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学的艺术形式

文学的艺术形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学的艺术形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学的艺术形式

文学的艺术形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文学;小说;影视;改编

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文字为媒介来创作诗歌、小说、散文等体裁的文学作品,来表现情感、再现生活。而影视是一门声画艺术,是通过直观的画面和声音冲击人的视听器官来传达观念。文学不同于影视,影视是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文学则是从抽象到具象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它们通过不同的媒介和手段表现自我。

影视和文学具有一种先天的亲缘关系,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与文学艺术相比,电影是一门年轻的艺术,自诞生至今也仅有百余年历史,电视的历史甚至更短。可以说,影视艺术的发展需要得到历史悠久的文学的滋养。文学可以提供一套相对完整的反映生活、表达生活的方式和方法,这无疑为影视创作供给了天然的丰富的养料。纵观世界影视发展史,诸多经典影视作品都是依据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改编而来。优秀的文学创作可以为影视作品提供坚实的故事基础、深刻的思想内涵、鲜明的人物性格、独特的表现手法等,这样也就为导演搭建了一个得以发挥想象进行二度创作的空间。

在国外,根据莎士比亚、雨果、小仲马、狄更斯、海明威、托尔斯泰等作家的作品改编而成的电影,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银幕形象。另外,在世界影坛,许多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影片,如黑泽明的《罗生门》、科波拉的《教父》和《现代启示录》、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以及《乱世佳人》《美国往事》《法国中尉的女人》《克莱默夫妇》《沉默的羔羊》《阿甘正传》等,都依据经典或流行的文学原著改编创作而来。可以说,正是在文学甘泉的滋润下,影视艺术勃发出了日益旺盛的生命力。文学俨然成为影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然而,在我国文学与影视的关系却一直没有得到统一的认识。在20世纪80年代,著名电影导演张骏祥先生曾提出“电影就是文学”的偏激观点,他把电影等同于文学的说法否定了电影的独立性。虽然“电影就是文学”的观点遭到否决,但这并不意味着电影就没有文学特性和文学价值。在影视创作的前期,文学剧本的打磨与推敲成为重中之重,它需要为以后的拍摄作好铺路搭桥的准备工作。文学剧本会对电影的思想主题、人物形象塑造和艺术表现手段等做出基本的框定,之后在具体的拍摄中将其转换成银幕形象。“虽然在这个转换的过程中,由语言文字所体现的文字消失了,但文学的价值却在与其他艺术的结合中被保留下来。”①中国第五代的许多电影作品,如《霸王别姬》《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等都是由小说改编而成,曾有评论者指出,第五代导演的电影作品在很大程度上骨子里流的是别人的血液。张艺谋至今感叹,一个好的文学剧本对于电影创作的重要性。电视剧同样如此,《四世同堂》《蹉跎岁月》《新星》《北京人在纽约》《过把瘾》以及历史剧《雍正王朝》等也均由小说改编而成。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但为影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故事基础,而更为重要的是,提供了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对社会、历史、文化的理解方式。

李安导演的《断臂山》根据1997年安妮普罗克斯的短篇小说改编,小说原作只有数十页,文字极其精简。导演将自己独特的理解融入其中,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容和二度创作:“爱是可以超越文化差异的,当爱降临时,异性之爱与同性之爱是毫无差别的,不妨把性别撇开。”影片在优美的西部风光和略显沧桑的吉他音乐的衬托下,两个牛仔之间的爱情如泣如诉,达到了“从没有过地如此纯洁、神圣地刻画两个男人间的爱情”的境地,而影片的最后,Ennis目送自己即将与心上人结婚的女儿驱车离去,打开衣橱,凝视着断臂山的明信片,饱经沧桑的脸上老泪纵横,说出那句令人心痛的“I swear”的时候是如此地凄凉。这样的爱情故事超越了性别、文化、种族、地域,令观者唏嘘感叹。可以说,《断臂山》从小说到电影,升华了原著中细腻优雅的文学意蕴,将这种文学性转化为形象化的视听语言,让观众通过影像去领略和回味其中的妙处。

文学的艺术形式范文第2篇

教师的个性有益于创造语文教学的艺术。教师有个性,才有语文教学的艺术。个性意识强,个性教学主动性明显,愈能有效地进行和指导语文教学。同样,个性意识越强烈,教学创新意识就越强烈。愈能创造地运用于语文教学艺术之中。独立自主的个性,是实施个性语文教学的前提。

二、设计独树一帜的个性化教学思路

思路有新颖,不同反响,就要别出心裁,不拘一格地设计教学思路。首先要有超前意识,尽可能打破原先的课堂教学模式,赋予新意。不拘泥于教参,不受名人名言的束缚,用自己的个性去演绎作品的个性,更可以用自己的个性进行教学组织和课堂教学的再创作。其次,找准教学“突破口”。教师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是教学思路的“突破口”。个性的差异和个性发展都要求教师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创造性地促进“有个性的人”的全面发展,使之形成优良的个性。教学的思路应该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说个性的话,说自己的话,说真实的事让课堂充满学生的个性活力。个性化的教学思路,不是拘泥于一家之言、之行,而是在尊重教育规律上各展百家之长。简单地说,让学生自由地抒发,如是的描写自我个性,从而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三、寻求与众不同的个性化教学艺术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与指导学生如何“学”。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必须有轻松幽默的一面。轻松的教学、幽默的启发,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创设教学的情趣和氛围,产生幽默中不失本分,欢乐中不乏启发的教学效果。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必须要有生动、精彩描写的另一面。入胜的细节描写与非凡的思想境界相辅,将学生引入教材的美的境界之中,引导学生在作品的鉴赏、联想、体验之中融入学生个性的理解,从而将教学的情趣、学生的情感推创造课堂气氛“其乐融融”。

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教学上要“运其才智,相机诱导,体悟传神,发展个性”。就是运用教师的才智,发展学生的才智,以个性培养个性,以情感增进情感,从而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和个性。

四、塑造别具一格的个性化教学风格

教学的个性,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是将独创性教学方法和与之不同的教学手段性融合,形成切合教师个性实际的教学风格,从而在教学上产生对学生个性教育的最大效果。

首先,开放性语文课堂教学是独创性教学风格的具体体现,开放性教学,教师要促进师生双边交流,以及生生交流,让学生在多种思想和观点的碰撞下,触发思想火花,产生学习的最大兴趣。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批判能力,不迷信权威,勇于评价他人与自己,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发展独立自主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其次,开放性语文教学要开拓语文教学空间,开展第二课堂的语文学习。教师要树立“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的开放性教学观,多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社会接触面和知识面。

五、展现略高一筹的个性化教学品位

文学的艺术形式范文第3篇

“T”型艺术人才的必要性

艺术教育与其他门类教育有着显著的区别,更加注重受众自身对艺术的感受,没有唯一确定的答案。学生在学习教师教授的内容的同时,也可以自己尝试探索新的艺术形式、表现方式,创造新的艺术成果。

创造新的艺术成果并非易事,不仅要考虑与艺术成果相关的专业内容、形式,还要考虑艺术成果的受众,即艺术成果面向的目标群体,甚至延伸至艺术成果的社会影响力等。要实现这些仅凭专业的艺术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专业知识、能力,也需要熟悉社会、经济、文化、管理、媒体等,这样才能将最初的构想转化为艺术成果。

以一场毕业晚会演出为例,学生需要具备舞蹈、音乐、表演等专业知识、技能,为观众呈现优美的表演内容,带来美的享受。同时,学生也需要掌握晚会策划、组织的相关知识,了解毕业晚会的组织流程,通过制订可行的演出计划、主题,组织节目内容、排练,获取外界赞助支持,联系媒体宣传等保障晚会的顺利筹备。在安排一场毕业晚会的人员组成时也需要有人员管理的知识,从主持人、演出人员到服务人员、礼仪人员等,都需要合理的安排和统筹,根据每位演出成员的素质特点安排合适的活动内容,调动晚会参与成员的积极性,让集体的力量得以最大化。

由此可见,“T”型知识对于接受艺术教育的学生有着非凡的意义,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艺术知识、拓展专业深度,更能提升学生从事艺术实践、创新的综合知识及能力,增强学生对未来所从事的艺术事业的适应性,创造出满足社会、大众不同需求的艺术成果。

“T”型艺术人才的知识构建

上文阐释了“T”型知识结构的内涵,以及“T”型艺术人才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培养“T”型艺术人才的途径关键在于艺术人才的知识构建,形成属于艺术人才的“T”型知识结构,其可分为以下两方面:

1.专业延伸

专业延伸要求艺术人才在学好自己本专业时先聚焦、后融合。聚焦,是指关注专业上的特定领域、方向,形成这一方面的专长。以书法学习为例,书法专业学生在较长一段时间的学习中坚持练习一种字体,例如楷体,这样能帮助专业学生深入掌握楷体这一书写方式的特点,形成深刻的认识。融合,指综合、借鉴,将其他艺术形式的内容、形式、方法等融合到自己学习的专业内容中,增加自己专业内容的深度。例如,在舞蹈表演的基础上将昆曲融合其中,形成“昆舞”这一舞蹈表演艺术形式。

2.综合拓展

专业延伸是增强专业学习深度,是艺术人才知识构建的坚实基础。综合拓展则是增加艺术人才对专业知识相关的知识学习,构建更加有利于专业知识发挥作用、保障艺术创新顺利进行的知识结构。

艺术政策,是指艺术活动开展所处的环境,主要包括政府制定的对艺术活动、经营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法规,如反不正当竞争法、税法、环境保护法以及外贸法规等,政治、法律环境实际上是和经济环境密不可分的一组因素。在从事艺术活动、经营前,要了解政府了哪些对艺术活动、经营等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法规。如,研究国家的税法、反垄断法以及取消某些管制的趋势,同时了解与企业相关的一些国际贸易规则、知识产权法规、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障等。这有利于艺术人才认清自己从事艺术活动所处的社会法制环境,遵守法律法规,明确自己从事艺术活动的责任与权益。

营商思维,是指艺术活动所处的经济环境,以及艺术活动可能产生更大价值的营商渠道。从事艺术活动,不仅需要考虑消费对象的基本状况,包括消费水平、目标群体数量等,还要考虑艺术活动的商业模式,从艺术活动的组织、宣传、开展到盈利可能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以演唱会为例,演唱会要考虑面向的群体,是青年人,还是老年人;所在的城市、地区,该地区的消费水平,演唱会门票的价格,宣传的途径;等等,这些都需要一定的商业知识来支撑,保证演唱会活动的顺利进行。

文化素养,是指基本了解社会成员的民族特征、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教育水平以及风俗习惯等因素,为艺术创新提供不竭的源泉。每一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它们常常具有高度的持续性,这些价值观和文化传统是历史的沉淀,通过家庭繁衍和社会教育而传播延续,因此具有相当的稳定性。艺术人才应关注某个国家的核心文化内容,了解其主流文化倾向,并以此为基础创作符合大众文化口味的艺术形式。以国粹“京剧”为例,很多中国人喜爱京剧,京剧从人物的装束、唱腔到表演,都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展现了大多数人的审美趣味。同时,每一种文化也有亚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们由有共同语言、共同价值观念体系及共同生活经验或生活环境的群体构成,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社会态度、爱好和行为,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市场需求和不同的消费行为。艺术人才了解亚文化,能够增加对文化差异性的理解,创造出独特风格的艺术成果。“草根”音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些歌手将亲身经历艺术化表现,自编、自演形成代表基层大众的艺术形式。

技术趋势,指那些引起革命性变化的发明,包括与艺术活动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和发展趋势以及应用前景。以日用照明产品设计为例,通过关注新的照明技术,如OLED技术,将OLED厚度小、抗震性好、耐低温等优点应用到灯具设计中,制作适合冷藏车、冷冻室等空间的照明设备。总之,艺术人才的“T”型知识建构,需要学生增强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通过聚焦、融合提升专业知识储备;同时,通过关注艺术政策、锻炼营商思维、培养文化素养、了解与艺术相关的技术趋势拓展知识的广度,成为兼具广度和深度的“T”型艺术人才。

文学的艺术形式范文第4篇

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思潮是人文主义,它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精神与各国民族精神。社会文化思潮可以被归结为人文主义,社会心态和学术理论倾向,重理性。深刻地影响了近代哲学的思想观念。

这时期的哲学一方面仍保留着中世纪哲学的痕迹;另一方面包含着近代哲学的萌芽。为近代哲学开辟了道路。在中世纪哲学向近代哲学过渡的进程中,文化上出现新旧并行,或交替的局面:人文科学与神学;古代哲学与经院哲学;个人主义与权威主义;经验科学与自然哲学;理性与信仰;批判精神与教条主义……相互撞击,表现出过渡时期的文化特征。

这期间人文主义的语言哲学,艺术哲学,道德哲学,自然哲学各派学说对近代哲学都有很大影响。由于中世纪教会不注重文学艺术的价值,文艺复兴则肯定了文学艺术同哲学一样。如达奇芬就把诗和画都看作是哲学,把文学艺术比作镜子,反映现实,创造第二自然,能给人以真理。因此,人文主义艺术创作也达到了顶峰,是最辉煌的年代。例如绘画、雕塑、建筑、音乐等,他们在艺术创作中和反思中获得了哲学的意义。艺术作品体现了人的非凡创造能力;肯定了感性的作用;反映了自然的和谐;抬高了人的价值;贬低了神的地位。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

人文主义思想反传统、反神学、反经院,认为其是教条主义与宗教专制主义。人文主义的艺术观涉及到自然观、认识论、人论、价值观等方面。由于文艺复兴运动对“自然”的发现,导致近代哲学与自然科学联盟,自然科学为近代哲学提供了新的理论模式,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文化氛围。如果没有自然科学带来的那种新的变化,文艺复兴时期的其它理论成果也不会被吸收进近代哲学之中。

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科学思想,深深地影响了近代哲学。有些问题虽不属于自然科学,但哲学家们也试图以自然科学的方法加以解释。如笛卡儿的形上学;斯宾诺沙的伦理学;休谟的人性论。人们不再相信演绎推理是探索知识的唯一途征,则认识到经验与数学的重要性。

近代哲学不仅对自然科学的性质内容进行反思,而且也为自然科学奠定基础,预示方向。自然科学不只是服从哲学的指导,而且也影响到了近代哲学的方向和内容。近代哲学比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于自然科学的方法,标准和成就。近代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学说彼此呼应,相互影响到。近代哲学的理论具有自然科学理论的系统性,确证性和方法论的简明性特点。近代哲学与科学同盟,也是哲学世俗化的进程,基督教哲学从此失去了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因此,文艺复兴是欧洲的时代精神由基督教文化转向自然科学精神,也是中世纪哲学过渡到近代哲学的根源。

文学的艺术形式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数学教学;创造性;培养;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开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之一。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创造性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一、端正教学观,坚持学生主体地位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有了问题,学生思维才有空间,创新意识才得以培养。因此在教学中要克服“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病,要走出“少讲多练,在题海战术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误区。因为这并非是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相反是弱化了学生主体地位,不仅不能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长期以往,学生脑海里不再孕育问题意识,自身学习能力也逐渐降低,最终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端正教学观,即必须按“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进行教学,让学生主动积极选择探索的方向,在探索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二、创设好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知道生活处处有数学。因此,在具体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好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问题意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如上学期教学六年级“圆的认识”时,我让学生用自己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椭圆形及圆形硬纸片在课桌滚动,使学生带着“车轮为什么设计成圆形?”这一问题进入新知学习中,萌生进一步了解圆的特征及在生活中的用途的探究欲望,在学习中切身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我把学生置身于装修本班教室情境中,使学生产生参与设计的欲望,让他们小组进行讨论提出:我们需要粉刷的是哪几个面?铺地砖是那个面?为什么要扣除门窗的面积?通过让学生观察教室,自主提出问题,从而知道装修房子应考虑的相关知识,认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能够解决生活中许多问题。

教学中还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向学生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是与旧知有联系的。这样一方面使学生有可能去思考与探究,另一方面又使其感受到已有知识的局限性,从而引起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问题意识。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我拿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面积相等),让学生猜猜:这两个图形哪个面积较大些?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生联系原有知识才能完成,对他们来说无疑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并且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可以动手操作验证,也可以通过计算。“要比较它们的大小,该怎么办?”学生马上提出疑问。于是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有的学生认为可以把其中一个图形剪后拼拼,看能否拼成另一个图形,但也意识到这种方法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普遍适用,比如土地面积、其他材质的图形等。我趁机提出“三角形面积能不能像平行四边形面积那样用计算的方法进行呢?又该如何计算呢?”我让学生联系之前学习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提出: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通过什么办法可以转化?接着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三角形学具两两拼摆,比一比看谁能最快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接着问“怎样的两个三角形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操作、观察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强化:“为什么要除以2?”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三、指导质疑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