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康复护理能力

康复护理能力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康复护理能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康复护理能力

康复护理能力范文第1篇

【关键词】康复护理;脑卒中;日常生活能力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417-01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150万人以上,幸存者中7.5%丧失劳动力[1]。这不仅影响患者个人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因此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是一项艰巨任务。本文旨在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脑卒中患者66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变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2]。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按简单随机化原则分两组。观察组36例,其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37~71岁,平均56±8.51岁;脑出血10例,脑梗塞26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27例、女3例;年龄41~74岁,平均60±9.31岁;脑出血9例,脑梗塞21例。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康复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生命体征平稳后,早期进行了综合康复训练和护理。每例患者均由康复小组制定个体化的综合康复训练方案。具体方法:①运动疗法:按照患者肢体功能所处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良肢位的摆放、被动关节活动度的维持锻炼、变换训练、搭桥训练、上下肢随意运动的易化训练、坐位平衡训练、坐位上肢分离运动的诱发训练、从坐位的立位的训练、立位平衡训练,迈步和上下楼梯训练等。②以ADL为主的作业治疗:如穿衣、进食、个人卫生、大小便控制等;上肢作业能力和协调性训练,如拣豆子、插木条等。进行健手或健手带动患手进行洗脸、刷牙、吃饭、更衣,运用正确的姿势反复训练握笔、拍手等加强手的协调及控制能力的训练。③物理治疗,偏瘫康复仪、脑电治疗仪等,每次治疗20―30min,每日2次,10―15天为一个 疗程。④传统治疗:按摩,针灸,康复训练以及一对一方式进行,每日2次,每次30分钟。⑤心理康复护理:根据病人心理的不同阶段给予疏导、支持,鼓励患者树立力所能及的生活目标,在良好的情绪中积极主动锻炼。⑥家庭、家属参与:鼓励家庭成员参与患者的康复护理,并与家庭成员共同制定与患者家庭生活环境有密切联系的康复训练计划,出院后定期对家庭成员进行专业指导。

1.2.2 评价方法: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采用Barthel指数[3],100分为正常,0~20分为极严重功能缺陷,~45分为严重功能缺陷,~70分为中度功能缺陷,~95为轻度功能缺陷。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1、3个月由同一康复医师各评定一次。

1.2.3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与3个月Barthel指数比较见表1。Barthel指数治疗前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只是在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表1

备注:与康复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3讨论

3.1康复护理早期介入对脑卒中偏瘫患者ADL的提高有明显促进作用。

有研究表明,99%的神经功能恢复出现在脑卒中3个月内,康复护理介入的越早,患者的功能恢复和整体疗效就越好[4]。中枢性偏瘫的恢复是连续过程,表现为肌张力由低逐渐升高,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和痉挛状态逐渐增加,随着共同运动的完成出现分离运动、精细运动和严度运动[5]。所以尽早指定个体化康复方案,循序渐进,按照患者肢体功能所处的不同阶段不断调整康复护理方案,在患者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的训练,使患者尽快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从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治疗1-3个月后Ba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且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说明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ADL的提高有明显促进作用。

3.2家庭成员的参与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依从性

有研究表明:多数人对脑卒中家庭康复护理知识缺乏了解常常采取一些错误的家庭康复决策和行为,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未强调患者“自我护理”的原则,而是普通遵循“替代护理”的模式,助长了患者的依赖心理,这些均提示在家庭康复护理知识决策和行为上尚有一些盲区。所以,提高家庭的康复能力,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在ADL能力恢复中,控制大小便最容易恢复,洗澡最难,这可能是洗澡本身难度大的原因;其次是上下楼梯、入厕、装饰、进食较难。在训练36例脑卒中患者过程中,下肢功能比上肢功能恢复快,与报道相同,可能与家庭成员替代上肢功能比下肢多,以及患者本身对恢复过程中迫切需求有关。本研究结果发现康复早期引导患者家庭成员参与,不仅可使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护理得到延伸,家属的陪伴和鼓励又可改善患者心理和情感方面的障碍,提高患者的康复依从性,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结果。

3.3心理康复护理的介入可以增强患者参与康复训练的主动性,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抑郁是脑卒中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抑郁经常不被觉察和治疗,许多研究证明不治疗卒中后抑郁会阻碍康复和恢复进程,降低生活质量。心理护理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过程有积极的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善。本研究中心理护理的早期介入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使患者形成积极的心境,配合康复训练的主动性增强,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进行全面、综合的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者从心理―生理――功能上达到最大程度的恢复,有效减低致残率,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艳玲,张修伟,谭志军.脑卒中发病周期节律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3,18(4):252.

[2]贝政平.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23.

[3]廖鸿石,朱镛连.脑卒中康复评定的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24.

康复护理能力范文第2篇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护理;运动功能;活动能力

脑中风学名脑卒中,是一种以动脉硬化为主要病因的突发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是脑血管疾病最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脑血栓、脑出血等。有着"四高"的特点即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及复发率均高[1]。为减轻脑卒中对患者生活的影响,我院对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研究。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于发病24h内到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6例,性别分布情况为,男性53例,女性43例。年龄48~71岁,平均年龄(55.4±3.6)岁。将选择的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48例患者。患者均符合"第六届脑血管病会议脑血管病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头颅MRI检查,患者均为首次发病[2]。患者在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在此基础上加以早期康复护理的实验组之间,患者的一般资料分布情况无明显差异,所得实验结果具有研究意义。

1.2方法

1.2.1在实验开始后两组均给予同样的神经内科基础护理。

1.2.1.1环境的护理 首先要保证病房的清洁并适当通风保持清新的空气,每日保证有充足的阳光射入,维持病房温度在18~20℃,湿度在60%为宜。

1.2.1.2身体及护理 患者的应根据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进行调整,如血压高应将床头适当抬高以减低颅内压。在合适的室温下,每日为患者进行擦浴并时刻注意患者的状态,如有面色苍白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给予相应处理。

1.2.1.3用药护理 给予神经内科的常规用药对患者进行治疗,用药时严格按照医嘱准确给药并做好相应记录。

1.2.1.4饮食护理 患者由于胃肠蠕动缓慢,应食用易于消化的食物及高纤维的食物。对于肥胖的患者应注意控制进食热量及食物中胆固醇的量。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应用鼻饲法进食。

1.2.2实验组的患者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加以一对一的早期康复综合护理:

1.2.2.1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护理 引导患者从简单的翻身开始练习,后逐渐岁肢体关节进行运动,由大关节到小关节,由小强度到大强度。在对患者进行肢体运动时应注意力度,动作要轻柔、缓慢以免对患者造成伤害。适当对患者进行肢体按摩,尤其是患侧的按摩。训练患者的独立下床能力、平衡能力。在平衡能力有一定的提升后患者可以开始练习走步。

1.2.2.2心理康复护理 护士要体谅患者的烦躁情绪。尊重患者,给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进入到患者的精神世界与患者并肩作战。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邀请患者家属协助进行康复护理。

1.3记录内容 在实验开始前、开始后3个月、开始后6个月分别为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分。对两组测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运动功能参考Fugl-Mey评分量表中的相关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满分14分;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满分为100分。60分为生活能够自理的标志。

1.4统计学方法 所得的数据运用SPSS17.0进行分析,记录的分数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对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比较 给予早期康复护理的实验组患者的运动能力明显好于仅给予基础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对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进行比较 给予早期康复护理的实验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高于给予基础护理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肌力的恢复,患者的心态都有着积极的作用[3]。一定程度上能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尽可能的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可以感受到的恢复情况给患者的心理带来极大的安慰,使患者的心情保持愉悦,更加积极的配合治疗。

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可塑性能通过采取积极正规康复训练迅速获得,合理有效的康复训练不仅能有助于恢复神经系统功能,还能加速力学中神经系统的整合。只要患者生命体征与病情稳定,意识清醒,则能给予康复训练。

现代康复理论认为,脑卒中患者恢复肢体瘫痪,除了依靠自然恢复与药物作用外,更主要的是借助运动学习或再训练,重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从而加速恢复肢体偏瘫。患者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在功能与结构上拥有重新组织能力与可塑性,在适合的条件下,些许神经元能够再生,即为康复训练运动恢复的理论基础。本次研究中,接受康复护理的实验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仅接受基础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提高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对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干预,能促进患者更快回归家庭与社会。康复治疗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患者实现社会与文化等多方面的整体质量。护理人员、家属、患者都参与在系统康复过程中,充分提高了脑卒中患者与家属对于康复护理的主动性,提高了患者与家属的配合度,增强患者的治愈信心,同时还能提高患者与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增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患者回归家庭与社会带来了重要保障。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能够起到明显的提升作用,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及运动能力的恢复能够起到促进作用,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使患者能够在尽可能正常的社会环境中生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实行。

参考文献:

[1]周晓娟,侯亚红,赵岳.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9):6-8.

康复护理能力范文第3篇

【关键词】康复护理;脑梗死;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内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50%-70%患者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和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较重的负担[1-2]。随着近年来护理观念的不断更新和重视,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治疗和恢复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实施高质量的早期康复护理工作,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并能提高其生活质量[3]。本研究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共110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4],并经头颅部CT或MRI检查确诊,均为首次发病且伴有一侧不同程度的偏瘫。其中男性57例,女性53例,年龄均在38-80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为(55.48±3.65)岁,包括左侧偏瘫31例,右侧偏瘫24例;观察组中男性28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为(55.65±3.45)岁,包括左侧偏瘫29例,右侧偏瘫26例;患者均无严重的认知障碍和精神异常;排除严重心、肝、肺、肾等器官功能障碍;无肢体外伤、传染性疾病及其他并发症等。所有患者均知情且签署同意书。两组在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及发病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神经内科的常规药物治疗,以改善脑供血及促进神经细胞的代谢,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具体为:(1)心理干预:脑梗死多发病急、病情重,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悲观等不良情绪,因此需进行早期心理疏导,并给予健康知识宣传,是了解自身疾病相关知识以消除患者的悲观情绪,使其树立康复治疗的信心,积极、主动的配合临床治疗和康复训练;(2)基础护理:保持患者良好的肢置,以增加其舒适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患者正确饮食,按照医嘱服药;帮助患者定时翻身并进行适量的肢体按摩,以预防长期卧床导致的压疮或肌肉萎缩等;(3)运动护理: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首先进行被动训练及辅助功能训练,训练关节的收展及旋转,最后根据患者病情及恢复情况进行主动训练以改善患者运动及自理能力;(4)生活能力训练: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制定针对性的日常能力训练方案,由家属参与指导训练,且要耐心指导,反复训练,并随时给予鼓励以增强患者的信心,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随时调整训练计划。

1.3 观察指标

肢体功能评定采用Fugl-Meyer(FMA)评分法,日常生活能力(ALD) 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5],均于患者入院后24h内和干预2个月后进行评定,比较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结果采用SPSS13.00统计学软件处理,各组指标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检验值 P

2 结果

由临床结果可知,两组干预后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有明显增加,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呈年轻化的趋势,也是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脏疾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患者多发病较急,病情进展性加重,且伴有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降低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尽快恢复其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是目前临床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6]。

脑梗死发病早期患者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均具有较强的重新组织和可塑性,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可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患者因疾病产生的焦虑、抑郁及悲观情绪,树立康复治疗的信心,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并坚持康复训练,以最大程度的改善临床症状,减少伤残程度[7-8]。本研究于2011年1月-2012年1月对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取得了显著效果,通过护理消除了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以积极的心态配合临床治疗和功能训练,且功能训练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是护理干预的重点,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结果表明,经护理干预后患者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有明显增加,大大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蔡碧玉. 中医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2):2059-2060.

[2] 王江琴,杜更胜. 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的肢体肌力及生命质量的影响[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3):263-264.

[3] 赵金兰. 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2013-2015.

[4] 中华神经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血管疾病分类及诊断[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7,13(1):2-4.

[5] 唐月嫦,张丽,李凤桃. 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护理干预效果评价[J].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9):152-153.

[6] 刘采红. 康复护理干预在治疗脑梗死偏瘫老年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335-336.

康复护理能力范文第4篇

[关键词]骨折; 功能锻炼; 康复护理;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0-126-01

随着整体护理的开展,护理学不断走向多元化、人性化。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成为疾病康复的重要手段之一。骨折的病人病程较长、费用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显得更为重要。张云等[1]认为:其目的主要是维持关节的正常功能,减少并发症地发生。骨折后,如活动减少,渗出液和血液就会发生机化,骨、关节、韧带粘连而导致僵硬,因此要进行功能锻炼。要最大限度恢复肌肉力量及耐力,防止肌肉萎缩。防止骨质脱钙,预防骨质疏松。骨骼活动时,承受重量时新陈代谢,反之新陈代谢停止,骨的生成停止,而骨仍不断的破坏,钙的排泄率大于沉降率,钙会流失,使骨质脱钙。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条件,促进骨质痊愈。骨折的生长靠许多因素,其中局部血液循环是重要因素,功能锻炼的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其主要原则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系统有效的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是促进骨折病人早日康复的前提和保障。其方法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

1 功能锻炼

1.1 功能锻炼的具体要求 功能锻炼要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必须强调患者的主观能动作用。功能锻炼的要求在于恢复、促进下肢的主要功能站立和行走。

1.2 分阶段训练

骨折后1至2周:此时骨折断端尚不稳定,伤残肢体血液循环差, 可能还有水肿。应把病人伤肢远端适当抬高, 在肢体远端做轻度按摩, 肌肉做轻度收缩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3]

骨折后3至4周:此时伤肢的疼痛基本消失。可以做更有力的肌肉收缩活动, 还可做伤肢未固定关节的自主活动。骨折固定去除之后:此时除了继续原来未曾固定部位的活动外, 重点要转移到曾被固定关节的锻炼。关节不能做主动活动时, 可由他人或伤者本人帮助进行被动活动。被动活动的动作要轻柔, 用力适当, 活动范围应逐步由小加大, 不能引起疼痛, 防止拉伤、扭伤。关节活动有改善时, 多做主动活动, 并逐步加大活动范围, 延长时间, 以不产生疲劳和疼痛为度。当关节活动恢复到一定程度后,可增加抗阻运动, 肢体上加沙袋进行活动,提高肌力, 加大活动范围, 并提高动作的灵活性和复杂性, 如进行下肢负重行走、上下楼梯、跨越跑跳等训练, 直到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能力。[3]

1.3 功能锻炼的方法

1.3.1 主动锻炼是功能锻炼的主要方法,要依靠患者自身力量进行锻炼,对主动运动的患者多指导、多鼓励,指导患者进行有利于骨折愈合的运动,鼓励患者微小的进步。[1]

1.3.2 被动运动指完全靠自身以外的力量进行运动,被动运动的方法有按摩、理疗、推拿、针灸、借助器械和被动活动。被动活动力量要柔和,不要过累,防止损伤,以患者不痛或轻痛为度。[1]

1.4 功能锻炼的原则功能锻炼要遵循动静结合,主动、被动结合,循序渐进的原则。[1]

2 康复护理

2.1 转变护理模式要以病人为中心,实施整体护理,把人看做一个整体,了解病人的身心需要。把功能锻炼和健康宣教贯彻于病程始终。病人入院时就应向其讲解有关知识,让病人有初步的了解,如功能锻炼的目的、方法、重要性等。在未出现并发症之前,就学会基本的训练方法,掌握其要领,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士应正确指导病人,积极有效地进行宣教,不拘泥于单纯地执行医嘱,而是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康复训练中。护士应主动、耐心、细心地经常观察和分析,在适当时给予其鼓励,使病人坚持康复训练,与病人一起找出效果较好的方法,并运用于实际中。

2.2 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护理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许多护理人员对专科知识了解不够,知识浅薄,主动学习意识差。要不断学习专科护理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水平,并学习相关学科知识,如医学心理学、物理学等,有效地应用于康复护理中。不断丰富护理人员的内涵,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

2.3 运用护理程序实施康复护理将护理程序贯穿于康复护理的整个过程中,更好地实施护理。

2.4 严格做好基础护理骨折病人由于卧床容易发生许多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褥疮、营养不良、便秘等。应该为病人提供舒适的病床单元,保持床铺整洁干燥、无渣屑,鼓励和协助病人勤翻身,按摩受压处,预防褥疮发生。饮食上应该提供营养丰富的易消化饮食,多食纤维素,预防便秘。

2.5 重视健康教育由于病人缺乏相关知识,或护理人员宣教指导不到位,造成病人认识不足,忽略了康复护理,造成很多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应加强健康教育,向其说明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如何做好功能锻炼,以及功能锻炼的原则和必要性。帮助病人早日康复,早日重返工作岗位。

3 心理康复护理

由于环境陌生、疾病影响,骨折病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加之病程较长,康复程度的不同,病人心理压力也很大。但大多数病人的心理反应都随着病情的发展与转归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其主要表现为: 惊恐状态、否定状态、抑郁状态、依赖状态、适应状态。[5]护士应该做好心理护理,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1 护士应该主动热情服务,态度和蔼可亲,向病人介绍住院环境、有关规章制度、有关医护人员、尽快帮助病人熟悉住院环境,减轻焦虑。

3.2 向病人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减轻病人的恐惧心理。介绍成功病例,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3.3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倾听病人的倾诉,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护士应适当的移情,把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时刻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

3.4 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多与病人交谈,了解病人的思想状况,感情状况,赢得病人的信任,适当的安慰和鼓励病人。

3.5 鼓励病人积极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根据病人伤残程度,分组进行康复活动。通过交流,使病人有了更加积极乐观的情绪,同时也为重返社会的角色适应奠定了基础。

3.6 告知病人康复护理要循序渐进,千万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其因为过于急躁而丧失信心。

3.7 实施全程优质服务,做好心理护理,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使骨折病人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必须牢固树立功能锻炼、康复护理相结合的服务理念,有效地指导病人进行康复护理,最大限度地恢复伤残肢体的功能,减轻病人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康复护理的观念也发生了转变,由传统的医学治疗向多元化综合治疗的护理方向转变,其主要目的是尽早使康复工作付之实施,以帮助患者恢复的最佳满意。骨科疾病有治疗时间长、护理难度大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给患者予以科学的康复护理指导,对促进其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6]

参考文献

[1] 张云,王青芳.骨科术后的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旬刊),2007, 14(15).

[2] 李剑媛,张福祯.骨科患者的功能锻炼[J].中华护理杂志,2002,(2).

[3 ]高春东. 骨折康复锻炼的三个阶段[J].现代养生,2001(5).

[4] 丛红卫,郭淑英.骨科患者的康复护理[J]. 中国社区医师,2007, 9(177).

康复护理能力范文第5篇

【关键词】脑外伤功能障碍;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125-02

脑外伤神经外科常见病,病死率高达20%左右,发生原因一般为工程意外、交通事故等,患者容易出现精神障碍及运动障碍,给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研究指出[2],对脑外伤功能障碍患者开展早期康复及护理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为了进一步对脑外伤功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分析探讨,笔者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104例脑外伤功能障碍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4月期间共收治104例脑外伤功能障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2例患者,其中男31例,女21例;年龄为18~56岁,平均年龄为(34.7±2.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37例,重物砸中11例,其他4例。观察组52例患者,其中男34例,女18例;年龄为22~57岁,平均年龄为(35.3±4.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35例,重物砸中13例,其他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行基础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①心理护理:因脑外伤发病具有突发性、意外性,患者对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无法接受,容易出现焦虑、自暴自弃等情绪。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积极对患者开展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及护理依从性,帮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

②饮食护理:对无法进食患者应注意补充维生素及能量,严格控制好输液配比。对可进食者,嘱其先食用流食,然后逐渐过至正常食物,食物应保持清淡、易消化为主。嘱患者多食用新鲜的水果、蔬菜,以免出现便秘。

1.2.2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强早期康复及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①更换:及时协助患者更换,以免出现肌肉萎缩、压疮等并发症,在协助患者翻身拍背时注意动作要轻,以免血压升高,嘱患者尽量保持侧卧位。

②功能锻炼:对清醒患者指导其进行床上活动,对病情稳定者指导其由被动活动逐渐过渡至主动活动,并进行行走、行走、进食及洗漱等日常活动的训练。

③认知功能锻炼:为了降低脑外伤综合症发生率,应尽早为患者开展认知功能训练,训练其语言表达及逻辑思维能力。让患者通过听音乐等方法,来刺激患者的躯体感觉。

1.3观察指标

以FugI-Meyer评分对两组患者的运功能力进行评价,以ADL量表对比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3]。

1.4统计学处理

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包处理分析,对技术资料以X2检验,以例数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对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X±S的形式表示,当P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的FugI-Meyer评分及ADL评分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均得到明显提高(P

3讨论

脑外伤病情较重、发展快、致残率及致死率比较高,容易引起躯体功能障碍及丧失。引发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主要有血脑屏障功能紊乱、脑皮质功能弱化、蛛网膜粘连等功能性因素及器质性因素等,患者的局部症状主要有听觉、感觉、语言及运动功能障碍等[4]。临床研究指出[5],对患者开展早期康复及护理干预有利于预防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还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帮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ugI-Meyer评分及ADL评分均得到明显提高(P

总之,不仅需要护理人员有扎实的理论水平和熟练的专业技能, 还需要护士学习多方面知识以及更好的掌握沟通技巧。在今后的脑外伤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不断完善服务,为脑外伤患者实施合理有效地康复治疗以及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疾病的治愈,对脑外伤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付艳鹏.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外伤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14,7(12):105-106

[2]佘会英,闫保良.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障碍恢复的作用[J].河北医药,2015,37(6):2529-2531

[3]范燕娜,王冬梅,石卫青,等.颅脑外伤术后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2,11(17):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