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企业管理体系

现代企业管理体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企业管理体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代企业管理体系

现代企业管理体系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现代化;企业管理;信息化;科学化

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是企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采取信息化管理模式,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质量。不过,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着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要对于当前企业管理信息化所存在的各类问题,比如建设资金不足等,提出解决办法,树立现代化的管理意识,加大信息化的建设力度,提高管理水平,进而助力企业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1现代企业推行管理信息化模式的必要性

从企业未来发展的角度来说,加大信息化建设存在着必要性。信息化建设和企业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是在大型企业的管理方面,信息化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管理效率。现阶段,我国经济转型的发展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和挑战。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更新,使得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时展的需要,并且无法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为此,加快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现代化进程中的融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其需要企业不断地加大信息化的建设力度,积极完善管理信息化模式,进而为新时期企业的发展提供方向性的指导。

2现代企业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

2.1认识上的缺失

从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际发展来看,由于企业缺少构建管理信息系统的意识,以至于在管理的实践工作中,相关管理人员依旧依靠长期积累下来的经验,未能充分地利用数据信息,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不高。在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方面过于草率,没有结合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际需要,以至于财务管理系统和企业资源计划等方面的构建缺乏实用性,使得管理水平得不到明显的提高,且信息化技术的效率得不到有效的发挥,进而造成了大量的资源以及资金的浪费。

2.2适应信息化变革的能力不强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实行管理信息化,需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在此过程中,应当进行管理模式的优化和调整,进而更好的适应企业发展环境的变化。然而,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由于其成本意识过于简单,在企业发展方面缺乏长远目光,以至于其适应信息化变革的能力明显不足。并且,根据以往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缺乏专业性人才的配合是关键的影响因素之一。除此之外,因为过于依赖管理信息系统,进而忽略了部门之间的沟通,也会导致管理信息化系统效率的发挥受到限制。

2.3企业文化环境的适应性问题

在实行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还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使其能够与信息化相互融合。如果企业的业务链中断,管理和文化将会直接影响到信息化的发展,并且会降低部门之间的沟通效率。而推行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构建企业业务流程,需要各个部门的参与。若部门之间的配合不力,则会影响到信息化管理的实施。在当前的企业管理信息化中,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内部管理工作的实施[1]。

3现代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3.1梳理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思路

现代化企业的发展,需要转变其管理模式,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是新时期企业管理效率提升的必然选择。在具体的构建过程中,要注重梳理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思路。一般来说,明确与企业自身相适应的管理信息体系构建所需要的生产要素是首要任务;其次,要明晰信息化管理体系的运转流程;第三,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管理目标;最后,要明确体系中的控制主体。如此一来,借鉴成功的建设经验,按照功能的差异,将信息化管理体系划分为多个层次。将IT组织架构作为系统的基础支持层,用于业务资源和管理信息化的IT技术维护。体系的第二层为系统运作层,其主要功能是管控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更新,同时掌控IT技术的运行。企业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应该结合管理的实际问题,实施应变管理。及时地引进新技术,更新管理信息化系统。体系的最后一层为战略指导层,主要的工作内容为辅助企业的管理者制定完善的IT发展战略,并且结合行业形势的变化,完善和优化运用的IT政策和标准,推动企业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3.2强化权责管理和权限管理

从现代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践来说,进行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时,经常存在着权限管理问题,如管理浮于表面、权限不明确等。对于上述问题,在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过程中,要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化流程转化为文件形式,同时进行相关内容的整合,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工作内容,进而保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负责人员的权责能够得以全面落实,使企业内部的沟通渠道更加畅通,从而最终提高沟通的效率。对于现代化企业来说,要不断地提升信息化管理体系的科学性以及规范性,保证各个部门的人员能够尽职尽责,进而推动企业管理效率的提升。

3.3转变观念,强化基础管理与投入

(1)要增强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意识。从管理信息化实施的目的来说,需要通过借助计算机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工作流程、实现信息共享、提高管理效率。因此,为推动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企业的管理者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迫切性。从建设的角度来说,需要投入网络和计算机等软硬件。(2)企业管理信息化需要人力资源和技术管理等部门的相互配合。为保证建设工作的有效落实,企业领导层以及决策层的相关人员要注重自身信息化的培养以及学习,全面认识以及把握好信息化建设,积极地参与项目建设,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不断地强化员工的信息化意识,并发挥其作用,助力于企业信息化的建设[2]。(3)合理运用建设资金。从信息化建设的角度而言,资金短缺是企业面临的重点问题。在具体的建设时,不可以盲目地追求系统功能的全面性以及技术的高端性,要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以及资金现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很多企业规模小,且资金少,抗风险能力不强,而为了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就必须要注重信息化建设,合理地运用有限的资金。采取滚动开发的投资方法,提高建设的投资回报率,减少资金的流动周期。除此之外,要坚持好用、够用、实用的基本原则,借助社会信息科技资源,强化硬件建设以及增加软件投入。(4)要强化基础管理。管理信息化的实施,能够为企业管理以及经营构建功能强大的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效率,增加经济效益。所以企业要强化基础管理,推动管理朝着信息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

3.4加强人才与文化的建设

推行管理信息化,要注重动态管理,不断地进行完善以及维护,并且要加大对信息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采用交流机制以及激励竞争机制等,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引进信息管理人才,提高人才管理水平。除此之外,要注重企业信息文化的构建,做好信息知识的宣传以及普及工作,增强员工的管理信息化意识,减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阻力,助力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3]。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现代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问题,要做到细致分析,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进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在具体的实践当中,要梳理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思路;强化权责管理和权限管理;转变观念,强化基础管理和投入;加强人才和文化的建设,由此来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升,进而为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刘波,任鑫.基于改进的WBS-RBS与FHAP方法的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关键风险识别[J].中国煤炭,2015,41(06):30~37.

现代企业管理体系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薪酬激励体系;体系构建

一、现代企业薪酬激励体系的构建

(1)年薪制薪酬激励体系。年薪制薪酬激励体系的构建在我国国内已经经过了多年的实践,这在国外的企业中是通行的做法之一。其构建原理是,在现代企业的薪酬激励体系构建中,往往会针对工作职责重大或者业绩形成过程较长的职位提供年薪,现代企业中的高层管理人员是该体系的直接关系人。年薪制薪酬激励体系主要由以下三大部分构成:一是基本年薪。这部分薪酬要依据上一年度的考核结果进行确定,一般而言占到年薪总额的60%左右;二是业绩年薪。这部分薪酬要占到年薪总额的40%左右,依据企业的实际业绩和考核结果进行综合审定,与企业年度整体目标的完成情况直接相关,它往往发生在年度结束之后;三是奖励年薪。该部分薪酬通常要在年度结束之后,根据企业的业绩和对相关人员的考核结果进行综合审定,然后以此为依据,从企业当年的超计划利润中进行提取,一部分通过现金形式发放,一部分转化为持股基金的形式。(2)销售业务岗位薪酬激励体系。该薪酬激励体系的适用范围是企业的大区经理、办事处主任以及具有一定资历的业务代表等销售岗位。该体系的构建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一是保底工资。该部分薪酬主要是为了使员工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通常按月发放,类似于事业单位的基本工资;二是销售提成。该部分薪酬由计划内销售提成与超计划销售提成相加得到,后者的基数往往为前者的1.5~2.0倍;三是管理考核奖励。该部分薪酬从销售提成总额中提取,占到20%左右的比例;四是补贴。该部分薪酬要与地区之间的差异相关,所涉及的项目包括交通补助等多个方面。(3)等级薪酬激励体系。该薪酬激励体系的构建主要是服务于企业中从事与技术和常规性管理相关的岗位,比如市场运营人员等。因此,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该体系构建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在确定岗位薪酬等级时,需要对相关的岗位工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确定岗位的相对价值,然后将其归入相应的等级,以此来保证薪酬激励体系能够与劳动力市场的基本要求符合。该薪酬激励体系主要由基本工资,月度奖金,年度奖金以及福利保险等部分组成。

二、现代企业薪酬激励体系的应用——对宽带薪酬适用环境的分析

宽带薪酬被认为是现代企业薪酬激励体系的最为重要的应用之一。一般而言,该薪酬体系的构建需要综合考察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宽带薪酬的激励作用。(1)建立健全合理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任何使用宽带薪酬的现代企业都应该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方面下足功夫,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软性支撑。在这方面,主要包括企业的行为规范、用工制度以及与劳动力市场的结合程度。(2)制定合理的员工成长和培养体系。员工的成长与企业的成长往往是同步的。在宽带薪酬体系看来,鼓励员工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通过多种途径掌握更多的技术标准和实践操作技巧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培训,员工不但能够从中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认清自身的职业发展轨迹,预期其今后的发展空间和道路。(3)建立健全公正有效的绩效评估机制。在宽带薪酬结构之下,任何员工的薪酬都与其工作的绩效直接相关。因此,企业之中不同部门的负责人、参与绩效评估的管理人员等,都要对不同工作岗位的任务与组织战略目标形成充分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时,做出更为客观、公正和公平的评价。与此同时,评价的过程还应该做到部门之间的利益均衡,管理评估过程,使其在成熟的状态下改善企业的绩效。

在现代社会中,企业的薪酬水平和薪酬激励体系的构建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也得到了越来越高层面上决策者的关注。薪酬激励体系的“好坏”有时会直接对企业的生产和发展产生影响,甚至会在市场动荡的情况下,使企业陷入难以自拔的危机之中。可见,构建现代企业的薪酬激励体系、推行宽带薪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该应明确企业在市场中的位置,是薪酬体系更加具有竞争性和吸引力。

参 考 文 献

[1]刘清鑫.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薪酬分配变革及其制约要素[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12~14

[2]吕景城.论宽带薪酬及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58~61

现代企业管理体系范文第3篇

内部控制的发展及其存在问题

内部控制源于西方发达的经济体,尤其以美国COSO全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f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为代表,先后经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和“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五个阶段,内部控制的内容从内部牵制设计一个要素到会计控制、管理控制的两个要素,到增加内部环境的三要素,到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第五元素,再到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的八要素逐步地增加和完善;控制目标也从提高经营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可靠性和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的三个目标发展到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果和效率,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的五个目标。在目标设定中增加了“战略目标”,使企业在追求短期利益的同时,从战略高度关注企业长远目标和可持续发展,可以说内部控制是一个很好的管理工具,是很多专家学者和企业管理者管理实践的经验总结,是对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实践性总结和重要补充。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主要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而在实践中缺乏相应的指导内容,内部控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当前我国企业也十分重视应用内部控制来加强内部管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内部控制理论研究上起步较晚,大多数企业在内部控制应用方面主要以我国有关部门颁发的制度为依据,同时借鉴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我国的内部控制从2005年开始境外上市企业按照COSO规范要求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到2008年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联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三个配套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颁布,再到2011年A+H股的上市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境内上市公司试点和自愿试点企业的内控试点,到2012年所有主板上市企业的全面展开,走过了7年时间。在政府的创新和指导下,不少企业在内部控制应用方面表面上搞得轰轰烈烈,但是真正取得较好成效的却不多,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由于历史与发展的原因,我国市场经济还不发达,市场体制尚不完善,从整体来看,企业体制多样化,治理结构不合理,企业在内部控制应用方面基本都存在控制环境不良、控制手段传统、控制目标单一、执行力不够、关注战略目标不够、没有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相结合等问题,因此,如何建立支撑企业战略目标、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内部控制具有现实意义。

建立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内控体系

强化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控环境

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中的核心问题,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是通过配置公司的权力,建立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以保护公司股东的权益,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的机制,从根本上处理好投资者、管理层和监督者的关系,处理好制度与人的关系。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和地方相关法规和公司章程规定,对公司章程规定的重大事项必须提交股东(大)会讨论;董事会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并在公司章程规定的权限下进行管理活动;监事(会)对董事会和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发挥战略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薪酬提名委员会等专业委员会对董事会的支撑作用;建立企业“董监高”和独立董事的职责权限、任职资格、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并按照规范要求定期组织相关会议,保持好相关记录并按照信息披露的要求进行披露。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等,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对公司的战略进行研究,制订企业的中长期和短期

战略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分解

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管理科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能够给企业发展指明方向,促进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迈步,保证企业近期和长远的持续发展。为了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企业要加强战略管理,做好从战略分析、规划、实施到决策变为现实的战略过程,对国家宏观政策、行业进行研究,对市场和竞争对手进行必要调查,对存在的机会和风险进行识别,发挥自己的优势,做和自己能力资源相匹配的业务,设计好的商业盈利模式。企业应该对自己的中长期战略和短期战略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目标和实施路线图,并把战略目标分解到相应的组织和人,落实资源和计划,对关键目标和节点进行重要控制,并根据执行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进行动态的战略管理。一般企业都缺乏战略管理人才和相应的行业研究,因此建议请专业的咨询公司定期对公司的战略进行必要的设计或者战略梳理。

在战略框架下设计企业的组织架构,并对管理职责

重新进行梳理

为了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优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按照组织设计原则和内控规范要求对现有组织进行设计和梳理,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区分核心职责和辅助职责,并对核心职责对应的业务进行必要的设计,明确各部门的管理界限和接口。面对重大组织调整,最好进行必要的试运行或者设计过度组织结构,并对组织运行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并做必要的调整,在组织正式运行后一般要保持组织的相对稳定。

很多企业在经过多年发展后,由单体公司向集团化迈进,企业的组织也要进行相应的变革。按照集团化管理的要求,要明确集团和子公司的定位和职责要求,整合资源,对子公司管控进行必要设计,尤其关注子公司的投资管控制度,通过合法有效的形式履行出资人职责、维护出资人权益,重点关注子公司特别是异地、境外子公司的发展战略、年度财务预决算、重大投融资、重大担保、大额资金使用、主要资产处置、重要人事任免等重要事项,并建立相应管理制度。

建立战略指导下的薪酬和绩效考核等人力资源制度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科学,它具有价值有效性、稀缺性和难以模仿性,是企业构建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人力资源作为核心构建自己的竞争优势,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企业高层必须重视。内部控制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内容分为人力资源的引进与开发、人力资源的使用与退出两部分内容。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企业要按照组织和管理职责的分配,进行必要的岗位分析,对岗位职责进行设计,编写岗位说明书;对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进行定岗定编;对岗位进行分析评价,建立具有激励性的薪酬制度和绩效考核办法;把战略目标、年度目标和经营计划关联,把公司目标和管理活动结合起来,并逐层分解;在建立绩效考核制度的同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职业生涯规划和长效激励机制的建设,保证公司的战略目标实现,同时兼顾员工的利益,让员工也分享企业发展带来的实惠。

按照内部控制要求建立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相关制度

作为社会公众公司,企业应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内部控制要求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促进就业、员工权益保护等,要求企业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实现企业与员工、企业与社会、企业与环境的健康和谐发展。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内部控制要求企业进行文化建设并对文化建设进行评估,董事、监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和示范作用,以自身的优秀品格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带动影响整个团队,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环境。

对企业的核心业务进行梳理和设计,建立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要求,对企业的资金、采购、资产、销售、研发、工程项目、全面预算、合同管理等重要管理要素进行业务流程的梳理与设计。对符合公司业务发展要求的业务流程进行描述以实现规范化;对不符合内控流程要求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对不适应公司未来变革与发展的业务流程进行再造;从业务流程识别关键流程,从关键流程识别关键作业,从关键作业识别关键管理活动,从管理活动识别内控风险,并对风险通过多维度按照重大风险、重要风险和一般风险进行评价,建立风险控制矩阵,对评价指标比较高的风险纳入公司层面风险数据库。企业高层在管理实践中要重视并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对公司不能承受的风险要建立风险管理方案并落实资源进行改善。建立公司高层、中层和基层全员参与的内控体系,在业务过程和日常管理活动中对控制活动进行记录与归档;建立事前、事中和事后交叉控制的网状控制,对风险比较大的事项,加强控制;对风险比较小或者一般的事项采取减少控制以提高管理效率;对风险适中的业务活动可以加强事后审计控制,在兼顾风险的同时提高管理效率。

内部控制是一个综合性的控制,往往是几个控制措施的综合应用,内控规范里讲了7个常见的内部控制措施: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营运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根据内控实践经验,强调事前不相容职责控制、授权审批控制外,特别强调了作为内控事后控制的内部审计控制,即经过风险评价后对组织和业务进行内部审计控制,有利于提升管理效率,特别是针对国企改制来的上市公司,公司要强化审计部门的力量,对风险大的单位和业务加强内部审计。

对内控体系进行评价

完成内控体系建设后,企业要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要求制订评价工作方案、组成评价工作组、实施现场测试、认定控制缺陷、汇总评价结果、编报评价报告,自我评价报告需要对外公告和提供内控审计单位进行内控审计。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组应当对被评价单位进行现场测试,综合运用个别访谈、调查问卷、专题讨论、穿行测试、实地查验、抽样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充分收集被评价单位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是否有效的证据,按照评价的具体内容,如实填写评价工作底稿,研究分析内部控制缺陷,并对内控缺陷进行认定,包括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企业对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应当以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为基础,结合年度内部控制评价,由内部控制评价部门进行综合分析后提出认定意见,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核后予以最终认定。按其影响程度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对于认定的重大缺陷,应当及时采取应对策略,切实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并追究有关部门或相关人员的责任。新建立的内控体系一般要求试运行3个月以上进行初次内控评价,在年底财务审计前再做一次内控评价,并检查整改效果。

执行内控审计

在企业完成内控评价报告后,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要求,企业要对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可以单独进行内部控制审计,也可将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进行整合审计。内控审计包括制订审计计划、实施审计工作、评价控制缺陷、完成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内控审计报告有四种:标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否定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和无法表示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特别注意内控无效的两种情况:注册会计师认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存在一项或多项重大缺陷的应当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发表否定意见,评价指引中明确指出的重大缺陷的主要四种情况如下:

1. 注册会计师发现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舞弊。

2. 企业更正已经公布的财务报表。

3. 注册会计师发现当期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内部控制在运行过程中未能发现该错报。

4. 企业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无效。

企业如果拒绝提供或以其他不当理由回避书面声明,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其视为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现代企业管理体系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工程企业;内部治理;绩效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有力的支撑和推动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工程企业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随着改革步入深水区,经济发展的下行压力不断增大,如何挖掘内在潜力,在争取更大市场份额的同时,积累和增强内在竞争力,通过建立和完善科学化、现代化、精细化的现代内部治理结构及其运行机制,尤其是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与提升,促进工程企业获得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内在动力。

当前,针对国内以数量级存在、相对实力薄弱的工程企业来讲,能否尽快实现内部治理体系及其能力的现代化,尤其是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核心任务是否能够顺利构建和转型,不仅关系到组织内部员工能力水平的提升,更严重影响着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甚至企业基本生存和持续发展。

一、工程企业内部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代工程企业内部治理体系及其能力考评,已成为当前及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影响和制约整个行业发展与相关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就整个建筑业企业从业人员总体分布而言,2013年,我国建筑业企业从业人员共有4499.31万人,其中国有和集体建筑业从业人员约占16%的比重,其他建筑而已企业从业人员占比约84%,港澳台和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从业人员仅为26.58万人,相比可忽略不计,从中不难看出,我国建筑业企业多为民营、私营、个体等社会资本为主。

图一 2013年我国建筑业企业从业人员分布

注:数据综合来源于国家统计年鉴及国家数据网。

(一)工程企业内部公司治理结构的缺失和不规范。总体上看,除了少数大型工程企业之外,我国工程企业内部治理尚处于低层次、低水平、低效能的发展阶段,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得到科学、有效建立。在产业集中度偏低且产业面窄小,家庭作坊甚至个人主导的包工头为主的大量工程企业广泛存在于整个行业中,即使一批较有实力的工程企业脱颖而出,但内部治理结构仍多停留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桎梏中,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严重匮乏或流于形式,内部管理制度及其执行力仍未成为企业管理的常态,严重缺乏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念,管理机制与行为非常不规范。

(二)工程企业人力资本竞争力严重缺乏。当前,全球经济增长已迈入人本阶段,人力资本作为工程企业的核心要素却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企业间竞争的本质在于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吸引、留住、开发并使用人才成为争取市场主导权的核心。不论国际竞争还是国内竞争,我国工程企业人力资源储备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要求,国际化和综合性的高素质、高层次、高水平、高技能的工程项目管理人才严重匮乏,专业管理和技能人才结构极为不合理,企业骨干引进、培养尚缺乏有效的职业规划和考评机制。

(三)绩效管理的效能和潜力未得到充分开掘。基于综合考评和全程监控的绩效管理理念和方法已得到几乎全球的认同和广泛采用,绩效管理不仅仅能够衡量并提高员工的绩效,更在于其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和持续发展。但我国工程企业由于先天不足的因素影响,广大的企业主或者领导层长期以来都过度关注短期效益或年度考核指标,或者对成本控制或利润最大化有过高期待,使得工程企业的绩效管理效能大打折扣,至于绩效管理可能被开发和挖掘的潜力一直以来都被有意或无意的忽视甚至无视,导致工程企业生存期非常短且抗风险能力差。

二、工程企业内部治理和绩效管理的现念

现代企业治理和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必然使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资产效益、实际产值、投资收益甚或股票效益。但从行业增加值指数上看(图二),建筑业与其他行业相比,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指数(上年=100)为107.7,建筑业增加值指数略高于全国水平,略低于金融业增加值、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指数,但与其他行业相比,建筑业的劳动生产率、工薪收入水平以及从业人员素质等总体上都是偏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建筑业企业的主体为民营、私营和个体等非公有制的经济形态,一方面难以深度参与到国家和地区的重特大项目甚至公有制主导的各类工程投资项目中,另一方面国家和地方已有法律法规制度难以彻底的落实,同时很多环节和节点等处于相对真空的管理状态下,可供其以经济效益为出发点的各种灰色地带难以得到有效监管,导致包括工程企业在内的建筑业企业总体上管理混乱、松散甚至同业恶意竞争,使得层层分包、资质混用乱用、内部缺乏系统管理和科学评价等问题尤为突出。

图二 2013年全国行业增加值指数

注:数据综合来源于国家统计年鉴及国家数据网。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工程企业较之其他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言,伴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人口红利逐渐缩窄,其所面临的人工荒将前所未有的严重,而以人为本的理念将赋予工程企业建立健全更为完善、科学、有效的先进管理工具。这一方面是知识经济时代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模式和生态发展理念的要求,另一方面工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二)坚持以法治企的理念。国内外现代企业制度及其现代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确立,根本前提在于完善和发展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执行力,通过不断地创新改革推动企业遵循制度而发展,彻底摒弃长期以来我国工程企业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行政管理模式、科层制的运营管理模式。

(三)坚持以评促管的理念。实践证明:以评价为导向的绩效管理,不是简单的关注工作目标是否实现,员工价值是否与企业发展契合一致,更重要的是注重工作目标和员工价值直至企业效益如何得以更加科学有效的实现,推动建立长效机制以确保企业获得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在一定的绩效综合考评周期内,工作效能、行为过程、信息反馈和整体效益等成为利益统一体,通过综合评价促进内部管理的科学有效,从而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构建现代企业内部治理与绩效管理体系

针对工程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绩效评价标准不清晰、考评指标不明确、人力资源竞争力匮乏、管理机制僵化等诸多问题,构建工程企业现代治理与绩效管理体系。相比传统的企业基于严格的层级制建立起来的绩效评价体系,偏重对职位和权力的关注,导致人才梯队难以建立,且层级间论资排辈、按级分配等现象尤为突出,现代企业(表一)应当更加强调差异化的配置均衡,完善制度和相应的监督评价机制,用制度约束和调控资源,以评价促进发展和完善,强化扁平化管理和执行力强度,明确评价原则、标准和指标等,通过科学合理的总和绩效评价体系,针对不同职级、岗位、个性等员工建立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得其工薪福利待遇、职业发展水平、个人具体诉求等与企业的中长期发展战略等相契合,共同形成对企业各项事业发展的最优合力。

表一 现代企业内部治理与绩效管理系统结构

(一)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对与时展和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的制度,应尽快予以废止或进行修订,结合新的经济发展和行业规范及企业阶段性需求等,创新性的制定相关管理制度。

(二)明确绩效评价原则、标准和指标。从企业战略层面充分论证和探究提出绩效评价的原则,基于分级、分层的思路,针对不同部门、岗位、职责等进一步明确绩效考核评价的标准,建立有针对性、区别性和系统性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三)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不断完善现代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机制,将员工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企业长远战略规划相契合,着力建构起以人力资本为导向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提高员工对企业的深刻认同。

(四)构建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扩大员工参与内部管理的力度,以现代治理和绩效评价为主导建构起可持续而有效地企业运行机制,细化和明细企业部门间的责权利关系及其考核目标,使企业绩效考核公开、公平和透明的进行,凝聚所有员工的合力共同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五)着力增强部门和员工的执行力。通过更为科学有效的内部治理及其绩效考评机制,强化部门和员工的执行力,把工作任务分解到岗到人,合力制定工作计划和目标任务,保障工作任务事项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且能够做到管理投入小、效益高、速度快。

综上,构建现代企业内部治理和绩效评价体系对于工程企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尤其是通过内部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有助于治理能力的突出体现,彰显依法治企和综合改革的时代精神,必将在推动中国企业的现代化、科学化、国际化进程加快的同时,确保绩效综合考核评价得以顺利实施,最终实现工程企业能够更加科学、更加健康、更加持续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现代企业管理体系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 财务管理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基本理论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应根据“管理”这一普遍存在的、作为管理者的人的主观活动所应包括的要素,以及对各要素的具体内涵的哲学思辨演绎而来。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包括对象、方式和目的三个基本要素。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对象是客观存在于现代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它反映着现代企业经济活动过程的价值方面。就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方式而言,管理者的意志只能通过对资金运动过程进行组织、控制和协调来体现,管理目的也只有通过管理方式对管理对象的作用来实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的不仅要与现代企业目标一致,而且要更加具体。

由此可见,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应表述为:以现代企业财务为对象,通过组织、控制和协调资金运动的过程,并在正确处理这一过程所体现的经济关系的基础上,保证现代企业目标得以实现的经济管理工作。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对象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现代企业的资金运动和它所体现的经济关系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内涵,是现代企业所要组织、控制和协调的客体,从而也构成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对象的质的规定。

现代企业的资金运动是通过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营运、资金分配的依次进行来实现的。这种资金运动是通过资金不断周转来实现的,而资金不断周转的实现是以资金循环为基础的。对这一实现方式的研究,关系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有效与否的问题。现代企业资金运动所体现的经济关系,主要是以企业为中心所形成的企业与国家、企业与金融机构、企业与其他企业、企业与职工以及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

(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既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起点和终点,也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方法体系赖以建立的基础,还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学科体系体现中国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

为了达到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的同时实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表述为:经济效益最大化,在财务管理中具体化为提高现代企业的获利能力、支付能力和营运能力。这一表述使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变得可以计量,同时兼顾了现代企业的社会效益最优化。经济效益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优化这两个目标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而实现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的双赢。

(四)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机制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机制,直接决定着财务管理主体对财务管理客体作用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决定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健全、合理、有效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机制应该包括:①动力机制,这是保证财务活动具有持续动力、促使财务活动有效运行的机制;②约束机制,这是控制、制约不合理和不合规财务活动,以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机制;③调节机制,这是自动协调财务管理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关系和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以保证财务管理工作协调进行的机制;④风险机制,这是应对财务活动中的意外情况和后果、保护企业利益、争取进取机会的机制。

(五)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机制的应用所产生的效果。我国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具体职能主要有:①决策职能,即财务管理对现代企业财务活动进行预测、决策和计划的能力;②调控职能,即财务管理对现代企业资金供求的调节能力和对资金使用、资金耗费的控制能力;③反馈职能,即财务管理根据反馈的信息对现代企业财务活动进行再管理的能力;④监督职能,即财务管理保证现代企业财务活动全过程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的能力。上述四种职能之间还存在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共同存在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内并发挥作用。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结构理论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

资金筹集管理。资金筹集是现代企业采用一定方式从有关渠道取得经营所需资金的行为。由于采用不同方式所取得的资金具有不同的资金成本,而筹资方式的不同组合又会给现代企业带来不同的风险,因此,资金筹集管理就是选择最恰当的方案,规避财务风险以获得所需的资金。

资金投放管理。资金投放是现代企业将从有关渠道取得的资金投入其内部或外部以谋取收益的行为。不同的投资项目会对现代企业的效益在时间和形式上产生不同的影响,而且不同的投资及其不同的组合会产生不同的风险。因此,资金投放管理就是选择最恰当的投资方案,在成本与效益、风险与收益最优组合的条件下使用资金。

资金营运管理。资金营运是现代企业对资金投放所形成的各项资产的利用、调度和管理的行为。资金营运管理就是选择最合理的资源配置方案,最大限度地利用各项资产。

资金分配管理。资金分配是现代企业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和自身经营的需要,将从经营过程中收回的资金分配用于不同方面的行为。资金分配管理就是选择最佳的利润和税后利润分配方案,在保证各方利益的同时,使现代企业的财务状况得以改善、财务能力得以提高。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四项内容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前一项内容是后一项内容的前提和基础,后一项内容是前一项内容的继续和延伸,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循环。每一次循环不是简单的重复,它会使各种财务行为更加合理和有效,从而使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

财务预测。财务预测是财务管理人员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指引下,根据现代企业财务活动的历史资料和其他相关信息,结合现实条件和未来可能具有的条件,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未来财务活动的发展趋势以及可能达到的状况进行判断和测算的过程。作为整个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过程的首要环节,财务预测是进行财务决策的基础、编制财务预算的前提、实施财务控制的标准、开展财务分析的根据。

财务决策。财务决策是对财务预测所提出的诸多财务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从中选出最优方案的过程。它以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目标,本着成本效益原则,主要研究现代企业经营决策中的资金筹集、投放、营运、分配的时间以及方向、数量等问题,是各项经营决策的核心和综合反映。其科学性直接决定着财务预算的合理性、财务控制的有效性和财务分析的有用性。没有财务决策,其他环节的工作就失去了意义。

财务预算。财务预算是对财务决策所选定的最优方案的数量化、具体化、系统化的反映。它为各项财务活动确立目标和任务,既为财务控制提供依据,又为财务分析和业绩评价提供尺度。财务预算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全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得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更有秩序。它以财务预测和财务决策为前提,又是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的基础。

财务控制。财务控制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利用有关财务信息,影响与调节现代企业的财务行为,使之按照预定目标进行的过程。它是实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基本手段。

财务分析。财务分析是根据财务预算、财务报表以及有关资料,运用特定方法,借助有关指标来了解和评价现代企业财务状况和财务能力,考核财务效果,以便为其他管理环节反馈信息的过程。财务分析作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全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标志着上一个财务管理循环的完成,也意味着下一个财务管理循环的开始,是两个循环交替的转换点。

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相关理论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相关理论研究的起点

在一个多元冲击、竞争激烈的动态环境中,现代企业欲获得财务管理的成功,必须首先深刻认识和认真研究自己所面临的环境。只有如此,才能建立与环境相适应的财务管理观念,才能制定具有现实意义的财务管理原则。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环境是指导现代企业财务行为的内外部客观条件和因素的集合,它影响和制约着现代企业的财务行为。外部环境决定内部环境,而内部环境始终要与外部环境相适应。

内部环境是对现代企业财务行为产生导向作用的内部客观条件和因素。它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无形环境,主要由各项规章制度、管理者的水平和素质等因素构成;二是有形环境,主要由现代企业的各种内在条件和能力构成。有形环境主要影响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行为的选择;无形环境既影响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行为的选择,又影响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外部环境是存在于现代企业外部并对现代企业财务行为产生导向作用的外部客观条件和因素。它也可以分为无形环境和有形环境: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各种经济政策和管理制度构成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外部环境中的无形环境;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完整的市场体系构成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外部环境中的有形环境。有形环境会在时空和规模上影响、制约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对现代企业财务行为的选择和规划;而无形环境则会在观念上影响和制约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对现代企业财务行为的选择和规划。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观念-对财务管理环境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竞争观念。市场经济是通过竞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竞争促使现代企业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寻求更有效的经营方式和经营方法。因此,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在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的基础上,强化财务管理在资金筹集、投放、营运及分配中的决策作用,并在市场竞争中提高应变能力、增强竞争实力。

效益观念。取得和提高经济效益是市场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基本要求,这就意味着现代企业必须以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耗费来完成生产经营,而这是通过对人力、物力、财力的合理安排来实现的,需要有效的财务管理。现代企业按照“开源”和“节流”并重的原则来组织财务活动、选择财务行为,并促使财务管理人员注意投入和产出的比较,加强对经营活动的全面财务监督。

货币时间价值观念。货币时间价值即一定量的货币在不同时点上具有不同的经济价值,其差异称为利息。利息作为重要的经济杠杆,在宏观方面可以吸收社会闲散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在微观方面可以刺激现代企业合理使用资金、加强资金周转、提高投资效益。因此,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货币时间价值,在财务管理活动中确立货币时间价值观念,重视利息的作用,并且按照经济上合理性和可能性的要求,进行最优方案的选择。

风险观念。风险是现代企业在组织活动过程中,由于不确定因素的作用,使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发生差异,从而有蒙受经济损失的机会和可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现代企业在资金筹集、投放、营运、分配等方面的风险日益加大。另外,现代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也给财务活动带来风险。因此,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通过风险回避、风险转嫁、风险接受、风险分散等手段,对现代企业财务活动的风险加以控制,以正确、有效地实施财务决策。

(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原则-对财务管理环境认识的第二次飞跃

成本效益原则。成本效益原则的核心就是要求现代企业耗用一定的成本能够取得尽可能大的收益,以及在效益一定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按照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在较长的时间内,成本必须呈下降趋势,而效益必须呈上升趋势。这是投入产出原则的价值体现,是社会再生产活动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基本要求。

风险与收益均衡原则。风险与收益均衡原则的核心就是要求现代企业不承担超过收益限度的风险,在收益既定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