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音乐学科教学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坚持实施素质教育,在进一步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认真学习,研究“洋思”,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的同时,更具有高尚的、健康的审美情操和较高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工作情况
1、通过学“洋思”,采用分组分框讨论完成学习任务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培养了合作学习的精神。
2、认真贯彻学校计划,要求和教纲要求,并结合本学期制定的计划进行实施教学,本学期工作任务都能按质按量顺利完成。
3、继续实行奖分积分制,能有效地约束学生的课堂纪律和衡量学生整个学期的表现分。
4、运用多媒体教学年段优化课堂教学。
如录像、录音、图片等,大大加强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提高限学生的学习兴趣。
5、搞活第二课堂的合唱小组辅导,使学生认识了合唱、理解了合唱同时也体会了合唱。
三、学生情况
1、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加强了。
2、学习观念有所转变,学习兴趣日渐提高。
关键词:音乐教学 智力 学生 发展
1983年,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在其著作《心理结构》中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不是单一的一元结构,而是由八种独特的、相对独立的智力所组成的。这八种智力是: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动觉智力、人际智力、内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本文主要探讨音乐学科教育对智力发展的影响。因此本文对智力的认识,主要采取两种说法,第一种是普遍认同的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第二种是燕国才的《智力因素与学习》一书中阐述的,智力是由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五个基本因素组成,它是由这五种因素有机组成的结果,而不是简单的五种因素的相加。
一、达尔克罗斯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学生智力的影响
音费Э平萄目前主要采用四种教学方法,它们分别是:达尔克罗斯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铃木镇一教学法。以下以达尔克罗斯教学法中的节奏旋律速度教学方式以及奥尔夫教学法中的人体打击乐器教学方式为例,阐述音乐学科教学对(4至12岁)儿童的智力发展的影响。
(一)达尔克罗斯教学法对儿童身体动觉智力、注意力、观察力的影响
达尔克罗斯作为一名瑞士的音乐教育家,他的主要贡献在于体态律动。体态律动,又称和乐动作,是由身体对音乐作出反应的练习组成,帮助学生通过整个身体的反应对节奏等音乐要素加以体验。举例说明,教师在钢琴上演奏今天要教的歌曲旋律,要求学生们听到速度快的时候,原地小跑,听到速度慢的时候,原地走路。这种训练是针对初次接触音乐的低年级儿童进行的,随着音乐教学的增多,可以变换更为复杂的形式。这个教学法可以看出,音乐学科教育对于学生智力发展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提高学生的音乐智力,还提高了学生的身体动觉智力和注意力。
(二)奥尔夫教学法对儿童人际智力、语言智力的影响
奥尔夫是德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我国学者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译为“元素性音乐教育体系”。奥尔夫曾说:“元素性是指那种属于原始教材的、原始起点的、适合于开始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儿童的。”例如,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有一项是将人体当做一个打击乐器。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四个组,第一个组学生用嘴巴发声,第二个组学生用拍手发声,第三组学生用拍腿发声,第四组学生跺脚发声。然后给学生有四个声部的简单节奏谱例,大家一同合作,完成这个具有四个不同声部的节奏打击组合。这个练习,除了可以锻炼儿童的节奏能力,还提高了儿童的人际智力,因为需要协同合作,就必须要考虑其他成员的速度,要有集体意识。再例如,给语言标记音高的练习。例如在课堂上,老师让学生说:“妈妈”。之后老师在钢琴上弹出不同的两个音高的组合,让学生们听辨,我们说的“妈妈”最接近哪两个音的音高。这种练习有利于学生形成对语言音调的敏感性。
二、我在音乐教学中总结出的音乐教育对学生想象力、自然观察能力和记忆力的影响范例
在音乐理论中,音乐有四个基本要素,分别是:音高、音色、速度、强弱。其中“音色”,是最能够锻炼学生想象力的一个音乐特性。当我在进行教学实践的时候,我让学生聆听不同的乐器,要求同学们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乐器,例如当学生听到小提琴演奏出优美的旋律,我首先引导学生拿出红色的彩笔,当学生听到圆号吹出低沉的声音,学生自己就会拿出灰色和黑色的彩笔。或者我换一种方法,要求学生们听旋律猜动物。当学生们听到一段欢快的旋律,我要求学生们说出一种动物,这时候大多数学生们会说小鸟、小蜜蜂等等空中飞翔的动物。当我播放一段低沉的旋律,学生们通常会猜是大灰狼。由此可见,音乐学科教学,如果可以采用正确的方法,再加上教师有引导性的提问,是能够很快提高学生们的想象力的。而这种对于生活、自然的想象,也必然提高了学生的自然观察能力。
对于6至12岁的儿童,是完全具有成人意想不到的音乐记忆力的。在二年级的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唱一句旋律,要求学生用手做画圈圈的动作,之后教师再为学生唱一句不同的旋律,要求学生做拍肩膀的动作。之后,教师放一整段完整的乐曲,要求学生听到了与第一句旋律一样的旋律时,就用画圈圈的动作告诉老师你们识别出了这个旋律,如果听到与第二句旋律一样的旋律时,就用拍肩膀的动作告诉老师。这个时候,儿童通常都是集中注意力兴趣盎然并且可以做到的。所以由此可见,音乐教育不仅从乐器演奏方面,对学生的记忆力是一个锻炼,即使在我们课堂上,如此平常的旋律识别练习,也是对记忆力的一个提高。
综上所述,本文从智力的构成出发,依据了国内外两种智力构成观点,从最具有代表性的达尔克罗斯音乐教学法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以及自己的音乐教学经验的实例进行分析,总结出音乐学科教学,对于4至12岁的学生,在身体动觉智力、音乐智力、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语言智力、人际智力上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尹爱青.当代优秀音乐教育体系与教学法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近日,看了《中国音乐教育》2004年第二期上李君老师的《要加强“说课”教学》一文,颇有感触。本人作为一名最基层的音乐教师,谈一点肤浅的看法:
应该说“说课”是在课程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最早是在语文、数学学科中兴起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标准的出现,各级各类的教学竞赛可谓是遍地开花:“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青年教师会教竞赛”、“青年教师论文评比”、“青年教师教案比赛”,最后还要来个“青年教师说课比赛”。“说课”似乎成了一种“时尚”的做法,总是少不了它,而且在会教的整个比赛中占一定比例的分值。因此,“说课”对于语文、数学学科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了。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不愿落后于其他学科,因此,在基层音乐学科教学中,也开展与其他学科相似的各种竞赛,当然也少不了“说课”这一内容。尽管许多青年教师从来没说过课,也不会说什么课,但是,要参加“竞赛”必须得学会“说课”。于是,老师们只得找来有经验的语文、数学老师讨教说课经验。用语文、数学的一套说课方法、顺序,硬套我们的音乐教学。其实,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情感的东西不是靠说出来的,它要借助一定的环境影响,渲染一种气氛,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一种东西,再通过老师的演唱、演奏,以老师的情去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的心灵得到震撼,情感就会自然地流露。这就是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不同点。音乐教学就是要用“情”去感染人、打动人。课堂上学生真实感情的流露在“说课”中是无法“说”到的,更是无法去想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支持;学科;有效教学;整合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工作逐渐与网络信息技术、多媒体应用产生了紧密联系,而信息技术也逐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进行了渗透和推广。因此,将小学音乐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进行结合,能有效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促进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以及全面发展。在当下的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也越来越为大家关注。如何有效整合成为了研究的热点[1]。为了推动信息技术支持的学科有效整合,寻求信息化教学之路的有效经验,笔者针对性地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艺术课程有效整合的建议。
一、与时俱进,提升技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顺应时展的潮流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优化和创新,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并且教师必须遵循正确的指导思想与实施原则,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不断提升信息化素养。(一)更新观念,主动学习时代在高速发展,绝不容许教师再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新时代、新技术、新观念,教师首先应认清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已经密不可分的事实。教师就是一份终身学习的职业,若不如此,终将被社会淘汰。只有具备主动意识,才能深入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是教师更新教育观念的切入点。在实施音乐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立足信息技术之于音乐教学的重要性,重视信息技术,形成信息观念,自觉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技术魅力,增强应用信息技术实施美术教学的欲望,进而走进音乐课堂,灵活应用信息技术创设多样活动,提高音乐信息化教学水平。(二)专业引领,深入推进个人的能力终归有限,拓展培训渠道,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才能为专业化发展打下基础。为此,学校应建立信息化教学专业培训平台,为各科教师提供信息技术技能培训、教学法培训、整合培训等提供平台,实现资源共享[2]。教师在终身学习观念的引导下,自主利用网络渠道学习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相融合的内容,由此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储备,积累教学经验,逐步提高专业水平。教师还可以主动利用在线方式与信息技术教师、其他音乐教师互动,向信息技术教师请教操作微课、多媒体、交互式电子白板等方法,储备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向其他音乐教师请教应用信息技术实施音乐教学的方法,储备音乐教学经验。(三)特定技术,指定支持技术问题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一大障碍,这会使得教师对应用信息技术产生恐惧感。一方面,打好学科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培训的基础,足以面对应用技术过程中的一些小状况并能迅速反应。教师在参加信息技术技能培训的过程中,要将培训与实践操作结合在一起,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尤其锻炼操作技能。同时,教师还可以自主地围绕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演示教学过程,发现信息技术应用问题,有针对性改正问题,完善信息技术认知,提高应用信息技术实施音乐教学的水平[3];另一方面,要提供专门的技术支持,成立信息技术支持中心,能够建立起一套针对学校各种技术问题的迅速反应体系。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实施音乐教学的时候,要立足实际情况,及时反馈应用问题,以便信息技术支持中心的工作人员获取真实信息,有针对性地改进反应体系,增强反应体系的有效性。(四)技能傍身,小试牛刀所有的学习,最终都是为了课堂的应用。唯有实践,才能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发现整合过程中的优与劣,尝试与优化是学科整合的不二法门,将技术、内容和教法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不断尝试与改进,才能有效地把技术整合到课程和课堂中,促进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教师在实施音乐教学的时候,要深入剖析教材内容,发现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的契合点,选用恰当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设计,根据教学设计内容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真正应用信息技术[4]。在课堂结束后,及时反思课堂教学情况,发现应用信息技术的问题,探寻问题成因,总结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完善自我,提高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相融合的效果。(五)注重实践,发挥功效想要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和灵活,在设计课堂教学备课环节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具有实践性、互动性和探究性的课堂教学形式,从而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实践中,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并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例如,在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音乐学科鉴赏教学和歌唱教学的特性组织开展课堂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辅助下进行歌唱和乐器练习,融入到适宜情境或是模仿练习中,发挥信息技术教学功效的同时,也可以增加学生体验,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互动,让学生主导课堂,实现真正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新颖的课堂实践教学中得以提高综合学习能力,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和灵活,使课堂教学效果稳定提升。
二、寻找入口,巧妙融合
并不是所有学科所有课程都可以利用技术来实现,切勿生搬硬套。当下的学科整合其实也存在弊端。例如,一说到信息化教学,我们立马想到利用平板,网络或者其他平台……学科整合就真是上一堂平板课这么简单吗?教学内容需要技术支持吗?需要什么软件、平台来实现?技术带来的是便利还是累赘?恰如其分地整合才是有效地整合。因此,在进行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地对信息技术作用进行理解和运用,并采用一些相关的案例在多媒体设备上进行展示和示范,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音乐课堂中来,提升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同时,创新课堂教学内容。(一)课例分析一:微课颠覆传统教学流程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结果。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是有准备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也是学生锻炼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微课是颠覆传统教学流程的“法宝”,是基于某一教学内容而录制的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微课打破了课堂教学壁垒,为学生提供了课前自学便利。教师在实施音乐课堂教学之前,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把握音乐文化内容、音乐创作背景、音乐基础知识等,利用有关的录屏软件录制视频,使用相关软件制作微课。在制作微课后,将其发送给学生们,打造出在线学习课堂。学生们在在线课堂上,自主下载、观看微课,与微课中的“教师”互动[5]。尤其在互动过程中,根据“教师”的指示,走进教材中,探寻音乐内容,由此对音乐内容建构初步认知,同时锻炼自主学习能力。此外,不少学生通过观看微课,产生了浓厚的学习音乐的兴趣,有利于自主地走进音乐课堂,与教师进行面对面互动,提高音乐课堂学习效果。在课后,教师可以继续应用微课,鼓励学生在微课的指导下,回忆课堂所学,梳理总结音乐内容,加深对课堂所学的理解,提高课堂学习效果。(二)课例分析二:《百灵鸟的歌》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习的兴趣是推进学生进行复杂认识活动的重要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教师讲授《百灵鸟的歌》这个单元时,教师不可能将真正杜鹃、白鸽放到学生面前,无法让学生感知各种鸟儿的歌声,学生缺少体验。因此,教师可以课前寻找资源,如各种鸟儿的声音甚至是鸟儿的视频,将这些进行剪辑并展示给学生。小学生想象力和好奇心比较重,因此在进行视频观看的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将其注意力吸引过来,并将课程内容引入到其中,从而快速让学生接受音乐知识。这一单元后面还有歌唱表演环节。当场表演的缺陷就是没有记录留存,演完就没有了。如果能拍摄下来,不仅能给学生保留作品,也是他音乐课美好的回忆。当所有的学生都有作品保存时,评价也就详细了。录像可以回放,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教师可以对着录像向学生指出哪里好哪里要再完善,学生可以很明确知道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三)课例分析三:音乐APP智能时代,手机、iPad人手必备,我们何不利用iPad让学生创编自己心中的乐曲?音乐APP拥有简洁专业的编曲功能,学生可以在线更新音色库中的各种乐器及音色,包括古典乐器、民族乐器、电子乐器、鼓、钢琴、吉他、音频素材等,并将其用于创作中。APP操作简单,不管是专业的音乐人,还是小学生,都可以随时随地轻松使用这款软件制作出音乐作品。针对不满意的地方可以随时进行修改和删减,可以随时播放来试听创作的效果,将学生创作的乐曲录制下来,甚至可以分享平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进行音乐的创作,让学生勇敢去尝试和体验。以往教学中音乐创作的条件比较高,学生需要将自己创作的音乐以乐谱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且哼唱出相应的旋律,再进行修改。这样的创作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太大,操作起来也比较复杂,因此极大地限制了学生音乐创作能力的发展。小学生需要的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形式,可以随时进行修改,并且过程不是很复杂,音乐APP完全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只需要输入简单的音符,就可以成为作曲者。音乐APP还能帮助学生练习演唱。以前的课堂,都是老师唱学生跟唱,一遍一遍,耗时较长。有了APP,可以将练习曲目导入APP,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跟着反复练唱,一遍演唱结束后,系统会自动提示你的音准是否正确。这样不仅节约时间,还可以分层次练习。学生差异肯定是存在的,练唱效果好的,完全可以练习更多其他内容,不必和全班同步练习;反之,练唱效果差的,还可以反复练习。练唱是比较枯燥的。如果利用平板,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高了,也愿意去练习。
三、技术支持,事半功倍
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课堂的使用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利用多媒体技术、软件、APP等可以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刺激他的感官,了解更多的音乐形式,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练习和巩固,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并不是很注重,经常都是按教材进行教学,然而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发展,信息技术被引入到了音乐课堂当中,从而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造了不同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能够快速融入到音乐学习当中[6]。信息技术支持的课堂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教师要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视听结合、声像一体、资源丰富等优点,为教学服务。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的美育培养和全面发展有深远影响。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融合的作用也逐渐凸显。基于多媒体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教师要善于选择优质的音乐素材,结合多媒体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音乐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有效结合,从而保证一定的音乐教学质量。随着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将信息技术引进教育领域,会给学生、教师、学校带来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契机。同时,应该看到,信息化教学是一个新兴事物,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探索。我们相信,信息技术支持的学科有效教学必将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1]沈国强.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融合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1(25):55-56.
[2]肖敏.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激活小学音乐课堂[J].考试周刊,2021(59):143-144.
[3]肖银霞.信息技术助力小学音乐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1(5):88-89.
[4]乔莉.解读如何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活跃小学音乐课堂教学[J].家长,2021(11):143-144.
[5]王璐.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J].第二课堂(D),2021(2):38-39.
1.1有效提高高中音乐教学效率
为了紧跟教育现代化的步伐,加大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教学整合的动力,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促进音乐教学细节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信息技术和音乐教学的整合不应该是对信息技术与高中音乐教学课程单一的整合,还应该有更多的对音乐学习的探索和思考。音乐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音乐资源的特点,让学生受到音乐的熏陶和教育,促进学生主动探究音乐知识,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音乐信息提取和理解的能力。加强音乐教学活动中利用信息手段的学习能力,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会音乐欣赏,延伸到音乐教育的具体过程中,可以全方位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
1.2有利于营造轻松的音乐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可以大大改善高中音乐教学环境,在课堂上打破原有的沉闷气氛,给高中音乐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同时使用视听媒体可以实现各种音乐材料的生动再现,让影像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在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中形象化的音乐语言有利于营造出轻松的教学环境。
1.3促进高中音乐教学模式的改革
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整合可以为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注入新的血液,打破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营造出良好的高中音乐教学课堂氛围,对高中音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实现突破。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实现自主学习,进而有效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整合可以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结构,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促进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推动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形成。
2高中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模式分析
2.1音乐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点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信息传输方式的扩展,也促进了信息资源范畴的丰富,提高了处理信息的手段科学化水平,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信息技术和音乐教学的整合给音乐教学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和丰富的音乐教学素材。信息技术和音乐学科的整合可以提供更多的音乐教学理论内容,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创造力,在这个意义上,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音乐教师的主要教学工具,同时也能成为学生的学习工具。当然教师必须考虑丰富的信息技术资源,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合理安排教材内容以确保合适的材料内容。同时信息技术和音乐教学的整合可以提高高中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并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可以促使对学生音乐情感的激发更简单,这样就可以很容易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另外,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促进音乐教学中互动活动的开展。高中音乐学习活动不能从多方面地相互分离,必须确保音乐教育是一项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知,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师的音乐教学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增进学生的学习效果,使课堂互动更简单。
2.2音乐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模式
2.2.1课堂教学整合模式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必须注重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有机结合,才能保证音乐教学效果更为理想,实现音乐教学课堂气氛更轻松。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音乐情境,充分体验蕴涵在悦耳动听的音乐中的情感,有利于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健康发展,促进学生高尚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生活态度的培养。对于师生互动的学习型教学模式,需要探索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这一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讨论,并通过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去发现、验证、模拟音乐知识,让学生总结其规律,完成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促使学生主体地位更加突出,鼓励学生音乐学习的自主性;这一模式不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而是要把所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合理的讲解和探讨,包括作品的音乐理论和创作手法,对具体音乐作品的风格进行了解和总结。通过这样的模式有助于学生坚定音乐记忆和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
2.2.2课外教学整合模式
信息技术的使用不应该仅仅局限于音乐课堂,更应该随着音乐教学课堂发展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通过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可以实现音乐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音乐教师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教学,同时,计算机教室可以安装相关的音乐软件方便学生合作研究学习型模式的开展。这类课外教学整合模式是基于课堂问题情境以多媒体计算机为载体,运用图像、动画以及其他特殊语言等,实现音乐相关信息资源和计算机之间的交互功能,选择和确定音乐的学习任务,通过学生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实现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获取,并促进音乐知识在学生学习音乐过程中的应用。在学习理解和研究教学经验的过程中,需要将认知结构和发展过程进行合理的整合,不断创新音乐学习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这种整合方式是通过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音乐天赋和创造性完成的,而不是在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中那样刻意背诵音乐理论和音乐技能,忽视了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可以从根本上奠定音乐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