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艺术幼儿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教育艺术 童心 重视
三心即童心:要做好一名教师首先要“童化”自己,以孩子的心态、从孩子的角度观察事物,正确对待孩子的好奇好动,走进童心世界。曾看过这样一则消息:一位教师领孩子在室外游戏,其中一个男孩不守规则却跑到一边蹲下身在观察忙碌搬运的蚂蚁,结果被教师强行拖回,可怜的小蚂蚁也在劫难逃,丧命于其足下,最终是不欢而散。而这个有着浓厚兴趣和强烈好奇心的孩子便理所当然地被视为不听话、不守纪律的坏孩子,其好奇心、想象力以及探索的欲望被无情地扼杀,令人惋惜。如果这位教师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对此加以正确引导,和孩子们一起来观察讨论,那结果又会怎样,想必大家都能料到。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由于种种原因上课开小差时;当孩子好奇地把墙围上的饰画一遍又一遍撕下时;当孩子幼稚地踩着小椅子伸手去够屋顶的风扇或吊灯时;当孩子出现各种异常举动时,我们是否保护并促其发展了他们的求知兴趣和欲望?可见具备一颗童心之重要矣。
细心: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丁点进步,不忽视每一件小事,这要求我们必须细致观察、细心了解每个孩子。以往,我们总是喜欢一些漂亮、乖巧、话的孩子,对那些自制力差的孩子总冠以“淘气包”、“小捣蛋”的“美”名,殊不知,正是这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在劳动时总会抢先在前;看到椅子、笤帚倒了会主动扶起;能热心为新孩子取杯倒水;争帮老师晒被子、收拾玩具……鉴于此,我每周剪制大堆各色小花,周末奖励给孩子:上课听讲认真、发言积极的奖金色的花;吃饭、午休好的奖黄色的花;热心帮助小朋友、主动帮班级做事的奖红色的花;讲卫生爱清洁的奖绿色的花;讲故事好、会表演的奖紫色的花,这充分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让爸爸妈妈看一看谁得到的花的颜色多”,每个孩子都戴上一朵花回家,孩子的自尊心得到满足,孩子喜,家长乐,更促进了孩子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孩子每天身体上的变化,情绪上的变化都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耐心:对待孩子,没有一颗足够的耐心是不行的。教育活动中的谆谆教导、循循善诱,洗刷呕吐或大小便弄在身上的幼儿,孩子每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我们的耐心。班上有一个叫王以莛的孩子,患“奶瓶综合症”,即长期含奶嘴导致咀嚼功能退化,上下门齿几乎全为龃齿烂掉,只会吸吮不会咀嚼,碰到一点硬的食物(芹菜、桔子、苹果、肉)就会被噎的呕吐不止,不会自己吃饭,本来愉快的进餐现成了沉重的负担。针对他,班上老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由教师一勺一勺地喂饭,对硬的食物将其捣碎捣烂,当他适应进餐时,渐渐叫他自己动手用餐,不逼不催,只许鼓励,允许其慢慢吃,常常一吃就是一、两个小时,并且老师一直在他身边陪着。每次当他自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吃完一碗饭时,那高兴劲儿简直就象完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和家长取得联系,在家中也要放手鼓励孩子自己独立进餐,不要包办,日常多嚼口香糖,锻炼牙齿及咀嚼肌……一直持续了大半年,终于有了可喜的成果,孩子已能独立进餐和其他孩子一样了。
二意即:
诚意:在与孩子的交往中,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情绪及言行。当孩子退缩不前时,真诚地送上一句:“你能行,老师相信你,你一定行!”当孩子有了丝毫进步时,一个真诚赞许的眼神、善意的笑容都会令孩子自信。在某节语言课上,老师讲错了故事内容的顺序,一个孩子忽地站起来指正,得到的不是老师的肯定、表扬和真挚的谢意,而是一句“就你会,别瞎掺和,不许乱讲话……”一盆冷水浇到底。更有甚者,有的教师竟利用孩子某方面的缺陷进行讽刺、挖苦,孩子的自尊受到严重地伤害,自信也被抹杀。日后在这样的教师面前,他还能够继续主动、热情、积极吗?每天下午,我们利用孩子晚饭后离园前的这段时间,总结哪个孩子哪方面有了进步或存在不足,然后蹲下身来和每个孩子一一拉勾相约:明天一定要更加好!当第二天孩子达到要求或稍有进步,我就会象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搂着孩子在他额头轻轻一吻。得到了老师的亲吻,孩子的内心感到莫大的满足。
关键词:主题墙;幼儿教育;“留白”艺术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1-0123-01
“留白”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是指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加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求其空灵,使艺术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从而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留白这种艺术手法能够给人以启迪和美的享受。老子曾经说过:“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留白艺术常见于文学创作中,比如著名小说家沈从文的作品《边城》在最后未道明女主人公小翠的命运给读者以无效遐想的结局。就是留白艺术在文学作品中的一种表现形式。留白艺术不仅仅只表现在艺术中,在现在的幼儿教育中,也存在着“留白”教育,比如主题墙的设立。
一、“留白”的教育作用
主题墙顾名思义就是学校为了开发幼儿的创造思维,提高其自主创新的能力而在教室的墙面上,或者在学校的走廊两侧墙面上专门设立出呈放儿童作品的位置。这与以往的幼儿教育不同,这是一种开放的具有创新意识的新型教育模式,是否能成为儿童教育手段,时间能够真正发挥其教育价值和意义,笔者主题墙“留白”教育经验,供读者和同行参考。
(一)培养幼儿的想象空间
大人或老师制作出的完美的精湛的主题墙,美则美矣但却缺乏动感,很难长时间的吸引幼儿们的眼光,但是当老师们在主题墙上留下一片“白”的时候,儿童就会不断地思考,发挥其想象力,想那块白的地方到底应该放什么才最合适。这片白就是一把开启儿童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想象力的钥匙,而且儿童之所以愿意把自己的作品贴在主题墙上,主要原因是在广告墙上的那一片白是他们的专属领地。
(二)促进幼儿发展的多元化
儿童的世界不同于大人们,他们的世界是多元的,符号、绘画、文字甚至随手的涂鸦,都表现出了幼儿的内心世界,主题墙的那一片白不局限幼儿的个性化创造,这往往会带来意外的惊喜,也呈现出了儿童缤纷多彩的世界。主题墙的创作是给了儿童充分发挥思维的机会,儿童在主题墙的设立中,既是参与者也是主导者,儿童在这个美妙的过程中得到了尊重和发展,不仅张扬了自己的个性,也呈现出了幼儿个性发展的多元化。
(三)提升幼儿发展的契机
儿童在主题墙上的作品,从某些层面上来说使幼儿内在思维的外在显现结果。教师可以通过对幼儿在主题墙上作品的解析来了解幼儿的一些内在思维,从而挖掘新的教育契机。这更加有利于幼儿教育的发展,这不仅可以成为老师与幼儿进行心灵沟通的纽带,更加有利于帮助老师们了解儿童的心理,从而制定出更加有利于儿童教育的方案。
二、主题墙实施的方式及原则
主题墙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对儿童的发展和教育进行开发和塑造,所以主题墙的设计理念必须是以儿童为主人公的。它应该成为儿童学习经验和展现自我意识,发散创新思维和想象力的平台,而不应该流于形式而扭曲了主题墙创立的基本初衷。
主题墙作为一个新兴的幼儿教育方式,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包括幼儿教育界的专家。老师和很多儿童家长。这使得很多幼儿教育场所的负责人在还没理解主题墙所呈现的“留白”的意义时,就盲目的进行主题墙的设立。当主题墙“留白”的这种教育刚刚兴起的时候,在北京朝阳区的某所幼儿园里,幼儿园园长就以主题墙的“留白”教育为噱头来吸引很多幼儿家长的目光,使得很多家长冲着这所谓的新型教育而把自己的孩子送去了这家幼儿园,而这家幼儿园所谓的主题墙“留白”教育,仅仅只是表面功夫,每周每个幼儿班都要制作出一个主题墙,在同级班级中进行教育评比,幼儿园的园长甚至还经常请一些教育界的“专家”来做评委评选出最完美的主题墙,让儿童家长们来做观众,用大人们的眼光来评选出所谓的最完美的主题墙,还设立了各种“奖项”,所以老师们和家长们为了让自己或自己的孩子得到这些奖项,为了得到这些教育界的“专家”的赏识和厚爱,家长们和老师们对主题墙呈现了巨大的热情。有些家长亲自帮孩子们制作主题墙所需的材料,有些家长甚至不惜花钱来买主题墙材料,老师们对主题墙的材料进行筛选,大家已经完全忽略了主题墙“留白”教育的意义,忽视了本应该是主题墙制作者的孩子们。就在大家如火如荼的进行评比时,儿童们的基础教育都被忽视了,教育界开始对这家幼儿园叫停,这才制止了大家的疯狂的举动。但是主题墙“留白”教育也流产了。这个案例告诉了我们,主题墙的设立不是目的,其目的是“留白”教育,是开发和发展儿童创造性思维,发挥其想象力,展现其自身能力。
主题墙只是“留白”教育的一个表现形式,请不要忽略“留白”教育而仅仅流于形式。“留白”教育应以儿童为主,应该让儿童自己去制作主题墙,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儿童的创新和独立思考能力,才能让儿童将自己缤纷多彩的内心世界呈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让儿童的个性的到多元化的发展,才能让老师和家长更好地和儿童进行心灵沟通,以达到更好的教育儿童的目的。
参考文献
按照《牛津英语词典》中的定义,探究是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寻、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但在教学中切不可把探究的艺术与艺术的探究等同起来。探究的艺术是更多地从探究式学习理念贯彻的方式和手段上进行研究,以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艺术的探究实际上是要求幼儿用以获取知识、领悟艺术家的思想观念、领悟艺术家研究艺术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种种活动,更注重幼儿对艺术内涵、教育价值的体验和实践,以寻求艺术教育在孩子身心发展方面发挥更为有效的促进作用。那么作为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工作,我们的工作重心应是什么呢?我想应是后者,即艺术的探究。这与纲要中提出的教育目标应该是统一的,都注重了孩子对艺术活动的参与和体验。但如何达到这一目标,则需要我们教师去研究和探求实施艺术教育的方法和手段,这是我们开展艺术教育中渗透探究式学习理念的重点。这两点概念的阐析不仅充分体现了探究式学习理念在教育工作中的双边效能,也有助于我们明确幼儿园艺术教育研究的重心不仅是教师教育手段的研究,而且是注重艺术教育价值的研究。
二、艺术教育中贯彻探究式学习理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语文网中网文秘频道)
1、艺术的探究式学习应注重突出艺术在幼儿情感体验、情感抒发方面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艺术领域是这样描述的: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在指导要点中也明确指出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这一些都反映出,在幼儿园的艺术教育中,我们更多地是将艺术教育作为情感启迪、情感交流、情感表达的手段,而非艺术内涵的本身。就拿音乐教育来说,提到音乐的定义,总不外乎旋律、节奏、和声、音色、音強等要素,通常我们可以将一首音乐作品从这些立足点上來剖析。但是我們常忽略的一点是:把上列这些要素随便拼凑起來,却不能算是音乐艺术。音乐艺术应该是某些特定的旋律加上特定的节奏、再加入特定的音色而形成一個浑然的、不可取代的整体。而这个時候,所谓旋律、节奏、和声、音色、音強已不单独存在,它們分別將自己注入,而共同汇集成一道声音的洪流,听着音乐的時候,我們是被这个无比美妙的整体所震撼、所驱动。达芬奇和凡高都是伟大的画家,但是他們的伟大也都是在当我们的心被他们的作品感动的時候,他們的伟大才显现出來。幼儿艺术教育也是如此,我们教育所探求的应是如何让孩子在艺术氛围中去感受艺术所带来的愉悦性、感官冲击、美感体验和对人格的升华作用,从而使孩子喜欢艺术、乐于表现。例如,在孩子的舞蹈教学中,我们不应强调这个舞蹈的基本动作是什么,怎么做,应引导孩子理解这段音乐所表现的什么情感,从而可以用什么动作去体现。在绘画教学中,我们不应强调这片树林应画成秋天的金黄色,而应引导孩子去探索秋天可以用什么颜色来表现收获的喜悦。(语文网中网文秘频道)
2、艺术的探究不能离开必要的艺术表现技能的培养。
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是一种感官艺术,幼儿对艺术的感悟和体验更多地是通过自身的积极参与得以表现出来,而艺术的表现不可避免涉及到艺术表现的技能和水平。在幼教届,曾对艺术教育需不需要传授技能技巧进行过争论,而且当前在许多艺术教育活动中,也已越来越不重视艺术表现技能的传授,但我认为不强调技能技巧的传授,并不是摈弃技能技巧,试想一个连颜色都分辨不清的孩子,如何去表现艺术作品蕴含的色彩美?,一个不知道节奏、不会听辨旋律变化的人,靠什么来感悟和体验音乐的美?著名的画家达芬奇的最初的艺术创作也是从鸡蛋的写生画开始的,巴赫、贝多芬的音乐创作生涯也是从最初的钢琴弹奏开始的。为此,幼儿的艺术教育不应抛弃艺术基本技能的传授,只不过我们应改变以往受人以鱼的传统教学方法,积极探究受人以渔的教学手段和策略。
3、幼儿艺术教育的探究应植根于幼儿已有的生活和兴趣。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将幼儿园教育活动建立在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上,这是新《纲要》的主导精神,作为教师要关注这些真正来自儿童和属于儿童的问题,联系幼儿生活和社会实际,艺术教育也然。艺术题材的生活性使孩子有艺术创作的潜能,容易使孩子产生创作的欲望,而选取幼儿感兴趣的题材则是保证幼儿艺术创作活动获得成功的关键。幼儿艺术创作开始阶段的动机呼唤鼓动起艺术创作的积极性和自信性,在进行过程中的兴趣能激活幼儿的思路,启迪智慧,而结束阶段的兴趣则是幼儿获得自我的满足和对自己的欣赏,从而把兴趣延展到对新的艺术创作活动同的需求和期待。例如在手工窗花设计中,由于孩子对各种各样美丽的窗花有感性经验,因此有很高的艺术创作的欲望,而已有的重叠剪的技能又为幼儿的窗花制作提供的必要的技能准备,因此幼儿能积极地投入与窗花设计创作活动中,并愿意和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成功,积极地向同伴学习新的剪折的方法,从而在体验成功的同时,自主性的获取了新的技能和经验。
喜欢自然、亲近自然是每个孩子探索世界的表现,他们通过颜色、形状等来认识物体,激发感情,教育幼儿要利用这种天性,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和体验,培养儿童敏锐的观察力,体验自然的美。例如,春天来了,家长带着孩子去公园观察花草树木的变化,只有孩子们亲身经历了才能发现自然界的美。皮亚杰说过,儿童看到的听到的东西越多,就越多看多听。夏天让孩子们观察下雨天的变化,孩子们从“天气阴暗—打雷闪电—下雨—雨停”中学到了夏天雷雨的变化。听雷雨的声音,看雨从天上落下来大小不同的线条,雨停后让孩子们了解彩虹的颜色,通过这种观察,孩子们对周围的自然环境的变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他们欣赏的兴趣。儿童用感官来探索这个奇妙的世界,教师要利用好儿童的这一点天性,让孩子画自己看到的,说自己画的内容,这时老师应该不断地和孩子交流想法,听一听孩子在说些什么。因此,要有意识地带领孩子来到美丽的大自然,让孩子置身其中,接受艺术的熏陶。
二、尊重孩子在艺术活动中的表现
审美感只是对事物的外在的形式特征的认知,如颜色,形状、色彩、节奏、旋律、完整形象的把握。孩子们通过欣赏音乐《玩具兵进行曲》理解故事内容,用自己独特的动作来表演。动作表现着音乐内容,不是教师做动作,孩子去模仿。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感受到音乐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指南》中提出,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模仿或创作,成人不要过多要求,”“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孩子完全按照范画来画。”作为教师,笔者在这方面改变了原来的做法,让孩子们先观察,讨论,然后再去表达主题内容,这样孩子们能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在主题绘画《我的一家》时,提前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做游戏,第二天再让孩子们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这时他们表达的丰富多彩,各有特色。在成人看来孩子的画不是那么流畅,有的孩子画得也不像,但是孩子通过绘画表达了他的想法。
三、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孩子大胆创作
教师在区域活动中为孩子提供各种工具、材料。准备一些打出声音的材料,如塑料瓶、积木、瓶盖、鼓励孩子探索不同的声音。尝试打出各种节奏,小班的孩子对橡皮泥等各种材料感兴趣,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和孩子一起收集了旧报纸、纸盘、糖果、吸管等各种各样的材料,在制作糖果的时候孩子们把皱纹纸、橡皮泥搓成团当糖果,再用糖纸把糖果包起来,当他们发现糖纸没有时,又用皱纹纸来包糖,结果他们做出来的糖颜色特别好看。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给孩子们准备的材料是丰富的,他们在已有的经验中学会了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整合艺术活动和其他领域
幼儿各领域的活动中都蕴含着不同的形式的艺术美,如户外运动中儿童的节奏美,自然界中植物的色彩美,故事中的图画美、意境美等。只有孩子们去欣赏周围的美,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例如,在创作《我的家》折纸活动时,笔者有机地把社会领域整合在一起,让他们把自己的家装饰好,家里住着谁,全都画出来,并讲给同伴听,这样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建立了伙伴之间互相交往的能力,分享了自己的快乐。音乐除了语言,孩子更喜欢肢体动作的表演,还能激发孩子的表现。
五、多角度评价孩子的作品
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应将儿童的情感表达放在首位,不能盲目地追求画面,舍弃儿童对绘画的信心,我们应该发现孩子作品中的闪光点,加强培养孩子的兴趣,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作品,充分发掘孩子的绘画潜能,孩子今天的绘画看似不太成功,但只要孩子开心,就是隐隐约约中的成功,也许孩子的绘画画面不够紧凑,但孩子可以主动绘画了,这也是一种成功。
关键词:幼儿;艺术教育;互动教学模式
在幼儿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积极地构建互动教学模式,加强和幼儿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充分发挥幼儿学习艺术的主体性,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学习艺术的兴趣,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幼儿艺术教育互动教学模式的内涵
(一)幼儿互动教育模式的含义
所谓幼儿互动教育就是指在幼儿艺术教育中更加强调教师与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动、交流与沟通的教学模式,通过师生双方的良性互动,激发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并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培养起审美观念和一定的情感观念。要想构建互动教学模式,教师就必须在兼顾整体的同时还能关照到个别的学生,全面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教学顺利展开。
(二)幼儿互动教育模式的基本特点
1.艺术品与幼儿形成双向、互动的关系。在幼儿艺术教育中,教师可以借助一定的艺术作品,如绘画作品、音乐、舞蹈、剪纸等不同的艺术形式来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还要引导幼儿和艺术品进行交流,使其能够观察和欣赏其中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创作意图等,和幼儿的内心形成良性的交流。
2.强调幼儿的主体性,加强其自主探究能力。构建互动教学模式就是要使师生之间进行互相交流与沟通。并不局限于幼儿教师单方面地讲授艺术教育知识,还需要幼儿参与其中,并能不断地加强其自主探究能力,发挥其艺术教育主体的作用。
3.教师要及时反馈。在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时,教师要对幼儿的表现进行及时的反馈,要及时地制止和纠正幼儿的一些错误的观点和思想,使幼儿对一些基本性的原则与观念有一定的认识,并能形成一定的情感观念。
(三)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则
在构建幼儿艺术教育互动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首先,要要坚持主体性原则,即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性,教学的内容要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要使幼儿能够充分理解艺术教学的内容,并能积极的参与。其次,要坚持民主原则,即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能够一视同仁,并充分挖掘幼儿的优势与特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如何构建幼儿艺术教育互动教学模式
构建互动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艺术教育的开展,并能促进幼儿学习艺术的积极性,激发其兴趣。因此,有必要探索构建幼儿艺术教育互动教学模式的途径。
(一)应用现代教学工具与教学手段
幼儿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先进的教学工具与教学手段,积极的应用如多媒体等教学工具来放映和演示图片、视频以及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能够更加直观的刺激幼儿的视听感官,使幼儿在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不仅可以加深其理解能力,还能培养幼儿养成观察细节与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这对培养幼儿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利用现代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可以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幼儿可以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互动教学,也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二)创设多样的互动形式,调动师生双方参与的积极性
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的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出多种教学互动形式。例如,表演故事情节、分析案例、共同讨论等形式,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参与到艺术教育互动中。以幼儿园大班的音乐课为例,在大班阶段,幼儿已经接受了一定的教育,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教师就可以把音乐课上要教的内容编成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还可以加一些肢体语言和表情,使幼儿能够更好地了解歌曲的内容,记忆起来也会比较容易,还能充分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三)加强对艺术教育互动模式的内容的设计
互动教学模式不是只要让幼儿参与活动就可以构建起来的,而且学生的性格、兴趣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在艺术教育中的反应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要在开展艺术教学互动之前就对学生实际、教学内容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设计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展之前就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使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到艺术教育互动实践活动中,另外,教师还可以适时地鼓励和引导学生,不断提高互动课堂的质量。
(四)不断加强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艺术修养
幼儿教师是幼儿艺术教育的主导,对幼儿艺术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幼儿来说,教师是其启蒙教师,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到幼儿的发展,因此,教师就要严格规范自己在教学、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幼儿教师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增加其在艺术方面的修养,如加强对音乐、舞蹈、绘画等方面的认识。这样在幼儿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就可以更好的引导幼儿进行交流、沟通与互动,不断提升互动教学的质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艺术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教育工程,需要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加强对幼儿的艺术教育。教师要构建起互动教学模式,在互动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幼儿对艺术的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到艺术教育中,并从中认识美、发现美、感受美。
参考文献:
[1]白红彦.关于幼儿艺术教育的几点探索[J].中小学电教(下),2011(10).
[2]焦梦遥.关于幼儿艺术与审美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家教世界,2014(2).
[3]史蓉.幼儿艺术教育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J].新课程学习(上),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