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孩子的见解

教育孩子的见解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孩子的见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育孩子的见解

教育孩子的见解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性病/艾滋病 流动人口 健康教育 干预研究

为研究针对流动人口群体预防性病/艾滋病的不同方式健康教育的效果,2010年对辖区内6家工厂、企业中的流动人口开展了STD/AIDS的知识、态度、行为(KAP)调查,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干预。

资料与方法

辖区内外来务工者主要分布于建筑工地、工厂、农贸市场、车队、餐饮等行业。本研究整群抽取流动人口聚集较多的6家工厂、企业,对其流动人口进行性病/艾滋病的KAP调查及健康教育干预,调查对象无年龄、性别限制。

方法与内容:对6家工厂、企业以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465人,采取统一的调查表,进行了STD/AIDS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获取流动人口相关知识的基线资料,作为干预前的对照组,再根据各单位的条件许可,分别对以讲座(194人)、手册(87人)、录像(184人)3种方式进行单一形式健康教育干预,作为干预组,其中录像组在1次录像后再进行其他形式的健康教育联合干预,作为综合干预组,45天后采用相同方法,进行KAP问卷调查,根据干预前后KAP的变化来衡量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调查问卷以自填问卷为主,调查员面对面调查为辅。调查员经过培训,并有相关人员进行现场质控。

统计学处理:用Epidata3.02建立数据库,双人双轨录入数据,运用SPSS1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每答对一题记1分,答错或不知道或不回答为0分,知识、态度、行为的个人满分53分、15分和5分。主要统计指标是平均分。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以及q检验等统计分析方法。

结 果

研究对象的干预前后的一般特征比较:本次调查抽取辖区内6家单位流动人口465人,其中干预前讲座组194人,手册组87人,录像组184人。干预后接受调查371人,随访率79.8%。其中讲座组156人,手册组51人,录像组164人。综合干预后接受调查144人。不同教育方式组干预前后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务工时间等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说明各组干预前后人口学基本特征分布均衡,具有可比性。

不同方式干预前后KAP比较。

发放的使用情况:干预前,在被调查的已婚的流动人员中,有34.4%的人从不使用,30.6%的人偶尔使用,而大多数时候或每次使用者只占到12.2%,其余为拒绝回答此问题。在使用的人群中,他们认为使用的首要原因是避孕(59.7%),其次是预防性病(27.3%),再次是预防艾滋病(19.9%)。而在未使用的人群中,大多数认为采用了其他避孕措施(59.5%)。干预后,社区发放的使用率上升,不使用的人数仅19.8%。

流动人口性病/艾滋病知识来源:调查显示,流动人口性病/艾滋病的知识的来源首要是电视(74.5%),其次是报纸(66.5%),同伴告知40.7%,杂志50.2%,收听广播28.8%,而主动找医生了解只有9.5%,热线电话只有3.7%。

讨 论

流动人口对于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本研究流动人口中大多数为青壮年,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其中未婚人数相对较多。这个特征与王等的调查结果相符和[1]。干预前,大多数被调查对象对性病/艾滋病知识了解不多,对于其发病症状、治疗及预防等信息不够清楚,这又与叶旭军等的研究结果相符合[2]。说明在流动人口中加强性病/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

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后效果评价:比较结果显示,单一方式健康教育干预后流动人口KAP状况明显改善,与干预前相比,在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在流动人口中,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改善该群体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并将其有效地转化为行为改善。这点与韩雪等的调查结论相符合[3]。可以根据不同工厂、企业的生产运转特点、场地和设备条件/员工文化水平等,灵活运用讲座、发宣传册、观看宣教片等手段都能取得较明显的效果。综合干预KAP得分进一步提高,提示综合教育效果比单一的健康教育效果更好。在今后的健康教育干预中,可以根据各自所属地域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干预,以达到最佳的干预效果。

流动人口使用的评价:在目前缺乏疫苗和有效的治疗方法的情况下,推广使用是预防性病/艾滋病的主要策略之一[4]。本次调查中,在排除经济条件因素的前提下(社区免费发放),流动人口中使用情况较低,有接近半数的已婚被调查对象在中不使用,可见,流动人口中,自我保护的意识不高。这点,与张金玲等的调查结论相类似[5]。

流动人口对于性病/艾滋病知识来源的分析:调查显示,对于STD/AIDS的知识来源主要集中于电视、报纸杂志和同伴告知。由于其大部分文化程度不高,而工作时间相对较长,业余时间少,因此,医学知识相对匮乏。应通过多种渠道,在流动人口群体中,采用通俗易懂的多种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才能增加干预的效果。本研究结果也支持这一点。

参考文献

1 王,李彦昌.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防治政策与建议[J].中国性科学,2004,13(3):30.

2 叶旭军,施卫星,李鲁.进城民工对性病/艾滋病的认知状况及影响因素[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4,38(5):316.

3 韩雪,凌培敏.外来流动人群预防性病艾滋病综合干预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4,20(3):373.

教育孩子的见解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家长;思想;行为;转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6-0135-01

眼下,家长为了自己的孩子成才,几乎想尽了办法:上最好的幼儿园,上最好的小学,上最好的中学,选最好的老师,上最好的辅导班……家长的用心不言而喻。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孩子尽如家长所愿,调查发现,有相当数量的孩子在言行、学习成绩等方面表现出了令家长恼火的现象,于是就对孩子软硬兼施,严加教育,但是效果却不大明显,时间久了,这些孩子变得内向、自卑、封闭,让用心良苦的家长们手足无措。其实,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家长也至关重要。下面我就此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一、此类孩子的一些表现

1.课堂上不举手,也不敢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思考问题是为了给老师表演;2.做事不专一,常常做做停停,没完没了却一无所成;3.购物时,从来不问价格,也不管找零是否正确,买到东西是最终目的;4.周末与伙伴一起看电视、玩游戏乐此不疲,废寝忘食。而作业则在周日下午到深夜加班加点完成,如果家长不提醒,几乎忘记作业;5.每次做完作业,书本要家长代收拾或者家长提醒收拾,否则一片狼藉。

二、这是家长的一些表现

面对失败的成绩单,常常是一脸怒容,满口抱怨,总觉得孩子不理解大人,动不动伸手打孩子。看到孩子可怜,就会尽力用大道理说服。没有计划地为孩子辅导学业。大多数时间只是脚痛医脚,头痛医头。在熟人面前数落孩子,说孩子一无是处。并且四处讨教,力求让孩子发生改变,但没有耐心,常常是一曝十寒。经常在孩子的涕泪中满足孩子没完成目标的奖励。

三、背后的根源

由于家长面对问题孩子时的盲目和急躁导致教育方法简单,粗放。即使有了好的方法也因为这个那个的原因而主动放弃,没有耐心和孩子一起坚持到底。所以,时间一长孩子就逐渐变得不专一,不用心,不自信,不自立。

四、解决方案

1.改变自己

说到教育,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教师和学校,然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对其产生最大、最初影响的是家长,其次才是教师。要教育好我们的孩子,首先应转变家长的思维方式。教育孩子是从改变家长自身的思想、行为、习惯及教育手段开始的,这是改变教育孩子的结果的根本方法。如果你真正爱自己的孩子,为自己的孩子负责,就应该痛下决心,为自己的孩子而改变自己。家长要给孩子做好榜样,想要孩子如何做,我们就率先那么做,不为自己的行为找任何借口。只要做到这一点,你就一定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2.为孩子制定时间表,培养时间观念

之所以专门说时间的问题,是因为上了学的孩子大多数时候在遵守学校的时间安排。学校的作息时间表只是一个要求他们随老师一起进行学习、活动的安排,支配时间的主角并不是他们。我们需要在家中为孩子制定一个时间表,告诉他们离开学校之后应该如何安排时间,运用时间,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完成某一活动(比如功课、游戏、生活等),使他们认识到时间的有限性,建立时间观念,懂得有效运用时间、珍惜时间,以改正孩子不专一、不用心的行为习惯。

3.注重孩子品质、毅力的培养

(1)教会孩子自立。一个自立的孩子,可以应付许多困难,也可以一个人面对很多事情。其实有些事情孩子是完全可以自己做的,只是我们做大人的不放心,习惯于自己代办,时间一长,孩子不想也不知道该如何做了。教育家陈鹤琴说:“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这样才能锻炼孩子的自立能力,使孩子对自己的生活、行为负责。

(2)对孩子的错误做适当的惩罚。当然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能明辨是非,懂得有错必改,使其思想和行为得到良性转化。所以我们不能纵容孩子,也不能惩罚过重。切记,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不要动怒,不要使用暴力。我们的惩罚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3)在孩子面前说真话。诚实,就是忠诚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做到“言必信,行必果”。生活中,大人偶尔撒个小谎原本是毫无恶意的,但久而久之会成为一种习惯,成为理所当然。小谎言需要大谎言来掩饰,谎言的雪球会越滚越大,孩子也是一样。要阻止孩子说谎,你做好诚实的榜样就可以了。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首先,家长要和孩子一起确定学习目标,结合学校的学习分阶段制定学习计划(可以按每学期、每月、每周、每天分别计划)。让孩子提前知道某一时间段内要学习什么,自己要做什么样的努力,要掌握什么,需要看哪些书籍等,让孩子有目的地来学习。然后,和孩子一起有步骤地学习,就是要遵循学习规律,不急不躁,按照指定的学习计划学习,在完成某一阶段任务后,家长要主动帮助孩子检测,评估学习效果,这样才能吸取经验教训,不断进步。另外,家长一定要和孩子一起坚持。

(2)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毕竟孩子的学习是我们无法全面顾及的,适合他自己的方法是他不断总结积累的,所以就要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比如,我们可以教他学会预习,学会质疑,学会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发现自己的错误……总结出一套有效的、适合孩子自己的学习方法。

教育孩子的见解范文第3篇

关键词:德育教育 思想品格 效果

一位教育名师曾经说过:“学生将来可以不成材,但不能不成人。”这里讲的“人”指的就是人的思想品德高尚。众所周知,由于学生本身受到不同内外因的影响,不是所有的孩子将来都能成为学识渊博的人。但如果人的思想品格落伍,无论他有无知识,对社会、对他人甚至对国家都是一种消极,甚至是一种危害,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成人”是前提,缺少这一前提,一切有意义的事情将无从谈起。那么,人的思想品格教育从什么时候培养更重要呢?我的看法是:要从幼儿的早期德育教育抓起。

一、个案分析

几年前,我带六岁半的女儿出去玩。走在路上,我对她说:“闺女,你爸爸说了,以后不能再给你乱买零食了,要让你养成节约的好习惯。如果再给你买零食,爸爸就不会再给我钱了。”女儿想了想,说:“妈妈,你不会说钱买别的东西了吗?比如说买衣服了,比如说你和同事出去吃饭花掉了。”听了女儿的话,我很吃惊,这只是个六、七岁的孩子,说出来的话却不慌不忙,根本意识不到说谎的危害性。面对此类问题,家长如果不加重视,一笑了之,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孩子将来长大后的结果是什么。

对于每个家庭来讲,孩子都是天真可爱的,他们有很多家长认为异想天开的想法和做法,这些都是很正常的表现。孩子为什么爱在父母面前撒娇,甚至出言不讳,就是觉得父母疼爱他们。爱孩子是天下每个做父母的天性,但这种爱必须有分寸、有的放矢,既不能扼杀孩子的天性,又能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足,引导孩子及时有序地走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否则,这种爱就是偏爱、溺爱,成为孩子滑向不良人生轨道的催化剂。

二、现象解剖

处在儿童前期年龄段的孩子对事物的萌芽状态的思想认识存在波动,这是共性,只是呈现出来的内容和方式不同而已。有的孩子说谎,有的孩子缺少尊敬他人的意识,有的孩子利己主义严重,这些现象的存在犹可说也,但家长忽视类似现象就不可说也。当今社会家庭独生子女多,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孩子现在小,不懂事,等大了以后就好了;还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存在极端的做法:要么不管不问,要么在语言和行为方面使用家庭暴力。结果事与愿违,不但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对孩子的早期身心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以至于有些孩子上了初中、高中后,家长和教师都管不了,早恋、进网吧、打架斗殴等现象屡见不鲜,校园暴力事件频频发生,甚至有的被派出所传唤管教,失去了继续上学深造的机会。

三、应对措施

其实,对孩子的早期德育教育不是一件什么诡秘的事情,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就看你对孩子是否留意、是否有心、是否有恒。

1.留意

孩子生活在自己身边,与自己的父母朝夕相处,孩子的脾性、习惯、性格当父母的应该是再熟悉不过了。如果每一位父母平日注意留意自己孩子的言行,好的方面及时鼓励,不足之处随时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那每一位孩子都会在自己的关心呵护下健康愉快地成长。

2.有心

有人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是很有分量的,父母平日的言行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可能有的人会说教育是学校的事情、是老师的事情,这种教育认识是很肤浅的,也是不负责任的。一个人一生的良好品德是自幼养成的,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等到懂事以后突然转变的。幼儿的生活环境主要就是家庭,所以每一位家长都要在孩子面前用心做位好老师,用自己的言行做表率去感染孩子、引导孩子,达到一步步转变孩子的目的。

3.有恒

教育孩子的见解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家访;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1-0230-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1.150

农村寄宿制学生的家访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班主任要经常与家长进行教育上的合作、交流和探讨。农村家庭教育比起城市家庭教育,就显得没有任何优越性和可比性,这也是导致农村孩子越来越多的流向城市,农村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农村教师,我深感任务的艰巨,责任的重大。要想解决学生流失的问题,我觉得农村学校家访工作应该加强,不能削弱,只有让家长对农村学校放心了,才能把孩子送到农村学校上学,农村的教育才能持续发展下去。在二十几年的农村教育经历中,结合自己的一些想法,谈谈自己家访工作的一些做法。

一、家访前要做好准备

(一)家访要瞅准时机,切中要害

在学生取得一些学习和生活上的进步时、后进生稍有进步时及学生在学校有不遵守纪律的现象时,应该进行家访,和家长沟通,及时地反馈孩子在校学习生活的情况,让家长第一时间了解详情,以便更好地配合学校搞好孩子的学习和思想品德的培养。

(二)家访之前要有计划和目标

事先要对本次的家访进行详细的谋划,制定好家访的议题和流程,让自己的家访工作做得更加精致和到位,尤其是对家访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做好预案,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家访工作取得预期的效果,不能盲目和随意地去家访,那样不但没有任何效果,还会让家长产生反感。

(三)家访前做好对学生家庭详细情况的摸底汇总

教师家访时,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情况以及生活节俭情况,还有就是学校教师对自己孩子的评价等等。由于农村家长大多数都是打工为生的,他们的文化水平不同,性格也不一样,学生的家庭情况也不一样,所以知己知彼,才能取得家访的预期效果。假如班主任对孩子的家庭情况不是很了解,就会让家长产生误会,认为教师家访是为了吃吃喝喝喝才去的,并不是为了孩子的情况进行家访的,家长就不会真心对待本次家访。

二、家访要和家长主动、提前预约

农村家长一般不在家,所以要预约,双方都有时间的时候去家访。班主任要把家长教育看做自己教育孩子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家长当做最佳助手,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起到推动作用,而不是由学校教育决定孩子成长的,而应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完成教育孩子的任务,而不能为了完成家访任务而家访,那样就失去了家访的真正作用。

在家访之前要提前与家长进行必要的联系和沟通,让家长有所准备,以便更好地进行沟通,这样家长就会事先准备一些和班主任教师沟通的话题,达成家长、教师双方互动的局面,而不是班主任一个人唱独角戏。

三、家访谈话时要友爱、和善,尊重家长和家庭成员

与家长的交往过程中,班主任应做到谦虚有礼、尊重家长。班主任毕竟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对教育规律和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比家长有见解,所以和家长沟通时要平等友爱,不能高高在上,同时要寻找和家长谈话的最近发展点,让家长很乐意倾听班主任的谈话,同时家长也能说出自己孩子的最真实的情况;另外班主任教师要讲究谈话方法,不要把责任推到家长身上,应该和家长共同研究学生的问题所在,以便让孩子改掉不良习惯,健康阳光地成长。不然,家长有可能就把孩子收拾一顿,或者当着班主任教师的面批评孩子(农村家长的文化程度不高,有时候不会顾及班主任教师的面子),让家访的场面很尴尬,双方都很没有面子,弄得家访无法进行,导致孩子对班主任教师有一种敌视情绪,认为班主任教师家访就是告自己的状。

四、与家长反馈时要客观公正,不留私心

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在孩子的教育上比较有办法,家长无法和教师相比,因此班主任家访是对家长提出的要求或者问题要切合家长实际,还要考虑到家长的接受程度,不要把一切问题都推给家庭教育;同时家访时不要损害孩子的利益,也不要不顾及家长的颜面,有问题可以委婉地和家访说,家长也会听明白班主任教师说话的意思。对于一些很敏感的问题,交流时需要避开孩子,与家长单独交流,这样效果会更好,作为家长应该配合班主任的工作。交流谈话时避免随心所欲,信口开河,有时候班主任教师的一句话就会影响孩子一辈子的人生轨迹。家访时还可以和家长共同探讨孩子教育的问题,就等于间接地对家长进行教育方面的培训,教给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技巧,让家长感觉到班主任的家访工作是他教育中的补位,让家长每次都能从中受益,这样家长会盼望班主任老师去家访,或者会主动邀请班主任家访。这样的话,班主任的家访工作就越来越好做了。

五、家访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公正

班主任对班级学生的评价要客观公正,切忌以自己的爱好评价学生。班主任教师与家长沟通孩子在校情况时,要站在教育的最前沿,和家长沟通时也要让家长觉得班主任教师对孩子的教育是真心实意的,让家长觉得老师真正是为了孩子的教育家访的,才能让家长对于家访工作给予大力的支持和配合。班主任评价学生要找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评价,多鼓励、多表扬,少挖苦和批评。

六、家访要不拘一格,形式多样

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家访形式越来越多。班主任可以利用电话、微信、QQ以及微博的形式与家长沟通。这样可以节省路途中的时间,如果说,我们的家访仅仅是了解学生家庭作业作了没有,放学几点回家,星期天他在家里干了些什么等问题,那么有一部电话就足够了。但是,当你真正走进一个家庭,用你所有的感官感受之后,你就会觉得,那些在电话里获得的信息,对于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环境是多么的微不足道,或许,你在学生的房间了看到的一本书、一幅画,会成为你日后开启他心灵之锁的一把金钥匙。

七、家访要做好记录

教育孩子的见解范文第5篇

当前社会大多数父母都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可以有更好的学习条件而奋斗在事业上。所以,总会忽略了孩子的学习。但是,她们看重孩子的的成绩,有时只在乎结果不在乎过程,这样给孩子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有时对孩子打骂,这些都是不对的做法,都是在变相给孩子压力。

二、心理暗示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实验研究的改革方案

(一)学生要转换思维,改变心态

首先,学校老师要认真对待学生。如果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心理暗示在高校体育舞蹈教育中实施的问题,我们最起码要把学校的教育制度完善。同时学生也要有很好的自制力。而且,我们老师要多给高校学生一些心理暗示,这样可以激励同学更加努力的学习。因为,有时学生的教育是可以变通的,换种方法,结果可能就有很大的不同。同时也可以使同学更富有教育素质,使同学们的审美价值提高,心理暗示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所以,对于体育舞蹈教育更应如此。因为他不光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而且也提高学生的动作美、音乐美、人体美以及对本身的审美兴趣。这样就可以使高校学生经过心理暗示而更好的学习。

(二)老师要认真负责,改变态度

对于高校老师,我们不光要提高老师的个人能力,还要让老师懂得怎么样才能让同学们更好的发展。尤其是老师要对学生常常进行心理暗示。要对学生有耐心,对于体育舞蹈类的学生,要从她们的最简单的一个动作、一个表情给予赞美、赞扬。我读过意大利一个作家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深深的被里面的师生之情而打动,还有里面的小故事也很能说明问题,有时一个善意的小动作就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大家有机会也可以阅读一次。其实我们只要在平常的时候加以注意,自己一个小的动作就可以使得学生们得到激励而努力学习。这也许就是心理暗示对学生所起到的作用吧。作为老师应该仔细研究心理暗示的使用方法。用心理暗示来教育孩子成长,鼓励孩子,让孩子有动力的学习,自觉努力的学习。

(三)家长要关爱学生,改变方法

世界上最爱孩子的人是父母,这是肯定的。但是,父母要用正确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平时可以多和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多接触关于运动方面的事情,这样不光增加感情,还可以培养孩子对体育活动的热爱,自己本身也可以放松一下。同时,也要对孩子进行心理暗示的教育。像《灵魂的舞蹈》的书里写的一样,我们要做到心灵和身体上的结合,这是十分重要的。平时我们多看一些书籍,像《灵魂的舞蹈》、《艺术体操带操》等都是有好处的,对于我们来说。爱是需要表达的,更是需要付出实际行动的。

三、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