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承艺术文化

传承艺术文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传承艺术文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传承艺术文化

传承艺术文化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京剧;传承;振兴

中图分类号:J6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10-0038-02

京剧艺术是我国的国粹,2010年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京剧,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丰厚文化底蕴。自诞生至今,经不断发展与自我完善,吸收了其它地方剧种、艺术门类之所长,并经过无数艺术家的改革与创造,使之成为具有中国标识意义的文化元素,成为世界文化之瑰宝。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样式之一,在清末以至民国大部分时间内,不仅代表着中国舞台艺术样式的最高端,同时亦为大众娱乐样式的主流。如今,随着全球文化一体化和中国社会转型的加快,京剧的衰落恰恰代表了本土文化传统日渐失落的一个典型实例。京剧里许多剧目中的人物和故事都取材于历史,都是惩恶扬善的故事,能够以史为鉴,教书育人。如何引起全社会对京剧这一国粹艺术的重视和热爱,营造京剧文化传承的良好氛围,对振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文化自信,具有不可估量的文化意义。

一、京剧传承面临的困境

(一)受娱乐方式多元化冲击,京剧传承观众基础日渐薄弱。

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深入,人们文化生活的多元化,文艺品种样式的日益丰富,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工具的迅速普及,不仅拓宽了群众的欣赏领域,而且一定程度上也改变着群众的文化生活方式,京剧的传承发展受到了严重冲击。与京剧传承的鼎盛时期相比,人们吃完饭进戏园子,这样的年代一去不复返,而京剧艺术是个品位艺术,不是快餐文化,观众只有坐在剧场里,处在一种悠闲、松弛的状态下品戏,才能体会到其中的艺术魅力。如今人们生活节奏变快,心态浮躁,不能静下心来,因此这种环境非常不利于京剧的发展。一些中学生喜爱的是流行歌曲、街舞,对京剧了解少,接受起来有难度,学习唱段就更难了,大多数学生即使喜欢京剧课程也不会去买票听戏。社会上广大观众对京剧的欣赏热情普遍不高,京剧演艺市场不成熟,票房收入微乎其微,剧团发展普遍面临资金难题。

(二)受功利思想影响,京剧传承热情不高。

学习京剧投入较多,加之能够靠京剧吃饭的人毕竟是少数。学生家长因为孩子学习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学龄前阶段就已“摄入过量”英语、钢琴、绘画等各类兴趣班。在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体系内,学校和家长不得不想尽各种办法帮孩子提高成绩,增强竞争力,其中最直接和有效的办法就是加课、补课。而京剧不纳入升学考试内容,仅仅作为一种爱好或者选修课存在,很难激起学生充足的学习动力。京剧对演员的要求非常高,需要各方面的素质都比较好,但现在报名去戏校从小学京剧的人越来越少,家长都在为孩子的未来考虑,当他们看到京剧演员的惨淡生活,不可能让自己的孩子从事这种职业,因此京剧在选材方面没有太大的选择余地,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影响了京剧艺术的发展。

(三)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学习京剧需要耐吃苦,戒浮躁。

京剧博大精深、是一门很难的综合艺术,并不是会唱两句就行了,需要几十年的不断追求,不断刻苦钻研才能达到一定水平。需要学员投入毕生精力和心血,才能将京剧艺术较好的发展和传承下去。一招一式、一个眼神、都有严格的要求,压腿、下腰、翻跟头练功非常辛苦,刀、枪、剑、戟的运用要经过艰苦的训练,唱腔、念白、表演都要经过千锤百炼才能达到要求,培养一名专业的京剧演员要6―8年的时间才能登台演出,京剧学员必须坚守,耐得住寂寞。目前由于社会关注度的降低,行业待遇不高,从业人员不愿意拿出更多精力刻苦地、一心一意地去钻研,很多优秀的人才都流失了,这对京剧事业发展和传承来说是一个非常可惜的事情。

二、传承京剧艺术振兴传统文化

京剧文化源远流长,从化妆、服饰到唱腔、身法都体现出国粹艺术的极致,它的内涵,它的扮相,都是中华民族的专利。在海外,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京剧,有的人想家时就会唱起京剧,京剧的意义,早已超越了京剧本身。京剧艺术持续发展,离不开观众群体的培养,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人们容易忽视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继承和发扬,特别是对传统民族艺术缺乏基本的认知和欣赏能力,普及京剧知识不可不为,要持之以恒地不断提升观众的京剧审美鉴赏素养。

(一)要发挥票友协会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扩大京剧传承的群众基础。

如今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京剧票友协会,票友们在一起互相切磋、学习戏曲知识的同时,也不断的在身边人之间传承京剧文化,通过舞台展示京剧的魅力。京剧的传承除了要培养专业演员,同时也要培养观众,两者要齐头并进,京剧的传播才能更久远,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孩子学习京剧大多是受到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辈的影响,由于理解能力有限,小朋友学习京剧往往局限于模仿。但京剧的前途不在专业,而在观众、在业余群体当中,因此让孩子从小就在京剧的氛围里成长、熏陶,至关重要。京剧“墙里开花墙外香”,国外会把京剧当宝贝来研究,但我们自己对传统艺术却不那么热衷,这令人很遗憾,从某种意义上讲,京剧培养了观众,观众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京剧。

(二)学校是教书育人、培育学生精神文化的重要场所,应该成为京剧传承的重要阵地。

2008年教育部将在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东、甘肃等10省(市)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学唱15首京剧经典唱段,将京剧这一国粹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2011年记者走访发现,在校园学国粹“听起来很美”,推行起来却很难,如今在不少学校已悄然亮起了“红灯”。原因是老师不精通、课时难保证、学生不爱学,大多数试点学校将京剧课列入音乐课,而担任教学任务的主要是音乐教师,师资不足是最大瓶颈。京剧是一门包括唱、念、做、打、的综合艺术,不是只会几段唱腔就行的。除了师资缺乏,京剧课时也难以保证,到了高年级,音乐课常常被语文、数学等其它科目老师占用,音乐教学计划都无法完成,更别提学京剧了。京剧进课堂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层次,采取相应的措施,不可搞一刀切,比如利用校园小广播、校园网站、宣传栏和校园电视台对京剧班和校园京剧动态进行报道;邀请专家教授进校召开京剧座谈会,举办“走近京剧、弘扬国粹”知识讲座等培养学生受众,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通过社团活动让一些感兴趣的学生参与表演和展示,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采用多样化的方式,请京剧专业人士来学校上课,一学期举办一两次京剧演出、在学校里搞一些小型的演出活动……这样既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又可以让学生们接触到相对全面真实的京剧艺术。

(三)成立戏曲培训中心,举办各类票友大赛,给予传承者荣誉和鼓励。

成立少儿戏曲培训中心或传习所,确保喜欢京剧的人能够得到指导帮助。京剧舞台艺术是以主要演员为中心的。看京戏要看“角儿”,没有“好角儿”,演不出好戏。同样一出戏,不同水平的演员去演,其艺术效果大不相同。京剧是一门综合艺术,还需要各方面人才成龙配套。一个剧团不但需要各个行当的优秀的主要演员,而且需要优秀的“四梁四柱”,需要优秀的鼓师、琴师和文武场演奏人员,还需要好的化装的、勒头的、检场的、管服装的、管靴帽的、管道具的和管音响的各类人才。这方面的人才更需要加强培养。我们必须把选拔和培养优秀的京剧人才,特别是青年京剧人才,放在振兴京剧的突出位置。做好戏曲类节目的宣传工作,戏曲频道应该针对少儿、青年、老年票友设置精彩的有针对性的节目。做好京剧博物馆等专题展览场馆建设,并向观众开放。传统的戏曲传承方式主要是一种一对一的传帮带式的传承,要充分发挥中年演员的作用,一方面靠他们进行口传心授,手把手地教;另一方面他们的演出活动,有力的推动了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培养了青年演员,有利于向更多的人介绍京剧知识,让他们了解、熟悉京剧,进而喜爱京剧。

京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必须坚持正确的理念,在保护京剧这一国粹文化的本真性的同时,不断的培养观众群体,培养传承群体,运用好学校、协会、政府和市场的作用,促进传统京剧艺术不断发扬光大是每个炎黄子孙的责任。

传承艺术文化范文第2篇

摘要设计作品直接体现了设计师对美的理解和趣味导向,反映了设计师的综合艺术修养,但“美”又体现在丰富多彩的具体形态之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至关重要。只有以文化修身,才能设计出优秀的作品。

关键词:现代艺术设计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203文献标识码:A

作为艺术家和设计师,要有独到、精辟、敏锐的目光,这基于深厚的文化功底与修养,只有文化与智慧的不断补给,才能使此种目光更加锐利,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新鲜的创意、优秀的设计作品出现。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因为有着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修身底蕴,所以才能在世界上取得今天的可圈可点的艺术设计成果;还有靳埭强、韩美林等人的积聚着传统元素的设计作品均是优秀的典范。

一现代艺术设计中对古代文化的传承

艺术设计是一个大的概念,包括广告设计、工业产品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设计等,这些都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就说:

我们了解,设计作品直接体现了设计师对美的理解和趣味导向,反映了设计师的综合艺术修养,但“美”又体现在丰富多彩的具体形态之中,需要以文化来修身,进行大量潜移默化的艺术影响和熏陶。马洛斯曾说:

“审美活动建立在认识活动达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也就是以感性的情感活动形式包含和积淀着理性的认知因素,它不是浅显的形象直观,而需以一定的认识和文化积淀为前提。”

现代艺术设计对古代文化的传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单纯与概括

就古代艺术而言,对自然形象“删繁就简”,是其主要特征。如我国民间的剪纸,这种简括的特征十分显著,造型多取简洁规整的外形,而造型着重于表现其形态与人物或物体的特征,设计趋向平面化。而在中国的传统装饰图案中,就有化圆为方,变曲为直,把自然形态规律化、几何化的手法,汉代画像砖上的人物恰用此法,简洁又有高度概括力,同样具有平面化特征。这一艺术特征,与现代设计造型观念如出一辙,现代设计造型上提倡的“少就是多”、“纯化形态”正好与传统装饰上的这一特征相符合。中国传统图案的资源极其丰富,尤其是吉祥图形符号。它是中华文化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典籍”。像龙这种自然中没有而被人们创造出来的吉祥物很多。除了龙,还有凤、麒麟、辟邪、朱雀、玄武等。这些吉祥物也被许多品牌作为品牌形象标志使用。

中国几千年传统吉祥图案及纹样经逐步挖掘、变化和改造成为中国企业形象标志,有方胜、云纹、如意纹、回纹、水纹、太极八卦、中国结等。这些纹样内涵丰富,意义深远。中国联通的司标,是由一种回环贯通的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盘长”(即中国结)演变而来的。迂回往复的线条象征着现代通信网络,寓意着信息社会中联通公司的通信事业井然有序,而又信达畅通,同时也象征着联通公司的事业无以穷尽,地久天长。中国邮政、中国移动总公司的企业形象也用了传统的吉祥纹样――“回纹”。

2形式与秩序

古代艺术在造型上非常注重“形式感”的处理,也很注重点、线、面及各形式要素的关系处理,很讲究造型排列的秩序感。以编织图案装饰为例,织锦、织机是有节奏的运动,而织出的花纹也是有节奏的连续。人们利用这种节奏,将机械节奏改变为有秩序的美感。在衣服的纹饰中,走兽的斑纹、鸟类羽毛等等都有所体现。现代设计中提倡的简约设计正是建立在这种点线面的韵律之上的。在此,我们不难发觉,古代的纹饰的大小、渐变、重复与现代人提到的“平面构成”理念有多么惊人的相似;在此,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构成主义的“影子”。这也说明了现代设计与古代艺术在追求形式美感上的一致性。

3抽象与象征

抽象造型的追求,似乎是现代艺术的专利,然而事实上,在古代艺术中,前人已经早已善于使用抽象的艺术语言来抒发对客观世界的感受。如早期的岩壁画上的艺术形象,从其抽象的人形与抽象的动物形,都不难找到抽象的痕迹。象征性也是现代设计要诀之一,现代设计中的标识就常利用象征图形来表达意图。

现代设计讲的“以人为本”,与古希腊哲学强调的“人本主义”息息相关。中国古典哲学中老庄的“天人合一”、“以人为贵”的思想更成了中国“以人为本”思想的传统源泉。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更是古希腊―罗马文化与艺术唯美、求实、创新精神的体现。

今天,我们评价一件设计作品的价值,还是注重两点:技术先进;文化丰富。所谓技术先进,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经济目的,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文化丰富,则是体现社会审美观的层次。在很多时候,文化含量还会给设计带来难以估量的附加值。

二学习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素质

“文化”内涵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就广义而言,文化是人类生活的总和,或如梁漱溟先生所说,是“人类生活的样法”,它包括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极其广泛的方面。狭义而言,文化就是人的全部精神创造活动,是意识、观念、心态和习俗的总和。

从现代设计的角度来说,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也促使我们开拓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设计道路的思考。除了接受现代设计的内容,更要注重民族精神的体悟,达到个体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具体实践中要推行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文化并举的方针,在设计中发扬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很是必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古典文学与艺术浩如烟海,从何而教?从何而学?诚然,设计师不是文史专业的学者,不能作为专业学者去研究它们,我们只能学思想,学方法,特别是易学文化思想、老庄哲学思想,以及中国古典文学与艺术中包含的意境美、语言美和形式美等等。设计师要将美学、文学、哲学、传播学、广告营销学等人文科学的知识与网络技术、计算机图形图象技术、印刷技术、包装材料技术等科学知识,有效地运用到艺术设计领域中去,让不同艺术学科与不同技术学科之间相互连接与相互渗透,整合知识,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设计师的综合素养。此外,还要强调各门类知识之间的交流,例如,设计与文学、设计与经济、设计与政治、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文化与思想只有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擦出火花,在火花中迸发出灵感,创新设计才得以产生。

在今天的世界上,能几千年来一脉相承的,也只有中华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离不开易经和儒、释、道这个主干,这是因为它们各自担负着自己的使命,相互交叉作用,共同维持着这个社会的平衡和稳定。台湾学者南怀谨对儒、释、道三家,有一种比喻很形象,他说:

“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有饭吃――没有精神粮食;佛家是百货店,像大都市的百货公司,各式各样的日用品俱备,随时可以去逛逛,有钱就选购一些回来,没有钱则观光一番,无人阻拦,但里面所有,都是人生必需的东西,也是不可缺少的;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南先生在这里没有谈到易经,如果把儒家比喻成粮食店,把佛家比喻成百货店,把道家比喻成中药店,那么,易经就是超级市场。它几乎成了中华文化的集散地,中华文化的任何一个支脉,都可以从它那里找到根源,并且可以藉此证明自己对中华文化的发扬光大。

我们知道,中国的汉字也是非常丰富的设计之源,含有吉祥含义的汉字被用作企业名称的非常之多,有福、禄、寿、乐、荣、华、盛等等。用“福”字作标志和名称的最多,如福临门、福满多、来福、福多……中国人还特别讲究吉祥数字,如3、6、9、8等。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国人基于一个概念,即所有复杂东西都是由简单性中产生的。中国人认为三为多,九为无限。传统戏剧中四个卒就代表千军万马,以少胜多。这些都是设计艺术可以从传统文化中吸收的有效资源。

三在文化传承中应灵活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社会发展,影响是巨大而又深刻的。用之于政治,可以治国安邦;用之于经济,可以富国强兵;用之于军事,可以百战百胜;用之于个人,可以修身养性;用之于社会,可以安居乐业;用之于科学,可以见微知著;用之于艺术,可以美轮美奂;用之于设计,可以精美绝伦。

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我们不能把“现代感”与西方化划等号;二是搬弄古董不等于民族化。时代是永远向前发展的,不能敏感地把握时代的脉络,仅仅将古代文化的元素陈列在图形设计中,这样不仅是缺乏现代感的问题,对传统文化也是一种糟践。因此,我们只有正视自己的文化,真正体悟其精神内涵,用现代人的眼光去观照世界。在中国绘画理论中有“笔墨当随时代”的名言,设计艺术也当随时代。

参考文献:

[1] [美]赫伯特・马尔库,李小兵译:《审美之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 张杰:《谈设计师的知识结构》,《装饰》,2002年12月。

传承艺术文化范文第3篇

人们在有限的时空中欣赏当代和传承之间的对话,

领略艺术与干邑、传承与再造之间交错碰撞出的灵感火花。

从上海到北京,《今天传承・当代再造》计划再次走入人们的视线,当代艺术家们将他们从传统文化传承中捕获的思考变成大胆的设想和作品,用艺术的语言和肢体唤醒人们对于文化传承之困境的反省。《今天传承・当代再造》计划背后所承载的初衷与路易十三佳酿背后所流淌的干邑文化精粹不谋而合,与历代酿酒大师百年来始终秉持的沿革与创新之举如出一辙。艺术再次成为最有力的语言和互溶的载体。

传统再现 当代演绎

路易十三首席荣誉赞助的《今天传承・当代再造》计划第二年将继续以当代艺术实践的方式针对主题作出回应,邀请到了近年来中国当代艺术领域非常活跃的年轻艺术家孙逊、梁远苇和何翔宇参与其中,而昆曲文化传承艺术家柯军和石艺文化传承艺术家肖光平的加入将进一步地延伸和拓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去和当下情境的认知。

此次首年进程展展出了第一年度参与计划的当代艺术家梁绍基、史金淞和杨心广的艺术作品,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艺术家王建江的缂丝工艺作品和沈丽的昆曲表演。进程展中计划首年纪实摄影作品由国际知名摄影艺术家孙瑞祥掌镜,以出人意表的拍摄手法呈现了四个篇章―《传承》《挣扎》《再造》《延续》,共同见证传统文化的深厚意蕴与至臻艺术的非凡魅力。

首章《传承》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缂丝与昆曲为核心,演绎传统文化传承之美―昆曲文化传承艺术家沈丽匠心独运,将华美风韵展现于世人眼前;而缂丝世家第六代传承人王建江将缂丝工艺的非凡魅力荣耀传承。第二章《挣扎》直面文化传承艺术家在当前所面临的困境。第三章《再造》将当代艺术与传统文化紧密融合,当代艺术家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提出深层的思考,以当代艺术呈现形式将传统文化重新演绎。末章《延续》完美诠释《今天传承・当代再造》计划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一如路易十三对传统陈酿工艺的专注和坚守。

凝固时光 世纪传承

路易十三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支持源于路易十三自创始以来对法式传统文化的敬畏和守护,有如路易十三对传统陈酿工艺的专注与坚守。历代酿酒大师将古老的酿造工艺悉心守护、世代流传,共同谱 写了路易十三辉煌的世纪之歌。保尔・埃米尔・雷米・马丁(Paul-Emile Rémy Martin I)与保尔・雷米・马丁(Paul Rémy Martin)父子共同开启了路易十三的传奇故事,其继任安德烈・雷诺(André Renaud)富有远见地储备了未来所需的陈年生命之水,为路易十三的陈酿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安德烈・吉罗(André Giraud)矢志推行了前任酿酒大师酿造最顶级干邑的宏愿―增加珍贵的陈年生命之水的存量;乔治・克罗(Georges Clot)继任后采用了现代化信息技术,从而实现了对庞大的库存进行科学有效的检查和管理;皮埃雷特・特里谢(Pierrette Trichet)是首位在大型干邑酒庄任职的女性酿酒大师,更发现了路易十三RARE CASK天蕴系列干邑;巴蒂斯特・卢瓦索(Baptiste Loiseau)作为历代首席酿酒大师中最为年轻的一代,将承前启后,沿袭大师的精湛工艺,延续路易十三恒久不变的辉煌。

每一瓶路易十三都凝聚了四代酿酒大师历经百年的精湛技艺。他们一脉相承,正因如此,路易十三将过去与未来紧密相连,达成了对时间的绝对掌控。

1 传统文化为当代艺术奠定了基石。正如路易十三将艺术与创新、经典与现代完美融合,不断超越时光,成就天赋王者的世纪传奇。

2 《今天传承・当代再造》首年进程展中来宾在路易十三首席酿酒大师Baptiste Loiseau先生带领下进行了隆重的路易十三品鉴仪式。

3 美,是昆曲的核心所在。然而沈i丽所演绎的美,渐渐被当今世界冷落。

4 王建江是王氏缂丝世家第六代传承人,他的先辈曾经为清朝皇廷创作缂丝作品。对他而言,缂丝工艺的传承不仅是一项极其艰巨的挑战,也是他责无旁贷的使命。

5 在创作中,梁绍基不断思考时间和自然的极限,试图在科学与艺术,生物学与生物社会学,编织与雕塑、装置、行为艺术之间寻找临界点。

传承艺术文化范文第4篇

可以看到,视觉艺术中有许多设计灵感都来自于传统民族文化,经过现代手段的艺术再加工,形成了符合时代潮流的设计作品。还有像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水墨,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有着独特的东方魅力。地域、思维、生活方式决定了这一时期的设计风格,本土文化对其设计产生了相当意义上的影响,所以设计师门要立足于本土文化来创作艺术作品,那样创作出的作品才能体现出本土文化的底蕴,通过这些可以使广大群众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更可以传达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国际的交流日益普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传承与演绎形成了各民族间的风格与差异。设计师们在挖掘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学习现代的设计手法,通过两者之间的相互融合,呈现出具有各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推动着整个设计艺术的发展,将视觉艺术的内容变得更加国际化、民族化。传统文化是整个设计的根基与源头,更是民族设计的强大动力,只有沿着这个根追寻下去,才能在世界设计舞台上展示出应有的魅力,将民族文化推向世界,这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传承民族艺术的责任。

设计是人类文化中重要的财富,也是民族文化进行发扬和传承的一种重要手段。在美术设计教学中,我们可运用的传统元素各具特色,汇聚了多民族的文化精髓,将民族文化与现代设计手段相结合,是民族精神与情感的有力载体,也成为了广大学生认识设计的重要途径。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艺术设计受到了各种文化形态的影响,将我国的特色民族文化通过设计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不仅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更是对设计内涵的一种提升。通过对学生民族文化思维的引导,使他们充分了解民族文化,切实提高了大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热情与热爱,从而更好地发挥出高校美术教学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这对于社会的文明、设计的进步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新形势下的高等院校美术教育应当积极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荣誉感、现代审美观,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自己的文化意识,那么就失去其独立存在的价值。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媒体、书籍将外来文化带入我们的视野中,这种思维的冲击也是空前的,它的影响范围在日益扩大,并且在广大的学生作品中已经逐渐体现出来。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到来自国外的前沿设计,并且尝试模仿这些作品的表现形式;然而在模仿的过程当中,学生的思维意识已经被同化了,盲目地跟风,简单地照搬,将西方的观念与技法堆在一起,却没有进行深层次地挖掘,使得设计作品浮躁,缺乏内涵。随着社会的开放,当我们在效仿的时候,外国一些设计师已经开始挖掘中国的文化精髓运用到自己国家的作品中去,进行艺术再创造,创造出具有自己国家特色的设计作品。这些现象说明,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学生设计的技法,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将民族文化渗透到设计教学中,引导他们通过现代的技术手法,结合本民族的文化特点,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文化传统,使他们设计的作品具有中国特色,并可以走入国际市场。

首先,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仔细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深入领会经典文化的精髓,挖掘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素材,对中国的特色设计元素进行整合与归纳,可以通过设置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课程,同时辅以专题讲座、作品赏析等方式有目的地向同学们介绍民族文化知识;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在讲解案例设计作品的时候,分析解读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设计,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传统元素与现代观念的表达是如何结合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对民族文化产生兴趣,自发地去了解与学习,提高他们对民族文化的审美意识,用独特的视角去解读传统文化。应当让学生知道,设计作品要想走向世界,必须要根植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时要吸收外来的设计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优秀的设计作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风格。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掌握优秀的设计理念及设计手段,培养他们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善于创造的良好设计习惯,让传统艺术成为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一个创意点及启示点,从而摆脱原有的照搬照抄、缺乏独特性的学习方法。了解和掌握国外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是艺术设计学生必须具有的一种专业素养,西方的一些设计体系已经相当完善,我们从中可以进行学习和借鉴,结合自己的民族特色进行再次加工与创作,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获得综合性的创造能力,从而引导学生设计出具有个性、民族性、时代性和国际性的设计作品。

总之,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设计的发展之间有着密不可分与相辅相成的关系,要使一个民族的设计具有本国特色,就要将现代的思想与民族的文化内涵紧密结合在一起,教师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纽带角色,并要将传承、融合、再创造贯穿在整个设计教学过程中来,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打造出属于本民族的、并同时具有国际性的设计作品,意在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民族荣誉感、创新意识,创造出符合时代特色的现代艺术设计作品。在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设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如何通过新的形式探索本土设计的发展,使民族文化走向国际,成为每一个设计者们不容推卸的责任。

作者:张倩 单位:辽宁科技大学

传承艺术文化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公共雕塑艺术;民间;文化传承

一 引言

公共雕塑艺术在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已经有了较大的转变,尤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丢失了我国传统的民族特性。而民族特性是一个民族的共性和认知,对待一种艺术的看法以及对艺术追求的方向。为了能够保持公共雕塑艺术在我国的民族特性,在如今复杂的文化交流中保持其原有的风貌,对于其在民间的文化传承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么,公共雕塑艺术在民间的文化传承又是怎样的?在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中,如何能够更好的发展?以上问题是本文需要重点探讨的。

二 公共雕塑艺术目前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文化也在不断改变着,公共雕塑艺术在全新的社会环境下也有了发展和改变。从发展的实践中,对公共雕塑艺术的最新状态有以下的归纳:

第一、经济的迅速发展,造成了公共雕塑艺术的规模和数量也开始突飞猛进的扩大,发展造成了人们与市场和文化的接触更加贴近,从而促使了公共雕塑艺术的数量增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有了更加进一步的发展,对于艺术的追求开始更加强烈。

第二、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公共雕塑艺术中具有纪念性的雕塑已经大大减少,而标志性的公共雕塑则变得越发多了起来。改革开放,人们的思想也开始转变,其接受的理念也有所不同,因此造成了纪念性的公共雕塑的数量减少。

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筑数量剧增,从而造成了广场建筑的数量也随着增加。在诸多的公园与广场之中,建立了大批的广场雕塑,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人们对公共雕塑有了共识。从这一现象中可以了解到,人们对于公共雕塑艺术的看法开始发生了转变,对于其教育意义以及政治寓意的理解开始减少,而更多的在乎的是生活化以及社会化的艺术印象。这样的印象转变是有利于艺术家们的艺术发展的,同样也成为了一种全新的艺术理念。

三 公共雕塑艺术在民间的文化传承

对于我国的民间艺术与文化发展而言,相比城市发展,还是存在一定的迟滞性。我国的改革开发进展虽然比较迅速,但是在民间还依然保存着许多传统文化气息。而对于公共雕塑艺术而言,受到外来文化以及社会转型等方面的影响,其发生的转变是否正确。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中,应该如何看待已经遭受影响的公共雕塑艺术,在民间的文化的传承中,会有着怎样的意义?

1. 我国的民间文化传承分析

我国是文明古国,历史源远流长,有太多的文化底蕴以及文化修养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体味。在历史的长河中,塑造了我们现代的中华儿女。而民间文化,是我国的瑰宝文化,却因为各种原因而不断减少,从而影响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民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保护地。因为改革的步伐还没有发展到民间,而让更多的传统文化在民间得以保存。

2 .公共雕塑艺术与民间传承文化的内在关系解析

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态势的变化中,外来文化的诸多影响,使得公共雕塑艺术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转变。然而,公共雕塑艺术的本质属性是否也收到了影响呢?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是对艺术的一定评价与界定。然而,究竟我国的公共雕塑艺术应该更多的融入来外文化,与时俱进?还是应该墨守成规,依托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呢?

从以上的分析中已经可以了解到,城市的公共雕塑已经开始发生了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于公共雕塑艺术的认知。而反过来想,实际上也正式由于人们对于以上的认知开始发生了转变,从而影响了城市中的公共雕塑艺术。那么,民间文化对于公共雕塑艺术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第一,民间的文化传承是我国艺术文化的瑰宝。由于民间的发展以及改革的步伐稍有迟滞,因此我国的传统文化得以保全和发展。在传统的文化中,蕴含着属于我们自己的祖国文化。民间的文化更加纯净,而没有外来文化的混淆,从而更能够体现我国的文化底蕴。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公共雕塑艺术是否也应该能够更进一步去贴近民间文化呢?

第二,民间的文化传承对于公共雕塑艺术的发展依然存在重大的影响意义。公共雕塑艺术是一种潜在的艺术教材与思想教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民的思想。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属于我国自身的传统文化是否开始被人们逐渐轻视?因此,公共雕塑艺术中传承我国民进文化,也同样是对我国文化底蕴的一种传承。

总之,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而言,传承的地域已经集中在了民间。对于艺术的认知,公共雕塑艺术是一种很好的传播方式,让更多的人们去了解艺术,也希望能够通过公共雕塑艺术来对人们的认知进行指导,从而让我国的传统文化,能够通过公共雕塑艺术进行深入的传承。

3.结语

改革开放的浪潮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的转变,对于公共雕塑艺术而言,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转变。人们的认知发生变化,造成了对艺术的认知也有所改变。民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地域,而公共雕塑艺术在民间的文化传承实际上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保护。不管外来文化多么优越,我国的传统文化却始终不可以丢弃。公共雕塑艺术在民间的文化传承中,应该能够体现这一特征,并在逐步的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晓虹,徽州古牌坊:公共雕塑艺术中的不朽纪念碑[J],新闻世界,2012(9)

[2]张雅慧,浅谈公共雕塑与环境的关系――以美国拉什莫尔四总统像为例[J],魅力中国,2012(29)

[3]张波,景观雕塑的社会力量――感受世博会上的公共艺术[J],美术教育研究,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