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精品课程广告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图像处理技术;精品课程;建设;改革实践
图形图像处理技术是计算机应用中最广泛的一种技术,它不仅应用于专业的平面设计、排版印刷、装饰设计、动漫设计、多媒体制作、网页设计、摄影等诸多领域,而且也越来越得到广大普通电脑用户的喜爱。图像处理技术是我校图形图像制作、动漫设计与制作、广告设计与制作、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等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在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中起基础支撑作用,主要培养学生图形图像设计与制作的创新能力,为后继课程更深入的学习,也为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拟通过探讨图像处理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与方式,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教学改革。
1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的领导和规划
有力的领导是精品课程建设顺利开展的保证。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学科、教师队伍、学生、教材、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思想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建设和改革,而且其内部各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只有通过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精品课程建设才能形成合力,创造精品。为此,我校成立校、系两级精品课程建设领导机构,全面负责精品课程建设的领导协调,组织召开精品课程建设会议,制定学校和系精品课程的综合规划以及有关制度文件和激励政策,对精品课程建设进行检查与评估,确保精品课程建设有序进行[1]。
根据图像处理技术课程在专业中的定位和目标,为突出课程建设的计划性、目标性、阶段性、整体性及层次性,在全面、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我们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教师队伍、教学资源与研究、实践教学条件建设5个方面制定了科学的课程建设目标及具体措施,并确定了5年内该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2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
2.1整合课程内容和结构体系
1) 课程设计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岗位能力培养为根本,以培养创新精神为灵魂,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将“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和素质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按照“工学结合、职业导向、能力本位”的理念,以典型案例和真实项目为教学内容,以一体化教学环境为教学情境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同时考虑软件版本的更新和行业发展,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和时代性的要求。
2) 课程设计的思路。依托职业岗位群,结合专业培养目标、职业技能要求,梳理出与本课程内容相关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由此形成理论教学任务与实践教学任务,以完成这两项教学任务来组织课程教学体系。在教学实施中以案例教学、项目驱动、行业标准牵引,紧密结合工作过程设计课程教学内容;采用理论与实践并进的教学模式,运用一体化的教学设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完善的学习资料、丰富的课程资源、真实的实践环境作为课程的基础和支撑;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课程教学融理论与实践、职业能力与素质为一体的教学形式,以职业资格认证、行业企业及客户认可作为评价标准。
根据对行业和我校近几年图形图像制作专业毕业学生就业职业岗位的调查,我们确定了专业面向的岗位群以及各岗位对应的主要工作任务,详见表1。
3) 教学内容的选取。依据图形图像制作、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行业各岗位群对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行业职业资格认证、技能标准考核内容,跟踪软件版本的更新,选取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
4) 教学内容的划分。图像处理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强的专业基础课,知识点划分为9个模块,整个课程按照模块围绕核心知识与技能点展开,理论与基础实践融合交叉,纵向上前后衔接、横向上相互沟通。
采用“分阶段、分层次、加认证”的递进型实践教学模式,包括课堂演示、学生实验、课程设计、校内专业综合实习结合职业资格认证、校外毕业实习与顶岗实习5个阶段。除课堂演示外,每个阶段分“基础、提高”两个层次进行,充分体现因材施教,量力而行的教学原则。
5) 教学内容的组织。遵循以项目实例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对各模块与知识点用实例贯穿,理论与实践交融推进,按照赏评、学习、模仿、创新、实现等层次式发展,符合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特点。整个实践教学采取“项目驱动”进行训练,实现与实际工作过程的任务对接。
2.2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必然要求和主要内容。本课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采用案例教学、项目驱动、实践过程阶段化、考核方法立体化,以及“教学做三位一体”和“学用一体”的综合教学方法,贯穿启发、讨论、点评以及视频辅导等教学方法,工学结合,多方位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通过运用一体化的教学设施、开发网上教学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等开展教学活动,实现资源的优化和共享。目前,本课程全部内容在多媒体一体化教室和多媒体机房进行教学,基本教学资源已全部上网,课程教学网站建设已初具规模,并能经常更新。通过课程教学网站和互联网,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全天候、立体化”的学习平台。不仅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还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技能,为学生创作优秀作品,提高图像处理技巧提供思路。通过加强日常教研交流、进行职业资格认证、改革考核方式等措施进一步完善教学活动。另外,依托计算机协会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积极参加课外创新实践活动。
2.3抓好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要素。校、系紧紧围绕建设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这一目标,通过选送中、青年教师到高校进修或到企业锻炼,积极参加专业学术会议,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产学研”相结合,积极参加各类竞赛活动等多种方式来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学术水平。课程组以青年教师为主,通过培训获得高校教师、NIT教师、考评员、广告设计师、平面设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双师型”教师达80%。校级教学效果测评获得优秀的教师占70%,基本上已建成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2.4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实践教学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充足的实训条件和实训过程,离不开真实的生产环境。近几年,学校加大对图形图像制作专业的支持力度,新建和改造校内计算机实训基地,新建多媒体一体化教室、动画一体化教室、艺术设计制作中心、摄影工作室,购置了包括HP图形工作站、迪生网络线拍系统、苹果电脑机、电脑刻绘机、彩色喷墨写真机、冷裱机、手写数位板、非线性编辑系统、摄像机、照相机以及专业灯光器材等数字媒体方向的专业设备,同时建成数字媒体(教师)工作室一个,有效地改善了实验条件,保证了图像处理技术项目式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我们加强与本地众多广告公司、图文设计公司、出版印刷公司、婚纱影楼、影视传媒公司等企业的合作,加强现场教学,力争让所有学生参加校外实训与顶岗实习,目前已经建立包括世通华纳移动电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兰州铁路局电视台等13家校外实训及产学研基地,使本专业的学生在正式就业前就得到较好的锻炼。
2.5重视教材建设
2008年,系上组织课程组编写数字媒体技术系列教材,目前《图形创意设计与实现》、《视频后期编辑》、《Flas设计》、《多媒体作品创意设计与实现》等6部教材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已在我校使用。同时为与精品课程建设相配套,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课程组已开始编写《图形图像处理技术》教材,并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强大功能,开发CAI课件。
2.6完善精品课程的评价体系,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
精品课程从开设到成熟、从完善到精品,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期。我校已构建了包括学生成绩,学生和督导对该课程建设及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评价,社会和同行评价3个方面的一套完整、科学、合理的精品课程评价体系,学校先后出台了12个关于加强、推动、规范和支持精品课程建设的文件。精品课程从最初申报、审核立项、到校级评审,每一环节都由主管教学的校长和教务处组织召开由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系部主任、教学督导、学术委员会成员参加的专题会议,特别在学校评审阶段,竞争很激烈,以2009年精品课程建设为例,学校审核立项建设的共有13门,经过评审淘汰了5门,评选出8门作为校级精品课程,并确定了包括图像处理技术在内的3门课程参与省级精品课程评审。
在完善精品课程评价体系的同时,学校还建立了相应的激励机制,对于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涉及教学、科研、人事、财务、实验实训、信息技术、网络等各部门时,学校统筹协调,大力支持;对获得省级和校级的精品课程给予资金奖励和颁发证书,这些激励措施极大地鼓舞了全校师生员工。
3精品课程建设的成效
在学校高度重视和软件系的大力支持下,课程组全体教师通过几年的努力,已将图像处理技术课程建设成为“2009年甘肃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基于该课程的“‘内容项目化、过程实战化、制作产品化’的图形图像制作专业教学改革”获2009年甘肃省教育厅教学成果厅级奖,另外在课程改革方面也已取得一定的成效[2]:
1) 构建了一支业务能力强,年龄、职称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多人参加专业进修、国内学术交流、与企业合作进行项目开发。
2) 实施了课程体系和内容改革,主编了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数字媒体技术系列教材。
3) 精品课程专题网站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自主开发了多媒体教学课件,按知识点录制了全部视频教学辅导,有内容丰富的各种资源库,并设有课程交流论坛,解决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性问题,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4) 实训基地建设成果显著,满足实践教学需求。
5) 近5年来,课程组教师及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大赛共获得省级以上大奖20项。
6) 积极进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改革已初具成效。
4改进方向与实现途径
在精品课程的建设中,有以下几点需进一步改进:
1) 教师队伍需进一步完善,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不断改革和创新,使我们的教学方法更加贴近实际、贴近我们学生的实际水平。
2) 针对学生培养的层次,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相关的计算机软件,动态更新和完善多媒体课件等网络教学资源,用3年时间建成CAI教学系统、网络试题库以及实现网上考试;维护好精品课程网站,提高精品课程资源共享性。
3) 进一步密切产学研的关系,加大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力度,进一步加强课程的对外宣传和交流。
4) 进一步将设计创意思维和行业标准要求贯穿始终,让学生在该课程的学习中不是为学习软件而学习,而是将设计创新的理念融入其中,同时始终考虑行业需求。
5) 进一步加大对精品课程后续建设的投入。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长期积淀、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学管理部门和课程组教师密切配合,结合专业定位、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及专业特色,做好精品课程建设规划,我们的目标是力争在现有省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平面设计工作室的建设是构建“体验式”教学模式的载体,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环节已不能满足对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要求,为使平面广告设计教育合理的发展,必须建立新型的设计实践教学机制,培养学生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强化职业技能水平和设计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满足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本文就我系(南昌理工学院传媒系)广告设计工作室实践教学改革提出笔者的建议和思考。
2工作室教学模式
工作室教学指的是广告设计与制作实训教学环节,结合行业的操作流程,借助计算机实现创意设计,完成一整套的广告设计与制作流程,具有可操作性、实践性等特点。工作室教学使教学的活动变得丰富多彩,又可以寓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创意开发于可触摸的形象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同时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特别是对于高职类院校的学生来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3工作室教学机制的创新
平面广告工作室为了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实践性的适于岗位需求的人才,就必须以学生为本,及时分析市场动态,使教学容紧紧围绕培养实用型、技能型的专业人才这个中心,强化职技能培养,提升学生的适用性和创造性,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
3.1“理实并进一体化,,教学体系
“理实并进一体化”教学体系,就是以项目教学为驱动,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单独制定教学计划与大纲,构建职业能力整体培养目标的实现。“理实并进一体化”教学改革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让教学从“知识的传递”向“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转变;教师从“单一型”向“行为引导型”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室内外专业教室、实习车间”转变;教学手段由‘旧授、黑板”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教育技术”转变,从而以“理实并进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体现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实用性。
3.2“理实并进一体化”教学的创新
第一,深人企业调研,依据广告制作岗位能力需求分析,确定广告制作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推行“理实并进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运用项目教学、行动导向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完善广告制作工作室的建设,在真实项目教学中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第二,通过工作室的特色项目教学,体验角色特征,实现教、学、做相结合。建立健全专业工作室和专业实训室,满足实践教学需求,使学生通过专业工作室的仿真实训项目,体验平面广告设计和制作的流程,实现学校与行业的无缝对接。以工作特色和行业流程为导向开发构建课程体系,为学生体验工作流程提供学习的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第屯,以赛促学,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举办学生学习作品展览、评比活动,展示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激发其学习热情,提高实践能力,并带领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广告比赛,提高学生的眼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第四,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以实训工作室为依托,将其公司化,让学生在工作室能够体验到公司的商业运作模式,也为毕业生在今后的自主创业过程中提供技术支持,增强毕业生的市场竞争能力。
4工作室教学的课程体系及师资建设
4.1课程体系建设
围绕工作室教学的情景及教学过程的记录,打造特色精品课程—平面广告实务。由于现在广告公司及业界要求广告专业学生必须有实际的工作经验,可学校能给学生的主要是扎实的广告理论体系学习,实训性相关课程较少,特别是没有牵涉到实际单子的操作和实践,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与整理,打造以专业骨干课为主的校级精品课程。
4.2师资队伍建设
坚持校内培养与校外引进并重、专职和企业兼职相结合的原则,在原有的师资团队的基础上,积极打造“双师型”的教学团队,同时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学水平,建立包括兼职教师在内的教学科研人才库,并依托专业建设,逐步形成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
一、“互联网+”与MOOC的时代潮流
在信息时代,互联网无处不在,并且正在深刻地改变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加各个传统行业,传统行业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创造出新的发展生态,使得一些传统行业迸发出新的生命力。传统教育行业也在积极利用信息技术,革新教育教学技术,提升教学水平,而职业教育更加受益于信息科技的发展。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大型开放网络课程正是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成为当下教育发展的主流之一。MOOC的精细化教学设计特点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教授学生职业技能知识,其碎片化、自主化的教学特点也对高职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当前政府打造的经济发展两大新引擎,已经成为中国的国家战略,而职业教育是紧紧围绕国家战略的实现而展开自身的变革与发展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发挥我国巨大人力优势,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之举。所以,我们要围绕推动创新创业,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要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教育方法和考核方式,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这就是具体的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
三、职业教育集团办学的深化发展
职业教育集团是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组织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发展而组织的教育团体,是近年来我国加快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改革和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的重要模式,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指出,到2020年我国要初步建成300个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骨干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一批中央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带头组建的职业教育集团,基本形成教育链与产业链融合的局面。职教集团办学的深化发展对于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职教集团办学的深化发展势必对高职专业建设、课程教学等提出新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现今的高职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呈现出以下几点趋势。
1.由单一技能转向创业创新综合能力的培养
高职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始终强调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整个课程教学通过作业练习、课程实践、顶岗实习等环节将实践技能的培养训练贯穿于教学中,这种训练体系是以强化学生职业岗位技能为目标的。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引领下,广告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还应配合相关创业创新能力培养课程共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调整以往的实践教学体系,积极发挥广告课程实践性强和广告行业入门门槛低、易于创业的特点,从过去单一的技能培养向现在综合能力培养转变。整个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应以培养学生创业创新能力为目标,具备包容性与延展性,课内训练与课外活动结合贯通,广告专业技能与综合业务能力并重,有意识地增加小组工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教师在讲解案例与安排学生技能训练时,要增加广告业务法规、项目资金管理等与创业能力相关的知识,制订新的考核标准,为培养学生创业创新能力构建良好的实践平台与训练体系。
2.积极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优化教学模式与方法
现行的广告设计课程教学通常采用多媒体的方式讲授,以及单元制教学和工学一体的教学模式与方法。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教学设备与手段广泛介入现代教学,现代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应积极利用现代通信技术、成像技术等构建生动逼真的虚拟教学情境与交流实践平台,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手段,积极借鉴MOOC精细化、碎片化的教学特点量化教学目标,以核心知识点和单项技能为主体构建教学实施纲要,广泛利用网上共享资源,优化教学内容,建立师生互动学习的信息平台,开设线上课程,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依照学生不同的广告专业能力,如广告平面设计制作能力、广告材料工艺制作能力、文案写作能力等设计教学方法,还可以采取以赛促学的方法,以时间、级别、类别等建立赛制教学表,让学生积极参加专业比赛,进而促进课程教学的开展,提升教学效果。
3.资源共享,特色鲜明
一、优化教学过程
我校根据课程特色和职业教育特色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根据不同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在实际教学中灵活采用,优化教学过程。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实例引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方法;在“学习方法”上,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同时,针对学习情况及学生能力差距很大的现实,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认真落实分层次教学法。此外,我们还巧妙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看能听;课内课外结合,增进学习的激情。
二、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图像处理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学生们通过上机手、眼、脑、心并用,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并且能更深刻钻研、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进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实验教学。
1.调整课程大纲。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也可以由学生自定题目,自主选择上机时间,这样有利于分层次教学,逐步探索研究创新性实验。
2.开放计算机房。机房是学生潜能得以发挥的最好场所之一。机房的开放最受学生的欢迎,也是利用率最高的。要保证学生的上机时间,养成良好的动手习惯。只有积极思维、不断探索。才能制作出精美的作品。
3.优化实践教学环境。在当今信息时代,以多媒体信息网络为基础,提供方便的网上学习条件,并对教学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为学生创造全新的学习环境,这也是加强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4.开展第二课堂。鼓励学肖余力的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及工作室建设。组成兴趣小组,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团结协作精神有着重要意义。课外科技活动既为学生提供了锻炼机会,又充分发挥了工作室的投资效益。
在整个教学进程中,我校理论讲授内容,实训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但各阶段实训内容、教学侧重点不同。理论与实训循环授课,“教、学、做”合一,针对每次课所讲授的知识点,精选实训内容,实训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知识点,并注意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办。实训部分根据影视多媒体、广告设计、动漫设计、艺术设计等王作岗位要求,安排综合性案例,以模拟项目为主,通过临摹优秀作品、模拟设计、自主设计等方式,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启发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完成,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掌握本课程在职业岗位中的作用,掌握工作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专业公司运作模式,实现课程与工作完全接轨。使学生不光学会一种工具的应用,而且学会工具在具体项目中的运用,形成独具特色的项目教学。在客观比较的同时,在教学上有机地融入创意思维的启发,并强调艺术设计的共通性,使学生在学习和应用过程中做到触类旁通和个性化、特色化的发展,这种教学的结果是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并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色、职业化特色和分阶段教学特色,为以后的独立创业和发展提供帮助。
三、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
1.课程教学中合理有效地应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
本课程充分利用网络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实训教室电脑全部联网,使用电子教师系统,并配备了投影仪,教师制作了教学课件,课件、板书配合进行讲授。教师向学生提供一些优秀网络资源,便于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虚拟仿真、模拟实训、工作室实训等先进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为课堂教学和实践训练提供了有力的教学支撑,本课程运用多媒体实施教学,教学信息量大,学生满意度高。本课程教学大纲、教案、多媒体教学课件、授课录像和参考资料均已上网。在本系网站列出教学参考网站网址,供学生点击阅览、下载相关资料;同学之间也能互相讨论、展示、交流。网络教学环境畅通,资源充足。
2.建立了精品课程网页,将课程相关教学资料在校园网上公布。
学院校园网硬、软件设施处于省内高职院校先进水平,网络接点达到所有办公、学习、生活场所。
本课程在学院校园网上建立了精品课程网页,将课程相关教学资料在校园网上公布,精品课程网页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3.建立教学专用QQ群,进行答疑、讨论,保持与学生长期的联系,使整个教学过程不仅是在课堂中,而且具各不受时空局限的教学与交流渠道,保持师生及时有效的沟通。
四、考核手段的探索
以往的课程考核主要通过期终考试来考核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由分数来定结果,这种考核方式虽然能部分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但很难考核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差别,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还可能导致出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出现平时不努力,考前突击复习四处打听考题的情况,为了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我们将平时的听讲、回答问题、作业的情况等列入平时成绩,还鼓励学生就某一专题进行发言探讨等多种学习形式。课程最终的考核成绩综合期末考试成绩、实验成绩、专题成绩和平时成绩几个部分加权平均得出。
结束语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在《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学体系、实验体系和考核方法和方式上的改进,有针对性地制作了大量图像处理前后对比课件和现场演示相结合进行教学,通过形象化实例化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很不错,学生反响很好,同行评价也比较高。
参考文献:
[1]贾永红.“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建设与教学改革[J].高等理科教育,2007(1).
[2]李熙莹.“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J].计算机教育,2008(8).
关键词:课程改革;一体化;项目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提倡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和显著特点,高等职业教育也应按照这一目标规划自己的发展方向。
一、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的现状
受传统教育理念、师资力量、教学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制约,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沿袭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依然普遍存在,这已不适应信息技术教育条件下的人才应用需求,也背离了市场经济条件下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突显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传统的教学仍然以教师为主体、以知识体系为中心组织教学,结果造成理论知识的学习比重偏大,形成了学生反感、教师反感的趋于恶性互动的高职教育倾向。
(2)单纯地以技能考证为核心,以考证取代考试,只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这将影响高职高专学生可持续发展。
(3)由于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教师,长期从事单一课程教学,无法深入了解和掌握先进设计技术和软件的应用,因此不利于复合型教学团队的培养。
高职教育的目标既不是知识体系的传授也不是单纯的技能操作,而是一个综合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过程,因此需要将以教师为主体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解决实际应用为目标的教学。
二、以项目教学为导向的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内容和方法
(一)明确课程定位,课程标准企业化
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企业调研,分析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达到相应岗位技能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确定岗位能力标准,根据不同岗位标准,建立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相互渗透、专业理论与职业技能相互整合、认证考试与学历教育相互交叉的模块化课程结构,以职业岗位能力标准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从而制定符合企业人才需求的新课程标准,例如photoshop、CorelDraw课程要以广告公司的平面设计需求为基础进行定位。
(二)创新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专业化
艺术设计类课程体系应该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根据专业特点,立足现代艺术设计技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强化实践能力和应用设计能力培养为目标,建立以培养学生应用设计能力为主线的“photoshop”、“CorelDraw”、“Flash”、“3D Max”、“影视后期合成”、“广告设计”等新课程体系,体现现代艺术设计技术的实际应用,以适应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新的课程体系的建立,适当增加了“色彩搭配与造型基础”、“网站色彩与构图”等内容,突出了美术知识与艺术设计专业实际应用的结合,培养艺术设计意识和艺术设计应用能力。
(三)创新课程内容,教学内容项目化
艺术设计类课程以项目为中心,整合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以实用为原则,确定能力目标,并将企业实际运行的任务进行典型化,将原来不同学科体系的相关知识进行横向构建,对每个项目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整合,形成了一系列彼此联系,层次渐进的项目序列。这样将职业能力融入项目任务,以知识为支撑,以实践能力为目标,在学生完成项目过程中,培养综合职业能力。
项目的划分以课程为基础,以企业实际工作模块为主体,整合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将项目动态化、开放化管理,根据企业实际应用,不断调整实践和实训内容,不断更新实训和实践内容,力求贴近工作实际,保持课堂训练与企业运行一致,积极充实情境教学的内容,使项目课程更具有适应性和活力。项目的结构主要包含项目展示、项目分析、项目实施、项目评价几部分。每一个项目都有轮廓清晰的任务说明,学生能在一定的内容范围内组织自己的学习行为,能将自己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整合应用。
(四)创建学习情境,教学过程一体化
教学过程以项目为单元,创建相应的学习情境。学习情境在实验实训室完成,将教、学、做进行一体化融合,将相关联的知识点、技能点串接在一起,实现边讲、边学、边练、边考核的过程。不断强化实践教学,持续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实现以项目为载体的任务驱动教学新模式。
(五)完善教学资源,教学手段立体化
制定计划,逐步完成主体课程的精品课程建设,不断完善和优化一体化教学项目,制作教学课件和电子教案,编写相关课程教材,完善教学资源,目前已完成了《三维交互设计》、《Flash》精品课程建设,编写了《Flash动画设计与制作》教材,初步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立体化。
(六)创新考核方式,课程考核过程化
为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编制基于平时的过程化考核标准和基于期末的综合能力考核标准,确定了各学习情境具体考核方式与考核标准,课程考核贯穿项目任务的全过程,并结合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和职业技能考核,实现考核的过程化,全程监督与考核,起到良好的激励及教学反馈作用,避免了“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三、课程改革的实践效果
通过以项目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实现了教学过程一体化、教学手段立体化、实训项目市场化、考核实施过程化,针对性的解决了当前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教育中突出的教学问题。
促进了高职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以项目为导向的课程设计和实施,贴近真实工作的教学,丰富了教师的实际工作经验,提高了高职高专教师的“双师”素质。
艺术设计类课程改革与实践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抓住专业、服务企业、指导就业。以艺术设计类课程的专业学习为主线,通过企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确定真实工作中的培养目标,贴近学生的实际和岗位要求,锻炼学生处世能力、团队精神,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现代课程改革与实践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化教学,减少应试教育,尊重学生的创造力和个人兴趣爱好,培养跨专业的多方面人才,这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教育稳步前进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腾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2]柳沙.设计艺术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