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措施

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措施

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措施范文第1篇

是医疗卫生服务行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医院只有不断增强服务意识,转变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措施,从服务质量、服务手段、内容、态度、环境等方面入手,真正体现“发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思想,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促进医院发展。

1 理解和认识服务的内涵,是开展医疗服务的前提。

在医疗服务工作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供人性化服务,真正做到尊重病人、关爱病人、服务病人,既代表了广大患者的利益,又代表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心愿和利益。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体现对患者的人性化服务,是医疗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医疗服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

服务是一种管理。优质文明服务水平的提高必须依赖于严格、规范、科学的管理。因此,医院在实施医疗服务过程中应严格依靠管理制度。包括诊疗规范、统一着装、仪表举止、文明用语等,这些都必须形成制度,成为医务人员的行为准则

服务是一种文化。医疗服务活动的核心内容是引导职工树立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念、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应以“爱岗敬业、救死扶伤、文明行医、乐于奉献、互帮互助、团结奋进”为职业道德规范标准。确立和完善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行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主动服务、整体服务观念,构建医疗服务的文化体系:

服务是一种载体。医院的建设与发展必须通过服务才能实现,医院服务本质上就是医院经营。任何医院的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效率和服务态度直接影响其所能吸引的病人数量和工作效率,因此,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关系到医院经营的规模质量和效率,关系到医院的竞争能力,关系到医院的经营效益和长远发展。

2 开展医疗服务培训,是提高医疗服务的基础。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然而,医学又是一个尚未完全被人类认知的科学,人类疾病谱的不断发展变化,有一些需要人类不断探索的领域,有一些疾病目前尚不能完全治愈,而疾病对于患者来说,却是危及生命的头等大事。因此,这就要求医务人员不但要有好的服务态度,还要具有精湛的医疗技能,只有不断地运用和更新现代科学的新知识、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才能用高新精湛的医术解除患者的病痛。

医疗服务的培训是指通过的计划的培训安排,使得医务人员理解服务理念和行为标准,掌握基本的服务技能,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

要使医疗服务取得质的飞跃,关键是要以人为本,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从而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与精湛医术。培训教育的方式有多方面的,如:对全体员工进行爱岗敬业、文明行医、乐于奉献的职业道德教育,业务技术培训,卫生法律法规、各项规章制度的培训。

同时,为群众营造优美、舒适的医疗服务、加强内部管理,改善就医环境,改善服务条件,以全方位的优质的服务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

3 抓好医疗质量,是提高医疗服务的关键。

医疗质量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医疗质量的好坏,技术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病人的安危,而且还影响医院的声誉。因此,把医疗安全放在第一位,强化对医护人员安全意识教育,是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

一要制订医疗质量工作计划和工作制度,落实各项基本医疗制度。严格履行医务人员工作职责,建立医疗质量监控指标体系和科学的评价方法,研究医疗服务质量、加强日常监控的工作方法,进行重点部署,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检查、考核和评价,提出改进措施,注重工作流程中的质量。从提高诊断符合率、合理治疗、合理检查抓起,促进诊疗技术水平、医疗质量的提高。

二要加强内部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有效地防范医疗纠纷、事故,严防医疗责任事故的发生。医院与科室及医务人员之间要签订医疗安全责任状,将医疗责任事故与临床医务人员的晋级、晋升直接挂勾。同时,畅通患者的投诉渠道,倾听患者的意见与建议,做好细致解释工作,慎重、稳妥、及时调查处理医疗纠纷。

三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有效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医院要建立各类应急处理工作小组,制定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或明确制定各项预防措施,工作职责、工作措施,做好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便于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完善责任制,明确要求紧急、重要事项和重大突发事件必须及时报告。

4 加大监督的力度,是医疗服务落到实处的保证。

医疗服务工作要做到常抓不懈、除制订和落实各项制度外,还要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形成监督检查体系,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监督,才能确保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升,让患者得到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监督的途径有:一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自我监督意识;二是医疗服务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医疗质量的日常监督管理;三是依靠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如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箱、意见簿、开展问卷调查等;四是聘请社会监督员,定期召开病人或社会人士座谈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解决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规范化服务落实到每一个工作环节;五是各部门各司其职,同时又互相协调、互相配合,共同承担防范医疗事故发生的工作职责;六是对重点岗位和易发生医疗事故的科室进行重点管理。

以人为本,做好“服务”文章,提倡优质服务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医务工作者要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努力做到让患者满意,让群众放心,只有这样,才能树立医院的良好形象,促进医院发展。

参考文献

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患关系 医疗纠纷 沟通

Heavy guard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medical disputes

Liu ChunXiu

Abstract:Through on how to strengthen,prevent medical disputes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of analysis.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respect of the respect of patients right of informed consent,and build up good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to create mutual trust,mutual respect,mutual understanding,the atmosphere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good faith,friendly,harmonious hospital patient relationship.

Keywords: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The medical dispute Communication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3-0240-02

医患关系;医疗纠纷;沟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加上部分媒体的大肆宣染,患者对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就医过程中,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地增强,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的要求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常识。这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服务态度,医疗护理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因此,加强医患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人际关系,可增强患者对医疗技术局限性、风险性的了解,增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营造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了解的氛围,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

1 认真地履行告知义务,让患者享有知情权

1.1 在医疗活动中,患者享有知情权。在医疗过程,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及时解答其咨询,但是应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患者知情权是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有了解自己的病情、治疗措施和治疗风险的权利,这是法律赋予患者的基本权利。患者有知情权,医务人员就有告知的义务,在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应该让患者明白自己的病情,明白自己做何种检查。《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 33 条规定:“医疗机构实施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必须征得患者患者同意,并应当取得其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特别是要求对目前医疗技术的局限性、风险性进行说明,使患者或家属做到心中有数[2]。

1.2 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首先要按住院流程安置好患者,然后根据患者的病情与患者或者家属沟通。介绍病区环境、医院规章制度及探视时间。并对当前的治疗方法与护理措施、所用药物、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给予说明。听取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回答患者及家属想了解和要解决的问题。对实行保护性医疗措施,意识障碍的患者的真实情况应告知监护人,实行知情委托。在日常的医疗护理工作中抓紧一切可以交流的机会,如查房、治疗中、晨晚间护理等与患者及家属交流,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注重健康教育,建立融洽友好的医患关系,取得他们的信任、理解与配合,保证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完成。

1.3 据有关资料统计,80%~90% 医疗纠纷都是由于医务人员没有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所引发的。医生和护士好好与患者及家属沟通。通过了解患者的认知水平、经济情况等,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有部分患者及家属由于认知水平有限,无法理解医务人员提供的信息。所以医务人员在告知义务是,要全面、完整、如实地告诉患者。避免患者一旦对治疗效果不满而怨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导致医患关系恶化。

2 努力业务学习,提高医疗质量和水平,保障医疗安全

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措施范文第3篇

跨越半世纪的话题

“回顾历史,平均住院日一直是中国衡量和评估医院管理的一项量化关键性指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下称“华西医院”)医院管理研究所主任杨天桂介绍了缩短平均住院日在国内的发展史。“中国首次将平均住院日作为医院管理的指标,可追溯至1955年,平均住院日被列为城市医院管理四大指标之一。1982年,国家出台了《全国医院工作条例》,平均住院日与其他6项指标被共同列入医疗护理质量的研究方向。随着医院管理的进一步标准化,在1989年的《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中,原卫生部对各级医疗机构的平均住院日均制定了具体标准。”

然而,在20世纪80~90年代初,囿于中国卫生资源不足,又迫于城市医院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畅,国内医疗机构的平均住院日普遍过长。这为中国“看病难、看病贵”的诟病埋下伏笔。

住院效率问题刻不容缓,中国《卫生事业第八个五年计划及2000年规划设想》中明确要求,“县及县以上医院在‘八五’期间,努力把平均住院日缩短两天,到2000年再减少两天”,并不断加强在此方面的管理力度。

1993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的文件指出:城市大中型医院要以缩短平均住院日为改革突破口,加快改革步伐。1995年10月,原卫生部医政司在西安召开了第三届卫生部部属院校医政管理工作会,以“缩短平均住院日”为主题开展讨论,寻求缩短平均住院日的方法和措施。

2002年9月,北京市开展医院评审,将平均住院日作为指标之一;2005年,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的20个统计指标中,平均住院日赫然在列;2008年,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年版)》出台,平均住院日被列为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中的工作效率指标,并要求采取有效措施,缩短择期手术患者的术前平均住院日。

“在新医改背景下,一方面,随着医改覆盖面加大、支付比例提升、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人们的健康需求增加,社会总投入也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政府的投入至多占医院收入的5%,剩下的95%则需医院自筹运营。如今医疗服务的成本大幅度增加,其中以人力成本为甚,因此,医院运营资金压力也倍增;再加上社会资本的大量涌入、患者就诊属地化管理等情况,势必会加剧医疗市场的竞争。”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陈仲强的见解很有代表性。

“在未来的5~10年内,公立医院的好日子已快结束了:经费越来越紧张,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运行利润空间正在进一步缩小。医院发展将面临严苛的瓶颈,提高医院运行效率势在必行。”早在2002年,时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下称“北医三院”)院长的陈仲强就看到这一点,并谋划应对降低平均住院日的挑战。

2012年,伴随着《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出台,平均住院在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指标也越加严格。《标准》要求,三级医院的平均住院日应≤12天,二级医院≤10天。此时,中国医疗机构对平均住院日的管理,经历了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过程。

缩平是综合管理

“如今欧美国家的平均住院日仅为4~6天。例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实行日间手术,眼科甚至已没有病房。而反观中国,2010年平均住院日为11天,2012年降至8天,医院病床使用率高达100%的情形已是屡见不鲜。医院管理水平仍较粗放,相对成本过高。”针对这些问题,陈仲强进一步分析,“事实上,目前医疗机构的整体诊断治疗水平已大幅提高,先进技术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制度保障体系正在转变……由此可见,缩短平均住院日,已势在必行。”而且,现在已有相当多的三甲医院,都已将平均住院日降低至10天以内。

华西医院医院管理研究所对国内平均住院日管理的文献进行了研究。

“建立平均住院日考核指标;改善服务和工作流程;缩短候检时间;实施临床路径;开展诊疗新技术、新项目;改变管理模式与组织结构方式;改革医保政策与制度;优化配置资源……”杨天桂悉数华西医院为降低平均住院日采取的各种措施(见表)。

通过研究分析,杨天桂总结了缩短平均住院日的管理策略,其首要之举即改变管理人员与医务人员的观念,通过教育培训,让他们认识到医院人力及空间的有限性;理解并充分利用卫生资源的现实意义,并将其作为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最有效的管理手段;自觉落实相关的医疗规章度。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医院应根据自身情况,找出影响环节和瓶颈,从内部管理到医疗资源配置管理、临床科室间协调、医技部门和后勤服务的配合,乃至服务与工作流程的优化,为缩短平均住院日奠定良好的管理基础,并提供必要条件。

正如陈仲强所总结,平均住院日管理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把组织内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缩短平均住院日,必须通过医院总体管理水平提高,才可真正实现。它是一种综合管理,可以将其作为推进医院管理水平的切入点。”

医院对于平均住院日的管理理念已延绵半个世纪,由萌芽、发展,进入至攻坚阶段。管理者对于平均住院日管理的认识广度和深度也在不断延伸,目前已达成共识:平均住院日是一项能较全面反映医院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工作质量、医疗护理技术水平、各科室配合程度、医院经济效益和患者切身利益等多方面状况的综合性指标。

缩平VS质量

然而,如何科学制定平均住院日指标,才能消除潜在的医疗安全隐患?

对此,中国医院协会评价与评估部主任王吉善有着更为深入的思考:“在大数据时代的影响下,通过对医院的综合分析,我们是否应对平均住院日有一些新认识?”

在杨天桂曾经参与的关于平均住院日的研究项目中,探讨了影响平均住院日的诸多因素,如国家、地区、医院、科室、疾病、病程、诊治手段以及支付方式等。

如今,王吉善对此问题进行了逆向思考:“作为目标管理中的重要指标,平均住院日对于其他因素是否也同样产生影响?”他进一步解释:“在医院的运营数据中,如果有一年出现平均住院日下降异常迅速,就需要密切关注医院的医疗质量了。”

现在有些科室为了单纯地追求效率目标,而主动降低收治患者的难度,或是放宽对于医疗质量的标准。因此单一的参考平均住院日的下降,并不能直接说明医疗效率真正有所提高。在此王吉善特别强调了CMI值(医疗技术难度指数)和当天再住院率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检测价值。

如今,一些医院已然在身体力行上述理念。2011年,北医三院在完成大量繁重的医疗工作的同时,把加强医疗安全与质量控制放在了医疗工作的首位,在降低平均住院日的同时,保证医院同种疾病一周再住院率、切口感染率等各项质量指标处于较理想状态。

在北医三院做了十年院长的陈仲强对此颇有体会:“缩短平均住院日需要在有效控制医疗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调配医疗资源、转变医疗模式、选择先进适宜技术、加强部门管理与合作、提高医务工作者水平。”

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措施范文第4篇

一、基层单位医疗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医疗服务工作受重视度不够。基层单位的医生岗位在很多官兵看来是可有可无,总是认为卫勤保障工作没有什么具体活。认为医务人员少,在部队日常执勤训练中,也难以开展工作。至于处理少数官兵平时患病,完全可以随便指定后勤处的干部兼职,让他扮演中转站的角色,负责本单位患者与地方医院之间的联系,接受地方医院治疗。

(二)医务人员技术水平低。基层单位卫生队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偏低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医生的诊断及治疗水平偏低。医生自医学院校毕业后直接入警,单纯只靠大学期间学过的理论知识,却没有在地方三级甲等医院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经历,对于临床技能的掌握微之甚微,缺乏常见疾病的系统性治疗经验,甚至有部分医生来到部队后连执业医师资格证考试都没有通过。另一方面是卫生员的操作水平低。多数卫生员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医学教育,当兵之后在医院里参加为期仅6个月的培训,便分配到卫生岗位正式工作;部分卫生员连普通伤口的基本处理方法及肌肉注射技能都没有掌握。

(三)医疗设备简单,资源闲置浪费。基层单位的仪器设备大都是早期由总队统一配发,都比较简单,而且时间久。由于医务人员的素质不一,不懂得仪器的原理及性能,在开展日常工作时很少用到医疗仪器,或者在使用过程中,仪器一旦出了故障,就束手无策,将仪器当废品堆放着,对于仅有的医疗仪器不懂得正确合理使用,造成医疗资源的闲置浪费。如今,一个氧气瓶、一个血压计、一个听诊器和几台烤灯或许已经涵盖了各卫生队的大部分设备。

(四)非专业性任务繁重,研究专业技能时间少。基层医生平时不仅负责卫勤保障工作,还常常身兼后勤其它业务口工作。兼职勤奋是好事,但是身兼多职的现象会大幅度缩短学习临床知识时间,致使医生无法将所有精力投入到卫勤保障工作,有限的时间使医生无法经常性研究专业知识。久而久之,临床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原有的知识技能又有所遗忘,临床技能不但没有进步反而缩水,最终导致医疗服务水平整体性下降。

(五)技术干部晋级困难,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卫生专业技术干部的职、衔级晋升只能严格按照规定标准年限调整,而与其平时工作业绩是否优秀的关系不大。工作做得再多再好也没有像其他非专业技术性干部提前晋级那样的机会,工作不负责任或者做得不好,也不会受到相应的处罚。在这种晋级模式状态中工作,使很多专业技术干部认为反正干好干坏都一个样,产生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还少一份医疗风险”等混日子的不良思想,致使专业技术干部工作积极性降低。

(六)官兵需求不断提高,保障难度加大。基层单位的医疗经费由上级按人员比例下拨。随着官兵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以及互联网上大量医疗广告的影响,广大官兵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如部分官兵在不懂病情的情况下要求超标准开药购药,总是误认为单位里的药是最便宜的,治疗效果不好,从而加大了基层医疗保障的难度。

二、提高基层单位医疗服务水平的几点做法

(一)强化法规意识。在规范基层医疗机构行为过程中,要加强法规制度的学习,提高大家依法行医的自觉性,有了卫生法规的约束与指导,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合理安全医疗才能有保证,同时也可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医患纠纷。

(二)加强教育学习,提高医务人员专业素质。针对基层单位卫勤保障人员技术水平不高的情况,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来提高医务工作人员专业素质:首先,注重“送出去、请进来”的技术帮带工作。如选派喜欢部队安心基层、基本功相对扎实、力求上进的医务人员到地方三级甲等医院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主动与总队医院协调,请他们尽可能根据部队基层单位需要安排经验丰富的医师下基层指导医疗工作;定期聘请地方医院专家到基层单位进行专题讲座。其次,激励医务人员参加在职继续医学教育。最后,进行课题攻关,鼓励大家进行技术创新,特别是适用于战勤训练时一线救治的革新项目。

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措施范文第5篇

在世界护理工作者光辉节日—“5·12”国际护士节来临之前,为做好节日活动,卫生局党委研究决定,高规格、严要求,圆满地组织了全系统的护理技能大赛。今天,我们隆重集会,正式召开为护理工作作出显着成绩、本次技能大赛中获奖的优秀护士表彰会,旨在进一步弘扬南丁格尔精神,营造全县重视护理工作氛围,推动全县护理工作的发展。在此,我谨代表卫生局党委向多年来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广大护理工作者和关心、支持卫生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向为护理事业呕心沥血、倾注毕生的精力的近代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表示深深缅怀!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国际护理工作的发展概况

1820年,出生富有的南丁格尔步入青年时代后,决心从事一项值得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做一名护士的愿望在她的心目中日趋成熟。她不顾世俗偏见和父母的反对,毅然投身于当时只有最低层妇女和教会修女才担任的护理工作。无论到哪个国家旅行,她都去访问医院。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英国伤病员缺乏最普通的病房简易用具,震动了英国社会,唤起了公众对护理工作的注意。南丁格尔立即率领38名护士奔赴前线,参加伤病员在伦敦圣托马斯医院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后又开创了助产士和济贫院护士的培训工作,推动了西欧各国以及世界各地的护理工作和护士教育的发展。她护理工作是一门非宗教性的专业,必须由受过科学训练和品质优秀的护士,负责护理教育和行政管理。她以病弱的身躯充满激情地工作,为培养护理人才,倾注了毕生精神,确立了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和近代护理学的科学地位,使护理学科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成为受人敬重的职业。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在文稿中,也曾两次充满感彩地称赞这位既温柔又坚强的女性:“在当地找不到一个男人有足够的毅力去打破这套陈规陋习,能够根据情况的需要,不顾规章地去负责采取行动”。

在用品缺乏,水源不足,卫生条件极差的条件下,她克服种种困难,改善医院后勤服务和环境卫生,建立医院管理制度,提高护理质量,使伤病员死亡率从42%急剧下降到2%。南丁格尔不仅表现出非凡的组织才能,而且对伤病员的关怀爱护感人至深。她协助医生进行手术,减轻病人的痛苦;清洗包扎伤口,护理伤员;替士兵写信,给以慰藉;掩埋不幸的死者,祭祀亡灵……,每天往往工作20多个小时。夜幕降临时,她提着一盏小小的油灯,沿着崎岖的小路,在4英里之遥的营区里,逐床查看伤病员。士兵们亲切地称她为“提灯女士”、“克里米亚的天使”,伤病员写道:“灯光摇曳着飘过来了,寒夜似乎也充满了温暖……我们几百伤员躺在那,当她来临时,我们挣扎着亲吻她那浮动在墙壁上的修长的身影,然后再满足地躺回枕头上。”这就是所谓的“壁影之吻”。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的巨大成功和忘我的工作精神,博得各国公众赞扬。护士工作的重要性为人们所承认,护理工作从此受到社会的重视。

南丁格尔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护理工作者,为推动护理工作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意识水平的提高,呼唤健全的、多元化的医疗服务理念出台,特别是护理服务需求,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需要护士从医院走向社会,从单纯、被动地执行医嘱和护理病人,逐步转向人们整体健康的呵护,运用护理学和医学知识帮助其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最大限度地达到生理、心理、社会的的平衡和适应。护理工作从疾病护理逐步拓展为“预防疾病、维持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这些转变,要求护理教育与之相适应,促使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入,护理教育不仅从层次上了高标准的要求,而且涉及的内容更广泛。不仅要具有娴熟的护理技术,还应有较强的广泛交际能力和口才。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边缘学科知识,如社会学、人文学、伦理学、心理学、法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并逐步形成今天较为科学管理的运行模式,成为医疗质量、医疗服务水平、医院管理不可缺少的部分。今天,我们隆重纪念国际护士节,就是要在全县医疗系统中,大力弘扬南丁格尔精神,努力开创我县护理工作新局面。

二、我县护理工作的概况

我县的护理工作在省、市卫生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抓住机遇,深化护理改革,在探索临床护理管理的机制创新,提高医院护理质量和效益,促进护理工作与医院整体发展上取得了新成绩,主要表现在:

(一)护理工作倍受重视。护理在医院发展、医疗质量等方面的作用受到社会的关注。一是护理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05年止,全县共有护士356人,其中有本科2人,专科106人,中专167人,职高49人,高中12人,初中19人,小学1人;副主任护师4人,主管护师68人,护师149人,护士133人;二是护理队伍纳为干部选拔的重点。已有2名护士被选拔到领导干部岗位。三是护理水平不断提高。各医疗机构把抓护理水平与打造医院品牌,提高医疗质量作为医院发展的重要环节,积极举办护理技能知识竞赛,积极推荐、选拔护理人员到上级医疗机构进行短期培训,鼓励护理人员参与各种形式的学历教育,使护理水平得到提高,逐步缩小了与发达地区护理工作的差距,拓展了护理工作的舞台。

(二)护理观念进一步转变。各级医疗机构把“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提到确保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一是深入扎实地开展“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等大讨论活动,学习先进护士典型等,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方法。二是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教育。以“三学”、先进性教育为契机,把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同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总结,使思想工作渗透到诊疗、临床护理工作中,形成了护士和护理服务的医院服务平台,护士与病人沟通的医患和谐平台,在保证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的前提下,病人真切感受到了医院的关心。心理护理工作的拓展,发挥了治疗过程中药物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的护士用实际行动塑造了白衣天使形象,使一个个病人康复,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涌现出了会泽第县二人民医院康复科李燕萍等被省卫生厅表彰为优秀护士。

(三)护士管理工作不断规范。以“医院管理年”为契机,坚持“医控、科控、院控”三级质量控制办法。一是组织各级医疗机构人员认真学习《执业医师法》《护士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卫生法律、法规,规范护士操作程序。二是认真抓好护士准入工作,规范护理管理。三是认真抓好医院分级管理和评审工作,量化分级标准。四是进一步明确护理工作中的职责,有力地促进了护理工作的发展。

(四)就医环境不断改善。各级医疗机构在抓护理质量的同时,把改善就医环境作为辅助护理的环节,从硬件上不断加强住院病房改造,为病人提供舒心的环境,从病房护理工作发展的需要出发,不断增添治疗仪、高压消毒器等医疗器械、电视设备等,形成了从外观环境到室内的一体化服务水平,推动了护理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在肯定我县护理工作的同时,我们也看到目前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发展不平衡,总体上存在人少事多,编制严重不足的状况,据统计,全系统缺编近1000人。二是护理队伍不稳定。近年来出现了一批改行做医技科室、防保等工作的护士,加大了临床护理的工作压力。三是护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小学、初中、高中、职高学历护士占护士总数的33%。四是主动服务意识不强,与弘扬南丁格尔精神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明确目标,狠抓落实

护理工作作为医疗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病人生命安全、促进康复和减轻痛苦方面担负着重要责任。特别是临床护理工作直接服务于病人,与病人的接触密切、持续、广泛。因此,护理工作质量、专业技术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医疗安全和医疗服务质量,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生命安全和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今年的工作中,要认真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宗旨,提升服务。去年,卫生部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医院管理年活动,目的是加强医院管理,改善服务态度,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全面提升医院服务质量。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方面,也是医院内涵建设和服务质量的基础性工作。临床护理工作直接服务于病人,护士的职业素养、技术水平、态度、举止、语言直接影响着病人的感受,也影响着病人生命安全。因此,医院护士队伍素质、工作水平直接反映了医院基础服务质量,也是影响医院诊疗技术水平和医疗安全的重要因素,要超越单纯的经济利益因素来看待护理工作的价值所在,以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切实“以病人为中心”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实实在在为病人着想,稳定和建设好护士队伍。各级医疗机构要花精力认真研究护理工作的特点和难点,规范和完善护理工作的考核办法,健全有利于护理工作发展的激励措施,形成尊重护理、重视护理、抓不好护理工作就是渎职的良好氛围,努力提高护理质量,保证病人安全,大力推进护理工作的发展。

(二)注重质量,协调发展。质量是医院的生命,是医院生存、发展的基础,提高医院服务质量是多方面要素决定的,护理服务质量是重要因素之一。在医院中,只有护理服务渗透在诊疗活动和对病人的照顾工作中,护士和护理服务才能构成医院的服务平台,一方面。要使病人直接感受到是否被关心、爱护和尊重,另一方面,也是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的重要保障。护士与医生在工作上有分工、有合作,护士一方面要根据医生的诊疗计划认真实施治疗措施、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另一方面要切实为病人提供周到的生活照顾,帮助病人尽快康复。治疗性工作与照顾性工作是病人康复的“两个车轮”,只有同速度转动,医疗和护理工作才能协调同步发展。我县的诊疗技术水平发展很快,有的达到省级水平,但护理专业技术的发展相对滞后,影响了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要真正落实在工作中,就要把护理工作作为医院综合实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建设好临床护理队伍,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和专业技术水平。

(三)稳定队伍,提高素质。护士队伍的建设是推进护理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护士队伍的素质是保证护理质量和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关键,也是保证病人安全的必要条件。因此,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提高护士队伍素质是医院管理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是要加强对护士队伍的准入管理,把住准入关,严禁未经过正规护理专业教育的人员进入护士,保证护士队伍的基本素质。二是要稳定护士队伍,特别是临床一线的护士队伍,要创造有利于护士安心在临床护理岗位工作的环境和条件,加强在职培养,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健康,为他们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和帮助。三是提高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在保证临床基础护理工作的同时,着重提高临床专科领域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特别在重症监护、急诊急救等技术性、专业性较强的领域。要根据临床工作需要,分步骤在重点临床专科护理领域开展专业护士培训,培养一批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提高护士在临床专科护理领域的专业技术水平,促进护理工作与临床诊疗技术的同步发展。

(四)转变作风,改善服务。护理工作是平凡的,但病人和社会对这个岗位的信任和依赖却是很不平凡的。广大护士要切实转变服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实实在在地落实到服务于病人的各项工作之中。提高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转变工作作风,改进服务模式,从维护病人权益和促进医院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调动积极因素,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体现“病人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为病人提供细致入微、关怀备至的护理服务,履行好护士的职责,努力使护理工作“贴近病人、贴近临床、贴近社会”。护理工作“贴近病人”要突出一个“情”字,以真情对待每一位病人。要体贴病人、同情病人,态度上尊重病人、关心病人、为病人提供温暖入心、体贴入微的护理服务。护理工作“贴近临床”要突出一个“精”字,业务上要以精益求精的作风、娴熟精湛的技术完成每一项工作,保证病人安全和诊疗效果,促进病人康复。护理工作“贴近社会”,要突出一个“实”字,要以务实的精神丰富护理服务的内涵,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切实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护理工作是平凡而琐碎的,如果我们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