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孩子阅读课外书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A-0033-01
阅读作为一种学习活动,一直是人类感知世界、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一般说来,阅读能力强的人,学习能力不会弱,而学习能力弱的人,往往是因为阅读能力太弱。爱阅读的孩子爱学习,爱阅读的孩子也会学习。阅读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尤其是一名农村学校的语文老师,引导、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尤为重要。
一、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现状
孩子们投入阅读的时间不足、阅读面不广的问题普遍存在。在农村,这个问题更加突出,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家庭没有阅读氛围,孩子没有养成阅读课外书的习惯。农村小学生的家长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家里藏书少,家长没有阅读的习惯,更谈不上家庭阅读氛围。他们也没有认识到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重要性,更不善于引导孩子从小培养阅读的好习惯。
(二)孩子没有自己的课外书。受经济条件限制,大部分农村孩子没有自己的课外书,即使有,数量也不多。在一些农村家长看来,孩子读课外书是“不务正业”。笔者曾经做过这样的一次调查:班上53个学生,有10本以上课外书的学生只有11个,有3个学生甚至连一本课外书都没有。
(三)学校图书室的书籍陈旧。现在农村中小学校都建有图书室和阅览室,但是普遍存在藏书不足、课外读物更新不够及时等状况,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面对如此困境,如何让农村孩子爱上阅读,并使阅读成为陪伴他们一生的良好习惯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六个一”入手,即灌输一种理念,打造一个阅读课堂,成立一个图书角,每周一首诗词,每月一次评选活动,每学期一次汇报会。
二、培养农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
(一)灌输一种理念。就是向家长灌输“读课外书也是学习”的观念,让家长重视、支持孩子阅读。教师可以利用家长会、家访活动等机会,向家长灌输阅读对人生有重大影响、买书就是买知识的观点,让家长们认识到,读课外书是孩子开发智力、丰富知识、增长本领的有效途径。告诉家长,要让孩子享受到真正的阅读乐趣,就要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醒家长平常要力所能及多买一些孩子喜欢的、感兴趣的课外读物。
(二)打造一个阅读课堂。就是在课堂教学中给孩子充足的时间阅读文本。新课标强调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就是多读、多写、多积累。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特别强调诵读涵泳,熟读精思,强调熟读勤读为语文学习的根本之法。语文教师应当“以读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阅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文本,在读中感悟文本。课堂中,学生阅读是一个重要环节,每一节课学生都要有充裕的阅读时间,或是大声朗读,或是默读品读。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讲解课文,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成立一个图书角。就是把学生手中的课外书集中在一起,成为共享资源。学生的语文水平与阅读的多少息息相关。语文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让孩子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夯实语文基础,加深文化底蕴。面对学校藏书不足,农村孩子课外读物少的窘境,可以鼓励学生把课外书集中到一起,成立班上图书角,让他们互相交换阅读。这样,一个人拿出一本课外书,一个班50人,每个学生就可以读到50本课外书。这样资源共享,增加了孩子的阅读量,丰富了他们的课余文化生活。
(四)每周一首诗词。就是每周让学生熟读成诵一首优秀诗词。为了营造班级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鼓励学生自由阅读的同时,可以采取每周让孩子们背诵一首优秀诗词的方法。这样,一个学期下来,学生至少能积累20首优秀诗词,对他们学习传统文化很有帮助。
(五)每月一次评选活动。就是每月都举办一次 “读书明星” 评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和阅读动力。“读书明星” 评选活动可以极大地调动孩子们的阅读热情,使一些原本不爱阅读的学生从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使阅读慢慢成为一种习惯。
初中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意愿,好奇心求知欲都很旺盛,打好初中语文学习的基础,对学生的日后发展好处良多。本文着力探讨了在语文学习中阅读课外书目的重要性,为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提供帮助。
一、初中语文学习现状
语文是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性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是人们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对于语文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在校阶段,更是要用一生去体会、学习的。
语文作为一门“主科”在教学中备受重视,但关注度高并不意味着教学方法就一定正确,在现阶段教学中,对语文知识的传授仍然停留在照本宣科阶段,教师上课时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少,教授内容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要求学生反复的默写、背诵课文。这对处于青春期,好奇心旺盛的中学生来说无疑是枯燥、乏味的,学生会认为,学好语文只靠死记硬背就好,打消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欲望。我国正在推行的教育改革中指出国家强调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实用的学科,成为教育改革关注的热点,虽然许多学校推出了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但许多学校的“综合性”学习只是停留在话语上,还未落实到行动上,对于语文的学习仍然停留在书本中有限的知识上,并未引导学生在广阔的生活天地里寻找课外阅读书籍。
二、提高阅读能力、提高认知水平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活动的课外延展,是教师指导或是学生自主阅读的一种课外活动,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获取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通过有计划的、大量的阅读,可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使学生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课外阅读在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方面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目时能提高自身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能力,通过课外阅读积累的学习经验,让他们再学习新的内容时学得更好、更快。此外阅读文章中的表达方法、表述技巧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将这方面获得的能力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与写作时,语文能力自然而然就会提高。
阅读课外书籍对学生学习其他学科也是有很大益处的,课外阅读时学生会将自己从课外学到的知识融汇到他们从课内书籍中所获得的知识中去,这在学生的学习中就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这对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其他学科的学习都起到了极好的互助作用。
三、发展个性、因材施教
阅读在扩大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可以使孩子的个性得到健康、全面地发展,初中是学生品格形成的阶段,阅读好的书刊、作品可以提升学生的素养和修养,塑造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心理品质健全地发展。如果在语文教学中不注重对课外书籍进行延展性阅读,“两耳不闻窗外事”,缺乏外来的、新鲜的知识,学生会变得视野狭窄。另外,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学会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推荐学生阅读课外书目时,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和爱好,这样既能扩充孩子的课外阅读量,又能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使每个孩子都形成自己的独特个性。
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地选择阅读的类别和书目,阅读范围广泛,学生在阅读中心灵将受到洗礼,又能增长知识。
四、开阔视野、提高修养
语文教学不单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阅读可以充实学生的头脑,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的思考方式更加灵活多变。在知识获取方面,我们教师应认识到,书本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进行课外阅读,学生们接受的知识往往比在课堂上更多,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学生的眼界开阔了,在为人处世方面也会更加成熟。
大多数初中生都会在自己心中树立一个英雄形象或学习的榜样,相当一部分学生是通过阅读各类书籍认识到许多优秀人物,学生会将自己在现实中的行为与书中的英雄人物作比较,从而改变自身的行为举止,提高自身的修养与素质。
“从来没有想过这些。”一位从事了20多年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师说,“说实话,很多老师把学生读课外书看作不务正业,老师教学中看重的是课本,以讲解课文为主。大多数老师是禁止学生读课外书的。”
最近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有关小学语文部分提到了学生的阅读量,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每个学段的阅读量也提出了具体要求:1-2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3-4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不过,有些老师表示,让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是好事,但学生毕竟年龄小,阅读面窄,在书籍的选择上缺乏判断力。再加上当前老师教学任务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辅导学生阅读。
让阅读为孩子打开一扇窗
一些小学在学生阅读课外书的问题上产生了很多困惑,兰州市城关区水车园小学已在这一方面进行了多年的探索,或许,他们的经验――整本书阅读课程,可以解答一些困惑与问题。
“整本书阅读课程是在新课程改革中逐渐形成和完善起来的。”水车园小学校长金艳说,“这一课程是学校众多校本课程中的一个,也是目前学校比较成熟的校本课程。”
金艳介绍说,学校开设阅读指导课的目的就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方法为重点,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得法于课内,活用于课外,受益于终身”。让阅读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窗,开启一道门,丰富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进一步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
其实,阅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真正的阅读能够吸引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激起他对世界和自己的深思,追使他认识自己和思考自己的未来。没有这样的阅读,一个人就会受到精神空虚的威胁。”
为学生读好书提供保障
水车园小学是如何有效推动学生阅读活动,如何让阅读成为推动学生发展的助推器,而不是像一些老师所说的“不务正业”呢?
金艳说,整本书阅读是相对于现行教材里选编或经过改写、删节和压缩过的单篇课文来说的。以前,语文教学重视教材所选课文的阅读、分析和感悟,而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课外阅读指导。
金艳说的不无道理,很长时间以来,出于考试等功利化评价方式的影响,很多老师不但不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反而会批评喜欢阅读课外书的学生,禁止学生看课外书籍,若有学生偷偷地看,老师发现后书就会被“没收”。
为了让这一课程有效果,水车园小学制订了课程方案――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建设。方案中提出,学校每年有计划地充实新书,及时更新校图书馆的图书及报刊。
学校还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每个年级配备图书。
在配备的图书表中,记者看到,学校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配备了6本书:《小猪唏哩呼噜》《君伟上小学》《小熊温尼・菩》《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木偶奇遇记》等。相比于一年级的学生,学校给六年级学生配备的书从书的篇幅和难度上就大得多了,如《狼图腾》《草原上的小木屋》《城南旧事》《小王子》《希利尔讲世界史》等。
另外,学校在每班建立了图书角,由学生提供书籍,方便彼此借阅、交流。
对于学生的阅读时间,金艳介绍说,学生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半小时。每班每周有一节固定的阅读课,每天中午1:50到2:30或下午的课余时间也有20多分钟让学生进行阅读。
与此同时,学校还开展阅读主题活动,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开展“我最喜爱的一本书”、我最喜爱的一位作家讨论活动和故事会、朗读会、演讲比赛、读书征文比赛等活动。
指导有方读书才有效
有了学校层面的这些保障,在具体的课堂上,老师们是如何做的呢?
孙其莲是二年级的一位语文老师,上学期,她所带班级阅读的是《戴小桥和他的哥们》《水孩子》《鼹鼠的月亮河》《我爸爸》等书籍。
她说,其中《水孩子》一书是读给孩子们听的;《我爸爸》是绘本,她就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播放;《戴小桥和他的哥们》《鼹鼠的月亮河》是通过读书推介会,让孩子们完整白读的。
孙老师还介绍了一些指导学生阅读的经验:有时候,她把书中的故事讲给学生听,激起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欲望。另外,她经常鼓励学生把读到的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孩子得到家长的赞赏和支持后很高兴,读书的欲望更高了”。
在阅读课上,孙老师有一个心得,那就是优秀的孩子会带动一批孩子。因此,她经常让识字量大、阅读能力强、朗读水平高的孩子晚上回家后准备一个章节的故事,第二天讲给同学们听。
“每个孩子都乐意表现,都希望自己能给同学讲故事。很多孩子回家后就反复读故事、讲故事。”
在课堂上,孙老师还组织了分角色朗读、角色扮演等活动。她举例说,在读《鼹鼠的月亮河》时,她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孩子们有的当小鼹鼠、有的扮狗司机、有的当魔法师咕哩咕……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兴致很高,对书的内容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六年级的王歌平老师也有自己的一套办法:每读完一本书她都要专门安排一节课与学生们一起“聊书”,就作品内容、故事情节以及人物命运与学生交流。
“这样学生就会对作品有比较全面和全新的认识,从中还可以明白很多道理。”王歌平说。
另外,她让学生阅读时做读书笔记,把书中的好词语、好句子摘抄下来,积累写作素材。在读完一本书后,她还要求学生写读后感,评价书中的人物、事件、语言等,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读书,王老师还特意设立了奖项:每学期能读书5本以上,并能根据读书情况认真做好读书笔记、读后感及手抄报的学生,学期末可评为班级读书活动积极分子;对学生的读书笔记――“美文本”和“采蜜本”进行评比,选出“最佳美文本”和“最佳采蜜本”之星。
除了学校的阅读课以外,水车园小学还倡导家长与孩子一起读书。每天晚上学生在家里读书不能少于半小时。
那么学生在家里的读书情况怎么样呢?
张靖老师说,最初一些家长给她反映说,一本书孩子常常读了一半就束之高阁了,阅读的兴趣不能持久。
鉴于这种情况。张老师为学生精心设计了推进阅读的作业,以便笺的形式发给家长,指导亲子共读,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时,在课堂上,张老师还引导学生讲故事,编写童话故事、幽默故事,写自己和书有关的真实故事等。
说到整本书阅读给学生带来的好处,金艳说:“学生由最初的被动读书,到喜欢读书,再到入迷读书,到现在已是享受读书了。”这个过程可能会很长,但只要坚持,学生们就会与书结友,从小养成博览群书、博采众长的好习惯。
关键词:课外阅读;兴趣;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学好语文有很多要素,但最核心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阅读。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谁不善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凡是那些除了教科书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这就说明,学生单凭阅读在学的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从广泛的课外书籍中去大量猎取。有科学数据表明,正常人的一生的知识来源,主要不是靠教科书上获取的,近70%来源于教科书之外的书籍中获得的。可见,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课外读物,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在校学习的质量,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课外读物,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看法。
一、激趣,点燃阅读之火
如果你想让孩子喜欢课外阅读,那就千万不要直接要求孩子“读书去”,也不要总拿阅读说事,或作为教训的谈资,而要在有效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上下功夫。也就是说,把“要他们去读”的负压的、被动的状态改变成他们的“我要去读”的自愿的、乐意的、主动的状态,引导他们不知不觉地陶醉其中。
1、开展“好书大家读”活动。孩子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争强好胜的心理具有进取、向上的良好特质。利用他们这种有利的心理因素激发他们的兴趣,符合学生的心理特性,也就能够产生良好效果。开学初,我在班会课上问学生:“谁看过《三国演义》?说来听听。”大部分学生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我接着说:“听说诸葛亮神机妙算,不知他到底‘神’在哪里?我们下次班会课来夸夸‘诸葛亮’好不好?”第二天,有几个学生就把《三国演义》带到学校,课外也偶见他们三五一群地聚在一起谈诸葛,我借机在班上大加赞赏。在预定的下一次班会课上,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谈论着“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言语中,他们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随后,我借故说没时间看《鲁滨逊漂流记》,但很想知道其内容,不知谁愿意告诉我。接下来的几天里,陆续有学生来找我聊鲁滨逊。几个月下来,教室里常常能看到学生们读课外书的身影,也经常能听到孩子们热烈的讨论声。之后,我在班级板报上推出了“好书推荐处”一栏,由班长组织同学把阅读到的好书目写在上面,并定期更换。很快,班上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推荐的好书目越来越多,他们的阅读量也在不断地增加。
2、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幼苗需要浇灌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刚刚点燃起来的“阅读之火”要在学校里得到保持,还要有家庭的呵护,使之蔓延。为此,我专门召开一次专题家长会。在家长会上,我建议家长朋友们共同来支持孩子的阅读。①与我们当老师的保持一致的要求,用“我有心你无意”的心态,提出一些孩子能够做到的、又愿意做的、能引发学生去阅读的话题促使他们投入课外阅读。②创设物质情境,就是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或尽量创造条件,给孩子提供或特意制作一个专用的书架(可大可小,哪怕简陋也没关系),不断添置孩子喜爱的课外书籍。同时,要创造一个可行的、能让孩子去经常阅读的机制,不让专用的书架成为摆设。图书要经常更新。这样一来,既有书籍的来源,又提供了阅读的方便。③有机会常带孩子逛书店,让孩子去接触书籍,去感受“书籍海洋”的博大、深邃,去陶冶其中的意境和情怀。比方走进漳州新华书店,你很快会让一群可爱的“小书虫”感动。书店里静极了,许多孩子手捧着书,有的站着,有的蹲着,有的坐着,都陶醉在知识的海洋里。投入这样的“大染缸”,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受益匪浅。
3、不断拓展激发学生热爱阅读的渠道。采用“开展‘好书大家读’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虽说是好办法,但还远远不够,不断拓展激发学生热爱阅读的渠道才是长远之计。学校及家庭还要根据孩子的个性,通过各种渠道加以引导,让孩子形成喜欢阅读课外书籍的良好习惯。如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我们可抓住学生喜欢和电脑打交道的特点,指导其上网查找资料、阅读好书。又比如,培养孩子剪报的兴趣和习惯等等。一句话,凡是有益于促进孩子多读课外书籍的方式方法都可以采用。
二、指导,教给阅读之法
掌握阅读方法,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它对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很大的帮助。
1、要求“速读”。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常常要求学生细读课文,把课文读懂,那是对作为范本的文章进行示范性的学习的需要,但作为“速读”的养成,一直是需要的,特别对于课外阅读,更是需要。“速读”在于强调加快阅读的速度。阅读的速度加快了,将会大大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如果具备了这样的略读能力,阅读一本周刊或一份报纸的时间,能比你用一般方法看它们所用的时间少了许多。此外,略读还是复习以前看过的资料的绝好办法。又如“组读”。组读要求眼睛能够在一瞥中同时看到3~4个字。如果组读时没漏掉很多,那么阅读速度和技能就已经提高了。
2、在乎“读量”。身处教学一线的教师都知道,学生阅读量的多少与其知识能力息息相关。只有多读书,读足够的书,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为此,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孩子读更多的书。
3、提倡“面广”。当前,为了提高孩子的作文成绩,不少家长只是热衷于给孩子买作文选,订作文报。他们认为:看看作文选,学学人家怎么写,才能学会写作文。其实不然。我认为,作文选自有它的长处,但小说、历史、传记、散文、随笔等更有其营养价值。后者不仅能丰富孩子的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更能激发他们的读书热情。因为阅读是需要兴趣相伴的。只要有了兴趣,他们就能广泛阅读,博览群书,也就能形成良好的文笔,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三、督促,保证阅读之事
【关键词】低年级;课外阅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斯卡娅曾经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几乎可以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因此,从低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是有百益而无一弊的。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提高生活的品质,增强幸福感。低年级学生是打基础的最关键阶段,因此要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在低年级课外阅读习惯培养上,我有以下几个做法:
一、注重选材,提高兴趣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低年级来说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尤为重要,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不能保证完全自主的去看书。而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相适应的图书尤为重要,低年级学生重形象思维,色彩艳丽、视觉冲击力大的东西往往能吸引他们的注意,理解力不是很强。因此,低年级应该以简单有趣的绘本为主,让孩子接触绘本,在绘本中培养人文素养,激发对读书的兴趣,比如像《猜猜我有多爱你》、《我爱我爸爸》、《爷爷一定有办法》、《不一样的卡梅拉》等都是不错的绘本,可以提供给低年级学生阅读。
童话对于孩子的童年来讲也是不可或缺的记忆的一角,童年因为有了童话的陪伴而变得充满奇妙的想象,像《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王一梅童话系列》都是不错的选择。当然选择童话要尽量避免大篇幅文字的出现,应该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让学生在联想中也能编织自己的故事。
二、家长监督,辅助指导
低年级学生仅靠兴趣才去看书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还需要家长的监督与反馈,我要求每个学生每天读课外书20分钟,先从这个短短的20分钟开始。针对这个20分钟我制定了课外阅读监督表,要想达到真正的效果,监督表并不能简单地让家长在后面签字,而是必须要细化。因此此表由“日期、阅读书目、具体页数、具体时间、阅读方式、阅读效果、家长签字”组成,为了更好地家庭阅读,在阅读方式上我还提醒家长可以为默读、大声朗读、和家长一起读等;阅读具体时间也是细化的一方面,为每天的“几点到几点”用于课外阅读。这么细致的记录目的是想更好的掌握孩子在家读书的情况,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课外书的习惯。
为了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请孩子每天坚持阅读课外书20分钟,可以默读、大声朗读,也请家长朋友做好监督工作。
以下就是监督表格的设计:
三、建立班级“阅读银行”,激发动力
要想真正培养低年级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是十分必要的。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奇特的教育力量。”是的,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这种享受、快乐、满足其实源头很简单,老师的一个鼓励、赞扬、肯定就足以做到,善于鼓励学生这也是许多教师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
代币制是一种很好的鼓励方法,为了给学生和家长一个即时的阅读反馈与意见,我建立了班级“阅读银行”,制定了班级阅读代币制公约,每一星期发一次“阅读工资”。 每个学生有自己的阅读储户,每天坚持读书的可以得到“三元钱”的工资,以三朵小花为虚拟货币,三元钱可以积攒到“阅读银行”里,也可以直接用来兑换简单文具。如果银行里的储户余额到了“十元钱”则可兑换高级的文具。这样每个孩子的积极性都被调动了起来,并且家长也能得到及时的反馈。
对于阅读效果的检测也是十分必要的,让学生每两个星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看过的课外书描绘出来,可以画、可以做、可以写、可以读、可以演,多方面自主地展示阅读情况,提高阅读效果。
四、书香校园,营造氛围
(一)成立“小小图书角”,提倡阅读
“小小阅读角”由学生统一提供图书,学生统一管理,是真正的自助、自主阅读角,小小阅读角可以进行图书漂流,让每个孩子都能把自己的书分享给其他同学,让每个孩子也能读到更多的图书,更重要的是当孩子看到自己的书被那么多同学喜欢的时候他们也会打心眼里爱上自己的图书,在得意的推荐中拾获读书的自信。俗语说“静以致远”,课下阅读课外书可以帮助学生静下心来,有助于课上的专心听讲。
(二)利用校内图书馆,广泛阅读
图书馆不仅是供应图书的地方,也是学校文化中心。它是开展课外阅读的物质基础。如果说班级图书角是一个和谐欢快的花园,那么学校的图书馆则是一片茂密的知识森林,这里的书籍更加的宽泛,环境更加优雅。读书的环境是很重要的,沉静的心态也十分必要,而这些只有图书馆这个大舞台才能够提供。更重要的是这里是无负担的阅读,只有心与书籍静静的交朋友。低年级重在行为习惯和兴趣的培养,因此对于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来讲,我想我们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学生从课外书中认识了多少个生字、会背了多少首古诗,而是是否与书籍真正交上了朋友,找到了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类书,找到了自己未来的“知心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