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精准医学市场规模

精准医学市场规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精准医学市场规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精准医学市场规模

精准医学市场规模范文第1篇

2016年,中国精准医疗发展也进入加速期,3月5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十三五”规划纲要,其中涉及100个项目,而“加速推动基因组学等生物技术大规模应用”位列其中,预示着“基因组学”被列入国家战略。

早在2015年3月,科技部召开国家首次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提出了中国精准医疗计划,并计划在2030年前投入600亿元。一年之后,科技部 “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2016年项目指南正式公布,实施周期为2016年~2020年。这一指南的被医疗界内解读为,行业期待已久的精准医疗国家战略部署终于揭晓。

在资本市场上,2015年以来精准医疗行业内的公司一直是风险投资机构眼中的“香饽饽”,越来越多的天使和VC投资争相加入大健康投资行列。尽管在经历“资本寒冬”,但基因产业上的创业公司融资力度依然不减。据资料显示,2016年中国精准医疗的市场规模已达400亿人民币。

且中国作为人口大国,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占据中国居民疾病死亡率前几位,人口老龄化、重大疾病是造成国家人力资源损失和经济损失的重要因素。此外,精准医疗在生育健康领域、重大疾病治疗领域的应用需求在中国也有庞大的基础。不管是政府的重视与投入,资本市场的火热追捧,还是大众对精准医疗的迫切需求,仿佛都预示着精准医疗的大规模爆发即将到来。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究竟有多远?在从理想到现实的具体实现路径上又有着哪些障碍?

精准医疗还有多远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对精准医疗的定义是:建立在了解个体基因、环境以及生活方式的基础上的新兴疾病治疗和预防方法。2016年美国在精准医疗计划上投资2.15亿美元,从逾百万美国志愿者那里收集数据、找寻科学证据,将精准医疗从概念推进到临床应用。

法国政府也宣布投资6.7亿欧元启动基因组和个体化医疗项目,将其命名为:法国基因组医疗2025(France Genomic Medicine 2025)。该项目以提高国家医疗诊断和疾病预防能力为整体目标,预计在全国范围内建立12个基因测序平台,2个国家数据中心。

在世界范围内,还有英国10万人基因组计划、韩国万人基因M计划、澳大利亚零儿童癌症计划等精准医疗计划已获得重大推进。 数据显示,目前,精准医疗全球市场规模已突破600亿美元,其中精准诊断领域约为100亿美元,精准治疗领域500亿美元左右。今后5年,全球精准医疗市场规模,还将以每年15%的速率增长,国内增速将超过20%。

在全球性的精准医疗热下,精准医疗仿佛呼之欲出,但其实精准医疗的真正落地还要面临很多困难。

首先,对于现行的医疗制度来说,精准医疗还需要很多规则或者习惯的改变。在医疗信息记录上,要按照高水平科学研究所使用的样本规范来收集记录。除了病人基本信息外,还需要家族病史、饮食、运动习惯等。

其次,在目前的医疗IT架构内对精准医疗的支撑也存在问题。在2017年的政协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立医院主任医师侯建明就表示,精准医学是近年来医学研究热点,但是目前我国数据共享方面还存在很大问题,临床样本和健康人群的信息收集、临床资料的分析、个体化医疗的实施等方面,我国数据共享机制仍不健全。建议由卫生行业权威机构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及各医疗机构、大学等共同实施数据整合共享计划,以此夯实精准医疗的数据资源基础,实现医疗资源集约化管理与利用。

除了数据共享外,如何借助IT系统最终实现将医疗大数据提取出知识并最终应用到对患者的治疗上,也是对现有医院信息中心负责人们提出的重大挑战。

夯实数据基础

“我们做了相关调查,发现在实现目标的路径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阜外医院信息中心主任、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医疗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CHITA)主任委员赵说。

依托国家卫生计生委课题的支持,CHITA在全国开展了针对心血管领域大数据应用的调查。调查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包括100家3级医院,210家2级医院。调查结果显示,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我国医疗信息化整体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各级医疗机构都积累了规模可观的医疗数据,但与大数据的发展预期相比,还存在着巨大的提升空间。在病历结构化能力、数据质量管理、信息集成能力、数据安全意识与管理等方面与先进水平还存在着相当的差距,支撑临床科研大数据分析的能力不足,会影响精准医疗数据分析的准确度。

赵表示,除了数据本身的问题外,许多人对于大数据理念和精准医疗的概念认知较为混乱。在系统的设计上依然遵从传统思路,仅重视医院内部的数据采集、流程管理,不考虑如何实现数据资源的二次利用,如何发挥数据应有的价值。这些问题都是当前实现精准医疗的瓶颈。

若要突破这些瓶颈,就要从根本上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缺乏适合临床应用的数据标准和术语集的问题。目前我国已经颁布了医疗数据标准,但这些标准基本是针对通用病历的,难以满足临床中相关描述的要求,以应用最广泛的诊断、手术编码为例,来源于病理术语,开发的初衷是规范病案的编目,目前在一些系统中将这一标准直接用于临床,造成了部分内容描述信息的缺失。欧美等国家在这方面的标准已经形成了体系,数据的标准化程度很高,经过自然语义识别和结构化处理后可以直接进行分析。而目前国内的病历数据很难做到这一点。目前自然语义处理等技术在国内应用的热度很高,医院期望通过这一技术弥补数据结构化采集内容的不足,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术语集支撑,导致采集数据质量无法达到预期的要求,这些环节后续需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整理。

2.专科病历结构化、集成程度低的问题。现有系统无法支持有针对性的数据临床分析要求,以电子病历系统为例,许多系统在设计、实施时仅考虑满足基本的病历书写、病案质控要求,对于病历内容缺乏基本的控制,导致关键信息遗漏。

与传统医疗手段不同,在精准医疗环境下,首先人们会被告知未来可能患有某些疾病,需要更好地进行预防;其次,一旦患有了某种疾病,其诊断将会非常容易;诊断后的用药,将针对个体对药物的敏感性而制定,每个病人都将得到最合适的药,并在最佳剂量和最小副作用,以及最精准用药时间的前提下用药;对疾病的护理和预后的效果也将得到准确的评估和指导。

对人们来说,将基因应用到治疗中好像还很遥远,但有一个领域可以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到基因测序。

对于孕妇来说,唐氏筛查是孕期的必要检查,当唐氏筛查数据显示异常时,需要做羊水穿刺进行确诊。羊水穿刺不仅属于有创伤的微型手术,而且有0.5%-1%的流产率和感染率。在基因组学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现在有了新的选择,无创DNA产前检测。

无创DNA产前检测技术是利用新一代DNA测序技术对母体外周血浆中的游离DN段(包括胎儿游离DNA)进行测序,检测时只需抽取10毫升静脉血,进行基因测序后得到胎儿的遗传信息。根据统计,无创技术筛查的准确率高达99.5%。这意味着,做了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后,孩子出生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几率降低到了十万分之一。

在癌症治疗领域,基因医疗技术同样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基因检测、基因编辑等技术已进入成熟期,并开始逐渐应用于疾病筛查、癌症治疗、慢性病治疗等领域。预计到2030年,相关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

布局基因大数据

精准医疗早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火爆话题。而有消息称,今年年内我国将正式启动国家基因库二期工程建设,预计5年内基因数据总量超过美欧日三大基因库总和。同时,我国将加速建立从基因检测到个体化精准免疫的基因技术体系和基础设施。此外,我国将出台相关政策,对经确定为创新医疗器械的基因检测产品等,按照创新医疗器械审批程序优先审查,加快创新医疗服务项目进入医疗体系,促进新技术进入临床使用。

在其中,众多科技公司的进入让精准医疗更加火爆。科技公司通过人工智能AI、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科技手段来优化精准医疗的数据处理流程、提高数据化程度,正在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

2 0 1 3 年谷歌推出了一项名为 “G o o g l e Genomics”的云端服务,旨在帮助大学实验室和医院将患者或科研对象的生物基因储存到云端上,服务的目标是“探讨遗传变异交互”,意味着科研专家能够访问数百万的生物基因,并能轻松简单地进行对比分析。

谷歌还先后投资了Foundation medicine 和 DNAnexus 两家公司,Foundation medicine是一家提供癌症全基因组测序及分析的公司,谷歌与DNAnexus 则计划一起打造一个巨大的开放式 DNA 数据库,并将共同接管美国联邦政府的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的数据。这些数据将合并进入DNANexus的DNA信息历史文档,并储存于谷歌的云计算服务器,这是谷歌的云计算服务器中最大的第三方数据资料,免费向医学研究者提供接入服务。

另一家国际巨头IBM也早已开始了其在精准医疗领域的布局。多年前,IBM Watson初出茅庐时以机器学习及自然语言识别能力打败人类选手而名声大噪,随后IBM宣布进入了以认知计算为主的又一次转型,如今,IBM Watson已经在医疗健康、商业、教育、市场、供应链、金融服务等领域展开了应用。

其中又以医疗健康领域的进展最为引人注目。2016年1月IBM和美敦力合作推出了一款糖尿病监测APP;3月,IBMWatson人工智能带入苹果手表睡眠健康应用;5月,IBM联手苹果为博士伦开发白内障手术APP;7月,IBM宣布已成立IBM Watson Health医学影像协作计划;8月,IBM宣布已经完成了对胃癌辅助治疗的训练,并正式推出使用;12月,IBM“沃森联合会诊中心”在浙江省中医院落地。

而Watson的第一步商业化运作是通过和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进行合作,共同训练IBM Watson肿瘤解决方案。在此期间,该系统的登入时间共计1.5万小时,一支由医生和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一起上传了数千份病人的病历,近500份医学期刊和教科书,1500万页的医学文献,把Watson训练成了一位的“肿瘤医学专家”。随后该系统被Watson Health部署到了许多顶尖的医疗机构,如克利夫兰诊所和MD安德森癌症中心,提供基于证据的医疗决策系统。

Intel也宣布了开展基因组信息整合计划,该计划致力于在未来五年内整合现有私人、公众以及云平台上的基因组数据以加速生命科学领域研究。

而在2006年就推向市场的亚马逊云服务上可以免费访问两个世界上最大的癌症基因组数据集,即癌症基因组地图集(TCGA)和国际肿瘤基因组协作组 (ICGC)。

百度打造云上大脑

在2016年年底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生物医药行业成为重点鼓励发展的行业。规划提出,到2020年,生物产业规模达到8万亿~10万亿元。在医药领域,以基因技术快速发展为契机,推动医疗向精准医疗和个性化医疗发展。明确指出要开发新型抗体和疫苗、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生物制品和制剂,发展肿瘤免疫治疗技术。

在政策和市场利好下,科技企业和互联网企业们也不甘寂寞,百度云为华大基因部署了BGI BRCA Online平台,为乳腺癌、卵巢癌的科研与应用提供基因测序数据分析服务。

2016年10月,百度医疗大脑在北京,“百度医疗大脑”是通过海量医疗数据、专业文献的采集与分析进行人工智能化的产品设计。百度医疗大脑模拟医生问诊流程,与用户多轮交流,依据用户的症状,提出可能出现的问题,反复验证,给出最终建议。在过程中可以收集、汇总、分类、整理病人的症状描述,提醒医生更多的可能性,辅助基层医生完成问诊。

在2016年11月的乌镇互联网大会上,百度公司董事长兼CEO李彦宏进一步解释了人工智能对医疗的变革。他指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医疗上的发展分为四个层次:医疗O2O智能分诊,人工智能参与的智能问诊,基因分析和精准医疗,基于大数据的新药研发。他认为,从分诊到新药研发,人工智能健康大数据奇点已经临近。

就拿人们最先感受到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来说,这个作为基因产业最先商业化的技术已经被政府认可。2016年10月27日,卫计委了国卫办妇幼发[2016]45号文件――《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规范有序开展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产前筛查与诊断工作的通知》),指出此前产前筛查与诊断专业试点机构的有关规定同时废止,放松了对开展产前筛查和诊断的机构要求,取消108家临床试点单位,所有具有产前检测资质的医院原则上都可以开展无创DNA产前筛查与诊断;取消7家医学检验所的临床试点,具有产前检测资质的所有医学检验所原则上都可以开展无创DNA产前筛查与诊断。

精准医疗离我们越来越近,这得益于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逐步成熟。精准医疗要想实现精准一定是建立在数据之上的,而对于很多疾病,尤其是罕见病来说,找到基因上微小的变化就很可能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但这同样也意味着巨大的计算量。在没有深度学习之前,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随着深度学习的出现,机器人能够不断地通过已有数据进行训练,从中得出规则,并完成一些罕见病的早发现、早诊断。这也给了科技企业和互联网企业们杀入医疗这个“蓝海”的机会。

在阿法狗战胜李世石后,人类对人工智能的恐惧开始进一步被放大。在精准医疗领域也不乏有人担心人工智能会取代医生,但要知道在任何一个国家医疗资源都是稀缺资源,对于政府来说如何提高医生的平均诊疗水平,尤其是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更为重要。人工智能作为增强智能,如果成为医生诊疗系统里的辅助工具,会大大提高普通医生的诊断水平和诊断效率,降低误诊率。这也正是精准医疗的最大意义所在。

世界各国基因组计划

英国十万人基因组计划

2012年12月,英国政府宣布启动针对癌症和罕见病患者的英国10万人基因组计划。通过该计划,英国政府预期到2017年年底实现以下四个目标:

推进基因组医疗整合至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并使英国在该领域引领全球。

加速对癌症和罕见病的了解,从而提升有助于患者的诊断和精准治疗。

促进基因组领域的私人投资和商业活动。

提升公众对基因组医疗的知识和支持。

2015年年底,英政府宣布将在未来再追加经费用于该计划。2016年6月,英国政府宣布已经完成了9892个基因组测序工作。

美国精准医疗

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15年1月20日在白宫的国情咨询中宣布启动精准医疗计划。根据该计划,美国将搜集100万人的个人健康信息以及测得他们的基因组序列,以实现短期目标:

鉴定新的癌症亚型。

与药厂等私人部门合作测试精准疗法的临床效果。

拓展对癌症疗法的认识(抗药性、肿瘤复发等)。

韩国万人基因组计划

2015年11月韩国政府宣布以韩国蔚山国家科学技术研究为依托,启动万人基因组计划。韩国万人基因组计划的主要目标是:

绘制韩国人基因组图谱。

建立韩国标准化的基因数据库。

发现罕见遗传疾病的突变位点。

为韩国快速增长的基因组产业提供全面的基因组信息。

同时,该计划是对2013年韩国政府宣布的未来8年投资人类、农业和医药基因组计划的一个补充。

法国基因组医疗2025

近日,法国政府宣布投资6.7亿欧元启动基因组和个体化医疗项目,并将其命名为:法国基因组医疗2025 。

在未来10年,法国政府希望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将法国打造成世界基因组医疗领先国家。

将基因组医疗整合至患者常规检测流程。

精准医学市场规模范文第2篇

 

移动支付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

 

移动互联网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的行业,而且正在加速渗透到我们生活及工作的各个方面。在移动互联网世界中,移动支付将成为继高速网络(3G及4G)及智能终端后的第三大基石。目前,国内移动支付产业呈现出电信运营商、银联、第三方支付/互联网公司三足鼎力之势。

 

“预计未来3~5年全球移动支付市场规模仍将继续扩大,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0%。”研究人士介绍,移动支付主要包括远程支付和近场支付。远程支付指用户通过手机网络进行支付、账户操作等;近场支付则是手机通过射频、红外、蓝牙等通道,实现与自动售货机、POS机等终端设备之间的近距离通信技术(NFC)。从国内市场来看,未来银行及运营商将成为国内移动支付产业主要推动者。

 

记者了解到,从市场格局上看,支付宝依靠阿里巴巴这一电商平台,积累大量用户规模和交易基础,占据了互联网支付市场的半壁江山。另外,腾讯旗下的财付通市场占比20%,中国银联的银联在线占比9.3%。因此,支付宝依靠其巨大的用户规模和线上交易量,交易规模超过9000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公司。移动支付主要有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的远程移动支付客户端,以拉卡拉为代表的手机刷卡器,以联动优势和上海捷银为代表的传统短信支付和以中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为代表的移动近场支付。由于三大势力对移动支付产业的诉求不尽相同,市场推广的动力也大小不一。运营商与银联主张NFC支付技术,其中中国移动与银联形成合作关系,以阿里支付宝和腾讯微信支付为代表第三方互联网在线支付机构则更倾向于基于软件方式实现的二维码支付方案。

 

“移动支付的核心问题是安全属性。”分析师向记者强调,NFC安全属性要高于二维码支付,因此被市场寄予厚望。

 

随着苹果公司在2014年9月正式推出其革命性移动支付系统ApplePay,一方面将为运营商、银行以及银联推广NFC提振信心,另一方面也会迫使阿里、腾讯加速二维码支付的拓展和生态建设,因此2015年移动支付产业有望爆发式增长。尤其是中国移动在2014年主要资源倾向于向4G网络建设及推广,待取得足够的4G领先优势之后,由此三大SIM卡商——恒宝股份、天喻信息、东信和平将从中获益。相应地,正在建设校园支付生态圈、拥有TSM平台建设能力的新开普也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当然,短期来看,目前阶段国内移动支付产业更可能由互联网公司主导。鉴于支付宝与腾讯更倾向于采用基于软件的二维码支付方式,即使采用NFC技术也更有可能通过HCE技术绕开电信运营商,个人消费者端(C端)无须增加硬件设备,支付受理环境(商户,B端)的改造升级却不可避免,由此产生第三方企业的投资价值。因此拥有二维码扫描枪、NFCPOS机具设计生产能力的新大陆,以及拥有商户信息管理系统并积累大量线下客户资源的石基信息具有明显优势。

 

智慧医疗拉开“大健康”时代帷幕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不断发展,通过远程医疗、可穿戴便携式设备等方式进行医疗服务的互联网医疗产业正逐渐壮大。而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正纷纷涉足医疗领域。

 

1月27日,阿里健康(0241.HK)再度披露与医疗卫生领域应用软件企业卫宁软件(300253)战略合作成为业界重磅消息后。腾讯的移动医疗战略推进工作正在不断提速,据悉,目前全国已经有超过1200家医院接入以微信为平台的腾讯“智慧医疗”解决方案,并均已实现微信挂号功能,另有近100家医院可通过微信为患者提供从挂号、取药到后期监测在内的全流程医疗服务。腾讯表示,虽然多数医院仍不能通过微信为患者提供全流程医疗服务,但这些医院已具备“微信公众号+微信支付”为基础的智慧医疗解决方案的雏形。通过升级,多数医院未来可为患者提供全流程服务,而微信智慧医疗也有望在短时间内扩容至全国各地。

 

目前智慧医疗主要的应用模式有两种,一种是面向医院医生的,可称之为B2B模式,另一种是直接面向用户或患者的,可称之为B2C模式。面向医院医生的智慧医疗应用模式主要用于医生之间的交流、医学知识库的应用和管理病患健康数据等方面。现阶段一般认为智慧医疗通过以下三个步骤实现:用户健康大数据采集、远程大数据处理分析和智能医疗认知实行。

 

国信证券研究表示,2012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为18.6亿元,2014年市场规模增长至28.4亿元,预计在2015年达到42.3亿元,同比增长48.94%,到2020年,预计将达到574.1亿元,未来移动医疗市场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对于智慧医疗行业中投资机会,上海证券认为在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智慧医疗正在超级大风口上,首推万达信息,上海模式作为医改标杆,其在医改的各项创举有望在全国推广。其次,还要关注卫宁软件、东华软件、宜华地产、朗玛信息、荣科科技、海虹控股等公司机会。

 

以朗玛信息为例,公司业务转型就瞄准了医疗大健康数据,投资6.5亿元收购39健康网,目前39健康网已经覆盖了1.3亿人次,与国内500家医院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39健康网打造的药品通成为全国药品信息最全的数据库,并与微信合作向手机用户提供药品功效的说明。此外,朗玛信息还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设立了健康大数据的中心,对数据挖掘、网络科技进行系统性开发。类似的,汤臣倍健也具有智慧医疗概念,公司投资1亿元入股深圳倍泰,而深圳倍泰则已建立起“硬件大数据采集、云健康平台、智慧医疗、移动健康”的商业模式,正致力于成为智慧医疗解决方案领导者。

 

大数据发展潜力巨大

 

大数据广泛应用于各行业,涉及到互联网、电信、金融、医疗、农业、教育等行业和领域。金融业是大数据的重要产生者,交易、报价、业绩报告、消费者研究报告、官方统计数据公报、调查、新闻报道无一不是数据来源。大数据的发展,对金融行业的转型、创新将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

 

大数据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大数据商业应用给各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价值,这主要体现在将海量客户信息特征转化为数据资源,从而精准营销获取商业效益。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分析,大数据将每年给美国医疗保健领域创造3000亿美元的价值,给欧洲公共管理领域创造2500亿欧元的价值,使美国零售业净利润增长达到60%以上,使制造业产品开发和装配成本下降50%。第二,大数据还能有效推动政务开展和智慧城市的构建,提高政府决策水平、服务效益和社会管理水平以及城镇智能化,尤指在政府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

 

据研究人士分析,根据应用方向看,短期而言,大数据商业应用精准营销将更成熟化落地;而从长期看,大数据在国家治理-智慧城市构建方面将会大有作为。

 

1月21日,中证淘金大数据100指数的正式,其推出再次将大数据推向风口浪尖。1月22日有消息称,高盛正主导对新加坡大数据公司AntuitHoldingsPte进行5600万美元的投资。对此,分析人士表示,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时代正悄然来临,数据背后所隐藏的商业价值正逐渐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产业资本的大举进入将有助于大数据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国际知名投行,高盛出手一贯是有备而来,此次投资大数据公司也显示出其对该行业未来发展的看好,对其他同业公司而言或将产生一定的提振。

 

光大证券认为,大数据潜在市场价值必将为整个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分享,由于国际巨头在硬件层和基础软件层垄断优势明显,应用软件层的大数据分析产品将是未来大数据蛋糕中最大的一块。考虑到各个行业信息化建设程度的差异,未来大数据应用仍将集中于政府、金融、通信、电力四大行业。本土信息服务企业受益确定性最为明显,信息安全、IT基础设施服务、IT咨询等领域值得关注。上市公司中,天玑科技、汉得信息、同方股份、紫光股份、美亚柏科、拓尔思等值得关注。

 

记者注意到,业绩同比预增30%~50%的拓尔思明确表示,公司在行业拓展和大数据应用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天玑科技也预计2014年净利润同比上升15%~30%,公司表示,新业务数据库云平台开拓顺利且呈现良好态势。而美亚柏科则称大平台拉动公司高增长,公司2014年净利润预增83%~113%的同时,推出了拟10转10派0.45元的高送转方案。

精准医学市场规模范文第3篇

资本的力量、憧憬、无奈与困惑在网络招聘行业的十年里发挥到了极致:智联招聘成立12年先后5次融资累计总额近1.5亿美元,至今仍然上市未果;比智联招聘晚两年成立的前程无忧先拔头筹在2004年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招聘网站;中华英才网通过三次股权并购共涉及2.4亿美元被美国最大的在线招聘服务公司Monster收入囊中……如今前程无忧、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已成为行业内公认的三大巨头,据易观国际2009年季度的数据显示,三家公司的市场份额已分别达到26.3%、22.4%、15.3%。

虽然已经成为了市场的领头羊,但智联招聘和中华英才网被连续披露2008年一如既往的惊人亏损。而就是在这种现状下,依然有众多类型的招聘网站前赴后继涌现出来,并频频传出获得风险投资的消息。这是因为网络招聘这个“蛋糕”实在太诱人,据《2008-2009年中国网络招聘行业发展报告》统计,以运营商营收总和计算,2008年中国网络招聘市场规模达11亿元,相比2007年的9.7亿元同比增长13.6%,预计到201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6.3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大大小小招聘网站数量已经超过2000家,它们在三大巨头的夹缝中生存,等待它们的将是什么?而那些已经在行业里投入真金白银的投资者们心中对未来又有何盘算?

三巨头资本较量

前程无忧、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之所以能够在行业中“三足鼎立”,除了公司成立时间早、涉足综合性的网络招聘以外,更重要的是,相比较于其他网络招聘企业,它们有着更丰厚的资金实力。这也是它们拉响“烧钱”大战的资本。

就拿三家公司近几年的事来说,2004年,前程无忧网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挂牌交易,上市当天筹得7350万美元;2008年,智联招聘获得澳大利亚最大的网络招聘上市公司SEEK和投资银行麦格理联合注资1.1亿美元;同年10月,美国最大的在线招聘服务公司Monster第三次出资1.74亿美元收购了中华英才网剩余的55.6%股份,至此Monster共出资2.4亿美元完成了对中华英才网的全资收购。

三家公司凭借着雄厚的资金实力作为资本,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开始了“烧钱”大战。

智联招聘早在2005年就与央视经济频道合作国内首个电视招聘栏目“绝对挑战”,并于2007年开始出巨资邀请徐静蕾和黄健翔担任品牌代言人,将广告主要投放媒体集中在互联网和户外;中华英才网2006年投入5000万元与央视联合举办“赢在中国”创业比赛,其注重在电视和户外的广告投放;与前二者高密度且大规模的投放相比,前程无忧则相对谨慎,只是将一部分预算投入互联网广告。

据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在2007年和2008年的互联网品牌广告投放中,智联招聘遥遥领先,投放金额甚至超过微软、可口可乐等跨国公司,其2008年投放额是中华英才网的2.47倍,是前程无忧的5.59倍。

这组触目惊心的“烧钱”数据,带给三大巨头及它们背后投资人的是惊心动魄的财报。

中华英才网母公司Monster财报显示,中华英才网2008年亏损额高达1.75亿元;无独有偶, SEEK的财报显示,2008年在智联招聘的投资损失达到1447万澳元,按照持股比例推算,智联招聘2008年的亏损额约2565万澳元(约1.7亿元),CEO刘浩引咎辞职。几乎同时,国内唯一的招聘类上市公司前程无忧对外公布,2008年其实现了7700万元的净利,而这主要得益于占半壁江山的超过3.6亿元的传统印刷广告收入。

“智联招聘之所以大张旗鼓的宣传,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吸引投资。同时,作为尚未成熟的市场,广告的投放量与平台流量联系紧密,一旦广告停了,流量会下降的非常快,也就造成了业务的下滑。”易观国际分析师陈寿送说,“在争夺市场的现阶段,决定了只要有一家公司展开了推广活动,其他两家也不得不开始投放广告进行宣传。”

某业内人士也认为,正是行业的不成熟,才使得几家招聘巨头不得不采用“烧钱”大战来攻城略地,以获得更多的普通用户和企业用户。于是,三大巨头的运营费用大大提升,这也是它们亏损的主因。

小公司暗潮涌动

就在三大巨头为市场、为荣誉而混战之时,行业里时有其他招聘网站获得风险投资的消息传出。2006年9月,日本第二大招聘网站Enjapan 1000万元收购英才网联;2007年6月,运营不到一年的新农门网获得千万元注资;2008年4月,百才招聘网宣布获得来自浙江民营风险投资商天德创投的2000万元投资;2009年11月,Job36获得深创投、深港产学研、东方富海、达晨等多家知名风投机构联合注资……这些招聘网站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细分。

在巨头已经占领综合招聘市场的情况下,这些小公司各自找到了立足的细分市场,下一步要做的就是画地为牢、深挖“地盘”。虽然这些公司的规模目前都不太大,但据业内人士透露,它们中的一些“日子过得还挺不错”。

面向“蓝领”市场的新农门网瞄准的是中国2.5亿的农民工市场,考虑到农民工的实际情况,以互联网为平台,结合了呼叫中心、短信平台、数字电视等传统手段,为农民工提供招工、培训、维权以及资讯等服务,从而在招工企业、技术培训机构、劳务输出机构和农民工之间搭建了一个信息桥梁。

与新农门网细分在某一个专业领域不同,2009年11月刚刚获得了国内人民币基金排头兵深创投和达晨注资的Job36,将自己的细分触角伸得更广,旗下共有24个细分行业,而其中医疗和汽车行业做得最成功。

“我们在公司成立了3个月后就开始盈利了。”Job36 CEO王亮表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公司依然保持了增长,“目前国内招聘网站中如前程无忧、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等主要面向大众求职者,涵盖了海量的职位信息。但也存在着同质化高、招聘效率低等弊端,这反而给细分招聘模式提供了差异化制胜的机会。”

以Job36的医疗细分行业来说,分为医院、医疗器械、医学院校/协会/机构等分支,在医院分支里,截至记者发稿时共搜索到13094条招聘信息。招聘职位列表精确到科室,比如儿科、内科、麻醉师、护士等。作为对比,在智联招聘上,把医疗与保健美容归为一个分支,搜索职位列表,共搜索到2953个职位,不到Job36的四分之一,并且多是美容集团的美容顾问和按摩师职位。相比之下,Job36作为细分行业的精准优势体现出来了。

虽然王亮表示Job36已经实现了盈利,但是剖析其盈利特点会发现,Job36还是停留在低成本低收益的模式。从成本角度来讲,Job36的推广活动没有其他几家那么活跃,甚至是依靠个人关系以低成本换取广告。另外,公司的运营成本也很低。营销方面,王亮也坦言相对于其他比较大型的招聘网站,Job36的会员费用和广告费要便宜很多。

瓶颈依然存在

纵观网络招聘的发展路程,最大的问题在于网站内容本身和盈利模式两个方面。

在网站内容方面,存在三个问题,其一是行业服务内容高度同质化,在用户面前缺乏核心竞争力,造成了用户的黏度不够,流失严重;其二是人性化程度不够,对于个体用户的服务意识差,顾客满意度低;其三是页面更新缓慢,大量过期、虚假职位充斥网站,这就使得网站的匹配效率大大降低。据业内人士表示,各大招聘网站一般都会为了“冲业绩”,而将大量过时信息保留在网站上,这样既造成了网站职位数量的虚高又拉拢了客户,为其变相做广告。

“这些问题归根到底还是‘服务’二字。”陈寿送说,“服务,就是要提高企业端和个人信息端的匹配程度,哪家先解决了这个问题,哪家就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盈利模式方面,各家网站还在商业模式的探索期。目前基本都是采用“会员+广告”的盈利模式。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整个行业若想进行持续、稳定的发展,那就一定需要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式,因此在这方面还需要业内的企业进行长期的摸索和实践。

陈寿送认为单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讲,前程无忧的优势更加明显。虽然前程无忧在网络招聘方面与中华英才网和智联招聘相比并无显著优势,但是其线下出版物是其最大的商业模式突破。2009年第三季度财务报表显示,前程无忧第三季度总收入为2.196亿元,其中出版物广告费用7710万元,占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强。

而中华英才网和智联招聘两家公司都存在着各自的问题。中华英才网被Monster收购以后,要将Monster的行业优势转移到国内,并适应本土化,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智联招聘作为被投资企业,会面临更大的业绩压力,作为没有线下业务支撑的企业,它的盈利道路还不明朗。

精准医学市场规模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医疗APP; IOS; 移动互联网; 功能模块; 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6)11-41-03

A comparative study of frequent used domestic medical IOS APPs

Wang Peng1,2, Zhu Yao1, Lu Ming1,2, Yang Tao1

(1.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Jiangsu 210023, China; 2. Institute of TCM Information of Nanjing Medchitec Co. Ltd.)

Abstract: By downloading, trying and testing the frequent used medical applications of Apple App Store in the Chinese market, the trend and method of medical applic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re summarized. Taking the APPs cumulated download amount of up to 10000 as the default frequent used medical applications, using iPad 2 as a test platform, the function modules of each application are compared in a list way. Total 6 applications are selected to test, which include 17 modules.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all the applications have achieved the basic medical demands and information demands, but there are the problems of interrogation fuzzy, patient privacy protection, and the inability to ensure the qualification of doctor, and so on.

Key words: medical APP; IOS; mobile internet; functional module; contrastive study

0 引言

移动医疗应用正在成为全球移动互联网的又一个掘金场所。据艾媒咨询预计,到2017年底,移动医疗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25.3亿元,目前国内的移动医疗APP已达2000多款[1]。本文通过对热门APP各功能模块进行对比,探讨移动医疗APP设计开发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

1 资料和方法

⑴ 资料来源 针对IOS开发平台,对苹果应用商店(App Store)中国市场的高频医疗应用进行下载、试用及测试研究。鉴于苹果应用商店将应用下载量作为商业机密保护,并不能直接查看,所以下载数据及更新版本参照腾讯安卓应用商店的统计数据。

⑵ 研究方法 以腾讯应用市场下载量超过10000次的APP作为高频医疗应用,通过iPad 2测试平台,针对各应用在测试使用过程中进行列表式对比研究。

2 研究结果

2.1 热门应用时间

时间如表1所示。

2.2 主要功能分布

主要功能分布如表2所示。

3 讨论

医疗APP推出时间集中在2014年左右,这个时间正是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人们在医疗上的需求以及现实医疗条件不足形成冲突,医疗健康信息化市场已然成为一片蓝海,这些都为医疗APP的发展提供了契机[2]。医患沟通、多媒体病历、病历分享、患者管理、数据同步共享等均是软件厂商重点开发的模块。

⑴ 患者管理 所有诊疗活动都是围绕患者开始的,因此对患者信息的管理是每个医疗应用较为重视的环节[3]。表1中的五家厂商均针对患者的来源、性别、年龄、时间、地域等基本信息进行记录。杏仁医生的医生用户可以为熟悉的患者建一个可以随时管理、记录、跟踪、交流、检索和查看情况的患者群,可以选择性成为某些熟悉患者的私人医生,患者少而优,患者由医生选,定价收费由医生定。

⑵ 医患沟通 自从医学产生以来,医患沟通一直是医生和患者的联系纽带,沟通的质量甚至直接影响诊疗的最终效果,以致产生其他社会问题[4]。在医学诊断治疗过程中,医生和患者是一对多的关系,如何协调和处理好这一对多的关系,并确保沟通的质量,各家软件厂商可谓各具特色。除了病历夹和紫色医疗两家是采用第三方社交平台―微信外,春雨医生、杏仁医生以及蓝鲸医生均独自开发了交流平台。无论是利用第三方的社交平台,还是独自开发的交流平台,均支持图文和语音等形式交流,可以加强医患的联系,提高治疗的依赖性,缓解日益严重的医患矛盾等社会问题。

⑶ 病历记录 病历是联系医生和患者的基础,该模块的开发是各个软件厂商关注的重点之一。除了常规的文字病历数据记录以外,各软件厂商的软件均支持语音、图片等多媒体存储形式,使病历描述更生动。考虑到服务器成本以及客户端采集硬件的多样性等因素,只有适用于住院病历的“病历夹”的软件可以采集病人的视频数据。但是,受限于视频上传以及存储成本比较大,目前各个软件厂商对这一类型的资料采集投入不足。

⑷ 病历分享 传统的医疗环境下,医生采集的病历是相对封闭的。各软件厂商也意识到这一点,各厂商相继开发了病历分享模块,但病历的分享形式与对象的选择不够谨慎,对于医生和患者的隐私权的保护力度依然不够。

⑸ 病历同步 随着计算机、手机等智能技术的发展,多终端数据采集变得越来越普遍,个人数据多平台共享成为趋势,文中涉及的医疗应用均支持数据的云端同步,自动备份。“病历夹”在云端同步的同时还为医生建立专属的医案库,为医生的后期科研活动提供了数据支持。“蓝鲸医生”甚至可以通过医生的数据记录情况,自动分析患者病情,并将结果推送给医生,确保医生实时掌握患者的病情以及治疗情况。

⑹ 收费模块 一个好的平台除了能够给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学诊疗,还能够确保医生价值的最大体现。除了“病历夹”以外,其余四款应用均设置了这一模块,“杏仁医生”支持医生自主收费与定价,激发了医生的能动性,但是自主定价可能存在定价虚高、价不符实等问题,引发市场混乱。

⑺ OCR识别 OCR识别一直是很多医学科研从业者很关注的方面,然而这项技术也一直是业内难题,目前只有“病历夹”开放了这一模块,受限于图片的拍摄的光线、角度以及图片的清晰度,OCR的拒识率、误识率、识别速度依然存在很大的问题,依然需要与人工识别相结合。

4 医疗APP亟待解决的问题

每个软件厂商都在试图摸索科学的医疗APP设计模式,并不断改进和完善其功能,力图让医疗APP更好地服务于医生和患者。然而,对于隐私保护、医生来源、适用性等问题仍然是设计者需要考虑的。

⑴ 患者隐私保护问题 作为移动互联网附属品,医疗APP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将用户推向隐私泄露的风险中。没有用户愿意将个人身体情况公之于众,所以,保护患者的隐私是各医疗APP在设计之初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虽然各软件厂商都或多或少的考虑到隐私保护问题,但是对患者个人资料进行适当的加密处理、权限查看等操作,只有“病历夹”应用通过“健康保险携带和责任法案”(HIPPA)认证。

⑵ 医生来源可靠性问题 网上行医并不需要通过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网医”群体鱼龙混杂,医学爱好者、医学生这些“非正规军”占了相当的比重[3]。目前,政府尚没有相关的监管措施,“网医”门槛低,即便是很多软件厂商采取相关限制措施,也仅仅局限于医生提供相关的个人资料,而无法对医德医风进行考评。一个平台无法确保高水平的医生的质量,会降低用户对APP的依赖程度。

⑶ 中老年患者的适用性 目前医疗APP的发展模式往往是轻问诊模式,这一模式更适合慢病患者,而中老年患者占具很大一部分。实际情况是,很多中老年人不能很好地操作医疗APP。一个不能让绝大部分群体轻松操作的APP,将难以在市场推广。

5 关于医疗APP发展的思考

⑴ 简化设计 医疗APP最终的追求应该是“诊疗自由”,要想达到诊疗的自由,应该从APP的功能入手,功能布局应最大程度的简化,复杂的功能只会徒增医生或者患者操作的困扰。诊疗的过程其本质是“两点一线”,两点即医生和患者,一线即问诊。软件设计者应该抓住两点,医生端需要的是快捷的病历管理、有效的行业交流、及时的医患沟通和合理的工作规划,患者端则只需要满足其精准化的“寻医问药”目的,即找对医生,买准药品。

⑵ 规范收费 医疗APP市场至今依然是一片蓝海,各软件厂商都在摸索,没有一个开发商能够给出一个明确的盈利模式,因此收费模式也各不相同。从表2中可以看出,市面上大多数的医疗APP采取的是自主定价的收费模式。这种方式虽然某种程度上调动了医生的积极性,但是无形中也给医疗APP市场带来了风险,即收费的混乱。定价混乱的产品是不受欢迎的,不会有患者愿意为一个收费混乱的APP买单[5]。因此,合理的医疗定价机制对于医疗APP的市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⑶ 完善体系 医疗APP要想真正发展起来,必须借助于远程诊疗以及移动购药监管体系的建立。远程诊疗和移动购药模式要真正发展起来,必须有三个条件:电子病历配合,快捷化验配合以及智能化的预约管理。医生端可以在遵守患者隐私的前提下,方便调阅患者的既往病历,同时患者又可以像去超市购物一样做自我医学化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分享给医生。医生可全方位了解患者,对患者的病情、病程有一个科学的判断,从而可以使医生做出相对应的手术提醒和管理,诊疗的效率自然也就有质的飞跃[6]。

6 结束语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各类移动医疗APP在患者信息管理、医患沟通、移动挂号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暴露出隐私保护与政策保障不到位、医生资质审查不全面等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入选的6款应用进行对比,发现各医疗应用已实现基本的医疗和资讯诉求功能,但是依然存在问诊模糊性、患者隐私保护和无法确保医生真实资质等问题。移动医疗的发展应遵循以人为核心,不断提高医疗供给(高质量的医生资源),利用线上优势解决患者医疗的实际需求。移动医疗任重道远,需要政府、医院、企业、社会的共同参与,共同打造新时代诊疗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李新兴.医疗移动App上手容易实行不易[EB/OL].http://zl.

/arc_3724,2014-03-13/2015-4-20.

[2] 唐雄燕.积极探索、发掘医疗信息化市场潜力[J].世界电信,

2012.8(1):57-60

[3] 张罗.基于诊疗效率评价体系的医疗过程创新研究[D].天津

大学,2012.

[4] 崔荣昌.医患关系中的医患沟通研究[D].山东大学,2008.

[5] 李林,刘国恩.我国营利性医院发展与医疗费用研究:基于省

级数据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8.10(1):53-63

精准医学市场规模范文第5篇

2013年10月,多款类似的智能医疗健康设备纷纷上市,其中包括移动医疗健康公司康康血压旗下的康康血压计、北京瑞智和康科技公司推出的快乐妈咪胎语仪等产品。不止是这些新鲜出炉的移动设备,很多软件厂商也陆续推出了自己的硬件产品。移动阅读公司华阅数码旗下的木木健康推出了MUMU血压计,将旗下“读览天下”中有关高血压的内容导入MUMU。专注女性生理周期的大姨吗也携手智能数字健康公司PICOOC推出了一款智能健康体重仪Latin,以实现对女性健康数据的精准管理(附表)。

在新产品纷纷面市之前,这些“移动家庭医生”的生产商早已吸引了资本的眼球。大姨吗的数百万元A轮融资来自天使投资人蔡文胜,此后的B轮投资由红杉资本和贝塔斯曼共同出资千万美元。康康血压也斩获了个人天使投资者400万元的投资(附表)。

市场研究机构ABI预测,到2017年,全球健康与健身类可穿戴设备市场的规模有望达到1.7亿台。全球移动通讯系统协会(GSMA)2012年报告显示,5年内,全球移动医疗服务应用将为移动运营商带来115亿美元收入,而信息平台提供商、医疗设备厂商和内容与应用提供商,将分别获得24亿美元、66亿美元和26亿美元收入。同时,艾媒咨询报告指出,预计到2017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125.3亿元。

软硬结合解决变现难题

单靠App是否可以满足用户的健康需求?春雨医生等纯App主要是通过用户自查、系统给出答案和网上咨询医生的方式让用户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实现足不出户“看医生”的愿望,不足之处在于患者的自述有时不够全面,而且属于“事后补救型”措施,无法“防患于未然”,在疾病发作前得到警示。

移动医疗设备可以弥补App的不足,不仅可以量化反映身体情况,还可以提早获知身体发出的一些警示信息。康康血压计对用户的相关数据进行长期的追踪检测,数据会被传至云端进行分析并形成电子病历,由此提炼出的医学诊断模型,可以和云端模型比较,从而预测用户的健康状况。大姨吗旗下Latin除了可以测量体重外,还可以监测脂肪含量、水分含量、肌肉量、骨量、基础代谢率等多项身体健康指标。这些数据在采集后会被上传至大姨吗App中,并进行汇总展示和健康分析,随后据此向用户提供分析报告和健康建议,指导用户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改善身体健康。

推出硬件产品,也是软件企业进行商业化的一种尝试。大姨吗创始人柴可接受《新财富》专访时表示,之所以选择推出硬件产品Latin,是为了解决企业变现难的问题,移动互联网应用虽然获取用户容易,但变现一直是个难题;而传统生产和设计公司拥有工业设计师和材料工程师,缺乏的是大量的用户窗口,正好可以优劣互补。

柴可透露,Latin定价会“比较高”,而大姨吗和PICOOC也会根据双方在产品开发中投入的各项成本进行收入分成。在大姨吗和PICOOC的合作中,大姨吗主要提供用户窗口、用户定位以及录入数据时的软件接口,硬件研发由PICOOC负责,生产则外包。通过推出硬件,大姨吗可以获得更多个人难以记录的体征数据,也有利于增加用户黏性。PICOOC则可以借助大姨吗已经形成的影响力,直接切入其所面对的女性目标消费群中。

大数据+线下医生

当用户积累到一定程度,这些公司还可以从大数据中分析预测用户的健康情况。投资公司 Khosla Ventures创始人预计,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取代 80% 的医生,未来10年,智能手机的发展和硬件开发成本的降低将改变健康保健领域,大数据分析技术将使医药行业获得巨大飞跃。

在国外,一些公司已经着手利用大数据分析来改善用户健康。行为健康分析初创公司Ginger通过手机App来收集短信、通话和位置数据,当判断出现行为异常时,它就会提醒用户。例如,抑郁症的早期阶段往往涉及人们通信方式的改变,Ginger中的Daily Data就可以发现这种变化。帮助女性怀孕的应用Glow则希望通过收集大量关于女性月经周期、、饮食、情绪等方面的数据,来告诉女性什么时候适合怀孕,而且能及时提醒女性自查是否存在子宫内膜异位等早期问题。Ginger获得了650万美元的A轮风投,Glow也已获得600万美元的投资。

在国内,大数据也可以帮助企业改善产品。柴可举例说,不同地区和年龄段的女性,周期习惯是不一样的,例如,广东地区女性的初潮时间比北方要早很多。通过收集更多用户数据,大姨吗可以更加深入了解用户,改善生理期的算法,从而更为精准地预测用户的生理期。

为了解答用户提问,移动健康公司往往还需要连接线下的医生团队,从而提高用户体验。康康血压签约了多位医生,对于发现问题的用户,会由签约医生在24小时内回复其提问,并给出相关建议,如运动指导、饮食指导和用药指导,为用户远程诊断。不过,整合线下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胎监仪生产商广州贝护佳从2013年6月开始线下推广,到8月也只谈到了4家医院参与,积累产检记录4000余条。大姨吗也计划扩大技术团队和专业妇科从业人员,解答用户提出的健康问题。

硬收入+软收入

对于移动健康设备商家来说,收入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设备带来的“硬收入”,二是App应用带来的“软收入”。硬件收入又分为一次性出售和租用两种形式。血压计、体重秤等较为常用的设备多是采用出售的形式,而对于胎监仪等一些只在某个特殊阶段才使用的设备,则主要采用出租的方式。

广州贝护佳采用的就是按产检次数收费的模式。其远程胎监仪在医院现有的胎监仪基础上增加了远程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将监测数据传送到后台服务器,方便医生通过浏览器查询并对孕妇数据进行评分操作,将医嘱信息及时发送给孕妇。对于用户支付的使用费,公司也会分成给医院和医生,提高后者参与和推广的积极性。贝护佳每次产检费用高达150元,不过可以免去孕妇及其家人奔波医院排队的劳累。

对于大多数健康设备生产商来说,收入主要来自销售硬件的一次性收入,不过,当设备销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公司还可以通过应用平台获得收入,这也是很多公司硬件定价较低的原因。木木健康CEO陈迟就指出,公司血压仪定价399元,就是基于获得设备的销售量,量够了,自然平台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