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内向幼儿的教育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幼儿不诚实的性格
幼儿不诚实性格的养成是由于幼儿缺少担当、害怕被惩罚。幼儿的不诚实性格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一些家长为了使幼儿进行某种行为而随意哄骗、许愿但不兑现,导致幼儿对家长缺少信任,长此以往使幼儿自己也养成了不诚信的性格。另外,一些幼儿教师教育方法不当也会使幼儿说谎,幼儿做错事后为了躲避惩罚而说谎的现象频频发生。
2.幼儿内向的性格
具有内向性格的幼儿不在少数。内向性格的幼儿不善于与人交往,对幼儿长大成年后进入社会极为不利。内向性格的幼儿寡言少语,不善于表达自己,遇到问题通常自己解决,不愿意与人分享,长此以往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幼儿长大之后在团体合作中会表现得较为吃力,不易融入集体,对其未来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
3.幼儿胆小的性格
一些父母经常在幼儿面前打架、吵闹,逐渐使幼儿养成了胆小懦弱的性格。幼儿入园后一旦被其他幼儿欺负会加剧其胆小性格的发展。幼儿胆小性格并不利于幼儿今后的发展,也不利于与他人交往。因此,幼儿胆小性格是制约幼儿成长的问题之一。男孩子胆小、懦弱的性格使其缺乏责任感,没有担当意识。
4.幼儿冲动的性格
幼儿冲动的性格对幼儿的成长极为不利。冲动主要表现为对事情没有进行全面的了解就下判断而采取行为。很多事实证明在冲动时做出的行为大多是不正确的。幼儿的冲动主要表现为与他人相处不融洽时采取暴力等措施来武力解决。这种冲动的性格不利于幼儿学习知识,对其未来的发展极为不利。
二、幼儿教育中性格培养对策
1.幼儿诚实性格的培养
诚实指人的言行与内心保持一致,对幼儿进行诚信教育就是让幼儿说真话,犯错误要敢于承认,不撒谎、不逃避责任。幼儿诚实性格是在后天的教育中形成的。“曾子杀猪”的故事广为流传,曾子为了保持与幼子之间的信任,用实际行动予以证明,值得各位家长学习借鉴。家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真诚信任,唯有此法才能使幼儿得到正确的家庭教育。幼儿教师同样需要对幼儿真诚,这样才能赢得幼儿的信任,培养幼儿诚实的性格。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需要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使幼儿敢于承担错误。
2.幼儿外向性格的培养
外向性格的幼儿在处事风格上更加积极活跃,喜欢与他人交往,善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痛苦与快乐。幼儿外向性格的培养需要有意识地进行。
(1)要注意幼儿的身体健康,幼儿身体和智力良好发展是幼儿养成外向性格的基础,因此需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让其摄入充足的营养,使其身体健康成长;
(2)要加强对幼儿的关心,幼儿内心是渴望被关怀照顾的,成人满足幼儿此种需求会使其更加愉快、活泼,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幼儿教师和家长应更加注重对幼儿的情感关怀;
(3)采用正确的教育办法,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集体教育时应注意观察幼儿的性格特点,多与内向的幼儿沟通,帮助其融入集体,逐渐养成活泼的性格。
3.幼儿勇敢性格的培养
勇敢指不怕困难、为了目标勇往直前的精神。人的勇敢和自信心是克服一切障碍的基础。幼儿勇敢性格的培养需要从小进行,家庭教育对幼儿勇敢性格的培养尤为重要,父母应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其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逐渐养成勇敢的性格。幼儿勇敢性格的培养,可以从在集体面前讲话、表演方面进行。家长可带领幼儿经常参加户外活动,让其选择喜爱的体育运动等。在户外实践中,会遇到各种情况,幼儿跟随家长一起克服种种困难,能使其逐渐锻炼坚毅勇敢的品质。第一,通过榜样力量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培养。幼儿勇敢的性格在婴儿时期就已经开始养成,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成人对幼儿的教育是通过榜样的力量完成的,幼儿通过对成人行为的观察,耳濡目染逐渐养成幼儿勇敢的性格。例如:幼儿的父母是一个勇敢的人,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对其父母言行的模仿,也逐渐也成为勇敢的人。另外,在教育方式上,幼儿家长和教师要注意采取正确的办法,避免其在日常工作中随意指责、嘲笑甚至恐吓幼儿,对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避免幼儿养成胆小、懦弱的性格。第二,创造幼儿勇敢性格的培养机会。幼儿的良好性格需要在日常工作中进行有意识地培养,勇敢性格也不例外。所以,家长和幼儿教师需要为幼儿创造一切培养勇敢性格的机会,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第三,通过对文学作品逐步引导幼儿成为勇敢的人。幼儿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向幼儿介绍文学作品中勇敢的人物形象,向幼儿讲解何为勇敢、何为鲁莽。例如《西游记》的讲解中,家长可以将孙悟空的勇敢和猪八戒的鲁莽结合,让幼儿有一个形象的认识。
4.幼儿冷静性格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8―0037―01
胆小内向的孩子,不管在学习还是游戏活动中,他们的积极情绪都不高,参与兴趣不浓,这样逐渐会形成做任何事都无所谓、消极的性格。我觉得从小培养内向幼儿积极的情绪情感不但能促进他们身体健康发展,而且还能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且更有利于其人际关系、良好个性的形成。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中培养内向幼儿积极情绪的几点做法。
一、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分析其性格形成的原因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性格内向的幼儿常有以下表现:平时沉默寡言,胆小怕事,参与活动非常被动,紧张、爱哭,喜欢咬手指或衣服,不愿与人交往,不合群,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同龄孩子那种爱动、贪玩、好奇的特点,不敢表现、缺乏自信,情绪自卑、消极,似乎周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但他们的优点是乖巧听话、谦虚、做事仔细、持之以恒、会严格按照老师的指令去做,管理起来比较容易。针对内向幼儿的这些性格特点,我们要多呵护,多了解,认真分析其性格形成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并开展有效的培养措施。
二、在鼓励和肯定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要培养内向幼儿的积极情绪,首先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通过对许多孩子的观察与了解,我发现自信的孩子能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主动与人交往,能较快地适应环境。而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并不是不聪明,而是有一种“不敢”、“不行”、“不想”的消极的内心体验。久而久之,会形成自卑、焦虑、敏感的性格,并影响其个性的健康发展,甚至对幼儿的一生产生不良影响。
例如,彤彤是中班的一个女孩。上课从不举手,一般不怎么开口说话,就连笑也不常见到,感觉有自闭现象。记得有一次上课,我特意叫她起砘卮鹨桓龇浅<虻サ奈侍猓可她就是不动嘴巴,不断地咬手指头。还有画画课,她根本不动手,像是在等待时间快点过去。游戏活动她也不愿参加,没有融入群体生活。但我在整理区角图书时,她却主动过来帮我。于是我就让她担任我们班的“图书小管理员”,她点头答应。一次图书阅览活动后,她很快将图书放进柜子,虽然大小、高低不齐,但也能看过眼,我及时在小朋友面前肯定了她有责任心,并鼓励她。之后,她一次比一次整理得用心、整齐,当听到我的表扬时,她脸上露出了成功的喜悦。再后来我让她当“老师的小助手”,帮老师发放玩具、整理教学具、摆放餐具等,她也能主动帮老师和小朋友,当然也获得了我适时的表扬与鼓励。逐渐地我在她脸上看到了更多的笑容。此后她上课偶尔会举起小手,和小朋友之间的交流也多了。看到她的进步与变化,我们也感到很欣慰。
内向、胆小的孩子,难以大胆表现自己,不敢、不愿与他人交流,做事情也不敢放开手脚。但通过肯定、表扬的方式及时鼓励他,使他获得自信,消除他内心的担忧、恐惧、不自信,便能使他有“我能行”、“我也会”的信心,他才会做事积极主动。
三、在活动中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存在的价值
性格内向的孩子比较孤僻,和其他小朋友相处不是很融洽,往往表现得不合群,很少主动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被动参与的一些活动中,动作发展也不够协调,对活动项目和有点难度的动作表现出畏惧和胆怯,从不主动要求参加。针对这些特点,我们要督促他们多参加各种活动,尽量不让他们在活动中缺席,而且还要让他们在活动中多扮演角色,帮助他们克服胆怯,引导他们大胆参加,多鼓励他们表现自己,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成功与快乐,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逐渐他们便会对一些活动感兴趣,也能主动积极参与。
[关键词]被忽视幼儿 成因 教育策略 同伴关系
在幼儿园中,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孩子,他们较少受到教师和同伴的关注,经常游离于群体之外,他们的行为表现通常不具攻击性,性格循规蹈矩、内向羞涩、顺从沉默,从不做出格的事情,也不主动参与任何集体活动或在公众场合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有时甚至会逃避与他人的交流,虽然身处在班级之中,却像是团空气无声无息,因此受忽视幼儿又被形象地称为教室中的“隐形人”。有研究表明,同伴关系较差,在交往中消极、被动的幼儿,在以后的社会交往中仍然倾向于采取消极、孤独的交往策略,可能会处于较低的社会地位。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关注被忽视幼儿在园生活的状态, 及时采取教育措施进行干预,让幼儿体验安全感和归属感、树立信心,为发展良好的社会往和同伴关系提供前提条件。
一、幼儿受忽视的成因分析
(一)家庭因素
1.不安全型依恋是造成幼儿被忽视的原因,
儿童早期形成的依恋影响其后来的行为。适宜的依恋有助于一个人信赖和自我信任的形成,并且能成功地依恋自己的同伴与后代。亲子依恋的质量对幼儿的社会交往起一定的影响。安全型依恋的幼儿,在交往中积极主动,能够和抚养者形成相互信任的关系,在安全感的支持下会有兴趣去尝试探究周围环境。对于陌生人也能表现出自信、独立等心理品质。不安全型依恋的幼儿没有与母亲建立起良好的依恋关系,平时就算父母不在家,也不会哭闹。由于受到不安全感和内心冲突的困扰,在幼儿园里不能积极有效地探索环境与人建立友好的交往关系。
2.亲子互动的经验的缺失
父母在各种情境下交往所运用的语言、行为等都会成为幼儿学习、模仿的对象,他们通过观察、模仿可以学会如何与不同对象进行交往,并在与父母的交往互动中实际练习着社交方式。幼儿的许多社会如分享、谦让、轮流、合作、帮助、友爱、关心他人等,就是在与父母交往并在父母指导之下习得并发展的。尤其是低龄的幼儿,他们与教师和同伴的互动几乎就是幼儿与父母互动的翻版。幼儿与父母之间形成的亲子关系状况是师幼关系的基础。亲子交往缺失的孩子会导致她在与他人交往时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与他人相处交谈,也不知道如何运用交往的策略和技巧去获得别人尤其是同伴的接纳与认同。
(二)幼儿自身的因素
1.缺乏受欢迎者的特质
在幼儿园里,在外貌上有优势的孩子,会较多的受到教师和同伴的关注和喜爱。幼儿的气质倾向也会影响到幼儿的社会交往,尤其是在同伴交往和师往方面。幼儿气质内向或是外向直接关系着他们和教师进行互动的情况。开朗、外向且行为积极的幼儿受到教师关注与反馈的机会最多,而比较内向、不爱表现的孩子得到的关注、反馈最少。
2.社会交往技能的缺乏
幼儿的社交技能与策略对幼儿同伴交往也有重要影响。社会交往技能是人在与别人进行交往时所运用的口头语言、肢体语言、情绪和认识等方面的技能。受欢迎儿童能够很自信地加入群体,交往自然,能够有效的协调处理与同伴的关系;受忽视幼儿则表现得自卑、不自信,更多的呈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言语行为,常常是呆呆地站在远处观望群体活动。
(三)教师因素
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看到,教师互动反馈和关注最多的常常是开朗、外向、行为积极的幼儿,而在班上循规蹈矩,乖巧并遵从的孩子得到的关注最少。比如在集中活动和游戏活动中,带班老师和受忽视幼儿互动的频率很少,可能是老师要控制整个教学场面,对嘈杂混乱的班级环境感到厌烦,也有可能是班上幼儿数量太多,受忽视幼儿乖巧懂事是听话的好孩子,遵守纪律,“默默无闻”,让老师感到比较满意,不需要太多的管教和操心,从而使老师常常忽略了她。
对受忽视幼儿的教育策略分析
(一)教师的教育对策
1.在教学中关注被忽视幼儿
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同伴关系,而不能忽视那些在集体中处境不佳的幼儿。向所有的孩子伸出温暖的双手,这是每个教育者的责任。对于被忽视幼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有必要关注这些幼儿,多以鼓励和表扬的方式来肯定他们,使得他们逐步提高自信心,由被动的交往变为主动的交往。
2.被忽视幼儿进行人际交往行为训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结合具体情境,指导幼儿学习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能”如:当幼儿不知怎样加入同伴游戏,或提出请求不被接受时,建议他拿出玩具邀请大家一起玩;或者扮成某个角色加入同伴的游戏;对幼儿与别人分享玩具、图书等行为给予肯定,让他对自己的表现感到高兴和满足;当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指导他尝试用协商、交换、轮流玩、合作等方式解决冲突;利用相关的图书、故事,结合幼儿的交往经验,和他讨论什么样的行为受大家欢迎,想要得到别人的接纳应该怎样做;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幼儿在具体活动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学习分工合作。①
(二)家长的教育对策
1.关注幼儿的同伴交往
创造交往的机会,让幼儿体会交往的乐趣。如:利用走亲戚、到朋友家做客或有客人来访时机,鼓励幼儿与他人接触和交谈;鼓励幼儿参加小朋友的游戏,邀请小朋友到家里玩,感受有朋友一起玩的快乐。②
2.注重幼儿社会交往技能的培养
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在家里可以多向孩子询问幼儿园的事情,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教孩子在同伴面前展示自己,学会倾听和观察,对自己形成正确的评价。在公共场合,锻炼幼儿与其他人交往,比如说肯定幼儿的友好行为。鼓励孩子养成喜欢帮助别人的好习惯。这样有助于得到其他小朋友的肯定。教孩子学会自己解决冲突。使得幼儿能够以讲道理的方式来解决冲突,而不是以攻击或者是消极退出的方式解决。家长不能以包揽的方式来替孩子解决问题或者是偏袒自己的孩子。
(三)家长和教师做好沟通和配合
幼儿园教师与家长的良好沟通,有助于教师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从而找到幼儿在园的一些异常表现的原因。教师与家长一起制定幼儿的教育方案, 共同做好改善幼儿同伴关系的工作,达到教育的一致性,才能够使得幼儿的良好行为巩固起来。
[注释]
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年10月
②《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年10月
[参考文献]
[1]庞丽娟,同伴提名法与幼儿同伴交往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1:p.18-22
[2]侯爱民,国内儿童同伴关系研究综述.山东教育科研,2002(07).
[3]郑信军.国外儿童虐待的心理学研究述评.中国特殊教育,2006,11:89-95
[4]邹泓,同伴关系的发展功能及影响因素.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02)
摘 要:由于遗传、环境影响和生活经验各不相同,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个性特征和行为习惯,个体间存在很大差异。要想真正实现因人施教,教育者必须全面、客观、深入地了解被教育对象,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教育,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而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指出:“幼稚教育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结合方能取得充分的功效。”
关键词:施教;合作;沟通
因人施教要做到家园同步,要针对每一个幼儿的不同情况,对家长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孩子在园的教育与在家的教育协调一致,通过家园的密切联系配合共同达到因人施教的目的。
一、家园沟通,提升家长认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家长常常将自家孩子的缺点与别人孩子的优点做比较。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究其原因,往往是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违背了“因人施教”的原则。而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幼儿汲取生活经验的源地,因此,只有密切幼儿园与家庭的联系,通过提升家长对教育的认识,使家长针对自己孩子的个性特征进行教育,才能使家园双方都做到因人施教,从而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在做好家L工作,提升家长认识中,我们要通过召开家委会、组织家长沙龙、发放家园联系册、编撰家长园地、家访等一系列的形式来促进家园联系,并抓住一切机会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充分认识自己的孩子,以便正确地实施“因人施教”,让幼儿各方面得到均衡发展。我曾经教过一个叫文×的小女孩,她聪明可爱,只是性格内向,胆小怯懦。一次家长开放日,来了很多家长,教育活动展示中,那些性格活泼的孩子争先恐后表现着自己,让自己的爸爸妈妈乐开了花。而文×却在老师、父母的一再鼓励下仍“无动于衷”,表现得紧张、被动且不合群,这可气坏了她的家长,他们“不失时机”狠批着孩子。活动结束后,我将文×的父母请到了一边。经过与他们的沟通,我们共同分析了造成文×这一状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家长平时对其管教太严,要求过高,在家又缺少与同伴的交往造成的。针对这一情况,我与家长制定了教育方案:首先,在幼儿园,老师多关心她,多与她进行情感交流,使她感受老师的温暖,并及时鼓励她,使她克服自卑心理。其次,在家中,家长不对孩子提过高的要求,善于发现孩子自身的优势,及时表扬孩子的点滴进步。第三,多让其参加集体活动,使其感到自己也可以为班级作贡献,增强自信心。第四,加强家园联系和沟通。通过一段时间有计划的共同努力,文×和以前大不一样了,已经成了一个聪明、活泼、开朗的孩子。
二、家园互动,密切家园合作
家庭是幼儿园的合作伙伴,密切家园合作,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及主动参与,实现幼儿园与家长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才能真正做到因人施教。我园在近年的活动中,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展保教咨询活动、定期召开家长会,专题调查等活动,在此基础上,各班还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不定期开展育儿沙龙、亲子半日活动开放等家园共育的教育形式与做法,同时利用宣传橱窗、家园栏等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改变了家教观念,密切了家园合作。
通过这样的家园互动,可以使家长发现孩子的优点和不足,客观评价自己的孩子,从而与幼儿园密切配合,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实现因人施教,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三、家园同步,做好因人施教
在幼儿园,由于老师工作所具有的专业性,基本上都能针对孩子的不同特点教育、引导他们,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但孩子一旦到了家中,接受的家庭教育有时又会是另一种情况。而孩子由于年龄小,辨别能力还不健全,如教养不当,很容易出现一些不良的习惯。针对这种现象,我们一定要家园同步,做好因人施教。
翟×是个特别聪明的孩子,在班上唱儿歌、讲故事、科学识字……无人能比,只是动手能力不太好。为了使孩子能够全面发展,在日常教学及活动中,我总是有意识地训练他的动手操作能力。一次进餐开放,我们要求孩子们不用他人帮助,吃完自己的一份。其他孩子都自己将虾子剥开并进食,而他却像见到救星一样把虾子递给了妈妈,他妈妈也很自然地剥开虾壳后递给了他。这是一位在生活中过分溺爱、保护孩子,在学习上又一味灌输的家长。对于这一现象,我们与家长一起想办法,制定教育措施,使这位家长改变了以往“一切包办”的做法,并有针对性地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家园同步,共同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理论和实践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只有做到家园配合一致,才能真正实现因人施教,才能使教育真正面向全体幼儿,才能对每个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为其身心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性格迥异;监护人;沟通;开展活动
我是一名教师,当然关注最多的是留守儿童。
我班基本上是农村孩子,实际幼儿35名,其中留守儿童10名。从小班开始,我特别关注了我班的留守幼儿,发现他们的性格与其他同伴有些迥异:
1.性格内向、胆小,不善于与人交流
孩子接受母爱甚少。孩子出生几个月或断奶后交给老人照看。孩子长期感受不到母爱,不愿与人交往,不爱说话,性格内向胆小。如欣×小朋友就是这样,孩子们玩“老鹰捉小鸡”“捕鱼”“丢手绢”等游戏,她就站在旁边或干脆待在教室不出去。
2.乖张跋扈,我行我素
这类孩子基本上从小娇生惯养,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心头肉。如我班的雨×小朋友,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玩具时,看着好玩的玩具就从别人的手上抢,然后自顾自玩起来,弄得其他孩子在那里哭。
3.性格乖巧,自理能力特强
这是典型的乖乖女,奶奶的贴心小棉袄。小×就是这样的女孩:父母离异,奶奶把她带大,由于奶奶年龄大,小×从小就听话,经常帮奶奶做事。帮奶奶摘菜、洗碗、扫地、倒垃圾……不光是家里,在幼儿园也喜欢劳动。别的孩子来园还哭哭啼啼的,她却一脸异样:这有什么哭的呀?
一、幼儿的现状分析
1.幼儿渴望亲情
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与孩子聚少离多。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以与孩子沟通、团聚,致使孩子忘记父母的样子,小班时我曾问过孩子:“宝贝,你是谁生的?”孩子说:“我是奶奶生的。”父母很久不与孩子见面,致使孩子忘记父母的样子,父母与他们更谈不上有何亲情。
2.监护人缺乏保护意识
记得在小班有天放学时,我班的月×小朋友被外公接回了家。待老人家去田里干活的功夫,月×凭着妈妈外出打工时的记忆,向妈妈走时的方向沿着公路不停走,不知走了多久,幸好被我班的另一位家长发现,给带回了家,否则会给这个家庭带来多大的伤害。
3.幼儿的行为习惯较差
大多数留守幼儿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为不讲卫生,挑吃挑穿;有的孩子不听监护人的话,顶撞祖辈、不服管教、我行我素。
4.监护人自身素质低
这些孩子的监护人大多是老年人,年龄大,文化层次不高。长期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要什么给什么,想什么有什么,各方面都给予优惠政策。对于生活细节不给予指导或误导,严重的也只是说说而已。孩子慢慢形成了霸道、任性的毛病,习惯以自我为中心。老人习惯给予孩子物质上的关爱,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
二、针对留守儿童,我班采取多种形式的帮扶措施
1.摸底造册,建立留守幼儿特别档案
针对我班十名留守幼儿的情况深入家访了解,随时关注他们的动态。
2.抓住时机,做好与“留守幼儿”监护人之间的沟通
亲情是我们永远也无法割舍的爱。留守幼儿大多是跟随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由于父母不在家,老人自然就十分疼爱。尤其是独生子女,老人更是疼爱有加。我班鑫×小朋友,经常带个手机玩游戏,弄得全班孩子都围着他,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学习秩序。于是,我收起了他的手机并交给老人。老人却说孩子玩游戏会变得越来越聪明。我耐心地和老人家谈心,讲了孩子带手机到幼儿园的影响,长期玩手机对眼睛的危害,以及沉迷于游戏对学习习惯养成的影响等等。老人终于转变了其错误的认识。
3.为留守幼儿的沟通提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