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术展厅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群众美术馆;现代时尚;空间设计;人性化;生态化
一、济宁市群众美术馆的现状研究
济宁太白路的群众美术馆室内空间存在形式表现单一,不够现代化、生态化、科技化,且美感不足,风格不够突出,室内空间分布不够明确简练,室内空间环境的表现不够连贯通顺,供人们参观休息区域太少等问题。
二、济宁市群众美术馆室内设计的设计理念
济宁群众美术馆改造前的空间设计比较单调,展示空间都很空旷,各个展区设计大同小异,也没有更多的现代造型,科技含量较少,并且室内缺乏轻松、娱乐的活动场所,这已经跟不上时展的速度更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因此,对于美术馆的设计改造要体现时代的特色,就要对现代审美特征进行充分地了解,合理把握现代时尚元素、生态理念的运用。美术馆的存在不仅是建筑本身的价值存在,而且它也是展列艺术作品的背景和基础存在。群众来到美术馆,都是抱着学习和欣赏的心情来的,因此,在美术馆空间设计改造中,重要的就是通过设计的空间唤醒群众体验艺术的潜在心情。这就需要更好的将实用、宜人、时尚的理念的充分的运用到济宁群众美术馆的空间改造中,并将这种现代文化的氛围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中去,更好的提高和改善了城市功能。
三、济宁市群众美术馆室内设计改造设计解析
3.1济宁市群众美术馆室内设计整体设计构思
在对济宁群众美术馆的实地考察之后,又参考了一些优秀的美术馆的方案设计,确定了本次美术馆设计风格,主要是以现代简约特点进行设计。对本次美术馆的改造设计中首先考虑了本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美术馆外观特点,根据现代设计基本原则以及现代审美特征进行室内设计改造。根据功能需求以及美术馆内部的结构形式,一层主要设为展览区,同时设置了学术报告厅、接待室、库存区、休息区。二层主要设有采光展厅、展廊、电子阅览室、图书室、休息区以及露天休闲区等。三层的建筑面积较少,所以没有设立展区。主要设有办公空间、贵宾接待区、技术管理室等。
3.1.1展厅空间设计
一层设计为一个全面贯通的整体空间,也是整个美术馆展览的主体。展厅是展览空间对外交流和展示的主体部分,也是对内和对外功能的公用空间。一层展厅总面积约1200平方米,部分展厅可以根据展览活动内容进行灵活调整。展厅为更好地突出作品效果,将展厅的、墙面、顶面大部分覆盖成中性色,压低展厅的亮度,大部分的光线从作品顶部泻下,并配合局部重点射灯点亮。二层展厅面积约1000平方米,大部分为自然采光展区,配合玻璃幕墙,采光效果非常好。同时设计了艺术展廊,主要展示画家作品、雕塑和小型艺术品。
3.1.2展览路线设计
美术馆室内展览空间路线可根据展览作品的不同进行调整。展厅路线是固定的,而展览路线是灵活的。一层的展厅分布比较多,展品可以根据形式内容和规模大小的不同进行布展,利用活动展板进行自由的组合安排,形成各种不同的展览空间,展览路线也就会根据不同的展览空间发生改变。因此,一层展览路线是比较灵活的,而展览路线的不断变化,也使参观者感受到不一样的视觉体验。美术馆二层的展厅造型是固定的,展览路线也是比较固定。根据各展厅的特点尽可能发挥展览路线的长度。在展厅内进行造型设计,同时各展厅都有休息沙发的安排,避免单行路线的单调。在部分展厅内可以设置双行道,即展品的双线展示,这就增加了展览路线的长度,尽可能的把空间最大化。在二层中间是一个椭圆形的半封闭的走廊空间,和一层是相互连通的,不仅可以直接观赏到一层大厅的展览作品,而且在这个空间里也设置了休息沙发和小型的艺术品的展示,丰富了参观者的视觉体验。
3.1.3美术馆照明系统的设计构思
在二层展厅采用的是自然采光和人工照相结合。自然光线主要采用的开窗方式来实现,采用双层玻璃。展厅中灯光设计为略为偏暖的光线让参观者感受宁静舒适惬意的欣赏氛围,在设计中采用南北玻璃大幕墙来解决展厅的光线使用问题。为避免眩光,在装修时加上遮阳设施,也为以后多种展览做好准备。灵活的按照展品布置方式,设置了重点照明光源。
3.1.5室内空间质感的生态表现设计
第一,石材运用,既方便清洁和打理,又可以方便布展的需要,主要用于一层的展厅和大厅。选用的石材造价低,方便取材。第二,木材主要运用在二层展厅,主要以实木地板为主,根据美术馆的特殊要求,选用了湿度较小且天然环保的木材。木材的装饰视觉感强,足感舒适的优良性能、隔音效果好、还能调节室内温湿度、环保材料对人体健康危害小。第三,在二层美术馆采用的玻璃幕墙的形式。幕墙的设计材料运用的是双层玻璃和钢材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增加了设计的美感,同时引入了充足的阳光,减少了光污染的现象。
四、结论
项目面积 约3000m
主要材料 外墙:铝张拉网,室内石膏板墙
设计单位 场域建筑
上海民生美术馆位于上海市淮海西路570号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F座其中两跨厂房空间。该艺术中心是由五十年前的老钢铁工业厂区改造而成,中心内有大型展示厅、画廊、美术馆、手工作坊等艺术空间。
整个美术馆改造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3000平方米,展厅面积约为2500平方米,其中主展厅1000平方米,其余小展厅共四个,总面积约1500平方米。其他空间包括艺术品仓库、接待区、衣帽储存、咖啡厅、办公空间、VP展厅和庭院等。
设计的重点在于如何在保持老建筑的形态、材质的基础上,完成一个现代化美术馆所需要的新功能。改造后的美术馆,将两个厂房,楼上楼下的各个功能区域重新组织存了一个连续的展线上,通过重新改造的楼梯、中庭在参观流线上尽量多的保留了原有日建筑的墙面和屋顶。为了保证展览空间的完整和纯粹,整个空间像是在一个旧的厂房空间内又内嵌了一个新的白盒子空间。
改造细节
建筑在旧建筑的外部罩了一层白色的铝张拉网,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种明显的装饰动机和效果,架设这层网的真实意图之一,是确定一种设计师和业主都能接受的中间状态,比如说,这层旧建筑的外墙原本是水涮石,在常年酸洗车间的生产过程中被腐蚀了,表面色泽和质感斑驳丰富,设计师非常喜欢,因此希望可以保留不动。但是业主在将这个厂房改造成美术馆的意图中,首要的就是形式的改变,对于原本的外墙虽然也十分喜欢,但是不愿意保留。这层网其实是一种相互妥协的产物,即保留了老墙,又有了一层新的外墙。
关键词:网络展示;艺术作品;美术院校
中图分类号:TP31
1 背景
在如今,随着互联网络的盛行,已经改变了人们以往的生活、工作及消费方式,其中艺术作品的展示也不例外,伴随信息技术的应用,在线网络展示、虚拟展示是最近涌现出来的新形式。一时间,许多美术馆、博物馆都顺应潮流,建立起各自的网上展厅,使得艺术爱好者可以轻易地观赏到各类艺术作品。
美术院校作为艺术传承及人才培养的高等学府,拥有着众多宝贵资源,例如每年的毕业展就是一个好的例子,参展作品数量多,观展人数多,社会影响大。但是这种大型的展览终究会因为场馆及展期的限制,使得作品展示都未能发挥出其最佳效果。所以,美术院校作为高等美术教育的主战场,要想进一步促进美术教育的传播与发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搭建艺术展示平台是一个便捷可行的办法。
2 艺术网络展示平台特点
艺术网络展示平台顾名思义,它是基于互联网而生的,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来实现新型展示模式。与传统展览展示方式相比,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传统的展览只能在有形场所如美术馆、博物馆里进行,实际上能够现场参观的人只占少数。互联网的出现,让人们摆脱“地缘”限制,大家可以将作品上传至网络,全球网络用户只需敲击键盘,点动鼠标,就可以欣赏到相隔千里的艺术家的作品。
(2)实现了作品长期甚至“永远”的展示。传统艺术展览都有展期的限制,一般展期不超过一个月。必然有许多观众会错过了。但网络展示平台上,互联网络不断,可以实现永不落幕的展览。
(3)在网络展示平台上,艺术家可以建一座属于自己的展厅,按照自我要求和艺术风格特点,来布置展厅,不受显示场地的限制。
(4)传统展览以实物展出居多,但艺术品对环境温、湿度及照明都有一定要求,否者则会损坏艺术品。同时,艺术品往往价值昂贵,实地展出自然存在安全上的威胁。艺术网络展示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作品,观众可以看到二维、三维等虚拟作品,解决了各类实际问题。
(5)在传统展览中,观众与艺术家双方沟通较少,甚至没有,这也是为什么艺术彷佛总是小众的。但艺术要发展,也脱离不了交流与沟通。在网络展示评上,已经没有了时空限制,作则和观众可以面对面平等的在一起交流对作品的各种想法和看法,观众也可以在作者的引导下,领会出作品的“背后的故事”。
3 网络展示平台设计与实现
从实际需求看,美术院校网络展示平台应具备以下两个功能:
(1)展示功能。艺术作品的网络展示是平台的基础,它是将艺术作品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在网络上给大家欣赏,满足大家的需求。
(2)教学功能。作为专业美术院校,主要工作是教学。自然在艺术网络展示平台上,也不能摆脱教学这一轴线。在这里,不仅让大家欣赏到作品,还可以把与作品、作者相关的学术、教学等资源呈现出来,进而发挥展示平台的教学作用。
如图1所示,美术院校艺术网络展示平台的结构图:
3.1 主要模块说明
(1)名师名家空间。美术院校在漫长办学历史中有一批名师名家,这些人往往是学校形象,为名师名家建展厅,既可以让名家们声名远扬,同时也是学校宣传的窗口。
(2)馆藏作品空间。美术院校因拥有专业美术展示场馆,就拿地处华南的某高校为例,就拥有多个独立美术馆,展馆总面积约10000平方米,展线将近3000米。美术馆都兼顾收藏,例如其中收藏涉及历朝历代的美术作品就有1万余件,将这类馆藏作品都进行整理、数字化处理之后,可以形成丰富的馆藏展示区。
(3)师生展示空间。随着美术院校扩招,师生人数增加,可供展示区域却有限。在这里,可以为师生提供展示空间,让观众更为直接地了解各类师生创作。
(4)美术展览空间。据不完全统计,某高校每年举办的展览有将近300多个,其中不乏高水准高质量的展览。在这里,主要为在实地展览提供展示区域,实现长期展览。
(5)专题展览空间。高校有大量的教学任务,各个课程都有与众不同的教学成果,这一模块方便师生将教学成果的展示,让人进一步学校教学水平,同是也是教学资源的积累;
(6)视频空间。主要用于优质教学视频的点播展示,公开服务社会需求。
(7)资讯空间。主要提供校内外各类最新艺术信息,如展讯、讲座、活动等讯息。
3.2 平台设计与实现
在确定了系统的主要功能以及数据流程,美术院校艺术数字化展示平台采用+Sql sever等技术进行开发,采用B/S结构,保证整个系统的易操作性。
在平台中,主要用户有两种:
(1)展示空间使用用户。对象主要是为师生及美术展示部门,主要是建设各自所需要的展厅。如图2所示展厅用户用例图及图3所示艺术家展厅页面:
(2)平台管理用户。主要权限是对展示空间使用用户进行管理,对其的信息进行审批及管理,维护平台的基本系统。如图4所示平台管理用户用例图。
在展示平台中,用户可以通过名称字母、展览时间及相应的搜索来查询自己感兴趣的作者及作品,如图5所示。
在开发中,还利用到ajax,html5等新的页面技术,实现了页面浏览及交互的便利,其他页面及相应的实现代码限于篇幅,不做详细说明。
4 结语
综上所述,美术院校艺术作品网上展示平台建设是教学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步骤,是艺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建设好网上展示平台,对于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兴明.浅谈网上艺术展览[A].不老的长江――第二届长江沿岸城市群众文化发展论坛论文选[C].2001.
[2]王东,刘俊.论新形势下高校数字化博物馆的建设[J].教育与专业,2007,27:191-192.
作者简介:孙涛(1983-),男,湖北潜江人,实验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多媒体教学。
树美术馆就坐落在距离画家村不远的主干道边上,体量虽然不大,不过以灰色和对外封闭的建筑为主的艺术区,树美术馆通透开放的形态倒是很好辨认,去宋庄艺术区找找那座房子最轻盈通透,多半就不会找错了。是的,树美术馆带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纯净、轻灵,低调但内在张力很大。从路对面看过去,它就像一个娴静秀雅的女子,纤纤的立在那里,引人驻足,据馆内的工作人员介绍,每天都有一些被建筑吸引而进入树美术馆的参观者。这就体现出建筑的价值了。
树美术馆是一座私立的美术馆。馆长心怀非常理想的抱负,希望将美术馆打造成一座集合艺术品展览、沙龙、书吧、茶艺、咖啡厅、餐厅以及艺术衍生品商店等综合的艺术中心,就像MOMA或古根海姆艺术馆可以吸引参观者逗留一天一样,他希望树美术馆至少能留观者半天。
开放的路径
在戴璞的设计思考中,美术馆的包容性、公共性是关键。面向道路倾斜的台阶大屋顶是对建筑公共性的最直接回应,屋顶呈八字形向街道延伸,体现出空间的邀请性。同时,还可以借用那些台阶传递某种联想:坐下来晒太阳,或是情人、朋友约会相聚的地方,夏日傍晚在此Party也很不错……
弧形作为一个纯粹的结构在这座建筑中频繁出现。建筑正立面,两层近5米高的透明介质围绕着中央庭院,以半环抱式向着街道延伸,强调了空间的邀请性和开放性。“我希望人们一开始被建筑友好的形象吸引,视觉和身体可以不自觉的跟随弧形的楼板线进入到美术馆的内部来。然后可以选择从入口倾斜的楼板首先进入二层,也可以选择被第一个庭院的水池吸引,经过平静的水面过滤掉外界的心绪,进入一层的展厅。”戴璞这样描述他的设计。
在组织建筑空间的过程中,建筑师强化了空间的叙事性,弱化了主轴的控制性,设定了一种开放的参观路线。沿着大斜坡而上,经由一个宽敞的大台阶,拾阶而上抵达二层的展览空间,西晒的阳光透过落地窗斜射到地面上,形成极富韵律的光影。从窗中望出去,一片水景映入眼帘。南侧展厅的核心是一方通贯两层的中庭,一条环路围绕着中庭引导着人们移步换景。不过在这里,中庭已经不只是通常意义的用来采光,而是把中庭的墙设计的很高,产生了一种静谧的空间感觉。之后,第二个庭院的弧形展墙可以自然地将人们引向另一边的展厅,引向屋顶开放的台阶式广场。
戴璞认为,在公共建筑的设计中,最重要的是为人与建筑和自然环境三者的沟通提供最大的可能。
类合院的布局
建筑位于一块四方的场地上,南北方向各有一栋大约三层高的建筑,建筑只能取东西向布局。对当代艺术品的展示来说,自然光环境非常重要,显而易见,场地环境并不具备理想的光线条件。于是,戴璞设计的基本策略便是构筑几个院落。院子的存在为展厅空间争取到了充足的光线,展厅呈环形围绕着院子,刚好是合理的宽度,保证了参观者可以在较好的光线下欣赏艺术作品。院子的由来源于功能的需要,然而它们恰好也表达了建筑师对中国传统空间的理解,有点“类合院”的形态。合院的院子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空间单元,每一功能空间不论在什么高度,都有院子相连,院子是一个能量源,把阳光、空气,雨水带进建筑,实际上是把功能和环境结合的非常紧密。
这里的院子与传统院子最不同的是,建筑师努力在空间中制造一种扩大表现现实感情的思维张力和思维悟性,这种情绪在一个艺术展览空间中出现还是比较少见的。
戴璞十分擅长以一个片段和场景在视觉上的具体形象来表现抽象的意境,通过各种想象与象征来达到一种形而上的追求。视觉上连贯的两个主要院落空间,犹如古典院落中一进院二进院的关系;白色鹅卵石铺就的地面上几棵挺拔的竹子与地面齐平的弧形水塘里悠然自在的鱼儿都透着一种禅意;只向着天空开敞的两个小院子空白的设计充满一种静默的力量,启发思考是一个非常适合创作的空间;环绕院子的窄窄的空中连廊让人产生各种有关深闺的联想;厚重粗粝的混凝土围墙犹如防卫带有强烈的围合和内向感;隐藏窗框的条形窗宛若取景器,实木铺就的露台上落英缤纷,入口大台阶的舞台感,等等。
另外,多个庭院的设计让建筑看起来轻盈通透,大面积的玻璃窗模糊了室内外空间的界限,展览的内容也可以由建筑内部扩展到庭院内。建筑师运用极简的设计手法,在建筑与院子之间创造了一种连续的空间场景,相同的空间气质,因此,给参观者带来一种流动的空间意识。
毫无疑问,整个建筑带有一种极端个入语式的逻辑感,纯粹的形体和纯净的空间贯穿始终。建筑师有意识的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漫步”的理念与合院的元素应用到他的建筑中,使建筑兼具诗性之美与哲境之思。
这座建筑的很多细节都很值得分享。比如,外庭院的三维弧形拉毛混凝土廊道,为了方便工人施工,建筑师画了180个剖面定位图,终于得到了想要的微妙曲率变化。再比如,整个项目都是在有限的造价下完成的,很多时候用的都是原始的材料和做法,但这种限制也许反而成就了戴璞的风格。为了建造无梁的空间,建筑的楼板只能采用现浇混凝土饰面,让戴璞很自豪的是,在造价紧张的条件下他和施工人员密切配合,多次走访各处建材灯具供应商,研究在板里预埋出弧形的轨道和筒灯的施工工艺,在极低的预算内实现了很好的效果,出色地配合了建筑的性格。
答:王晓琳[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助理、教务处长]
(以下简称王)
Q:“中央美院毕业季”今年是第一届,最初是什么动力让学校决定做这个“中央美院毕业季的”?王:“毕业季”源于学院每年一度的毕业生作品展,由于展览空间限制,往年毕业作品展分为几期进行,各个专业轮流展现出,持续时间长、展示效果不理想,不能全面呈现每一届毕业生的作品面貌,仍然停留在校内常规教学展示层面。这个问题已经成为每年毕业展回避不了的,大家都希望能改变这样的现状,呈现一种新的展览面貌。
开学后,学院正式讨论2015年毕业生展览方案,教学主任会议提出是否可以将同一届毕业生作品同时展出?经过多轮讨论,不断完善展览方案,最终在“5.1”之后,院领导办公会决定,今年毕业作品展在同时段、同一校区全面展出,展览时间为一个月。向社会开放,充分展示毕业生和指导教师的精神风貌和专业水平,展示中央美院教学成果。
鉴于毕业展览方案的调整,学校决定在毕业展期间开展系列活动,这样以毕业展为核心,联合举办丰富多彩的学术和校园文化活动,形成了“中央美院毕业季”这一品牌。
Q:毕业季前期的准备阶段几乎是每天都会给毕业季执行工作组开协调会,这个工作组的组成是如何考虑的?
王:由于“中央美院毕业季”正式决定是“5.1”之后,距离开幕只有20天,为保证工作能够实施到位,学校成立了毕业季组委会,由高洪书记和范迪安院长牵头任主任。但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全院展览空间的调整、改造与搭建,组织启动仪式大型活动,统筹毕业季方方面面的工作,还需要非常强的执行力去贯彻落实。因此,作为毕业季总协调人,我向学校提出成立“毕业季执行工作组”,从各个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团队,分为设计与影像组、展览与搭建组、宣传与活动组、安全与保障组,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工作。最初几天连续召开工作会议,确定了几个核心小组分工和具体任务,讨论工作方案及实施计划,做到分工到人,及时落实。实现了高效率工作机制,这也是保证毕业季顺利启动的关键。
Q:王老师是中央美院毕业季的总协调,过程中学校的各个部门也都在尽全力配合毕业季的工作,但举办如此大型的活动是非常复杂的,您觉得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王:没有遇到特别大的困难。毕业季是学校决策的大事情,院领导统筹规划,全院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各院系各行政部门全力配合,可以说“中央美院毕业季”是举全校之力而促成的大活动。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有了这些前提,一切工作进展高效顺利,保证了如此出彩的“中央美院毕业季”。
Q:我们知道在毕业季启动之前经历了一个非常辛苦的准备阶段,启动之后整个毕业季的工作可以说是才刚刚开始,如何让毕业季的各项活动如期举行,让毕业展顺利持续一个月也是很重要的工作。工作组是如何保证毕业季工作顺利开展的?
王:我们把整个毕业季分为两个阶段,工作组围绕两个阶段开展工作的重点也有所不同。一是紧张的准备阶段,最重要工作,就是工作组收集整理毕业季期间各项活动,安排日程、确定具体负责人,跟踪进展情况。二是毕业季启动之后,工作组进入了全程保障阶段,包括展厅、展品、活动、宣传、安保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例如校园灯光就要保证每天晚上8-10亮起来,使得学校沉浸在毕业季的节日氛围中。
Q:本次中央美院毕业季融合了美院的本科生毕业展和各类学术及校园活动,今年也是第一次将各个学院的本科生毕业展同时在校园里展出,展期也拉长为一个月,展览空间上是如何协调的?王:毕业展览不可回避的老问题,就是展览空间不足。美院的毕业展一直都是在几个固定的展厅,按照不同的时间档期各个学院轮流展出。今年2015“中央美院毕业季”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让所有专业的毕业作品同时展出,做到多专业、同时间、同场地,使中央美院校园变成2015届毕业生的大美术馆、大展厅。
展览空间调整的最重要举措,就是学院决定利用操场跑道搭建临时性活动展馆,经过几轮讨论,最终定位搭建帐篷美术馆,它与美院美术馆和设计大楼展厅形成互补,具有不同的空间特色。
临时搭建的展厅,由大帐篷与小帐篷的人字坡顶叠错构成了作为美术馆的视觉特征,改变了人们传统印象中临时性建筑的单调乏味。展厅两侧起翘部分是采光天窗,为室内展厅提供柔和的天光,这是艺术家展示作品做理想的光环境。这个展厅是建筑学院钟山风老师设计的,它是一个年轻艺术家和学生们交流的聚落,它也成为“中央美院毕业季”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
Q:您觉得本次毕业季中最遗憾的事情,或者说您十分希望实现却因为种种原因没办法实现的事情是什么?
王:毕业季的最初设计中,有一些活动因为准备时间太仓促而舍掉了,是感觉最遗憾的。例如想给同学们提供一些“展”,让毕业生因为展线原因未能展出的作品可以以另外面貌展出,也让在校生参加展。美院有艺术管理专业,这一想法也考虑让同学们自己组成策展团队,自己策展、布展并组织研讨,以更为主动地姿态参与到毕业季中,也让同学们提前以艺术家身份体验锻炼自己,在正规的毕业展之外,营造属于他们的更为活跃、更有创意、更有个胜、更为开放的展览。这样才能更突显“中央美院毕业季”是以学生为主这一理念。
Q:在毕业季的准备阶段,您觉得最难忘的事件或者说最难忘的时间段是什么?
王:最难忘的应该是毕业季启动仪式前倒计时那几天,每天基本上不睡觉,千头万绪的事情都要稳妥、准确、高效的解决。脑子像计算机一样超常运转,突然发现人的潜力之大真的超乎想象,自己感觉爆发力还很强。我和宋协伟老师连轴转,已经感觉不到疲惫,6月1日前一天通宵彩排,接着全天忙碌,到启动仪式结束凌晨2点多,我们站在校园里,看着仍然充满节日气氛的美院,那种感动和感慨难以言表……
Q:中央美院毕业季明年还会持续举办么?您对明年的毕业季有什么期待或者说计划?
王:当然会继续办下去,这是学校重点打造的一个品牌。有什么期待吗?呵呵……再说吧。
有一点可以明确,明年毕业展方案,我们将在今年10月份就开始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