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海洋经济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海洋经济 海洋环境 环境保护 海洋灾害
前言
随着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近海海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使海域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并对生物资源和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近海水域的污染已成为世 界各国,特别是象我国这样具有相当长的海岸线和众多海湾的国家所共同关心的环境问题。海洋经济的发展还面临严酷的海洋自然环境,海洋灾害直接影响着海洋经济的发展规模、速度和效益,精确预报海洋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应该采取何种防灾、抗灾和减灾工程措施,也成为严重关注的环境问题。为了开发海洋中的空间、矿产、渔业、能源等物质资源,需要在海上进行各类工程建设,在目前科技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工程建设的规模日益巨大,这些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海洋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将是开发海洋中的一个应引起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适应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的日益恶化,海洋灾害的频发和海洋工程向大型化发展,近海石油气田的开发,以及海岸带开发过程中的后效问题的研究需要,针对我国重大海洋环境与保护问题开展研究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在这方面,重点需要开展的研究课题大体上有三类。第一类课题是海洋环境特征对各类污染物作用的机理和规律研究,第二类课题是海洋工程设施防灾、抗灾和减灾研究,第三类课题是海洋工程及海洋环境工程与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吸防治措施与对策。
一、海洋环境特征对各类污染物的作用机理和规律研究
以海洋流体动力对各类污染物迁移、扩散、转化规律的研究为基础,考虑各种自然环境因素(浪、流、风、光、温度、湿度)、物理因素(扩散、挥发、沉降、吸附、释放)、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的作用,揭示污染物在海洋复杂条件下的运动及演变规律,并建立海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此外,近年来,在我国沿海海域,赤潮频发严重。因此,除了加强赤潮的监测和预报外,也应加强在建立赤潮生长机理和发展规律方面的研究工作。
此项研究应通过现场观测、物理模型实验和数学模拟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由于现场观测工作耗资巨大,且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所获得的数据往往有许多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很难将其中的单因素影响分离出来,因此,往往只能用它来作为对某一水质预测预报模型进行检验其可行性和精度的一个实例。
用数学模拟方法来建立海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目前,在这方面国内外已有不少水质预测预报模型,这些水质预测预报模型大体上都基于以下几方面的模型:水流数学模型;波浪数学模型;液流相互作用模型;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数学模型。
在水流数学模型研究方面,对于较大范围的海域,通常可采用深度平均的潮流教学模型,对于紊动影响不显著的海域,可不考虑湍流影响,而对于湍流效应显著的区域,如排污口近区,则应考虑湍流效应。此外,采用坐标变换,可建立一种能够考虑复杂地形和套流效应的三维潮流数学模型,这样才能够较好地重现实际海域的三维潮流特征。在较小范围的水域,水流数学模型可以以N-S方程和通用的k-(湍流模型为基础,针对水温和盐度分层流的流动特性,考虑浮力对紊动的影响,建立用于模拟同时存在温度和盐度梯度这一类密度分层流的k-(单流体数学模型。也可以基于多流体模型的基本概念,分别对两相本身的湍流输运规律以及相间相互作用规律进行模拟,建立两相湍浮力分层流的双流体数学模型。
在波浪数学模型研究方面,可应用BI—CGSTAB法求解由椭圆型缓坡方程离散得到的代数方程组,以提高求解效率。从水波发展方程出发,可导出一种用于大区域波浪变形问题的数学模型。通过引入弱非线性波色散关系,可使双曲型缓坡方程能
够有效地考虑波浪的非线性效应。对高阶Boussinesq方程的进一步研究,可使方程的色激性从入水到深水都达到很高精度,并提高方程的非线性精度,可以更精确的计算较深水域波浪的非线性特征。
针对带自由表面的波浪场问题,通过把能有效模拟自由面形态的N— S方程和波能平衡方程的结合,可导出一个能考虑破波能量损失的抛物型缓坡疗程,用这个方程可模拟规则波和不规则波破碎引起的波高变化。建立沿岸流数学模型,可模拟海岸上波高变化和破碎波波高、波浪增减水和沿岸流。
在波流相互作用模型的研究方面,对于弱流情形,可采用一种考虑流影响的修正的合流缓坡模型;对于强流情形,可采用在Botssinesq方程中考虑流影响的模型。可以将辐射应力的计算公式与抛物型缓坡方程中的待求变量联系起来,建立一种辐射应力计算的新方法,用该方法可对较大区域均匀斜坡地形上的波浪辐射应力进行数值模拟。
在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数学模型研究方面,基于N一S方程所建立的深度平均的二维应力一通量代数全场模型,可对非对称潮流作用下的侧向岸边排放问题过分数值模拟。以研究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的三维预报系统作为目标,在分析近海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现象的基础上,针对近海海域水污染的特点,从三维湍流模型出发,在动量方程中引入表面风应力、底部切应力以及柯氏力的作用;在输运方程中引入反映物理、化学、生物等作用的源、汇项,可建立一个统一考虑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过程综合作用的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的三维预报模型,它可为环境评价、水质规划、污染控制以及水域排污工程设计等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同时对确定水域环境容量,从而制定水域环境保护策略,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
应该指出,在海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研究方面,数学模拟无疑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但不论是何种数学模型,其模型中所需的必要参数和边界条件的处理是研究水质模型的技术关键,直接影响到水质模型的科学性和预测能力。而这些必要的数据是无法从数学模型本身来取得的,有些可以通过现场观测来得到,但其中一些最基本的卷数是要通过基本机理的研究才能得到,在这方面物理模型实验研究将是一个有效的手段。
能模拟海洋动力因素的先进实验设备,现代化的量测仪器和测试系统是开展物理模型实验研究的必备条件。进一步完善PIV和LIF的浓度场、速度场同步测量系统,可研究非破碎波浪、破碎波浪及波流相互作用下水流的垂直结构,获得流场中水质点速度的空间分布和时间过程;并同步获得波浪及波流相互作用下浓度场的空间及时间变化过程,可用以分析定量污染物团在波浪及波流相互作用下扩散的基本特征和扩散系数。
二、海洋工程及海洋环境工程与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及防治措施与对策
为了充分利用海洋空间,现代海洋空间利用除传统的港口和海洋运输外,正在向海上人造城市、发电站、海洋公园、海上机场、海底隧道和海底仓储的方向发展。人们现已在建造或设计海上生产、工作、生活用的各种大型人工岛、超大型浮式海洋结构和海底工程,估计到21世纪,可能出现能容纳10万人的海上人造城市。我国澳门和日本已经在海上建成了人工岛海上机场。为缓解紧张的陆地资源及减少城市噪音等,日本已经于99年8月在东京湾用6块380米长,60米宽的矩形漂浮钢板拼装海上漂浮机场。
由此可见,随着海洋资源与空间的开发利用,各类海上工程建筑物数量不断增多、规模日益复杂和庞大,保证这些海上工程设施的安全运行及采取海洋工程防灾减灾措施将越来越重要。海岸带和近岸海域是各种动力因素最复杂的地区,但同时又是经济活动最为发达的地区,海上工程建设如果考虑不当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环境灾害。工程设施可能破坏原有海岸带的动态平衡,影响岸滩的冲淤变化。海上回填和疏浚会改变海岸的形态,破坏某些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若对含有污染物的疏浚污泥倾抛处理不当则会造成二次污染。海上石油生产中的溢油事故将对海洋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污染。日益增多的海上退役工程设施如果不及时处理也将会逐渐成为海上障碍物以致引起公害。海洋工程抗灾减灾的任务是一方面要保证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界海洋灾害带来的报失,另一方面又要避免人为造成的海洋环境灾害。
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海洋环境保护与人类生产实践活动协调发展日显重要。如港口开发中的环境问题,主要内容包括:航道、港池开挖、疏浚引起的泥沙输运及其疏浚物抛放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深水港口水工建筑物、大型人工岛、超大型浮式结构的环境和生态影响;破波带及其附近水域沿岸流对物质输运扩散规律研究;大型海岸工程、岸滩保护和整治工程引起的海域环境的变迁和海岸演变;海岸演变、防护及开发利用新概念的原则与理论,如由于工程措施所引起的海岸动力学、生态学、社会经济学及与环境关系的综合分析与协调。
随着沿海大、中型城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平建设中的污水深海排放技术,感潮水域污水多点排放漂移扩散研究,天然海湾、人工湖及人工运河的水质交换能力,人工沙滩的保护措施,滩涂围垦对水域环境的影响等,都将是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鉴于黄河三角洲海岸线不断依退所带来的国土面积减少、陆上设施受到威胁甚至破坏、对黄河三角洲湿地自然条件的毁灭性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也是非常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此外,长江三角洲、珠江口及珠江三角洲的海岸开发、滩涂围垦和岸滩保护及整治工程对水域影响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也切枰?重点研究的课题??BR>以主要经济发达的河口和海岸带地区以及主要海域的经济发展为背景,建立一个数字化的区域经济发展模拟系统。与防灾、抗灾和减灾决策支持系统一样,将环境工程、水利工程、土木工程与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相结合,建立模型,通过多媒体技术,形象化地针对经济发展规划,预测由于发展经济带来的海域环境水污染的恶化、海洋自然灾害(台风、巨浪、风暴潮、地震、冰害、地质灾害)频发的情况。人类活动特别是大规模工程建设所引起的海洋环境的变迁和海岸演变,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用数字手段统一地加以处理,建立智能化的决策支持系统,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将会是决策部门进行宏观决策和具体规划时的一个十分有
效的手段。
三、海洋灾害的精确预报及海洋工程设施防灾、抗灾和减灾的研究
海洋灾害主要包括风暴潮、海浪、海冰、海啸、赤潮及海岸侵蚀等。9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每年达上百亿元人民币,是世界上海洋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海洋工程结构的投资费用很高,一旦发生破坏,将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巨额财产损失(如1969年渤海冰推倒“海二井”平台,1989年风暴潮损失超6亿元,1991年DB29销管船在南海通台风翻沉等)。当前我国海洋能源开发与海洋空间利用的绝大部分活动是在近海和极浅海海域。为了保证在这些海域所建造的工程设施能够安全服役免遭破坏,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弄清这一海域中严酷和复杂多变的环境因素。我国东临西北太平洋,每年出现的台风数目占全球的38%,其中对我国可能造成灾害的台风每年有7—8个。每当台风在我国登陆或接近我国沿海通过时,都会在沿岸局部地区产生风暴潮,形成风暴潮灾害。
在我国北方海域(渤海和北黄海),冬季由于受寒潮影响,沿岸地区每年都有结冰现象,结冰严重的年份则出现冰害。若对这些海洋灾害估计不足将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渤海重叠冰与堆积冰的形成,不但可给结构物以强大的冰压力,而且由于冰激引起的振动作用,也会给海洋平台的使用和安全带来巨大的损害。而冰区溢油的迁移规律及预防和清理技术,至今尚未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对近岸大面积冰排和海上浮冰,在波浪、潮汐作用下都会引起海冰的断裂,断裂后冰块的尺度直接影响其对结构物的作用。在渤海海域建造的海洋平台,为了抵抗冰害,往往建成正、倒锥体的结构型式,冰排对锥体结构的冰荷载及与其的动力相互作用,也是目前尚未解决的课题。在海冰力学的研究中,除进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外,实验研究也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在实验研究中,模型冰可采用冻结模型冰和非冻结模型冰来进行,它们各有其优缺点,发展这两种技术是海冰力学研究中的一个课题。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海域中时有地震发生。强烈的地震将有可能是海上工程设施的主要破坏荷载。如果一旦在地震中结构物(海洋平台、钻井船、人工岛、输油及输气管道等)发生破坏,除其直接经济损失极大外,其次生灾害——火灾、环境污染等的后果也不堪设想。
近年环太平洋地区地震的频度和强度都在上升,造成重大灾害。大型海上工程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特别是抗震防灾的基本原理和减震技术措施需要认真研究。海域中的大型海上水工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和振动破坏机理更有待深入研究。日本阪神地震记录资料表明,地震及由此引发的巨浪共同作用对水中和岸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十分严重。水工建筑物的这类破坏机理,至今国内外对此都很少研究,且由于试验条件的限制,国内外对此方面的试验研究工作开展极少。这是海上水工建筑物抗震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
以下的一些研究内容将是为解决海洋工程设施抗震措施中的关键技术所必需考虑的,如近海环境地震危险性分析,设计地震动参数和频谱特性,强震海底多维地震动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地震波传播特性及地震动输入机理;海域中大型海上水工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考虑周围水介质影响的结构振动破坏机理、振动控制、地震动时颇联合分析模型和输入机制、非线性动力分析和动力破坏试验;核电站海域工程建筑物抗地震性能,海洋采油平台及地下输油管线与地基土动力相互作用,码头及护岸建筑物地震稳定性;海域中水工建筑物的性能设计和地震设防标准等。
海上水工建筑物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健康状况逐渐恶化,其损伤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结构的老化、疲劳、超载、内部损伤(裂缝)、地基沉降变形以及环境的物理化学损伤(低温、冻融、大气侵蚀)等;其二是设计不周或设计标准偏低,施工质量差,原材料不合格,管理维护不善等。大型海上水工建筑物的损伤和事故都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海洋经济 战略定位 产业结构 陆海统筹 集群发展
1 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必然性[3]
1.1陆域资源非常稀缺,日益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
从陆域资源来看,浙江省人口稠密而资源禀赋条件差,是一个资源能源小省。2010年末,全省常住人口5446.51万人,约占全国的4.06%,而土地面积只占全国的1.06%;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1公顷,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矿产资源更是严重缺乏。在这样的资源条件下,浙江创造了全国第四位的经济总量,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资源紧缺日益成为制约浙江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1.2海洋资源极为丰富,为浙江经济发展带来广阔空间
浙江区位条件优越,位于我国“T”字形经济带和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是全国“两纵三横”城市化战略格局中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省拥有6696公里海岸线,其中深水岸线506公里;能建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的岸线471公里,大多数集中在宁波一舟山港域,是我国建设世界级深水港群的最佳选址;拥有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2878个,约占全国海岛总数的2/5)拥有近400万亩滩涂资源,约占全国的13%[4]。
1.3已经制定海洋开发战略,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1993年,浙江省第一次海洋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开发蓝色国土,拓展新的发展空间。1998年,提出要发展海洋产业,建设海洋经济大省。2003年,进一步提出要实施陆海联动,建设海洋经济强省。2009年,省委省政府作出重大决策,努力推动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1年初,《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得到国务院正式批复。
2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状况
2.1海洋经济总体发展情况
2.1.1海洋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对全省经济作用日益重要
2010年,全省海洋及相关产业总产出12350亿元,海洋及相关产业增加值3775亿元,按现价计算(下同),海洋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518%,是2004年的2.6倍,年均增长17.0%。海洋经济占GDP的比重由2004年的12.6%提高到2010年的13.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9个百分点。
2.1.2海洋经济二、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发展较快
2010年,浙江海洋经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87亿元、1599亿元和188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7.6:42.4:50.0。与2004年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对比(见表1),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下降4.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上升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上升4.7个百分点。2005-2010年,海洋经济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7.8%、17.0%和18.9%,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比全部海洋经济年均增速高1.9个百分点,因此比重上升较快。
2.1.3海洋主要产业增长较快,带动海洋经济整体发展
按照产业关联程度进行划分,海洋经济还可分为海洋产业和海洋相关产业。2010年,作为海洋经济核心层和支持层的海洋产业增加值为2130亿元,占GDP的比重为7.7‰其中海洋主要产业增加值1836亿元,占GDP的6.6%(见表二)。2005-2010年,海洋主要产业年均增长19%,比整个海洋经济平均增速高2个百分点。
2.2海洋主要产业发展情况
2.2.1发挥海洋生物资源优势,海洋渔业发展形势良好
2010年,海洋渔业实现总产出366亿元,增加值209亿元。水产品出口贸易,快速回升,国内贸易市场交易活跃。渔民人均纯收入13350元,比上年增长11%。
2.2.2涉海工业增长较快,临港工业发展格局进一步形成
2010年,涉海工业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态势,实现总产出6354亿元,比上年增长28.1%。涉海工业中,海洋船舶工业和海洋化工业所占比重较高,发展较快。
2.2.3重点工程建筑继续推进,海洋工程建筑业稳定增长
宁波北仑港工程、镇海100万吨乙烯工程、温州半岛浅滩一期工程、飞云江南岸堤防工程、舟山洋山深水港区三期(港口)工程、舟山大陆连岛工程项目、三门核电站等大批临港工业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或按期建成交付使用,充分发挥出滨海地带土地资源优势[5]。
2.2.4海洋交通运输规模持续扩大,港口物流快速发展
2010年,浙江省海洋交通运输业实现增加值311亿元,比上年增长25.3%。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78846万吨,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宁波,舟山港的货物吞吐量62052万吨,居全球港口第二位。
2.2.5依托特色旅游资源,滨海旅游业发展迅猛
随着宁波一舟山跨海大桥、温州(洞头)半岛工程的通车,舟山群岛、洞头列岛已成为浙江省滨海旅游发展的主区域;随着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南麂列岛成为浙江省发展海洋生态旅游和度假休闲的理想场所,其它滨海区域也结合自身优势,积极推出了各种特色滨海旅游项目。
3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海洋经济总量较小比重较低
关键词:海洋钻井平台;平台技术;现状和发展
基于当前我国对陆上和海上油气资源开采量严重不平衡的现状,加紧对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能缓解我国能源资源利用紧张的现状,还能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能源开采结构。海洋钻井平台技术的发展,是海洋能源开采的重要环节。完善钻井平台技术,不仅能为实现采油的安全施工,还能展现我国在海洋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和技术水平。所以,加强对钻井平台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1.海洋钻井平台简介
1.1.钻井平台概述
海洋钻井平台是进行海洋油气开采的主要设备,在实际的应用中,主要是用来支撑和存放巨大的钻机、为钻井人员提供居住地点、对开采的原油进行存储等。相比较具体的油气存储设备以及诸多的海上工程船舶,海洋钻井平台的存在更具基础性作用。
海上钻井平台的造价非常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钻井平台所处的重要地位以及它自身构造的复杂性,使得在对它进行设计时必须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第二,钻井平台一经投入使用,就会常年经受海上的恶劣环境,诸如台风、潮汐、海浪等都会对钻井平台设备的主体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侵蚀,为了保证钻井平台的正常使用,必须在建造的过程中加大对耐腐蚀、耐侵蚀等昂贵材料的应用。第三,钻井平台在使用的过程中,还会出现材料老化、地基土冲刷等问题,在进行周期性维护时,也必须加大一部分的资金投入。
1.2钻井平台的分类
基于当前钻井平台研制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海洋钻井平台依据运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其中按结构又可分为: (1)移动式平台:坐底式平台、自升式平台、钻井船、半潜式平台、张力腿式平台、牵索塔式平台 (2)固定式平台:导管架式平台、混凝土重力式平台、深水顺应塔式平台 坐底式钻井平。这些钻井平台按照自身操作方式和使用性能的不同,在具体的石油开采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海洋钻井平台的技术现状分析
海洋钻井平台发展至今,进行了多次技术和设备操作上的革新。对目前海洋钻井平台技术现状的分析,还必须结合具体钻井平台自身的结构和性能来说。当前最常用的钻井平台模式有七种,分别是固定平台、坐底式钻井平台、自升式钻井平台、钻井船、半潜式钻井平台、张力腿式钻井平台以及牵索塔式钻井平台。下面,本文就结合当前常用的四种平台模式,进行具体的分析。
2.1.半潜式钻井平台
该钻井平台由坐底式平台发展而来,上部为工作甲板,下部为两个下船体,用支撑立柱连接。半潜式钻井平台在深水区域作业,需依靠定位设备,一般为锚泊定位系统,常规的锚泊定位系统通常由辐射状布置的八个锚组成,用链条或钢绳与平台连接。水深超过300~500米时,需要采用动力定位系统或深水锚泊定位系统。
工作时下船体潜入水中,甲板处于水上安全高度,水线面积小,波浪影响小,稳定性好、自持力强、工作水深大,新发展的动力定位技术用于半潜式平台后,工作水深可达900-1200米。但它的不足之处就是,甲板能够利用的面积较小,对它的使用还极易受到海洋环境的影响,并且投资大,维持费用高,有效使用率低于自升式的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自上世纪60年代使用至今,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上的革新。
到目前为止,半潜式钻井平台技术的深水域工作范围和钻井深度都已达到了较为先进的水平。另外基于技术的不断发展,半潜式钻井平台还实现了动力定位和全自动化操作,较之过去可以说实现了技术上的飞跃。半潜式钻井平台的稳定性能好、易操作等诸多优点,使其非常适合于大范围的深海作业。
2.2.自升式钻井平台
该钻井平台又称为甲板升降式平台,其具体结构主要是桩腿、与桩腿相连的升降装置和平台本体三部分。基于当前的技术,在进行具体操作时,必须先将桩腿海底,以此来实现对整个平台和设备的支撑,然后启动升降装置进行海底作业。
它的优点就是桩腿的使用,一方面保证了钻井平台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实现了对平台上设备的高强度支撑。另外,该平台还具有升降灵活和便于移动的优点,非常适合深水域作业。但是它也存在一些缺点,诸如,第一,在进行拖航时会遇到一些问题,第二,桩腿的应用对深海的土壤要求非常严格,第三,对升降装置的操控要求非常严格,所以不能在更深的海区进行作业。
2.3.坐底式钻井平台
该钻井平台的技术现状是沉浮箱的使用,实现了海面操控、海底作业。通过国内对该平台技术的作业状况进行分析后发现,其最大的优点就是在对油井采完油后,可以有拖船等直接拖航到其他的钻井地点,可以方便地进行移动。另外其平台底面处在海床面上,可以避免海洋恶劣环境的影响。坐底式钻井平台的缺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其平台高度在确定之后,坐底式平台由于坐底式设备高度的限制只能在低于该平台的海域内进行作业,不能适时地调整平台高度和作业深度,运行的灵活性不高。第二,对海底地基的要求非常高,为了确保钻井的稳定性,必须对海底地基进行事先的勘察。
2.4.固定式钻井平台
该钻井平台是一种较为传统和古老的平台形式。相比较其他三种钻井平台,它的优点就是:第一,结构构成简单,第二,对高技术含量的设备应用少进而造价成本较低,第三,由于作业的海域范围较小、海域深度较浅,所以在操作时风险也较小。随着固定式钻井平台技术的不断改进,克服了很多以前的操作瓶颈。当前对该钻井平台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一些经济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区。
3.海洋钻井平台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
基于当前钻井平台技术不断发展和改进的现状,海洋钻井平台技术在先进技术的依托下,将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其技术的发展趋势而言,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3.1.新型的FPSO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
FPSO是一个非动力船,船上的炼油设备可以对开采的原油进行炼油处理,该作业的实现,主要是基于它在将甲板上的各种设备和线路与出油井口的线路连接在一起的同时,能够采用单点系泊的模式将船固定在海面上,随时对原油进行除污去水等方面的处理。
利用FPSO技术装置的主要优点是可以突破以前的技术瓶颈,实现更广和更深海域的作业,这样就能扩大海洋钻井的目标区域,进而获得更大的能源采集量。
随着钻井平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FPSO通过技术上的革新,将朝着更强的抗风能力、更低的成本、移动性更强的方向发展。届时,无论是世界还是我国都将加大对这一新型技术的运用。
3.2.可靠性和自动化程度将增强
海上石油开采对钻井平台的可靠性和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要求都非常高。一方面,在进行海上作业时,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海上的恶劣环境,无论是台风的风蚀还是海浪、潮汐的冲击都会对钻井平台的稳定性造成威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钻井平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实现海底作业的一个基础性工程。另一方面,海上石油开采对技术的要求也非常高,人工操作难免会产生失误,所以,为了提高海上石油开采的效率,借助国内外先进的钻井技术,实现自动化操作有很大的必要性。
3.3.钻机的提升能力和钻深能力将得到提高
基于当前的海洋钻井技术,我国对海底的石油开采量还处于较低水平,为了实现更大范围和更深海域的作业,必须将钻井工作向深水区域推进。现在世界上的很多技术先进的大国,已经在研制大型化的海上油气开采设备,作业深度已经可以下降到海面3000米以下,钻深能力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
3.4.将改变少数国家的技术垄断现状
海洋钻井平台技术对技术的依赖性非常大,所以欧美等发达国家一直占据着钻井平台技术和设备上的领先位置,并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技术垄断,且长期处于垄断地位。随着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开始进行海底石油开采,以及各国对海上钻井平台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欧美少数国家的垄断位置将受到冲击,进而将改变当前的垄断现状,实现互惠互利上的“共赢”。
3.5.多功能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
海洋钻井平台技术自发展至今,不断进行着技术上的革新,这种革新不仅体现在钻机的提升能力和钻深能力方面,还体现在海洋油气开采越来越成体系化,钻井平台的功能越来越多。随着专业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后的钻井平台将不仅具有钻井的功能,还将兼具动力、采油、完井等一系列相关环节的功能。
结束语: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能源资源利用状况越来越不容乐观。为了缓解能源资源紧张的局面,也为了促进我国工业化的持续发展,加强对海底石油能源的开采越来越具有迫切性。海洋钻井平台技术作为海底石油开采的基础环节,其重要性日益突出。本文在综合分析海洋钻井平台技术的发展现状后,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技术上的可行性分析。随着国内国际钻井平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海洋石油开采将实现更高层次和更深领域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定亚,工进全.浅谈我国海洋石油装备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J].石油机械,2009(03).
关键词:海洋环境;钢筋混凝土;桥梁;防腐;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沿海地区,钢筋混凝土桥梁长期处于海水、海风等自然环境的影响中,遭受腐蚀破坏的程度特别严重。据工业发达国家报道,钢筋混凝土在海洋环境中的浪溅区及海洋大气区内,使用寿命大幅缩短,结构大量返修,造成的损失往往能达到总投资的40%。所以,海洋环境中钢筋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引人注目,越来越得到工程界的重视。以下将探讨海洋环境中钢筋混凝土的老化和相对应的防护机理及防腐技术。
一、钢筋混凝土桥梁性能老化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种钢筋和混凝土复合的材料结构,结构的各项性能不仅取决于钢筋和混凝土各自的物理力学性能,也与钢筋与混凝土的协调工作能力有关。一般而言,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机理主要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混凝土的腐蚀机理主要为碳化。在海水中,甚至在海潮影响区域的大气环境中,都存在着大量的氯离子,氯离子极易诱发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发生电化学腐蚀,而且发生腐蚀的时间远远早于混凝土碳化引起的钢筋锈蚀。这种电化学腐蚀的速度快且易产生点腐蚀,不仅严重削弱钢筋截面,而且容易导致应力集中,尤其对于以承受疲劳和冲击荷载为主的桥梁结构,危害更为严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结构承载力降低
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的劣化是一个缓慢的、渐进的过程,但最后造成的结构破坏形式却可能是突然的和脆性的。对于钢筋混凝土梁而言,一般将其设计为具有一定延性的适筋梁,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具有有效的粘结作用,二者协调变形。但是,对于腐蚀后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当钢筋锈蚀到一定程度,混凝土保护层开裂甚至脱落以及钢筋与混凝土界面上生成的疏松的锈蚀层都会影响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当锈蚀量较大时,粘结性能的退化已不能在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建立起足够的粘结应力,钢筋的强度得不到充分发挥,承载能力下降。
(二)结构破坏形式改变
粘结性能的破坏导致钢筋不能发挥其塑性性能,结构的破坏形式从延性破坏转变为脆性破坏。对于点腐蚀,由于存在初始缺陷和应力集中,桥梁的寿命将会大幅度降低。更为重要的也是容易忽视的是,钢筋锈蚀不仅会导致结构性能发生改变,还会造成结构的不对称损伤,比如,在海岸和近海工程中,迎海面损伤通常大于背海面,浪溅区和水变区的损伤通常大于大气区和水下区;钢筋锈蚀差别很大,也有可能造成结构的不对称损伤。这种不对称的损伤可能引起结构实际的受力状态改变,如由延性破坏转变为脆性破坏、弯曲破坏转变为扭转破坏等等,导致不可预料的结果。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桥墩立柱非均匀锈蚀后结构可靠度的分析发现,结构的实际可靠指标通常更低,如果仍按通常截面缺损的分析方法评估非均匀锈蚀结构的承载力和可靠度,则会使结构处于更加不安全状态。某地一座桥梁的主梁,迎海面钢筋锈蚀非常严重,而背海面则相对轻微很多,在车辆作用下突然发生破坏,破坏的形式已经不是弯曲破坏,而是侧向失稳破坏,这种破坏形式的转化主要是因为一侧的钢筋锈蚀量太大,几乎已经锈断。
二、防护机理及防腐技术
(一)防护机理
由上述腐蚀机理可知,处于海水环境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发生钢筋腐蚀是由于海水中的氯离子渗入到钢筋周围,当其浓度达到临界值时就会破坏钢筋表面的钝化膜从而发生电化学反应,导致钢筋腐蚀。因此,从防护机理来说就是采取有效措施阻止或延缓钢筋周围发生阴极或阳极反应,这样就能有效地阻止或延缓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钢筋腐蚀破坏。
(二)防护措施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措施有基本措施和补充措施(特殊防腐蚀措施)两类。
1.基本措施又称为第一类措施
它的基本内容是通过设计、施工,最大限度的提高混凝土本身的抗氯离子渗透性以限制环境侵蚀介质(氯化物、氧和水等)渗透混凝土,从而预防钢筋腐蚀。
(1)选用抗海水侵蚀性能好的水泥品种
抗硫酸盐水泥:它的熟料成份主要限制铝酸三钙的含量不大于5%、硅酸三钙的含量不大于50%,铝酸三钙与铁铝酸四钙含量之和不大于22%。这种水泥抗硫酸盐侵蚀的能力很强,且水化热低,由于不掺混合材料,所以抗冻性也较强。
普通硅酸盐水泥:掺有活性混合材料,所以氢氧化钙的含量比较少,对抗溶出性和抗硫酸盐侵蚀能力比硅酸盐水泥要强,其它与硅酸盐水泥相同。
(2)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
密实度高的混凝土孔隙率低,抗海水渗入的能力强,使用寿命也就长。当混凝土材料的配比确定后,水灰比小和施工质量好的混凝土密实度就高,因此,混凝土浇筑时要严格控制水灰比并认真施工。
(3)适当提高混凝土强度和水泥用量
混凝土抗压强度越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就越好,耐腐蚀性也越好。另外,适当提高混凝土强度和水泥用量也能提高混凝土的抗碳化能力,混凝土强度高,密实性好,水泥用量多,则碱度高,碳化速度就慢,可以长期保证钢筋表面的碱度,对防止钢筋过早的电化学腐蚀十分有利。对同龄期的混凝土进行碳化检测,发现水泥用量439kg/m3的C30混凝土,其碳化深度只有0~0.5mm,而水泥用量 297kg/m3的C20,碳化深度就有2.0~3.0mm。
(4)增加钢筋保护层厚度
根据结构情况,适当增加钢筋保护层厚度,以延缓氯化物到达钢筋表面的时间。
(5)防止混凝土开裂或严格控制裂缝的宽度
钢筋腐蚀产物——铁锈的体积约为原先铁体积的2.5倍,所产生的膨胀压力会造成混凝土的开裂、剥落,裂缝的产生又会招致更严重的腐蚀。实验表明:许多情况下,先是由于结构裂缝引起钢筋腐蚀,腐蚀的结果使得裂缝扩大、混凝土剥落。因此在结构设计和施工管理上,应尽量避免裂缝出现,或严格控制裂缝宽度。
2.特殊防腐蚀措施
(1)混凝土表面涂覆浸入型涂料
浸入型涂料是一种粘度很低的液体,将它涂(或喷)于风干的混凝土表面上、靠毛细孔的表面张力作用吸入深约数毫米的钢筋混凝土表层中,它与孔壁的氢氧化钙反应,以非极性基使毛细孔壁憎水化或者填充部分毛细孔使孔细化。目前使用的侵入型增水涂料属有机硅化合物,其中以异丁烯三乙氧基硅烷单体作为硅烷漫渍材料效果最好,保护期可长达15年,但材料费用较高,国内尚不能批量生产。
(2)钢筋阻锈剂
在混凝土拌合物中掺入少量外加剂,靠它来阻止或延缓金属和电解质界面的电化学反应来阻止金属腐蚀。目前,我国主要用于不得不使用海砂作为钢筋混凝土细骨科时而采取的一种防护措施。
(3)阴极防护
根据钢筋腐蚀的电化学原理,阳极反应(钢筋腐蚀)必须同时放出自由电子的电化学本质,采取措施使其电位等于或低于平衡电位,不让钢筋表面任何地方再放出自由电子,就可使钢筋不能再进行阳极反应(腐蚀),阴极防护的方式有牺牲阳极和外加电流两种。阴极防护技术,在欧美等国家已经用于环境恶劣的重要工程上,我国目前尚处于开发阶段,由于成本和管理要求较高,在我国推广该项技术尚有一定阻力。
以上,是我对海洋环境中钢筋混凝土桥梁防腐技术的粗浅探讨,希望在国际、国内对海洋环境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已有较多认识和研究的情况下,正在建设的工程能够吸取国际、国内的大量惨痛教训,不要沿着老路重蹈覆辙。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参考文献
[1] 张云莲. 聚丙烯纤维与海工钢筋混凝土的耐久性. 2002(11)
[2] 施惠生,王琼. 海工高性能混凝土用复合胶凝材料的实验研究. 2003(9)
[3] 朱毓丽. 环氧树脂涂层钢筋海港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2002(6)
【免费咨询电话】400-001-9911转分机27483
【课程范围】Java、C++、C#/.Net、3G/Android、3G/IOS、 PHP、嵌入式、软件测试、UID、网络营销、网络工程、会计、UED、web、Unity3D、大数据等16大课程方向中高端软件人才。
【课程特点】达内科技资深讲师一线教学,根据学员需求安排授课,实训与理论结合,从入门到精通,结合实际项目让学员快速掌握所需技能,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成本。
【免费咨询电话】400-001-9911转分机27483
【温馨提示】学员您好,达内科技是IT培训行业品牌!请先输入前10位总机号码,根据语音提示输入后5位分机号码,稍等片刻即可接通校方顾问老师。您可以把自己目前的技能水平跟老师做反馈,达内科技针对不同基础(包括零基础)的学员都开设有针对性的课程,包教包会,根据学员发展潜力推荐合理岗位就业,欢迎您的来电。
达内科技北京培训中心分布情况:
北京市朝阳区达内科技潘家园安卓/IOS课程中心
北京市朝阳区达内科技亚运村软件测试课程中心
北京市朝阳区达内科技会计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达内科技南锣鼓巷UED课程校区
北京市东城区达内科技天坛Linux云计算/Pyhton/红帽认证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达内科技广渠门C++/嵌入式课程中心
北京市海淀区达内科技中关村JAVA课程中心
北京市海淀区达内科技大数据中心
北京市海淀区达内科技万寿路WEB前端课程中心
北京市海淀区达内科技清华园.NET/Unity3D课程中心
北京市海淀区达内科技海淀园PHP课程中心
北京市海淀区达内科技魏公村UID课程中心
北京市海淀区达内科技网络营销中心
一、达内国际集团简介
达内国际集团是中国IT职业教育的品牌,是目前中国IT职业教育集团,2014年4月3日,达内国际集团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是中国家在美国上市的IT职业教育集团,同时也是2014年赴美上市股。根据IDC的数据,达内国际集团是目前国内的IT职业教育机构,市场份额超过8.3%,排名行业。达内时代科技集团致力于培养面向电信和金融领域的Java、C++、C#/.Net、3G/Android、3G/IOS、 PHP、嵌入式、软件测试、UID、网络营销、网络工程、会计、UED、web、Unity3D、大数据等16大课程方向中高端软件人才,先后获得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集富亚洲JAFCO ASIA、美国高盛银行的三轮投资,是国内首家获得国际风险投资的IT职业教育机构。达内国际集团经过13年运营,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依托,在中国软件业发达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南京、武汉、杭州、西安、苏州、成都、太原30多个大城市,建立100多个职业教育中心,年培训5万名软件人才。已累计为IBM、微软、摩托罗拉、华为、中软、用友、Yahoo、阿里巴巴、TOM、新浪、搜狐、百度、联想、神州数码、大唐电信、亚信等知名IT企业培养输送了20万名中高级软件人才,是中国目前的人才培养与输送的提供商。
除中高端IT人才实训外,达内时代科技集团同样致力于IT 人才输送、教育平台建设、软件研发等综合服务。目前,已形成包括 人才实训中心、软件研发中心、软件人才中心、IT 教育中心四大人才服务模块达内国际集团逐渐形成以IT培训为主的多元化、综合性的职业教育及人才服务领导品牌。
达内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的各个中心由软件专家负责运营,课程设计引进北美先进技术,贴近中国软件企业的实际需求,同时,聘请北美海外专家与来自IBM、华为、用友、亚信、东软等国内外名企的一线实战专家担任讲师,以确保高端培训效果。达内在课程设计与培训模式上不断创新,开创“零首付、低押金,就业后付款”的信贷就业模式先河,改革培训模式保持培训规模扩大的同时确保90%以上的就业率,同时高质量就业。
二、达内时代科技集团与高校和企业合作
从创建之初,达内国际集团就非常重视与高校进行学术交流、专业共建等方面的合作。经过13年辛勤的耕耘,达内国际集团在全国高校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和美誉度, 达内先后与全国500多所大学的计算机或软件学院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其中20%以上为211重点大学,在100多所院校里建立了达内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并与包括北大软件学院在内的7所院校建立软件工程研究生联合培养合作。近年来,达内加强了与院校开展深度合作的步伐,在人才培养模式、项目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全方位的高校开展合作,对高校的教学改革、优化高校课程体系,强化实训实习以及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实战型业务水平的提升都积极的推动作用。
达内发展离不开与企业的密切合作,达内在全国建立5大软件人才中心,300人才顾问每天不断与全国上万家企业保持联系和沟通。通过13年达内不断地探索与尝试,达内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人才推荐,人才定制培养、人才租赁与外包、校园招聘、IT猎头、企业内训等多样化的合作方式和一站式的服务体系。截止到2014年5月底,达内与全国5万家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每个月在达内全国中心有近600场的企业双选会,达内还会定期做专场招聘会,正是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关系,达内学员保持行业的学员就业率,2014年实现了95%以上的就业率。
三 、达内国际集团公益事业进行中
达内办学不忘承担社会责任,奉献爱心倾注公益事业,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达内向灾区的学生发出援手,免费资助多名灾区学生参加高端IT培训,对于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达内还给发生活费;2011年11月14日达内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携手启动期达内高端PHP软件工程师班,公益资助25名肢体残疾的学生学习达内高端PHP课程,学员毕业后基本就业, 其中视力有障碍的甄智博成功入职湖南大厦,获得3500元的月薪、双腿残疾的吴鑫4000入职中科创达;2012年5月10日达内再次携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启动第二期达内高端测试班,公益资助30名学生;近些年,达内将公益事业融入到员工的文化,不断通过各种手段帮助家境贫寒的学生和农村学生; 2008年达内就曾经推出“暖冬工程”帮助近万名大学生实现理想就业,改变自己的命运,2011年达内获得高盛三轮融资后,达内又启动了“阳光计划”,希望帮助更多优秀的贫困学生接受高端IT教育;2012年,达内再次携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启动第二期达内高端测试班,公益资助30名学生,帮助他们改变自己命运;2012年,达内得知佳木斯第十九中学老师张丽莉舍身救学生的事件后,向相关公益慈善为最美女教师组织捐款。达内自成立以来,达内累计捐款已经数千万,资助3万名多名贫寒学子接受高端IT培训,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四、达内国际集团主要业绩:
达内国际集团作为中国高端IT培训的翘楚,从创业之初就倡导 “诚信、创新、开放、合作”的企业文化,同时经营战略一直都保持经营模式和产品保持行业的一步:
率先在美国上市家IT职业教育机构
率先推出“先就业,后付款”IT信贷就业培训的IT职业教育
率先获得国际风险投资的IT职业教育机构
率先入选“德勤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的IT职业教育机构
率先由IT技术专家建立和运营的IT职业教育机构
率先全面开放课堂,随时真课试听的IT职业教育机构
率先与“211工程”大学联合培养软件工程硕士的IT职业教育机构
率先真实披露学员就业率、就业品质的IT职业教育机构
率先开辟高端课程,培养IT白领、金领的IT职业教育机构
率先完全真实公开师资背景的IT职业教育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