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康复治疗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护理
中风即:脑卒中,以偏身麻木、半身不遂、口舌歪斜为主要表现,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较高的疾病,据最近的流行病学资料,在我国位列人口死亡因素的第2位[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组患者80例,均为本院收治的中风所导致的偏瘫患者,全部病例经临床诊断及CT或MRI检查,全部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39例,女41例,年龄37~85岁,平均40岁,其中缺血性中风60例,出血性中风偏瘫12例。
1.2方法
1.2.1心理治疗 患者由于存在肢体功能障碍,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神志清醒时患者大都存有恐惧和焦虑心理,表现出抑郁和悲观,不愿与医护人员配合的现象,严重时会出现抑郁甚至濒死感等消极的心理问题。这时医护人员应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实施不同的心理疏导,与患者沟通时要讲究语言艺术,专人看守,有针对性地安慰、疏导、解释、暗示、鼓励、劝告等,帮助患者充分认识疾病,介绍一些治愈病例,消除患者各种疑虑。尽量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取得患者的信任,使他们有安全感、亲切感、信任感。
1.2.2针灸按摩治疗 针灸科用来促进患者神志、语言及肢体功能的恢复,取穴以醒脑开窍、通督调神为原则,在头部、颈部及受累肢体取穴。主穴取:内关、人中、三阴交。上肢偏瘫取穴:肩k、肩井、大椎、天宗、合谷、曲池等。下肢瘫取穴:足三里、环跳、秩边、承山、阳陵泉及绝骨。针灸这些穴位时待患者产生酸、麻、涨等感觉时证明对患者能起到效果,以15d为1个疗程。按摩能减轻关节的挛缩和变形,患者俯卧位,以按、压、滚法,先向心性按摩偏瘫肢体,从远端至近端,以局部皮肤发热为宜。对于手足采取拿捏法向心性按摩,1次/d。
1.2.3被动运动与主动运动 此主要是真的急性期的患者,患者卧与硬质床上,保持正确的卧床姿势,上肢处于伸展位,肘腕、手指诸关节均伸展。下肢为屈曲位,经常变化,防止髋内、外旋。两侧均要进行训练,先做健侧,后做患侧。手法要轻柔、缓慢、有节奏,每个动作3~5次,一次动作3~5s,幅度由小到大牵伸挛缩的肌肉、肌腱及关节周围组织,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多做与挛缩方向相反的运动,直到主动运动恢复。
1.2.4肢体功能训练 强调患者积极参与,有目的的做运动,此处针对恢复期患者,训练患者独立做起,先从健侧卧位坐起,再到患侧卧位坐起,从需人帮助到独立坐起。之后进行坐位平衡训练,两腿下垂,坐在床边,待可下地坐椅后,进行站位平衡、迈步和上下台阶训练,上下台阶时注意"健腿先上,病腿先下"的原则。鼓励患者尽早开始自主运动,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的练习,同时对患者进行上肢和手部的训练,让其利用健手或健手带动患手进行洗脸、刷牙、吃饭、更衣,在训练中注意尽量运用正确姿势,注意用力平缓,尽量达到最大幅度用力以引起紧张和轻度疼痛为度,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2 结果
经过6个月的康复治疗,该组患者的Bathel的指数治疗前为:(41.6±11.2),治疗后为(71.4±13.5),有了明显提高,采用SPSS 11.0软件分析,t检验,以P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脑血管病诊断与治疗水平的提高,死率明显下降,但致残率仍很高,大部分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下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也给家庭、社会带来了精神和经济上的压力,因此,对于这些患者进行恰当的康复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取心理治疗、按摩针灸治疗、中药治疗及肢体功能训练等康复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患者的Bathel得到了明显提高,功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康复。因此,及时、有效、合理的康复治疗对中风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意义重大,其可减轻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运动康复疗法: 脑卒中; 偏瘫步态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9.094
脑卒中俗称脑中风,又称脑血管意外,凡因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脑血流障碍和脑组织功能或结构损害的疾病都可以称为脑卒中,大致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近年来,随着CT、MRI等成像技术的广泛应用,对脑卒中的早期诊断与医疗护理水平的逐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明显下降,但由于其致残率高,存活且能恢复行走者常受偏瘫步态的困扰而影响生活质量。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使其回归社会,积极有效地进行康复疗法对患者减少致残、恢复功能至关重要。现将应用运动康复疗法防治脑卒中致偏瘫步态进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4年1月-2005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恢复到偏瘫步行期的脑卒中患者261例为观察对象。全部患者的诊断符合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均经头部CT或MRI确诊,其中脑梗死224例,脑出血3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60例,其中男104例,女56例,年龄35~70岁,平均53.1岁,病程2~21 d;对照组101例,男61例,女40例,年龄36~69岁,平均年龄52.3岁,病程3~21 d。两组病情程度、肢体肌力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由治疗师采取徒手以及借助康复器械为患者做步行康复训练。重点做牵拉痉挛的负重肌,锻炼协同肌,训练背屈踝、屈膝,在伸髋的情况下屈膝、内收、内旋股,在步行的摆动相开始时不上抬病侧骨盆。在患肢刚迈步时,治疗师用手叩击患侧臀部,诱导髋伸展,同时屈膝,屈踝。对照组:由按摩师采用徒手及辅助工具为患者做按摩康复治疗,用点、推、滚、揉、抖、拿、摩、拍、摇、按、拔、伸等手法,以通经活络,高速机能,防治偏瘫步态。两组均每次治疗30~40 min,每周治疗5次以上,1~2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均给予康复评定。两组均辅以常规药物治疗。
1.3 护理
1.3.1 环境要求 最好置患者于一个安静、空气新鲜的房间内,室温控制在20 ℃~25 ℃之间,同时净化室内空气,减少感染发生率。
1.3.2 做好各种生活护理,保证营养和入量的适当。因脑卒中患者常伴有失语、吞咽障碍,因此责任护士应予以重视,凡是与摄食有关的细节都应考虑在内[1],保证营养,维持机体正常的功能,定期活动肢体,防止深静脉血栓发生[2]。
1.3.3 防止脑卒中再发在恢复期预防再发有意义,因为脑卒中可以突然再发,发作次数越多,预后越差。应保持患者情绪稳定,训练时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呼吸、血压、心率、精神状态等,以适当调整运动强度和时间(在训练时,治疗者应站在患者的患侧稍后于患者,来协助患者,以防意外发生)。
1.3.4 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满足其各种合理需求,做好心理护理。患者由于需要的满足障碍,而出现焦虑、恐惧、紧张、压抑等消极情绪,根据马斯洛层次需要论提出的两个基本观点[3],了解患者各方面的需要,在护理活动中满足其需要,消除其不良情绪,使患者心情愉快的接受治疗和护理。帮助患者及家属树立康复的信心,解除心理障碍。
1.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提出的步行能力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标准:基本痊愈:正常行走,无偏瘫步态;显著进步;独立行走,跛行,无偏瘫步态;进步:扶杖独立行走,轻度偏瘫步态,而治疗前存在明显偏瘫步态:无变化:有偏瘫步态。
1.5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 14.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进行字2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防治脑卒中偏瘫步态观察情况见表1。
表1 运动康复疗法261例脑卒中偏瘫步态的临床观察 例(%)
组别 基本痊愈 显著进步 进步 无变化 有效率
治疗组(n=160) 32(20.0) 49(30.6) 63(39.4) 16(10.0) 144(90.0)
对照组(n=101) 10(9.9) 16(15.8) 25(24.8) 50(49.5) 51(50.5)
字2值 4.1484 6.4665 5.2850 49.0757
P值
3 讨论
3.1 明确运动康复疗法的目的在于改善运动,语言、认知和其他受损的功能,使患者在精神、心理和社会上再适应,以便恢复自主的功能,社会的活动和个体间的相互关系,尽可能地恢复其日常生活能力。减轻脑神经功能的受损程度,促进自我调节功能的正常恢复[4]。
3.2 偏瘫步态又称划圈步态。特点是,患肢膝关节因僵硬而于摆动相时活动范围减少,患侧足下垂内翻;为将瘫痪下肢向前迈步,摆动相时患侧代偿性骨盆上提,髓关节外展外旋,使患侧下肢经外侧划一个半圆弧,而将患侧下肢回旋向前迈出。解决偏瘫步态的形成要早预防,早治疗。运动康复疗法不同于其他疗法的是需要有患者的积极参与[5]。其机理是,康复师运动神经易化技术、再学习等方法,促使患者进行系统运动训练。运动形成生理刺激,促使大脑皮层各种暂时性联系和更多的条件反射形成,使脑卒中后残存的脑神经组织活动的兴奋性、灵活性和反应性等机能得以修复、增强,神经缺失症状便得以修正。
3.3 康复护理程序在临床是切实可行和卓有成效的,不仅为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增加了新的内容[6],对提高整体护理水平有积极的意义,而且也显示出了及时转变神经内科护理模式和护理人员进行康复技术培训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 高丽萍,霍春暖,瓮长水,等.脑卒中吞咽障碍早期康复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45.
[2] 杜秦川,马瑞莲,王利民.亚低温治疗脑卒中的临床及实验研究[J].临床荟萃,2001,16(1):56-57.
[3] 郭军,刘琳,付风珍,等.心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4,19(11):49.
[4] 王茂斌.脑血管病的康复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4,14(12):12.
[5] 蒋文春,赵素华,罗绍凤.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2010,16(25):3022-3024.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长期饮用无糖或低热量饮料的人比普通人发福速度更快。
贴有“健怡”、“无糖”或“低热量”标签的饮料中含有如阿斯巴甜等人工甜味剂,以代替蔗糖和果糖。一项历时10年针对474人的研究表明,人们饮用上述种类的饮料越多,体重增长也越多。
得克萨斯大学医学院的流行病临床学教授海伦・哈祖达说:“那些标有‘无糖’的饮料或许不带热量,但并不代表人们饮用之后不会产生热量。这项调查和其他前瞻性调查的数据都表明,把无糖汽水和含人工甜味剂的饮料作为健康饮品是错误的选择。”
这项调查的研究人员将饮用无糖饮料人群的腰围和未饮用此种饮料人群的腰围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前一群体的腰围增长幅度比后一群体要高出70%;大量饮用无糖饮料的消费者的腰围增长幅度则要比未饮用此种饮料的消费者高出500%,即前者腰围增长幅度是后者的6倍。
编撰这份报告的研究人员在美国糖尿病协会科学年会上提出,推广健怡饮料“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危害”。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项调查并没有考虑饮用无糖饮料的人群与非饮用人群的其他饮食和生活习惯,而前一人群可能比后一人群的饮食质量普遍要差。
研究显示少吃脂肪有助预防糖尿病
一项研究成果显示,降低患糖尿病风险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减少脂肪摄入量。
美国亚拉巴马大学的研究人员说,为了解脂肪摄入量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他们对69名体重超标的人进行跟踪研究。被调查对象是被认为有可能患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研究人员将被调查对象分成两组,并对他们的饮食进行干预。第一组人员每顿饭减少脂肪的摄入量;第二组人员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当研究进行到第8周时,研究人员发现,第一组人员的胰岛素分泌明显增加、葡萄糖耐受性明显改进、胰岛素敏感性也明显增强,这些改善有助于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以上生物指标被认为是导致糖尿病的风险因素。
负责这项研究的营养学家劳拉・格利指出,就预防糖尿病而言,吃什么比吃多少更重要。换言之,与其费劲节食减肥,不如改善饮食结构。
站直能让人减轻疼痛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试验表明,站直了不仅给人以良好的印象,还能减轻身体的各种疼痛,让人感到全身舒畅,心情愉悦。
研究人员先给志愿者的胳膊绑上血压计,然后进行充气,直到他们感到疼痛为止。而后第二次试验前,让志愿者先保持20秒钟的瑜伽姿势,背部挺直,两脚叉开。结果证明,站直了可以降低身体对疼痛的敏感度,无精打采则会让身体对不适更加敏感。《实验社会心理学杂志》认为,因为这种姿势能够提高身体对疼痛的忍耐度。
研究人员指出,疼痛既是心理上的,也是生理上的,而站直身体,不仅能缓解和预防身体上的不适及疼痛,还能缓解情绪上的痛苦。因此,他们建议,平时可以顶本书,看看自己能不能站直;当你感到不适时,也不应蜷缩身体,而应挺胸直立,并尽可能舒展身体。
静坐超两小时患心脏病几率翻倍
[关键词] 脑出血;康复治疗;脑血管疾病
近年来,脑出血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大部分患者在发病过后会遗留功能障碍,而康复治疗的介入将能够有效改善脑出血患者的预后[1]。本文分析了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共选取了80例脑出血患者,男48例,女32例;患者的年龄在38岁至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8岁;3例患者共济失调,10例瞳孔大小不一,17例失语,79例偏瘫,36例出现意识障碍,44例意识清醒,15例出现凝视麻痹。将这80例患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康复治疗法治疗,对照组则行基础治疗;两组患者的各方面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80例患者都经过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待观察组的40例患者病情趋于稳定后,即开始康复治疗。康复治疗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第一,被动康复治疗,主要指被动关节、健侧卧位及仰卧位活动等;第二种,针刺按摩;第三种,利用反射作用诱发出肌张力;第四种,应用音乐疗法;第五种,为患者进行平衡训练;第六种,心理暗示;第七种,让患者自行运动;第八种,使患者能够尽早站立。采用以上疗法的治疗时间为30天。在患者出院后,康复治疗转为家庭维持阶段,治疗在家属的配合下完成,返院时间为每月1次,返院12次即可;如患者无法返院,则进行家访。本次治疗效果的评判标准为全国脑血管病第四次会议中所确定的标准及Bath-el指数。
2.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患者在治疗前都不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经过康复治疗两周后,观察组患者的Bath-el指数与治疗前相比出现了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并没有出现;在此后的一年时间中,观察组仍然维持显著性差异。经过半年康复治疗后,观察组中80%的患者已基本恢复生活自理能力,而对照组中只有55%的患者达到以上水平。此外,在观察组中21例患者获得临床治愈,而在对照组中,只有10例患者得以治愈。
3.讨论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致残率较高;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外科治疗与内科治疗所产生的疗效相差不大,在治疗的过程中,临床医生也难以把握指征,所以在治疗方面,尚存在争议,在这样的情况下,为患者实行康复治疗便可以有效降低因脑出血而致残的概率[2]。为脑出血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原理为神经系统具备重组功能及其可塑性。目前已有许多研究发现康复治疗能够加速建立脑部侧支循环,使其可塑性能够得到较好的发挥,进而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临床实践发现,对于脑出血患者来说,能够恢复肢体运动功能的时间长达两年,然而恢复最快的时间为发病后的三个月之内,所以尽早实行康复治疗就显得非常重要[3]。本研究将80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进行对照研究,为观察组实行了八种不同的康复治疗方法,经过这一系列的治疗后,恢复了中枢功能;并预防了患者的并发症及继发症,如肌肉萎缩及关节挛缩等。因此,对于急性期的脑出血患者来说,康复治疗产生的作用非常大。本研究表明,如其他治疗方法不存在显著差异,实行康复治疗能够显著提高脑出血患者的自理能力及Bath-el指数。
在一般的临床治疗中,脑出血患者的恢复分为治疗恢复与自然恢复两种。自然恢复是早期恢复的主要形式。在早期恢复当中融入康复治疗,将能够明显促进恢复运动功能与功能重组。在治疗的过程中,针对病情程度的不同,为患者采取层次不同及强度不同的康复疗法。近年来,有相关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数月或数年才开始接受康复治疗,仍有可能改善运动功能与生活活动能力方面的能力,但发病后的六个月当中,康复治疗所取得的疗效最为显著[4]。此外,笔者还发现,愈早为患者开展康复治疗,所取得的临床疗效就越好,当患者病情趋于稳定时,即可开始治疗。治疗时,不仅要为患者刺激神经及保持肌张力,还要对其进行心理暗示,因为适当的鼓励能帮助患者建立起恢复疾病的信心,让患者能够主动治疗与配合治疗[5]。总而言之,对于脑出血患者而言,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需要综合不同类型的治疗方法,以便能使疾病致残率得以降低,并提高脑出血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高宁沁,陈小平.高压氧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出血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1,15(1):872-873
[2]温玉婧.脑出血康复治疗的体会[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1,27(2):751-752
[3]吴霜,张继荣,龙燕,马丽.三级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综合功能的影响[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0,11(21):540-541
【关键词】脊髓损伤;截瘫;康复治疗;心理干预;临床疗效
前言
外伤性截瘫是指患者的脊髓突然受到外来物理性暴力伤害,导致其脊髓伤处以下肢体的运动功能和感觉出现不同程度的致残性损伤。这种致残性损伤预后较差,且多数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都会存在严重的抑郁症等消极心理,这主要是由于截瘫突然导致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或是丧失。但是,由于患者这种不良心理反应,会导致临床康复治疗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临床实施心理康复治疗就显得尤为必要 。为此,为了解截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法,本人选择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60例脊髓损伤后截瘫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心理康复治疗对截瘫患者的临床疗效,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在我院自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接受治疗的60例脊髓损伤后截瘫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60例患者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44-72岁,平均为(67.6±5.7)岁。病程为4天到2个月,平均病程为(13.4±28.7)天。所有患者均满足WHO脊髓损伤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经过MRI检查显示临床症状为截瘫和四肢瘫。按照脊髓损伤类型,所有60例患者中,截瘫38例,四肢瘫2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疾病类型上相比没有显著统计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根据患者损伤平面的具体情况,在不影响患者骨损伤内固定的情况下,实施康复治疗。具体方法为: 肌力训练:对残存肌力进行训练,训练范围包括胸背肌,上肢,腹肌及没有完全截瘫的下肢肌群。 转移训练:包括翻身训练,仰卧俯卧转移训练,卧位坐位转移训练。 电动斜床站立训练。④坐位床上移动,坐位平衡训练。⑤轮椅与床的转移训练。⑥四点跪位训练,跪立位训练,站立平衡训练,行走训练。⑦进行有必要的矫形器佩戴及相关训练,膀胱及排便训练。⑧心理辅导。每天一次,每次一个小时,治疗时间为30±10天。同时配以必要的常规药物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之上更加强调心理康复治疗。具体方法为:对患者进行合理,科学的健康宣教,引导患者科学的对待疾患,对患者分析其目前存在之情况,可能遇到之情况以及预后情况,以使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最重要的是要让患者认识自身的残疾状况,重建其人生价值,坦然面对残疾。在实施心理康复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慎之又慎,既不能低估患者的适应能力,又不能触碰患者脆弱之心灵。
1.3效果评价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arthel指数,对患者的抑郁情况进行汉密尔顿量表评分,已经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Barthel指数满分为100。良:>60,差:53为抑郁。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P
2结果
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脊髓损伤后截瘫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更强调心理康复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其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由以上表格我们可以清楚知道,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差异(P
3讨论
脊髓损伤是由于外伤或是肿瘤引起的,其容易导致下肢瘫,双下肢 瘫,甚至是四肢瘫。这大大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大幅度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容易造成患者出现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对其临床康复治疗不利 。对于脊髓损伤后截瘫的临床处理方法,一般都是尽量降低残损,改进患者的功能障碍状况,促进其障碍康复,以尽量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为出发点,尽量减少临床并发症的发生,争取达到残而不废,重建患者人生价值,使以新的心态生活。这就是临床康复治疗的目标,也是心理康复治疗的最终落脚点。
患者临床出现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几乎是所有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都面临但又解决难度比较大的问题。因为截瘫是患者无法回避也不能回避的功能,因此其容易导致患者产生抑郁等严重心理障碍 。因此,要提高截瘫康复治疗的效果,临床首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心理康复。如对患者采用综合的多项治疗如:放松疗法,音乐疗法,书法绘画等操作疗法,均能起至稳定病人情绪,消除焦虑状态的作用,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本次实验中,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更强调心理康复治疗具体如下:
(1)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患者治疗前后心理上会存在很大的落差,心理不可避免的出现恐惧、紧张、焦虑等负面心理。此时,医护人员在治疗前要向患者介绍治疗的目的,成功率等情况,告诉患者治疗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并邀请治疗过的患者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引导患者接受医护建议,让患者能够调整好心态,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患者治疗后,医护人员要告诉患者治疗后的一些临床注意点,向他们讲述截瘫临床的特点,以及患者治疗后可能出现的一些并发症,让患者能够及时识别并发症,从而为消除不良并发症赢得时间 。
(2)帮助患者保护隐私:患者治疗前后,医护人员要严格保守病人及其家属的秘密,并及时做好了同患者家属以及陪护人员的沟通交流工作,并根据患者及其家属的需求来优化与改善住院环境,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与满意度。
(3)加强患者康复锻炼:截瘫患者患者通过运动能直接降低患者一些血糖指标,增加患者血液流动,筋骨畅通。但是,他们在运动中要量力而行,根据体质的增强逐渐增加运动量及时间,即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选择一些较为简单的运动方式,并且适当控制运动时间,不要做过于剧烈或过长时间的运动。
(4)饮食指导:患者治疗及出院后,医护人员要加强患者饮食指导,让患者多食用一些高蛋白物质如:鸡蛋、牛奶等。患者出院后,医护人员要告诉患者定期来医院检查。
从上文我们的分析来看,心理康复治疗确实比一般的康复治疗临床疗效要显著得多。从数据上看,进行心理康复治疗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平常康复治疗(P
总而言之,经临床实践证明,心理康复治疗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抑郁程度,提高患者的康复进度比普通康复治疗更为优越,显示心理干预对于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的显著临床效果,应当予以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廖哲安,欧阳亚涛,唐丹,等.下肢矫形器对脊髓损伤患者ADL和行走能力的影响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19(7):502-503.
[2]赵正全,黄杰,陆敏,等.截瘫患者装配行走器后的训练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25(3):172-173.
[3]赛小珍,柳晓静,刘勤朴.康复训练对外伤性截瘫患者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J].中国民间疗法,2007,15(7):41-42.
[4]廖哲安,欧阳亚涛,唐丹,等.下肢矫形器对脊髓损伤患者ADL和行走能力的影响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19(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