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内对外汉语教学

国内对外汉语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内对外汉语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内对外汉语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海外汉语教学;文化导入;课堂教学;跨文化交际

一、“文化导入”说与海外对外汉语教学

近几年来,随着海外汉语教学的推广与发展,文化与语言并重的对外汉语教学思路越来越为对外汉语教学界所认同,研究主要集中在从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思考文化导入,主要体现在教材设计的文化导入上。随着国际汉语教育的推广,从海外汉语教学的立场上思考文化导入的研究逐渐增多。周士平、张林军认为“课堂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四大环节的中心环节”。海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地域特性不容取代。所以,本文采取“文化导入”的概念讨论“文化”与“导入”的关系。这包含“导入文化”与“文化导入”两个概念,前者文化作为教学内容,在对外汉语教学文化类教材的设计上反映比较集中;后者作为教学的方式媒介,其范围主要在课堂教学上。本文尝试从海外即对象国的独特性角度上,探讨海外汉语教学“文化导入”的原则和策略。

二、海外汉语教学与国内对外汉语教学差异

随着国际汉语教育工作的推广与深入,截至2016年12月31日,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在全球140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12所孔子学院和1073个孔子课堂,发展极为迅速。伴随着“对外汉语教学”向“国际汉语教育”的转变,如何适应“对象国”的汉语教学的问题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对外汉语教学的阵地转变究竟造成了海外汉语教学与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的哪些不同?这些不同对思考、对文化导入产生了哪些影响?本文从目的语国(国内对外汉语教学)与对象国(海外汉语教学)的不同之处做了以下思考:1.目的语国与对象国文化环境的差别来华留学生的对外汉语教学是在目的语国进行的,文化环境既在课堂上得以体现,又在其课下生活中时刻以“跨文化交际”的形式发生着;海外汉语教学是在对象国进行教学,学习者所接触的汉语文化环境主要是汉语教学课堂。目的语文化环境的差别使得很多教师、学习者认为,目的语(国内)环境显然优于对象国(海外)环境。为了弥补对象国(海外)的文化环境的缺失,文化导入显得势在必行,但是,海外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平衡有限的时间与无限缺失的文化环境呢?这就与教师在导入中国文化教学上的原则与心态有关,同时受教师的心态与观念的影响,海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导入是在有限的时间下展开的,那么文化导入应该导入什么样的内容?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和语言教学的关系又应该怎么处理?等等问题均值得去思考。2.目的语国与对象国外语教学系统不同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主要集中在大学,目前相对成熟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也是针对来华大学留学生课堂上,基本以分语言技能课型为主,文化课程为辅的课型模式。而在很多国家,海外汉语教学也是纳入对象国外语教学系统中,有自己基于外语教学框架下的具体要求。以美国为例,除了很多大学将中文纳入外语学分课以外,中学开设有汉语AP(Ad-vancedPlacement)课,美国开设汉语教学的小学也有三种外语教学系统:即小学外语教学模式(ForeignLanguageintheElementarySchool)、探究式外语教学模式(ExploratoryFor-eignLanguageProgram)和沉浸式外语教学模式(ImmersionProgram)。这些不同的教学系统是一个宏观层面的问题,具体则引发了一系列与海外汉语教学相关的问题:教学目标、课程大纲不同,教学对象、教学法不同等等。这些不同在海外汉语教学文化导入上又互相牵涉、互相影响。3.海外汉语教学与对象国其他外语教学的竞争关系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海外人士意识到学习汉语、了解中国的重要性,汉语学习者的数量也在迅速增长。但从学习者来看,与英语相比,汉语还没有像英语一样成为普遍的第二语言。从英语以外的语种来看,TerrenceG.Wiley(2016)提到,至2010年,除英语以外,美国说西班牙语人口在所有语种中排第一位,数量约在1亿左右,汉语的人口,约为400万人口,从某种程度上,母语裔人口的数量决定了学习该语言的人口基数。当然,母语裔人口与该种语言作为第二外语学习的人数不一定是正比。该文章还列举出了美国5个地区,5~18岁儿童中,母语裔人数与在ACTFL登记学习该语言人数比,以纽约地区为例,德语的人数比为9.4∶10,法语为3.7∶10,西班牙语为10∶10,汉语为100∶10。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美国学龄青少年中,非汉语裔的学习者与汉语裔青少年的比例相对较低,这就说明汉语教学在美国青少年中还有很大的推广空间。

三、海外汉语教学文化导入的原则与策略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的文化教学研究兴起,从对外汉语教学文化导入的方法上来看有:陈光磊(1992)提到的四种方法,直接阐释法、交互融合法、交际实践法和异同比较法;从对外汉语教学文化导入内容的原则上看有:李泉《文化教学的刚性原则和柔性原则》;从文化导入教材设计及教师心理上看有:李泉《文化呈现方式与呈现心态》等。讨论的角度主要基于来华留学生的对外汉语教学文化导入,并非完全立足于海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基于前面所分析的海内外对外汉语教学不同特性,本文对海外汉语课堂教学的文化导入做了以下思考:1.海外汉语教学文化导入的“语言适用”属性赵金铭先生认为(2014《国际汉语教育中的跨文化思考》)“文化就是语言习惯,文化就是生活习惯,文化就是风俗习惯”。对外汉语教学中,从“语言习惯”与“文化”的关系思考汉语教学及文化导入,是对外汉语的第一要义。所谓“语言习惯”即在解释及使用某一语言现象(词汇、语法点)时的“典型语境”。冯胜利、施春宏教授提出的二语教学语法体系———“三一语法”,构成该体系的第三点就是教学语法需要考虑“(语法)功能的典型语境”。这与文化导入应用于构建学习者理解、运用某一语法的典型语境的,尤其是区分相似的语法现象(近义词,语法功能有相似之处的句型)的做法是不谋而合的。汉语语法现象中很多与语体色彩有关,这就与文化息息相关,如打招呼用语“您身体好吗?”与尊老的传统有关;询问姓名时“您贵姓?”与中国文化的自谦、尊敬对方的传统有关;又如“哪儿”与“哪里”与南北方用词习惯有关;又如“意思”一词延伸出的“有意思”“没意思”“意思意思”的不同内涵,则与国内社交文化有关;用“正……呢”与“正在……呢”表示动作进行时,“正……呢”的情绪色彩比“正在……呢”强烈等,这些均是需要进行文化导入的语法现象。通过直接阐释、演绎的方式导入文化,可以使学习者更好地体会到语言现象(词汇、语法、句型)的典型使用环境。2.文化导入适应学习者语言程度原则由“语言适用性”的原则延伸开,文化导入不仅要为构建某一语法现象的典型语境服务,在设计文化导入时,还应兼顾学习者的语言程度,文化导入所使用的语言及方式应于学习者的“语言难度”相匹配。海外课堂文化导入受课堂时间及对象国文化环境所限,在教学时间分配上所占时间不多,所以文化导入要适应学习者的语言程度,尽量减少中介语的介入。教师在设计文化导入环节时,应对用于表述该文化导入的语言进行全面检视,如是否可以用学习者已掌握的词汇语法对该文化导入内容进行表述?超出现有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文化导入是否适当?在必须用到超出现有学习者语言水平的表述时,有什么媒介手段(图片、图表、实物、演绎、视频)可代替或辅助?3.文化导入利于“文化产出”的原则从教学环节的完整设计的角度,文化导入的语言适用性也应考虑利于“文化产出”的原则。二语习得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跨文化交际,在海外汉语教学课堂中,这种最终目标可以分解为:学习者运用习得的语言,进行表述、交流完成课堂活动的阶段性目标,形式上则可以是单人或小组,书面或口语、传统形式或多媒体等。这一过程可视为学习者的“文化产出”的过程。从利于“文化产出”角度出发,文化导入作为课堂设计环节的一部分,应考虑到与“文化产出”的关联性,即导入内容应与该课的语言教学内容一起构成有层次的示范。这种有层次的语言示范既应考虑到本课的教学内容,也应考虑到相邻、相关的主题构建。如在初级汉语教学中旅游、参观的教学主题,与表述方位、地点的主题在教学大纲里的安排常常很相近。在进行单个主题的文化导入时,就可以互相关联。关联的具体形式可以是利用相同的素材进行导入,同时也可以是利用学习者所完成的其中一个主题的“文化产出”成果进行导入。4.文化导入的“跨文化”双向兼容原则“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跨文化属性及培养学习者汉语交际能力这一根本目的所决定的”。李泉、丁秋怀(2017)对外汉语教学是本身就具有跨文化的特点,以往研究的侧重点主要在于帮助来华留学生实现汉语的跨文化交际上,汉语文化是跨文化的唯一的、单向性的目标。随着海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汉语文化作为目的语国文化与对象国文化形成双向性互动的特点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海外汉语教学因发生在对象国,学习者拥有共同的文化背景,从文化导入的角度,反而可以利用成为优势。即用学习者所熟悉的对象国文化作为媒介和载体,带入陌生的文化,增强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实现文化比较的外语教学目标。如可以用学习者所熟悉的对象国歌曲串联系统性名词的教学,如流传甚广的哈佛大学教授用《两只老虎》串联了中国朝代简称,流行的舞曲串联的身体名词和方位词,利用学习者所熟悉的绘本及故事创作汉语版绘本及故事,等等。此外,用学习者所熟悉的歌曲、绘本、游戏等载入中国文化内容,还有利于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向非汉语学习者行展示,使汉语及中国文化的影响力自然深入对象国普通民众中,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四、总结

海外汉语教学事业发展迅速,教学过程中,如何设计、运用好文化导入,显得日益重要。文化导入可以配合多种教学法增加学习者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加强与学习者的母语、中介语文化的联系。对于海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导入的研究还可以结合不同国家地区课堂教学的具体案例,积累丰富经验,提升理论规范,使海外汉语课堂教学更加规范化、效率化。

参考文献:

[1]周士平,张林军.国外外语课堂教学研究对开展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研究的启示[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2).

[2]TerrenceG.Wiley,OfeliaGarcia.LanguagePolicyandPlanninginLanguageEducation:Legacies,Consequences,andPossibilities[J].TheModernLanguageJournal,100(Supplement2016).

[3]陈光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3).

[4]李泉.文化教学的刚性原则和柔性策略[A].留学生在华汉语教育初探[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李泉.文化内容呈现方式与呈现心态[J].世界汉语教学,2011b,(3).

[6]赵金铭.国际汉语教育中跨文化思考[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4(6).

[7]冯胜利,施春宏.论汉语教学中的“三一语法”[J].语言科学,2011,10(5):464-472.

国内对外汉语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汉语;文化;脱节

我们认为,对外汉语专业所培养的师资,是既有扎实的汉语功底,又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对对外汉语教学中课程内容的构架和布局将直接关系到该专业优秀师资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问题。从汉语角度,对外汉语专业的教师必须掌握汉语语言学知识,包括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修辞及古代汉语知识,对汉语不仅要做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从文化角度,它是一个动态的复合概念,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制度与精神,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是遵循汉语作为外国人第二语言和习得的规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围绕影响外国人学习、理解和交际的种种汉语言的社会文化因素。本文主要从对外汉语本科教学中汉语与文化两者关系入手,结合我校对外汉语教学实践,试图对汉语与文化在教学中脱节所涉及到的几个方面作一些初步探讨。

1、教师对中国文化重视程度不够

国家汉办把对外汉语专业人才描绘成“语言的信鸽,文化的使者”,无论是语言类课程教师还是文化类课程教师都有责任保障对外汉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对民族文化知之过少,很大原因是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重视不够,由于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的限制,教师只能专心于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教学内容的传授,文化的导入自然变得很少。汉语教学无疑是主体和基础,对学生所学汉语的政治、经济、外交、社会、历史等文化有较广泛地了解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需要,因此,对外汉语专业实际是应用型文科专业,这就要求教师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在汉语课程设计上有所突破,采取系统的教学方法保证汉语和文化互有联系,互相支持,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目前对外汉语教师队伍仍属于年青的队伍,业务素质不高

我们开设对外汉语专业的目的是教外国人学习汉语,并为其了解中华民族,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与这个东方民族进行交流,所以外国人学到的每一个词语、每一句话在什么时候说合适,什么地方用何种方式,对象是谁表达的更恰当、合理,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广阔的文化视野。近几年来,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的硕士、博士是刚刚培养出来的,实际教学经验不足,另外很多教师基本来自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和语言学等专业的班底,于是文化知识在教学中自然一带而过。实际上对外汉语专业的教师要求具备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交际学、中国文学史等多门功底的复合型教师。教师根据民族文化的背景和语言表达习惯,指导专业学生如何教外国人使用汉语,防止文化差异遭成交流的困难。如果一个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只有单纯的字、词语、语法等的汉语基础,是无法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就象我们过去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其真正语言交流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学的是“哑巴”英语,所以汉语的学习如果与文化脱节是十分可怕的事情,也是我们对外汉语教师队伍一直困扰的问题。

3、多媒体和网络教学资源利用不够

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好与坏受到教师教学手段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尤其刚刚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生,基本上是模仿原来教师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对多媒体和网络的利用率很高,自然学生将来的汉语推广开阔得多。我们要鼓励教师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化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习空间,如汉语教学中历史文化生活习惯、人文地理、风俗习惯进行的立体化教学渗透,生动展示汉语是如何生动展示中国文化的教学过程,将会激发学生全面认识自己的文化并热爱自己的文化。学生在将来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更深入的传授自己的文化,充分体现自己民族的价值观,是与教师革新单一的教学手段分不开的,因为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意识的培养,这也是我们培养面向国际的新型对外汉语专业人才相吻合的。

4、受传统的语言学观念的影响

汉语言领域分解的很细,迫使学生认为修辞是一个领域,语法也是如此,于是把文化单独设为一个领域,把汉语学习和文化看成是两回事,然而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汉语教学应该是互动性质的汉语的传播者,重在培养外国人的交际能力,这就要求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侧重广泛阅读、课外活动以了解中国文化知识为主,最好是汉语学习中真实地展现中国文化的内容,引导对外汉语专业学生阅读大量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学作品,更深入理解中国成语、歇后语、惯用语等。作为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将会为汉语的推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由于中国的民族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超凡复杂的整体,作为一名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掌握到全部文化的内容是不可能的。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改变传统的语言学的负面影响,不能超越学生对文化的接受能力,即要有一个由浅入深的科学的文化导入过程,避免随意性和主观性。

5、对外汉语专业语言课程至今仍没有体现此专业特点的教材

很多院校仍在使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材,这种教材理论研究性强,而对外汉语专业的汉语课程中应是关注中国文化的人际关系、风俗习惯、社会结构、人文价值观念的渗透,甚至习语、谚语等的掌握能力。可以开设课程“汉语与中国文化学”,这样的教材编写应是汉语言知识系统化、交际化等,语言示例材料的选取要有典型的中国文化主流的各种题材和风格,用现当代活生生的文化现象,特别是学生所关注的现当代的社会文化生活。其中的名家名篇名句当然也是不可或缺的,教材要有真实的语境,涉及知识面广泛,建议中国文化示例要增加注释与西方文化的差异。

总之,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在汉语教学中同时把文化的丰富内容贯穿于教学当中,提高学生汉语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汉语学习的实践性,只有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打下良好的汉语和文化的坚实基础,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

【参考文献】

国内对外汉语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汉语国际推广;师资培养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海外学习汉语的热情愈发高涨。根据2014年汉语考试海外考点工作会议数据,截至2014年2月,全球汉语学习者已超过1亿人。孔子学院发展规划(2012年2020年)指出,到2015年,全球孔子学院达到500所,中小学孔子课堂达到1000个,学员达到150万人,其中孔子学院(课堂)面授学员100万人,网络孔子学院注册学员50万人。截至2014年,全球共有汉语水平考试海外考点530个,国内考点330个。汉语国际推广发展如此迅速,势必需要足够的师资作支撑。目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师资力量很难达到海外所需汉语教师的要求。因此,加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迫切。

归纳起来,汉语国际推广的师资力量主要包括国内相关专业高校教师及中小学教师、对外汉语及汉语国际教育相关专业的本硕博学生和海外本土汉语教师。根据笔者在美国从事汉语教学的经历及研究资料显示,海外本土汉语教师大体由两部分组成

移民当地的华人华侨和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外国人。我们这里主要讨论经国内选拔派出的对外汉语教师、学生和到中国学习汉语及相关专业课程的留学生。

一、对外汉语教师队伍现状

教师数量方面,根据教育部2010年数据,对外汉语教师缺口已达500万,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

教师素质方面,由于国内对外汉语专业教师和学生数量有限,在招生和选拔时对专业的限制不大,因此学生来源较广,一些非汉语专业的学生汉语基础知识和中国文化理论水平相对薄弱,在教学过程中难免有“现学现卖”的情况发生。国内派出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大多缺乏对赴任国当地语言文化的了解,且教学经验不足,派出的汉语教师中很多是第一次迈出国门,在海外教学期间要经历文化休克、赴任国语言水平的考验、教学方式适应赴任国当地的过程,这些都会对教学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从培养结果来看,培养对外汉语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最终目的是让他们承接传授汉语和中华文化的使命。然而,经过几年的学习,有些学生由于自身能力不足,没有机会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有些学生因为赴任国条件有限、就业面较窄等原因放弃对外汉语教学,转而在国内从事教学、管理、文秘等相关工作。即便在上学期间或毕业后从事了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很多学生,最终也因为汉语教师志愿者工作没有长期保障等原因纷纷转行。

海外本土教师方面,由于很大一部分海外本土教师是华人华侨,他们在汉语教学方面具有掌握当地语言文化的优势,但他们的劣势也非常明显,他们中绝大多数并非汉语专业出身,有些学历层次不高,很难达到汉语专业教师的水准。另外,他们有的来自港澳台,使用繁体字,口音与普通话有较大差异,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大陆方面也有出入。即使是来自内地,由于非专业的缘故,在汉语教学方面也存在很多偏差。在汉语专业学习的留学生中,由于学习时间不长,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回国后缺乏继续学习汉语的途径,有些也选择了转行。

二、关于汉语国际推广师资培养问题的思考

(一)教学质量与教学针对性相结合

1.加强人才培养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对外汉语教师队伍的培养,对外汉语硕士的培养已从学术型向教学型转变,仅培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高校,全国就从2007年第一批的24所发展到2010年的82所。如此大规模地扩大招生院校范围和招生人数,培养院校师资增长速度远远跟不上招生扩大的步伐,出现的结果是有些院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一个导师带多个学生,并且,这些导师多是从事古代汉语、古代文学、英语等其它领域研究的,因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师不足,他们就被“借调”过来,从事也许自己都不太熟悉的领域的工作。加之汉硕培养时间是2-3年,除去海外实习及之前选拔和培训占用的时间,真正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很少,许多汉硕的学生又是“半路出家”,从其它本科专业进入汉硕专业学习,底子较薄。基于这种情况,加强培养院校专业师资力量显得尤为重要。近年,很多高校在招聘中明确指出需要汉语国际教育方面的专业人才,许多相关专业的在校教师也积极参加各种关于汉语国际教育的培训班进行进修,一些高校教师亲赴海外进行汉语教学,积极交流经验体会,这些对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不无裨益。

2.增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针对性。汉语国际教育与汉语言文学专业不能等同,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主要是向学生传授相关理论知识,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则是在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他们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能力。因此,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应当更具针对性,比如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中加入教育学、心理学和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知识,便于他们今后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其次,应当加强赴任国语言文化的学习,比如所在高校派出的汉语教师及志愿者多是去泰国,那么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应当着重增加泰语的教学和泰国文化及教学方式的传授。另外,国内有些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与留学生汉语教学机构设置在不同院系,要想培养出更具实践能力的对外汉语教师,加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单位与留学生汉语教学单位的合作不失为好的方式,可以组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加入留学生汉语课堂,学习对外汉语教学经验,甚至可以让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优秀学生走上讲台,为留学生讲汉语课,并请专业教师点评,使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加大岗前培训力度。2008年,华东师范大学挂牌成立了国际汉语教师研修基地,承担了部分海内外汉语教师的培训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根据笔者做汉语教师志愿者的经历,在汉语教师及志愿者选拔过后,国家组织了为期两个月的岗前培训,对相对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良好的学习和锻炼机会。在派出对外汉语教师前,可以适当延长此类岗前培训的时间,通过若干个月的学习,在了解赴任国语言文化、教学能力、跨文化交际和掌握中华才艺方面都会有较大的进步。

(二)人才培养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1.加强培养高校与相关机构的合作。一项对近百所高校的调研结果显示,对外汉语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基本流向主要有五个方面,其中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仅占10%左右,另外40%的学生选择继续攻读与专业相关的硕士博士学位,40%的学生在政府部门、新闻媒体等从事对外交流工作,或在企业、银行等从事翻译、文秘等工作,还有10%的毕业生则选择出国。要留住潜在的对外汉语教师资源,最有效的方式是为他们搭建良好的实习就业平台,可采取与当地或外地教育培训机构合作的方式,培养院校为教育培训机构输送教师,教育培训机构缓解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就业压力,以此达到互利双赢。

2.采取国内外联合培养模式。目前对外汉语教师派出途径比较单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在派出前相对缺乏对外汉语教学经验,有过出国经历的更少,这些是新手适应国外生活和教学节奏的不利因素。从学生角色转换为教师,还要努力适应赴任国的语言、生活和教学习惯,这对一个刚成为对外汉语教师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构建国内高校和国外高校联合培养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当地语言、提前适应海外生活和当地教学方式都有极大的帮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国外高校可为学生提供在当地实习的机会,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开拓长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方式。据笔者了解,一些人不愿意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原因是认为这是“青春饭”,没有“长期饭票”。学习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中,有海外实习机会的很多是在完成海外教学任务后回国转行做公务员、教师、文秘、翻译等,没有海外实习机会的在上学期间就找到了其它工作。建立长期的、稳定的对外汉语教师输出渠道是留住大量对外汉语教师的当务之急,也是扩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招生规模的有效途径。国家汉办在2012年推出了专职教师项目,旨在培养对外汉语专职教师队伍,今年,华东师范大学成立了全国首家国际汉语教师学院,为孔子学院培训和输送对外汉语教师。以此为借鉴,可开发更多类似专职教师的项目,推广国际汉语教师学院做法,作为输送人才的良好渠道,并形成长效机制,吸引更多愿意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投入汉语国际推广的行列。

(三)网络教育与实体教育相结合

1.打造适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外国留学生的实体培养模式。在2014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我们从不回避,始终在学习、实践用外国人的思维和话语方式,讲清楚中国的事情。”这从另一方面揭示了海外本土汉语教师具有的先天优势。根据李春玲2015年对2007-2010年审批的具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的82所高校的调查,3只有36所学校有外国硕士研究生的招生简章,而这36所高校中对学生入学的汉语水平要求差距较大,只有少数几所高校有对留学生明确的汉语水平要求。由此可以推测,进入绝大多数高校学习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留学生汉语水平有差异。据此,各高校可以针对留学生汉语水平的不同,采取分班授课的形式;采用“一帮一”模式,鼓励不同班级之间的沟通交流。另外,同样可采取国内外联合培养的模式,在海外学习理论知识,在国内进行教学实践。

2.利用多种途径开展对外汉语网上教学。海外本土汉语教师学习汉语途径有限,可以考虑利用网络进行汉语教学。目前,国家汉办主办的门户网站网络孔子学院,为全球的汉语学习者和孔子学院的师生服务。另外,国家开放大学在2006年时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合作成立了全球唯一一所基于互联网开展远程汉语教学的孔子学院,研发了实用的网络汉语学习资源。可以考虑以国家开放大学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为依据,推广至其它省市开放大学和广播电视大学,建立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与海外汉语学习者的联系。此外,MOOC开创了全新的学习方式,可建立对外汉语MOOC团队,创建对外汉语MOOC资源。

国内对外汉语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对外汉语;课堂用语 态势语;母语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7-0246-01

1 对外汉语教师课堂用语的必要性

现在我们在教学工作的实践以及结合大量的语言资料和诸多教师的工作表明,我们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工作中的课堂用语有必要区别于我们对于国内学生的课堂用语,其语言的特点比较鲜明,具有下列特点:

(1)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课堂用语的功能不但可以便于学生学习也可以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主要的辅助手段。

在进行汉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为学生构建有效地语言环境,让其有着一定的语言交流环境。我们在这个特殊的语言交流环境内对于课堂用语的使用需要把握好尺度。因为这个与学生是否能够有效地掌握好汉语言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换一句话来说,课堂的用语具有两个方面的功能。我们在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时候,我们所使用的语言就是课堂用语,我们是依靠课堂用语来开展教学活动并实现教学目标的,但我们的课堂用语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汉语言的一个重要的样板。学生的目的就是要掌握好汉语言并可以以此作为日常交流的工具,而我们的而课堂用语不也正是汉语言吗?因为教学对象的不同会造成语言使用目的的不同。对国内学生的教学,课堂用语就是一个表达的工具而已,是学习知识的一个桥梁。

(2)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的课堂用语要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不能一成不变。

伴随着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教学时间的增加,我们的课堂用语也要作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所教授的学习内容。这也就是说,课堂用语是需要随时做出一定的调整的。学生的学习成果伴随着学习时间的不断增加而增加,其汉语言的交流能力也会日趋提高。所以,我们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教育工作者需要把握住这个趋势,使用的课堂用语不能够适应学生的当前学习需要则会让学生丧失一个有效学习的机会。我们的课堂用语的调整一定要与学生当前所掌握的汉语言能力相配套,太快或太慢都会造成学生学习的耽误。

(3)我们所使用的课堂教学用语要注意区别对待。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的是留学生,他们的母语并不是汉语,为了能够使得他们能够做到实质性的交流与沟通,并能够正确的理解课堂用语的意思,能够正确的行使自己的语言交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于刚开始接触汉语言的学生,我们在教学的初期。课堂用语的选择要谨慎许多,因为学生没有相应的汉语言的基础。我们在教学中所使用的课堂用语要在学生所能理解的范围来选择,不要将学生没有掌握的词语在课堂中说出来,这样会使得学生难以适应,会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对外汉语教师课堂用语规范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避免使用地方语言来进行教学,而应该是使用普通话来进行,而且必须是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因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所说的每一句话对学生而言都是一个范本,他们会以此为例子来进行学习。因此,我们自己的普通话就一定需要准确,要将完整、清晰的汉语传授给学生。

2.1 语音规范

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能够熟练的使用汉语言,并能够以此作为交流的工具。所以,我们的发音需要准确、声音需要洪亮,能够让学生作为范本来理解。这样就可以保证教学的效果不会被影响。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领会到汉语言所特有的语言美。相对于我们队国内学生的教学,尤其是面对成年的学生,即便教师的口齿有些不畅也并不会对教学的效果造成影响。可是如果我们在教授留学生的时候口齿不清的话,就会给留学生的学习造成错误判断,是不合格的教学。同时也会造成学生今后不利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说话的语气、说话的速度这些都要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在许多地方要注重出逻辑重音。如果学生需要记笔记的话,我们就需要等待学生将笔记做完后再讲解。

2.2 课堂用语需要精确

我们在讲解课文的时候,用词要准确,要能恰到好处的反映出课本的重点,千万不要贪大求全,要有侧重点,但同样也要防止出现挂一漏万的现象出现。我们不要想在一节课内将所有的问题都解释清楚、说明白。因为学生本身的理解能力有限,往往会出现我们说得越多,学生却难以接受的现象。什么时候说什么,应该怎样说,该如何来表述这是需要很深厚的教学经验来感受的。对于不少教学的重点、难点的讲解,我们是需要建立在学生能够有效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尽可能少用专业名词,要用他们所能理解的词语来平铺直叙。

2.3 表达得体

我们这里所说的得体,是指教师的课堂用语深浅适度、处置得体,易为学生所接受。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的认识和情感有时并不完全一致,有时候,正确的话语学生并不能很好的接受。

对外汉语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用语虽然产生于即兴,但却根植于深厚的教学功底、良好的口语素养和正确的教学观念,那种科学、简洁、文明、高雅的语言风格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起来的,绝非一日之功。

参考文献

[1]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探索[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1997.

[2]盛炎.语言教学原理[M]. 重庆: 重庆出版社,1989.

国内对外汉语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汉语术语 翻译 英文译名

在“汉语热”不断升温的大背景下,近二十年里,汉语语法本体研究跟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建立起一个良性的双向互动格局(邵敬敏&罗晓英,2005)。许多语言学家提出“汉语语法(对内汉语教学)”和“汉语教学语法(对外汉语语法)”是不同的。“全球汉语热”对汉语教学语法研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在近二十年里的硕果丰厚。当代语言学理论应为汉语教学服务,当代语言学理论的研究使得汉语教学语法的羽翼更加丰满,但是汉语语法研究的起步较之国外稍晚些,大部分的汉语语法理论需要借鉴国外较为成熟的语言学理论来丰富汉语语法研究,提到“借鉴”,就需要语言学术语的汉译译名,确定了汉译译名的准确性、规范性之后更好地丰富汉语语法,接而为汉语教学语法提供理论依据。另外,在汉语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关于汉语教学的学术论文中英文摘要、对外汉语教材的开发、以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丛书的研发提出了对汉语也应该有固定的英文翻译来提高学术的严谨性,可惜的是,除了学术论文中英文摘要的研究和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汉语术语翻译有相关研究之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丛书中的汉语术语翻译问题并没有引起学者们的重视,本文中将以《汉语字词教学》一书为例,通过分析书中的汉语术语翻译问题影射现有的汉语术语翻译存在的问题,只有将汉语译成科学性较强的外语的研究和实践才能够更了解汉语。

一、国内引进国外术语译名研究现状

汉语术语翻译问题的提出,不得不提到国外术语译名的研究现状,可以进行汉译英和英译汉的双向思考模式,可以从现有的国外术语译名研究成果得到一些启示。学者们集中且一致反映国内引进的国外术语译名的问题十分混乱,都认为消除术语译名混乱的现象实为当务之急。研究现状如下:汉译语言学术语出现混乱原因(曹丹,2006;张沉香,2006;郑述谱,2006;袁宜平,2009);汉译语言学术语存在的问题(于伟昌,2000;赵思德,2004;龙海平,2011);总结了国外术语翻译的原则(王宗炎,1987;赵世开,1992;于伟昌,2000;张旭,2004;侯国金,2005;姜望琪,2005;况新华、吴丹,2009;尹洪山,2009;张晓勤&任泽湘,2009;赵学德,2009;龙海平,2011;罗天华,2012);总结了国外术语翻译的方法(赵思德,2004;黎士旺,2007;陆丙甫,2009);提出了国外术语译名翻译时的建议(姜望琪,2005;况新华&吴丹,2009;罗耀华&周晨磊,2011)。

国内对国外术语汉译译名的研究已经起步,但我国汉语术语翻译研究方兴未艾。由于汉语在世界上所有语言中的地位的不断提升,对术语的标准化翻译提出了迫切的呼吁。

二、汉语术语翻译的研究现状

学术论文中英文摘要翻译,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和汉语作为二语丛书会涉及到汉语术语的翻译的三个领域,之前已经提到,汉语作为二语丛书中的汉语术语翻译的研究几乎为零。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英语起了帮助汉语走向世界的作用,所以务必要将汉语中的术语准确、恰当地翻译出来;如果我们不注意将汉英翻译纳入对外汉语学的体系,将会在实践的过程中遇到越来越大的困难。以《汉字字词教学》一书为例,书中第一章和第二章介绍了汉语字词的基础知识,在阅读英文部分发现书中的汉语术语翻译存在很大的问题。通过这本书可以窥见现在的汉语术语翻译的现状。

三、书中汉语术语译名存在的问题

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悠久、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为更好地与时俱进,体现汉语的先进性,我国语言研究学界于上个世纪初就开始了对现代汉语的研究,并从西方引进了颇为成熟的语言学理论。我们知道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最初的汉语语法研究深受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影响,所以类似于词、词汇、语素、音节等术语是从别语中翻译而来,但经百年国内汉语研究学者的努力这些术语多了“汉语”内涵。但不等于所有与汉语相关的术语都可以随意地使用,汉语应该有自己的英语译名。现将书中涉及到的汉语术语翻译与汉译语言学辞典中汉语术语翻译对比情况如下:

(表1)

(表2)

通过如上两表我们能发现的问题如下:

(一)一词多译:汉字,词汇,声旁

1.书中的“汉字”有两种译法,一为character,二为Chinese writing。《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对两词的解释为:character其中一个义项为文字,符号,记号;writing其中一个义项为(书写或印刷的)文字。

2.书中的“词汇”有两种译法,一为word,二为vocabulary。Word在《中国语言学大辞典》的释义为“每种语言中词都是基本的要素,定义有争议。一般来说,词是语音和意义相结合的并至少有一个自由语素组成的语言符号”;vocabulary 释义为一种语言发展的一个具体阶段内说话者和写作者使用和支配的词的综合。从辞典中下的定义来看,vocabulary更是汉语中需要的对应的英语翻译。

3.书中的“声旁”有两种译法,一为phonetic radical,二为compound character such as how they signify the sound,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phonetic其中一个义项为“语音的”;radical其中一个义项为“部首”,从意译的角度来看较贴近汉语“声旁”的定义。再看Compound character such as how they signify the sound译为“表音的合体字”,这个译法翻译跟“声旁”的定义有所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