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移动通信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我国近年来科技事业的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为依托将人们带入了信息时代,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给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便利。其中,移动通信技术极大的缩短了距离的限制,使得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和通信。目前,以手机为终端的移动通信已经成为人们正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国的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迅速,移动通信技术目前已经进入了4G时代,更快的网络传输速度和更迅捷的及时会话带来了更加现代化的体验。移动通信技术是实现依托于通信工程的组网,组网的设计和质量从根本上影响着移动通信质量和体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将基于移动通信的核心网络概念,针对组网的设计和实施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2移动通信核心网络概述
网组分层技术是移动通信网络搭建过程中常用的技术,其优点是能够实现移动通信核心网络功能的模块化,从而使得通信功能实现专门化,能够有效地提升通信效率,并且当网络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快速地定位故障,并在不影响其他功能的前提下进行维修和替换。通常移动通信核心网络包括接入层、传输层、控制层和应用层等,各层次之间协调有序完成工作,并最终实现核心网络的功能统一。为了提高移动网络的通信质量和用户体验,组网相关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针对移动通信中的稳定性、可靠性、运行效率等方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研究工作,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运用,如现在正在逐渐普及的第四代核心网络系统。这类的基础研究工作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移动通信工程组网技术的发展,使得我国能够跟上信息时展的浪潮。
3移动通信核心网分层技术的原理
3.1移动软交换技术的原理及功能
移动软交换技术是移动通信核心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移动软交换技术为依托的移动软交换系统体系主要有业务平面、控制平面以及交换平面等部分组成的。它主要是通过相关的分层技术,来对移动通信的业务进行相应的控制,这样不仅可以有利于信息数据的传播,还使得整个移动通信系统的信号接入功能得到进一步的保障。在该技术的实现过程中,由于不同的控制模块以不同的工业设备为基础,因此其控制标准各不相同,如何实现不同设备间的协调和调度,使其作为一个整体发挥作用时移动软交换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控制平面是移动软交换系统的核心,其依托于移动交换服务器,实现不同设备间的协调与整合。
3.2信令网组网技术
信令网组网技术也是移动通信核心网络的重要技术支撑,尤其随着移动终端使用用户的爆炸式增长,其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目前,移动通信的用户量正在大幅上升,其对业务种类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多,随着用户与网络之间的数据交互频率和交互数据量的大幅增加,给核心网络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对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信令网作为用户使用频率最高的网络,传统的链路能以应对巨大的用户访问量,为此提出了基于的新型信令网技术,该技术依托于通信协议,能够应对大负载的信息收发,其中信令网是一类典型高效的信令网,其协议栈为,其包含的信令传送协议能够提升挽留过的可靠性,保证信息按照标准通信协议进行收发。
4移动通信工程分层组网的设计
4.1分层组网的原则
移动通信工程的组网设计是实现其通信功能的基础,组网设计是否合理严重影响着移动通信体验,一般的工程组网依然按照分层结构设计,并在设计中遵循如下原则:合理性、安全性、高负载性、兼容性。合理性是指各功能模块的设置合理,便于统合和协调;安全性是指核心网络需要具备一定的抗干扰和防御机制,确保通信数据完全;高负载性是指核心网络能够面向用户增长的信息收发和数据交互需求,能够保证高负载作业下的可靠性;兼容性是指能够适应2G、3G、4G网络信号的处理和交互。在上述原则的基础上,考虑用户需求和市场情况,设计出安全可靠稳定的移动通信核心网络。
4.2组网的具体方案
以目前已经普及的3G网络组建为例,针对控制平面层的设计进行探讨,主要包含两套设计方案:①MSCServer建设方案。MSCServer服务器选择在大中型城市的二干传输节点上,以保证网络的安全性、便利性以及维护管理水平和局房条件,并在规划设计IP承载网时要保证设置IP骨干节点和MSCServer设置是一致的。此外出于安全考虑,MSCServer大容量设置时要制定相应的备份策略。②信令网方案。在设计过程中将软交换设备引入原有网络交换端中,降低原有网络受到的影响,在短期内实现更好的信令传输效果;同时在设计信令网时要将原有的TDM承载方式保留下来,并新增软交换架构,其与MGW间传输信令的方式为IP传送,可通过网络连接设备实现。
5总结
关键词:移动通信基站;环境保护;环境问题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环保意识和水平的提高,公众对电磁辐射环境安全越来越关注,对移动通讯基站建设项目的投诉也变得较为频繁,如近期查处的涉诉基站多为未经省环保厅“环评”审批的违规建设项目。为进一步加强电磁辐射环境管理,保证我市辐射环境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环境问题逐步成为当前人们生活中的主要手段和控制因素。
一、存在问题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的完善,移动基站辐射问题逐渐成为备受公众瞩目的焦点之一,在一些移动通信发展快速的区域尤为明显。电磁波影响,各种电力问题的出现成为当前社会发展和环境污染的主要手段。
二、电磁波及其分类
一般地,电磁辐射(Electro Magnetic Radiation)定义为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现象。电磁辐射发生在无线电的各个频段:有甚低频到甚高频的无线电波,还有频率更高的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及宇宙射线等等。值得指出的是,人类自在地球上诞生以来,就一直处于各种形式的电磁辐射之中。如果不计现代社会中各种电磁发生源形成的电磁波,天然环境下地表面的电场场强在120v/m~150v/m,在靠近雷暴区域,可高达20KV/m。静态地磁场的磁通密度为0.03mT~0.07mT(毫特斯拉)。人类就是在这样的电磁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
三、电磁辐射限值
(一)SAR值
国际上,FCC、ICNIRP(国际非电离性照射保护委员会)、IEEE等机构先后制定了电磁辐射对人体影响的衡量技术标准,通常用SAR(Specific Absorption Rate,比吸收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单位质量的物质吸收的电磁辐射能量。根据国际电信联盟和国际卫生组织推荐的衡量手机辐射的技术标准SAR值的要求,GSM和窄带CDMA手机的电磁辐射必须在国际权威卫生组织认证的许可范围以内。
我国实施的《电磁辐射与防护》(GB8702-88)标准中,公众照射标准为:在1天24小时内,任意连续6分钟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应小于0.02W/kg;职业照射标准为:在1天24小时内,任意连续6分钟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SAR)应小于0.1W/kg。
(二)电场强度和功率密度
我国的《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88)定义了微波频段电磁波卫生标准。在这个国标中,将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标准分为二级:
一级标准:安全区,指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期居住、工作、生活的一切人群(包括婴儿、孕妇和老弱病残者),均不会受到任何有害影响的区域。
二级标准:中间区,指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期居住、工作和生活的一切人群(包括婴儿、孕妇和老弱病残者),可能引起潜在不良反应的区域,在此区域内,可建造工厂和机关,但不许建造居民住宅、学校、医院和疗养院等。
和其他国家的标准相比,我国的标准是比较严格的,欧洲大部分国家现在都是0.2mw/cm2,美国1982年颁布的标准是3mw/cm2,比我国要宽松75倍,足已证明我国政府在有关电磁辐射环境保护方面是极其负责的,而且移动通信运营部门的整套设备以及技术参数也是按照国家标准严格控制的。
四、基站电磁辐射的强度
基站的通讯信号通过基站天线向外辐射。一个典型的移动基站由三组天线组成,每一组有三根,一根用于发射电磁信号,另二根用于接收手机发出的信号。基站天线的发射功率一般在20W~60W范围,这样的功率就相当于一个家用照明灯的功率。手机通讯系统主要是以增加基站的方式来扩容,而不是用增大发射功率的方法。
由此可以推论:移动通信基站密度越高,相应每个基站电磁辐射强度越低;GSM手机距离移动通信基站越近,GSM手机在使用过程中对通话者电磁辐射当量越低、越安全。 所以,要降低手机和基站发射功率,目前可以采取的措施,就是全社会从移动通信的发展大趋势出发,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基站,因为只有一个科学、合理布局的基站建设方案,才能满足广大的手机用户在较低发射电磁辐射的情况下,实现可靠的移动通信。
五、保护措施
在我国,以《环境保护法》为主体的法律法规体系,主要针对的是城市环保和工业污染防治。教学的环保工作同其经济发展战略一样,长期着重于城市和工业。基层的监管能力不够,规范条例的强制性不高使其在移动通信基站的成效有限。我国于1973年制定了第一个环保工作规划,1983年把环境保护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此后,各省市先后制定了针对城市的环保规划。(三)城乡环保投入的非均衡性 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决定了环保投入应由政府承担。城市环境建设的费用在现有的财政及税收体系下,能获得一定保障。在教学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中,计划实施重点工程项目177项,总投资144.08亿元,城市的基础建设和污水、垃圾处理项目达67项,约80.58亿元,而明确说明为移动通信基站项目的仅4项,约8.29亿元。这表明移动通信基站环保所需资金相对于城市几乎毫无保障可言。 (四)城乡环保意识的非均衡性 环保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环境状况和了解环保规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基本价值观念而发生的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它最终体现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上。首先,教育文化水平的差距既影响了移动通信基站居民对耕种方式、农业化学物品和乡镇企业发展思路的选择,也使他们对环境状况和环保规则的认知相对落后。其次,在经济和生活水平差异较大时,城市居民更关注生活环境质量,移动通信基站居民更关注经济发展。再次,人们普遍认为人口集中、工业聚集的城市是污染的主要地区,而移动通信基站具有自我净化的能力,因而将环保的重心放在了城市。 三、促进教学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的对策 教学的环境保护存在明显的“城乡二元化”现象,这就需要统筹城乡环境保护,为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一)建立健全移动通信基站环保制度 首先,要把城市和移动通信基站的环保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为使移动通信基站环境管理有法可依,就要建立涉及移动通信基站资源与环境保护、农产品生产安全和乡镇企业污染治理的法律法规。
关键词:品牌忠诚;顾客满意;移动通信
随着电信产业的重组方案基本敲定,我国移动通信市场将由双寡头竞争形成新移动与新联通、新电信三寡头竞争的格局。为在将来的移动通信市场纷争中占领先机,电信运营商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找出导致品牌忠诚形成的根源所在,然后结合实际,从实际层面上探索品牌忠诚的管理策略。
一、品牌忠诚的重要性
品牌忠诚的重要性源于其对企业确立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影响。首先,忠诚顾客一般不会受其他品牌的产品或服务的影响,而且对市场中潜在的产品或服务的供应商具有一定的抵制力和免疫力。当品牌忠诚形成后顾客会减少对其他竞争企业提供的新产品信息的关注,而且其促销手段(如降价促销等)也很难对这类顾客的消费偏好产生影响。其次,忠诚的顾客是一项真正能给企业带来增值效应的资产。弗雷德里克等人通过对广告等十几个具体行业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顾客流失率越低,企业利润增加得就越快。这种相关关系虽然在不同行业存在差异,但从总体上来看,忠诚顾客每增加5%,则企业的利润会上升25%-80%。再次,维系与老顾客的关系所需费用也较低。美国学者Slater和Marver进行的一项研究数据显示:吸引一个新顾客的费用是保留一个老顾客费用的4-6倍。此外,忠诚顾客的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上,它还体现在对企业的无形资产收益上。忠诚的顾客将会向关系人群传递自己的满意感受,为企业建立良好的口碑,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吸引更多的新顾客。从长远看,忠诚顾客群的建立可以为运营商注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从而为我国电信业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移动通信行业品牌忠诚形成的影响因素
(一)顾客满意因素
菲利普・科特勒给顾客满意下的定义是:顾客通过对产品或服务的可感知效果(结果),与他的期望值相比较形成的感觉状态。满意水平是可感知效果与期望值之间的差异函数。如果效果低于期望,顾客就不满意;如果可感知效果与期望相匹配,顾客就满意;如果可感知效果超过顾客的期望,顾客就会非常满意、高兴或欣喜。
在市场营销领域,业界对顾客满意理论的实证研究时日已久。美国贝恩公司的一次调查显示,在对公司产品满意的顾客中,有65%-85%的人会转购其他产品;在汽车业中,顾客满意率平均为85%-95%,而顾客的再购率却只有30%-40%;在餐饮业中,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的顾客中,仍会有60%-80%的人成为品牌转换者。由此可见,满意的顾客更有可能成为忠诚的顾客,但是顾客满意并不等于顾客忠诚,满意与忠诚的关系在不同的情形下,有不同的结果。
顾客满意是顾客品牌忠诚的前提条件,真正忠诚的顾客一定是对企业品牌满意的,而满意的顾客不一定会对企业忠诚。顾客品牌忠诚的建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断地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消费经历,才可能把满意的顾客转变为忠诚的顾客。
(二)顾客价值因素
许多学者提出价值才是提升品牌忠诚的关键因素。William D. Neel(1999)认为顾客品牌忠诚是由价值驱动,而非满意驱动,顾客满意只是该品牌的产品进入顾客下次购买的备选集而己,但不能保证顾客重复购买。顾客价值论认为每一个顾客都会评价产品的价值结构,顾客在购买产品时根据顾客自认为重要的价值因素如产品的品质、价格、服务、公司的形象、对顾客的尊重等因素进行评估,然后从价值高的产品中选择购买对象,因此要使顾客品牌忠诚必须为顾客提供满足他们需要的价值。Blackwell等人提出的价值――品牌忠诚度模型认为感知价值由感知利得、感知利失和个人偏好形成,并受情境因素的影响,感知价值对顾客的再购买意愿起决定性作用,情境因素在直接影响顾客品牌忠诚度的同时,还通过作用于感知利得、感知利失、个人偏好进而间接地影响顾客品牌忠诚。一般来说,顾客是在有限的搜寻成本、产品和服务的知识及一定的经济成本下追求最大化的价值实现,然后从消费经验学习过程中渐渐修正自己的期望价值,这些经验足以影响顾客的满意度及再购买意愿。
由以上的论述可见,顾客价值驱动理论认为顾客价值对顾客的再购买意愿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进而对顾客品牌忠诚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是我们要理解到顾客满意和顾客价值并非是矛盾的。顾客满意是指顾客购买后评价的感觉,而顾客价值是指顾客购买前的评价。顾客购后评价的感觉来自于购前评价和购后实际利得的比较,而购后感觉(顾客满意)正是顾客品牌忠诚行为实施的直接动因,所以,如果按照顾客价值驱动理论逻辑,品牌忠诚的最终驱动因素应该是购前评价(顾客价值)和购后感知利得的结合,故购买后的评价感觉(顾客满意)才是品牌忠诚的直接驱动因素。
(三)品牌形象因素
众多学者对品牌形象对品牌忠诚的影响做了许多研究,总结这些学者们的研究发现,品牌形象影响顾客的品牌忠诚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点。Fornell(1992)认为品牌形象通过顾客满意影响顾客品牌忠诚,品牌形象是顾客消费体验累积的函数,它对顾客满意评判会产生一个光环效应,当顾客对一个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满意时,他们会改善对公司的态度,这种态度会影响日后的顾客满意,进而增强顾客品牌忠诚。
品牌形象并不是通过顾客满意来影响顾客品牌忠诚。顾客首先对品牌产生感性认知,然后对品牌进行总体评价与综合评价,最后顾客对品牌有了理性价值判断,正是这种理性的判断影响着顾客忠诚。而对品牌进行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受外界对品牌形象认知的影响,且顾客一旦做出某种判断,就会产生惯性思维,对品牌形成偏好或偏恶,进而影响忠诚与否。因此,品牌形象应该是直接作用于品牌忠诚的。
(四)转换壁垒因素
Burnham等人认为:各种各样的转换壁垒影响了消费者留在当前服务提供者上的意愿。并且他们的经验证明了即使是在转换壁垒低的工业品市场,转换壁垒的水平和种类比消费者满意更好地解释了购买者的意愿;他们还认为,除了经济转换壁垒以外还有过程转换壁垒(如学习、构建、评估、时间成本)。
白长虹、刘炽在对服务业顾客忠诚的影响因素研究中提出除了顾客感知的不确定性和市场结构外,竞争的强度和诸如会员制、顾客俱乐部等因素也增加了感知的和实际的转换壁垒。因此,在服务业中转换壁垒与顾客忠诚是高度正相关的。
由以上论述可见,转换壁垒与其他因素比较虽然是被动的因素,但也是防止顾客不忠诚的一个因素。
三、移动通信业品牌忠诚的培育
(一)提高顾客满意度,激发品牌忠诚
顾客满意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于消除和弱化顾客不满意的因素,强化顾客满意因素,从而促进和激发顾客品牌忠诚的形成。
1、提高员工素质。在移动通信行业,一线服务人员的工作态度直接影响着客户对企业的认知。顾客往往会与营业厅或其他服务网点的某位或几位员工的人际关系良好,正是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使顾客保持接受移动运营商的服务。一旦员工流失,与之有良好关系的顾客也随之流失。因此,提高员工的忠诚度非常重要。为促成员工的忠诚,企业除应提供合理的薪酬体系、良好的工作环境等物质利益外,还应从精神上和感情上培养员工的忠诚。其中包括对员工得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和肯定;通过对员工的提高培训,使员工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树立员工的使命感和荣誉感,让每个员工以主人翁的姿态主动参与到企业的工作中去。
2、提供高品质服务,强化顾客满意。服务是中国移动通信运营商面临的最大问题,垄断经营环境下的产品经济观念影响着主动服务的观念,漠视顾客满意,增加顾客转换壁垒而忽略服务质量的做法已不适应新的市场竞争环境。运营商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提高服务水平,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容。首先应该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在保障通话畅通的同时,运用高新技术提高通话质量,并提供多功能和便利的通信服务。同时,针对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开拓新兴业务来满足消费者也是移动运营商们的当务之急。移动互联业务如“移动银行”、“移动证券”等,代表了未来移动通信业移动增值服务的发展方向。中国电信运营商应做好这方面的调研、技术支持,建立配套的基础设施和专业服务系统。
(二)巩固与保障品牌忠诚
1、建立客户品牌为核心的品牌管理机制,巩固品牌忠诚。移动运营商要促使顾客对企业品牌形象的认同。移动运营商的企业品牌形象包括功能和情感两个部分,具体表现为企业文化、形象识别、服务品牌、产品类型等诸多方面。其中,功能部分是一种很容易被顾客认知的有形特征,而情感部分却是通过顾客对移动运营商的感情和态度来表现的一种心理尺度,这种情感来自于顾客与移动运营商的交往经历,也来自于顾客对产品功能特征形成的一种信息处理。虽然通信质量对客户在网保持仍然有较大的作用力,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竞争的加剧,网络本身难以形成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独特的品牌将是形成差异化并有效保持客户的重要途径。建立客户品牌为核心的品牌管理机制,要立足于客户细分和对不同细分客户特质的深刻理解,服务特定的客户群体,从客户体验出发,赋予品牌明确的性格个性,然后根据品牌个性,配置有针对性的业务、套餐、广告宣传、促销活动,传导某种生活方式,极大丰富品牌的内涵。这样使该类客户对品牌价值更加认可,在圈内形成良好的舆论口碑,增加客户心理依附。强大的客户品牌一旦建立,将是无形的客户保持屏障,形成客户对品牌内部群体的归属感,对竞争对手予以排斥。
2、有意识的加大顾客转移壁垒,保障品牌忠诚。加大客户转移壁垒,具体操作可分为以下几点:(1)优先加大感知机会壁垒。移动通信企业可以帮助客户管理订货、维护、付款、存款甚至是秘书等事务,从而为客户提高效率和产出,也可以采用诸如免费印制号码薄,提供查号服务,以及为客户提供电子秘书服务,使得客户的联络资料己经被其周围的人广泛熟悉,如若更改会造成极大不便;同时也可以为客户提供附加服务,通过这些方式提高客户价值可以使客户在和企业竞争对手的横向比较,感知到自己在目前的服务商得到的价值高于其他服务商,加大了客户被其他竞争对手抢夺的难度。这种做法值得有能力的移动运营商借鉴。(2)增强客户对沉没壁垒的感知。当客户替换原有服务运营商时,特别是选择新的技术体制网络服务时,重新购买新的手机终端所花费,还有客户改变使用习惯带来的负面影响,它更多地表现在对客户消费行为预期的影响上。同时,增强转移到其他移动运营商的风险。值得指出的是,转移壁垒策略可能只会达到短期维系客户的目的,但从企业的长远利益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方面考虑,转移壁垒策略不宜长期使用,更不能作为企业的战略加以考虑,企业应该将精力花在增强顾客满意度和提高品牌形象上。
参考文献:
1、S.A. Blackwell, S. L. Szeinbach, J. H. Barnses, D. W Garner and V Bush, The Antecedents of Customer Loyalty[J].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1999(4).
2、William D. Neel, Satisfaction Is Nice, But Value Drives Loyalty [J].Marketing Research,1999(6).
3、李忠宽.顾客忠诚的价值驱动模式[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3).
4、Fornell,C.A National Customer Satisfaction Barometer: The Swedish Experience[J].Journal of Marketing,1992(1).
[关键词]移动通信;管理;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TN92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2-0191-01
一、移动通信网络维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1 移动通信网络要求要有高质量的网络维护
因为移动通信网络的结构较为复杂,在组网的过程中,网络中的部分关键网元处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因而对它的高维护质量的要求就是由于其重要程度而决定的。通过简单的概率就可以得出,在其它的条件都不变动的情况下,增加维护的设备量,也会增加设备本身可能出现的故障次数。虽然,因为不断增加的新技术应用及不断提高的制造工艺水平,也不断提高了设备总体的无故障时间。可是一些设备的单元盘,因为其光元器件本身对温度极度敏感的特性,而使得更大及更远距离的传输容量往往会缩短光元器件的使用周期,并使网络系统设备本身的故障次数增加,所以移动通信网络要求要有高质量的网络维护。
1.2 不能有效保证移动通信网络传输线路的质量
移动通信网络全部传输线路中也包括自建的传输线路,而且自建传输线路的维护管理工作往往是由外包的线路公司所负责的,代维公司的能力、代维公司的管理水平以及线路本身的质量等因素对于传输线路的质量控制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出租单位的维护能力、重视程度以及线路本身的情况等,则完全决定了租用传输线路质量,因而不能有效保证移动通信网络传输线路的质量。
1.3 移动通信网络维护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虽然在移动通信运营企业中拥有较多的整体素质高、技术水平又好的无线与交换专业人员,可是在传输维护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就相对较少,而且现在有的维护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是由原电信企业改制而剥离过来的,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的一些新的维护方式与维护技术。
二、加强移动通信网络维护管理的主要方向分析
2.1 将网络规划的合理性提高
通常情况下,网络的可维护性与网络的可用性是体现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合理性的主要方式,因而一定要尽可能的使网络的可维护性与可用性得到有效的保障。所以,对网络进行定期的网络分析就是移动通信网络预防性维护管理的基本要求,从而对网络中存在的故障及早的进行确定与掌握,使网络运行的安全性与高效性得到有效的提高,对于移动通信网络维护管理工作的加强极其重要。
2.2 将移动通信网络传输线路设备的维护管理水平有效提高
移动通信网络传输线路中,自建传输线路的设备维护管理工作往往是由外包的线路维护公司所承担的,所以要处理好其中的一系列问题与相关规范制度,将移动通信网络传输线路设备的维护管理水平有效提高,是加强移动通信网络维护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部分。
2.3 确保移动通信网络维护管理工作制度化的及时实现
将运行状态的网络作为分析的对象是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基本要求,由此,能够将造成网络运行障碍的影响因素准确的查明,同时调整移动通信网络的动态性与系统性,从而优化网络资源的配置,并维持网络运行的最佳状态,最终使移动通行网络的服务水平有效的提高。
2.4 将移动通信网络维护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有效提高
如今是科技化与信息化的时代,新技术与新设备的更新周期所花费的时间逐渐缩短,且其推广的速度逐渐加快,因而滞后的技术与旧设备就要及时进行淘汰。如果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及专业技术水平不到位,就可能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也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所以加强移动通信网络维护管理队伍的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加强移动通信网络维护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
3.1 合理创建网络,将预防性维护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合理的对移动通信网络进行创建与规划,可以将网络可用性与可维护性最大程度的考虑到。除此之外,还要将移动通信网络预防性维护管理工作做好,对移动通信网络开展定期的网络性分析,使网络故障中的一些问题及时被发现,从而使网络安全与高效的运行得到有效的保证。可以以维护的基本需求为主要依据,科学创建并将配件库配备好,及时更换与维修那些有故障的线缆、单元盘以及元器件等维护用料,将传输网络受到设备故障的影响有效的降低。
3.2 做好传输线路设备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移动通信网络传输线路中,自建传输线路的设备维护管理工作往往是由外包的线路维护公司所承担的,那么在传输线路维护初期就要落实传输线路维护段落与设备产权等问题,与此同时也要落实传输线路维护单位的管理与考核工作等,从而使传输线路预防性维护质量的控制力度有效的提高。
除此之外,一定要保证加强对线路出租单位的监督力度,使线路整体质量的控制力度得到有效提高,同时也保证移动通信线路中存在的故障能得到及时的修复。
3.3 实现移动通信网络分析的制度化
对运转中的网络开展分析就是对移动通信网络的优化,对网络运行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的因素进行寻找,积极调整网络的系统性与动态性,使移动通信网络运转的最佳状态得到有效的保障,从而使网络资源配置方面的最大值能够真正的实现,并将更优质的通信服务提供给广大客户。尤其是针对目前不断扩大的GSM 网络的规模,就应当不断增加宏基站密度的建设力度,有效实现室外移动通信网络基本无缝覆盖。
3.4 推广EGSM 频率
在应急通信中,应急通信车是非常必要的设备,因为应急通信车能够将应急通信的容量有效的提高。可是,新基站的配置一定会使基站分布的密集度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移动通话的质量。通过大量的技术论证与现场分析数据证明,在应急通讯车中应用EGSM 频点,能够使移动通信网络的运行质量被大大的提高。
3.5 建立综合素质高、实干性强的移动通信维护管理队伍
随着如今新科技与新技术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由于要更新旧的设备,因而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经常会有新的设备加入。所以,移动通信运营企业应该定期多组织网络维护管理人员开展一专多能的培训与训练,使维护管理人员技术水平不高与维护管理人员缺乏等问题得到有效的改善。并有针对性的采取多种方式来强化培训技术人员,逐步将培训的等级进行提升。同时,应当将足够的经费投入到引进与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方面,从而使移动通信网络维护管理队伍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强化的基础就是要做好移动通信网络的维护管理工作,因而移动运营商在对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强化工作不断加快的同时,要特别注意从移动网络维护管理队伍综合素养与移动通信网络维护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提高,从而使移动通信网络系统的维护管理工作从根本上进行强化,并实现将更优质的移动通信服务提供给人们,使人们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郭建英.数据通信网络维护与网络安全问题的探讨[J].科技资讯. 2011(26).
关键词:中国移动;企业社会责任;国有企业
一、 引言
从1920年开始,随着西方企业管理制度的发展,学术界开始逐步意识到企业社会责任( Corporation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的重要价值。在1990年,美国社会责任8 000在历史上第一次了CSR标准。随后,欧洲、日本和其他西方发达国家进入了一个“企业社会责任时代”。然而,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进入的非常晚,CSR的发展水平也相对较低。
由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全球性、全方位的市长竞争逐步取代了局部性的市场,由此,社会发展也需要面对一些新的问题。第一,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在经济、文化、政治上的差异性,令市场整合状况和竞争规则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增加了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上的困难;第二,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混乱的交易规则,令部分企业利用法律漏洞,经济差异和不正当的竞争手段以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忽略CSR。在我国,大型国有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成榱搜Ы绲囊桓鲋氐阄侍狻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移动”)是我国市值最高的海外上市公司之一,拥有全世界最大的网络覆盖和用户数量。中国移动在我国国有企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其业务面的扩张,以及电信服务的普及,其对国民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
在我国国有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问题上,中国移动是典型代表。对中国移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扩展到其他垄断行业企业,对发现和解决国有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中国移动履行社会责任现状及问题
中国移动于2007年加合国全球契约,中国移动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决定了其社会责任的履行相比于其他企业而言更加重要和迫切。以目前来看,中国移动已经开展了一系列行动来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并且得到了一定社会认可。但是必须看到,在技术领先的同时,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才会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具有更好的竞争力,只有处理好企业利益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才能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中国移动的企业发展速度令人瞩目,但是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方面仍然有待提高。
针对中国移动企业社会责任履行问题的认知情况,笔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通过奥美公司的访谈资料进行补充。
问卷调采用网络问卷的方法。本次问卷共收回有效样本588份,调查所涉及人员结构都比较均衡。问卷涵盖了用户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对中国移动CSR的认知和评价。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企业社会责任这个概念对受访者并不陌生,受访者认为社会责任是所有企业必须承担的一项重要责任。只有27.83%的被调研者知悉某些中国移动的CSR活动。被调研者给予中国移动CSR的评价平均分仅有7.5分(满分10分)。27.83%者认为,中国移动CSR使其对中国移动的整体印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综合调研结果,被访者对中国移动承担社会责任现状的总体认知度不高。
根据奥美的访谈资料,中国移动利益相关者对中国移动企业社会责任认知有褒有贬,如表1所示。
对社会责任管理措施的调查当中,被访者普遍认为中国移动没有设立相关组织统筹社会责任工作,在决策当中没有相关机制对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进行保护,没有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没有畅通的社会责任沟通渠道,对CSR管理中,单纯地把一些管理体系,罗列起来,忽视了社会责任的整体性,而全面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是企业就规范、持续地推进社会责任实践的必要保障。
三、 中国移动履行社会责任的问题成因
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中国移动的企业社会责任承担得到了公众在一定程度上的认可,但受访者总体的认知程度并不高,中国移动在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仍然有待提高,利益相关方的负面评价较为尖锐。中国移动企业作为电信行业的老大,公众对于其履行社会责任寄予了极高的期望。中国移动对于社会责任履行,主要问题及成因有以下几方面。
1. 垄断经营使中国移动对社会责任的履行缺乏强劲的内在动力。我国电信行业主要由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家企业,寡头垄断。2016年5月,中国移动的4G市场占有率达到73%。中国移动处于在行业中具有最大的市场份额。中国移动的用户量超过了其他两家之和,并且具有更高的增长速度。丁振辉指出,自2004年以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的勒纳指数一直保持在0.6左右,由此说明,中国移动已经在国内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根据经济学基本定理,垄断会损害消费者利益,若市场中存在寡头垄断,生产者剩余上升,寡头的生厂商收益提升,但是消费者剩余明显下降,并且消费者剩余的下降量大于生产者剩余的上升量,两相权衡社会总剩余下降。因为缺乏市场竞争,造成了资费偏高。为了防止其他运营商共享资料,出现了资源浪费,重复投资的现象。中国移动努力维护自己的寡占地位,由于行业中缺少竞争者,导致企业缺乏不断提升自己的动力。
2.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法律缺失。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履行需要法律法规作为制度基础。健全完善并且有效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设和维护息息相关。离开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企业的社会责任建设经常会流于表面,缺乏实质性内容。反之,健全的法律制度,会成为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驱动,并会对逾越法律边界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目前我国已经有《公司法》《劳动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等二十多部涉及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是我国企业履行CSR的重要法律依据和保障。但是在我国,还有少数企业无视企业社会责任,在经营中行为违反上述法律法规。
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上缺乏明确有效的法律作为保障。法律的缺失,会导致企业为了追逐利益利益最大化以及减少运营成本,无视自己本应该承担的企业社会责任。
3.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缺乏有效评价监督机制。西方国家对于企业的评价在衡量其创造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会考虑到环境和社会方面。经济指标仅是对企业进行评价的众多指标当中最基本的一项,另外还存在许多其他的评价指标,如国际劳工标准、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和15014000系列标准等。我国没有建立有效的CSR评价体系,导致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较为混乱。政府缺乏有效机制对社会公布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导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只能有企业自身负责公布,导致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不会受到企业内部重视。导致企业内部对企业社会责任毫不重视。有效的评价机制是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保障,但是我国目前缺少健全的评价监督体系。
4. 社会责任的组织保障效果并不明显。从公司内部治理的角度而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100%由国务院持股,股权集中。中国移动董事会的5名董事由其管理层兼任,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与中国移动并无利益相关关系,不能充分保障利益相关者的权益。虽然,中国移动建立了两级CSR管理体系,通过执行管理、绩效管理、沟通管理和策略管理建设CSR。但是,由于中国移动内部缺乏完整的、前瞻的、科学的CSR评价体系,同时社会责任分工、监督不明确,使中移动CSR的履行,离公众满意和国际化水平还有很大距离。
从公司外部治理而言,从控制权的角度而言,中国移动由国务院100%持股,不存在股东的制衡。中国移动作为央企,其管理层为政府任命,公司经理人市场缺乏有效的竞争,不能充分保障公司的经营业绩。而在产品市场上,中国移动处于寡头垄断,致使其服务和竞争意识不够强。
四、 推进有中国移动履行社会责任的对策
1. 破除垄断,推进垄断国企改革。相对竞争领域而言,中国移动垄断改革滞后,而其上市后,股权结构复杂,构成了当前中国移动垄断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加强垄断立法、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引入民间资本、海外资本、改革产权结构是中国移动破除垄断改革的必由之路。
政府应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电信行业,降低电信行业的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准入门槛。通过多元化的竞争,使中国移动重新焕发活力。中国移动应该摒弃攫取垄断利益的狭隘视角,尊重多元利益格局,尊重公平竞争的理念。随着中国加入WOT,中国移动更应该放眼全球,通过公平、开发,提高自己的全球竞争力。
2. 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
首先要使企业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推进企业履行CSR的基础。政府应主导建立规范明确的CSR关法律、法规体系,制止并惩罚企业逃避CSR现象。其次,要强化我国司法机关在CSR中的执法力度。在执法过程中,针对企业的行业特性,工商局、税务局、环保局、食品及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局等多部门,应建立跨部门协同响应机制,共同规范企业CSR标准,引导我国企业履行CSR,使CSR成为每一个企业都遵守的规则。
3. 建设企业社会责任外部评价监督机制。除了依靠法律法规督促中国移动履行社会责任,研究院所、工会、消费者保护协会、媒体、公益组织等,应协同起来,按照国际标准,建立科学的、符合中国制度环境的CSR外部评价和监督机制。 对企业CSR的评价及监督应采取完全公开、透明的方式,确保监督评价的中立和有效性。通过外部评价和监督机制,引导社会形成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风气。
4.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中国移动因其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带来了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诸多问题。
公司内部治理包括监事会、经理层、员工、董事会、股东会。中国移动是全民所有制企业,由我国国务院100%持股。国资委或其代表,并不在公司董事会中任职,不参与公司治理。中国移动的董事会成员全部为公司高管;其外部董事,多为与该公司没有利益关系的人员,没有实际的话语权。因此,中国移动应在董事会中引入其他利益相关者作为董事,并设置社会责任董事,是及其必要的。除此之外,董事会成员应对外披露个人信息,供社会及媒体监督,才能有效的督促董事会做出有利于提高企业社会责任的决策。同时,对于公司的经理层,应有明确的制度和目标约束,确保其充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此外,应充分提高员工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使员工作为利益相关者,参与到董事会和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决策中来。
从公司外部治理而言,中国移动应引入外部投资者,从过民间资本、境外资本、利益相关方资本的引入,加强股东之间的制衡,促使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得到保障。此外,对于高级管理人员的任免,应充分尊重市场竞争,采取聘任制、轮岗制,管理层必须对经营结果和企业社会责任负责,否则薪资和社会声誉都会收到影响,这样才增加对经理层的约束,弥补董事会治理的不足。
五、 结论
通过对中国移动履行社会责任不足和成因的分析,笔者发现,中国移动履行社会责任不足,首要体现在其作为寡头垄断企业,垄断经营使其缺乏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在动力。除此之外,由于我国社会责任法律的缺失、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有效评价监督机制缺失不足以支撑其企业社会责任水准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中国移动企业治理的缺失,给中国移动的经营和社会责任的履行带来了严重的问题。经过分析,笔者认为,破除中国移动社会责任履行不足的现象,首先要破除垄断,推动中国移动垄断改革,这才能在根源上,除去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弊病。除此之外,还应在社会责任法律法规建设、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监督机制建设上行动。更重要的是,应加强中国移动的公司治理,站在公司公司治理而非经营的高度思考、解决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只有如此,才能不仅解决中国移动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表面问题,更能从根源上破除弊病。
参考文献:
[1] 黄松飞.建立两级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中国移动有效落实五大工程[J].通信世界,2009,(5):5-5.
[2] 魏国良.中国移动以优质服务创造效益[J].今日财富,2010,(8):13-13.
[3] 郑玮.我国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专利战略研究 [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学位论文,2011.
[4] 陈英.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企业社会责任[J].上海企业,2007,(8):18-19.
[5] 杨世旭,段万春,孙永河,等.基于混合策略的电信企业竞合博弈分析木[J].经济问题探索,2014,(8).
[6] 王若冰.寡头垄断市场博弈行为分析――以我国电信行业为例[J].河北企业,2014,(6):68-69.
[7] 段晓强.中国电信业改革路径――从政府规制到有效竞争[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26-29.
[8] 汪贵浦, 陈明亮.邮电通信业市场势力测度及对行业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1).
[9] 高建勋,王昌林.经济法视野下的企业社会责任[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021.
[10] 徐颖,牛杰.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3):44-45.
[11] 王立武.论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国际化趋势及对策[J].现代经济探,2011,(1):65-69.
[12] 刘曼红,杨玲.从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DJSI)到中国德益投资(EI)――社会责任投资指数的影响和意义[J].环境经济,2007,(8):3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