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程造价的专业学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工程造价 网络教学 资源平台建设
工程造价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经济性、法规性、区域性和时效性,学生在学习期间,需要大量的规范、标准、规定、政策文件、工程案例等,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及时提供学习素材并经常更新。如何保障学生能够了解并应用行业最新标准、规范,以及新技术新材料,需要建设一个教学资源平台。构建专业网络教学资源平台,便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顺利实现,为学生成才提供便捷和有效的学习途径,打开学校与企业、专业与行业、课程与工作任务的通道,为学生有效学习提供帮助。
1 工程造价专业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的意义
①能够建立课程体系中的项目库;②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制作出优质多媒体课件、真实项目成果,为终身教育以及精品课程建设服务;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④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⑤通过网络平台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有效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系统认识;⑥为已经毕业的学生继续学习提供平台。
2 工程造价专业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的内容
①教学资源系统:课程学习资源、工程案例、行业规范、在线学习、试题库;②虚拟实训系统、交互操作、结果呈现、数据分析等;③学生档案系统:学生密码、个人帐号、个人特征资料、其他相关资料;④学习导航系统:内容检索、路径指引;⑤诊断评价系统:形成性练习、达标测验、阅卷批改、成绩显示、结果分析等;⑥学习工具系统:专业标准规范、电子图纸、项目成果、资料库、电子笔记;⑦协商交流系统:电子邮件、电子公文等。
3 工程造价专业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展示的成果
①建立项目化课程体系学习资源平台网站;②形成适用整个建筑大类学生可以学习的多元化学习平台;③提供了学生获取职业证书需要的学习园地和信息咨询服务;④建立立体化学生学习成果档案库。
4 目前工程造价专业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4.1 目前,职业教育网络平台建设主要是课程,主要集中在课程内容难度、课程内容本身的学术质量和组织结构上,却削弱了本课程是否具有开放性和可拓展等内容。因此本项目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实现教学设计的转型。在今后建设趋向上,教学设计就必须从以内容为中心的设计转向以学习环境和学习活动为中心的设计。
4.2 职业教育的特色决定了网络课程建设应着重实践环节,在网络课程建设中,应着重加强实践性学习的设计和职业技能训练及其组织与实施。但由于时间等方面的限制,目前实践教学这一块还有待进一步的开发和完善。今后将加强实践这一环节,重点利用模拟实验、模拟实习、案例设计、实验实训视频来增强高职教育特色。
4.3 由于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原因,目前网络课程开发还处在信息传播的低级应用阶段,因此今后还需要利用Web技术,在网络课程开发的各个环节中积极运用信息技术领域的先进技术,最终将网络课程逐渐转变为Web 高级应用阶段。目前出现的一些新技术,如MultiAgents(多重智能)技术、XML(可扩展标记语言)技术、GRID( 网格)技术、NLP(自然语言处理)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等,将会使基于Web 的课程在制作、管理和应用上推向一个新阶段,这也是Web应用于课程教学的必然趋势所在。
4.4 目前项目化课程体系学习资源平台还只针对本校本系部学生的开放,今后我们还需要整合本校及相关兄弟院校的网上教学资源,继续完善教学资源平台,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开放式网络课程建设模式。
4.5 技术标准还有待进一步规范。网络课程建设在兼容性与技术标准方面必将走向规范化。课程要能够适应不同的学习管理系统,就必须符合关于网络课程的互操性等相关规范。
综上所述工程造价专业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在研究过程中存在教学设计、实践内容、资源共享、高级应用设计、技术标准规范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今后能否被解决将成为网络课程在教育领域发挥更大应用价值的关键。
5 结束语
虽然网络教学很多高校都在做,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由于各地经济特色及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在工程造价领域,各省均根据自身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制定了自己的定额,计算方法,费用标准等,并随时根据地方特色推出工程计价文件,通知等,使得在工程造价领域很难推出全国性的工程造价专业网络平台,而江苏省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目前还只是将精品课程挂在网上,尚没有一所高职院校推出完整的工程造价专业网络平台,因此很需要整合全省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网上教学资源,构建具有特色的工程造价专业网络教学平台,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通过网络平台实现教学效果评价,网上阅卷,互动教学、在线交流、成绩评定等全部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孙宏文,戴闯.浅谈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应用与发展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0(30).
[2]吴志玮.优化发展高校网络教学资源[J].科技创新导报,2007(36).
关键词 能力本位教育模式 工程造价 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5.048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Project Cost Specialty Based on CBE Mode
LIU Hongbo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Zhengzhou, He'nan 450015;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Aviation Economy Devlopment of He'nan Province Zhengzhou, He'nan 450015)
Abstract The 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 mode is a education mode which mainly meets the needs of enterprises and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urpose of actual capacity-building, too. So it s in lin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roject cost specialty education. Based on practical abilit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project cost specialty based on CBE mode.
Key words CBE( 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 mode; project cost specialty;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2001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①工程造价专业涉及到土木工程技术、管理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工作性质强调可操作性。交叉性和实操性决定该专业的实践教学在专业教学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构建完善、科学的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成为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
1 CBE模式简介
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意为 “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该教学模式是美国休斯顿大学,以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掌握性学习”、杜威的“从做中学”和斯金纳的程序化学习思想为理论基础,开发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CBE模式的几个特点:(1)教学目的:使受教育者掌握某一种职业或岗位所必须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知识领域(与本职相关的知识)、态度领域(动机、动力、情感)、经验领域(活动、实践)、反馈领域(评估、评价)四个基本方面;(2)教学方法:按照积极反应原则、小步子原则、即时反馈原则、自定步调原则和低错误率原则,采用程序学习的教学方法,依据标准参照测验(Criterion Reference Test)明确规定教学需要达到的成就标准、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3)教学主体:教师是导师(Instructor),学习管理者(Learning Manager),“教师不能替学生去学习,因为学习是个人的事,但教师可以利用策略促进学生的学习”,②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学习的主动性,“学”重于“教” “从做中学”;(4)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制定的过程包括:市场调研(人才需求分析、人才品质分析、专业设置分析)――能力图表绘制(表示各综合能力和专项技能的数量、关系)――模块化学习包(相应的、能使学习者掌握各项专业技能的学习内容和参考资料)。
能力本位教育是社会对工程造价专业教育的本质要求。现代社会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要求是具有动态的专业技能结构,而检验这种能力的标准就是社会实践。专业技能的培养是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点和出发点。工程造价专业的能力培养目标是:获得有关工程造价实际工作所需的基本训练,具有工程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各阶段工程造价管理能力,能够熟练编制工程估算、概算、预算等工程各阶段造价文件,具有 “互联网+造价”时代的专业创新精神。因此,能力本位教育是社会进步和发展对工程造价专业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工程造价专业教育适应时展和社会需要的根本保证。
2 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构成
借鉴AQS、RICS、HKIS、AACE―I能力标准体系,我国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职业能力包括:基本能力、核心能力、发展能力三个层次。③
基本能力:这种能力通常是为注册造价工程师的执业行为提供一个基础平台,一般包括工程技术、工程经济、工程管理、工程法律四个平台。
核心能力:是在基本能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包括纵横两个维度,纵向维度(时间维度)即工程寿命周期各阶段工程造价文件编制,横向维度(专业维度)即九大专业( 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 、仿古建筑工程、通用安装工程、市政工程、园林绿化工程 、矿山工程、构筑物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爆破工程)工程工程造价文件编制。
发展能力:是在基本能力和核心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拓展。
图1 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图
据此将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基础性实践、专业性实践和社会性实践三个部分(见图1)。基础性实践是围绕基本能力开展的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四大基础平台课程课程设计(实验)和专业认识实习。专业性实践是围绕核心能力展开的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各专业造价造价课程设计和各阶段造价课程设计。社会性实践主要围绕发展能力展开的实践环节,包括毕业设计、毕业实习、执业资格考试和社会竞赛。
上述实践能力培养中,每一个实践教学阶段都要有相应的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任务书、学生成绩评定表、实践教学安排进度表以及实践经费保证计划,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④
3 CBE模式下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3.1 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确立实践教学体系
针对工程造价行业特点,运用CBE理论,既强调工程造价专业就业的精准性,又重视工程造价专业技能的宽泛性,以注册造价师、注册咨询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职业群体为对象,编制职业能力需求表。在此基础上,结合现有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课程体系优化,使能力需求与课程设置相符合。紧密结合社会发展,适应“互联网+”时代和行业规范变化对工程造价行业的新要求。使课程设置以及课程内容适应信息化和社会化的要求,加大学生的软件操作能力和规范执行能力。工程造价专业必须树立“互联网+造价”的新理念,打造精通“互联网+造价”技术,适应“经济新常态”需要的,具有时代创新精神的信息化工程造价人才。构建以能力化为基础、信息化为背景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以BIM技术为核心的“互联网+造价”技术的核心地位。
3.2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置实践课程
按照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目标,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有效的融合,构建符合信息化时代要求的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突出实践体系设计的信息化,按基础性实践、专业性实践和社会性实3个阶梯循序渐进安排实践教学。强化实践案例教学,理论与实操紧密结合,师生共同点评,提高学生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岗位实际操作的能力。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设置应紧紧围绕“信息化”为核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建立课程设置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课程筛选。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要紧紧依靠社会人才需求调查和毕业生就业反馈分析,同时引入行业及政府部门人员进行第三方评审。在此基础上对现有实践课程进行优化配置。
3.3 以产学合作机制建设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的拓展为实践教学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硬环境,是实践教学的物质载体,包括校内外两个方面。
(1)建设高水平的工程造价实训基地。为进一步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实施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推进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和郑州航空工业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达成校企合作意向,在实训室建设合作项目,授课培训,认证培训中心、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校园活动以及师资联盟等项目开展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共同建设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工程造价实训室――“工程造价实训基地”、“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实训室”。
(2)强化校企合作机制。一方面通过与相关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办学协议,建立稳定的工程造价专业实习、实训基地,产学合作共建单位负责安排学生进行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并配备专人指导学生实践,现场解决学生实践中碰到的难题。另一方面,依据教学、实践和就业三位一体的要求,按照《学生自主联系外出毕业设计(实习)的管理规定》,充分调动家长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将实习单位的选择与就业单位的选择有机融合起来。
3.4 以“双师型”师资培养师资队伍
“双师型”教师的基本内涵有两点,一是教师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二是教师既能担任教师,也能担任专业技术人员。简言之,“双师型”教师应同时拥有“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职务证书”。⑤
“双师型”师资是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反映实践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双师型”师资的建设,可以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两种形式。“走出去”就是依托院办的工程咨询公司和正在进行的新校区建设,把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师送到相关的建设项目上进行锻炼,让年轻教师在实践中得到成长;鼓励专业教师通过参加有关的社会培训和学术交流,获取有关的执业资格证书和BIM证书,为教师提供入行资格和社会资源,提高其信息化能力。“请进来”就是从有关工程造价的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聘请一批行业领军人员和管理人员,通过开展讲座、授课等灵活的形式,将工程造价行业中出现的新动态及时传播到学生和教师中,使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紧跟时代步伐,体现时代特点,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老师知识结构的更新。
3.5 以制度建设完善管理机制
依托现有的实验室机构,成立统一协调的实践教学管理组织机构,落实管理人员和责任机制;对现有的有关规章制度和教学文件进行清理,引入社会专家进行座谈,优化相关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和文件;从而形成完善、科学、严密的实践教学组织和制度的保障。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评价体系的建立至关重要,要结合不同实践类型和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建(下转第135页)(上接第101页)立全过程的质量管控机制,实现对实践教学的动态监控。如基础性实践环节采取“平时+笔试+操作”、创新性实践环节采取“作品+报告+答辩”、社会实践环节采取“目标+环节+报告+答辩”的考核方式。⑥
3.6 以执业资格培训和职业技能大赛提高学生发展能力
自2003年起,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一直是河南省建设厅指定的河南省工程造价人才培训基地,常年开展造价员、造价师的培训工作,每年的社会培训量在500人左右,在河南省工程造价领域具有较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依托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和学校的继续教育学院设立专门的工程建设类职业教育的机构――郑航工程建设职业教育培训中心进行职业教育服务。
积极参加一年一度的全国性工程造价领域的技能大赛,包括“全国高等院校学生斯维尔杯BIM系列软件建筑信息模型大赛”、“全国高等院校广联达杯软件算量大赛”和“全国高等院校广联达杯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大赛”,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一方面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充分展示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成果。
4 总结
工程造价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只有立足行业特点和社会发展,符合教育运行规律,依托校内外两种资源,构建校内外两种实践,持续对专业实践模式进行有效调整,才能使工程造价专业教育充满时代性和创新性,使人才适应经济新常态和“互联网+造价”的需要。而建设以CBE为导向的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正是实现上述时代社会需求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也是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体系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金项目: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zhjy13-38)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12102310633);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2011B790)
注释
① 黄志英,梁彦庆,张璞等.高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索[J].中国农机化,2012(4):205-207.
② Silberman,M.Training the Active Training Way:8Strategies to Spark Learning and Change[M].San Francsco:Pfeiffer,2006:1-6.
③ 傅王英.中国造价工程师专业能力标准体系构建研究[D].天津:天津理工大学,2009.
④ 胡云鹏.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14):98-99.
在高职教育过程中,在工程造价的教学上一直存在着不足之处,比如说在课堂设置上比较封闭,教学模式的错位,教学手段的落后,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做到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这些问题导致在高职教育中,工程造价的教学一直停滞不前,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步。为了促进高职工程造价教学的发展,该文在分析其现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些治理对策。
1 高职工程造价教学现状
1.1 课程设置比较封闭
在高职工程造价教学过程中,课程设置环节显得比较封闭、落后和保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主导课程设置固定。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专业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推出,若不及时更新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仅对原有科目所含知识的学习难以使学生适应社会的需求,掌握更多的职业技能,这就使得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上较难占有竞争优势。若不能让学生掌握更多职业技能,则与高职院校以“应用型”为主的教学宗旨相悖,从而使得高职教育陷入尴尬的境地。这样看来,在课程设置上需要一场改革。
1.2 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
在高职工程造价教育的过程中,始终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依附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仍普遍进行填鸭式的教学,将所有的知识一股脑儿全部强加给学生,而学生只知道死记硬背,没有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合理的整理消化,使其成为自己的知识,只是囫囵吞枣的学习,这样在教学效果上大打折扣。如此看来,不改变教学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很难实现高职工程造价教学的发展。
1.3 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分离
在高职工程造价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将理论的学习和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只是单纯进行知识理论上的学习。在高职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活动范围被限制在了校园内,他们无法到实地进行考察,而工程造价这门学科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一来,学生的理论学习并不能够及时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印象不深刻,很快就会忘得一干二净。此外,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分离的结果就是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差,在日后实践过程中不能够熟能生巧。
1.4 教学手段落后
在高职工程造价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远远落后于现代化的要求。由于高职院校并没有获得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所得到的资金有限,资金以自筹为主,因此在教学硬件上的投资有限,难以满足日异月新的教学需求。如今,虽然多媒体教室已经成为了高职院校的必备设施,工程造价专业学习软件如广联达、神机妙算等算量软件在高职院校也已普及。但问题在于学校对多媒体设施的维护工作安排不当,导致多媒体设施在运行中常遇故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只能够采取口头教学,书面板书的方式,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另外,专业学习软件的更新工作常常由于资金缺乏而难以推进,使学生不能及时感受到工程造价软件学习中所必须掌握的最新信息,实为一种遗憾。
2 高职工程造价教学的治理对策
2.1 对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内容进行合理设计
在工程造价领域,最关键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这主要表现在造价审核方面,工程造价编制方面以及工程投资风险方面。要想掌握这方面的技能,必须要进行大量的学习和锻炼,在这过程中离不开对工程造价软件的熟练运用,对工程造价编制的重复练习,配之以必要的典型案例深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因此在设计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内容过程中,要关注到工程造价手工编制的问题,要将典型案例和工程造价编制结合起来,要充分利用工程造价软件,这样一来就可以在理论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教会学生清单定价和定额定价等专业技能,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工程造价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全面提高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提高其竞争力。
2.2 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
在高职工程造价教学的过程中,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摒弃以往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模式。学生向来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进行工程造价专业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学习。工程造价专业教师要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工程造价专业教学计划,当然这得在进行小班教学的模式才可能实现。此外,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进行意识形态上的教育,使学生深刻认识自己的主体地位,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
2.3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实现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际实践的结合是保证高职工程造价教学成果的有利条件。学生只进行工程造价专业理论上的学习,就会在动手能力上缺失;只进行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活动,没有进行理论学习,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是不知所云,因此在工程造价专业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将两者结合起来。当前在高职工程造价教学过程中,缺失的是实践活动的内容,因此要增加学习参与实践的机会。比如说学校可以定期举行工程造价专业职业技能大赛,号召学生积极参与,使其在过程中得到锻炼;在学生进行实习的过程中,要不断拓宽学生的学习的渠道,不能只是在固定的实习地点,每年可以联系不同的相关企业,这样使得学生在企业中增加自己的社会实践经历,检验自己是否有能力,有资格充当起一名合格的企业员工,对于学生日后的就业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如果一些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还会直接被企业录取,这都是有可能。因此,在高职工程造价教学中,切不可将理论的学习和实践隔离开来,必须将二者牢牢联系在一起。
2.4 教学手段现代化
在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工程造价软件,多媒体演示的方式,展示实物照片的方法,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知识本领,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空间感,而且打破以往单调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当然教师可以将必要的学习资源传到网络上这样就可以供学生们随时下载学习,比如说教学大纲、电子教案、电子课件、习题集、实训大纲、实训案例,学生在上网的过程中,可以做学习相关的事。
1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工程造价专业是土建类专业为了适应市场企业的需求分离出来的集合工程技术、工程管理等的一门全面发展的学科,属于学科交叉型的专业。根据工程造价职业技能的要求,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应该是集工程管理、工程经济、工程法律和工程技术于一身的复合型的专业人才。但是现在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企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了,在目前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下,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够明确。人才培养的定位也不够准确,而且在课程设计中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教学方式一直保持原状,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开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缺乏一定的创新管理机制;专业课程的培养方向比较单一,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受到限制;在毕业设计时,学生的任务比较重,设计时间比较短;重视课堂教学,忽视实践课程等等,也就是说现在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教学需要改革。
2基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工程造价专业性人才的培养定位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是具备工程技术、工程管理、工程经济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工程造价人才要适应市场的需求,在工程造价的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就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确定培养目标。
2.1根据市场需求了解工程造价专业的就业情况
工程造价人才有很好的就业前景,社会上的很多企业都需要工程造价方面的人才。比如,在建设单位中,工程造价人员的工作任务是工程预算、工程招标、工程造价管理、投资估算等;在施工单位中,工程造价人员主要的工作是工程投标报价、资料管理、工程图的绘制、成本控制、财务管理、材料采购等;在设计单位中,工程造价人员的工作任务是设计概算、工程审计等。工程造价的就业领域很多,但是工作在施工单位的比较多,现在工程造价专业的就业方向中施工单位占很大的比重。
2.2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
工程造价人才的培养方向要适应企业的需求,而现在的企业对工程造价人才的要求比较高,不仅仅要求具备很强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计算机和外语方面的要求也是很高的,同时关于工程法律方面也有涉及,这就需要工程造价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对计算机技术、外语能力和工程法律方面的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起来。企业要求工程造价人才要具备很强的知识和能力,比如说:要熟悉工程技术、建设工程等的基本理论知识;要熟练掌握工程项目和企业管理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和外语能力,能操作基本的工程造价方面的软件,有基本的听说和阅读能力;具备基本的工程招标和投标、工程项目咨询的实践能力等等。
3基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策略
3.1明确专业方向,制定基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的计划
根据用人单位的征用信息,参考用人单位在专业设置、毕业生能力和素质方面的意见,明确工程造价的人才培养方向。也就要求学校在培养工程造价人才时,不能仅仅重视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培训,还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根据企业的意见制定一套培养计划,使毕业生在具备工程造价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有良好的素质和职业道德。为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培养更高的就业能力。让学生清楚工程造价这个专业的发展方向,了解自己以后的工作情况,使学生能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不能到毕业也没有完全理解工程造价的本质。
3.2了解企业岗位职责,分析工程造价人才应该具备的就业能力
在就业之前首先要明确所任职岗位的职责,了解工作任务和对职业能力的要求。根据对学生的跟踪调查了解到企业对工程造价学生的职业能力的要求主要体现在:
3.2.1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计量计价能力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市政工程计量与计价等课程和相应的顶岗实习中掌握基本的计量与计价能力。比如,钢筋、墙面、混凝土构件、设备安装工程等工程量的计算,以及人、材、机的消耗量,熟悉当地各工程的计价定额。
3.2.2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在企业中的工作,不仅要求学生对专业对知识要熟练掌握,还要有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因为工作就是把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中,这对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仅仅掌握知识是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的,所以,在培养学生工程造价方面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对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
3.2.3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对非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基础课程的学习和校园环境的影响,在生生与师生的相互交流中,提高自我管理和组织能力。企业的工作与学校的学习状态是完全不同的,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独立生活的能力、抗压能力等。
3.2.4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制图、识图能力制图、识图是对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堂学习和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制图和识图能力,加强对不同构造类型、不同建筑结构的识别能力。
3.2.5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工艺能力经过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工艺、管道工程施工工艺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中,培养自己对建筑施工工艺、建筑结构类型、建筑设备等的认识和理解能力,熟练掌握各种工艺的施工难点和其本身的特点。
3.3根据企业岗位能力的要求,确定合理的专业课程工程造价专业着重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所以其课程的设计就要依据企业岗位的要求来确定。比如,在建设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工程造价学生的工作内容包括:识读工程图、工程造价计算、编制工程造价报告书、计算工程量等。在其他领域的工作要求也基本是这个模式,所以学校就应该根据学生将来工作的具体内容来确定比较合理的专业课程。就企业反馈的具体情况来看,企业中需要的是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有专业特长和一定的实践能力的学生。这就需要根据企业岗位的需求细分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方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就业方向选择课程,也就是创立有特色优势的专业课程,突出培养特色人才。
3.4增强实践教学,培养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能力
工程造价专业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应用型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理论知识,必须制定一套综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能力。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总的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认知训练。可以带领学生到施工现场去参观,了解建筑施工的工作环境、工作流程等基本知识,可以在校外的施工现场或学校的工程造价实训基地进行制图、识图的训练。第二阶段:单项技术应用培训。通过在学习建筑工程的计量与计价、市政工程的计量与计价等专业课程的基础知识之后,进行相关的训练。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单项技术的应用能力,让学生在训练中掌握造价编制、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难点和重点,可以在学校里的工程造价实训室进行基础训练和教学。第三阶段:综合技能培训。可以用企业的实际项目作为学生的训练项目,进行工程投标和招标、工程造价软件的应用等方面的岗位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岗位综合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专业技术的能力。第四阶段:就业顶岗实习。可以安排学生到校外的实习基地或者是与企业协商进行顶岗实习,通过实习提高学生的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适应能力,让学生可以更好更快地进入工作状态。学生通过不同阶段的训练,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不同阶段的训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方向也不一样,这样学生就会对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感兴趣,这样在实践中学生会有很高的热情去参与训练,而且把课堂中的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对学生而言是对知识的巩固也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
3.5重视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工程造价专业比较注重的是应用,也就是需要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的技能。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单单是具备这些能力是不能符合他们的要求的,一个人要想被别人认可,其自身的修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企业在招聘时首先会看看你的个人修养,然后再了解你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所以,在教学改革上,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和社交能力,为社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4结语
我国教育部提出过相应的观点,规定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应该将工学相结合,要注重专业调整和建设,为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引导。以教育部的教育思想为依据,我们应该在定位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时注重社会需求和人才的应用性,因此,可将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定位成以人才需求、培养目标、能力培养、课程体系为培养理念的课程,并以此为目标,对当前的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改革。
二、当前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技能特色不明显
在当前的各个院校中,设置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时,大都偏重于工程造价理论知识而忽视准也技能知识和实践能力。工程造价专业和其他专业不同的地方在于其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和问题分析的能力,因此在授课时,必须结合相应的系统工程的实例。单纯的理论知识完全不能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二)教学方法创新性不高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在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并且占据重要比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工程造价专业知识本身的枯燥性,极易降低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学习时精力集中度不高,学习效果较差。教师一味的讲解,缺乏创新性的教学手段,极易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进而影响教学质量。
(三)缺乏针对本专业的“双师型”队伍
“双师型”队伍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教师队伍模式,即要求教师既有工程造价专业的理论水平又有专业的动手能力。虽然这一模式在许多院校已经被广泛应用,但针对工程造价专业而言,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较为落后,现有的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老师虽然理论研究水平较高,但缺乏实际的操作经验和动手能力,和??位要求严重不符。大部分老师的课堂教学模式较为呆板,授课效果较差。
(四)实践教学条件不足
当前各个院校虽然普遍开设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但配备的实训场地等硬件条件不足,实训基地的建设对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效果影响较大,能够加快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但是,现有的实训基地中,机器老化问题严重,实训基地的实训资金不足等都制约着实训基地功能的发挥。
三、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途径
(一)专业核心课程内容设计
1.明确专业技能标准,合理设置技能考核核心课程。在分析社会和造价相关行业对人才的专业技能需求的基础上,对工程造价的岗位职责、工作任务等有清晰的认识,才能够指导各个院校更好的进行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的改革。不同的公司和单位对工程造价人才的技能需求是不同的,以造价咨询公司为例,去需要的人才应该具备编制招投标文件、完成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及招标控制价的编制和跟踪审计等工作,而施工单位则需要工程造价人员能够完成投标报价、成本核算、现场工程量签证以及竣工结算等工作。
2.明确专业面向行业,开展校企合作教育。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目标在于提高专业的职业对口性,因此,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可以适当开展校企合作,可以邀请工程造价行业的相关专家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为了提高和市场需求的匹配度,学校要不断了解市场需求以调整培养方向,以培养适用性更强的人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以聘请有相关资历的工程造价人员担任教学工作,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们及时掌握第一手市场信息,促使学生专业技能实用性的不断提高。
(二)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1.根据核心课程需求选择适用的教学方法。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的知识结构应该根据不同的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的特点来制定,传统的教授方式需要被改变来适应课程目标的新要求。因此,应该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可结合案例进行分析,通过PPT投影展示和辅导等,还可以多样化的开展课堂实操训练,进行归纳总结等。教学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才能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等,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2.教学手段多样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教学提供了诸多便利,教师可以借助多种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授课,可以综合使用多媒体教学法、电子教案等多种教学手段,并且督促学生上交作业和存档等,以更好的监督学生的课后复习情况。教师还可以借助校园BBS、E-MAIL、QQ以及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方式增加教师和学生间的交流。但是在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能完全依托于这些手段,要合理运用,才能真正改善教学效果。
(三)推动工程造价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与教学团队建设
要想建设出一支专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与教学团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强学风和师风建设,为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改革提供良好的建设环境。教师只有在爱岗敬业的前提下,才能真正投入到工作中去,切实的进行教学改革,积极寻求改革良策,探究教学方法;二是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水平。在招聘教师时,要重视其专业职称、年龄结构及教学经验等。要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团队负责人,以老带新,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含金量。对于青年教师,应该鼓励他们继续深造,并为青年教师提供进修机会,鼓励其不断考取各类资格证书,增加自身含金量。对于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可以将他们派遣到相关企业学习并争取获得实践技能相关证书。还可以积极聘请企业造价时前来交流,并作为兼职教师进行授课;三是不断提高工程造价教师的教学能力,积极开展各种学术讲座,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完善教师的进修访学制度等,以切实提高教师队伍专业水准。
(四)加大实践教学条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