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堂教学艺术的功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新课程 教学艺术
新课程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是、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可见,新课程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要加强理论修养,刻苦钻研科学知识外,还应当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去实验、去总结和思考,进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铸就日趋成熟的、个性化的、精湛的教学艺术。
一、教学艺术及其特征
教学艺术是指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教学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创造性、审美性、表演性等基本特征。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借鉴、交流、总结、反思和提炼的基础之上提高,既不能教条式的模仿,也不能把自己的经验年复一年的照样使用,只有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地去创造、去革新,按照美的规律及原则进行教学,师生共参与,才能使教学艺术始终处于一种创造的状态中,以其激情的魅力给人以美感,给人审美享受。
(一)陶冶功能:教学艺术的陶冶功能是一种自然的、生动的、生活化的、目标明确的教育功能。教学艺术高效的陶冶作用,都是教师有意识而又不动声色地施加定向教育影响的结果。
(二)转化功能:教学艺术的转化功能包括老师引导学生把人类已知的科学真理转化为学生自己掌握的真知,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三)谐悦功能:教学艺术的谐悦功能即是指能够使教学氛围和谐,课堂情绪愉悦,它的重要因子是教学的趣味性。
(四)整体功能:教学艺术是一门非常综合的艺术,它融合了各种艺术表现手段,以大量的信息全方位地诉诸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品德、知识、技能、智力、心理、个性、和审美倾向等诸方面的发展。
三、掌握好常见的课堂教学艺术
(一)教学情境的创设艺术
创设教学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出于教学目的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出师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高度统一、融洽和步调一致的氛围。
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里进行的”,可见教学情境创设对于课堂教学起着很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探究的乐趣、认知的乐趣、审美的乐趣、创造的乐趣、道德向上的乐趣,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和自我需求的活动。以“形”为手段,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智慧的源泉,促使学生合理地使用大脑,从而产生探究与创造的乐趣。
从教学引入艺术上来看,基本的形式主要有: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创境引入,激发学生兴趣;问题引入,激发学生思维。
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艺术的呢?一般的方法是:设置悬念,以疑激趣;思想交流,情动心弦;激励参与,启导有方;师生互动,共掀。
结课的形式与方法很多,有自然式结课,总结概括式结课,巩固练习式等,也有别出心裁的结课方式:巧设悬念,再激思趣;妙置情境,引领遐思;以情激情,打动心扉;拓展延伸,启发思维;游戏激趣,加深理解等等。
(二)教学环境中的应变艺术
课堂教学是一个充满变化的复杂过程,作为教师就应时刻把握住课堂变化的脉搏和发展趋向,及时地采取灵活有效的应变策略,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的的圆满达成。一旦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偶发事件,教师应注意沉着冷静地了解分析,以爱护学生为前提,迅速作出恰如其分的处理。同时注意分析和发掘其中的积极因素,并尽量做到趁机诱导,化消极为积极,变阻力为动力,使其成为启迪学生智慧、磨练学生品质、激发学生情感,使全体学生都受到教育的一次机会。再就是要将时间和效益在课堂教学应变中有机地统一起来,做到费时少、收效大,而不应让偶发事件喧宾夺主以至冲淡了课堂教学的主题。
教学环境中的应变艺术主要包括了:把握课堂机遇的艺术、处理课堂失误的艺术、解决课堂意外的艺术。把握课堂机遇的艺术主要体现在把握课堂机遇的要领和方法上。要及时判明课堂机遇,面对机遇态度从容,迅速将其融入课堂;伺机而动,投情入境;抓住契机,巧妙施教;随机引导,深化认识。
课堂失误包括语言失误、板书失误、操作失误、行为失误等,处理时应沉着冷静、及时巧妙、自然得体、严肃诚恳。处理课堂失误的措施有:反误为机,幽默纠错;以诚改错,巧用资源;转换话题,巧妙回答。
课堂意外包括学生行为失当、教学环境失常、学生问答出乎意料、教师教育行为失当等,处理时应及时冷静、积极主动、机智灵活、真诚自然。处理课堂意外的具体方法有:心胸开阔,幽默解围;视情而动,见机行事;把握时机,化害为利等。
(三)课堂教学中的其他艺术
教学艺术的具体种类还有很多,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提问的艺术、板书的艺术、教学启发艺术、教学布白艺术、教学幽默以及教学媒体的运用艺术等等。
课堂教学艺术种类繁多,以上所述仅仅是教学艺术的几个方面,而不是全部。教学的对象是充满灵气、富有智慧的人,所以任何教学艺术,无论多么高超精湛,都必须是为促进学生的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的。这是一切教学艺术的根本法则。
参考文献:
[1]邬墉铨.课堂新探索[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5.
中职生物学教师在运用非言语教学艺术方面存在综合运用率低、表露不自然、个性不明显等问题。为改变现状,提升中职生物学教师非言语教学艺术的水平,需从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认识、加强训练、掌握非言语教学艺术运用技巧、改革教师评价办法、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做起。
关键词:
中职学校;生物学;非言语教学艺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主要通过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但在中职生物学课堂教学中,言语教学艺术被广泛重视,专家学者对其研究也颇多,而非言语教学艺术却一直被冷落,有关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对非言语教学艺术在课堂上的运用操作指导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实践证明,在中职生物学教学中科学地运用非言语教学艺术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加强中职生物学教学非言语教学艺术研究是深化中职生物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1非言语教学艺术的运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运用现状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重专业课、轻基础课,生物学课程在中等职业学校除农学、生物技术等个别专业是专业课外,在其他专业都是基础课。作为非专业课的生物学在中等职业学校地位低、学生不重视,生物学教师运用非言语教学艺术的现状不乐观。我们通过观察平凉市中职学校23位生物学教师的40节课发现,课堂中教师用于表示“称赞”“肯定”的竖大拇指、点头,表示“站起”的抬手等象征性动作出现频率较高,居第一位;对诸如显微镜的调节、人体对刺激的反应等在用言语进行形象化描述的同时,配合以手旋转、身体躲闪等动作模拟来强化言语说明性的动作出现频率次之,居第二位;适应生理和心理需要的具有消极意义的手扶讲桌、背手、叉腰、手插裤兜、修饰头发、摸鼻子、推眼镜等适应性和身体调节性动作出现频率仅次于言语说明的动作,居第三位;微笑、瞪眼、皱眉等表露性动作出现频率为第四位;为维持课堂秩序、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等移动步伐的距离性动作出现频率为第五位。
1.2存在的问题
1.2.1学习不够,认识不足为了掌握中职生物学教师对非言语教学艺术的内涵、表现形式及其功能等的了解情况,我们通过专题访谈形式,随意对10位中职生物学教师进行了访谈。访谈结果显示,其中有1名教师对非言语教学艺术的内涵非常了解,能够准确地说出非言语教学艺术的具体表现形式等;有3名教师对非言语教学艺术比较了解,能根据课程的要求注意表情和手势的运用等;其余教师对非言语教学艺术的内涵、表现形式及其功能等了解甚少。大部分教师对课堂非言语教学艺术运用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对言语教学艺术运用的重视程度,他们认为在课堂上运用的非言语行为是无意识的;认为微笑、鼓掌等自然、优雅、大方的非言语动作绝大多数是一位教师平时的行为习惯,并不是教师在课堂上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有意识地表现出来的。
1.2.2表露不自然,个性不明显上述被观察过讲课的23位中职生物学教师,年龄在25~50岁之间,教龄在2~30年之间,这些教师的年龄、阅历等差别很大,他们的教学特色应该有明显不同。但观察发现,这些教师在运用非言语教学艺术方面却大同小异,甚至相同。如,表示同意用点头、表示反对用摇头、表示不满意用瞪眼等。通过我们进一步观察发现,中职学校教师在运用非言语教学艺术方面,不仅生物学教师之间没有差异,而且生物学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之间也没有差异。非言语教学艺术的运用缺乏变化和创新,单调乏味。有些教师从上课开始到结束虽然一直面带微笑,但明显带有做作和表演性质,其微笑并不是自己真情的表露。
1.2.3适应性、身体调节性动作过多如上所述,在23位中职生物学教师的40节课中,教师手扶讲桌、背手、叉腰、手插裤兜、修饰头发、整理衣服、捏粉笔、摸鼻子、推眼镜等适应性和身体调节性动作出现频率较高,这些动作行为具有明显的副作用,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而且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有时甚至还会在学生中留下笑柄,学生往往以此来模仿和丑化教师。
1.2.4非言语教学艺术的综合运用率低非言语教学艺术的内容丰富,各种艺术只有相互配合、综合运用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如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教师在用鼓掌或竖大拇指称赞的同时,还应带有微笑等面部表情,否则就很难表现出教师的赞许之情。但在上述教师的40节课中,常常会发现教师的手势与面部表情不同步的问题。另外,生物学课程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的教学,生物学教师在用言语讲课的同时,还要配合运用标本、挂图、模型及有关的教学视频等,使深奥的知识通俗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遗憾的是,在上述教师的40节课中,很少发现有类似行为发生。
2非言语教学艺术的运用技巧
非言语教学艺术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艺术之一,主要包括身体行为、空间距离、时间信息、沉默等。其中,身体行为艺术主要包括仪表着装、面部表情、目光、体态等,现就其主要运用技巧简要介绍如下。
2.1仪表着装服饰仪表是学生最先看到的教师形象,这个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的好与不好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教学效果的优化,尤其在中等职业学校,这方面尤为突出。教师的仪表着装一般要求衣着朴实大方、整洁得体,色调的冷和暖与自己的性格相宜,款式与自己的年龄及教育对象的年龄相协调,不浓妆艳抹、不佩戴首饰、不戴有色眼镜等。
2.2面部表情面部表情即人们常说的“脸色”,由脸的颜色、光泽、肌肉的收与展以及脸面的纹路和脸部各器官的动作组成。表情是情感的表露,人的悲伤、恐惧、喜欢、快乐、郁闷、高兴、痛苦、生气、沮丧、感兴趣等全通过面部表现出来。课堂中教师的任何一个表情变化都会影响到学生,中职生物学教师在运用面部表情艺术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自然大方。所有表情都是自己真情的自然流露,不带任何做作。二是精神、温和。从进入教室到一节课结束,始终容光焕发、精神饱满、情绪自然明朗,端庄中见微笑,严肃中见柔和。三是要和言语讲授紧密配合。面部表情因言语讲授而产生,目的是要达到言语讲授所要达到的目的,所以,面部表情的运用绝不能游离于言语讲授之外。
2.3目光“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能与他人沟通、交流思想,表达情感。课堂中,教师在用言语进行讲授的同时要将自己的目光与学生的目光始终保持“对流”,以反馈信息,调整讲授的内容、方法和速度,并随时以眼神对学生施加影响,调控教学秩序,提高教学效率等。运用目光交流,一要尽量多地运用环视和注视,用亲切和蔼的目光主动地捕捉每名学生的视线,不留任何形式的“教学死角”;二要不断增加对每位学生的注视频率,让每名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关爱;三要注意目光变化。如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先投以信任的目光和亲切的微笑;当学生答题不畅时,教师再投以期待、专注的目光;当学生的回答富有创造性时,教师再投以赞许、激励的目光等。
2.4体态体态是指身体的动作和造型,包括头部动作、手势和身姿等。教师的体态是教师的精神面貌和风度的外在表现。教师积极热情、大方自然、生动活泼的课堂体态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体态艺术运用的总原则是简单精炼、生动有活力、与言语讲授和谐统一。
2.4.1头部动作头部动作是指用头部整体传递信息的动作,包括点头、摇头、侧头、低头、仰头等。与有声言语相比,在教学中头部动作更能简洁地表达教师的意图和反应。如,在有力的点头暗示下,即使不说话,学生也会领会其中的赞同信息。头部动作的运用要注意以下问题:(1)动作要明晰,要让学生看清楚;(2)头部动作的运用要和言语说明相配合,如点头时配合“很好”“正确”,摇头时配合“错”“不对”等;(3)头部动作不能频繁使用,否则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等。
2.4.2手势手势是指教师用手指、手掌和手臂等表情达意的姿势或动作。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手势可以表达喜怒哀乐的感情、可以指示具体事物的对象或数量、可以比划事物的形状和表达抽象的概念等。手势艺术的运用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准确自然,即手势与言语讲解的配合必须自然、形象、准确。二是多少适宜、动静结合,即教师的手势既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太奇。太少则死板,无生机和感染力;太多又显得琐碎缭乱,不利于内容的表达;太奇则易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三是展示适时、适度。四是避免产生拍桌子、手插裤兜、抠鼻子、背手、推眼镜等消极手势。
2.4.3身姿身姿是指教师通过躯干和下肢表达信息的姿态,主要包括站姿、走姿等。站姿是课堂教学使用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身姿。站姿艺术要点是站得端正、稳重、自然、亲切,不靠黑板、讲桌,不侧身或面向黑板而站,站的位置一般在教室前中央讲桌与黑板之间。走姿主要是指教师行走的步态。走姿艺术的要点:一是走路时手臂摆动的幅度和步子的大小、弹性等要适度自然,登上讲台讲课时要面对学生;二是讲课时不能用一种姿势站在同一个地方,如当需要描述、分析时,应稍离讲桌,轻松自然地走动或微微分开双脚,使学生既感到教师的端庄严肃,又感到教师的亲切自然。另外,教师与学生的空间距离、时间信息、沉默等也是重要的非言语教学艺术,其运用技巧不再一一赘述。
3非言语教学艺术水平的提升
3.1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认识“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1]。教师在实践中形成的教育理念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影响着教师自身的学习和成长等。从上述被访谈的10位中职生物学教师对课堂教学非言语教学艺术的态度和认识来看,他们之所以对课堂教学非言语教学艺术了解不够、认识不足等,关键原因还是教育理念陈旧。因此,要提高中职生物学教师对非言语教学艺术的认识首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除在教师层面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认识外,学校教育管理者、社会和学生家长层面也要转变和更新教育理念。
3.2加强训练,全面提高教师素养非言语教学艺术的运用能力是构成生物学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中职生物学教师在全面提升自身教学素质时绝不能忘记训练和提升自己运用非言语教学艺术的能力。首先,要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注重系统学习有关非言语教学艺术的理论知识;其次,要在实践中运用和学习各种非言语教学艺术技巧;再次,要加强美学修养,坚持对自身素质和各种教学艺术进行审美创造;最后,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3.3改革教师评价办法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评价教师的主要依据是业务水平和语言能力,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主要是教师对知识体系的讲解、教学各环节的系统与完整性、语言表达能力、师生互动情况、学生考试成绩等,而对教师运用非言语艺术教学方面的评价只做了教态自然、大方等泛泛的一点表述,没有涉及衣着打扮、面部表情、手势、眼神等问题。所以,要全面提升中职生物学教师运用非言语教学艺术的水平必须改革现行中职学校教师评价办法,在其评价标准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有关教师运用非言语教学艺术方面的内容。
一、教师教学艺术现状
(一)教学艺术认识偏差
教学艺术是教师在课堂上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的要求,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图像等,在组织开展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学情感的功能,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施行的一套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教学活动。不同的人对教学艺术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这种认识的偏差必然影响正确教学艺术的形成,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
教学艺术是教师知识储备和人格修炼达到一定程度后,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发自于内心、来自灵魂的美。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把单纯的教学技巧当作教学艺术,这是不全面的。技巧本身只是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形式,而不是内容,单纯或刻意讲求教学技巧而冲淡教学内容就是哗众取宠,是本末倒置,这样的“技巧”本身和“艺术”无关。
(二)教学理念及实践偏差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是教学艺术和教学实践的方向。在只有在正确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进行的教学实践活动才能产生教学艺术。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受到了影响,甚至出现偏差。教学理念的偏差导致教学关注点的偏差,会偏离教育目的,也就无从谈教学艺术。
(三)学科知识储备不足
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依赖于教师的个人学科知识储备。教师“授业解惑”的职能决定了教师不但必须具有广博的学科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而且应该努力学习,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生动、鲜明、具体的形象来达到教学目的,离不开对学科知识的深厚积淀。在知识讲授中,讲解怎样总结归纳,才更有利于学生突破思维障碍,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怎样的问题设置才更有效、更高效,都需要教师有足够知识储备和文化积淀。
(四)教学基本功欠缺
教学艺术只有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才能得以展现,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是是体现教学艺术审美性的基础。普通话、“三笔字”、好口才、好方法等教学基本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不容小觑,它可以给学生带来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思考,启迪智慧,使学生得以美的熏陶和享受。但是,随着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广泛使用,好些老师对多媒体的作用认识偏颇,课堂充满了“现代”气息,学生眼球被知识以外的“炫美”吸引,大脑被“纷杂的信息”填充,课堂教学活动被一种浮华掩盖,毫无艺术可言。
二、教师教学艺术探究
(一)教师教学艺术的内涵
在目前课改背景下,大力倡导以生为本、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教育是培养人、塑造人的过程,是科学和艺术的有机结合与统一。教学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类型的独特之处在于教学艺术是以培养人为主要目的,要求教师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可分三个层次:经验性教学――科学性教学――艺术性教学。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是高度辩证统一的。首先,科学与人文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其次,客观世界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秩序或规律:精确的、严格的秩序和混沌的、奔放的秩序,需要用两种不同的方式去把握这个世界,这就是科学和艺术。再次,教育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人类实践活动,即教育活动的对象是人,教学包括感情和人的价值。
教学艺术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适应主体的学习能力,而使用富有审美价值的认识技艺所进行的创造性教学活动。它来源于个人长期的实践经验,反映了教师对教学规律的深刻理解与掌握。它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系统结构,主要包括教学准备的艺术、教学过程的艺术、教学组织管理的艺术、教学的语言艺术和非语言艺术、教学的板书艺术、教学风格、教学机智等。
(二)教师教学艺术的特征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教学艺术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形象性
教学科学主要运用严密的逻辑来达到教学目的,教学艺术则主要运用生动、鲜明、具体的形象来达到教学目的。要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变为学生易于接受的知识,就要借助语言、表情、动作、直观实物等手段,对讲授的内容进行形象描绘。其中,教师语言的形象性最为重要,通过比喻、类比,可使学生立得要领、触类旁通、顿开茅塞。
2.情感性
教学科学主要运用理性,以理服人;而教学艺术则是运用情感,以情感人。教师热情、乐观、和善、满面春风的教态,与冷漠、忧郁、严厉、满面愁云的教态,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是不一样的。教师要善于表现出情感性教态,创设情感性教学情境,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性因素,把学生置于一种情感陶冶的气氛中,使之为之所感,为之所动,这是教学艺术的一种体现,是教学成功的保证。
3.创造性
创造性是一切艺术的生命,也是教学艺术的突出特点。没有创造,就没有教学艺术。教师的劳动本身就是创作,而且比艺术家的创作更富有创造性。教学艺术特别要求具有求异性和独创性,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色。教学艺术中的创造性,除了具有求异性和独创性以外,还应具有应变性。及时、巧妙地处理教学中事先未意料到的偶发事件。“应变”是教师一切创造中最复杂的创造之一,是一切教学智慧的艺术结晶。这不仅要求教师要有高度的艺术修养,还要具备创造性的思维品质。是否具有“应变”的创造才华,是区别“平庸教书匠”和创造性教师的重要尺度。
4.审美性
审美性是教学艺术最突出的特点。教学艺术的审美性表现在教学设计的美、教学过程的美、教学语言的美、教态的美、扳书的美等方面。教学设计的美表现为教学方案新颖、别具一格又具有可行性、富有成效。教学过程的美表现在整个教学过程自然流畅、引人兴趣、环环紧扣,能令人豁然开朗,发人沉思。教学语言的美表现为生动形象、精确明快、富有情感。教态的美表现为衣着打盼美观大方,仪态端庄,态度真诚,举止潇洒等。板书的美表现为布局设计比例协调,对比鲜明,有系统而又重点、难点突出,书写规范而且漂亮、工整等。
5、表演性
课堂教学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它就是一台富含科学性的文艺演出。教学艺术在某种程度上诠释着表演艺术的理念,显现出表演艺术的延伸和升华。教学表演艺术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精髓所在,教学过程就是把知识所蕴含的各种美转化为师生可感知的外在形式的过程,达到外形、情感和内蕴的统一,是 "教师和课程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课程之间"的精神能量转换。
(三)教学艺术的功能
夸美纽斯认为教学艺术有三方面的功能,即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以及整体培养人的功能。
1.优化教学。教学艺术作为整体教学观,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使教学过程的各个因素优化组合,实现愉快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为了优化教学,教学时教师必须把握好导课、上课的艺术,将教学过程分解组合,使整个过程紧密衔接,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兴趣盎然地参与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提高教学效率。优化的教学能提高教学效率。随着信息社会的深入发展,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尤其是应试教育的弊
端导致课堂教学缺乏人文性和趣味性,教学效率偏低。夸美纽斯认为教师教学时运用教学艺术,注意创设优美的教学环境,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注意针对学生因材施教,注意启发学生,重视指导学生运用知识去实践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知识,这一切能提高教学效率。
3.实现整体培养人的功能,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审美的过程。教师美的形象与品格等教学行为都影响着学生的审美感觉,形成良好的审美习惯和心理品格。夸美纽斯人为,由于上帝在人心中播下了三颗种子:知识、德行、虔信,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发展它们。“要想成为一个人,那便由教育去形成”,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三、教师教学艺术的形成策略
形成教学艺术的过程,就是教师学会把自己的经验、理解、智慧、困惑、问题等融入到教学的过程。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更多的是一个客观的学习过程,或者说是一个学习客观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具有一定的应试性,与他们的生活、兴趣关系不是很大。教师对它的兴趣也不大?这主要是教学不能很好地体现自己的经验、理解,不能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较好的发挥。一般而言,越是年轻的教师,教学的客观性越强,主观性越差。什么时候教师把自己的体验、感受融入到教学中,而且越来越多,什么时候教师就开始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
一、行动研究
所谓行动研究法就是创造性地运用理论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一般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教师运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行为,并不断反思自己的实践行为,从而获得自身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的同步提高。在实际操作中,行动研究一般是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的。
教学艺术形成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对理论运用的自觉性、经验的积累以及经常的反思与总结。许多特级教师成功的经验表明,教师要形成教学艺术,就必须学习并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因此,行动研究法在教师形成教学艺术的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反思性教学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也意味着他们应具备一定的实践理性,即善于对实践问题进行一定的理论思考。实践理性是教学实践主体性精神的充分体现。实践主体只有不盲目、有计划,才能在教学中表现出一定的理性。理论的理解靠理性,理论的产生也要靠理性。理论主体在一定的理论理想的鼓舞下,去掌握理论,去创造理论。实践主体在理性的自觉行为中,去践行自己的理论。当理论与实践统一在一个主体身上时,理论与实践便出现了很好的契合。与纯理论思考者不同的是,实践性思考者内涵着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它是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结合中去完成社会使命的。对于他们来说,理性是实践的开始,也紧伴随着实践。实践结束了,理性有可能还在延续。他们是在理论与实践中创造着自我,实现着自己完美人格的发展。教师在形成教学艺术的过程中,要增强自己理性的反思意识与能力,应具有创造性地运用教育理论的意识与能力。扩大教师的教育视野与理论胸怀是培养他们反思意识与能力的前提。
三、群体研讨
在教学艺术形成中,必须形成教师共同参与的培训制度或模式,要营造良好的研讨氛围。教学艺术形成,不能孤立地从单个主体的角度去考虑,而应当从群体教师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在群体中,教师才会你追我赶、互相观摩,共同提高。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小学,在一个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校长的带领下,积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探索,一批教师的教学艺术在逐渐形成,产生了像刘可钦等这样在全国有影响的青年教学专家。
群体教学艺术水平的提高为个体教学艺术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因为,在现代社会,任何个体教师教学艺术的形成不能不受到其他教师教学艺术表现方式的影响。即使是著名教师教学艺术的形成也离不开这种方式。魏书生出了名以后,应邀四处讲学,他在给别人讲教学之道时,他自己未必都是输出,而无输入。首先他在给别人讲解时,他的思路更加理清;他对自己的理论更加充满自信,听众就是他的理论的最好验证者;同时,别人意见的反馈对他又是一个很好的启发,这是进一步完善自己理论的一个重要机会。
中学政治课 幽默艺术 教学艺术
一、中学政治课教学艺术的特点和功能
中学政治课教学艺术的特点:
1.中学政治课教学艺术的实践性
中学政治课教学艺术符合政治课教学的本质和规律,离不开中学政治课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的设定。因为教学的科学法则只有当教师根据自己和学生的特点和个性特长以及教学内容的结构与功能进行灵活运用,创造性地操作时,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才能表明科学的价值,我们应以政治科学为基础和依据,不能以艺术性取代科学性,应在与政治科学的统一上把握和发展中学政治课教学艺术的研究。
2.中学政治课教学艺术的创造性
中学政治课教学艺术与其它艺术相比较是一种最复杂的艺术创造。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展开及教学活动的评价,无不凝聚着政治课教师独创的劳动心血。创造性是中学政治课教学艺术的生命力所在,是政治课教学艺术最本质的特点,没有创造便谈不上教学艺术。教学虽然有共同的规律、原则、方法可寻,但教学的共性又寓于具体教学的个性与创造性之中。无论是教案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原则的应用、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教学过程的组织等,都需要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3.中学政治课教学艺术应具有审美性
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审美性,这是教学艺术本身的要求。思想政治课作为社会文化再生、延续和创造的一种实践活动,也应该追求真、善、美统一的价值目标。只有真、善通过美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学才能更有效地体现真、达成善,实现合规律性、合目的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4.中学政治课教学艺术应具有综合性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从初中到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内容设置情况来看,包括了公民常识、社会发展简史、法律知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常识、经济学知识、哲学知识和政治学知识等。其内容覆盖着多门学科,不仅涉及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伦理学、法学、心理学、宗教等有关的基本观点、基本知识,而且还涉及教育科学理论知识、自然科学常识以及现代高科技方面的知识和文学、历史、地理等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同时,思想政治课还要重点介绍党和政府所制定的现行路线及重大政策,因而它是一门极具综合性特点的学科。综合性的教学内容,决定了需要综合性的教学艺术。
二、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的幽默性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1.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的幽默性
幽默是教师智慧、学识、机敏、灵感在语言运用中的结晶,是一瞬间闪现的光彩夺目的火花,是性情豁达,思想乐观的自然流露,是一种健康而完备的精神状态,也是构成优秀教师品质的一个要素。生动形象就是寓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于具体形象的事例、情节之中,使枯燥的概念生动化,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位教师在讲到“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前后的情况”时,引用群众中流行的过去是“干活一窝蜂,实际是磨洋工”,“上工人喊人,收工人撵人”,大包干后是“又种田、又挣钱、住新房、穿新装、看电视、用冰箱”。这些语言生动形象,为学生喜闻乐见。
2.幽默性在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兴趣,增强动机。英国学者鲍门指出:“理想的教师应达到艺术化的教学水平,善于运用幽默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学得更好。”幽默在本质上具有趣味性的特点,它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紧密相连。教师巧妙地使用幽默技巧,就会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枯燥无味的学习变成一种精神享受,从而达到“乐学、会学”的目的。
(2)调节情绪,愉悦精神。幽默是课堂教学活力的催化剂。由于学习的压力,理论思维的艰苦,学生不时会出现情绪低落的情况。许多学校往往将政治课排在上午最后一节或下午第一节,这段时间学生的大脑一般处于疲劳状态。教师此刻的幽默将会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带来富有朝气的乐观情绪,使学生精神焕发,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3)健全人格,陶冶情操。教师把幽默带进课堂,运用幽默教学艺术实施课堂教学,对学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具有乐观豁达的气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能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形成高尚的品质,养成健全的人格,从而提高审美修养和艺术修养,全面提高素质和能力,使学生个性品质得到优化。幽默对人生观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学生处于学习困难和生活烦恼时,有针对性地使用幽默艺术,可以帮助学生重新认识人生、改变看法、战胜困难、摆脱烦恼。
(4)改善关系,增强魅力。教师与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矛盾统一体,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对于能否活跃课堂气氛,能否使双方都有良好的情绪,最终归结到能否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至关重要。一个缺乏幽默的教师往往习惯于板起面孔说教,学生一定会敬而远之,师生关系难以和谐融洽。学生不能“亲其师”,更不能“信其道”!而一个富有幽默感的教师,通常会以宽厚温和的态度来对待后进生,体现他扬美抑丑的自信和魅力。
总之,教学幽默是教师教学艺术才能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个性和智慧的结晶。海特曾说:“幽默是一个好教师最优秀的品质之一。”幽默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幽默教学艺术,成为教学语言的幽默大师。充分发挥幽默艺术在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努力提炼课堂语言,做到简洁、生动、形象、幽默,使思想政治课变得生动活泼,充满艺术魅力,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政治课智育与德育的双重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岗锋.美育与美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128.
[2]李之戌.思想政治课教学法教程[M].武汉:武汉出版社,1988.35.
[3]张健,徐文龙.中国教育新走向: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展望[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4.21.
[4]程智.网络教育基础[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11.24.
一、更新观念
没有理论上的坚定性,就没有实践上的坚定性。对待英语课堂教学艺术问题,同样如此。首先教师应学理论、学大纲、钻教材、学先进经验,以便更新教学观念。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多功能的艺术家,教师是集改编、导演、主演于一身的多功能的艺术家,能够在时空有限、道具很少的情况下编导、演出声情并茂、威武雄壮的活剧。身为英语教师,当然要“好为师”(“好”指钟爱自己崇高的职业,珍惜自己光荣的称号),更应该“为人好师”(“师”内涵为师德高尚,又精通学科知识风格自成,屡有建树,深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这样的“好师”,自然是优秀的艺术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学校的主人;是教育对象,也是教师的服务对象;是教育的接受者,也是教师的“挑战者”。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都是内因,听课的学生不仅是教学艺术美的欣赏者、审查者、最有发言权的评判者,而且是教学艺术美的参与者、合作者。一句话,课堂教学艺术美是师生共同创造的心血结晶。
课堂是展示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教学艺术的神圣殿堂。笔者认为,对于教师,不单单是完成一项工作和任务,还理应是恒久的科研课题和执着的艺术追求。
二、改进做法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改进做法的着力点,是改进教学方法。科学而又精妙的方法,是课堂教学艺术中的有机构成部分。回顾以往的课堂教学历史,预测未来的课堂教学趋势,笔者在既重可操作性,更重可接受性的前提下,努力抓好以下几点:
1、注重课堂整体设计。课堂教学,从每个学科到这一学科的每一节课的教学都是一个多元复合的整体,只有进行整体设计,才有可能实现全程优化、整体优化的效果;才有可能帮助学生在整体把握中,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而整体设计的过程,就是艺术构思的过程。在整体设计中,坚持以“大纲”为纲,以课本为本,以教具为辅助,针对教学内容和多数学生的实际,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优势和特长,力求新、巧、精。新,就不能“炒剩饭”,老是“一道汤”。久闻芝兰不觉香。
2、创设氛围。营造语境。生龙活虎的学生渴望生动活跃的课堂气氛。课堂上是最怕“鸦雀无声”。人非鸦雀,焉能无声?连古人都懂得“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辩证法,怎能让现代的少年儿童个个成为泥塑、木雕,老是没有表情或只有一种表情呢?沉闷、呆滞、死寂的课堂气氛,只会令学生感到压抑、麻木、窒息。活教,才有活学;讲得传神,听得才有神,而不会走神。如何创设英语氛围,营造英语语境,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呢?
(1)设疑激趣,以趣生情。兴趣是一种愉快的情感。笔者采用迁移法、悬念法、游戏法等方法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兴趣。如对每年级的新生,一开始上课就用英语向他们问好,作自我介绍:Hello,boysand girls.I’m your English teacher.My name is XuJunan.You may call me Miss Xu.Welcome to ourEnglish.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the battle.I hope youwork hard at English and wish you good luck.不难想像,孩子们个个面带疑惑之色窃窃私语起来了,“老师在说什么呀,怎么听也听不懂?”此时,笔者就做着手势说“Be quiet'’,然后用中文作解释。简单而朴实的几句话,一下子把孩子们的心给收起来了,这符合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符合他们的心理特征。他们对英语学习顿时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使其产生了求知欲,让学生由疑生趣,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2)以趣激思,以思引探。在少年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当学生进入了探求新知的最佳状态时,教师要抓住时机,依据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展示有利于学生学习模仿、概括的教学内容,发掘教材的兴趣因素。 (3)以知促趣,知趣交融。通过学生努力学习和老师的配合指导,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促使短暂的兴趣发展为持续性的求知欲。
3、讲究课堂语言技巧。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应力臻无声语言与有声语言的相互协调和相得益彰。
4、利用游戏教学,激励学生参与。课堂不是教师的“一人堂”、“一言堂”。课堂教学也不是教师的“独唱”、“独角戏”和自言自语。师生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人翁和参与者。动员和激励学生参与,本来就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况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课堂教学艺术就是师生合作的艺术。
三、改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