国际汉语教师准入制度

对教师所具有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的认定,国家汉办颁布了《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认定办法》,并且对通过考试认定并达到相应等级的教师,颁发初、中、高三级的《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证书》。然而,此证书一方面并没有成为国际汉语教师从业所必须具备的资格证明,另一方面在国外也还没有被广泛认可。全球视野看,目前还没有独立完善的汉语教师标准和资格认证体系,因此,参照其他国家外语教育和推广的经验,完善我国国际汉语教师资格标准和准入制度并加快推广,是有关部门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议题。

4.优化培训体系,搭建专业发展平台,整合专业发展资源

首先,要尽可能多地让教师有机会接受进修与培训。其次,培训要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课程。比如针对不同的教师群体开设不同的培训课程。再次,重视培训成果的整合和转化。可以通过编辑论文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网络论坛、网上培训课程共享等方式,在总结汉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优秀成果的同时,为更多的教师提供交流和学习机会。在国内,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就是一个汇集汉语教师的很好的组织。国内高校和汉语研究机构联合举办的常规化的各类汉语教学研讨会也是汉语教师互相交流的很好的平台。在海外,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应当为本土汉语教师区域平台的构建发挥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际汉语教师标准[S].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对外汉语专业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泰国 清莱府 师资 汉语教学

近年来,随着中泰两国之间的社会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泰国兴起了一股“中文热”。据泰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委员会官方公布的数据,2011年,仅泰国的公立学校,开设汉语课程的已经高达1595所。教师、教材和资金一向被认为是制约第二语言教学的三大因素。泰国汉语教学的蓬勃发展使其对汉语教师的需求急剧上升,而目前泰国的汉语师资短缺,已经成为所有研究者所关注的焦点之一。同时,泰国汉语教育还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总体说来以北部地区特别是清莱府等地区的汉语教育水平最高。笔者结合在清莱府惠普小学、邦克小学、万佛完中和孟莱中学担任汉语教师时的实践经验,对清莱府15所学校的汉语师资情况进行了以问卷为基础的调查(问卷详见附录),汇总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并对清莱府的师资构成进行了分析。笔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初步设想,以期能对清莱府的汉语师资情况起到一个理论扩充和资料补给的作用,为清莱府乃至全国的汉语师资调查提供参考资料,同时也为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份详实的海外调研资料。

一、教师的来源与数量

教师来源即数量

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本次调查的15所学校中,共有25名汉语教师,其中15名来自中国,其余10名均为泰国本土教师。也就是说,中国籍教师占据了清莱府汉语教师的60%,泰国籍教师仅占40%。一般说来,本土教师应该多于外籍教师,两者的比例为2:1是比较适宜的。由此可以看出,清莱府的本土汉语教师还有一个很大的需求缺口。

笔者从访谈中得知,在来自中国的教师中,9名为中国国家汉办选派的汉语教师志愿者,两名是在中国高校就读的实习生,其余4名为通过个人应聘到学校任教的教师。由此可见,在清莱府中国籍的汉语教师中,国家汉办排出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占据了较大的比例。根据国家汉办的政策,汉语教师志愿者的任期只有1~3年,也就是说,这些教师最多只能在一所学校任教三年。此外,还有两名中国教师为在读的实习生,他们的任教时间更短,只有4~6个月。也就是说,在这些中国籍教师中,超过七成的教师流动性很大,这就导致了清莱府汉语教师的师资构成不太稳定。师资不稳定的后果就是许多学校的教学内容衔接不好,很多新老师来到学校之后,由于对学生了解不多,基本都选择从零开始进行教学。造成了教学内容的大量重复,学生的汉语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此外,师资不稳定也会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很多新教师往往泰语水平不够理想,课堂表述和与学生交流都存在一定困难,等到这些教师的泰语水平有所起色、能进行基本交流的时候,他们却又离开了泰国。这些因素造成这样一种现象:虽然清莱府汉语教学规模迅速扩大,但是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从图2与图3中可以看出,清莱府的汉语教师在性别和年龄构成上都处于一定的失衡状态。女教师的比例接近四分之三,原因主要为以下几点:首先,泰国的女性比例高于男性;其次,由于汉语为外语类学科,主修外语类学科的男大学生一直都少于女大学生。再次,由于教学这个职业相对而言收入较低但是比较稳定,所以被认为是适合女性的职业,而男性则普遍被认为应该从商或者从事技术性的工作。因而,即使是大学主修汉语的男性,在毕业之后也会优先选择进入中资企业或者外贸公司,而不选择去学校当老师。女性则在毕业之后更倾向于选择教师作为职业。

从图3可以看出,年龄在20~29岁的青年教师的比重高达90%以上。也就是说在清莱府,相对于其它科目的任课教师,汉语教师的年轻化程度较高,这既有优点又有不足。一方面,年轻教师的知识结构较新,信息更新较快,可以使学生接受到最新的知识,课堂气氛也相对比较活跃。但是另一方面,年轻的教师相对而言教学经验不足、对学生的特点了解不够深,因此,在教学中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教师的专业与学历

从表1可以看出,清莱府的汉语教师主要集中在五个专业,分别为:汉语言和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和国际汉语教育、泰语、英语和教育学。其中主修汉语相关专业和教育学专业的教师总共有17人,占所有教师人数的68%,而英语专业与泰语专业也是与第二语言习得相关的专业,主修这两个专业的教师总共有6人,占所有教师人数的24%。也就是说,清莱府的汉语教师中,92%的教师具备了从事汉语教学的相关汉语知识、教育及语言学方面的专业知识。

从表2可以看出,清莱府的汉语教师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有21人,占所有教师人数的84%。笔者通过访谈得知,未达到本科学历的4名教师中,有两名是中国高校的本科在读实习教师,他们都将在半年后获得本科学位证书。也就是说,在清莱府的汉语教师中,只有8%的教师的最高学历在本科以下。可以看出,清莱府的汉语教师是一支具有较高学历、专业对口的教师队伍。而对照许志惠(2008)的调查结果——泰北地区仅有9.5%的华文教师主修中文或对外汉语专业,华文教师的学历层次不齐、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绝大多数教师仅拥有高中文化或相当于高中文化程度的学历。随着近年来汉语在泰国的迅速发展,在泰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清莱府的汉语教师学历水平低下、专业不对口的问题已经基本得到改善。

三、教师的经验与培训情况

由表3可以看出,清莱府大部分汉语教师的教学经验在一年以内,拥有超过三年教学经验的汉语教师只有1名。造成汉语教师的教学经验较少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上文所提到的汉语教师的流动性较大。由于清莱府的汉语教师中占相当大比例的是国家汉办派出的志愿者,他们往往执教一年或两年便回国了,而填补这些教师职位的是无教学经验的新一批志愿者。此外,由于泰国的“中泰合作培养泰国本土化教师项目”从2008年才开始启动,第一批本土汉语教师从2010年才开始陆续进入各所学校担任汉语教师。所以,相对其他科目,汉语教师的教学经验比较欠缺,在教学上普遍处于摸索阶段,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情况的了解也比较少。因此,在对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学生对教师的喜爱程度和满意度的差距很大。这也是在对管理人员的调查中,管理部门在“对汉语教学的满意程度”一项之所以普遍选择“教学效果中等”的一个因素。当然,针对汉语教师经验不足的情况,泰国教育部和清莱府教育厅积极与中国国家汉办、当地的孔子学院与孔子课堂合作,为府内的汉语教师组织了多次关于教学方法、中国语言与文化方面的培训。在调查中,所有的汉语教师都表示参加过多次相关培训或教学研讨会,超过80%的教师表示这些培训对他们的帮助很大。

综上所述,清莱府的汉语教师有以下几个特点:

清莱府84%的汉语教师拥有本科以上的学历,超过九成的汉语教师具备了汉语教学的相关学术背景。可见,清莱府的汉语教师是一支具有较高学历、专业对口的教师队伍。

清莱府的汉语教师的年龄普遍在20~29岁之间,富有活力,与学生的亲和度比较高。年轻化的教师队伍既有优点也有不足。一方面,他们的知识结构较新,教学方法活泼多样,但另一方面,他们的教学经验较少,这是制约清莱府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府内的汉语教师的流动性大,因此,如何在本地区内培养一支长期稳定的教师队伍、加强对汉语教师的培训,是解决本区域师资问题的关键。

四、对清莱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虽然清莱府的汉语教师学历水平低下、专业不对口的问题已经基本得到改善,但目前汉语师资方面还存在着师资相对短缺且流动性大,教师经验不足和师资构成不够完善等问题。针对这几个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加强本土教师的培养

清莱府教育厅的官方数据显示,清莱府的汉语教师与学生的比例较低。在清莱府开设汉语课程的30所学校中,共有汉语教师49人,而学习汉语的学生达到了35200人。也就是说,清莱府的平均师生比例为1:718.4,其中师生比例最高的是Ta 1 School,也仅为1:188,而最低的学校为Sa Mangkee school,仅为1:1785。解决师资短缺的最根本的办法是培养本土汉语教师,因为泰国籍汉语教师与外籍教师相比有着独特的优势:他们的稳定性更强,更了解当地的教育机制和教育特点,也更容易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2008年以来,泰国教育部与中国国家汉办合作,开展了“中泰合作培养泰国本土化教师项目”,每年选派100名左右大学本科毕业生赴中国高校学习汉语教育课程,他们在学成归国后成为有正式编制的中小学汉语教师,纳入国家公务员体系。到目前为止,该项目已经培养了300多名具有较高水平的汉语本土教师,目前已经成为泰国汉语本土教师的一股新兴力量。

当然,仅仅依靠这个项目还远远不够。笔者认为清莱府要从根本上解决师资问题,应该利用地缘优势,积极建立与周边的中国高校,如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院校的合作,建立起汉语师资培养基地,协同开展泰籍汉语教师培训任务。一方面,清莱府应该利用清莱皇太后大学孔子学院的优势,建立起以皇太后大学为中心的本土汉语教师培养基地。另一方面,清莱府教育厅也可以效仿教育部,从汉语本科毕业生和当地的在职中小学汉语教师中选派优秀的汉语人才到中国的高校进修。

为了培养本土的专职汉语教师,也可在泰国的孔子学院设立汉语师范专业,为已在校的中文教师提供公益性质的职业进修培训;为有志于从事汉语教学工作且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人员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及系统的汉语教学学习课程。同时,做好接受专业课程的学生毕业后的相关后续工作,当他们在工作中遇到教学问题时,可以利用孔子学院搭建的平台实现资源共享,问题解决方案共享和讨论等。

(二)充分利用中国的师资输入项目

从2008年开始,泰国教育部与中国国家汉办开展了“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每年都会有十几名汉语教师志愿者被派到清莱府各中小学担任汉语教师。这些汉语教师志愿者都拥有相关专业本科以上的学历,在赴泰之前都接受了严格的选拔和专业培训。这些汉语教师志愿者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清莱府的汉语师资缺口,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地与汉语母语者的交流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当然,志愿者项目在清莱府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到有不少教师志愿者反映语言不通和课堂管理困难等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甚至有志愿者出现了不适应当地的生活、情绪压抑等负面心理状态。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帮助志愿者开展教学活动,清莱府教育厅与接收学校应该加强对志愿者的工作和生活状况的关注,在志愿者与管理部门之间、各管理部门之间建立畅通的沟通机制,加大对志愿者的日常指导与关怀,有计划、有重点、有策略地挖掘志愿者的潜在心理问题,尽快解决志愿者主动反映的问题。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在志愿者赴任初期,学校可以为志愿者配备一名泰国辅导老师,帮助志愿者管理课堂、尽快熟悉教学环境。此外,各学校还可以鼓励汉语教师志愿者留任,促进本地汉语教学的连贯性与稳定性。

在培训方式上,笔者建议可以采取岗前培训(中国国内)、岗中培训(在泰国)和岗后反馈的模式。在国内的岗前培训中,不仅应该对志愿者工作及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案例分析,还应该对如何调适并尊重文化差异的心理学课程等专业知识进行培训;在泰国的岗中培训中,也必须对跨文化人际关系处理、生活习惯调整给出具体的方法,搭建心理疏通、情绪宣泄及解决问题的平台;最后,对已经离岗的志愿者,不仅要充分地调查整理其在泰教学期间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形成资料,还要不定期地请他们给在岗前和岗中的志愿者上课,分享经验。

(三)建立一支稳定的汉语教师队伍

本次调查发现清莱府的汉语教师中有超过半数为外籍汉语教师,从而增加了府内汉语师资的不稳定性。此外,调查发现,清莱府的汉语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教龄最长的教师也只有4年教学经验,而清莱府是泰国开展汉语教学历史相对较长的一个府,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府内汉语教师的不稳定。要稳定汉语教师队伍,最重要的是要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加强本土教师的培养,提高本土教师的比例,从根本上稳定汉语教师队伍。另外,如何使培养出来的优秀本土教师不流失,这也是稳定师资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此,笔者建议清莱府教育厅等相关管理部门应该把稳定汉语教师队伍的工作落到实处,比如说,提高汉语教师薪酬,给予汉语教师一些便利的生活条件,如为汉语教师提供教师宿舍等。也可以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实行绩效管理,鼓励教师定期带薪进修,以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吴琼,李创鑫.泰国华语及华语教育现状[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学报,2001,(4).

[2]刘美玲.泰国华校小学汉语教学现状研究[D].暨南大学,2006.

[3]黄汉坤.泰国高校泰籍汉语教师及汉语教学现状[J].暨南大学华

文学院学报,2005,(3).

[4]冯忠芳,吴应辉.泰国清迈府中小学汉语教学调查研究[J].云南

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