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生心理疏导方法

高中生心理疏导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生心理疏导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生心理疏导方法

高中生心理疏导方法范文第1篇

高中生在现实生活、学习中,受到来自社会、学校、家长等方面的高度关注,进而产生一定的压力。这种压力的聚集会导致他们产生逆反心理,甚至选择各种不良的习惯来解压,比如抽烟、酗酒、泡网吧等。久而久之,这些问题就会根深蒂固无法纠正,这也是当今社会中存在一些问题少年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才能保证学生轻装上阵愉悦生活和学习呢?笔者认为,需要加强对高中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一)入学伊始,养成自我管理意识。在学生刚刚踏入高中校门时,班主任老师应及时加强学生们的自我管理意识培养。可以在采取细心观察,深入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后,再依据他们性格特点适时的与他们谈心,同时对上课、自习、用餐、内务等内容的进行规范教育,强化学生们的自我管理。

(二)使用小组,增强自我管理意识。班主任老师要充分利用班级学习小组,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自我管理,由班级干部负责记录,并在周、月末及时进行总结。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加强班级的凝聚力,也让学生们感受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班级形象,增强自我管理意识。

(三)借助激励,提升自我管理氛围。例如采取家庭作业由学生进行相互检查的方式进行,班主任在晨会时候随机抽查,并根据完成质量情况进行奖励。比如对于男生就奖励他们一个小时的打篮球时间;对于女生就奖励她们一些小礼物。而针对作业完成效果差的同学,可以“惩罚”学生进行才艺表演。这样的做法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加强了他们自我学习意识,提升了学生们自我的管理效果。

二、加强对于高中生的心理疏导

在日常的学生管理教育中,笔者注意到,高中阶段是学生各种价值观念形成的阶段。单纯是强化学生的管理是行不通的,也要高度重视高中生的心理疏导,否则很容易使一个学生走向歧途。高中生的心理疏导主要可以从学校、家长、老师及同学这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学校应该积极开展课外活动。作为担负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任务的高中学校,不应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而是更多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使其身心健康成长。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例如春季踏青、校园文艺汇演等有益的课外活动,可以聘请专家进行定期的心理健康讲座等等。通过以上活动,为学生们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这样的心理疏导方式,不仅给学生们心灵带来愉悦的感受,也有利于学生优秀品质的培养。

(二)引导家长,乐于倾听孩子心声。对于高中生的父母来说,他们大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进而不断的施压会让孩子产生厌恶。因此班主任老师应该及时召开家长会,引导家长不仅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还要多听听他们的心声,当孩子遇到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烦心事的时候及时地与他们进行疏通解决。

(三)教师应该与学生平等交流。高中班主任老师比学生家长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以及他们各方面的表现,所以老师不能为了压制学生而摆出一副严厉的模样,使之望而生畏。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去沟通交流。使一些难以开口的话语,学生们更愿意向老师倾诉。只有深入地了解学生的需求,才能根据他们的现状找出疏导问题的方法,使其能够健康地生活。

(四)鼓励同学,相互吐露心声。作为一起青春做伴、共同奋斗的高中同班同学,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总是能够带来一些“正能量”。比如大家一起进行良性的竞争,取长补短,有利于促进学习成绩的进步。作为同班同学的关系更容易让学生们相互倾吐心事,有利于学习压力的疏导,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人生中的重要挑战。

高中生心理疏导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化学考试;考试焦虑;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广泛查阅相关文献,编制有关高中生化学考试焦虑的调查问卷。随机抽取辽宁省葫芦岛市三所全日制高级中学学生1200人为样本展开研究。问卷全部回收,其中有效问卷1151份,样本有效率95.92%(见表1)。

运用《考试焦虑量表(TAS)》的记分方法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综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以及教学中观察到的学生化学考试焦虑现状进行逻辑性考察和分析。

二、高中生化学考试焦虑状况调查现状分析

1.高中生化学考试焦虑总体情况

在被调查的1151名学生中,除396名学生外均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焦虑,其中中度焦虑和重度焦虑的学生人数占学生总数的30.76%,接近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见表2)。这说明学校针对化学考试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是有必要的。

2.不同年级高中生化学考试焦虑情况

在高中各年级学生中,随着年级的

增长,表现出“镇定”的学生比重越来越高,中度焦虑的学生各年级所占比重变化不大,重度焦虑的学生人数明显下降。这反映出,虽然年级越高的学生面

对高考的压力越大,但是由于学校进行了适当的疏导,化学考试适应性提高,化学考试焦虑的现象反而减轻(见表3)。

3.不同性别高中生化学考试焦虑情况

在各年级不同性别学生中,女同学对于化学考试的各层次焦虑水平明显高于男同学,这是教师在进行考试心理疏导时应当注意的(见表4)。

三、高中学生化学考试焦虑的原因分析

1.高中生自身因素

在化学考试焦虑的诸多因素中,高中生自身的内部因素是不容忽视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不强,一

旦在化学考试中受到挫折就会产生消极情绪,导致情绪波动,自我暗示这次考试又将难以取得好成绩,对于新的化学考试尤为紧张。

二是知识储备不足。很多学生在面对化学考试时之所以会出现焦虑,与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是分不开的。高中化学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学生由于日常积累不够,担心考试结果令师长失望,不能达到预定目标,出现焦虑。

三是认知评价偏失。有些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过低,自信心严重不足,受以往失败影响认为自己很难取得成功,以致在化学考试方面出现焦虑。

四是应试技巧缺乏。部分考生在参加化学考试时,应试技巧严重不足,对

不容易做出的考题穷追不舍,时间分配缺乏合理性,进而耽误其他问题的作答,出现烦躁不安和焦虑的状况。

2.家庭因素

一是家长一味看重成绩。望子成龙是家长的普遍心愿,家长将学生的分数的高低视为孩子将来是否能够有所作为的标志,这导致了学生在化学科目备考时压力巨大,担心难以取得优异的成绩,处于焦虑状态。

二是家长持有过高的期望值。很多家长将自己未能完成的愿望或美好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而不管学生是否具备达成家长所希望的实际条件,脱离了学生的学习实际,令学生压力重重、焦虑万分。

三是家长性格暴躁。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成绩敏感,当学生学习成绩下降、考试分数或排名降低时,往往会大发雷霆,甚至大打出手。面对频繁的考试,学生担心受到父母的责骂,精神紧张、担心考试成绩不理想,进而产生焦虑。

四是家长教育理念落后。绝大多数家长并未体悟到教育的真正意义,将孩子的学习成绩作为向其他人炫耀的资本,将孩子当作学习“机器”,以致学生面对学习产生惰性,还有随之而来、挥之不去的焦虑。

3.学校因素

一是应试教育倾向严重。高中化学教学仍以应试为主要目标,学生身处题海,难以有自己的自由时间,高度紧张的精神导致学生时刻紧绷备考,身心难以放松,久而久之将会产生焦虑。

二是单一的考试评价制度。我国推行素|教育多年,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目前评价学生的最主要标准仍然是考试的分数,而不是学生是否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提高,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产生考试焦虑就在所难免了。

三是师生关系不融洽。无论是学生还是化学教师,都存在差异性,如果师生之间磨合出现问题,很容易导致师生关系不融洽的情况出现。学生长期身处不融洽的师生关系中,会增加对化学考试的抵触和焦虑情绪。

4.社会因素

教育是百年大计,关系到千家万户,是社会的关注点所在。每当考试临近,很多职能部门都加强监管,媒体也广泛开展宣传,其目的虽然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参加考试,但是在客观上也增加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将学生推到了风口浪尖,使其心理压力剧增。同时,社会对高中生的评价还过于狭隘,存在以学习成绩评价学生优劣的评价尺度偏失问题。另外,当前高中毕业生就业渠道狭窄,一旦考试失利,将会给学生的未来带来诸多影响,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以致焦虑出现。

四、缓解高中生化学考试焦虑的对策

1.高中生自我努力

针对因樽陨碓因导致的化学考试焦虑,建议通过高中生自身的努力予以疏解:

一是丰富知识储备。高中生在平常的化学学习中,应当刻苦、认真,不断夯实基础、有所拓展,注重知识储备和自我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以便在面对化学考试时顺利作答,降低焦虑水平。

二是调整期待至合理水平。将期待保持在适度的水平,有利于避免考试焦虑的出现。学生不能将目标定得过高,应先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通过自己的能力逐渐实现。

三是掌握考试技巧。学生在每次考试过后,都应当积极总结经验,为下一次考试做准备。在考试中,应当认真了解说明和注意事项,答题时先易后难,对于一时无法解答的问题先行放置,先答熟悉或简单的考题,合理分配时间。

2.家庭保障有力

针对因为家庭原因导致的化学考试焦虑,建议通过以下措施予以疏解:

一是家长应摒弃一味重视考试成绩的观念,认识到孩子的未来并不完全由考试分数决定,并不能以分数作为唯一的标准。

二是家长要适时表扬学生。考试临近,学生的情绪波动较大,脾气暴躁。家长应适时疏导,并且给孩子鼓劲,通过与孩子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要和想法,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三是保持合理期望。家长不应将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和希望完全寄托给子女,也不应对孩子持有与其自身实际不符甚至远远超过自身实际的期望,以平常心看待孩子的学业和成绩,将期望值定位于合理水平,不给孩子过大的压力。

四是更新教育观念。在教育观念上,家长应做到与时俱进,不以成绩评判子女,而是更为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

3.学校积极引导

由于高中生在学校度过大部分时间,因此对学生化学考试焦虑问题的疏解,学校的作用是不容替代的,这就要求学校认识并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性,实现育人方式多元化。

仅就化学考试而言,学校应不断完善考核机制,不再一味地强调考试成绩,而是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在一些大型化学考试前,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应考技巧进行适当的指导。高中学校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辅导员及时缓解高中生的考试焦虑情绪。在紧张的学习活动之余,学校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和集体活动,让高中生的身心得到放松。

4.社会保驾护航

媒体要用积极向上的舆论还原教育真谛,倡导多元育人的观念,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帮助他们健康乐观前行。

同时,社会应全面综合地评价人才,不再只强调分数,不再仅以分数高低评价学生,而应更为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

另外,广开用人渠道。社会应为高中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拓展他们的就业渠道,而不是将读大学作为青少年发展的唯一渠道。

参考文献:

[1]卢莉莉.高中生考试焦虑与学习动机关系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2014(4).

[2]许黄平,刘巧华,冀晓慧,等.海口市高中生考试焦虑现状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6(7).

[3]裴 婧.高中生考试焦虑案例分析报告[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5).

高中生心理疏导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教师;高中生

能够在青少年时期就拥有良好健康的心理,无疑将有助于个体在未来正确对待和处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从而减少心理问题产生的机会。在人生的成长中,高中阶段是较为特殊的,该时期的学生升学的压力较大、学习较为紧张,并且有着叛逆的心理,学生精神上表现为孤独、自卑、焦虑、抑郁等,在学习上出现了厌学、考试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等,在生活上表现为自我约束不强、心理承受弱等。而高中班主任可以说是接触高中生时间比较多的,那么如何在将班主任工作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整合起来对于班主任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班主任工作的必然之路。

一、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整合优势分析

在高中阶段班级的大部分事物都由班主任进行管理,所以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和互动的机会和时间是较多的,所以其在进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有着先天的优势。

1.二者的整合能够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更具针对性:在班级群体中班主任和学生的相处时间是最多的,所以就有了更多的机会去了解每一个学生,那么班主任通过观察就可以对学生出现的普遍性的心理焦虑组织一些活动,采用疏导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有针对性的、速度较快的使学生走出心理困扰。另外普遍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个别学生作用并不大,而班主任则可以根据不同的个体采取差异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对待某个没有恒心的学生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其没有学习恒心的原因,以班主任的权威帮助学生战胜心理上的弱点。

2.二者的整合能够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更具及时性:处于青春期末期的高中生心理需求上有自己的特有性,作为班主任就能够及时的发现学生心理的变化,那么班主任就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心理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3.二者的整合能够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更具实效性: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业较为繁重,并且情绪焦躁,都喜欢平等的沟通和交流方式,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则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班主任作为和学生接触最多的人,能够及时的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的进行解决。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在了解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之后能够更为实际的、切中要害的去解决,这就提高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二、班主任工作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方案设计

(一)整合的原则。

1.全员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所以其必须要具有全体性的原则, 也就是说班主任所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不能遗漏任何的受众对象。特别是那些性格较为内向、不太会表达的学生,班主任更应该给予心理状况方面的关注。

2.差异原则: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性格、经历等都不同,对待事物的认知和理解等也不同,所以班主任必须要认识到学生的这些差异,采取差异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3.保密原则:心理健康教育有时候避免不了的会触及到学生的隐私,所以作为班主任来说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候要注重保密性,充分的尊重学生的隐私,同时班主任只有做好保密工作才能够让学生在以后更放心的将心理的想法吐露,也更利于其后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整合目标。

在班级管理的同时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实现心育校园。

(三)整合过程。

依据高中教学实际,并且遵循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原t,整合将从当前高中班主任工作实际为起点,针对班主任开展循环的整合模式,从而实现整合的不断完善,整合效果的不断提高,最终实现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同时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

(四)整合实践。

1.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班主任实际上是校园中学生最好的心理医生,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潜移默化的,例如班主任在面对心理自卑的学生的时候,可以先制定出心理疏导的方案,为其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让其在展示的时候将唤回自信,从而体验成功和快乐。

2.心身共育的心理疏导方式:班主任可以安排一些课外活动、学科竞赛等,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中抽出身来,在活动中体验如何去调控自身的情绪、如何更好的承受挫折,班主任通过这些活动就能够有效的干预学生的心理构建,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有更多的心理体验,从而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转化为自身的心理素质。

3.爱要分明,护要适度。对于家庭离异的学生,班主任首先要找他谈心,要让他走出思想误区。引导他明白:父母离异是他们之间没有了爱,但他们对你的爱一点儿也没有减少;爷爷奶奶疼爱你才依着你,不等于你的什么要求都可以答应;老师、同学爱护你,但不等于说你有错我们还“包容”你。还可以利用一些恰当的机会,对其进行挫折适应能力的教育,引导他学会正确认识和接纳父母亲的行为,理解父母,适时调整心态,帮助他走出心理的阴影。另外,还要和家长常联系,请求家长的配合,建议家长尽量避免因离异给孩子带来的伤害。首先要让孩子明白父母离异是父母的事,和自己无关,这一点对孩子是很重要的。其次,要多关心爱护孩子,这样孩子受到的伤害就会大大减少。对于孩子的祖辈人,要让他们明白正确疼爱孙子、孙女的方式方法,配合班主任的教育。只答应孩子的合理要求;多让孩子和同龄人相处,对孩子的保护要适度,因为他们迟早要独自面对自己的人生。而对离异家庭的孩子来说,他(她)们的人生路本就不平坦,我们的爱护更要适度,正确地引导他(她)们勇敢地面对。

总结:

高中生处于青春期末期,同时在加上学业压力大等问题,使得高中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而单纯的依靠心理健康教育课已经无法满足当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所以将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是最为有效的,也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高中生心理疏导方法范文第4篇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心理社团活动实践研究一、前言

随着高中生学习任务的不断加大,有些学生不能很好地处理这种压力带来的影响,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信心,以至于成绩也变得越来越差,这就像一个恶性循环一样,两个方面都是直接联系的。所以,学校在加强课程建设之后,也应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以便及时做出指导和讲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也可以选出专门指导学生的心理教师,这样可以更专业地教授学生抗压的方法。开展心理社团活动,既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压力得到缓解,也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信心,是加强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方式。

二、开展心理社团活动实践的意义

1.提高了高中生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高中心理社团活动是自愿参加的,学生们在一起可以通过讨论、互动、交流的形式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活动,这种活动的开展,拉近了同学们之间的距离,同学们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也使大家互相的了解到了对方,彼此开始交谈并寻找到可以倾述的对象。聊天的形式创造了一种轻快欢乐的氛围,由于在校的学生都承担着很大的学习压力,在开展心理社团活动时,开导学生可以自由地畅谈,没有拘束和压力,提高了学生的自主能力。通过参加心理社团活动使学生更愿意与他人交流,并且减缓了学习的压力,这也是帮助高中生完成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

2.提高了高中生的学习能力

心理社团活动的实践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影响,其中使学生通过参加心理社团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成绩以及学习能力。高中生在心理社团活动中,可以找到减小自己学习压力的方式,并且没有老师的管教,在这里能够自由发挥,对于学习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正是心理社团活动的这种开展方式能够使得高中生的压力有效降低,对于学习中产生的压力也有方法进行调节,从而提高了学习能力。

3.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即使教育部不断强调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疏导学生的学习压力,及时做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对于大多数学校和老师来说,这只是口号而已,并没有很好地落实。所以,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没有达到要求,学生们这种自主组织的心理社团活动,反而提醒着学校和老师应注重学生们的心理健康问题。高中生面临着即将到来的高考,心理上难免会产生变化和胆怯,学校和老师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开导,那将直接影响着最后的考试成绩。所以,心理社团活动的开展就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学校和老师要认真贯彻教育部的指导思想,认真完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开展心理社团活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在对心理健康进行教育的同时加强学习能力

加大高中生的学习任务也是因为其即将面临高考的原因,所以,在对高中生进行心理教育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让学生只享受精神压力的放松,而忽略了学习的重点。学生面对高强度的学习压力,要懂得掌握解压的方法来调整自己的状态,不要自暴自弃,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心理健康教育对于非常高的学习强度的高中生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学习才是高中生最重要的任务,做好劳逸结合的同时,也要掌握最高效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2.提高活动的水平

心理社团活动的实践,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们把重点都放在了解压的上面,而忽略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组织能力的锻炼,有些指导教师的水平不够高等。学校可以倡导学校的老师来进行指导,既可以帮助同学们合理解压,又可以辅导学生学习专业文化知识。心理社团活动的创办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如何把社团整体的水平提高,是值得创办者考虑的。所以,在社团活动时,一定要提高活动的整体水平,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

3.多于别的社团活动联系,交流经验

心理社团的创办大都是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的,在创办过程中一定会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在社团活动时,心理社团应多与别的社团进行密切联系,多了解一些指导方法和活动的形式,吸取别的社团的优点,从而来完善自己的社团管理。现在社会以及学校都加大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这种心理社团活动也越来越多,这是一个积极的现象。社团与社团之间可以组织一些交流的活动或者小规模的学习竞赛等,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这样既可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又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心理社团活动是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活动集体,加强社团间的联系,可以把学生们集合在一起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意识到这种社团的优势,给予最大的支持。

四、总结

高中的学习任务非常大,每天的课时安排也很紧张,使学生们都产生了很大的学习压力,面对这种压力,有些同学就会产生消极的心理,这不利于学习。心理压力过大的同学可以参加心理社团活动来排解自己的压力,通过参加心理社团活动来放松心情,摆正心态,重树学习的信心。学校应加强对于这种心理健康的投入,全力支持学生们创办心理社团活动,及时发现问题并帮助提高社团的活动水平。

参考文献:

\[1\]潘施杏.学生心理社团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0,29(14):131-132.

\[2\]吴娴兰.充分发挥社团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引领自由\[M\].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9(15):140-141.

\[3\]王涛济.当前高校学生心理社团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J\].学理论,2010,51(28):38-29.

高中生心理疏导方法范文第5篇

1.把握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合理疏导教育

高中生心理发展速相对缓慢,身体和心理的发展不和谐、不平衡,使得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的自我调节能力脆弱,引起心理发展上的种种矛盾,并容易出现心理行为偏差。

1.1 坚持心理健康知识传播

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传播工作是学生养成良好心态的有力支撑。高中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是其学习进步、健康成长的基础,而其良好的行为则得益于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为此,要寓教于乐地帮他们扩展心理健康知识,使他们在心理健康知识的引导下发现自我心理盲区、误区和心理行为偏颇。让心理健康知识启迪智慧,促使学生审视自我心理行为。

1.2 调动自我矫正的积极主动性

高中生辨别真伪能力不强,易产生一定的片面性、表面性,易出现毫无根据的争论,看问题易掺杂感彩,固执任性等,与人相处会出现过度争执和心理诱因现象,易导致身心受创,触发心理反常。教育者应消除其抵触情绪、矫正其急躁性情和做事草率甚至不虑后果的心理行为反应。

有时他们放纵自己,我行我素,教育者要把握他们放纵行为的思想心理误区、症结,循循善诱,晓以利弊,并结合身边典型例子进行心理调试,心理教育咨询,心理沟通等,使其能联系自身,对自我心理行为有所觉察,能配合家长、老师等身边人认识放纵自我的心理危险,改变自己的心理放纵表现。

1.3 改变心理偏差行为

掌握高中生心理的一般特征,教育者首先应认同他们在青春期心理发育存在的脆弱、矛盾与偏差;其次,要根据受教育者具体表现的心理倾向、心理问题做好咨询、分析和帮教,使他们认识到青春期心理特点和心理行为存在的较普遍性,降低他们因心理烦恼而产生的不良行为, 调动他们向青春期心理偏差挑战,帮助他们做好心理调适,化解心理矛盾,改变心理偏颇导致的行为异化事态。

1.4 促进良好个性品质形成

当前高中生在学习中普通存在的怕苦、怕累、经不起挫折这些性格缺陷,培养其抗挫折能力、抗自卑心理,提高认识能力,可以教会学生学会自我心理疏导,能对自己的需要和动机、对外部的诱因、对社会行为规范、对自己的言行正确评价。增强高中生的承受挫折能力,有助于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1.5 完善人格 ,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问题行为对青少年成长的最大危害是导致人格不良、浸蚀道德规范,而问题行为的发生也在于人格发展中的某些缺陷以及道德观念的缺乏。在人格完善中,良好性格与气质塑造、自我意识健全、价值观念的发展应是培养教育工作的重点。在品德教育中道德信念的建立最为重要,应力争做到使青少年不仅知道自己应当遵循的道德行为规则,而且要坚信这些规则的正确性,并决心以这些作为言行准则。

2.探究心理健康教育的践行策略

2.1 合力营造心理教育氛围

教育者自身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其教育态度与方式,充分认识到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潜意识地在育人中渗透心理教育内容。学校应注重将学生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结合。学校整体营造起关心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就能有效帮助学生化解学习、生活中的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心理状态,促使他们在良好的心理行为中享受快乐。

2.2 践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学科教师应探求有效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内容、方式方法、渠道,走进学生心理表现实际,采用课件拓展、师生讲心理问题故事、问卷调研分析、个体咨询等多种可行的施教途径,拉近师生距离,友好地交流,使他们愿意反映自我心理困惑和纠结的心声。

班级要进行阶段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辅导,多让学生组织"说说心理话"的畅说活动,并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班级育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这也是班级管理走进学生的育人举措。班主任注重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引导制订计划,合理用时,注重劳逸结合,学会科学用脑,使学生不会感到学业压力过大,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要教育学生以健康的心理娱乐,以健康的心理交往,能共享成功的快乐。

年级可以组织"家校学生心理健康座谈会",可以统一下发"学生问卷调查"、"家长问卷调查",掌握本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和心理教育侧重,把好序列心理健康教育关。

德育处应重视对典型违纪生的心理分析鉴定,把握事态实质,做好对严重违纪生的妥善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