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员工心理疏导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人才培养;思想状况;思想疏通
随着电力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员工的思想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员工的危机意识、竞争意识逐渐增强,并表现出关注切身利益、关注自身发展和心理压力过大的新特征。尤其是对于新入职的年轻人,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因此,在发挥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的同时,如何积极有效地引入心理疏导方法,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新挑战。
刚入职的年轻人都是特立独行、个性鲜明、注重自我的80后、90后。他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成长在和平年代,衣食无忧,缺乏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品质,对事情的态度有着自己的判断和思维方式。对于他们刚入职的心里障碍,不应只是简单的说教,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理解、宽容、倾听和引导。使他们更加健康向上,走向成熟,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创新潜能。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引导人、教育人、塑造人、培养人的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托。注重心理疏导,也为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启了新的路径。
一、心理疏导的含义与意义
心理疏导是通过解释、说明、沟通等方式,解决年轻人不满、消极等心理障碍,或是擅自离岗、轻易离职等工作问题,引导年轻人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工作,面对人生。所以,心理疏导是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年轻人,要学会运用以人为本的心理疏导方式,所有的解决方案都要体现人文关怀的意识。因此,科学的心理疏导方法,对培养员工积极上进的思想和推动企业的改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心理疏导是方法和内容的统一。作为方法,心理疏导是为了解决以心理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思想问题;作为内容,心理疏导本身就具有人文关怀的思想性、政治性和道德价值[1]。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在进行心理疏导的过程中要注意将心理疏导富含的人文精神传递给疏导对象。这样才能使心理疏导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才能体现企业人文关怀的价值。
二、当前电力企业年轻员工存在的心理问题
在计划经济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医疗、工作等一切都由国家和组织安排好,彼此之间基本一致,无需竞争,没有多少差异,也没有多少压力,所以人们的思想都比较单纯,在这种情况下,灌输教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最简单也最可行的主要方式。而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知识更新速度的日益加快,企业员工的工作思想状况呈现出许多新变化。年轻员工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切身利益,因此,当切身利益受到威胁时,容易引起较大的思想波动,使得思想政治工作面临错综复杂。
三、新时期加强思想工作的对策
创富学之父顾修全说过:“真正的管理人是去管理人的情绪。”由此可见,企业如何做到“安人”从而达到和谐,是摆在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要做到“安人”,首先要做到“安心”。职工的心理是千变万化的,本文提出以下三种方法来加强青年员工的心理疏通。
(一)真诚对话与倾听,疏通情绪
在职工眼里,企业的决策者是问题的制造者和解决者,当职工对企业的某些决策和做法不理解,感到自己的正当权益受到侵害时,就会产生消极情绪,尤其是对于气血方刚的年轻职工,这种情绪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利用心理疏导的方法,与职工真诚对话交流,是化解职工情绪的有效途径。在对话沟通过程中,职工们会切实感到自己不是仅仅被动地接受解释和安抚,而是领导在真诚地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呼声,真心地解决问题和矛盾。这样做的结果是,过激的情绪平复了,理解的心情增多了,认同意见达成了,凝聚力也增强了[2]。
每个人都希望被关注,被激励,而不希望经常受到打击和批评,因此在心理疏导过程中,要注意多用激励的方式。倾听是心理疏导的基础,从倾听中了解当事人的心态与原望,我们可以从中知道如何去解决,如何去疏导。因此,电力企业的管理者,既要检查电力质量、安全、设备方面是否存在问题,也要经常和年轻职工谈谈,从交谈中捕获某些信息,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能解决的马上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就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服解释工作,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不让问题积累后爆发[3]。
(二)将心理疏导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切实将心理疏导与解决员工的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因为这是心理疏导的生命力所在。首先把心理疏导与完善电力企业考核制度、收入分配制度有效结合起来。在目前电力企业改革过程中,员工晋升的方式主要采取岗位晋升模式,无论是企业老总、总监的竞聘,还是管理岗位、关键岗位、班组长岗位的竞聘等,这样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体现了企业内部公平竞争的原则,但是职业发展通道单一,没有针对不同业务对员工晋升路径进行系统规划,难以对员工晋升形成有效的指导与牵引,影响了员工潜能的充分发挥。因此要着眼于促进职工的全面发展和基层电网工作的科学发展,优化业绩考核评价机制,使员工看到清晰的职业前景[4]。其次将心理疏导与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结合起来。在年轻员工培养过程中,尽可能的为他们提供学习、实践,工作轮换的机会,能干事、愿干事者以展现价值的平台,使每个年轻员工都能找到自己的成长道路。最后要把心理疏导与解决职工实际困难结合起来。为职工办实事是开展心理疏导工作最扎实的基础,职工在工作生活上遇到了困难,要根据实际需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采取恰当方式方法,在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的同时,辅之以心理疏导方式,增强职工战胜困难的信心,正确对待困难和压力,使职工个人发展与基层央行发展紧密结合,实现个人与集体共同发展的良性局面。
(三)心里疏导与科学管理相结合
优秀员工的产生是以科学的管理和培训为依托的,所以电力企业为了提高企业工作团队的工作积极性,培养更多爱岗敬业、思想上进的员工,首先要顺应时代的需求,根据员工不同的性格特征进行科学培养,与时俱进 ,适当地调整管理政策和方案,在抓好基层工作的基础上,调动员工对电力企业的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培养起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的价值观,极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只有注重人才培养,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想要带好年轻人的队伍,首先要掌握和了解当前年轻人的思想理念,并针对不同的员工进行差异性管理,鼓励其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只有这样才能强化员工对电力企业的依附感,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可持续人才。
四、结语
为了有效应对电力企业体制改革的变化与挑战,推动电力企业人员的可持续发展,佛山供电局把年轻人心理疏导纳入基层电力企业工作体系中。通过对年轻员工的心理疏导工作,实现人员的培养、牵引和指导。在电力企业建设具体工作中,着力培育员工以乐观、豁达的精神看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引导员工以开阔心胸和积极心境,正确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社会。把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作为重要载体,在满足员工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调节员工情感和心理,陶冶员工情操,让员工在工作中获得快乐,实现价值,从而激发员工潜能,为基层电网发展贡献聪明才智,使企业在日益紧张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实现人力资源增值。
参考文献:
[1]原泽威.新时期电力员工思想状况的分析研究[J].企业经营管理,2013(26):177-178.
[2]王柏昆.管理者如何带好年轻人队伍的思考[J].管理观察,2015(16):178-179.
[关键词]员工心理健康;电信企业;人文关怀;心理疏导
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随着电信企业市场竞争的不断深化,由于行业重组、竞争加剧、成本严管等新的管理手段的改变,员工容易对个人工作努力而无法和其它部门同岗人员薪酬相同产生不满,缺乏对组织的信任,一些员工找不到努力工作的目标,开始出现工作倦怠,甚至有些员工精神萎靡,工作积极性不高。员工的心理健康日渐成为影响员工工作效率、生活质量的关键变量。所以目前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加强人文关怀、正确疏导员工心理压力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的创新。人文关怀侧重于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心理疏导则侧重于解决人们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惑,人文关怀中渗透着心理疏导,心理疏导是实现人文关怀的一种手段。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既见物又见人,既见形又见神,把解决人的实际问题与解决人的思想问题有机地统一了起来。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以思想、理论灌输为主的教条化教育,显然这一思想教育方式已不能够适应目前社会发展形势。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机融合起来是企业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工作形式不再仅仅是机械化的灌输,进行表面化的工作,而是将工作触角伸向员工的内心,从关心人、理解人、充分了解他们的内在需求,积极化解他们的内心困惑,做到一切以员工为出发点。同时,注重心理疏导工作有利于建立思想政治工作新的思维模式,有利于分析问题发生的本质,找准事情的切入点,理清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效率。
二、员工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现状
目前,在社会压力、职场压力以及个人生活压力多重影响下,企业员工或多或少出现了心理紧张、痛苦压抑、丧失信心等不良心理状态。这些问题是在长期的工作和外部压力下形成的,如果不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疏通,这些不良心理状态会潜移默化影响员工个人及家庭的生活品质,降低员工的工作效率,导致团队士气低落、工作事故上升,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1.激烈的市场竞争带来的心理问题。移动目前占据大部分市场,而电信也在快速追赶,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联通各部门乃至各个岗位上的员工都在紧张、努力地工作,早日完成联通的社会使命感(打破垄断、促进电信业的改革、繁荣、发展)。企业员工在受到长期较大的工作压力的消极影响下,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表现能力下降,缺乏进取心,工作兴趣减少,思想越来越刻板,缺少对单位和同事的关心,缺乏责任感。长期的工作压力最终还会导致内分泌失调以及身心疾病的产生,其表现为:头痛、失眠、哮喘、高血压、心脏病、消化不良、各种溃疡等。研究表明工作压力对员工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消极影响,适度的压力可以调动工作者的积极性,而过度的压力则会对员工的身心造成抑制,导致身体、情绪和行为的异常,不利于员工的心理健康。
2.工作岗位带来的心理问题。对于一些户外作业的人员要面临条件艰苦、同家人聚少离多缺失交流等问题。比如:客服人员,因为大都以80后为主,他们思维活跃、敏感、成就动机高、要求多,同时他们日常接受到的信息多,受到的诱惑多,自身想法也就多,因此员工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和困扰,加之,呼叫中心工作单调枯燥,各种指标考核繁重,加之日常与客户偶尔产生不良交往,容易导致员工产生职业倦怠、心理压力超负荷、人际交往困扰等。除此之外,在其他岗位上,员工也都面临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
三、开展员工心理疏导的着手点
人们在工作和生活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大都体现在认知、情感、意志、态度等心理因素上,在具体开展员工心理疏导工作时,必须有针对性的进行疏导,正确、适合的心理疏导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进行员工心理疏导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员工的心理需要。开展员工心理辅导必须要明白问题来源,这就要求我们工作者要主动与员工谈心。在谈心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定要做到平等、诚恳,取得员工的信任。员工的心理问题一般都体现在行为上,而人的行为是由需求来决定的。掌握员工需求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
2.个体差异。在企业中,在性格上,员工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岗位、不同的文化素质、不同的家庭背景,会有很大的差别。在气质类型上(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也要区别对待。在开展心理疏导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到因人而异、因人施教,切忌采用“一刀切”的方法。
3.营建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它在企业发展中有着实用、管用、有用的价值。营造一个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无形中会使员工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有利于员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一个氛围融洽的企业内,员工之间具有较好的人际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员工心理问题的形成。
四、加强和改进企业心理疏导工作的具体策略
开展心理疏导工作需要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不仅有利于员工个人发展,对于企业的效益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在开展心理疏导工作时要做到:
1.切实做好人文关怀。在一个企业中,只有一批高素质、全心全意为公司服务的员工,公司才会发展壮大。但让员工对公司忠诚的前提是,企业首先要尊重、爱护员工,在工作生活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员工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企业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激励,员工超负荷工作普遍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企业必须要通过一定的管理机制来使员工感受到他们的价值,根据他们的工作表现给予晋升、培训等机会。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员工自己的内在需求来满足他们。
2.构建员工心理辅导方案
企业开展EAP活动。EAP是指员工援助计划,是由心理学专家为员工和组织提供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咨询与服务项目。是通过对员工与组织的调查与诊断,帮助发现员工与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为组织和员工以及员工的亲属提供专业的咨询、指导和培训,以帮助改善组织的管理、环境与氛围,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和组织的管理、运作效率。
在世界财富500强中,已经有90%以上的企业建立了EAP项目。美国有将近四分之一企业的员工享受常年EAP服务,有超过两万家提供EAP服务的公司。在英国全部员工中有近10%受到员工帮助计划的服务。到了20世纪90年代,EAP开始在我国国内大型外资企业中开始流行起来。从21世纪开始,我国的知名企事业单位开始引入EAP。我们要用专业的心理学服务于企业,为打造高效、和谐、激情的卓越团队而努力。
关键词:企业员工 心理健康 关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社会变迁速度、生活工作节奏的迅猛加快,由此而导致的企业员工承受压力不断增大,对企业员工原有的心理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企业员工各种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企业员工所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果没有得到有效和及时的疏导,不仅会给员工及其家人带来难以挽回的伤害,也会给企业的经营效率、声誉形象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关注员工心理健康,营造企业良好的文化心理氛围,加强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已经成为加强企业科学发展的必要课题。
一、营造企业良好的人文氛围,促进员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据相关调查显示,企业员工如何处理职场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状态是否良好直接相关。主要是因为现在职场的人际压力主要源于有限的资源、有限的岗位而导致的一种显性或隐性竞争,人际关系需要员工精心建立和悉心维护。尤其是船舶企业,员工不仅要与上下级和同事之间和谐相处,也要善于和外协关系交流,除了协调港口、海关、边检的关系,还要面对开拓新业务的压力。这样就会给员工产生一种持续的情绪压力,于是焦虑、烦躁、抑郁、失眠接踵而来,给员工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损害,同时也给企业的发展造成相应的影响。因此,营造企业良好的人文氛围,促进员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企业关注员工心理健康的首要环节。
一是创建良好的工作软、硬环境,营造团结和谐的文化氛围。在软环境建设上,多开展如篮球比赛、象棋比赛、野外拓展训练、知识竞赛等多项文娱活动,鼓励每一位员工都能参与其中,在活动中增进交流沟通,体会到团队带来的乐趣,并让员工们对团队的意识和个人在团队中的作用感悟至深,从而在塑造积极向上、团结协作、宽容友爱的文化氛围的同时又利于促进员工改善人际关系,缓解工作压力。在硬环境建设上,在部署工作、制定政策、加强管理时,引导广大职工弘扬集体主义思想,弘扬爱岗敬业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员工逐步树立“按照贡献的差异进行差异分配”的分配观念,关注员工的内心感受,达到既能增强工作效能又能维护员工心理健康,充分发挥人际关系调节在建设健康和谐队伍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建立利益均衡人文机制,妥善协调员工之间各种利益关系。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应把员工的利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利益均衡机制,妥善协调员工之间各种利益关系。针对员工之间出现的利益矛盾,及早介入,深度关注,迅速开展观念引导、沟通协调以及必要的应急干预工作,找准事件群体思想矛盾、心理症结所在,坚持解释、协调、引导的原则,使员工之间利益均衡协调发展,共同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员工心理健康。
三是畅通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渠道,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员工工作上、人际关系中许多的不和谐常缘于错误的信息和其他方面的误解。良好的沟通有利于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形成一个互敬互爱、以礼待人的文化氛围,使上下级、同事之间增进了解和共识,以提高员工之间的共情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关注员工心理诉求,加强员工心理疏导
船代核心岗位船勤工作随机性强,工作量大,时间要求紧,质量要求高,经常加班加点,容易造成心理紧张、情绪失控。如:单证操作要求达到99%以上的准确率,有相应的绩效考核指标,要求员工操作非常细致。久而久之,不少员工易患上强迫症,一份单子要看上几遍还不放心,非常怕出错。有的员工甚至做梦出了差错被惊醒,出了一身冷汗。因此,关注员工的心理诉求,加强员工的心理疏导,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首先,促进员工心理诉求的充分把握。企业应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员工心理健康及诉求调查活动,如座谈、接待、茶话会等,让员工畅所欲言,加强对员工心理健康与诉求的汇集和分析,准确把握员工精神文化需求、思想道德观念变化、价值理想追求和心理情感诉求,从而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员工的所思、所想、所盼,全面掌握员工心理状况,为员工心理疏导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其次,加强员工心理疏导措施的有效实施。一方面,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引入职工心理疏导环节,对员工的情绪障碍进行矫治,帮助其进行心理调节,推进员工心理健康建设。同时,当管理者了解到员工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时,及时予以指导,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多理解支持而不是一味批评,让他们能感受到团队的关怀,减缓工作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邀请心理专家作心理知识讲座,通过网络信箱、微博、微信、讲座等形式,定期传播讲授心理卫生常识、心理疏导基础知识、心理疏导典型案例,引导员工正确认识和看待心理压力,学会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调整职业心态,自觉维护心理健康。
最后,注重员工心理疏导方法的改进完善。一是疏导员工因外部工作环境压力源所产生的心理障碍。企业应减少或消除不适当的管理和环境因素,搭建人文管理平台,关怀员工,加深情感,增强理解,共同创业。建立激励奋进的薪酬和分配机制,让员工看到自己工作的价值,调整好心理压力,快乐工作,幸福生活。二是疏导员工个人生活方面所产生的心理障碍,主要包括员工个人生活方面的身心健康、家庭关系、情感困扰、经济负担、焦虑、酗酒等相关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目的在于使员工在纷繁复杂的个人问题中得到解脱,减轻其压力,增进其身心健康。三是改变员工个体自身的弱点,即对员工不合理的信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等进行疏导,促进员工建立良好的价值观、生活观,建立良好的心理。
三、导入员工心理管理计划,促进员工心理健康
在公司有不少入职三年以上的成熟员工对职业发展感到迷茫,在最初的新鲜感和挑战刺激过去后工作渐渐进入常态,操作性事务日复一日心生厌倦,或多或少都出现了焦虑抑郁、情绪波动等不良心理状态。为了帮助企业创建员工心理管理的创新模式,导入员工心理管理计划是关键环节。员工心理管理计划是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为其组织和员工提供心理服务的项目方案,帮助企业员工解决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员工在组织中的工作绩效,改善组织气氛和管理的组织活动。针对目前企业发展中所存在的员工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员工心理健康的关注,在管理中导入员工心理管理计划,帮助克服工作压力,实现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应把关心员工心理健康作为一项福利措施,将其制度化,定期对员工进行心理测量,建立员工心理健康档案。并将员工心理管理工作延伸到综合能力提升、新入职员工心理调适和职工亲子教育等领域,及时有效解决员工工作和生活上的难题,支持建立“绩效导向”理念,以工作成绩作为衡量标准,配合行政部门对表现优异的员工有晋升、培训、深造的机会,淡化等级观念,使员工的潜能发挥,促进员工形成健康的心理,进而充分调动广大员工干事创业的智慧热情和投身科学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朱丽芳.新形式下员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1)
[2]章钰翔.浅谈企业员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0(12)
[3]李娟.企业员工心理健康分析及对策[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1(7)
[4]杨潞.中国石油加强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的调查与思考[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5)
【关键词】 地震灾害 心理 护理管理
自然灾害不仅对个人、家庭、社区及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同时也给人们造成严重的心理和精神创伤[1]。面对“5.12”震区伤员及家属承受的极大心理压力,医院在加紧救治伤员伤情的同时,尽早建立心理干预组织,帮助伤员及家属进行心理重建,以促进其身心健康。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我院从德阳、绵阳等地转入灾区伤员140例,男性65例,女性75例;年龄3~89岁。四肢骨折42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5例,胸部创伤14例,肾脏损伤2例,颅脑损伤4例,严重多发伤67例,其它6例。
2 心理干预方法 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地震伤员进行调查评分。根据自评量表标准分值划分为3个等级[2],分别对地震伤员的焦虑、抑郁症状和程度进行评估:<60分为轻度,61~80分为中度,>80分为重度。
2.1 积极创建组织机构。按照伤员数量,迅速抽调具有临床心理治疗经验的医生、受过心理学专业培训的护士和志愿者成立心理干预小组,负责伤员及家属心理评估,填写心理状况表,确立重点干预对象,筛查心理应激综合征。
2.2 科学制定工作方案。(1)掌握特点,及时干预。根据辅导对象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支持,与伤员建立稳定的一对一心理辅导关系,每天与伤员及家属进行1次心理干预,每2天开展1次组内心理疏导和院内培训。(2)熟悉技能,有效干预。首先建立信任关系,鼓励和诱导伤员抒绪;其次是关心伤员的伤情和睡眠情况,对非心理性疾病造成的伤害,尽早采取积极措施。(3)遵循原则,规范救治。以躯体伤痛治疗为主,心理干预作为必要的辅助治疗。迅速及时解除伤员伤痛,有效缓解其焦虑情绪。
2.3 针对性开展心理干预。轻度心理问题由护士及志愿者负责,中度由专职医生指导处理,重度心理障碍由心理指导专家进一步治疗。(1)结合伤员个性特点,开展支持性心理治疗、放松训练、认知疗法等。(2)结合环境技术要求,营造并保持安全舒适环境,针对辅导对象特点集中开展儿童心理治疗。(3)针对个体进行心理疏导,或通过小组形式实现。5~8人一组,每人负责3~5名伤员;小组成员与心理疏导专职人员保持良好沟通,实行对口帮带;加强工作研究,适时开展专题讨论和组内交流。
2.4 确保心理干预效果。(1)准确筛选伤员,针对性地展开工作。(2)强调工作细节,增进护患沟通。为截肢伤员准备拐杖,帮助解决生活、医疗、护理问题,为出院病人准备鲜花并派专人护送;责任护士负责灾区政策宣讲和信息传递,提高伤员对社会和未来生活的认识。(3)全方位关心和支持,增进伤员身心健康。伤员文化背景、家庭状况、年龄、伤情不同,心理需求焦点各异,全方位加强伤痛治疗、心理疏导和安抚工作,组织伤员家属体检,发放“心连心”卡,建立心理咨询热线,取得良好效果。
讨论
1 及时疏导和科学管理是重要前提[3]。地震伤员及家属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和精神创伤,易出现焦虑、忧郁等不良情绪,及时建立组织,加强管理,科学疏导,有助于伤员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2 充分准备和必要培训是重要条件[4]。地震伤员救护工作要求高,需具备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和技能,方能解决伤员过度依赖等问题,针对性培训对伤员和小组成员均为重要。
3 准确评估和科学实施是关键环节。准确评估使工作目标更加明确;科学实施使工作更加规范有序。
4 全方位支持和关注是重要保障。措施准确及时,工作连续跟进,观察细致周到,分析科学严谨,救治及时有效,均是医院整体水平的重要体现。
灾后心理干预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应该当作长期任务来抓,不应盲目进行,需认真总结,加强反馈,形成特色。
参考文献
[1]王玉玲,姜丽萍.灾害事件对人群的心理行为影响及其干预研究进程[J].护理研究,2007,21(12):3113.
[2]李世英,杨晓嫒,崔渝敏.对大批量地震伤员实施分层次心理危机干预护理的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7):3.
Abstract: At present, there are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students from poor families in ou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do well the funding work for poor students, help them overcome the economic difficulties and ideological issues in their learning and live to make them out of difficulties and get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their studies has become the special tasks of college counselor. Effectively applying faith education, inspirational education, thanksgiving education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hree educations and a persuasion) into the assessment of grants, leading the aid work by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and breaking the education problem of poor students is the essential signifi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educational work to the college students.
关键词: 贫困生资助;诚信教育;励志教育;感恩教育;心理疏导
Key words: aid for poor students;credit education;inspirational education;thanksgiving education;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5-0164-02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目前高等院校中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是诸多社会问题在高校的延伸和反映。资助这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经济困难和思想问题,使其顺利完成学业,这是涉及千家万户、利国利民的民生之举,也是做好高等院校辅导员工作的特殊任务。学生资助工作的目的不仅仅是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学习生活面临的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为思想政治教育开拓了新领地,提供了新内容。因此,资助教育工作作为一项常规教育工作已经贯穿于学生求学的始终,这是当前高校把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相结合,在具体工作中人性化的细化、渗透思想教育、深化教育效果的极好方式。
1 做好教育设计,明确“三个教育一个疏导”的工作方案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是学生资助工作最根本的指导原则。在高等院校学生资助工作中,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合理、公正地调查、认定和评审学生的实际困难,把党和政府对大学生资助的关心和温暖及时送到贫困生的心坎上,这是衡量高校辅导员政策水平和学生管理工作质量的客观标准[1]。把贫困生资助与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相结合,拓宽教育面和扩大教育效果,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经济苦难的同时,密切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他们在得到经济援助的同时得到思想的关怀和体贴,感受党和人民的关心和支持,从政治上尽快的成长进步,是这一工作的升华和发展[2]。
笔者经过多年来的实践探索,在资助工作中摸索出“以学生为本加强教育和思想引导,全体教育与学生个别教育相结合,“三个教育一个疏导””的工作思路。通过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应用,总结出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教育工作中应坚持的工作方案:即将励志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和及时的心理疏导贯穿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始终,教育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报国之志,坚持诚信为本,心怀感恩之情,正确面对贫困问题和生活困难,解除心理顾虑,走出因贫困而形成的心理误区,正确认识挫折和困难,变“输血”为“强体”,通过自己的努力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励志成才,成为适应社会需求,为党和国家献身、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
2 分解工作步骤,扩大“三个教育一个疏导”的教育效果
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以一次助学金的评定全程来解读在贫困生的资助教育流程,体现“三个教育和一个疏导”的教育原则,展示资助教育工作具体操作步骤。
2.1 做好摸底工作,打好资助教育基础 首先要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摸底工作,认真理清班级学生的社会和家庭背景,全面详细地掌握不同学生的家庭经济分布情况和贫困原因,按照“救急扶贫不助懒”的原则,准确科学地确定资助认定对象。
对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教育摸底分为两种,新生入学时认定和每学期认定。时间分别在新生入学两个月之后和每个学期开始之时,针对这两个摸底时段,各有不同的侧重点。便于能够在班级中准确掌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情况,笔者制作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登记表》,表中包含:个人情况,家庭情况,受助情况三项内容。在新生入学时学生可以自愿填写这一表格。每个学年度,通过谈话、调查等方式核实更新表中的内容,尤其重点记录学生的受助情况、学习情况和学费上交情况。这些内容为如何开展学生教育和确定教育目标提供了参考。
在初步排查采集信息的基础上,要做好科学准确的分析排队工作。对新生入学摸底信息的分析,主要是全盘把握全体学生家庭实际情况,重点掌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困难程度、家庭类型和原因。而对于老生学期的摸底,重点应放在家庭出现变故、消费方式突然发生变化、学习生活情绪急剧低落的对象排查上,同时兼顾了解学生的学费缴纳情况,对欠费学生区别孤儿单亲、天灾人祸、地域贫困、多子女家庭、不当消费等贫困成因,以因析果,分类排队确定重点资助教育对象。
2.2 针对不同对象,分类实施教育疏导 在摸底分析的基础上,按照特殊困难、比较困难、一般困难和普通学生四个区段确定班级内的学经济分布板块,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
以上结果显示:在四个区段中,因为家庭的贫困状况不同在学生群体中占有的比例份额差异较大。“特殊困难”是指家庭出现突然变故或突遇自然灾害等类危困状况;“比较困难”是指孤儿单亲,下岗职工,父母伤残,多子女家庭,经济落后地区生源等类状况;除此而外,相对于“普通学生”凡提交了困难申请符合认定条件者均确定为“一般困难”[3]。辅导员资助教育工作的重点就是对一般困难、比较困难和特殊困难的三类学生,按照摸底的两个不同阶段分门别类实施“三个教育和一个疏导”资助教育活动。
根据新生入学摸底分析结果可看出,此时同一班级的同学之间刚刚开始熟悉,对家庭经济情况等也只是初步了解,教育的内容重点应放在励志教育和诚信教育上,除特殊原因外,宜适当扩大一般困难贫困生的资助面,加大理想信念和诚信教育的力度,辅之于必要的思亲别家排异心理疏导。如教育新生诚实填写家庭经济困难调查表,提供个人真实有效的信息,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正确看待和面对家庭经济困难,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在这个阶段,对学生可以采用利用周点名播放励志电影,邀请自强自立的老生或校友典型作报告,讲解国家以及学校的资助政策等,以面向全体学生的方式开展普遍性教育活动。
对于每学期的摸底分析,主要目的一是甄别出 “伪贫困”学生,二是发现家庭出现变故的学生,这两种情况的排查结果,对如何开展教育非常重要。针对“伪贫困”学生,如出现伪造贫困证明,在资助评定前后消费方式差异与平时的奢侈突变等情况,这些学生的行为严重影响评定的公平性,在学生中造成特别恶劣的影响,更为严重的是会助长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污染学生的心灵。对其绝不可以姑息迁就,必须严肃批评,在评优和综合评分中予以惩罚,行为记入诚信档案。此时的教育内容就以诚信教育为主,同时要关注他们造成这种行为的心理原因。而针对第二种情况,在及时资助、雪里送炭的同时,以单独谈话为主重点对其进行励志教育和心理援助疏导,给予及时地关心扶助,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克服困难,避免因家庭变故带来的心理创伤,放下心理包袱。必要时还可以采用“集体援手募捐”的方式扩大教育效果。
2.3 公正透明评定,巩固教育疏导效果 在资助评定阶段,名额的分配、评定条件的制定和过程程序的控制是三个关键的步骤,特别是评定操作的公开透明与民主是教育活动的重点;“三个教育一个疏导”贯穿于评定活动的始终。
在评定结束后,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就是对受助学生和未受助学生进行具体的教育和心理疏导。鉴于助学金的评定结果已经确定,对于受助和未受助学生的教育重点就要因人因事具体对待了,对受助学生,教育内容主要应围绕诚实守信、立志励志、感恩回报的教育内容展开,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国家资助的意义,心怀感恩、焕发热情、投身为国学习、为民成才的奋斗行列。在具体的操作中,通常采用直面谈话的方式,将预先设定好的谈话内容融入到“三个教育一个疏导”当中。与受助学生谈话应突出强调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养成简朴的生活习惯,正确理解国家助学金的设立意图,及时缴纳学杂费,做诚实守信的大学生;必要时辅导员还可以和家长联系,告诉家长学生在校表现、所获得资助的数额等,让家长了解国家、学校的资助体系和政策,实施有效督促监管,避免学生发生诚信危机,从学校和家庭多方面对学生的经济情况和消费进行监督,防止不当消费,将国家助学金的好钢用在刀刃上。
无论助学金评定有多么公开透明,受到资助者总是少数,总会有学生对评定结果不满,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对于这些未获得资助的学生,沟通的重点自然放在了励志教育、心理疏导和对奖助金评定工作的解释上。辅导员要及时对评选结果进行实事求是的说明,让学生懂得外部的资助是有限的,改变自身命运更多还得靠自己的努力,不因未获得资助而影响情绪、学习和生活;注意尊重学生行使民主监督和提出异议的权利,无论何种意见和建议,都要给他们充分释放和宣泄的机会,以励志教育、失衡心理的疏导和必要的解释安慰为着力点,把失落的情绪及时转变为奋起直追、奋发有为、创造机会的动力。
从以上贫困生资助教育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及时有效地开展励志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和心理疏导活动是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重要部分。辅导员既要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学生资助工作,又要切实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他们的最迫切愿望结合起来,有计划、有步骤地为他们提供更好的锻炼和发展机会,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成才,以自己的卓越奉献回报祖国和人民。
参考文献:
[1]王传中.朱伟主编.辅导员工作指南[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