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艺术教育和美术学

艺术教育和美术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艺术教育和美术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艺术教育和美术学

艺术教育和美术学范文第1篇

一、数学是一门追求真善美的学科,数学的美无处不在

19世纪数学家丁丁西尔维斯特指出:“置身于数学领域中不断地探索和追求,能把人类思维活动升华到纯净而和谐的境界。”H.比林斯利曾经说过:“许多艺术能够美化人们的心灵,但却没有哪一种能比数学更有成效地去美化和修饰人们的心灵。”

数学这门学科在其知识体系、结构、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具有严谨美、逻辑美、统一美、和谐美、对称美、抽象美、简约美和奇趣美。不懂数学的人总是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无味、缺乏情趣的学科,而实际上数学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充满美的大花园,到处洋溢着人文精神和美的气息。

自然界的植物中更是无处不蕴藏着数学的奇趣美。花瓣对称排列在花托的边缘,整个花朵几乎完美无缺地呈现出辐射对称形状,叶子沿着植物茎杆互相叠起,有些植物的种子是圆的,有些是刺状,有些则是轻巧的伞状……所有的这一切向我们展示了许多美丽的数学模型。著名数学家笛卡儿,根据他所研究的一簇花瓣和叶形曲线特征,列出了x3+y3-3axy=0的方程式,这就是现代数学中有名的“笛卡儿叶线”(或者叫“叶形线”),数学家还为它取了一个诗意的名字——茉莉花瓣曲线。后来,科学家又发现,植物的花瓣、萼片、果实的数目以及其他方面的特征,都非常吻合于一个奇特的数列——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1、2、3、5、8、13、21、34、55、89……其中,从3开始,每一个数字都是前面二项之和。仔细观察向日葵花盘,你会发现两组螺旋线,一组顺时针方向盘绕,另一组则逆时针方向盘绕,并且彼此相嵌。虽然不同的向日葵品种中,种子顺、逆时针方向和螺旋线的数量有所不同,但往往不会超出34和55、55和89或者89和144这三组数字,这每组数字就是斐波那契数列中相邻的两个数。前一个数字是顺时针盘绕的线数,后一个数字是逆时针盘绕的线数。植物离不开斐波那契数列,就像盐的晶体必然具有立方体的形状一样。

马克思说过:一门科学,只有当它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能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可见数学的作用是何等的重要,不仅科学的发展需要数学,把数学知识运用到音乐、美术、书法等文化娱乐活动和建筑艺术中去同样可以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美妙效果。如数学中的“黄金分割”,可告诉学生:在“柳体”书法中,像“胃、音、皆”等这种上下结构的字,把上下分界线定在接近黄金分割点(上下比为0.618)写出的字最有美感;在绘画中,尤其是人物画,把眼睛定在脸部的黄金分割点的水平线上,画出的人物最有吸引力;在舞台设计中,主持人站在黄金分割点比站在正中间更显眼,更能吸引观众的目光;斐波那契数列中的数值越靠后越大,因此两个相邻的数字之商将越来越接近0.618这个值,例如,■=0.6182。在数学中,还有一个称为黄金角的数值是137.50,这是圆的黄金分割的张角,更精确的值应该是137.507760。车前草是西安地区常见的一种小草,它那轮生的叶片间的夹角正好是137.5,按照这一角度排列的叶片,能很好地镶嵌而又互不重叠,这是植物采光面积最大的排列方式,每片叶子都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得阳光,从而有效地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建筑师们参照车前草叶片排列的数学模型,设计出了新颖的螺旋式高楼,最佳的采光效果使得高楼的每个房间都很明亮。

二、数学学科美与数学教学的和谐统一

数学学科是真、善、美结合的统一体。数学的人文精神对于求真、持善、臻美,形成完美的三维人格,促进德育、智育、美育全面发展和终身教育都具有重大意义。

在数学教学中贯穿数学美的内容,渗透美的思想,不仅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以数学的眼光观察和研究周围世界的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还有利于诱发学生创新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的欲望,使他们的好奇转化为内驱力,从而对数学这门学科感兴趣。

数学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数学中有许多知识是我国古代数学家智慧的结晶,向学生介绍这些辉煌的成就,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民族自尊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勾股定理”的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勾3股4弦5”是两千多年前我国数学家商高首次发现的,比西方毕达哥拉斯还要早三百多年。

数学具有意志教育功能。数学史是数学家的奋斗史,展示着数学家为真理奋斗和勇于献身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精神。数学每前进一步,都充满艰难险阻,需要数学家们的胆识、勇气、毅力和坚强的意志,甚至甘冒生命的代价而百折不挠。在《圆》的教学中,可适当地向学生介绍祖冲之,河北涞水人,南北朝时代南朝杰出的数学家,对数学、文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方面均有研究。他为了研究度量衡首先研究了圆周率π,花费了无数的心血和大量的精力终于得出了π=355/113,这是圆周率近似值中分母小于16604的最佳渐近分数,日本数学史家三上义夫对这一伟大的发现给予很高的赞誉,称之为“祖率”。

数学具有严谨求真的教育功能。数学是思维的王国。数学的学习能使人养成缜密、有条理的思维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同时,数学最讲究真实忠于真理,不允许有丝毫的虚假存在,一切推理论证都必须有理有据,经得起反复推敲和验证,在计算中要认真细致,不能马马虎虎,只要有一点点纰漏,就会被数学拒之门外。

艺术教育和美术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剪纸艺术;学校美术教育;策略

剪纸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的民间剪纸以其丰富的形象语言反映了中国深邃的传统思想、古老文化,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它不但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艺术瑰宝,每个炎黄子孙都应继承和发扬这门艺术。2003年,剪纸被列为全国首批“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抢救和保护项目,要抢救民间文化遗产关键在于传承,而学校教育以它的科学性、基础性和严谨性成为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最有效的方式和最重要的阵地。我们学校重视民间艺术的传承,把剪纸艺术融入教育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纳入课程,突出特色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以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与适应性。“三级”课程管理的确立与实施,翻开了中国教育史上全新的一页,也给学校带来了崭新的机遇。而校本课程是着眼于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教师自身专业发展需要,能与国家、地方课程整合,起补充作用,也是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我们学校结合本校的特点将剪纸课纳入校本课程,进一步突出学校的特色。

(一)具体措施

1.成立剪纸艺术特色教育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剪纸艺术特色教育领导小组,充分听取教师意见,结合教师及学生的具体情况,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2.全员参与,扎实训练

(1)抓普及,提高剪纸水平。学校每学期在正常教学的同时加入四到六节的剪纸课,根据不同学生年龄特点设置不同内容,使每个学生都能学习剪纸知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剪纸推向全校,以形成学校的特色项目。

(2)抓特长,促提高。①提高教师水平,美术教师常练常交流,定期进行教学方法和剪纸创作的交流。②学校成立剪纸兴趣小组,每周开展两次兴趣小组活动,发展个性特长,以点带面,用特长生带动每个班的剪纸专业水平的发展。③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美术活动,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④定期举办剪纸作品展,每学期举行一次剪纸比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创作能力。

3.保障措施

(1)加强美术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做好师资的配备和培训工作,优先安排上述人员参加学习培训。

(2)加大剪纸特色的建设投入,成立剪纸艺术工作室,确保每年有足够的剪纸教学经费,以保障剪纸艺术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3)有专人负责,做好研究和指导工作,确保剪纸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二)具体实施过程

剪纸特色课程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前期阶段为讨论阶段,经过校领导和全体美术教师的讨论,决定把剪纸作为我们的特色项目;第二个阶段便是校本教材的开发阶段,我校从2010年9月就开始了校本教材的开发。确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笔者和美术教师组成的开发研究小组,大家积极查阅剪纸史和一些剪纸精品,拜访民间剪纸艺人,在积累资料的过程中,组员们也学到了许多,这为以后的实施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资料收集好后,接下来就是处理汇编了。开发组将材料分为四部分,一是剪纸艺术的简介,二是剪纸工具的介绍,三是剪纸的内容与方法,最后是剪纸作品欣赏。2011年1月校本教材《手上的舞蹈――剪纸》正式出版。2011年春季至今我校便进入了第三阶段,校本课程的实施阶段。在实施阶段,我们对学校的校本课程教师进行培训,理顺了思路。

1.明确学习目标

结合我校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原则,将剪纸按从对称剪纸―折叠剪纸―单色作品创作―彩色作品创作的递进关系,细化剪纸艺术,确立各年级段的教学目标体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体会剪纸的艺术美。

(1)教学总目标。以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剪纸内容为主体,对学生进行认知、操作、情感等方面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剪纸知识和技能,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感受成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艺术文化、继承发扬民间艺术的情感,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使剪纸成为我校艺术教育的特色。

(2)阶段目标。剪纸教学阶段目标如下表:

剪纸教学阶段目标

2.确定学习的内容

低年级目标内容(一、二年级)

中年级目标内容(三、四年级)

高年级目标内容(五、六年级)

初中段目标内容(7-9年级)

3.具体要求

(1)在国家统编教材的基础上,适时加入剪纸的教学,具体训练的课题内容由任课教师自己确定,以达到本阶段的教学目标为宜。

(2)有自编教材和教案,有范作和平时积累的作品。

(3)每位学生自备剪刀与纸张。

(4)平时要求学生经常性地搜集和欣赏一些民间的优秀作品,以积累和丰富自己的创作体验,提高鉴赏能力。

二、开展活动,提高能力

为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深化学校办学特色,提高学生的剪纸艺术素质,加强剪纸基本功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动手能力,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剪纸活动,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努力培养一批具有多方面才能的剪纸能手,争取做到“人人有剪刀,生生会剪纸”。

(一)抓好校内活动

1.以展激兴

我们学校是一所国办的学校,经常有兄弟学校来校交流参观,每到省市县领导视察指导工作,学生就争相进行现场表演和展示,并把自己现场剪制的作品赠送给来宾。看到来宾频频的赞赏,学生信心倍增。日常教学中,学生的剪纸作品完成后,随时在班内进行剪纸作品展览,如“手上的舞蹈作品展”“喜气洋洋作品展”等,学生的作品及时得到承认和赞赏,并且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和交流,水平日益提高,兴趣日趋浓厚。

2.以赛促艺

结合学校的常规教学和教育教学活动,定期举办一些剪纸比赛活动,如“燕尾裁春 激情雅韵”“舞动新春”“快乐剪纸”等各种形式的剪纸比赛,为学生提供交流剪纸艺术的平台,以赛促艺,既激发和保持了学生的剪纸兴趣,又展示了学生的剪纸水平。当学生剪出的作品越来越美观,获得师生及家长的认同时就更喜爱剪纸艺术。

■■

3.以用促技

学以致用是学习剪纸艺术的目的,而民间艺术与当代设计的结合是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形式,为“传统”与“现代”搭建了一座桥梁。将剪纸独特的装饰语言运用到当代一些生活日用品设计中,能使普通的日用品增添一份文化内涵与意境美,实现日用品设计创新的同时,达到剪纸艺术创新传承的目的,如剪纸与小伞的结合《雨巷》、剪纸与挎包的结合《挎包乐乐》、剪纸与服装的结合《心雨》等。很多家长还把孩子的剪纸装饰到家庭的客厅里、玻璃门上、瓷砖地砖上,让原来单调的装饰变得丰富多彩,居室空间也因此变得秀丽华美、灵性十足。有的学生别出心裁地将剪纸作品装饰在水杯上、靠垫上、服装上,使剪纸艺术从静态美、平面性被赋予了动态美,变得立体化,将东方神韵完美展现。

■■

剪纸教学每学习一个新的内容,笔者便鼓励学生结合生活把自己的剪纸作品加以应用,做成礼物送给亲友、教师或同学,不仅增进了感情,而且提高了剪纸技艺和设计水平,同时宣传了剪纸,也获得对方对自己的剪纸水平的肯定,增强了继续学习的信心。如教师节、母亲节制作立体剪纸贺卡、朋友生日送亲手用剪纸装饰的小礼物、用剪纸装饰家庭和教室等,让他们享受到了成功的乐趣。

(二)丰富课外拓展

在学校的“家长开放月”活动中,学校结合剪纸课程的教学计划,开展“剪纸亲子活动”,让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剪纸课堂和竞赛。让家长了解剪纸艺术,检验自己孩子的剪纸水平,从而传承了剪纸文化,促进了交流,对学校的剪纸课程也大加赞同。学校真正成为了宣传剪纸文化的阵地、未来剪纸艺术家的摇篮和陶冶审美情操的乐园。

春节时,学生将自己的剪纸窗花作品作为礼品馈赠给亲朋好友和左邻右舍,增加了节日气氛。邻里结婚、老人祝寿,学们都会将自己的作品作为礼物表达祝福。许多人拿到礼品,除交口称赞剪纸技艺的高超,更多的是感动。通过这样的活动,渗透了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孝敬长辈、关爱亲人的思想教育。亲情,友情……一份份浓浓的情在一张张剪纸作品中得到传递,同时起到了宣传和传承祖国传统艺术的作用。

(三)加强外出交流和考察

每年重大节日,东营市文联就会组织民间艺术进企业、进敬老院的活动,笔者便带领学生积极参与这样的活动,让他们现场表演剪纸艺术,把剪纸作品赠送给他们。每到这样的活动,学生的表演现场总是最活跃、最热闹、最受关注的地方,既传承了剪纸艺术,又让他们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很有意义。今年我校的剪纸还走进了市里的春晚节目,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学有所成,也有了信心,延续了学生学习剪纸的兴趣。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们还通过各种形式及时学习并了解兄弟学校剪纸艺术开展的经验和做法,采他山石,琢自家玉,随时改进自己的剪纸教学。

三、重视评价,体验成功

每个学生平时就准备一个剪纸作品储存文件夹,随时存放自己的剪纸作品,定期进行交流。此外,还采用了各种方式进行评价:随堂收集学生的剪纸作品并给予及时评价、展示和鼓励;阶段性地组织学生进行剪纸现场展示和作品评比,积极参与各级比赛活动;学生的优秀作品及评比结果,装入学生的艺术成长档案;学期末将部分优秀作品举办作品展。

剪纸教学是我校的传统特色,我们不敢奢望学生将来个个成为剪纸艺术家,但我们相信,通过一系列的剪纸活动和剪纸技艺的学习,会加深学生对祖国剪纸传统文化的认识,能让他们终生受益。我们也期望通过剪纸教学,通过剪纸艺术与美术教学及生活联系的实践与研究,拓宽艺术教育渠道,开拓学生的视野。而且,我们将继续努力,把剪纸教学做成学校强有力的艺术名片,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特色品牌,为素质教育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张彤.中国民间美术教学大全[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3.

艺术教育和美术学范文第3篇

一 运用信息技术,演绎美术课堂教学的重点

传统教学中,教师在备课和教具的准备上颇费心思,尤其是实践设计课,教师既要准备大量的图例,又要考虑在有限的课时内解决难点问题,学生练习、反馈的时间明显不足,在不能增加课时的情况下,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则明显降低,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软件的编制中,我们紧抓重点、难点,将原来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转变成以学生主动探讨为主,学生间协作学习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教与学的形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如:在制作《招贴设计》课件时,选用多幅著名的和平运动招贴画,从内容、形式多方面进行分析演示,使学生对招贴画的设计构思进行全面了解,并在设计步骤上设置相应的从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的操作练习,使学生加深了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效果。

在传统教学中,工艺美术设计课的教学目标一般是通过“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等环节实现的。其中主要教学环节是教师讲解,给出图例。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由于班集体授课和每节课时间的限制,在一堂课上能让学生自己领会和做练习的机会很少。要完成教学目标,关键是每个学生都要有一定的基础,全身心参与学习过程。有了计算机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作为教学媒体后,就可以在课前编制好适合学习的教学软件,当老师讲解清楚教学目标和内容要点后,让学生通过课件进行学习。通过多媒体网络与同学进行讨论;学习完后,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使用画图等软件来做练习。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展示学生作品。这种自主、交互的学习方式,能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通过信息技术和美术设计的整合教学,达到了使用信息技术来学习其他课程的目的;同时,又强化了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使学生对软件运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 遵循相关原则,注重创新思维的发展

层次性原则:强调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确立不同的创新教育目标,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因为在同一个教学班中存在各种层次的学生,所以在设计教学时要考虑到全体学生。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确立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全体学生都能通过学习有所收益。

个别化教学和协作学习相结合的原则:个别化教学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指导无疑是有好处的,但只强调个别化是不够的,在学习高级认知能力的场合(例如对疑难问题求解或是要求对复杂问题进行分析、综合、评价的场合),采用协作(Collaboration)式教学策略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更能奏效。而且协作学习对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也是有利于培养21世纪新型人才的教学策略之一。所以在课程整合中,应考虑把个别化教学与协作学习相结合,使学习收到良好的效益。

注重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营造宽松的教育环境,给予相应的特殊政策,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同志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的创新成果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创造过程。在学生完成一件作品、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都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自己动手。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在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时,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 优化课程整合,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具有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多种宝贵特性,集中体现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这样的环境正是创建新型教学活动进程的结构所必不可少的。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够有效地改进课程的教学,实现以下目标: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合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便于学生掌握信息的收集、检索、分析、评价、转发和利用的技能;不仅能促进班级内学生的合作交流,通过互联网还可以促进本校学生与全球性学习社区的合作交流,从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从传统的课件制作转移到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和学习信息技术;积极探索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推动作用。

艺术教育和美术学范文第4篇

一、摆正审美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新课程标准已经明确了音乐教育的目标就是审美教育。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摆正审美教育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享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树立正确的“三观”价值。教师在课堂上应力求教学形式与手段的多样化、新颖化,从学生的审美心理及特征出发,重视学生的审美探索活动,达到让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目的。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心理情感尚未完全成熟,对音乐的感觉只是一种听觉的感知,谈不上理解,我们可以“寓教于乐”,在轻松的气氛中“玩中学,学中玩”,多开展一些比赛环节,通过表演、竞赛展示自己的才能获得成功的满足。同时教师可以根据音乐的表现适当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的二度创作,从而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同时也升华了审美体验。

二、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的关系

诚然,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是必要的,因为只有具有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表现音乐,感受音乐。但是,知识技能的学习只是音乐教学中的手段,而非最终目的,它真正的目的在于培养有一定审美能力的人,音乐课程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不可能伴随人的一生。而人对音乐的爱好、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将是人一生的财富。中小学基础音乐教学更是如此。提高学生的音乐爱好及音乐素养是首要任务,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努力协调好音乐知识技能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关系。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合理地适当地进行有关技能训练,而不能作为主要任务和目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音乐教育被罩上了德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光环,其辅德作用被无限夸大。例如:“音乐可以振奋精神、鼓舞斗志”“一首好歌就是一堂政治课”等等。“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容忍灌输”,这种“说理”代替“审美”的方式不可取。当然,我们并不否认思想教育的重要性,而是强调突出艺术性。我们的教育是审美教育,必须坚持走艺术化道路。

三、拓展课外音乐课程,在潜移默化中进行音乐审美教育

电视、电影、文娱晚会等与音乐有关的艺术文化形式对中小学生们来说有着很大的吸引力,视听结合的艺术更能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目前来说,音乐教育的外部环境比较糟糕,不健康的流行音乐泛滥市场,而这些小孩子们分辨能力较差,只是盲目随从,因而失去了这个年龄应有的童真童趣。所以,对于流行音乐,教师则要引导学生区分良莠,遏制不健康的流行音乐,适当地把一些比较优秀的流行音乐带进课堂。如;《同一首歌》《中国人》等等,都是不错的音乐。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情调钢琴、风靡海内外的中国第一支女子民乐组合——女子十二乐坊等等也是不错的。还有课外可以多开展一些大众化的文娱活动,如建立合唱队。合唱训练不仅能使广大少年儿童在歌唱技能音乐素养等方面得到提高,而且在审美能力、合作能力等诸方面都得到培养,可谓一举多得。这也与新课标“将审美教育贯穿于活动之中”的理念相吻合。

四、加强音乐教师自身素养

艺术教育和美术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多媒体 网络 高中英语教学 整合

一、引言

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研究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英语教学方法,是广大中学英语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此课题的核心是研究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具体应用计算机和网络辅助英语教学。在外语教学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中,必然会使高中英语教学产生重大变革。这种变革在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即听、说、读、写,都是巨大而深刻的, 也无疑推动老师们对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探讨。

二、多媒体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的原则

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并使之与生动的教学艺术相结合,能够形成接近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最佳状态,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从而达到落实英语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对其认识不足,或使用不当,或盲目地认为采用多媒体技术越多效果会越好,甚至一味滥用多媒体技术,又会适得其反,较常见的情况有:

误区之一:大材小用,多媒体成装饰。

误区之二:课件设计片面追求新奇,分散学生注意力。

误区之三:一次性使用,资源浪费严重。

误区之四:过分依赖课件,教师自缚手脚。

那么,怎样合理运用多媒体,使其为英语教学发挥特有的作用呢?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

原则一: 课件风格要和教师教学风格相协调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能更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师按照自己设计的逻辑进程,选用最适合自己的教法,有效地组织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关键在于课件。离开课件,再好的硬件设施也只能成为摆设的花瓶。所以在设计课件的过程中,教师应亲自创作,把自身的风格融入课件中,体现自己的教育思想,又让学生易于接受。

原则二: 避免把英语课变成多媒体课件展示课

恰当地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能给英语课堂教学在效率上带来质的飞跃。但是,过多地使用多媒体,把语言交际课变成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教师就成了 “放映员”, 就会带来过犹不及的后果,把师生之间在特定的情境中富有情感的交流变为通过网络的信息交互。计算机多媒体仅仅是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中的一种,只能起到为教学服务的作用,它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

原则三: 计算机多媒体运用的环节和选用的软件要适时适量。

有些教师为了体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在一堂课中尽可能多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甚至误认为,多媒体用得越多,学生参与率就越高,所教授的语言材料越易于让学生掌握,效率就越高。从表面上看,学生的兴趣很浓,但实际上变成了老师搞 “杂耍”,学生看热闹。事实上,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的无意注意过多,教学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干扰过大,学生对语言素材的获取量相当有限,导致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缺少语言训练的时机,即使有所训练,也很不足。不论在哪个环节使用多媒体,教师都应抱定一个目标,那就是我们之所以要使用多媒体,是为了挖掘教材中的情景语言点,是为了 “活化教材”,创造真实的情境,使学生会用英语思考、用英语表达。

原则四: 从学生的角度选择多媒体、制作课件

我们在制作和使用课件时,应当以促进学生动脑动口、积极参与为着眼点。我们在制作课件时,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恰如布鲁纳所说的:“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我们应多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时,要善于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被动地跟着老师走。在制作课件时,把学生置于课件主人地位,使学生在不断的语言训练中理解并掌握教材,进而运用,达到用英语思考和表达的境界。这样做相对传统的灌输式、封闭式教学方法而言,取得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是不言而喻的。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注入了活力。合理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能将学生置身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领悟语言,操练语言,运用语言。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从而引导学生进行量多而质优的听、说、读、写综合训练,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获得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语言基本技能得到训练,为实现用英语进行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美)珍妮特·沃斯. 学习的革命.

[2]中国电脑教育报. 合订本(上、下)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