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通信工程技术培训

通信工程技术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通信工程技术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通信工程技术培训范文第1篇

不断优化实验教学体系结构,强调实验环节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在培养方案中构建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适当压缩验证性实验的比例,增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比例,并且注重各个实验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综合设计性实验能够提高学生独自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兴趣。

2建立通信软件仿真实验室

软件仿真实验系统是改革实验教学的创新模式,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加深学生对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了解,该系统可以模拟实验仪器的参数修改,实时显示实验结果,同时给出错误提示,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的进行实验。该软件仿真实验系统采用虚拟现实的科学理念,对于设备昂贵的电磁场和微波原理等实验室采用该方式可以省去巨额的实验设备投资,还避免出现学生损坏实验仪器的情况。

3增加校企共建实践基地

中国电信基站实践基地是学校与中国电信旅顺分公司共同建设的,配有中国电信基站的各个组成部分和一些知识展板,使学生可以在学校里就能够参观、学习通信系统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本专业准备进一步扩充和改善现有的校企共建实践基地,努力联系更多相关企业与学院合作为本专业建设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环境。

4开展校企合作办学

校企合作是民办高校培养综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民办高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学院采用定单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方式,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实践计划。学生通过实习间接参与企业的测试、开发和设计工作,有助于学生熟悉未来的工作环境,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目前,我们和青软培训建立了合作关系,学生可以选择在公司完成实践训练、毕业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我们还将与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根据各个企业的不同需求,灵活的修改实践计划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5开展职业和行业资格认证

民办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直接进入工作岗位,为了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我院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职业和行业资格认证,将工作所需能力融入实践教学。目前我院已经与大连方正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免费为学生培训,学生通过考试可以取得近10种资格证书。通信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由我国信息产业部颁发,主要面对通信运营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通信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我们准备组织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参加通信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学生在毕业前可以拿到通信行业的准入证书,帮助学生在通信行业更好的工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6结语

通信工程技术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专业服务产业 能力 探索 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045-02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0――2015年)、结合《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通信线路专业五年发展规划》,我院通信技术(通信线路)专业在近两年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本文对实践中获得的体会和一些举措与大家作一些交流与分享。

1 改革的思路与实际举措

1.1 改革的思路与实际举措一

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我们认为必须紧紧围绕“专业服务产业”总体思路进行专业建设,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1.1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根据市场需求设专业、根据企业要求定课程、根据岗位标准练技能、根据社会评价验质量。完成了浙江省11个地市主要通信企业的调研工作,最终共采集有效企业样本64个、有效毕业生样本55个、不同年度就业岗位有效样本120个。制定了突出职业实践能力培养的、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并针对“学中做、做中学”以及“新型学徒制”教学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三位一体“全程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

1.1.2 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1)工程设计创新班轮动试点。

2011年,专业与浙江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台州分公司合作办学,成立“台州工程设计创新班”,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三位一体“全程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12年,在借鉴“台州工程设计创新班”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再次扩大试点规模,与浙江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绍兴分公司合作成立“绍兴工程设计创新班”。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内容、授课方式、教材等方面完全按企业实战要求实施,并将职业技能鉴定项目嵌入到课程中。通信技术(通信线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两个试点班为基础,逐步推广,在2010级、2011级、2012级中轮动实施,对实施效果进行了及时的总结,同时对校内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管理方案进行了完善,人才培养实现了“三化”,即:

实训环境与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合一化。利用企业的生产条件和设备,学院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在企业内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直接同步,实现学生的实训环节与未来职业环境的直接对接,在实训过程中提供学生岗位角色的体验。

实训过程的职业化。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以与专业适应的岗位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以任务驱动为导向,按照企业工作机制和流程进行,实现实训教学内容的项目化和任务化。

实训管理的企业化。参照所设实训基地的管理结构、岗位设置和管理要求,实行企业化管理。让学生都明确具体的岗位工作内容及岗位责任。重视内涵建设,融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为一体,构建了独特的实践教学文化氛围。

(2)社区经理定向班推广实施。

我院和台州电信合作,通过面向台州地区定向招生,经过校企层层筛选,最终确定当期电信社区经理定向培训班的学员。录取的学员将先在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为期两个月的专业化脱产培训、认证考试,后继在电信企业进行一个月的生产实习,培训合格的学员将取得客户工程师初级证书、安全操作证书和结业证书。截止到2013年9月底,学校已和台州电信合作举行了9期电信社区经理定向培训班,累计培训14204人日。

1.2 改革的思路与实际举措二

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必须要进行课程改革与开发。

通信技术(通信线路)专业根据专业服务产业的指导思想,大胆的地进行课程改革与实践,力求体现能力本位的课程目标和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内涵。在2008年与华东师范大学职成教所合作开展项目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思路和原则,制定了课程建设与改革方案,形成了课程标准。

教学资源联合开发团队采用“基本”+“特色”的结构,重新制定了专业所有27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与中国移动浙江分公司合作开发传输技术工程师试题库1套、传输线路网络培训资质认证系统1套、培训教材《中国移动浙江公司传输管线专业岗位认证教材》1本。在合作企业的帮助下,5门专业核心课程中,企业生产性案例项目的总学时数累计达到了560学时,课程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实际工作项目紧密关联、成效显著,其中《通信线路工程设计》《通信工程概预算》和《通信工程制图CAD》3门核心课程,依托校外实训基地的技术服务合作项目,100%实现以实际工作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组织形式,以行动为导向,探索实践以“传、帮、带”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师徒制”教学模式。

1.3 改革的思路与实际举措三

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必须要重视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能力建设:一是指理论研究能力;二是指技术服务能力。

1.3.1 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实行校企双专业带头人负责制;选派骨干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生产实践;同时引进企业兼职教师;重视“双师”素质教师培养。

1.3.2 能力建设

在理论研究方面,内容注重应用研究,项目基于企业有需求的领域;在服务能力方面以“校企共赢”为社会服务的主线,努力构建社会服务机构,成立了通信工程咨询服务中心,对外开展工程咨询、施工和设计服务,进一步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学院的社会服务能力。

2 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实践效果

2.1 校企携手打造工学结合核心课程

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引入企业项目、案例、标准等技术文件,以真实的通信工程设计任务为载体,以生产实际操作流程为主线,构建典型项目单元,并以此来承载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合作建设了“通信技术(通信线路)工程设计、通信工程预决算、通信工程制图”3门工学结合核心课程。并完成了3门工学结合核心课程和8门专业技能课程标准、课程整体设计等课程教学文件的制定。

2.2 对接产业需求,践行三位一体“全程职业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以“专业基础能力――岗位专项能力――岗位综合能力”这种“分层递进”的策略序化专业课程。融合“理实一体化课堂、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生产现场”三个育人环境,构建“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平台,每年就业对口率达85%以上。2012年通信技术(通信线路)被浙江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优势专业。

2.3 建设了“一体化+项目化+企业化”实训基地

经过企业、行业专家论证,确立了“一体化+项目化+企业化”实训基地建设思路,即实训基地的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融为一体,实施企业工程项目丰富实训基地内涵,准企业化方式运作和管理实训基地。

2.4 “专兼结合,动态互补”培育优秀教学团队

通过内培轮训、全员顶岗实践、校际常态化学习交流,全方位,多途径提高专业教学团队教师“双师”素质,重点培养了校企双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

建立有效的专业、兼职教师、企业三方互惠机制。通过主动服务行业企业,以职工培训、技术开发等合作项目为依托,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利益上的结合点,扩大了兼职教师来源,有效解决了选聘并保持兼职教师的相对稳定的难题。建立了兼职教师库,兼职教师在课程教学、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专业工程实践指导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团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另外,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学院为企业提供了各类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

2.5 产业服务纵深发展,示范辐射影响广泛

2.5.1 技术服务拓展迅速

专业建设紧紧围绕产业发展,逐步提升服务产业能力,积极开展技术服务工作,第一阶段,以“绍兴市大学生通信工程创新创业示范性实践基地”为依托,申报组建了学院“通信工程技术服务中心”,作为服务型校企合作平台的核心部门,主要负责与企业的沟通和接洽,承接企业的合作项目,在与企业接洽过程中不断的积累资源和校企合作的经验,并寻求深度合作的机会。第二阶段,依靠行业背景,分别在2011年3月和2012年3月与浙江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台州分公司和绍兴分公司合作组建了两个服务型校企合作基地,承接企业FTTH改造工程设计项目,专门配备3名经验丰富的实习指导教师现场组织管理学生,保障学生实习的安全,同时定期安排其他专业教师去基地集中授课。三年中累计完成设计文本200余份,实现产值306万元,真正实现了“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2.5.2 社会培训不断扩大

专业坚持“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并重”的原则,采取集中培训、送教上门等各种形式,积极开展通信技术(通信线路)工程运维、项目经理、特种作业等领域的岗位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等,二年来,累计培训业务量达3125余人次;开展客户工程师技能鉴定约500人次;电工和登高特种作业资格培训40期,共约1600人次;与台州电信订单培训电信社区经理培训班9期,共348人次;与宁波电信订单培训电信社区经理培训班3期,共123人次;培训业务创收总收入413.9万元,为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3 结语

综上所述,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虽然做了一些实践探索,培育了良好的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获得了中央财政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提升的项目支持,但我认为还有好多工作要做,首先要完善运营保障机制,让教师积极主动参与企业锻炼;其次是提升教学团队的研发能力,科研项目要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再次,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平台,进一步创新和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做到校企深度互动共赢。只有教师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提升了校企合作才能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Z].教职成[2011]11号.

[2]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Z].2010―2015.

通信工程技术培训范文第3篇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将移动通信和Internet两项伟大的技术结合在一起,面对着两个规模达数千亿元及如此庞大的用户基数时,未来几年通信产业将迎来又一个几年期的高速发展期。市场对移动通信人才的需求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通信人才的价值也不断提升,而通信行业的人才储备与产业增长相比却明显不足。3G时代的人才需求将集中分布于:拥有传统数据通信技术的网络人员;移动通信工程建设、测试、网络的运行、维护、优化技术类人才;业务运维人员等。伴随众多外资电信企业的争相进入,通信人才将愈发紧俏,工程、技术、研发、销售、业务拓展等职位是该行业的热门职位。目前通信行业从业人员已经超过400万,而仅以年约10%的正常岗位补充与更替的速度计算,就业市场上会有超过40万的就业岗位。工程技术、维护、业务销售、行业销售、后台运营等岗位,制造着大量的高级技术工人、低端工程师以及具备行业知识的销售工程师的需求。可以预见,通讯行业的人才将继续持续成为人才就业的热门领域。然而,高等学校的通信工程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却没有得到明显的改观。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30年间,高等教育在发生真深刻的变革,最直接表现就是大学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是中国教育发展的伟大进步,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实现了人民素质普遍提升。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高等教育也需要解决教育过程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匹配问题[3]。当前通信专业毕业生出现的结构性失业就是这种匹配失衡的集中体现。

2.基于实训模式的通信人才培养模式

无论是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体系还是澳大利亚TAFE联盟的情景教学模式,其中的共同特点都需要一种能够体现时代技术特征的工程实训环境[5]。因此,高等教育阶段的通信人才培养模式在继课内实验、综合设计实践、创新实践三个维度后,实训环境的构建必然成为高等学校实践教学体系的第四个重要维度[1]。

2.1实训平台构建的目标一个现代化多功能的通信与网络实训中心,集实验教学、创新培养、工程训练、科学研究为一体,囊括程控交换、光传输、宽带接入、数据通信、NGN、3G等若干平台,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将现有主流商用通信系统融入实践教学。

2.2实训平台建设的内容实训体系硬件建设的原则是以工程技术培训作为主要目标,综合考虑资金、场地等条件,以商用的通信设备为基础,合理的集成为适合实训教学的硬件平台[2]。硬件的平台从网络类型可分为:程控交换平台、光交换(传输)平台、软交换平台(NGN)、无线(移动)通信、宽带接入平台等。

2.2.1程控交换平台。通过对实际程控交换设备的操作,更透彻了解通信、电路交换等概念;对通信设备程控交换机及其原理和实用技术有较系统的认识;熟练使用通信技术原理。此平台应具有灵活的组网方式、丰富的业务功能、DSS1信令、随路信令系统、7#信令系统、综合接入、综合寻址、综合SSP、操作维护、多业务接入等特点。

2.2.2传输平台。该平台是整个实训系统的核心部分。光传输网络的规模已非常庞大和复杂,更有专家指出,未来的地球将会被光纤覆盖。随着光线网络的发展,运营商从最初的关心设备的容量,传输距离等硬性指标逐渐转向关注网络的一些软性指标,如何快速的开通部署业务,如何有效利用光纤的带宽,如何简化网络的配置和管理,如何增强网络的生存性,以及如何进行带宽的动态调整,是运营商目前所关注的问题。

2.2.3宽带接入平台。以SDH光交换(传输)平台为基础建设宽带接入平台,使用双绞线进行ADSL、VDSL等XDSL宽带数据业务的实训,使其掌握宽带接入的业务类型和组网方式。

2.2.4无线通信平台。移动通信系统目前已经步入3G时代,因此该平台的选择应以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代表系统TD-SCDMA、WCDMA、CDMA2000为主要选型方向。从目前商用网络的发展前景来看,尽管PHS系统相对于移动通信的主流设备节省百万资金,PHS所占用的频谱资源迟早要为3G让行。无线通信平台投资量大,可以进行分段建设,如先建设无线侧,然后再建设核心测。

2.2.5软交换平台(NGN)。NGN网络通常包含软交换、接入设备、中继网关、信令网关、媒体资源服务器、业务服务器、分组承载网等。NGN网络的构件之间并不需要直接的物理连接,而是都通过分组接口连到分组承载网上,通过分组网实现信令和业务的互通。

2.2.6通信专业教师与通信行业培训师的双师型教学方式。一个完善的实训教学平台,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师资结构的建设。高校教师往往不乏卓越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理论知识修养,而多数教师并不具备高素质的工程经验和工程培训能力,只有掌握了工程技术的教师个体才有能力从事实训教学,才能保证教学内容的工程化、教学方式的互动化、教学管理的规范化。通信专业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与通信行业的发展保持同一步伐是通信人才培养的首要环节。

2.2.7优化通信课程体系。传统通信专业的课程体系层次递进、十分严谨,且注重基础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知识基础比较扎实[4]。因此课程体系应在保持原体系的优势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优化,如教材和实验指导书的更新等。

2.2.8教学方法的思考。普遍采用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方法,中国教育一直走的是精英教育的路线,偏重理性思维的培养,这种教学方法要求学习者具有极高的抽象思维能力,在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今天,我们可以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以工程技能训练为目标,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或采取先理论、后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良性循环方式。

通信工程技术培训范文第4篇

针对当前地方性院校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育模式的不足进行反思,该文从适应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明确分析了现有实践教学体系的缺陷。在此基础上,结合校企合作共建通信工程创新实践基地的探索经验,提出了项目驱动型通信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方案,逐一分析了该实践教学体系的各个重要环节及其相应的教学实施方法,为创立“联动式”通信工程师培养模式进行了有效尝试。实践表明,该方案可切实满足通信运营企业对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通信工程;项目驱动;实践教学;校企合作;电信运营

提高教育水平、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必须走产学结合的道路,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实践教学基地,以该基地为依托开展内容丰富的工程实践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压缩本科毕业生适应通信运营企业的时间,对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1-2]。结合近3年的实践教学经历,对构建基于项目驱动型的通信工程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有效尝试。教学实践效果表明,该体系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技能锻炼,在提高学生就业率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以构建项目驱动型通信工程实践教学基地为主线,分析了当前通信工程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以通信运营企业实际需求为中心,提出了一种通信工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新构建模式。

1现有实践教学体系的缺陷

通信工程学科知识覆盖面广,汇集了当今诸多信息处理的最新技术。这一学科不仅与电子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电子技术的最新发展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同时在计算机科学及网络通信技术的综合应用方面对学科教学提出了更接近生产实际的要求。该专业从理论课程到实践教学,每一环节都能够体现其鲜明的工程专业特色[3-4]。要求学校所培养的通信工程专业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只有如此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然而,受到资金不足和物质条件的制约,大多数学校难以快速地把产业最新技术引入实践教学环节。汇集通信工程最新技术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则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而目前多数地方院校的相关实验过程中最常使用的是一些分散、相对孤立的实验箱,这种教学活动侧重于通信信号的处理分析,难以从通信网综合层面向学生传授通信网络结构、工程应用相关的专业知识,学生得不到系统的工程训练,难以形成适应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究其原因有如下两点。

1.1考评机制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

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体系大背景下,教师职称的评价体制还缺乏突出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考核指标。评价机制的导向性政策倾向造成了专业教师对实践教学严重投入不足,进而影响到实践教学的质量。如果能从职称评定的考核机制上切入改革,将实践教学与教师职称挂钩,必将能引导教师重新重视实践教学,从而不断探索实践教学的创新方法和机制。企业用人单位对职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对职业技能中心和高校本科工程研究中心越来越重视,足以表明实践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只有妥善协调考评机制与行业需要之间的矛盾,就一定能为通信工程实践教育指明一条正确的道路。

1.2实践教学与企业需求不够协调

由于高校受自身基础条件不同和经费的限制,再加上新技术、新设备在通信工程中不断涌现,使得实践教学条件与实际工程环境的对比差异很大。目前多数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实践课设置方式较单一,只有部分实验课程和课程设计,缺乏面向企业需求的实践环境。部分高校通信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以验证性和演示性为主,缺乏创新性,不能适应通信技术的发展。部分高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实际工作能力严重脱节,单纯从实践技术能力来比较,部分地方院校所培养学生甚至还不如职业学院培训出来的与业技术人才。从人才需求分析,多数通信运营企业更加青睐有大型通信设备的实践操作经验的毕业生,而目前主要通过学生进入企业后的新员工专业技术培训来丰富其经验,这就使得毕业生与熟练员工之间有一道明显的“鸿沟”[5]。突破这一道“鸿沟”就要培养学生的工程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从地方院校解决通信工程教学环节中的专业技能培养问题出发,提出了通过“校企结合、项目驱动”方式构建通信工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设想。通过“校企共建”缩小产、学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对企业、新技术的适应能力。在教学环节引入“项目驱动”的教学方式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2构建项目驱动型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项目驱动型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将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多个实践教学项目,使学生能够直接参与实践项目实施全过程[6]。依据通信工程专业特色,笔者认为要构建基于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体系,首先需要企业与学校的共同参与,合作建设一个真正面向企业需求的通信工程实践基地;其次,需要专业教师与企业专业工程师的协作分工,规划出适应企业发展、符合通信技术演进方向的实践项目内容;最后,需要学生与实践项目指导师的互动参与开展实践教学,并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反馈、评估机制,以形成对实践技能培养的正确引导。

2.1构建面向企业需求的工程实践基地

通信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首先要在原有的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基础上引入更多的通信企业一线运营设备,完成相关实验设备的硬件更新;其次要充分结合通信工程学科发展特点,在实践教学环节注重通信技术应用技能的培养,拓宽学生的就业范围适应能力[7-8];最后,要强化学校与一线企业的联系,引入企业级的人才培训软环境,使得学生能接触到最新的通信技术并很好地掌握这些新技术[9]。要完成这方面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财力,可能使多数地方性院校畏而却步。为破解这一难题,温州大学联合当地的主流通信运营企业———温州电信展开全方位合作。以温州大学主建,辅之以温州电信公司向学校赠送VOIP语音交换设备、数据通信及接入网传输系统(包括通信技术实训设备以及必要的辅助材料、工具等)。通过前期的合作建设,网络具备了如图1所示的规模。该实践基地不仅可为课内实验实践教学服务,作为相关专业学生的校内实习基地,还能够以开放实验项目等形式为学生课外实践教学提供平台,促进学生相关实践技能特别是关于广域网、接入网设计、维护和管理方面的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能更好地接轨实际工作岗位,满足通信行业岗位需求。以该实践基地为载体,通过聘请浙江移动、温州电信、浙江华信设计院等通信产业相关企业的资深工程师为校外专家指导师,定期开展网络与通信工程方面的专题报告,对于提升学生的技能素质、增进学生对本专业技能的理解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2规划面向企业需求的实践内容

上述工程实践创新基地为通信工程教学过程提供了实物硬件基础。如果说实物硬件条件是建设项目驱动型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前提,那么规划出合理的通信工程实践内容则是该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核心[10]。为完善这一核心内容的建设,需要联合通信产业链上设备制造、网络运营与综合应用3个环节的技术工程师对学校教育中工程实践的体验,充分考虑通信网络结构特点及学校对行业需求人才的培养要求,从行业“云、管、端”的整体产业发展角度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及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11-12]。通信工程实践内容设计过程中通过在接入层、传输层、交换层、业务层等网络结构中各个模块的灵活组合、分批分步建设、平台互联互通性制定等建设方式,可实现在校园网环境下模拟完整的电信运营商环境,实现商业运营环境中各项业务需求的在校实践的教学目标。

2.2.1综合接入层

以行业应用最为广泛的ADSL/LAN宽带接入相关实践为主要设计内容,同时涵盖了最新接入网技术发展的XPON光接入相关实践内容,并把已成为通信行业发展热点的3G无线通信接入实践内容作为重要补充。

2.2.2传输网络层

以行业大规模部署的SDH光传输技术相关的实践内容和解决大量数据回传的PTN分组传输技术方案为主,同时包括了为解决核心层、骨干层的智能业务部署为目标的ASON光传输实践内容。

2.2.3交换网络层

以传统交换技术的程控交换和NGN软交换实践内容为主,同时兼顾基于IP语音交换解决方案的VOIP实践内容。

2.2.4业务应用层

以部署各种业务的电信业务开发为主要内容的实践项目,涵盖了能反映最新行业发展动向的物联网实验实践项目、4G手机终端开发实验实践项目,同时也部分包括了对无线网络进行综合测试分析的网络规划网络优化实践项目。上述4个层面可形成面向通信工程及应用的实践教学体系内容架构。这4个层面相互依赖,互为补充,每个层面的实践内容联系紧密,环环相扣,对于学生全面掌握通信工程相关技术有实际价值。经过通信设备制造企业、通信运营企业技术工程师及学校专业教师的精心规划,我们设定了语音交换、数据通信与宽带接入、光传输技术3个大的实践项目组,每个项目组下又涵盖了认知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课程设计性实验及创新设计性实验4种不同难易程度的若干个小项目,形成了不同难易程度互补的实践操作内容,对于学生全面掌握相关的通信工程技能有很强的实战锻炼效果。通过上述项目的实践锻炼,学生对于一般的通信运营企业传输网络管理技能岗位有了深入的了解,可以直接胜任该岗位的一般性日常事务的处理。通过这类实践内容的锻炼,对于培养符合通信运营企业需求的合格人才有很大的促进作用[13],丰富了实践内容的通信工程实践教学体系能够提供完整的通信工整网解决方案,学生通过在此环境下认识整网的运行环境,并且可以进行各种设备调试、业务模拟、故障分析、课题设计等,实现各平台环境下的业务需求,达到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这为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可靠的实践基础,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专业就业率的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2.3开展项目驱动型实践教学活动

项目驱动型教学,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项目教学法可追溯到16世纪末在意大利兴起的建筑和工程运动,在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中得到推广。经过多年的发展,项目教学法在专业技能教学领域已形成了完整的教法体系[6]。在项目驱动型教学主线基础上,可以围绕所设定实验实践项目开展教学。首先,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和实践指导,以学生认识实验现象为导向,对相应的知识点形成一个感性了解,形成学习知识内容前的思维准备;然后,启发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知识点与实践操作要领的讲解与教学,通过学习与认知过程形成对知识点的理性认识;最后,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回到实践项目,这时学生已经能把所获得的知识技能融会贯通地应用于实验操作过程,实现从理性回到感性的认知升华。要完成项目驱动型实践教学过程,关键在于合理设置实践项目,介入实验项目要体现出吸引力,又能衬托出相关理论知识的连贯性;实验项目的总结是个画龙点睛的过程,需要在工程实践内容的软条件支持下,构建以项目为载体、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环节,该环节决定这一教学方法的现实可操作性。为了能更高质量地完成实践教育环节,丰富学生实操技能,我们将教学环节的最后一站部署在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上。先后与市气象局、城投集团、移动公司、电信公司等单位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以专业见习或毕业实习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从中聘请有丰富工程经验及特长的专家、技术骨干为学生做讲座、指导实践环节,拉近了学校与企业的距离。这些技术人员也可以将先进的仪器仪表带进校园,讲解仪表原理、使用并演示,由于这些仪表价格昂贵,学校实验室受资金的限制无法配备,而在实际工作中会经常用到,通过这种形式很好地弥补了学校仪器仪表的不足。安排学生到这些单位参观和顶岗实习,给学生提供机会进行职业素质的训练,增进了学生对企业文化的感受,增强了工程应用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3实践效果分析

经过上述项目驱动型通信工程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并在我校通信专业尝试推广,为有兴趣的通信专业学生提供必要的面向企业的真实生产环境条件,帮助其在轻松和谐的实践中逐步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通过3年的摸索,结合我校率先开展的“卓越计划”的试点工作,逐步形成了“联动式”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在这一培养模式下,项目驱动型通信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突出表现在:所搭建的实践平台为学生营造了一个以通信企业工程应用为背景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所设计的实践环节以学生学习兴趣为引导,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促进了以创新为先导的工程意识的培育;所规划的实践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拓宽了学生通信工程的知识面;实践过程提高了学生的沟通协作和相互学习能力,强化了学生团队合作的工程素质培养。通过实践平台的建设与实践项目的运作,学生适应通信工程类企业的实践技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培养,缩小了高校教育与就业需求之间的差距。调查数据表明我们开展“项目驱动型实践教学”已逐步取得了实质性效果。3年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认可度逐年提高,即使在就业压力日益加剧的大背景下,近3年本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仍能保持一个稳中略升的势态。根据麦可思年度《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蓝皮书调查结果,近3年通信工程在全校各专业排名中能够一直稳定保持占据前3位的优势。第三方调查的客观数据表明,在地方性高校的通信工程专业开展基于校企共建实践基地的项目驱动型实践教学是能够取得实质效果的。

4结束语

构建通信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离不开上述3个环节。校企共建工程实践基地是物质基础,实践项目内容是核心,项目驱动开展师生互动实践教学活动是载体,三者缺一不可,构成了一个统一的实践教学有机体。通过项目驱动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使得学生能够准确把握通信工程实践操作各个环节的要领,构建统一的工程实践技能认知体系,对于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项目驱动型实践教学体系理顺了通信工程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的层次关系,突出了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诸多要素,这对于建设地方特色的工程专业学科体系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作者:李昌 万毅 阮秀凯 单位:温州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田夫,孙涛,谢蓉,等.工科院校生产实习工作的问题及建议[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2):179-182.

[2]李志辉,张国栋,李婷,等.卓越工程师培养与实习基地建设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3):169-170.

[3]石桂名,刘畅,赵树源.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2):191.

[4]陈建军,韩庆文,蒋阳.通信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22(4):110-113.

[5]郑玉甫,蒋占军,杨桂芹,等.通信工程专业”三维一体”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09,20(12):84-86.

[6]罗运虎,邢丽冬,王勤.基于项目教学法的课程设计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6):14-15.

[7]李加旺,黄依珍.构建具有创新教育的电子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装备制造技术,2011(3):198-200.

[8]郭爱煌,宋春林.面向未来的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C]//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14年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电子教育学会,2014:8-11.

[9]张科,马立香,雷维礼,等.《接入网技术》实验教学研究与探索[J].计算机实验与实践教学研讨会,2011(S1):227-229.

[10]郭爱煌,胡宗福,宋春林等.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建设[C]//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12年学术年会暨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学科教学改革交流研讨会论文集.大连:中国电子教育学会,2012:20-22.

[11]张燕,董昕.通信工程应用型本科培养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C]//四川省通信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成都:四川省通信学会,2011:253-256.

通信工程技术培训范文第5篇

1目前高校通信专业实验教学的现状

从高校对通信专业人才教育培养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验证性实验多。大多数通信实验教学还是停留在“实验箱”时代,内容以验证性为主,实验手段单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是按照传统的实验指导书,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难以体现通信的系统性和网络特点[3],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反而对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造成一定的障碍。(2)系统观念不强。学校大多采用“模块式”的实验教学,各模块之间或各门课程之间相互分割、相对独立,造成学生缺少综合性的整体概念,没有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有机结合,更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设计能力。(3)创新精神不足。由于受学时的限制,实验项目一般为2学时,而设计性实验往往不可能在短短的2节实验课内完成,因此实验效果不理想,况且大部分实验项目由生产厂家预先设定,不利于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性的发挥。(4)缺乏自身竞争优势。学校的教学与社会新技术应用严重脱节,学生所具有的实际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与真正的就业要求相距甚远,就业形势严峻。除此之外,实验室管理体制上也存在诸多问题,如专业分得过细、专业面窄。这样设置的实验室模式功能单一、规模小,仪器设备重复投资,实验技术力量分散,资源难以共享,影响了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不利于学生综合实践技能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也难以发挥实验室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中的整体功能效应[4]。所有这些情况,造成了学生缺乏专业技能和新知识,缺乏自身的竞争优势,在毕业之后立即进入通信行业比较困难,出现社会通信合格人才缺乏和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尽快采取措施,从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改革。

2精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培养的目标和定位是至关重要的。在人才培养方向及专业方向上,应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及时了解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向,适时地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来调整专业方向,合理调整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按照普通高等院校对本科生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基本要求,以培养适应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目的,以学生为教育主体,坚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融合,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构建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总体培养目标为培养造就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俱佳,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专业及相关领域具有国际视野和持久竞争力的未来高技术人才。对通信专业来说,在就业形势严峻、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要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要求为依据,结合大电类专业人才培养规律,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并行,课程实验与工程训练、创新设计、科学研究有机结合,创造以学生为本的人文环境,把知识传授、能力提高、素质培养贯穿于实验教学始终,深入落实大工程观、大系统观、大集成观的教学理念,实行开放式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大工程观提出的历史背景

美国工程教育界根据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对高等工程教育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研讨,明确了工程教育的改革方向是要使建立在学科基础上的工程教育回归其本来涵义,更加重视工程实际以及工程本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有人把这种思想称为大工程观视野中的教育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程学院院长乔尔•莫西斯说:“大工程观的术语是为工程实际服务的工程教育的一种回归,而与研究导向的工程科学观相对立”[5]。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曾对21世纪新的工程人才提出了l1条评估标准[6]。我国有学者也曾对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强调的侧重点进行归纳:一是工程实践能力;二是多学科的背景以及多方面的能力;三是职业道德以及社会责任感。吴启迪副部长也指出,工程教育改革不仅要确保质量,还要应对工程全球化、工程复杂性的挑战,建立具有大工程观、大系统观、大集成观的工程教育体系。大工程观对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并最终需要通过实验教学改革来实现。

4通信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在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下,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强化工程实践意识,锻炼学生的科研与工程实践能力,采用开放式的管理模式,深入落实大工程观、大系统观、大集成观的教学理念,把通信工程实验室建设成为创新实践的教学实验基地。

4.1优化资源配置,成立专业实验中心2004年我们学院将专业实验室进行整合,成立了专业实验中心。一是集中和充实了实验室技术力量,完善了实验室建设发展规划,充分发挥人、财、物的潜力,提高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二是将有限的经费集中使用,使实验室建设上档次上水平;三是增大了专业实验室的规模,优化了资源配置,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使实验室结构、层次、布局趋于合理,本着大学科、大平台、中心型的思路,形成了多学科通用的实验室,有利于实验室的开放、交流和管理。整合后的实验室,学生人时数大大增加,人员、房屋、设备由学院统一调配使用,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实验室的结构、功能得到进一步优化,为教学、科研工作以及学生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为学科发展奠定了必备的物质基础。

4.2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提升实验教学水平以地方经济的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加强基础实验,完善专业基础实验,提升专业实验,强化工程实践意识,对课程进行整合和内容创新,形成专业特色。

4.2.1精简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主要是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大量的验证性实验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此,精简验证性实验项目,只保留少量必开的经典验证性实验。少量的验证性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术和工程素养是必要的。

4.2.2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7]。在完成了少量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由学生自拟或根据实验室下发的综合性实验项目,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查找资料、分析问题、提出设计方案、完成设计、实验结果分析、总结报告等方面的锻炼,使学生产生对现代通信技术教学的喜爱,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推动理论,进行深入的学习,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如在通信原理及通信电子线路实验中,可以考虑安排以下综合性实验项目:(1)时分复用2DPSK、2FSK通信系统设计;(2)两路PCM数字电话系统设计;(3)时分复用数字基带通信系统设计;(4)中波调幅发射机设计;(5)锁相频率合成器设计;(6)超外差调幅收音机设计;(7)基于调频、调幅的无线通话系统设计;(8)半双工调频无线对讲机设计等。同时,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可以增加Matlab仿真实验、SystemView仿真实验、FPGA/CPLD设计性实验等。实验方法由原来单一的必修实验内容增加了选修和开放性实验内容。通过该实验,提高了学生对通信原理实验的兴趣。如开设基于FPGA的基带信号编解码系统建模与设计、数字复接技术建模与设计、同步技术建模与设计、数字通信基带系统建模与设计、数字信号频带传输系统建模与设计、误码检测器的设计与实现等。

4.2.3引进通信网络综合实验平台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根据目前各高校实验室建设发展的经验以及未来通信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发展趋势,力争专业实验室建设跟市场接轨,缩短毕业生与社会的磨合期,以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很快地进入状态,于2006年新建了e-Bridge现代通信网络综合实验平台。通信网络综合实验平台主要包括程控交换、光纤传输、宽带数据、无线通信等[8]。其中程控交换系统采用华为公司的C&C08程控数字交换机。该设备是大容量的综合网络交换系统,易于平滑升级到下代网络,全球在线使用量近2亿端口。光传输网络系统采用华为公司的SDHoptix155/622M光传输设备3台。SDH传输机制目前在线使用量已超过90%,是主要的光网络传输模式。宽带接入系统采用华为公司的MA5100宽带接入设备。该设备适用网络宽带并存和宽带化发展的需要,可根据业务需求灵活配置,在国内的众多运营商中已得到广泛的使用。该平台类似于电信系统,是电信运营网络的简化缩影。通过该平台的建设,达到了高校的理论教学与目前社会通信领域所应用的技术同步,对学生更好地掌握通信基本原理,了解电信运营商实际使用的通信设备,增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缩小教学实验与社会实际应用的差距,把学生的学习与现实中的使用结合起来,跟上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很大好处。建成后的通信网络综合实验平台,已成为青岛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实验、实习基地。通过该平台的学习,学生可以利用在大学里学习的相关通信知识来完成一个通信局点的设计,包括通信网方案规划、通信网设计、通信网产品选用、通信网环境配置与调试等。通过该设计,培养了学生工程实践的意识,锻炼了学生的科研能力,还能系统地培养学生的通信工程网络调试能力,使学生与企业达到无缝接轨,毕业后几乎不需要额外的培训就能很快适应电信、网络工程等岗位工作,不会对所处的环境,所遇到的技术、设备等问题感到陌生,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4.3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管理制度的健全是实验室工作的保障。我校重新修订和完善了实验室规章制度和考核办法,编制实验室主任工作手册和实验室工作记录册,并抓好检查落实,实行目标管理。建立健全实验人员的工作考核、评优制度,完善了实验室开放制度,实现了实验室真正意义上的开放。

4.4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激励竞争机制实验教师队伍是工科专业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好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精干高效、责任心强的实验教师队伍,是搞好实验室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的前提和保障,符合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方向,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9]。因此,高校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加强对工科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1)重视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引进高水平人才,重点抓好实验室带头人的培养工作,以点带面,提高实验队伍的整体素质。(2)制定必要的激励政策,如实验室管理成果奖、实验技术研究成果奖、实验教学成果奖等,形成激励竞争机制,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优化实验队伍,促进实验人员合理流动,在流动中稳定业务骨干。(3)加大对实验人员的培养力度,加强综合素质训练,组织实验人员参加实验技术培训,开展多种研讨活动,鼓励实验人员在职攻读学位,使他们的业务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