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园艺术景观设计

公园艺术景观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园艺术景观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公园艺术景观设计

公园艺术景观设计范文第1篇

一、传统纹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工艺美术拥有漫长的发展历史,原始社会时期的鱼纹纹理就是原始的工艺纹理之一,树雕、石雕等陈列工艺美术也都是工艺纹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可以以传统工艺纹理提高墙壁、雕塑、桌面等物体的装饰性,如可以将龙凤呈祥、双喜临门、鸳鸯戏水、鲤鱼跳龙门等传统图案刻画在园林景观上,传递美好生活、幸福未来的吉祥寓意。

二、艺术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园林景观设计不只是为了合理利用园林空间,还为了提高园林的艺术感和审美感,带给游客赏心悦目、流连忘返的心理体验。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可以用传统剪纸工艺对宣传栏、路灯等进行处理,提高园林景观的传统文化美感。还可以对园林的整体结构、建筑物等进行艺术设计,提高雕塑、植被、灯具、道路、座椅等物品的艺术感和美观度,以大理石为材质的造型设计座椅(见上图)。中国传统文人对园林设计很重视,建设了许多如诗如画的山水园林,如留园、拙政园等都是传统园林的典型代表。所以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可以借鉴传统园林的艺术表达方式,山水诗、文人画等融入园林景观设计中,提高园林设计的传统文化气息。比如可以将王维的山水诗、苏州园林风格等用于园林景观设计,突出园林景观的艺术风格。

三、造型设计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生活质量提升和公众审美意识提高,人们对园林景观的艺术效果和视觉感受等有了更高要求。所以,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可以用造型设计对植被进行塑形和栽培,因地制宜地建造凉亭、走廊等,使园林景观遥相呼应、相互融合,提升园林景观的整体艺术观感。

公园艺术景观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国建筑文化;传统造园艺术;城市公园

前言:

城市公园设计与应用的重点在于:它既是科学化的实践内容,又能够体现一种艺术的美感。城市公园作为现代社会城市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被人们所熟知。每当人们联想到城市公园的环境,就立刻在脑海中呈现绿色景观的画面,不仅有山水绿植,而且有鸟语花香。中国传统造园艺术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而成。在目前,我国城市规划布局中的城市公园建筑群落都能在细微处窥见传统造园艺术的理念及手法,体现出中国传统造林文化艺术的独特价值。

一、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在城市公园中的应用途径

在构建现代化的城市公园艺术的过程中,尊重现代社会环境与自然的和谐是传统的造园理念重现。通过多空间格局的布设,将城市公园的整体设计内容规划出来,并发挥城市公园独特的功能,以便于人与人之间(尤其是邻里之间)形成亲密友好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共处,陶冶情操。

(一)将自然环境与现代化的社会环境相融合

借鉴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理念,构建现代化的城市公园,这几乎是很多中国风景园林设计师们的梦想之境。迫于现实环境中存在种种局限,以及资源的限制,有时并不能将传统设计理念完整的表达出来。但目前,我国各大城市中,仍有不少城市公园的设计中采用了传统造园艺术的理念,效果良好。以我国首都北京的城市公园建造设计为例,来看中国传统造园艺术在城市公园中的应用途径。北京奥林匹克国家森林公园的占地面积较为庞大,除却体育场馆的面积,仍有很大一部分是绿色植被。从国家奥体中心的环境来看,城市公园中蕴含着大量中国传统造园艺术元素,并通过现代设计师的巧妙结合,形成一个崭新的园林环境,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同时城市公园中的建筑群落与绿植排列有其独特的职能作用,因其不仅仅是为了美化环境而出现的。任何一个公园所涵盖的内容,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即便是传统园艺也是如此,这就需要在公园建设之前对城市公园的设计理念进行界定[1]。我们在布设公园景观时,就要紧紧围绕本公园的一个或几个主题,来创造出有别于其他公园的、富有极强个性化的景观环境和气氛[2]。

(二)现代城市公园设计中的传统文化表达

当现代人着眼于目前的生活时,很多传统文化将会在人们的心中消失殆尽。尽管时代的变革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但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现代人的历史使命。例如:在我国首都北京,有很多具有人文及艺术气息的现代城市公园,中山公园就是其中之一,在园中分布着传统造园艺术中的石刻艺术、牌匾艺术等内容,这是对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最佳宣传方式。通过进一步了解传统造园艺术,在游览现代城市公园时,就对我国各项传统文化格外留心观察。不同时期的古典园林建筑理念有着不同的特征,并且映射着不同时期的民族文化内涵。总之,传统园林中所表达出的艺术境界,值得现代公园建造及设计者们仔细体会,并且一定能够从中悟到我国传统造园艺术的精华,为构建符合时代特点的现代城市公园所用。

二、传统造园艺术在现代城市公园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传统造园艺术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无论是研究我国传统造林艺术的形态还是理念,都会给现代城市公园的构建带来一定的价值与影响。在传统造园理念的映衬下,现代城市公园的建造空间视觉景观设计采用城市、自然与直、曲相对的景观格局[3]。作为城市景观空间边界的景观设计延用了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原则,以建筑与带形绿化布置于边界上,以形成统一连续的景观界面,并增设了涉外迎宾功能[4]。在现代城市公园的建造过程中,采取古典园林艺术的设计理念、建筑材料及已经营造手法,将传统造园艺术通过现代城市公园的构建过程完美的呈现出来,带给现代人无尽的精神享受。

(一)巧妙借景,传承文化

借景这种艺术手法源于中国传统的造园艺术,在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色彩。一般境况下,城市规划中的一个园林空间的格局是固定的,占地面积受到各种环境的限制,设计者只能在有限的条件下构建城市公园。为了将有限的空间都利用起来,让空间中的资源都能发挥其最大效用,就需要采用借景手法,增强园林空间中景观的互动性。应用近借、远借、仰视、俯瞰等借景手法,表达出公园建造景观独特的美感,给人以丰富的层次感[5]。另外,在实践过程中,采用不同的借景方式会呈现出别具一格的园林艺术效果,通常运用的元素有山水景观、绿色植被设计等等内容。

(二)和谐园林,体现价值

构建城市公园中的各种和谐因素,是现代园林设计的主要目的。从传统造园艺术的理念及内涵中分析而知,绿色环境是人类追求生存的永恒精神家园。换成现代思维模式,和谐就是现阶段所追求的社群生活状态,而构建现代城市公园是维护社会和谐环境的重要渠道。对于忙碌的现代人而言,轻松而美好的公园环境是极佳的休闲地点。公园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休息场合,还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社会交往的聚点,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中国传统造园艺术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理念,在现代城市公园设计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而且仍在不断的丰富现代园林的构建价值。

结束语:

通过对我国城市公园的设计过程进行分析,探究中国传统造园艺术与现代建筑的契合点,从而将传统造园艺术的理念更完美的呈现给世人。在现代社会中,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的内涵不断被扩展,人们不仅仅满足于纳阴乘凉,而是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所以,将传统造园艺术的精髓运用在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中是极为必要的,体现出我国现代园林建造的生态、人性化与艺术特点,突出了城市公园设计的艺术内涵。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通过城市公园设计将其体现出来,并且维护好城市公园的园林景观,是现代园艺设计工程师及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李东阳.浅析现代城市公园设计――以塘沽绿岛公园为例[J].城市规划,2011,6(06):112-113.

[2]梁明霞,王清兆.中国古典园林传统造园思想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启示[J].山东林业科技,2010,11(11):210-212.

[3]冯晖,涂娟娟,杨.中国传统园林与现代景观设计的传承与创新[J].华中建筑,2010,2(02):145-146.

[4]卜夏鸣.传统造园艺术在现代园林景观建设中的价值[J].安徽农业科技,2011,12(24):133-134.

公园艺术景观设计范文第3篇

我国城市公园景观普遍存在着市民参与度低、缺乏特殊性等问题加之人口老龄化、亚健康状态等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由此,增加城市公园中的园艺疗法景观是符合当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关键,园艺疗法以它全方位相结合、潜移默化的治疗方式改变了现代生活方式,城市公园绿地开始对人的健康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作用。本文为我国的城市公园设计景观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

园艺疗法的概念及特点

1.园艺疗法的概念

在欧美、日本等国家关于园艺疗法的一些相关组织将园艺疗法定义为以园艺活动为主要手段,改善非健康者恢复身体健康。治疗对象主要包括残疾人、精神病患者、智力低能者等社会弱势群体。然而,园艺疗法的概念并非如此的单一,园艺疗法是指通过植物、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生长环境以及与植物有关的各个活动,使得有必要在身体以及精神方面进行改善的人们调整恢复良好的健康状态。

2.园艺疗法的特点

园艺疗法有以下显著特点:(1)与植物生长产生密切联系,以植物为主要对象,人们参与其生长过程。(2)运用感官产生刺激体验,通过植物景观对五感的体会和描述。(3)各种疗法相互作用,园艺疗法是属于植物疗法的范畴,植物疗法中又有:芳香疗法、花疗法、药草疗法等,这些都与园艺疗法互相影响互相作用。

园艺疗法的作用及适用人群

1.园艺疗法的作用

园艺疗法作用主要分为两方面:(1)作用于参与者本身;植物的茁壮生长使得参与者心情愉悦自豪感也会油然而生,实现自身价值。栽种活动考验着参与者的耐心和责任感以及控制力。(2)作用于周围环境;园艺产物可以作为药用的药物、观赏品等创造出一定的经济收益,这些经济收益还可为以后的园艺疗法活动提供经费,使得园艺疗法公园为更多人提供帮助的作用。

2.园艺疗法适用人群

园艺疗法的适用人群主要分为两大类型:(1)疗养型人群;园艺疗法期初就是指残疾人、智力低下者、精神病患者、早期老年痴呆症患者等疗养型人群设置。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园艺活动为辅的治疗方法。(2)社会型人群;园艺疗法针对的人群还包括亚健康状态人群、高龄老人等社会型人群。主要以恢复自信心与价值感、缓解压力、调节心情、安抚情绪为主。该人群通过参加园艺活动,忘却烦恼。

我国城市公园景观现状

1.我国城市公园主要类型特点

我国城市公园主要分为三类:保护公园(遗址公园)、城市公园(居住区公园、街心花园等)、自然公园。保护公园也可称为遗址公园,如圆明园;城市公园一般处在居住区、街心处,这些居住区花园为市民们提供休闲娱乐的空间;我国地大物博,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了许多自然奇观,这些难得的景观建立自然公园,例如,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

2.我国城市公园景观的劣势

(1)独特性不强

我国的园林文化历史悠久,前人的造园艺术与审美情趣令人赞叹,中国的园林史可谓是世界园林史中的一朵璀璨奇葩。然而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我国城市公园建设缺越来越缺乏其独特性。随着市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开始城市公园的景观建设,但实际的公园景观设计就是依葫芦画瓢式的缩放,盲目的学习西方公园的设计。不论市郊都是毫不意外的是中规中矩的划出一块地,有山坡、水域、草地的划分,就是一个简单称之为公园的场地。

(2)人性化理念有待加强

在城市城市公园设计上,一些设计师为了表达设计理念而忽略从使用者的角度考虑城市公园的空间布局和内部设置。人是社会与城市的主体,对城市公园的要求也不仅仅是具备欣赏价值同时也要求公园与人的互动性,使身在其中的游人能放松身心,亲近自然,因此人性化设计是现代城市公园建设的重点。

园艺疗法在我国城市公园景观中的运用

1.园艺疗法应用于我国城市公园景观中的必要性

(1)我国城市公园景观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城市公园的起源可追溯至古代园林,直到我国第一个公园――无锡公花园的出现,才真正将“城市公园”这舶来一词在中国的大地上绽放异彩。发展至今,我国的城市公园功能不仅仅局限于公园绿地、提供娱乐场所等满足休闲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能肩负起减压疗养的功能,将园艺疗法实施入城市公园景观缓解了现代人的压力,向健康状态发展。

(2)我国市民如今健康状态的迫切需求

随着现代生活节凑的加快,人们在生活中所要应对的各种事件也随之不断出现,这些问题都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烦恼,但研究证明,长期的紧张和压力等负面影响可以通过较好的控制、必要的休息疗养可以缓解甚至改善亚健康的状态。园艺疗法在城市公园中的应用正是为现如今我国城市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帮助。

(3)现代医疗模式的人性化转变

现代医疗水平进步也意味着医疗模式也应跟着转变,现如今我国能改善市民们健康状态的不仅仅依赖于医院医疗的被动形态,人们可采取主动的心态渐渐依赖身边的活动绿地、城市公园,户外活动的空间开始成为市民们改善自我身心健康状态的重要场所。

(4)符合我国当今国情

我国城市公园面积广大,但提升不了市民对城市公园的依赖度,城市公园仅仅是简单的城市公用绿地,无法满足现代人们的真正需求;中国人口众多,医疗方面资金投入紧张,以公益性质为主的疗养机构少之又少,更多是以盈利为目的,因此增加所有市民都容易接受并且可以改善居民健康状况的城市公园是我国当今的主流。

2.我国城市公园中实施园艺疗法的策略

(1)结合园艺疗法的城市公园新定位

在园艺疗法的影响之下,城市公园也有了新定位,城市公园摒弃了原有的传统概念,在满足休闲、玩赏的基础之上增添了独特性、人性化、设计感新的设计理念。从各个人群得需求出发,进行区域的划分,从人的感官入手,科学的进行植物配置,拉近人与环境之间的距离,适当的感官刺激和园艺活动有利于改善人们的亚健康状态。

(2)多领域相结合运用于城市公园建设

现代城市公园的建设不仅仅是依靠单一学科能完成的,它是结合了医学、心理学、植物学等多个领域的综合产物,因此设计者除了具备观赏园艺的基本知识,还应了解园艺疗法相关的最新研究。并在此之上与医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人员合作确保设计具有价值。

(3)大力建设城市公园中园艺疗法小环境

在日益紧张的城市绿地新形势下,应尽可能增加城市公园景观中的保健功能。根据植物的功能来营造具有祛病、强身健体的空间,一些芳香植物如薰衣草可用作花坛设计,其香气具有提神醒脑、使人舒适的作用,还有百里香、迷迭香等气味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增添园艺活动场所,市民们身处户外,动手栽种植物、享受种植的乐趣、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培养自信心。

(4)加快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园艺疗法新结构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与园艺疗法相关的文化技术、医药理论等为我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园艺疗法新结构奠定了基础,中医药理论在世界上远近闻名,中医中的五行以及植物药用价值为中国园艺疗法公园设计提供了基础;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设计理念,丰富的观赏园艺植物资源也为中国建立具有特色的园艺疗法新结构增添力量。

结语

公园艺术景观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自然生态观;山地园林建筑;生态

Abstract: kunming international horticultural expo garden construction of amorous feelings kinds, is the human and the nature harmonious get along with history, reality and the epitome of the future, cherish life, cherish the earth is the classic textbook, is eternal the perfection of beauty. This article from the mountain park building seems offer some of the experience, from the hill country park building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the natural ecology, the content and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planning of construction, from the ecological design, visual design and emotional the Angle of the design that the mountain park construc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the main points of the building for mountain park planning theory to study provides the basis.

Keywords: natural ecology; Mounta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ecological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云南的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6%,城市建筑用地又多为山地,其地形复杂。多变的地形空间,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为山地公园的景观规划提供了大量的元素。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简称昆明世博园)是 19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址,设在昆明东北郊的金殿风景名胜区,距昆明市区约4公里。博览园占地面积约218公顷,植被覆盖率达76.7%,其中有120公顷灌木丛茂密的缓坡,水面占10%~15%。园区整体规划依山就势、错落有致、气势恢弘,集全国各省、区、市地方特色和95个国家风格迥异的园林园艺精品,庭院建筑和科技成就于一园,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时代主题,是一个具有“云南特色、中国气派、世界一流”的园林园艺精品大观园。

1. 世博园建筑的类型及特点

从自然生态观思考山地建筑,可避免建筑的单一功能性的局限。山地公园建筑与其他风景园林建筑的区别,在于其基址是山地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

1.1类型

世博园建筑可按其所处位置划分为山麓、山体中部、山顶3类。

①山麓。该地带地势开阔,坡度较小,有利于建筑布局。整个山体作为建筑的背景出现,是较为理想的建造场地。如:昆明世博园中国馆总建筑面积19927平方米,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观礼台面积3600平方米,道路、场地铺装面积4340平方米。中国馆处于广场北面较高地势,地坪高程1937米,比中心广场高9米,正对中心广场,设有供开幕、闭幕和开展会期活动使用的观礼台。建筑布局采用中国传统园林手法,形成院落式建筑群体,通廊将各功能展厅有机组合在一起。整个建筑共分2层,建筑物顶部高18米。基本单元平面为24×24米,共7个。“中国馆”是99世博会最大的室内展馆,它与人与自然馆、大温室主广场(新世纪广场)构成世博会主场馆区。中国馆的建筑风格结合汉代宫苑建筑与南方民居建筑,绿瓦白墙,绿色代表生命,更是园艺的象征,白色代表着和平与和谐。中央内庭园分为江南庭园、北方庭园和大理庭园,既集中表现了中国园林园艺风采,又是观光、休息的理想场所。(图1)。

图1.世博园的中国馆

②山体中部。建筑在山体中部的选址位置相当重要,如果随意展开,就很难控制山体和建筑的整体轮廓线。一般山坡地带分为凹型地段和凸型地段。凹型地段往往具有一定的包容度,建筑常可被山石、树木遮掩一部分,选址于这样的地段,有利于维持山体轮廓线。寺庙选址就喜爱选择在山体中部,凸显群山环抱之感。凸型地段,建筑多选址在那些有特征的、形态有所变化的部位,往往以山翼、陡崖等为依托。如:昆明世博园结束后的二期工程名花艺石园,其独具匠心的设计创意,使得该园拥有深厚的文化和历史底蕴。俗话说:“英雄欲显其雄伟,需美人伴其左右。在名花艺石园中,各式各样的艺石如果是“英雄”,那配植其左右的树木花草就如同“美女”。“英雄”与“美女”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名花艺石园的建设,目的在于突出名花和艺石的艺术特色,不断丰富世博园的园林艺术景观,提高人们对园林、园林艺术的认识及鉴赏水平,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结合地形地貌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景观环境和人文环境,使室内与室外、建筑与环境有机交融,实现园林艺术与自然生态的完美统一,为游客提供一个休闲、游览、观赏、教育及娱乐的场所。名花艺石园占地5.7hm2。基地位于世博园国际花园的上方、茶园路以北、枫园路以南,长约500m的山坡上。名花艺石园的景观主体是山石、花木;主题是“人与自然”;灵魂是中国文化。名花艺石园因地制宜,顺其自然地形分为四个景区:艺石景区、名花温室景区、摩崖景区和七彩景区,摩崖景区是重点。构成四大景区的核心是渗透其间的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园林文化,景区之间以密林相隔,3.5m宽的游路贯通全园。园区设东、中、西三个出入口,每个出入口处均设置小型广场。全园以名花艺石为主景,充分保留原有树木,遵循生态学原理,形成上、中、下多层植物群落配置,使之成为全园生态园林的示范园。

③山顶。山顶是山地的部分,也是山体上升力的结束部分。因此往往用于建设标志性建筑,起到强调建筑,方便人们观察和欣赏的作用。山顶的建筑还具有对整个山体支配性的意义。

1.2特点

1.2.1技术要求高

由于山地建筑所处的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它对建筑技艺的要求比平地建筑更高。同时山地建筑研究涉及学科包含结构学、地质学、水力学和生态学等,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要考虑相关的技术要求。昆明世博园主要有5个展馆、7个专题展园、34个国内展园和33个国际展园组成。饱览各参展国悠久的传统园艺和丰富多彩的园艺精品,都具有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的庭园建筑(图2)。

图2 世博园浓郁的民族风格

1.2.2艺术造诣高

艺术的产生来源于客观实体,同时又依赖于客观实体。是人们对客观实体所表达的一种情感感触,山地建筑的艺术性也依赖于客观实体,同时也是基于客观实体。山地建筑存在于山地环境中,其客观实体为山地地形。它区别于平地建筑,因坡度起伏、植被丰富而具有独特魅力。昆明世博园造型别致的花钟(图3)、花船、花径、花海各式各样。园内争奇斗妍的奇葩,巧夺天工的盆景,各具特色的亭台楼阁,匠心独运的雕塑壁画,通幽的曲径,如茵的芳草,以及茂林修竹、假山奇石、清流喷泉……构成一幅美奂美仑的壮丽画卷(图4)。

图3世博园别致的花钟

图4神奇的世博园艺术

2.自然生态观

2.1自然生态观的发展历程及内容

自然生态观的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①蒙昧时代神话的自然观。体现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的盲目崇拜,人们只能以原始的宗教神话形式在想象的基础上征服自然。②有机整体的自然观。人们摆脱了神话观的稚气,形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第一次理性的有机整体的自然观。③近代机械的自然观。这种自然观承认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暗中规律运动的,但它以一种纯粹的力学观点来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④人类近代的自然观。德国古典自然哲学菲尔巴哈的人本主义自然观,批判和继承了前人的观点,创立了实践唯物主义自然观即自然生态观。

2.2自然生态观的启示

自然生态观敲响了自然生态环境的警钟,人们对待自然的态度要谦虚谨慎,要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平衡,保护人们唯一赖以生存的乐土。它强调了人的双重地位。认为,人在自然界中具有双重属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因此,人在自然界中具有“双重地位”,自然―人―社会被看成统一的系统。如:人与自然馆是本次博览会的主题展馆,展馆建设结合山形地貌,利用高差2.4米的两个台地和水面,充分表现了山、林、水、建筑融于一体的意境。

3.山地建筑的景观设计

建筑本是景观的一部分,景观的营造也与建筑息息相关。山地建筑作为山地景观的实体要素之一,应融于山地景观生态系统之中,展现山地景观的生态特色。

3.1生态设计

茶园生态建筑位于世博园中部主游路与二号路之间坡地,茶园南部与断崖景观隔水相望,占地面积11000平方米。因其位于两条主游路之间,加之地势较高,在展示茶文化特点的同时亦将成为游人驻足品茗观景的良好去处(图5)。在生态学意义上,组成生态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会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且最终影响整个生态系统。为了保证山地系统的正常水循环,应尽量保持山地环境中的自然水体,使之发挥调节气候的作用。对于新增的人工水体设计,一定要从自然生态观出发。

图5世博园茶园建筑图6世博园竹园建筑

3.2视觉设计

山地环境中,由于地形的起伏,使得山地地表的三维特征明显,易形成丰富的视觉景观。地形的变化使得观景者的视点、视角发生变化,造成景观视觉的多变性与复杂性。要确保山地建筑的体量和山地环境和谐统一,山地建筑和旱地环境要均衡稳定。昆明世博园建筑位于砚塘水库东南侧,地形呈狭长带状,依山伴水。形成“日照有清荫,月照有清影,风吹有清音,雨来有清韵”的环境氛围。竹园内还布置有:竹排、红砂石凳、感应式大熊猫、竹宫灯和蝴蝶泉。一般来说,当山体尺度比建筑尺度大时,在视觉上较为和谐。当建筑尺度和山体接近时,会给人以建筑过于膨胀之感。建筑还可利用植物的穿插与渗透达到和谐统一(图6)。植物可以软化建筑,减少建筑的人工气息;同时二者相互映照,创造出新的景观。岩石是山体的重要构成部分,的岩石也是一种景观,建筑的形体与岩石的完美结合可以帮助建筑融于环境之中。

3.3情感设计

景观设计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们得到“情感认同”,即人们对景观产生某种程度的心理认同。在山地建筑景观设计时把握好“情感”的导入,通过景观来表达设计者的思想。意境是人们由景观实体或者景观活动所产生的一种意象和境界,它的存在离不开文化范畴和景观实体,是人们由实体而产生的一种理解和联想。意境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山地建筑对于“景观情感”的表现,离不开设计者对文化背景的深刻理解。

今天的“春城”重温99昆明世博园,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时代主题向世人展示山地园林建筑的和谐之美。总之,山地公园在建设中要充分挖掘其地形、资源及文化特色,在尊重历史、保留原来的风韵和特点的同时进行改进和提高,实现景观空间、生态、文化的和谐统一,从而创造出具有园林艺术美的山地生态公园。

参考文献

[1]郝美彬,陈东田,周君.从古典园林到山地公园规划设计[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

公园艺术景观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设计语言 古典园林 现代园林

“园林设计就是园林的筹划策略,指利用各种自然要素或人工要素创造和安排环境空间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和享受的手段,它是以空间审美为主导的艺术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园林设计这门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它包括文学、艺术、生物、生态、工程、建筑乃至现代高科技的知识等,涉及诸多领域”①。现代园林是为大众服务的,不似古代只有少数人才能享受、欣赏园林,例如皇家园林颐和园,私人园林拙政园等。现代园林设计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注重人的主体性,无论是在地形的选择、植被的配置,还是水景的营造、园路的铺装等方面都是以人为本的,另外还必须注意几点,如要遵循理性主义,局部要与整体相协调等,注意自然与人和谐相处,也就是设计中经常说到的“天人合一”,不能过于注重人的作用而忽视自然,它要求人们用艺术与技术的手段处理好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

一、古典园林艺术

(一)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园林有很多种,有宫廷园林、自然山水园林、陵寺庙观园林等,但它们主要都是由建筑、山水、花草树木等构成的,通常都富有诗情画意,比较注重艺术性,可以说有点仿造自然,注重自然美,一般的园林中都有假山、流水、花草树木等景观,通过隔景、借景、障景等表现手法体现艺术性。“中国古典园林是自然山水式园林,园中多以自然山水为主体。这些自然山水虽通过叠山理水、植物配置等人工模拟而成,却浓缩了自然界美好的山水风光,在园林中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体现着自然天成之美、自然天成之理和自然天成之趣”②。而且很多园林植物景观的配置会根据地方特色,或者季节性、艺术性等来选择,例如拙政园的紫藤花、留园的银杏等。园林中还有大量的建筑,如亭榭、楼台、长廊、厅、堂等,让人们随时有休憩的地方,可以一边休息一边欣赏景色。另外,中国园林还比较注重对牌匾、楹联、雕刻、石碑等的运用,例如恭王府花园中的“福”字碑,中国古典文化可以通过上面的文字传递出来,体现出一种比较深刻的内涵。

(二)西方古典园林

“西方园林艺术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效法自然迥然不同,它完全排斥自然,追求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西方造园艺术把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作为基本信条,提出‘完整、和谐、鲜明’三要素”③。西方古典园林中主要的部分是建筑物,基本是以大型的建筑物为主体,园中中轴线较明显,主要建筑物位于中轴线的起点,在全园中有统帅的作用,而中轴线周围都会布置有雕塑、喷泉、水池、树木等景观,布局较严谨,讲究秩序美、几何美,比较注重人工化。且道路、建筑物、喷泉、雕塑等都是经过严格配置的,按照一定的比例来建造,园中多数都会布置花坛,树池和水池,西方的古典园林主要是以16世纪的意大利园林、17世纪的法国园林及英国园林最突出。

二、现代园林设计语言

(一)造景艺术语言

中国园林的造景手法有很多,点景、借景、隔景、框景、障景、分景、对景等。比如点景有两种解释。“一种是用文字的形式,如楹联、匾额、碑刻等对园林内景观及空间环境等特点进行高度概括,另一种可简单地理解为对园林风景的点缀和修饰,它既可以是一座小亭,又可以是一从修竹,被点缀的随想也不尽相同,山体、水面、建筑群无所不可”④。有很多的物体都可用来点景,楹联、石碑、雕塑、喷泉等都可以,点景的运用比较自由,在现代园林中是造景艺术的一种重要手法。其次借景,它主要的运用就是把园外的一些景物纳入园林的视线范围内,让人们在园内畅游、欣赏景色时能欣赏到园外的景色,可以丰富园林空间的层次,增强风景的多样性,扩大观赏者的视野范围。如“保利国际广场,坐落于珠江江畔,毗邻历史悠久的琶洲塔公园。在园林景观设计时,为了将园外的琶洲塔公园之景引入到园内来,建筑物的错动布局形成了进入中心花园的重要门户空间。从东南向的门户空间观赏,场地上的林地与远方的琶洲塔公园在视觉上连成一体,琶洲塔公园的林地景观也就成了本项目的借景”⑤。框景也是一种表现手法,利用门洞、窗户等把一个局部的景观框在特定的框内,使其达到画一样的效果。隔景可以利用一些园内的景观风景,将空间分隔开,园中路边的树就是一种简单的隔景的运用。现代园林的造景手法大多是继承了传统的造景手法,同时又在不断发展,将现代园林景观要素和现代人们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系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二)造园艺术语言

造园艺术有空间布局、地形选择、植被配置、园路铺装、水景营造、景观小品等,在园林营造中,特别是中国的园林,山和水的结合是很重要的。首先就需要考虑整个园林空间的布局和营造。园林中的各个景观、植物、水体、园路、小品等都要根据整体空间安排好。

地形是园林景观设计元素中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元素之一,一般人们都比较喜欢舒适、稳定的环境,而地形变化较大会让人感到不适应、不舒服,所以在园林设计时应当避免对地形的大幅度改造,例如颐和园就是利用自然的地形,其中的万寿山和昆明湖就是利用长廊而分隔开的。

植物是景观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元素,植物不仅具有造型美,还有组织空间的作用,在植物配置时需要注意植物与植物、植物与其他景观之间的关系。植物的配置不仅要有艺术性,还要有功能性。“通过植物的带状与片状设计,形成绿色屏障,提供私密的领域空间,获得稳定感和安全感,满足人的私密交流;通过植物的特色艺术景观,形成重点景观环境,吸引人气,促进人与人的公共交流”⑥。例如北京玉泉公园就选择了像雪松、大叶黄杨等枝叶发达、枝条的开张角度小的乔灌木,隔离效果最好,适宜形成私密园林空间,人们可以自由地游玩欣赏。又如芝加哥千禧公园中劳瑞花园的树林墙,不仅可以分隔环境,还可以吸收噪声,其中的植物是按照季节配置的,人们可以看到四季的植物。

园路铺装和水景的设计很重要,园路可以是砖路,也可以是石路,它可以引导游人按照设计的意图、路线、角度欣赏景观风景,所以园路的设计要与园内的景观相联系,并且风格要一致,利用园路让人们在行走中欣赏景色,融入景色之中。水景是景观设计中不能缺少的元素,大致可分为动水和静水两类,水景的设计应该根据环境、气候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而且人一般具有很强的亲水性,在水景设计营造中,要尽量缩短人与水景的距离,所以应该在水面上设置亲水平台、栈道、观景桥等景观小品。在设计娱乐水体景观时,要设置开放式或无障碍式水体场地,为人们提供融于水体的机会。例如千禧公园的皇冠喷泉就是一个开放式的娱乐水体景观,在水池中经常会看到有小孩子在玩耍,还有其喷泉上变换的人脸都是这个城市中的居民,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与人的互动性。造园的艺术语言最基本的是这几类,当然还有其他分类,人们在建造园林时要充分考虑自然和人的双重因素,秉持以人为本,但是也要天人合一。

(三)建筑艺术语言

建筑在园林的营造中也是很重要的,首先要考虑建筑的整体布局,其次要考虑建筑的功能分类,比如实用性建筑、观赏性建筑、沟通景点的建筑等的设计营造,还有地域、民族、社会等关系。一般来说建筑的布局就是在整个园林中建筑所在的位置,还有所占的比例,它由建筑的性质、造型、功能、大小等许多因素决定,为了突出大型建筑的主体形象,比较大的建筑需要建造在地势平坦、视野开阔的地方,而体积较小的建筑可以自由地安排,但是在安排配置时还要考虑园林整体的布局及各景观之间的搭配。园林是集休憩、娱乐、游玩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空间,所以建筑设计要有实用性的,也要有观赏性的。实用性的有亭子、楼阁、厅堂等,观赏性的有亭榭、雕塑、喷泉等。其中雕塑与园林景观的结合是很重要的,它可以起到观赏、点景的作用,可以传达各种理念与信息,还可以起到统筹空间的作用。沟通景点的建筑可以是桥、长廊等。我们在营造建筑景观时还要充分考虑地域文化、民族等因素,例如在徽州设计建造园林时,就要融合当地的特点,徽州建筑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粉墙、黛瓦、马头墙,还有著名的三雕等都具有地方特色,所以就需要与这些特点相协调、统一,再融入现代因素进行设计营造。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园林设计有很多设计语言,除了上面说的造景艺术语言、造园艺术语言、建筑设计语言外,还有装饰文化语言等。我们在现代园林建设中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有所创新;既要考虑民族文化的文脉、历史、地域、社会的关系,又要考虑时代的发展,在现在拥有的条件下要结合新思想、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努力创造出更好的园林艺术。“现代园林意境的营造有赖于现代园林设计人员对于中国古典文化的学习与研究、充分领悟与利用山水等园林建构元素的内在含义以及园林设计人员的能动性的发挥。同时,结合其他方面的各项努力,相信现代园林意境的营造将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深化与提高”⑦。

注释:

①邓定超.论园林设计与园林艺术[J].广东科技,2007(170):271-272.

②③宋文超.现代园林艺术分析[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8):198.

④王其钧.中国园林建筑语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71.

⑤魏保枝.传统造景手法在现代园林中应用的研究[D].福建:福建农林大学,2011.

⑥余声.基于设计心理学角度的景观营造设计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0(23):218-230.

⑦王慧,王英哲,董佳佳.现代园林意境的营造[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6):94-95.

参考文献:

[1]邓定超.论园林设计与园林艺术[J].广东科技,2007(170):271-272.

[2]宋文超.现代园林艺术分析[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8):198.

[3]王其钧.中国园林建筑语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魏保枝.传统造景手法在现代园林中应用的研究[D].福建:福建农林大学,2011.

[5]余声.基于设计心理学角度的景观营造设计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0(23):218-230.

[6]王慧,王英哲,董佳佳.现代园林意境的营造[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6):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