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少年厌学心理咨询

少年厌学心理咨询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少年厌学心理咨询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少年厌学心理咨询

少年厌学心理咨询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 近年来,由于高等教育的扩招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中职学生的厌学问题日益严重。本文通过综合概括厌学的定义、表现,分析中职学生厌学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矫治措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引言

“厌学”是一个长期困扰教育界的问题,一直受到所有关心教育、关心孩子的人们的关注。关于因为“厌学”而导致的负面报道层出不穷,如2009年5月新疆若羌县两名刚满10岁的男孩因为厌学,趁大人不在家带上干粮和炊具离家出走,50个小时后,接到家长报警的民警在多方努力下,从茫茫戈壁中搜寻到他们。

羊城晚报2009年6月1日的报道《广州15%儿童曾有行为障碍,学习压力成致病因素》指出,由于学业重压,很多学生出现厌学等心理问题。

应试教育的高压、升学率的威逼、心理负担的困扰、社会的偏见、家长的漠视、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歧视、陈旧刻板的教材、等级井然的排名、铺天盖地的考试等教育现状,让许多孩子被“厌学”的心理所困扰。

“厌学”是一个难题,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扩招等,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下降了,中职学生的厌学问题也更为突出。另外,校园外浮躁的社会风气、校园内较为陈旧单调的教学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中职学生的厌学心理。许多中职学校也认识到了这一点,积极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德育教育,希望能够使学生大面积厌学的情况有所改善。这些做法,都起到了一定的预防、调节作用。

二、厌学的定义

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形成对于“厌学”的统一的标准定义。通过电脑检索可以发现,国外有“逃学(truancy;hooky)”、“辍学(dropout)”、“拒绝上学(school refusal behavior)”的研究,但没有直接对“厌学(be weary withschool;be disgusted with school;dislike of schoo1)”的相关研究。

而在国内,傅安球(2002)等认为“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①该定义较有代表性,在许多文献中,都被直接应用。

三、中职学生厌学的表现

关于学生厌学的表现,目前也没有具体的标准。中职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做作业等,都可以被视为存在厌学的心理的外部表现。但也有学者对厌学外部表现的程度做了规定,如肖承志(2004)等就认为对三分之二以上学科学习失去兴趣而不愿继续学习的学生,被认为存在厌学心理。②

四、中职学生厌学的成因及矫治

中职学生的厌学问题突出,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等的影响。因此,中职学校可以针对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对症下药,实施干预,帮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

1.适当放松,强健身心。

一些中职学生由于自身的生理原因,出现了厌学现象。张晓明(2008)在研究《大脑功能及A波优势频分析在厌学青少年的应用》时以厌学进行心理咨询的青少年为研究组,以发展咨询的青少年为对照组,统一使用ML-2001脑功能状态检查仪对其脑功能状态和A波优势竞争频率及熵值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两组的A波竞争优势主频分布于各频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主频与次频之差均值和熵值差异显著(P

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的心理指导应以自我放松和适当运动为主。要理解学生由于大脑机能的原因,吸收转化信息的能力较低,因而对学习采取逃避态度,而不能一味强调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扭转,忽视其大脑工作状态已处于饱合,接受信息的能力处于低水平程度,学习中已经不能集中所有能量于所要注意的目标。③

2.关心鼓励,加强辅导。

一些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长期受到成绩差阴影的笼罩,对学习缺乏信心。对于这部分学生,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由专门的心理咨询教师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班主任可以通过谈心等方式,关心、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恢复对学习的信心,让他们重新找回对学习的兴趣。一些有效的心理咨询技术,也可以被采用。如李拯(2008)在《走出厌学的阴影——一例用意向对话技术对职业高中生厌学的辅导》中采用的国内一项专门的心理咨询技术——意象对话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对职业高中学生厌学问题进行心理分析与治疗,④就值得借鉴。

3.辅助学生正确选择专业,重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中职学校与高中教育不同,它直接面向求职市场培养学生。如果中职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不能紧贴市场,或者学生的专业选择与其职业倾向不匹配,都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杨力(2008)在《用〈霍兰德中国职业倾向测试量表〉探究“厌学现象”的成因——文秘班女生的职业倾向与专业匹配调查》中认为厌学现象成因众多,但对中职学生而言,职业倾向与专业选择之间的不匹配可能是导致厌学情绪的原因之一,并借助《霍兰德中国职业倾向测试量表》对典型班级进行“职业倾向与专业匹专业匹配调查”,验证了上述假设。⑤因此,中职学校可以在入学初对学生作职业倾向调查,帮助学生选择专业;加强专业课程建设,重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帮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另外,提高教师素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等,也是解决学生厌学问题的行之有效的矫治方法。

注释:

①傅安球,聂晶,李艳平,金蓓蓓,崔君红.中学生厌学心理及其干预与学习效率的相关研究.心理科学,2002年第25卷第1期.

②肖承志,刘经兰.中学生厌学的归因及对策研究.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25卷第1期.

③张晓明.大脑功能及A波优势频分析在厌学青少年的应用.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第16卷第9期.China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2008,Vol 16,No.9.

少年厌学心理咨询范文第2篇

据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对2008年至2010年进行心理咨询的7319人调查显示:居首位的人群是学生,占29.18%,其次分别为公司职员、无业人员等,其中最突出的心理问题是情绪,占30.77%,其余依次为睡眠、焦虑、抑郁和学习等心理问题。

据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逄淑涛介绍说,统计数据显示精神疾病的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青少年发病率快速上升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据了解,2008年青岛市曾对青少年进行心理问题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发病率为15%至20%。与今年的调查结果——15.3%的发病率相比,短短两年时间里,中学生的“心病”发病率增长近5%。在心理咨询门诊中,病人年龄已突破传统认为的“12岁危险年龄”,最小的只有8岁。这一连串触目惊心的数字应引起社会的反思和关注。

心理问题不能等同于思想问题

“以前总说‘年少无心事’,可如今恰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因心理问题离家出走甚至自杀,已成心理疾病高发人群。”市精神卫生中心逄淑涛院长介绍,市精神卫生中心对2008~2010年进行心理咨询的7319人的调查显示:居前五位的为学生、公司职员、无业人员、普通工人、退休人员。其中,学生就占了前来咨询人数的第一位,平均每3个前来咨询心理问题的市民中就有1个是学生。

逄淑涛介绍,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治疗室日前接诊了一名初中一年级学生,在其入院之前,他的情绪极不稳定,发火时会和父母“动粗”,打起架来什么东西都往父母身上砸,直到看完心理医生,他的父母才知道孩子已经有“心病”一年多了。这是典型的亲子沟通不畅,也给每个家庭敲响了警钟。

据了解,目前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多集中在厌学、早恋、网瘾、焦虑、多动症等。其中抑郁症占36.5%,焦虑症占26%。而困扰青少年的抑郁疾病主要表现是失眠、焦虑、学习不专心、脾气暴躁等。

今年10月10日是第19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主题是“沟通理解关爱,心理和谐健康”,宣传的目标人群为儿童、青少年及其家长和教师、职业人群、社区居民,目的就是提升民众对人际交流的关注度。

在传统观念里,对中小学生出现的一些诸如厌学、学习不专心、脾气暴躁、多动症等问题,家长和教师主要从思想上、品德上找原因,而忽视从心理疾病上分析。专家认为,随着社会发展,学校、家长在教育青少年成才的同时,还要帮助其成人,让青少年有一个健康的身心。继续把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当成思想或品德问题去解决,显然是不妥当的,难以对症下药获得实效。

蹲下身子和孩子平等交流

调查发现,60%的年轻人发生心理问题都与父母有一定的关系。因为现在95%以上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孩子受到的溺爱、保护和压力也与日俱增,家长往往忽视了对孩子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和情操教育,从而导致孩子心理脆弱、抗压能力差,一旦遇到挫折和打击,极易产生心理问题。

很多孩子明明出现了心理问题,宁可采用跟同学说、写日记、自残等形式发泄,也不会跟家长、教师交流,这中间不仅仅是代沟的问题,更需要作为成年人的家长或教师蹲下身子,与孩子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和孩子交流,让他们感到我们是可以交心的朋友,而不是动不动就会板起脸训斥的长辈。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都会在孩子的心里刻下深深的印痕。在一个人的成长道路上,尽管会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影响,但父母的影响力,无疑是最强的,也最持久。

为人父母,我们需要一颗善良的心,如果我们希望孩子也拥有:我们需要宽容地对待他人,如果我们希望孩子也能与人友好相处;我们需要勤勉工作,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将来也能这样……因为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必将在今后的某个时间显现。

所以,为人父母者,要多照照孩子这面“镜子”,切切实实承担起教育好孩子的使命。孩子有了“心病”,父母首先要反思自己的不足,不能把责任都推给学校推给老师,这样做,不仅是对自己对家庭的一种责任和承担,更是对社会对国家做出最好的贡献和回报!

健全心理咨询制度 成立健康教育基地

在每个人15年左右的学习生涯中,遭遇到的困惑实在是太多了,学习压力、择校困扰,考试焦虑……而进入青春期以后,开始跨越童真与成熟,没有人教他们该如何面对“渐渐长大的自己”,他们摸索着前进,跌倒、爬起、委屈、担心、来自异性同学异样的眼神和自己那砰然心动时的茫然无措…… 他们以为自己是大人了,可却没法跟爸爸妈妈老师等交流,忽然之间父母们听不懂他们说的话了,然而,纯真的他们还是那么的脆弱,很多时候他们需要呵护和关爱……所有成长中的孩子就在这样的跌跌撞撞中伤着、痛着、前行着!

复杂微妙的师生、同学、异性和家庭等关系,使得青少年“心有千千结”,内心充满了困惑或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解决问题的良药。

然而,即使这样,现实还是不容乐观。除了那些时有耳闻和见诸媒体的有关学生因心理原因犯罪或轻生的极端事例,还有更多权威机构针对青少年展开的心理调查的数据,都在提醒我们:虽然社会在进步,物质生活在日趋富裕,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却似乎有滑坡之虞。

目前,青岛市大中小学校都在不断建立健全心理咨询制度、培训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以集体或个别辅导的方式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旨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同时,政府对心理咨询的关注和投入也在逐年提高。2007年青岛市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基地。该基地突破咨询室、电话间和教室的局限,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构建了新的家庭、学校、社会交互作用的心理教育模型,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和氛围。另外,青岛市还在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了一名精神疾病防治医生,为社区重症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开展定期随访和康复指导,目前市内四区已有6000余名精神疾病患者被纳入社区管理。这些做法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推广,尚未开展的地区也应借鉴学习。

少年厌学心理咨询范文第3篇

2014年1月4日下午,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总裁白中仁忽然从自己家中窗户跳下,后经抢救无效死亡。一时间,对于其自杀的动机,众多猜测甚嚣尘上。直到几天前,据白中仁家属向媒体透露,白中仁长期患有严重抑郁症,这次事件也与此有关。在这个冬天,伴随着此次事件,长时间远离公众视线的心理咨询产业再次走到了舆论中心。

提起心理咨询,相信很多人都曾略有耳闻,但如果问起谁曾接受过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可能大家都会给出否定的答案。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从学生到白领,从工薪阶层到成功人士,社会各阶层的心理压力普遍加大。也正是由于这种原因,许多市场观察家曾十分看好心理咨询产业,但事实的发展却与他们的想象截然相反。近几年,以娱乐产业为代表,一大批旨在缓解压力的产业都赚得盆满钵满,唯独心理咨询行业,虽体量不小却仍在发展阵痛泥沼中挣扎。

这当然与社会对于心理咨询的认知有关,也与行业本身的高收费有关,但最根本的,还是心理咨询产业发展的长期滞后。有相关机构调查显示,我国现在心理咨询市场仍停留在主要以心理咨询中心为主导的初级阶段,市场价通常在200-1,200元/小时。此外,有些咨询中心为了迎合患者,常搞“一锤子买卖”,可即使是在心理咨询业最发达的美国,很多常见的职场或生活心理问题治理也经常会在10次治疗以上。慢慢地,市场的热情开始减退,悲观情绪开始充斥于心理咨询产业,有观察家甚至认为,以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很难想象有多少人愿意花5,000元以上(以500元/小时为计)去解决一个普通的心理问题。

考生阵痛

事实上,上述两种观点都有失偏颇,虽然心理咨询发展至今仍步履蹒跚,但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预示着其必然发展的客观规律。以上半年最热的高考心理咨询为例。据统计,2014年全国参加高考的总人数仍将突破900万,有专家声称这些孩子中哪怕只要有百分之十存在焦虑、紧张等心理问题,就意味着有近百万考生有必要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而这只是一个非常保守的数字。“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漏夜赶科场”,百年看今朝,高考仍然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路口。途径虽然相似,然而现在的压力却今非昔比。

“我必须打赢高考这场仗,开弓没有回头箭,高考现在就是我的一切!”小李是北京某重点高中的火箭班学生,在班里成绩还算优秀的他把即将来临的高考比喻为一场战争,而“胜利”成为他和父母能想象的唯一结果。

但这两天,小李的学习情况却越来越差,严重的焦虑使他患上了失眠,再加上厌学和烦躁,原本对高考非常自信的小李也慢慢陷入了迷茫的怪圈。“随着复习计划的深入,我发现有许多知识还没有完全掌握,我也清楚考试中,很多题目不需要完全掌握所有知识也能顺利解决,但我碰到这种题心里就没底,我感觉原本清晰的目标现在看来很模糊,这让我非常紧张。”说到这里,小李甚至快要哭了出来。

北京中迪心理咨询中心的李建中是该中心的首席心理咨询师,曾多次参加北京电视台《谁在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等栏目的录制。在他看来,小李的症状是典型的考前焦虑症,如果不进行干预,将很有可能影响到他高考的发挥。“我认为,高考并非适合每个人施展才华,尤其对小李这样的男生来说,中国式的‘死记硬背’也许正是他们的弱项。现在的社会竞争本质上是综合能力的赛跑,而高考更多的是学习能力的较量,两者并不能进行简单的比较。”

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中心的心理专家欧勇玲眼中,小李的父母在其中也有很大的责任。“父母过早地把社会竞争的压力传递给孩子,‘望子成龙’的心态谁都可以理解,但父母也应该想到,现在的成绩是他们通过多年奋斗才达到的,用这种标准要求一个十八九岁的孩子,显然是不合适的。”

另一方面,根据《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虽然我国青少年整体心理水平较好,但仍有接近15%的青少年被列为心理健康状况不良,“其中,从年龄层次来说,高中生心理水平低于初中生,面临毕业和升学压力的初三、高三学生心理状况最差。”李建中在谈到这份报告时发出感慨,“现在不是有没有市场的问题,而是行业能不能接盘的问题。”

李建中向记者介绍,成绩的发挥和考生的情绪有很大关联,一旦负面情绪成型,即使是专业的心理治疗也不能很快见效。“焦虑的症状有很多,看不进去书,失眠、易怒、无法学习等等。”通过对许多案例的研究,李建中反复向记者强调提早干预的重要性。“我真诚地希望各位考生家长能够及早地从孩子的行为中发现问题,如有必要,越早进行心理疏导会越有效,研究证明90%的孩子都能通过提早治疗而缓解焦虑。”

行业或有变

就在全社会对心理问题认识越来越成熟的时候,心理咨询行业自身发展的缓慢和多变却令众多行业人士担忧,在采访过程中,欧勇玲和李建中都把问题的焦点归结于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行业资质,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于心理咨询师的相关规定,参加培训者必须具有国家承认的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的本科(三级)以上的教育背景。但对于这项准入标准,业界向来争议极多。有心理咨询师就向记者抱怨,“把教育学、医学纳入心理咨询本身就很不合适,你很难发现西方发达国家的心理咨询师有教育学或医学背景,甚至心理学出身都至少要到博士。教育学和医学虽然和心理学关系密切,但根本是不同的专业。”

在欧美发达国家,要想取得心理医师的职业资格,往往需要心理学博士学位。由于西方不允许跨专业报读心理学专业,所以心理医师往往都是本、硕、博连读的心理学专业,除了八年左右的心理学课程外,博士阶段还要实习一年以上。“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在心理咨询这个极其专业的行业中,准入资质的高低往往决定着行业大环境的好坏。”欧勇玲说。

其次是收费标准。几年前,李建中曾与一位英国的心理学博士谈及中国青少年心理咨询价位,让他大吃一惊。“100多元/小时的咨询费在一些西方国家很普遍,在中国却已称得上‘草根’。但两相比较,我国当前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资质与西方从事心理咨询治疗的注册心理专家可谓天壤之别。”资料显示,我国第一批心理咨询师直到2002年才正式出现,由于起步较晚,所以直到现在我国仍没有一套详细的行业收费标准,这也直接阻碍了我国心理咨询业的发展进程。

欧勇玲进一步分析称,虽然基于竞争关系,正规心理咨询中心的价格大同小异,但由于治疗水平不一,反而拉低了行业的平均值。“中国心理咨询行业如果不能走上平民化、专业化的道路,就很难在短期内取得一定规模性发展。”

无论怎样,心理咨询业在我国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作为一个应社会需求而生的行业,这本身就反映了中国人整体健康意识的提高,是一种社会进步。尽管心理健康产业还有这样那样的发展问题,但除了欺诈等严重问题外都是可以容忍的,也是必经阶段。“咨询行业的种种问题的解决应上升到宏观的管理层面。只有从一个国家的层面将心理咨询机构以及从业人员规范化并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行业才能得以健康快速地发展。”李建一如是说道。

心理咨询业的下一站

虽然专业水准尚有差异,但中国心理咨询市场的规模却已经接近西方发达国家,“这里虽然有我国人口基数的因素,但也表明我国社会整体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可能已经超过了想象”,一位心理咨询师这样说道。

至于原因,李建中在采访中一语道破,“当前社会心理问题之所以如此严重,根本原因是其背后所隐藏着的复杂的社会经济因素。”近十年来,快速的经济发展和激烈的城市化进程使“竞争”的思想贯彻了每个人的生活,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目标”纷纷被冠以“理想”而得以“升华”,昔日那种闲适无忧属于的天空已慢慢被车、房等物质条件所遮蔽。

欧勇玲对此也深有体会,“越来越浮躁的社会会慢慢让深处其中的人们把短期的成功当成最大的追求。在大城市里,中国传统教育下的年轻人缺乏自由思考,只是家庭的影子,而家长的心理又是社会心理的直接投射。”正是基于社会心理问题的普遍性和人们对其的愈发重视,一大批人看到了心理咨询潜在的巨大市场,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职场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干预等一系列心理服务,自然而然地以一个全新业态出现在心理咨询行业的分支中。

事实上,在西方发达国家,心理咨询师收入属于中上阶层。目前,在美国,心理咨询师每个小时的收入可以达到150美元左右。在国内,一般心理咨询的收费从每小时100元至1,000元不等,平时收费200元/小时,在北京等经济发达区域,著名心理咨询师的收费往往会达到每小时2,000元甚至更高。

少年厌学心理咨询范文第4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156-01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而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精心的、周到的培养和教育。父母和教师仅仅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把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更加重要的任务。”为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中学阶段是青少年身心快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一样尤为重要。 基于此,笔者在教育教学中,在把握好科学文化学习的同时,致力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以期促进学生学习全面提高和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一、对心理健康心概念的认识

一般说来,心理健康是指在现代社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现为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良好,行为规范和行为与年龄相符等等。心理健康具有很强的阶段性。也就是说,同一个人,在人生发展不同的时期或阶段,由于对该阶段发展任务的适应情况不同,其心理发展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会变得不健康。比如,同样进入青春期,有的孩子适应得好,顺利渡过,健康快乐地进入下一个人生发展的阶段;而有的孩子适应得不好,或加入了不良团伙,或表现出一些不良行为,面临着心理危机。而一个面临心理危机的青春期学生,如果得到及时有效的关注与帮助,在其后的发展中就有可能摆脱心理危机而踏上心理健康发展的道路。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我国学校教育受到了冲击和挑战。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间,约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十分迫切,具有重要意义。

三、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措施

1、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施教育的这支队伍的素质。在当前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多数教师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系统的心理科学知识、技能的训练,对现代心理咨询技术懂得很少,在教育和咨询的实践中,很难保证取得好的效果。应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加强对专、兼、聘职教师进行请进来、走出去的长短期培训,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服务意识和接受掌握新观念、新方法与技巧的自觉性,提高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组织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走向健康轨道。

2、做好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甚至中学都已经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3、关注学生态度发展。关注学生的行为态度既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现状,又有利于我们帮助学生及时调控自己,以保持良好的积极心态。所以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积极求知和不断探索的态度是引导学生成才成功的关键性策略。我们在实施态度策略时,除了教育学生有认真、勤奋、谦虚、谨慎、合作等态度外,特别要重视培育学生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开拓进取,勇于争先的积极态度。例如,学生除了完成教师的计划任务后,应该根据自己的学习现状,寻找新的学习问题,确立自己的学习计划目标,扩展学习范围,提高学习层次;完成教师的作业时,不是敷衍了事,而是认真领会老师的训练要求,以“训练即创造和体现自我价值”的态度,努力达到老师的训练目标。

4、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着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学术氛围和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四、结束语

心理健康是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同时也是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少年厌学心理咨询范文第5篇

关键词:德育工作 心理健康 心理疏导

DOI:10.3969/j.issn.1672-8289.2010.10.027

1 引言

健康的概念不仅仅是指传统意义上的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即良好的精神状态、健全的社会适应能力。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一直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致使不少青少年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问题不仅影响自身的学习和生活等方面,还影响到他们与同学、老师甚至家长之间的关系。如果学生的这些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任课教师和班主任老师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教学中往往围绕“升学率”对学生进行智力和知识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作为德育工作者,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以尽可能弥补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

2 当代中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

2.1学习方面。现在有些学校还在为追求升学率而忙于各种各样的考试,而且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排名,故意让学生感受到沉重的学习压力,陷学生于紧张的学习竞争之中。由于学习竞争的激烈,有的学生因不能适应学习的压力,表现出精神不振、记忆力下降、学习效率低等现象,甚至有的学生出现厌学心理;还有的在考试过程中出现考试焦虑,一旦考试失败,就立即灰心丧气,情绪十分低落,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笔者在工作中曾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一位女生,智商很好,成绩优秀,曾在省市物理竞赛中拿过一、二等奖,可是高考时她却产生了紧张恐惧心理,手颤抖、心发慌,视觉感受性明显降低,对试题内容的认识,平常所熟悉练掌握的知识再现及思维过程都产生了严重影响,在心理极度疲劳情况下,她不知自己做什么,失去了对整个行为的控制力,结果无法坚持考试。

2.2 人际关系方面。中学阶段,教师仍然是学生心中知识的象征与公正的代表,他们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爱护与理解。而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有的教师会对部分学生不理解、不信任而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对抗心理。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而对学生横加指责、粗涉,会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同学之间的关系,由于大多数中学生都希望能有知心朋友,也希望自己能被班级和同学接纳,但是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不太懂得对别人关心与谦让,使得他们不容易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这就会使心理需求与现实出现落差,导致有些同学产生孤独感和自卑感。

2.3 青春期心理方面。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和思想政治观,世界观、道德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人生中身心变化最大、矛盾最多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可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感到压抑和焦虑。同时中学阶段也是他们要求独立的意识开始增强的阶段,不想依赖老师和家长,但是在老师和家长的眼里他们总是孩子,对他们关爱有加,总是避免不了干涉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这样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导致其形成很强的逆反心理。这些问题的存在对青少年成长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严重地阻碍青少年学生智力潜能的充分发挥,阻碍他们学业的进步,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以及影响他们正常的人际交往。

3 德育工作中加强学生的心理疏导

德育工作的对象就是大家眼中所谓的“问题学生”,这些学生的问题往往出自心理问题。德育工作者要能够针对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采取有的放矢的措施,就学生的不同心理问题进行及时有效地疏导,才能做好这些学生的思想道德工作。以下是笔者在工作中,就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所采取的几点措施。

3.1 寻求教师配合,消除师生隔阂。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最大的力量来自于教师。德育工作者要经常与任课教师沟通,寻求他们的配合,让任课教师知道他们的确承载着繁重的负担,但是还是希望他们面对学生时,尽可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对学生要有耐心、爱心和责任心,对学生要充满信任,充满期待,用自己良好的心理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这样有助于消除中学生对老师的消极对抗情绪和厌学心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注意观察学生的不同反应,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努力创造一种民主、宽容、平等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消除课堂的紧张气氛。使学生能够在宽松的环境里轻松的心态下快乐的学习。和任课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沟通,尽量不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排名,如果教师能够做到对学生有一颗宽容和充满爱意的心,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不但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消除个别同学和老师间的隔阂,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成绩,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

3.2 深入学生家庭,探寻问题根源。有些学生的心理问题来自于家庭,比如有的学生因家境贫寒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有的学生因父母离异而封闭自己等。德育工作者必须能够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才能做好其思想道德工作。我们在工作中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深入其家庭,了解其心理问题的根源,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疏导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家访过程中,提醒学生家长要全面耐心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应充分关注他们的成长情况,及时了解孩子的情绪、情感、思想等精神世界,给孩子充分倾吐和宣泄心理感受的条件和机会,与其建立真挚的情感基础,在履行监护责任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监护孩子的心理发展。通过深入学生家庭,能够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的生活思想状况,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康的心理。

3.3 开设心理咨询,架起沟通桥梁。人的心理活动有其隐蔽性的一面,学生还希望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尤其是电话咨询的方式)来解决心中藏而不露的一些心理问题。我校在政教处的组织下设立了心理咨询中心,给孩子充分倾吐和宣泄心理感受的机会,架起师生间沟通的桥梁教师可利用个别谈话、个别教育的时机,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心理咨询技术,对有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诱导,从而加强学生的个别教育。心理咨询教师要有意识地和受困于心理问题的学生建立起关心、尊重、了解和指导的关系,并依据问题的需要使用适当的心理咨询技巧,减轻或消除学生的不适应心理现象及行为,培养良好的习惯,促进心理的健全发展。通过注重对“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和他们建立平等、尊重的关系,他们愿意向我们敞开心扉,使我们的德育工作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帮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姜妮. 中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探析[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1)

[2] 李静. 如何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J]. 考试周刊,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