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疗器械项目管理实施方案

医疗器械项目管理实施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疗器械项目管理实施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疗器械项目管理实施方案

医疗器械项目管理实施方案范文第1篇

明确“三重一大问题”范围,确定科学决策重点。

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们感到医疗机构科学决策的重点是“三重一大”问题。重大问题:医院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贯彻上级重要工作部署;医院工作方针、目标、发展规划,年度计划、重大改革方案、重大技术引进,及经营管理活动;医院经营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人事劳资制度等重要改革方案和重要管理制度的制定、修改和废除;机构设置和定员定编改革调整方案;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中的重要问题,以及工会、共青团、统战和政法工作中的重要问题。重要干部:领导班子成员、后备干部等重要干部的选拔、使用和奖惩;中层以上干部的任免、调动、奖励、科主任任职、变动;高职人员的评聘、中职以上人员的调入调出等。重要项目:医院基建和投资项目、财务预决算、需要集体讨论中的其他重要问题。大额资金:万元以上技术改造、投资、技术引进等。这些均事关医院建设发展的重要问题,把握好这些问题的决策,就把握了医院的正常运行和管理 。

健全决策基本形式和程序,完善决策机制。决策基本形式和程序。为提高科学民主决策能力,医院制定了《领导干部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若干规定》、《关于领导班子执行民主集中制及责任追究的规定》、《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规定》等制度,明确集体决策的基本形式,根据职责范围和讨论的内容,分别采取党委会、党政联席会、院长办公会等形式,明确决策程序规定;规范集体决策的基本程序:①提出议题:在“三重一大”问题决策程序上,院领导班子对每一项决策定方向、定原则、定思路;②调研论证:医院组建了以行政正副职分别担任各专门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职能科室和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的专门机构,如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疗科技管理委员会等,各专门委员会既是医院领导班子集体决策的咨询机构,又是决策前的调研论证机构,对“三重一大”问题按程序事先组织调研论证,作到有数据、有分析、有结论,形成初步方案;③集体讨论:经医院领导班子集体讨论研究后,再提交职代会或职工代表团长会讨论;④分工落实:决策出台后,抓好班子成员分工和具体实施;⑤集体例会复议:实施过程中情况发生变化时,抓好班子集体例会复议,保证了决策的正确实施。

强化跟踪监督,确保环节质量。 医院认真研究监督约束机制的具体形式,对“三重一大”问题从调研开始一直到决策形成和实施,实行全面和全过程监督。①组织监督:对大额资金使用医院制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大源头治理力度实施办法》、《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等,系统规范了药品设备采购、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等热点问题,从调研阶段开始就实行监督。在药品采购管理上,医院成立了药事委员会和药品采购领导小组,医院纪委和职工代表参与其中。对目录外用药由各临床科室主任提出,交每月召开一次药事管理委员会工作会议讨论,在分析临床用药情况及库存情况,根据临床实际情况,确定购药金额。责成药事管理委员会组织对医药样品进行检验,证明质量可靠后才允许进药。同时,医院对采购人员、药品管理人员、检验人员等“五管”人员进行定期轮换,防止在采购过程中出现个人行为。②院务公开,民主监督:医院制订《关于院务公开,民主议事有关规定》,确定公开内容、程序和基本形式对重要制度的制定和重大决策的出台实施, 坚持实行院务公开、民主议事,认真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发挥职工群众的民主监督。公开形式: 公开通报院情、重大事项通报制度、民主对话、公示制度、评议、咨询、听证、设立公开栏,以及职工代表列席参加涉及职工利益的决策会议等形式 保证了监督约束机制的有效落实,有效地提高院领导班子的决策水平 。

运行及效果评价

重大问题,落实科学民主决策。2004年医院移交属地管理以来,按照卫生部《关于加强医疗机构财务部门管理职能、规范经济核算与分配管理的规定》和《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控制规定》精神,以及事业单位相关管理政策,结合医院属地移交具体情况,依靠上述决策管理方法,对涉及医院建设发展和落实服务宗旨等问题,确定医院运行管理总体思路。

重点、热点工作,规范管理办法。医疗器械采购、药品采购和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是干部职工关注的“热点”问题。正确处理这些问题是保证医院改革发展、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医院在健全领导班子贯彻民主集中制各项制度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医院工作实际,先后制订了《关于实行院务公开民主议事的有关规定》、《医疗器械采购管理办法》、《药品采购管理办法》、《医院综合目标管理办法》及《经营管理实施办法》等。

完善干部任免工作,实现公开公正公平。在管理和专业技术干部管理上,医院制定《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办法》、《关于专业技术职称评聘管理办法》、《干部管理办法及不称职淘汰制度》、《准护士长竞聘办法》。运行中,医院坚持条件公开、办法公开、名额公开。及时组织职能科室和人事部门确定日常考核办法,及相应组织考核和民主评议程序。

医疗器械项目管理实施方案范文第2篇

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是新医改“四梁八柱”中的一根柱子,新医改将催生出一批要求高、功能强、覆盖广的信息系统。

公共卫生信息系统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是新医改的“四梁”之一。新医改要求: “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建立一个覆盖广、功能强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

“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应具有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它覆盖了现有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社区卫生服务、应急救治、采供血管理、计划生育及农村卫生等信息系统的功能。按新医改的要求,“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艾滋病、结核病等人群提供防治指导服务。”这些为城乡居民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需要“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提供技术支持进行管理。新医改还要求“从2009年开始开展以下项目: 为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危害、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预防出生缺陷、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农村改水改厕等”,这些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管理也需要“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提供技术支持进行管理。此外还有一些突发事件,如今年的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去年三鹿奶粉引发的“婴儿结石事件”、2005年劣质奶粉引起的“大头娃娃”事件等,其处置与管理更需要“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持进行管理。随着新医改工作的推进,每年都会有新的政策出台、每年都会有新的公共卫生项目开展,信息系统经常要调整改变,因此“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应是一个具备可扩展性的、灵活的系统。

“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基础是四类档案,即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机构卫生档案、社区健康档案。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中各类信息相互交叉(如孕产妇保健与儿童保健、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前后关联(如: 健康教育与慢病管理、妇女保健到老年保健),随着时间的迁延,每年都会新增“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都会新增“孕产妇”,但其信息单元最终只可归为四类: 即个人信息、家庭信息、机构信息、社区信息。公共卫生的每项工作、每个项目、每个事件的信息都是个人、家庭、机构或社区的某些特征信息的集合。为避免发生多个系统重复采集数据、数出多门、互不共享的情况,新建立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应以四类档案为基础,对各类数据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并遵循从数据源发生处一次性采集基础数据的原则,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的目标。

“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必须统一规划和部署。“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用户可归为四类: 一是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如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工作的机构; 二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部门或科室; 三是各级各类医院,如上报传染病等; 四是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政府。这些用户基本覆盖了医疗卫生系统的所有单位和部门、其内容基本囊括了大部分医疗卫生活动,因此“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必须根据大卫生的理念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和实施。只有这样,新医改“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医疗保障信息系统

医疗保障体系也是新医改的“四梁”之一。新医改要求: “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加快基金管理、费用结算与控制、医疗行为管理与监督、参保单位和个人管理服务等具有复合功能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与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对接,积极推广‘一卡通’等办法,方便参保(合)人员就医,增加医疗服务的透明度。”还要求: “有效整合基本医疗保险经办资源,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行政管理的统一。”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的通知中也要求“做好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城乡医疗救助之间的衔接,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并逐步整合基本医疗保障经办管理资源。”这些要求是医疗保障信息系统的基本需求。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已形成了多种医疗保障制度,在短期内统一不同的医疗保障制度是难以实现的,但对不同医疗保障制度进行统一管理、分开核算还是可行的。为给医疗保障的统一管理提供技术支撑,研发集不同医疗保障管理功能于一体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是非常必要的,既是政策的需要,也是市场的迫切需求。

“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应能实现对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城乡医疗救助的统一管理,实现对各医疗保障制度相关信息的综合管理,应为基金安全提供技术支持,为基金效益最大化提供技术支持,为协调医、患、保、药四方利益提供技术支持。此外,还应方便群众参保就医和补偿、方便各医院药店为群众提供及时服务、方便各定点服务单位与医保经办机构及时办理结算。

“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应具有三方面的功能。一是业务管理功能,包括对参保、征缴、账户及证卡的管理,对基金的收入、分配、支付和结转的管理,还包括补偿管理和结算管理。业务管理功能的使用者为医疗保障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二是监控监管功能,对参保与受益情况、保费征缴情况、基金运行情况、补偿结算情况、医疗服务单位情况、医疗费用情况、药品管理情况、医疗服务利用情况、参保人群健康情况、不同保障制度的对比等情况进行监管分析,通过图像、图形、图表数据和语音等形式实时动态地展现各类信息,此外还包括了查询汇总功能、统计报表的管理功能、对医疗费用进行测算和设计调整补偿方案等功能。监控监管功能的使用者主要是医疗保障的管理者和有关管理机构。三是公众服务功能,能通过门户网站为公众提供政策法规、规章制度等信息,公示有关医疗保障信息,提供信息查询功能,提供监督与投诉的渠道。

“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应能将一些基础信息,如参保(合)对象的名单、各类补偿情况等信息提供给“公共卫生信息系统”。

药品信息管理系统

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也是新医改的“四梁”之一。新医改要求: “加快建立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用药。”“建立和完善国家、省、市三级药品监管、药品检验检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建立基本药物供求信息系统。”“发展药品现代物流和连锁经营,促进药品生产、流通企业的整合。建立便民惠农的农村药品供应网。完善药品储备制度。支持用量小的特殊用药、急救用药生产。规范药品采购,坚决治理医药购销中的商业贿赂。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建立药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等等。要实现这些目标,一个功能齐全的“药品信息管理系统”是必不可少的。

“药品信息管理系统”对药品进入市场、直至病人使用后的各类信息进行连续动态的全程监管,管理药品出厂、采购、运输、存储、销售及使用的信息,管理相关各单位的招标采购记录、验收记录、销售记录、运输存储记录、不良反应报告记录、过期霉变销毁记录,管理的项目包括药品的通用名称、生产厂商、剂型、规格、批号、有效期、批准文号、购销单位、购销数量、购销价格、购销日期,经办人员等。

“药品信息管理系统”还要管理生产、经营单位的许可资质、营业执照、质量认证资质、批准证明材料,管理有关供货单位的销售委托书和有关从业人员的资质。药品信息管理系统由医药行政部门主管,有权限地让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经营单位、生产产家、药品采购部门、药品储存运输等单位使用。系统将实现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全电子监管,实现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执行情况的监管,对药品流通情况的全程动态监管,对药品价格的全程监管,实现对药品质量及不良反应的自动预警和提供应急处置方案。

“药品信息管理系统”还要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医药卫生监管系统、卫生财务管理系统提供基本信息; 能通过门户网站向公众提供各类与药品有关的信息。

医药卫生监管系统

建立严格有效的医药卫生监管体制是新医改要完善的体制之一,包括医疗卫生监管、社会公共卫生监管、医疗保障的监管和药品监管。

新医改对医疗卫生监管的要求是: “强化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和质量监管,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规范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加快制定统一的疾病诊疗规范,健全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监测网络。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的准入和运行监管。”

新医改对社会公共卫生监管的要求是: “加强对生活饮用水安全、职业危害防治、食品安全、医疗废弃物处置等社会公共卫生的监管。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违法行为。”

新医改对医疗保障监管的要求是: “加强对医疗保险经办、基金管理和使用等环节的监管,建立医疗保险基金有效使用和风险防范机制。强化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的监控作用,完善支付制度,积极探索实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方式,建立激励与惩戒并重的有效约束机制。”

新医改对药品监管的要求是: “强化政府监管责任,完善监管体系建设,严格药品研究、生产、流通、使用、价格和广告的监管。落实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加强对高风险品种生产的监管。严格实施药品经营管理规范,探索建立药品经营许可分类、分级的管理模式,加大重点品种的监督抽验力度。建立农村药品监督网。加强政府对药品价格的监管,有效抑制虚高定价。规范药品临床使用,发挥执业药师指导合理用药与药品质量管理方面的作用。”

新医改要求所有监管工作要“建立信息公开、社会多方参与的监管制度,鼓励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和个人对政府部门、医药机构和相关体系的运行绩效进行独立评价和监督,加强行业自律。”

要实现以上这些要求,没有一个功能强大的“医药卫生监管系统”作为支撑是不可想象的。我国卫生机构数达30万个以上,卫生从业人员数近600万,每年被监管的食品卫生单位、公共卫生场所有700万个、从业人员数千万,每年的监督户次数近2000万次。特别是新医改方案提出要对医疗保障进行监管,其监管的单位及内容将更多。“医药卫生监管系统”将以单位机构和场所为基本单元,并关联有关个人信息,对单位机构和场所的监管信息进行规范、定时、动态采集,进行自动处理分析、评价,进行汇总对比,开展自动报警。为医疗卫生工作保驾护航。

“医药卫生监管信息系统”一定要与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卫生财务信息系统关联,从中获取有关基础数据。

卫生科教及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建立医疗卫生科技创新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也是新医改要完善的体制之一,其中包括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医学教育等内容。

新医改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要求是: “加大医学科研投入,深化医药卫生科技体制和机构改革,整合优势医学科研资源,加快实施医药科技重大专项,鼓励自主创新,加强对重大疾病防治技术和新药研制关键技术等的研究,在医学基础和应用研究、高技术研究、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等方面力求新的突破。开发生产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器械。”

医药卫生科技管理工作、教育培训工作、人才保障工作涉及到全国30万所医院、600万从业人员和每年30万~40万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如此巨大的科技工程非常需要信息技术进行支撑。卫生科教及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包括科技项目管理、培训项目管理; 卫生技术人员的就业、执业资质及职称管理,培训及流动管理; 还包括有关机构的人力资源的配置及优化管理。

卫生财务信息系统

“财务监管信息化”是新医改的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内容之一,新医改要求在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时“要明确收支范围和标准,实行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财务管理办法,并探索实行收支两条线、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障经费的总额预付等多种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严格收支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建立规范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时要“进一步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严格预算管理,加强财务监管和运行监督。地方可结合本地实际,对有条件的医院开展‘核定收支、以收抵支、超收上缴、差额补助、奖惩分明’等多种管理办法的试点。”

我国政府每年卫生支出数千亿元,2009年~2011年政府卫生投入达8500亿元,政府的投入还将带动社会和个人的投入增加,我国每年的卫生总费用将达万亿元以上。监管这笔资金必须依靠信息技术,必须依靠“卫生财务信息系统”。

医疗器械项目管理实施方案范文第3篇

一是工业经济总量首超万亿。建立“旬分析、月讲评、两月办公、季度调度”机制,强化激励措施,实行月度通报,加强督导考核,逐月超前预测分析,开展重点企业帮扶,着力缓解企业流动资金短缺、重点项目竣工投产率低、电力供应紧张等制约,全省工业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质量和效益同步改善。预计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2000亿元左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0509.4亿元,增长16.1%,首次双超万亿;实现利润突破2000亿元,增长30%左右。

二是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技术改造成效斐然。在省政府的支持下,大力实施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成立领导小组,印发《实施意见》,设立专项资金,召开现场会,出台具体办法,在全省掀起了企业技改新热潮。千项技改工程进展顺利,实施省级重点技改项目1339项,安排省级专项资金7.5亿元,拉动社会投资692亿元,撬动银行贷款231亿元。145个项目获国家技改资金3.99亿元。预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400亿元,同比增长29%,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47%;完成技改投资4300亿元,同比增长42%,占全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58%。邯郸、石家庄、张家口按照省政府要求,及时安排落实了专项资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增速均保持在25%左右,高于全省工业约9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速低于全省工业约4个百分点。创建了2个国家级、10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开发省级新产品1003项,8个项目列入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晶龙集团列为国家第一批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预计全省军工经济实现总产出550亿元,增长17.8%;完成增加值81亿元,增长9.5%。兼并重组稳步推进。研究提出促进企业兼并重组实施意见,培育整合13家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煤炭、乳制品等行业及部分产业集群整合重组取得实质进展,比如辛集市300多家皮革企业整合形成9家大型企业。

三是转型发展进程加快。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卓有成效。争取国家补贴资金6.02亿元、省财政补贴资金5000万元,淘汰落后炼铁860万吨、炼钢1550万吨、水泥2500万吨、平板玻璃1100万重量箱等,全部完成国家任务。关闭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企业123家,争取国家资金1.15亿元。12个企业能源中心和清洁生产项目列入国家示范项目,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9330万元。承德市被列为国家级首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预计能超额完成工业节能4.4%的目标。对外合作成果丰硕。组织企业参加工博会等一系列经贸洽谈会,举办新兴产业投资洽谈会,创办“冀展网”,签约工业利用外资项目162项,总投资60.2亿美元,协议利用外资30.4亿美元。产业援疆工作取得新进展,达成一批合作意向。对标行动持续深入。制定《考核办法》,建立督导考核机制,完善对标指标数据库,对标指标扩展到1000项以上,全省工业企业创建行业“第一”或“唯一”883项,省市县企四级累计培训14万余人次。中央创先争优活动简报专题刊登了我省开展对标行动的做法。

四是中小企业、民营经济活力增强。推动落实了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和责任分工。争取国家资金1.7亿元、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亿元。组织政银企保对接,规范担保行为,全省融资性担保机构达到565家,担保资本金329亿元。重点支持了15个省级示范产业集群、120个省级产业集群、40个省级公共技术示范平台建设,全年新建创业辅导基地50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0个。完成各类培训200万人次,创建民营企业人才培训基地29家。预计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15150亿元,增长23%,占全省生产总值的63.5%;上缴税金2020亿元,增长30%,占全省财政收入的66%。

五是信息化水平稳步提高。两化融合步伐加快。培育了15家示范企业、112家重点企业,组织千家企业开展信息化培训。全省大中型制造企业90%建设了管理信息系统,85%设立了门户网站,70%实现了生产过程关键环节自动化,62%实现了研发设计数字化,48%不同程度应用了电子商务。工信部在安平召开经验交流会,推广产业集群信息化的经验做法。唐山暨曹妃甸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通过国家验收。社会信息化深入推进。省政府印发了推进三网融合的实施意见,石家庄市成为第二批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城市。《河北省信息化条例》顺利完成省政府阶段立法程序。组织实施政府部门互联网安全接入试点,积极推进工程建设领域信息公开,建成人口信息共享等一批重点应用系统。圆满完成建党90周年等重要时期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六是行业管理逐步规范。“十二五”规划编制全面完成。制定了乳制品、焦化等11个行业准入流程,开展铸造企业认定,推进质量品牌建设,参与食品药品安全整顿,加强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全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无线电管理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有效保障无线通信安全畅通。加强盐业生产调度,及时应对抢盐风潮,保障了市场稳定供应。省工经联和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王昌厅长要求,要抓住工业强省机遇,全面提升工业发展水平。他说,张庆黎书记在省第八次党代会上指出,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全面推进工业提升计划。张庆伟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以实施“十百千”工程为抓手,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精心组织实施工业提升计划,促进工业加快发展、加速转型,努力建设工业强省。这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工业发展高度重视,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必须深刻领会,狠抓落实。

一是牢牢把握建设工业强省的历史机遇。省第八次党代会审时度势,在我省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工业强省战略”,为解决我省工业发展不够、结构不优、质量不高问题,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难得机遇,必将统一全省上下的思想认识,使各方力量向工业聚集,各种资源向工业配置,各项政策向工业倾斜,在全省形成重视工业、支持工业、发展工业的良好氛围。我们必须抢抓机遇,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力争经过5到10年的努力,实现建设工业强省的宏伟目标。

二是全面推进工业提升计划。工业提升计划是建设工业强省的具体行动计划,具有前瞻性、完整性、指导性和可行性,主要目标是实现工业经济总量进位、结构向好、效益提升、能耗排放下降;主要任务是促进传统产业焕发生机活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优势,生产业加快发展;工作重点是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对标行动、兼并重组、技术创新、产业聚集、节能减排、民营经济发展、两化融合等;主要抓手和载体是实施“十百千”工程;保障措施是加强组织领导,优化发展环境,建立考核体系等。

三是着力实施“十百千工程”。“十百千工程”是工业提升计划的载体和抓手。“十”,就是培育壮大曹妃甸精品钢、保定汽车及零部件等十大工业基地,推动产业聚集,提升产业水平。“百”,就是扶持发展百家优势企业,打造产业龙头,增强辐射能力。“千”,就是实施名牌战略,培育千项省级以上名牌产品,支持企业育名牌、创名牌、争名牌。据测算,目前营业收入占全省工业的比重,10个大型工业基地为13%,100强工业企业为33%,拥有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的企业为28.7%,这是我省工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十百千工程”以抓基地、抓企业、抓产品为核心,具有很强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是做大产业、做强企业、做优产品的具体举措。通过实施“十百千工程”,力争2015年主营收入占全省工业的比重,十大基地提高到25%,百家优势企业提高到40%,省级以上名牌产品企业提高到34%。当前,我们正在研究制定“十百千工程”阶段性目标和推进措施,确保取得预期效果。

王昌厅长在工作报告中明确了明年的工作思路和主要目标。

2012年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左右;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5%,上缴税金增长17%;军民结合产业总收入增长18%。

――结构调整取得进展。工业投资增长21%,技改投资增长25%,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继续提高。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9个百分点。

――节能减排扎实推进。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同比下降5%以上;完成国家淘汰落后产能计划。

――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主要行业大中型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2%,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5000亿元;政务部门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达到50%;社会领域信息化应用水平明显提高。

王昌厅长强调,明年要着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开创建设工业强省新局面。

一是以“十百千工程”为抓手,在工作推动上有新突破。确定培育主体。筛选十家发展基础好、带动作用大、辐射能力强的工业基地予以重点培育。从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业中选择百家优势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予以重点扶持。选择千项实物质量好、市场占有率高、用户满意度高的产品予以积极培育。落实扶持措施。对列入“十百千工程”的重点基地、企业、产品,逐一明确目标任务和推进措施,在项目和资金安排、投融资、技术研发、淘汰落后、兼并重组、土地、环评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指导基地、企业做好发展规划,指导产品所在企业做好推广计划。建立扶持平台,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帮扶合力。推广新奥集团等一批典型企业的成功经验,引导企业把调结构、转方式作为永恒主题,找准方向、自我加压,不断攻克关键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强督导考核。制定实施方案,指导各级各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加强工作调度,实行季度调度、半年通报、年终考核,及时掌握每个基地、企业、产品的目标任务、当前进度、存在问题和下步措施等。研究制定评价办法和实施细则,严格进行考核奖惩。实行动态管理,对完不成目标任务、达不到规定标准的,取消支持措施。

二是以稳增长为总基调,在工业经济运行上有新举措。保持工业稳定增长。一是运行调节保增长。开展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和钢铁行业采购经理指数调查,提高预测预警预控水平。以工业强县、强企和最具成长性企业为重点,建立银企对接、产需衔接长效机制,保障煤电油运气等生产要素供应,优化生产要素需求侧、供应侧管理。二是项目拉动促增长。加强与世界500强、央企、知名民企的对接合作,进一步推进央企进河北,继续开展小团组招商,引进更多的项目、资金和技术。抓好904项省重点技改续建项目,突出抓好76项投资超10亿元的大项目,力争早日投产达效。加快北汽黄骅40万辆整车、沧州大化30万吨MDI等一批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力度,继续推进重点项目投产达效。三是市场拓展稳增长。鼓励引导消费者使用本地产品,推动保障性住房、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政府采购同质同价优先选用本地产品。探索和落实钢铁、建材、光伏等产业推广应用政策,培育和提升十大工业展会,进一步办好“冀展网”。强化工业行业管理。一是落实产业政策。逐步推进36个行业准入管理,在水泥、玻璃、葡萄酒、浓缩果蔬汁4个行业实行全面准入,加强对公告企业的监督检查,促进行业有序发展。指导工业行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促进企业安全发展。二是强化行业服务。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用频需求,强化台站规范管理,加强行政执法,保障无线电安全。加强盐业生产和食盐计划管理,规范盐业市场秩序,力争原盐产量保持在400万吨左右。进一步发挥好工经联和行业协会联系政府、服务企业、促进行业自律的重要作用。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一是优化法律政策环境。争取将《工业企业技术进步条例》、《无线电管理条例》列入省立法计划,引导企业用足用好扶持政策,特别是国家今年推出的减税政策。二是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充分发挥各级减负办作用,会同省监察厅建立服务企业直通车体系,开展减轻企业负担专项行动,抓典型、促改进,对典型案件在新闻媒体予以曝光。三是开展服务企业活动。动员全系统干部职工深入基层和企业,开展“一送三服务”(即送政策,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活动。四是启动人才兴企行动。制定《关于开展人才兴企行动的指导意见》,开展“专家学者企业行”活动,强化企业人才支撑。

三是以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为首要任务,在存量调强上有新成效。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一是进一步突出技改重点。以装备制造、钢铁、石化等产业为重点,继续实施1000项技改项目。重点延伸与完善汽车、轨道交通、能源装备、优特钢等8个产业链。二是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技术改造项目用地、税收等激励政策,加强技术改造项目管理、调度和监督检查。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修订完善省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拓宽资金支持方式。三是充分发挥专项资金引导作用。今年省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0亿元,各设区市也要按要求不折不扣地安排专项资金,做好项目谋划、筛选,及时把资金落实到项目,拨付到企业。深化拓展对标行动。建立“主体主动、政策驱动、典型引动、环境促动、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开展对标行动。拓展网上对标、培训交流平台,健全对标指标数据库,实现在线对标、实时对标;把普及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突出培训实效。完善政策驱动、对标评估和督导考核机制,定期开展企业内外部评估,将对标工作纳入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企业员工绩效考核体系。实施对标示范、重点突破、产业集群对标和能效对标工程,创建一批行业“第一”或“唯一”项目,激励企业从“对标、达标”向“超标、制标”迈进;确定钢铁、装备制造两个行业和60家示范企业、11个重点产业集群予以重点支持。引导企业积极开展能效对标。促进集约集聚发展。支持现有22家省级以上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健全机制、提升功能,加强研发、设计、营销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建10家省级、争创2家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加强工业聚集区内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兼并重组。以水泥、玻璃、医药、食品等行业和特色产业集群为重点,推进兼并重组工作。探索建立兼并重组项目备案制度,争取设立并购资金或基金,支持企业并购国外、省外科技型企业和研发机构。继续大力推动河北钢铁、冀中能源、开滦集团、冀东发展集团等大型国企整合企业板块,完善内部机制,深化重组成效。以资本为纽带,以准入为推手,推动食品企业联合重组。有选择地引进国内外优势企业,整合沙河玻璃产业。加快昌黎葡萄酒、盐山管道、永年标准件等10个特色产业集群企业重组步伐。

四是以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业为主攻方向,在增量调优上有新进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新能源领域,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和风电装备,培育1至2家光伏大型储能装置企业,支持晶龙、英利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电子信息领域,重点发展半导体照明、平板显示等产业,新建2至3家半导体照明芯片封装和4家终端照明企业,推进旭新玻璃基板、乐凯膜材料等项目建设。生物医药领域,加快以岭药业胶囊剂GMP扩能改造等项目建设,积极培育自主创新药、重大仿制药、生化和生物技术药、高端医疗器械,加快产业化步伐。新材料领域,支持天赫钛业、中航上大等重点企业发展,支持河北硅谷化工芳纶Ⅱ纤维技术等项目建设。海洋经济领域,依托山海关、曹妃甸、渤海新区修造船基地,鼓励船舶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关键技术,研发生产海洋移动钻井平台等系列海工装备。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推动石家庄通用航空等基地建设,加快中铁山桥大跨径桥梁钢结构等项目建设,发展数字化智能成套装备。军民结合领域,安排好省财政5000万元专项资金,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生产业。推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向产业链两端延伸,支持大型装备企业开展总集成承包服务,支持建设钢铁、汽车、医药、玻璃等4个行业物流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扶持10家生产业企业发展。加快石家庄物联网产业基地、秦皇岛数据产业基地、廊坊综合信息服务基地、保定智能电网产业基地、涿州京南智慧科技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软件服务外包,推进电力电子、医疗电子、安防电子等一批具有领先优势的应用软件开发应用。

五是以改善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为重点,在发展活力上有新增强。加强政策扶持。贯彻工信部“中小企业服务年”工作部署,开展“强服务、解难题、帮企业、保增长”主题活动,抓好政策宣传解读、检查督导和政策跟踪评估,促进扶持措施有效落实,深入开展“五了解、五帮扶”活动,高标准抓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信息网络建设,争取列入国家试点。督促市县足额落实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省级专项资金安排5000万元,专项用于中小微企业技术改造、产业升级和成果转化。完善服务体系。开展多渠道融资,深化政银企保对接,加大融资性担保机构监管力度,探索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全年解决企业贷款2000亿元以上。实行“一列入三进入”,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争取列入省级重点,鼓励引导企业进入工业聚集区、工业园区、创业辅导基地,新建创业辅导基地40个。深入实施民营经济组织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工程,加大培训力度,举办多种形式的企业家培训活动,力争两年轮训一遍。推动协调发展。培育一批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积极培育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中小微型企业,努力打造具有行业代表性和市场话语权的“小巨人”。抓好重点产业集群规划论证,培育10个省级示范产业集群,建设200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促进120个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培育扶持200个中小企业名牌产品。

六是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突破口,在质量和品牌建设上有新形象。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研究制定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指导意见,出台《河北省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产品认定扶持办法》。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强涿州等工业设计中心建设,开展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工作,鼓励企业争创国家示范企业。开展省级工业新产品认定工作,开发1000项工业新产品。倡导建立行业技术创新产学研联盟,适时组织成果对接会。筹划启动河北省工业设计奖评选,并积极参加首届中国工业设计奖评选。强化质量品牌工作。组织开展品牌培育活动,省级重点做好石家庄阀门一厂、廊坊华日家具、唐山亚特专用汽车等企业的品牌培育试点工作。以唐钢、石药、三友、长城汽车、唐山轨道客车等企业为重点,推广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做好华北铝业、沧州大化等企业推行六西格玛管理试点工作。修订完善工业技术和产品标准体系,鼓励工业企业积极参与国标、行标制修订工作。

七是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体系为目标,在节能减排工作上有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