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和理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幼儿园 数学学前教育 思考
对于幼儿园小朋友来说,数学学习是比较抽象的。小朋友只有在具体生活情景中才能真正理解有关数学概念和简单计算。所以在幼儿园数学学前教育中,要让小朋友真正融入真实的情景中,感知数学的趣味性,激发小朋友学习欲望,真正喜欢上数学,并且在生活中真正运用起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运用[1]。
一、教师要转变学前教育观念
幼儿园小朋友跟义务教育阶段小朋友的理解能力不同,所以在学前教育中,教师要结合小朋友特点进行学前教育。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所以教师的理念也要改变,这样才能更快地适应社会,并且不断创新。在以前学前教育中突出的是教师的教,但是现在学前教育中,要求突出小朋友的学。所以需要教师结合小朋友特点,改变学前教育观念,设计好学前教育内容,在课堂上突出小朋友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小朋友的主观能动性。让孩子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生活实际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教师可以查阅发达的网络资源,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二、教师要改进学前教育方法
以前学前教育方法是比较欢快的,为的是让小朋友快乐地学习,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或者讨论等学前教育方式,调动小朋友学习积极性,让小朋友积极参与到学前教育实践中。培养小朋友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从幼儿园小朋友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要讲解的内容,设置学前教育目标,突出幼儿园小朋友的特点,选择一种比较适合的学前教育方式。例如,讲到个位数相加的时候,小朋友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算数问题,教师可以运用手中粉笔举例,左手一根粉笔,右手一根粉笔,那么总共有几只,很多小朋友会很快回答出来,这样可以增强小朋友学习数学的信心,让小朋友更愿意学习数学,然后教师增加难度,让小朋友思考。这样可以引发小朋友进行探究,培养小朋友探究能力。
三、根据幼儿园小朋友特点,布置合适的学前教育环境
和谐愉快的学前教育环境是教育成功的开始,对于幼儿园小朋友来说更是如此。幼儿园小朋友心性未定,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不会长时间坐在板凳上听老师讲课。所以在布置教室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小朋友特点布置圆环形,或者不规则的形状。这样在教师讲解过程中可以结合一些游戏,既可以让小朋友理解学前教育内容,又可以激发小朋友学习兴趣,让小朋友开心地学习。例如,讲到事物的高低认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小朋友同时站出来,比较个子高矮,教师可以在中间空地上站起来或者蹲下,让小朋友们说一说什么是高什么是低。这样在学前教育中,可以直接强化小朋友感官上的认识,让小朋友更好地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记忆更深刻。
四、在数学学前教育中可以结合其他知识
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由于小朋友对学习的东西不会分类,因此教师在教小朋友的时候,可以在数学引导中加入自然小科学或者英文字母学习,突出小朋友的主体性特征,激发小朋友学习兴趣。例如,在数字学前教育中,教师可以让小朋友就学过的数进行口述。锻炼小朋友勇气,加深小朋友对数字学习的印象。绕过小朋友数一下英语字母总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可以加深对英语字母的印象,加深对数字的理解[2]。
五、在笛а前教育中加入游戏
幼儿园小朋友比较爱玩,对很多事物都感到好奇。所以在数学学前教育中,可以加入游戏学前教育方法,让小朋友更容易接受,也愿意参与进来。对于每一节课,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内容安排游戏,锻炼小朋友的想象能力。例如,在认识数字1-8的时候,可以玩“抓老鼠”的游戏,让一个小朋友扮演黑猫警长,几个小朋友扮演老鼠,然后黑猫警长开始抓老鼠,最后看看能捉到多少。在游戏中,小朋友可以更轻松自由地学习数学,自主地理解和掌握。让小朋友更喜欢数学,更愿意研究数学中的问题。
在幼儿园数学学前教育中,教师要根据小朋友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能力安排课程内容,并且选择小朋友认可的学前教育方式进行学前教育,激发小朋友学习兴趣,让小朋友愿意参与到数学课堂中。同时,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和情感温暖小朋友,跟小朋友一起探究数学中的奥秘,一起做游戏,体会数学乐趣,激发小朋友学习数学的能力,培养小朋友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村地区;学前教育;问题;对策
学前教育是我国现行学制的第一阶段,也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国家正式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学前教育对于个人以及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和重要性日益突显出来。在贫困地区的农村,学前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显得更为复杂多样。要促进教育事业的长期健康发展,解决好贫困地区农村的学前教育问题也是关键之一。
一、贫困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对学前班教育重视不够,给儿童成长造成不利影响。农村多数学校的校长和教师要么由于客观办学条件限制,要么因个人思想认识的局限,要求学前班孩子“只要在学校跟着适应一下校园学习气氛,完成一年时间的过渡就足够了”。殊不知这样的“教学目标”为孩子日后的学习成长设下障碍。从表面上看,儿童的这一年时间在学校完成了学习目标,但事实上如果学校和教师不能在合适的时间科学有效的启蒙儿童,这一年时间的贻误将会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被无限地放大,对儿童后期智力发育和学习发展都将造成长期影响。
(二)幼儿园数量少,且教育基础设施落后。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后,通过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努力,现在各乡镇中心基本都建立了公办幼儿园,但是乡镇中心以外的行政村仍然无力建成规范的幼儿园,那些偏僻农村的幼儿依旧无法接受学前教育。另外,现已建成的幼儿园中大部分缺少教学所需要的各种器材,部分幼儿园存在基础设施不规范的现象。有些地方只是对以前的小学校舍稍加改造便开学办园,儿童做游戏的各种配套设施几乎空白。
(三)缺乏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师资队伍很难加强。优化农村地区教师队伍历来就是农村基础教育的一大难题。虽然近两年地方教育部门初步实施了农村学前教师的补充措施,但由于受地方财政及事业编制人数等条件的限制,农村地区的幼儿专任教师和幼儿人数的比例总体上仍然远远达不到标准化要求。现有的幼儿园里,幼儿教师多数是由农村小学分流出来的教师担任。这些教师要么缺乏幼儿教育所需要的如舞蹈、绘画等专业技能,要么对幼儿教育特殊性存在理论认识上的偏差和滞后。
(四)管理机制不健全,制约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由于当前学前教育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这给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障碍,在发展初步阶段的农村地区就显得尤为突出。管理机制不健全以及管理主体不明确是影响农村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最主要的宏观因素。管理本身和由此带来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公办与私办幼儿园同时存在且管理混乱;办学主体无章可依,教学没有规范标准;督导制度空白,缺少政府部门监管,等等。
二、解决贫困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存在问题的策略
(一)提高相关人群对学前教育的认识水平,转变思想才能事半功倍。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事业,首先要提高人们对学前教育的认识水平。2010年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重点普及学前教育。随之,幼儿园逐步在农村出现。目前,贫困地区的农村幼儿也开始走进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但是,在贫困地区,人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学期教育能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更没有准确理解学前教育对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为此,各级教育部门及有关教育工作者要运用各种方法和途径、尽一切力量提高相关人群、特别是农村家长对学前教育及其重要性的认识。
(二)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支持,统筹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城乡学前教育全面均衡普及是当前地方政府发展教育事业的主要目标。只有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才能保证整个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全面发展。古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唯有补齐贫困农村学前教育这块”短板”才能使教育更公平。那么,改变农村地区学前教育事业落后的现实即是问题的关键。统筹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当务之急就是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力度。换言之,必须加强学前教育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必须大力加强公办园舍标准化建设,必须使教育财政投入重心向农村学前教育倾斜。
(三)加快完善学前教育法规体系,保障学前教育地位、提升教育质量。从国家层面制定基本法规,将会更好地推动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和教育质量的提升。尽快制定《学前教育法》是社会的呼声,更是解决学前教育目前面临的种种困难和问题之需要。只有完善可依的法规体系才能切实解决好教学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重要原则性问题:学前教育的法律地位和发展方针;教育教学的国家标准及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办学主体及财政投入机制;管理体制与机构;教师编制标准及合法权益保障;督导评估方法与责任主体等等。
(四)加强学前教育行政管理科学化建设,有效落实主体责任。农村学前教育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包括管理在内的各项制度也在探索和初步建立中。当前农村学前教育的管理实践中必须解决好这些方面的问题:明确省、县、乡镇三级政府的职责和权力;健全管理机构和人员设置;构建有效的学前教育督导制度;改革创新学前教育行政管理方式等等。尽快完善学前教育行政管理制度,直接影响到各项行动举措的有效落实。建全的行政管理制度与高效的管理活动,是扭转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落后局面的关键所在。
作者:李守宁 单位:会宁县汉家岔镇教育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轻视课程价值。曾几何时,读史使人明智一度被人们信奉并推崇为至理名言,历史的价值不言而喻。然而,在现实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 教育界包括学前教育界的相当一部分人对中外学前教育史研究的性质和功能存在着片面认识,由于教育史学课程立足于理论性和历史性,伴随着强烈的时代文化背景效应,对应与时俱进的社会发展,往往使人感觉历史本身的滞后性和脱离性。对当前的教育研究、教育发展、教育改革没有实际的效用。更有甚者误认为研究学前教育史就是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简单的概括和筛选,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记、背这些古老的理论,是当代提倡自由、个性学习的樊笼。加之学校对课程开设的认识良莠不齐、组织管理不规范、教学内涵界定不清晰等极大地影响并制约着本门课程的开展, 这也导致学生受到这些思想的影响而对学习本门课程持消极态度。《中外学前教育史》是我校学前教育(师范)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平台课程,本科共51个学时,3个学分。专科共30个学时,2个学分。从课程设置课时分配来看,学校更重视本科学生理论知识的建构。这也符合学前教育对本、专科培养目标上的区别。
2.僵化的教学模式蔓延。中外学前教育史的课堂教学出现了应然与实然的背离, 课堂不能很好地体现该课程原本价值,其中重要的一环即传授方式出现了较大问题。史学课程教学模式的僵化一直遭到诟病, 老师们往往在课程的讲解中趋向对知识的陈铺直叙、对问题乐此不疲地解释分析,却很少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去搜集资料、探索原因、理解知识内容,更鲜有对知识的验证,辩证思考问题仅成为教师的口头禅,实践教学趋向形式化。因此出现课堂上要么是教师独角戏的表演,要么是教科书的重复,教学难以摆脱条条框框的禁锢与束缚, 学前教育史课堂教学在对实际生活的影响功效有无作用的摇摆中偏向了无用的一方,某些学生失去了对其探究的动力。近年来,尽管有各种教育模式大行其道,但往往教师在运用的过程中一味地照抄照搬,导致课程教学学科领域内知识特殊性的简单化、形式化。最终只能导致课程教学从一种僵化到另一种僵化的换位, 而不能真正让教学走向灵活,更少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种一厢情愿的标准化,最终师生们的问题意识、质疑精神、创新能力逐渐单薄甚至消弭。
3.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超越不足。中外学前教育史的内容不仅囊括各个时代学前教育的发展, 还包含国内外不同国家学前教育的前进历程, 涉及的领域可谓学前教育史学知识的饕餮盛宴。因此,教师应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来支撑静态教材的不足。在课堂中,教师普遍存在尊重教材文本有余,而超越不足的现象,局限于教材的条条框框,畏惧理论联系实际所产生的矛盾。例如在讲某位教育家的思想时,仅停留于教材内容, 忽略时代背景及其思想与实际情况的辩证思考, 导致学生学习不深刻, 无法产生与所学知识的共鸣。实际上,尊重教材是对知识完整性和逻辑性的传承,而超越教材是为了谋求学生的发展性和创造性, 二者并不矛盾。教师首先要充分利用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各科目之间知识的融会贯通,其次应帮助学生对有经验进行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基于经验主义知识教学思想浓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由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了解不够, 因此对于同一知识点的把握程度或疑难点的认识情况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于是教学中经常充斥着老师这样的话语,这个问题比较简单,粗略理解下该问题所涉及范围太广, 我们看看书就好了。事实上,老师对于知识重难点的把握大多来源于自己经验的判断,教师所认为的简单,或许是很多学生的疑惑,教师费劲尽心思解释的内容, 恰是学生认为毫无价值可言的形式。问题的本质实则为学生的经验已然超过了教师预测的范围。学前教育史的知识,需要的是知识的积累和思考后所碰撞出的火花, 教师过于自信于自己的判断而遮蔽了学生的真实体验,让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教学内容渐行渐远。所以,教师绝不能成为孤独的说书人,应与学生建立共同合作、互相沟通交流的教学关系。二、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生成路径
中外学前教育史学是史学的一个分支, 其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古今中外的学前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活动在历史演变中的过程,探究学前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教学当中对史学知识的传递更需注重学生辩证思考能力,而不是让学习沦为考试的附庸。面对以上困境,如何转变对课程的认识、加强实践教学的课程化、提升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是所有教育者的工作重点所在。
1.根植于社会实践中的价值教学。教育史学家滕大春曾经对教育史的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教育史能培养人们较为远大的教育眼光和对教育课题的领悟能力, 而这种眼光和能力往往会产生人们意识不到的威力。一方面,课堂教学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 学生在学习中外学前教育史的过程中能够感受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底蕴, 形成一定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新鲜事物对传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带来挑战,因而教师应联系教学内容,引导解决学生深层次的认知与价值观冲突。诸如学习一些教育名家的观点、理论时,受历史背景的局限,一些做法并不完全适用于今天的教学环境,那就应该让学生变通领悟新时代赋予其的新特点。像卢梭的自然教育、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以往更强调亲近自然、社会,而实际上很多城市中的幼儿园并不能满足需求, 这就需要幼儿老师们能领悟理论的实质,而不是对教育史书本课例的照抄照搬。树立正确的教育史学观念, 不是新瓶装旧酒式新包装下依然老套的基础层次学习,而是赋予史学知识新的时代感和使命感。
2.秉承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的灵活方式。教学方式是联系教师与学生的重要纽带,是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目前在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容易关注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等知识的掌握,而忽视该学科内隐的思想方法的提升训练,因此在教学方式上容易程序化甚至僵化。有些老师由于自身知识经验的不足,讲课时容易照本宣科,课堂毫无生气可言。还有一些教师上课时更多采用讲授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知识灌注,认为偏理论性的东西就应该一遍两遍不厌其烦地去解释和记忆等。针对以上情况,除了老师本身要拓展知识面外,还应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多与学生进行互动,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学方式上可借鉴其他课程的教学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摒弃传统简单说教的方式,多利用诸如进行合作问题探索、讨论、结合重难点讲授及实践活动等方式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使得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然而,近年来学前教育学科并没有占据它应有的地位。一直以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学前教育学”的看法是:“理论性太强了”“枯燥无味”“学了也没什么用”,而教育学教师也经常抱怨说:“学前教育学难教”“学生不爱学”“脱离幼儿园实际”。于是形成了“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学科教学现状。
一、学前教育学现状剖析
1.课程教学目标迷失[1]。课程教学目标是课程教学活动的预期目的,它决定着课程教学发展的方向。长期以来,人们对学前教育学是一门什么学科、具有什么功能、解决什么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我多次听到幼儿园教师评价该课程“实用性差”“实操性差”“对教学技能不重视”,我也听到教师同行们说它“理论抽象、陈旧,难以指导幼儿园的实际工作”等。我认为:持第一种观点的人把学前教育学混同于教学法等实践学科,期望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教育教学技能,并运用于幼儿园实践,这显然错误地理解了本学科的性质、任务,与教学法等课程进行了混淆;持第二种观点的人则对本学科期望过高,既要求能给学生先进的学前教育理论,又能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幼儿园一线工作,这也背离了学前教育学的大纲要求。
2.重说教,轻实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关注教育基本理论是否讲得深、讲得透,很少注意联系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通常关注自己讲授内容的系统性、条理性、逻辑性,很少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发展,陈旧而空泛的理论灌输远离学生的实际和社会发展所需,对学生学情的漠视,缺少现代教育气息的说教,使学生自然缺乏学习的热情,听课心不在焉,教师在曲高和寡的不良氛围中,也渐渐会失去教学激情,从而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3.观念传统、落后。在教育学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一方面在向学生介绍新课程改革全新的教学理念,说明这种理念下如何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但另一方面,很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多数教师本应在课程上首当其冲地实践这种新的理念,但遗憾的是教师本人却仍旧沿袭“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传统模式,学生仍是作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事实上,这些未来的幼儿教师因反复经历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教育学活教材,而陷入更深的迷茫与厌学之中。
4.实训环节流于形式,实效性差。学前教育的实训环节,直接影响到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然而,分析大部份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却发现普遍存在实习要求不明确,实习目标简单化、形式化倾向。表现为:其一,实训仅仅是针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的实习,将师德养成和技能训练分开。我认为教育实习的目的不仅应该是对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文化素质方面的检验,而且更应该是对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的教育技能、教育行为的实践锻炼和提高。因此,幼师院校要转变单一的实习目标为多层次多纬度的目标。其二,实训课效率低。以见习为例,学前教育学生每次前往幼儿园,事实上只能看到经过“彩排”后的观摩课,而且见习后又很少主动去思考“别人为什么要这样上”,“这次见习对我有什么启示”,“要是我来上这堂课,我该怎么做”等深层次的问题,所以,虽经多次见习,学前教育学生解决教育实践中碰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仍然很差。
5.学生对该学科的态度消极。学科态度是指一个人对某一学科的稳定的认识和行为倾向。良好的学科态度对一个人的某一学科的学习行为起着支配和调节作用。我在教学中明显地感到本专业学生对学前教育学所持的学习态度是消极的。上了幼师,每个学生都明白,只要脸蛋漂亮点,找机会多参加演出,唱唱跳跳,要出名可就快了。而用人单位录用时最先看的也是学生的唱歌、绘画、朗读。对教育教学素质方面的考核较少,给学生最直接的感受是幼儿园更喜欢技能型教师。所以,学生们认为学前教育学这门课程是没有什么大用处的,“能考及格就行了”。
6.学前教育专业生源素质下降。“学前教育学”逻辑性较强,涵盖面广,需要的宏观思维成分较多,因而对学生的理解力、归纳力和抽象能力的要求较高。而自高校“扩招”以来,许多幼师院校为了加快自身的发展,纷纷走规模发展的道路,入学门槛一降再降,导致生源质量一路走低、良莠不齐,教学质量每况愈下。而且,现在的学生大多来自初中,他们缺乏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实践的切身体验,没有真正遇到过教育问题,因而无法对教育理论产生强烈的需要。
7.具有奉献、敬业精神的教师不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教师的价值观多少也受到一些冲击。价值观的急剧变化所引起的社会性浮躁渗入教师的行为中,原先的奉献、敬业精神以及做学问的热情便会大打折扣,自然也影响教育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年轻教师从学校到讲台,自己对一些教育原理的理解也停留在对教条的理解上。特别是教育学科的时代性强,如果没有专门去研究是难以吃透其精神的,当然就无法以教材为线索,无法以自己的体验、感悟和研究心得为教材,无法尽可能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与形式唤醒学生已有的日常教育经验从而激发学生对学前教育问题的探究欲望,也就无法培养学生对教师职业的内在兴趣和责任感。
二、教改探析
(一)更新学科目标,尊重学生个体,转变教学模式
根据学前教育培养“适应当代幼儿教育和改革需要的幼儿教师”的目标,充分考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今后的岗位特点,重新审视学前教育学的学科目标――“使学生掌握学前教育学科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培养积极的教育情感”。教学理念由偏重教材内容的知识型教育向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应用型素质教育转变,提倡教学与科研互动、教师与学生课内外互动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对学生个体的尊重,还要在帮助学生形成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应有的教育素养[2],在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确立的教育思想、拥有的教育智慧、具备的专业精神和技能等方面的认识上,给予进一步关注和强化。
(二)以需求为动机,转变学生的学科态度
学生对某一学科的态度反映出他们对本学科的价值观。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学前教育学的价值,首先应在开课前让学生先到幼儿园进行实地感知,让他们感受学前教育岗位的工作需求与自己知识、能力的缺乏,从而对学科知识产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再回过头来学习时,专业理论知识与现实需求就较易对接,教师的讲课也更易引起他们的联想,更易产生共鸣,学习目的性也就更明确了。其次,面对缺乏教育实践的学前教育生,有效地解决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节的方法就是要多引进案例教学,增加多媒体教学的分量,引导学生参与模拟现场讨论,大胆发表各自的看法,获得正确的观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三)延长岗位实践时间,发挥见习、实习的教育功能
合格的幼儿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教学能力,更要有高尚的师德。因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应注重实效,充分发挥其应具备的“多种功能”。
首先,要延长岗位实践时间[3]。见习、实习时间从目前的半年左右延长至不少于一年,使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熟悉园区工作环境,了解园区的人和事,经历幼儿园日常活动的各个环节,逐步参与各种活动的组织开展。其次,应使实习内容、形式多样化。如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实习安排为:一年级进行半个月幼儿卫生保健工作实习,二年级可安排半个月幼儿心理健康实习,三年级安排半个月游戏实习,四年级安排半个月集中实习,五年级安排半年的幼儿园实习(即包括从保育员到科任教师再到班主任工作的实习)。第三,把单一的见习改为见习与学生顶岗试教结合,使学生的多种素质得到检验和提高。
(四)丰富实践教学形式,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1.将真实教学环境学习与模拟情境练习结合起来
除了到托幼机构的真实教学环境见习、实习以外,还充分利用校内的儿童心理实验室、微格教室等实训场所,让学生训练相关技能。
2.将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结合起来
根据课程内容需要,把课堂搬到幼儿园,让学生观摩幼儿园教学活动,进行教育实习,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要求。另一方面,把一线富有幼儿教育教学经验的园长、教师“请进来”传经送宝或开展座谈,开阔学生的视野。
参考文献:
[1]苏春景.走出高师公共教育学教学的困境[J].课程・教材・教法,2002(11).
关键词:采茶小游戏;幼儿学前教育;运用价值;趣味性;价值性
作者:刘姗姗(邢台广播电视大学,河北邢台054000)
对于采茶小游戏来说,其中所彰显的文化属性与人文内涵,甚至其中所包含的乐趣,都能够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之中。幼儿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恰恰是其奠定学习基础、培养学习思维的重要阶段。
1采茶小游戏的文化内涵与独特性分析
采茶戏是一种描述人们对采茶活动的实践理解与感知。而采茶小游戏则是一种采茶戏的游戏化变形,其中在尽可能保留茶文化内涵、采茶戏艺术特色的基础上,融入了游戏化色彩,这也让采茶戏更容易被幼儿所接受和理解,这是其他艺术所不具备的优势理念。当然,对于采茶小游戏来说,其更多是基于当前幼儿学前教育需要所进行的一种采茶戏艺术改造,无论是其影响力,还是其价值内涵都有适当调整。
对于采茶小游戏来说,其中所诠释的是一种茶文化,对于该艺术来说,其中所集中诠释的精神启迪与思想认知,恰恰反映的是一种人文心态乃至文化包容意识。尤其是对于当前活跃的文化交流环境来说,只有融入了大众的兴趣爱好,乃至包容了多种艺术趣味,才造就了茶文化的重要影响力。
结合当前幼儿学前教育实际看,其中所需要的教学内容极为多样化。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相应的兴趣培养与习惯引导等等都需要我们融入幼儿学生的具体的文化理解能力以及个人习惯,通过引导幼儿学前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文化认知理念,以及具体的动手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够为幼儿学前教育打下坚实基础。但是,就目前所普遍实施的幼儿学前教育看,其并未能构建系统化与内涵化的教育思维,缺乏对幼儿习惯的培养以及文化意识的渗透。
2当前幼儿学前教育活动的问题不足分析
整体来看,在当前幼儿学前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其一,幼儿学前教育中,缺乏对学生文化理念和思维意识的正确培养,也没有对培养学生形成发现和查找问题、自我反省的意识和能力,这就影响了幼儿学前教育的效果。但是,结合当前幼儿学前教育实际状况来看,文化上的不足,兴趣、思维培养的缺失,恰恰是影响整体教学效果的重要障碍。
其二,在当前幼儿学前教育活动中,其使用的教学素材过于单一,很多老师缺乏为学生积极探寻课外补充知识的开阔视野,其不仅个人对幼儿学前教育的理解不足,也未能从一种包容性视角来选择和改造合理的文化素材,因此,教学素材上的单一,就影响了课堂的趣味性,所以,学生自身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高。正是因为在幼儿学前教学中,缺乏对文化元素的融入,以及创新意识的有效改造,加上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不足,很多幼儿学前教育“变质”为一种狭隘或者纯粹的知识普及,忽略了幼儿学生的美学教育与情感启迪。
其三,未能将幼儿学前教育活动,构建一种基于文化传播与精神传承的载体或者平台。幼儿学前教育是以文化、兴趣和精神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所以,良好的文化和精神,应该是当前丰富幼儿学前教学体系的关键内容,更是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予以合理理解的本质。只有筛选、应用各种文化精神,才能够实现幼儿学前教育的本质创新。结合当前幼儿学前教育状况看,其中更多关注的是一种知识,教学心态“操之过急”,当然幼儿学前教师的文化素养也相对缺乏。
3幼儿学前教育活动的创新诉求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应用,都需要基于教学对象实际,探究合适的文化传承体系和应用理念。因此,这也恰恰发展成为当前幼儿学前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够被合理应用的重要因素。选择合适的文化理念,对于幼儿学前教育活动有着重要启迪与完善性影响。对于文化意识来说,作为一种内在性因素,其中所诠释的精神理念,乃至对幼儿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启迪。
在当前学生培养过程中,只有以文化意识诠释和发挥为基础,才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素养。事实上,教育上的缺失与错位这一情况,与幼儿教育发展之间存在本质上的“错位”,因此,在当前对学前幼儿实施系统化的游戏教育活动,能够使得幼儿学生个人的创新能力与思维想象得以全面开发,从而有效培育学前幼儿教育的综合素质,发挥游戏所承载的重要作用。
幼儿学前教育的定位必须清晰,尤其是要站在文化包容与习惯引导的复合化视角,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与精神启迪。在以往开展幼儿学前教育活动时,我们对幼儿教育活动存在片面认知,特别是很多老师,都将重点和关注点放在了文化内容、知识信息等多种教学之中,并没有认识到趣味对幼儿学前教育的独特优势,尤其是未能对游戏、趣味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价值与地位。
4在幼儿学前教育中采茶小游戏的运用可行性分析
通过对当前幼儿学前教学活动中,所具体实施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看,其中缺乏趣味性与内涵性的有效挖掘与诠释,幼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同意识不高,积极性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幼儿学前教育的重要障碍。因此,如何才能让幼儿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更加主动的学习状态,参与到自身价值的诠释与学习过程中就极为重要。
学前幼儿教育活动在实施过程中,这一教育理念往往能够对学生的整体教育成长,发挥至关重要的价值与影响。因此,只有对学前幼儿,进行合适的思想启迪与人文价值引导,才能对学前幼儿的学习培养与个人成长、发展产生极大好处。对于学前幼儿来说,其最大的学习特点就是始终能够对周围事物具有极高的好奇心态。因此,在这一基本理念下,最科学、最为完善的教育方法与措施,就是引导学前幼儿能够在一种趣味性环境和状态之中掌握和学会相关知识。
结合采茶小游戏的趣味内涵与乐趣看,合理改造和应用采茶戏这一艺术形式,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幼儿学生自身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更是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主动性。因此,在当前幼儿学前教育活动中,老师自身需要对学生的情况与兴趣特征、性格爱好等等各种内容形成充分了解。
5幼儿学前教育中采茶小游戏的具体运用机制
在现代教育思维日益成熟的今天,如何才能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引导与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要教育领域,相对于其他成熟的教育阶段来说,我们在幼儿学前教育活动中的探索,实现了丰富与全面的新发展,当然,结合当前幼儿成长过程中,所存在的相关特征以及对幼儿学前教育的综合性要求看,创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元素,优化教学体系,并且在整个教学环节中适当融入相关游戏元素,从而使得幼儿学前教育活动能够以科学视角和高效思维来具体实施。这实际上,就是采茶小游戏被应用于幼儿学前教育活动的重要魅力和背景。
在当前幼儿学前教育活动中,通过为幼儿创造趣味性、人文性的教学环境这一环境,也能够有效启迪与引导幼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更能够使得幼儿学生将自身的兴趣和精力积极融入到自身的学习活动中,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发散理念与创新性思维。当然,采茶小游戏的趣味性,也能够让学生在具体参与过程中,实现个人的有效锻炼与全面提高,在当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采茶小游戏时,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对采茶戏这一文化内涵予以有效的理解乃至借鉴、吸收。
当然,也能在采茶小游戏中,丰富和实践自身的全面思维,达到该游戏的最佳应用目的。但是,我们也需要明确在引导幼儿学生参与采茶小游戏这一过程中,老师自身必须对学前幼儿自身的安全性,予以密切把握和有效关注,要注重采取和实施极为正确的采茶小游戏方法,使得这一游戏形式,能够与全新的学前幼儿教育活动深度融合,从而实现该教育活动的最佳效果。
结合采茶小游戏来说,这不仅是一种趣味性活动,更是一种茶文化理念的生动诠释与积极探索。因此,如果能够对这一游戏形式,进行合理改造与有效创新,并且将其与幼儿学前教育活动相融合,其势必能够通过自身趣味性的有效诠释,从而有效引导学生参与该教学活动之中,进而在培养学生形成必要运动习惯的基础上,了解相应文化知识。结合幼儿学前教育活动来说,如何诠释与融合幼儿的学习特点,以及人文精神,这是综合利用采茶戏小游戏的价值所在。因此,通过发挥其文化优势,乃至精神理念,艺术趣味等等,从而满足了当前幼儿教育的各项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