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理疏导的催眠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大学生的焦虑感也越来越强,这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严重障碍。本人从焦虑心理的表现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剖析,希望对当代大学生焦虑心理的防治有所贡献。
关键词:大学生 焦虑 心理 策略
焦虑是个体对即将产生的或者预感到将会发生的事物所产生的紧张、忧虑、不安兼有恐惧性的复合负性情绪。焦虑感并不是百害无一益的,如果没有焦虑感就不会有危机感,也就不会积极进取,焦虑感太强则会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和生理问题,严重的还会导致焦虑症。适当的焦虑对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都会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一、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焦虑类型
(一)学习焦虑。学习焦虑大部分发生在成绩较好、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的的同学身上。它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害怕失败,对一些重要的学科或者考试所产生的担忧、恐惧的情绪反应。学习焦虑常表现为注意力无法集中、自卑自责、性格急躁,对学习厌倦、恐惧等。过度的焦虑还会使得他们记忆力减退,思维迟钝单一,而且对身心健康产生很大的危害。学习焦虑让很多学生与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所以也是我们所要重点防治的对象。
(二)情感焦虑。大学生无论在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日渐成熟,对爱情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与异往的愿望越也来越迫切。但大学生的心理并未达到完全成熟的状态,对突然降临的爱情或者瞬间即逝的爱情缺乏成熟的应对策略。尤其几次失恋以后,很多大学生开始自卑,认为自己不具备别人喜欢的品质,对爱情持悲观观望的态度,甚至对以后的真爱也毫不犹豫的拒绝。
(三)就业焦虑。经济不景气,毕业人数骤增,创业空间狭窄,高期望值与低就业率的巨大反差,使得很多求职大学生以及他们的家人不可避免地产生焦虑感。就业焦虑是指大学生面临就业时心理准备不充分,感到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不知道怎样面向就业竞争,担心自己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引发的一种复杂的负性情绪反应。主要表现为就业时产生心理危机感,甚至对此产生恐惧。贫困大学生更容易产生就业焦虑感。
(四)社交焦虑。社交焦虑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焦虑类型。是指在与人交往的时候,觉得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更为严重的是在与人交谈甚至目光接触过程中都会让他们感到持久的紧张、不安、畏惧。他们不仅与权威人士交往困难,与普通人交往也出现障碍,最终导致失去交往的兴趣,造成在人际交往场合被动、孤立的境地。
(五)形象焦虑。在现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人人都对美有着不懈的追求。形象对一个人的择业、择偶等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人们对自身相貌的要求也要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社会上的美容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形象焦虑是指对自己相貌的某一方面不满意,泛化到对自己全身都否定并产生自卑感,认为自己以后做任何事情都会受负面形象的影响,由此而产生紧张、不安、恐惧的心理。据调查,女大学生形象焦虑的比率远远高于男大学生,形象焦虑一旦产生很难改变其认知,矫治起来非常困难。
二、大学生焦虑心理解决策略
焦虑心理是由长期的精神紧张压力、反复的心理刺激及恶劣情绪影响逐渐形成的。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化解,长年累月,在心理上会造成心理障碍、心理失控甚至心理危机,在精神上会造成精神萎靡、精神恍惚甚至精神失常,引发多种心身疾患,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消除焦虑心理呢?本人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几种方法。
(一)认知疗法。焦虑的产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人对己对事存在着不合理的认知。因此消除焦虑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培养正确的认知能力,以合理、现实的方式来看待生活、看待人生,学会客观、公正的评价自己和他人,保持平衡、稳定的心理状态。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所以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坚持不懈的努力。
(二)放松疗法。焦虑者一个明显的表现方式就是紧张,对于焦虑感较轻的患者,我建议先选择放松疗法。所谓放松法治疗是一种教会患者如何进行肌肉和情绪放松的方法。患者可以通过学习和掌握呼吸调节、放松全身肌肉的方法来消除杂念。放松疗法要坚持每天都要练习,练习次数和时间长短依照焦虑程度而定。
(三)系统脱敏疗法。系统脱敏疗法是焦虑心理治疗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它可以在循序渐进中以温和的方式帮助大学生逐步摆脱焦虑情绪。施行脱敏疗法的前提就是进行放松。脱敏疗法必须要在患者处于全身放松状态下,使能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其面前重复出现,达到不能引起患者焦虑时,增加刺激的强度,直至患者焦虑情绪完全消失为止。这是一种比较安全也非常有效的方法,尤其对恐怖焦虑非常有效。
(四)冲击疗法。冲击疗法与脱敏疗法的治疗原理恰好相反,它是依据消退原理,把危害最大的刺激情境放在第一位,尽可能迅速地使来访者置身于最为痛苦的情境之中,尽可能迅猛地引起病人最强烈的恐惧或焦虑反应,并对这些焦虑和恐惧反应不作任何强化,任其自然,最后,迫使导致强烈情绪反应的内部动因逐渐减弱甚至消失,情绪的反应自行减轻或者消失。冲击疗法见效快,效果也好,但是危险系数也最高,有心脏病等其他疾病的同学不适合用这种方法。
(五)催眠疗法。催眠疗法主要适于经常、持续、无明显对象或固定内容的紧张不安,或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过分担忧为特征的焦虑者。心理咨询老师把来访者引导入催眠状态中,可以找出其焦虑的原因,并在催眠状态下和其对话达到除焦虑的目的。或者,在催眠状态下改变来访者的错误认知,使其树立正确、客观、合理的认知,一般效果都非常好。在催眠状态下进行形象塑造效果也非常理想。用催眠疗法治疗效果好,所需时间也短,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来访者都可以进入到催眠状态,而且催眠疗法对咨询师的要求也比较高。
(六)药物疗法。焦虑情绪达到比较严重的程度,并且已经超出了心理咨询的范围,建议送往医院治疗,同时辅以药物疗法,以使其尽快的康复。
参考文献:
[1]蒋洪波.大学生焦虑与应对方式的关系初探(j).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6(1)
[2]孙平. 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对策性研究.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一期第32卷.
[3]李桂林.大学生焦虑心理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7卷,第1期,2006年2月.
手术是骨科疾病主要的治疗手段,为提高手术治愈率,充足高质量的睡眠是术后机体康复的重要保证之一。通过对166例骨科术后失眠病人进行失眠原因问卷调查,发现术后疼痛、不适是导致病人失眠、影响治愈的主要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本组男113例,女53例,年龄8~84岁,平均43岁,颈髓损伤并截瘫1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腰椎骨折17例,胫腓骨骨折37例,股骨干骨折34例,股骨颈骨折13例,手外伤31例,其他13例。
1.2 失眠原因:(1)术后疼痛是影响睡眠最主要的原因,约占47%;(2)不适应手术后影响术后睡眠占28%;(3)担心预后不佳,会影响自身今后工作及生活质量约占10%;(4)尿潴留,腹胀、便秘等,约占7%;(5)担心家庭压力,如家人无人照顾以及医疗费用约占2%;(6)其它原因,如医院环境因素,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等约占6%。
2 护理干预
2.1 术后疼痛护理:疼痛是病人的主观感受,医护人员要改变以往对疼痛的观念[1],不要认为术后疼痛是“正常现象”而忽视。首先医护人员要尊重病人人格,认真听取病人的反映,接受病人对疼痛的反应,如:哭泣、,与病人谈论疼痛,并及时准确地进行疼痛评估。一旦疼痛影响了睡眠,就应该采取放松法,转移病人注意力,进行心理疏导,应用止痛药物等方法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现代对疼痛的护理干预观点认为,对于疼痛性质明显,原因清楚的手术后疼痛,应采取预防性用药,定时给药[2]。如利用止痛泵持续止痛后,拔除止痛泵。另外护士在护理、治疗中动作要轻,以免加重疼痛,同时护士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掌握疼痛管理的有关知识技能,及时有效地给病人止痛,缩短骨科术后治愈的时间,提高治愈率。
2.2 术后护理:骨科对术后病人要求非常严格,维持正确的可以预防发生褥疮和肢体挛缩,保持关节良好的功能位置,防止畸形。及转移技术是骨科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专业技术之一,我院骨科对不同种类的手术制定不同的护理,如: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采用卧骨科床4~6小时,颈髓损伤并截瘫术后采用头部枕气枕,两侧置沙袋固定头部平卧骨科床,同轴翻身保持头、颈、肩同一直线等。并且向病人说明维持正确的必要性,以取得病人及其家属的理解协助,指导病人及家属掌握正确的按摩方法,在病人病情许可的前提下尽量为病人取得舒适的,增加病人身体舒适度,并注意术后患肢情况,同时注意防止长期固定肢体造成皮肤褥疮发生。
2.3 术后并发症护理:骨科术后病人因机体创伤、手术打击、不习惯床上排便等,常伴发尿潴留、便秘、腹胀等,可给予下腹部热敷,男性外接导尿或插管导尿,便秘者给予轻泻剂等对症治疗,重点注意观察,及时解决为病人睡眠创造良好条件。
2.4 术后心理护理:一些病人术后获知病情后思想压力大,常出现恐惧不安,情绪忧伤和对生活、治疗失去信心等心理障碍。老年人常担心机体功能是否能够完全康复。青壮年是社会劳动的主要承担者,是家庭的支柱,更担心机体恢复情况,表现为郁闷和悲观等,妇女又常表现为焦虑、烦躁、不安心治疗等。我们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文化层次和病情的严重程度有针对性地制定心理护理计划,常采用支持性心理护理,启发性心理护理及集体心理护理等方法,以热情、关心、真诚的态度做好疏导和安抚工作,用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感染病人,同时让家属配合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其次,加强病人与护理人员、家人的沟通与交流,鼓励病人说出心中感受,耐心倾听病人的心声,让病人体会到更好的感情支持,以消除其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再次,请接受过同类手术治疗的病人现身说法,增强病人的治疗信心,使其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教会病人自我催眠术等。说明良好的睡眠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必要时可向医师报告给予镇静催眠药物助眠。
2.5 其他方面:就医环境很重要,可以直接影响到术后病人的睡眠,加强病房管理制度,陪人探视制度,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安全、清洁、舒适的环境。病房温度、湿度、光线适度,并做好病人的皮肤护理,尤其是床单要清洁、干燥、无皱。刚手术的病人要注意保暖。医护人员需要夜间治疗护理,其操作过程也要做到“四轻“,即走路轻,动作轻,说话轻,关门轻,保证病人术后有一个文明安静的睡眠环境。
病人手术后发生失眠影响病人康复。所以护理人员应细心地观察,及时分析病人失眠的原因,采取准确可靠、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病人的睡眠质量。
关键词 创伤 应激障碍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7.250
AbstractObjective:to summarize experience on nursing patients with post trauma stress disorder.Method:Besides treatment on trauma and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15 patients with 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were positively encouraged and cared.Result:Of all the 15 patients,13 were gradually recovered and only 2 were required to further special treatment.Conclusion:The positive encouragement is helpful in the recovery of 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Key words trauma;stress disorder;nursing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闯入性的创伤体验,回避与情感麻木,持续的高警惕[1]。本文通过对15例创伤后并发PTSD患者的治疗及护理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救治的PTSD患者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4~56岁,平均332岁。15例均为创伤患者,10例为全身不同部位骨折,5例为全身多出软组织及内脏挫裂伤。入院后出现抑郁及不能言语5例,躁狂及歇斯底里8例,记忆力及判断力减退11例,持续噩梦及警觉性提高13例。15例患者入院前已行头颅CT检查,均无颅骨骨折、颅内出血及脑挫伤等颅内病变。
方法:15例患者经《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U)诊断为PTSD,对这类患者进行建立档案,由专人负责全程用药治疗指导监督及预防并发症,并积极给予患者关心、向上诱导与鼓励。
护 理
早期发现及时防治。15例创伤患者伤情严重,应加强生命体征的观察,进行严密监护,除了观察重要的伤情外,包括可能迟发的并发症[2],如后期可能出现的腹腔出血、失血性休克、脂肪栓塞综合征等,还应特别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表情、行为、言语、睡眠等异常的表现。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和分析,及时报告。早期有些患者表现情绪低落、不言语,身体伤残给其带来莫大的痛苦,表现为绝望、悲伤等抑郁表现。对这类患者护士应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精神心理教育与帮助。主动与患者或家属交谈,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发现异常行为及时予以干预并加强病房设施的安全检查,严格做好药品及危险品的排查工作,服药时必须监督服入口后方可离开。及时向单位领导、同事、亲朋好友如实介绍患者精神创伤的原因与实质,同时给予积极向上的诱导与鼓励,给予患者关心与安慰。护士应以病人为中心,深入病房解释和疏导,鼓励患者说出心中的苦恼,重塑患者的自信心,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充分利用和发挥家庭与社会支持的功能,积极争取家属和单位领导更多的关心、鼓励和帮助,让患者倍感温暖,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随着病程的延长和对疾病的认识不足,甚至受伤部位功能不能恢复等,再加之治疗费的昂贵,面对痛苦的现实,都可能导致患者产生无望感,从而出现抑郁、烦躁不安、失眠、拒绝治疗或者对护士发脾气。对这类患者护士必须沉着、冷静,动作轻柔,当患者出现情绪反应时,护士应提高警觉性。本组1例患者发作时意识模糊、表情紧张、动作紊乱、定向障碍,并自行拔除输液管,护士立即与家属一起予以心理疏导,语气温和地顺应患者的情绪变化,引导他分散注意力,四肢给予保护性约束带约束,加强各种管道的固定,遵医嘱给予冬眠合剂后使患者安静入睡;2例患者发作时烦躁不安、自言自语,经肌注安定和及时的心理安慰后逐渐安静入睡。
重视患者的心理动态观察,加强心理干预[3]。护理工作在整个病程都要注意观察,护士不能对患者的幻觉进行批评或嘲笑,也不与患者争论幻觉的内容,但可以否认幻觉的存在,给予心理疏导和情感支持,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使其安静;如出现攻击时,在防止自己和他人受害的同时还应保证患者的安全。
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调好室温,保持光线柔和,营造一个宽松、优美、安静的休息环境,鼓励患者自我催眠,多向患者介绍一些促进睡眠的方法,避免一切噪声。护士多和患者进行交流,加强卫生宣教,进行适当的娱乐活动。
安全防护。护士对患者住院期间产生的突发事件应准确及时应对,保持镇定,有效处理。对躁动兴奋者加床栏,危险物品如剪刀、绳索不能带入病房,防止患者接近阳台和窗户,防止坠楼,加强看管,防止了离开病区,引发其他事故。及时遵医嘱使用抑郁剂,进行针对性的专科治疗。少采取强制性的措施,给予人性化的关爱。
重视创伤和并发症的护理。由于PTSD患者认知评价能力下降,在关注其精神状况的同时,更重视对创伤的局部护理,包括牵引及石膏护理,还有卧床引起的肺部感染、压疮和泌尿系的并发症,进食要以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以保证大便的通畅。
结 果
15例TPSD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及配合药物治疗,13例逐渐康复,2例转入专科作进一步治疗。
讨 论
护士除做好常规治疗及护理之外,还应特别注意心理护理。医疗机构要积极为患者提供安静的环境,给予细心的心灵关怀,轻柔的操作则可缓解患者的应激情绪。要促进创伤后患PTSD的患者早日康复,还需要家庭、单位及社会的支持系统功能。
参考文献
1 Ozer EJ,Best SR,Lipsey TL,et al.Pridictors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nd symptom in adults:A Metaanalysis.Psychol Bull,2003,129(1):52-73.
【关键词】 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睡眠时间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33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083-02
内科住院患者多数会由于社会、心理、环境改变、疾病治疗等多因素作用下,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尤其是刚入院的患者表现更为明显,而长期的睡眠障碍会进一步加重病情,影响治疗效果。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各种改善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护理方法,总结护理心得及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内科住院患者318例,按照护理方法分为A组(一般护理)70例,男有31例,女有39例,年龄在46-77岁,平均年龄为567±51岁,B组(薰衣草温水擦浴+引导放松疗法)108例,男有55例,女有53例,年龄在46-78岁,平均年龄为567±53岁,C组(单纯薰衣草温水擦浴)55例,男有25例,女有30例,年龄在45-77岁,平均年龄为566±52岁,D组(单纯引导放松疗法)85例,男有38例,女有47例,年龄在47-78岁,平均年龄为569±54岁,对比四组护理效果。四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A组 给予一般护理。
122 B组 给予薰衣草温水擦浴+引导放松疗法护理,具体如下:①薰衣草护理法:将薰衣草干花使用纱布包裹好,放入开水中浸泡5min左右,再将其兑入到温水中,每天在患者睡觉前,给予薰衣草温水擦浴护理,患者取平卧位,每个部位均进行反复擦洗3min左右,直至皮肤有潮热感为宜,2周为1个疗程;②引导放松疗法:护理人员在患者每晚睡觉前30min,指导患者进行放松法,包括心理疏导和睡眠控制,心理疏导是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方式,对患者在目前住院期间对于病区环境、病友、医护人员、治疗等方面存在的陌生感、恐惧感、焦虑感进行询问和答疑,为其消除不安情绪,尽快地适应住院环境;并及时了解患者目前内心最疑虑、矛盾等以致无法放松入睡的事情,协助患者将其解决,如:家庭环境较为困难患者,比较担忧长期住院的费用问题,应尽量为患者减免费用或尽量使用便宜的药物等;针对家庭支持情况欠佳的,可以通过进行其家属的思想工作,鼓励家属多给予患者关怀与精神支持;尽量地使患者保持稳定、安心的心境,有利于入睡;而睡眠控制,主要是白天要尽量满足患者与病友、家属交往及娱乐等需求,晚上则对其睡眠质量与睡眠时间进行控制,避免睡前剧烈运动、过分激动、与病友或家属等谈论聊天过度兴奋、观察刺激或情节紧张或惊悚电视剧,控制晚上睡前进食过饱、饮用兴奋性饮料,可建议晚上可听相对柔和、舒适的音乐以安神宁心。
123 C组 给予单纯薰衣草温水擦浴护理,同B组擦浴方法。
124 D组 给予单纯引导放松疗法护理,同B组的放松疗法方法。
13 评定标准 参考文献[1]进行睡眠障碍评定,早醒:对比往常早晨觉醒时间要提前超过2h;不能熟睡:夜晚有轻微声响即会受到刺激醒来,晚上醒来次数>2次;入睡困难:自有睡意要入睡到实际入睡的时间超过1h;另外,一夜的睡眠时间在5h内,认为是睡眠时间缩短。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皆输入SPSS130软件处理,早醒、不能熟睡、入睡困难发生率数据组间比较使用X2检验,睡眠时间数据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P
2 结 果
护理一周后,B、C、D组患者早醒、不能熟睡、入睡困难发生率显著对比护理前降低(P
3 讨 论
本研究中统计结果显示,采取薰衣草温水擦浴+引导放松疗法护理后,患者的早醒、不能熟睡、入睡困难发生率显著对比单纯疗法组与一般护理组降低,且睡眠时间也对比其它三组明显延长,主要是由于联合疗法护理能够协助患者进行有效地自我调节,逐步改善患者自身的紧张感与焦虑感,逐渐改善睡眠质量。其中的薰衣草疗法可以起到放松、催眠与镇静的作用,引导放松疗法护理其实是精神放松疗法,协助患者自身认识到心理上的思想包袱、不安情绪来源,通过护理人员的耐心疏导,协助其疏通思想误区,从根本上放松心情;另外加以睡眠质量控制,杜绝外界各种可能引起睡前神经兴奋、思想情绪波动的因素,保证患者能够安心、顺利地入眠[2]。因此,此护理方法是从生理上与心理上相互结合的改善睡眠质量方法,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联合疗法的护理方式对于改善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效果最为显著,可从各相关因素方面进行全面引导与改善,协助患者自我调节,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肺癌是当今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一种严重威胁人们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当病人得知自己患肺癌时,会面临巨大的身心应激,而心理应对会对疾病产生明显的积极或消极影响[1],护士应通过多种途径给病人及家属提供心理与社会支持。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6年12月~2009年6月共收治肺癌病人107例;其中小细胞未分化癌12例,鳞癌61例,腺癌34例;男77例,女30例;年龄最小的31岁,年龄最大的84岁,平均年龄61岁。
1.1 心理因素分析
1.1.1 焦虑、恐惧、绝望 肺癌病人多数通过X线胸片、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经皮肺穿刺活检等方法确诊后,预想不到的打击使患者深感焦虑恐惧,悲观绝望者107例。
1.1.2 孤独感、多疑 由于受家庭、社会因素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部分患者已接受化疗治疗,感觉自我价值丧失,感到孤独无助,对人及周围事物极为敏感、多疑者99例。
1.1.3 对治疗信心不足 病人对疾病认识不足,对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方案和医疗技术缺乏认识从而对治疗效果表示怀疑,信心不足者95例。
1.1.4 对家庭经济负担的担忧 漫长的治疗过程,较昂贵的医药费,使病人易产生消极负性心理者85例。
2 心理护理
2.1 心理疏导 肺癌患者心理较脆弱,特别是刚确诊时,患者及家属难以接受,入院时护士应主动关心安慰患者,向其介绍病室环境,介绍主管医生、主管护士,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紧张感,减轻患者对住院的恐惧心理,帮助患者结识病友,指导家属在精神上和生活上给予大力支持,即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通过多种方式做好患者心理疏导。
2.1.1 运用语言艺术安慰病人 护士对病人要真诚相待,交谈时要自然,时时表露出对病人的关心、同情,使病人对护士产生信任感,并能向护士倾诉内心变化。护士可通过与病人交谈及时捕捉信息,择时给与恰如其分的心理护理以消除病人的顾虑,稳定情绪,激发病人增长治疗的信心,主动乐观地与医护合作。
2.1.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采取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的前提。护士应经常与病人进行沟通,通过聊天的方式拉进与病人之间的距离,耐心听取病人的陈诉,并运用所学知识适当的解释病情[2],通过谈话去体会隐藏在病人语言中的感情和情绪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
2.2 满足病人需求心理
2.2.1 生存的需求 求生是癌症病人最强烈的需要,他们渴望继续感受生命的价值,需要人们的理解和支持。因此要与病人和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3],鼓励家属和亲友对病人体贴和照顾,使病人感到温暖。作为医护人员,特别是主管医生和主管护士,也要经常看望病人,给病人以鼓励,使病人感到在医院这个特殊的大家庭里,处处有温馨,有关爱,使病人坚定战胜癌魔的信心,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2.2.2 生理的需求 肺癌病人最大的特点是呼吸困难,憋喘加重,导致病人生活质量低下[4]。很多病人出现烦躁、易怒、悲观失望、失眠、甚至出现自杀倾向,护士应及时了解病人思想动态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相应的处理。注意鼓励病人尽可能放弃任何顾忌,寻求精神上的支持;及时“对症下药”,教会病人掌握几种催眠术,如数念珠、听轻音乐等,使病人摆脱失眠痛苦,重新振作精神积极配合治疗。
2.2.3 对疾病知识的需求 护士可通过与病人谈心,在准确判断其心态及心理承受力的基础上,将诊断结果、预后及病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告知心理承受能力较强的病人,并给与相应的心理疏导,以减轻其心理痛苦,激发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但对心理承受力较差的病人,医护人员应协同家属采取必要的保护性措施,以免发生意外;对于手术患者,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解除其思想顾虑,并讲明如何配合完成术后的康复,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手术;对于放化疗的患者,要耐心的讲解具体治疗方法,应用的药物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告知不良反应是可以预防和减轻的,且反应是因人而异,同时一并告知放化疗可能出现不良反应时的应对方法等病人急待了解的知识,以便让病人减少顾虑,做好充分准备,更好地配合治疗。
2.3 疼痛(焦虑、烦闷)、恐惧、伤感孤独和绝望的心理护理
2.3.1 疼痛本身极易引起焦虑和烦闷不安。针对此情形,在应用相应阵痛手段治疗后考虑相关因素如医院陌生的环境、癌症疗效不明显、经济负担重等可加重疼痛反映。要帮助患者解除此种情绪,就必须从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做心理疏导工作。对待患者的心理波动给予安慰和理解,增进护患之间的感情,成为患者的倾诉对象;同时尽可能考虑其经济承受能力,选择适宜的诊疗方案,以减轻因经济负担引起的负性情绪。这时,积极对症处理,便可稳定患者情绪。
2.3.2 由于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手术的打击、癌症的不良预后、医院的特殊气氛都可使病人产生恐惧心理。为克服患者的这种恐惧心理,护士首先要给患者以有力的心理支持,以和蔼耐心的态度,使患者信赖医护人员,产生安全感;同时要关心和体贴患者,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现实,适应生活,消除心理负担;患者在害怕药物过量的同时,常常恐惧药物依赖或成瘾性,此时应对患者耐心解释,少量止痛药不会成瘾,只要疼痛控制后即停药,即使出现成瘾也是可以治疗的。
2.3.3 患者往往会表现出伤感自怜情绪,有时无缘无故大发脾气或向医护人员或向家属发泄内心怨恨,护士应谅解、宽容患者,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及时了解患者心理问题,正确解答其提出的问题;以诚恳、亲切的语言安慰患者,以疗效好的实例鼓励患者,努力改变患者的消极心理,激发患者的能动性,转换不良心境,使其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做好家属工作,以取得家属的配合。
2.3.4 患者的思想负担及压力过重,容易产生绝望心理,失去继续治疗的勇气。此时护士应耐心地做思想工作,告知患者有关肿瘤的发生机制、防治方法及成果。指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保持平静的心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加强自我积极暗示,防止消极暗示,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同时,做好患者家属工作,家人对患者的重视与关心会使患者感到温暖和爱心;家属情绪乐观对患者有很大的影响力,使患者获得勇气面对现实去接受进一步治疗。
3 体 会
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应该贯穿在肺癌患者治疗过程的始终。护士要具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精心的护理、精湛的技术是基础。同时还要掌握心理学知识,强化心理护理意识,换位思考,了解心理因素是肺癌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才能做好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同时肺癌病人由于受病痛的折磨,生活质量极度低下。但他们对生存还是报有极大的希望。我科通过对107例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认为:只要医护人员能充分的满足病人的需求,帮助他们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并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可有效的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大大减轻病人焦虑、恐惧、易怒、失眠等不良的心理反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系统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6.
[2] 费国华,申 萍.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士杂志,2004,3(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