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艺术批评与艺术教育

艺术批评与艺术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艺术批评与艺术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艺术批评与艺术教育

艺术批评与艺术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批评 教育 艺术

现如今我国已有了数目庞大的独生子女家庭,孩子无疑是每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可由于部分家长在对待孩子的教育管理上缺乏科学有效的方法,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过分纵容溺爱,对孩子所犯错误的一味迁就、原谅,也就造就了一批批任性、傲慢、唯我独尊的“小皇帝”和“小公主”。这类孩子步入校门以后,有着听不进逆耳之言,无法正视所犯的错误,责任心缺失等一系列问题。作为教师应如何引导、教育,怎样才能使他们正确认识错误,乐意接受批评教育,及时改过自新,并达到预期效果呢?笔者认为,教育是一门高超的艺术。批评教育学生要因人而异,既需要教育机智,又要讲究策略;既要注重方式,又要注意因材施教,这样方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批评教育应掌握的原则

怎样批评学生,里面可有不少学问。说深了,怕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说浅了,又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如何既能产生最佳的教育效果又不伤到孩子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批评教育学生的时候掌握好一定原则。

1.以爱和宽容为前提。爱和宽容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这里所说的宽容,并不是无所谓和任其发展,而是尊重孩子的天性,接纳孩子的弱点,根据不同孩子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般来说,我谅解犯错误、做蠢事的孩子。这种谅解能触动孩子自尊心的最为敏感的一角,使孩子心灵产生一种促进他纠正错误的、积极向上的意志力。常有这种情况:比起那种情况下可能采取的惩罚行动来,谅解所产生的道德感召力要强烈得多。”

2.具体到位,批评也要出新。批评就是试图改变对方的想法、态度和行为。批评的前提就是具体到位,即尊重客观事实,冷静、客观全面地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有便有,无便无,并能及时修正批评中出现的偏差;其次,应当“出新”, 如果学生把教师的话当做耳旁风,那批评就毫无意义了。一些单调、重复、刺激的话,孩子很快就会失去感觉,产生“心理惰性”。教师应多想想办法,换一种说法,或举个可信的例子,孩子可能会更容易接受,切不可以教训的语气或高高在上的架势与孩子谈话,这会使他们很反感进而产生抵触甚至是反抗心理,达不到批评教育的目的。

3.心平气和,重在讲清道理。在批评学生的时候,我们要明白自己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对其自身的错误行为或思想提高认识,而绝非伤害他们。所以,遇到学生不接受批评时,教师应持平和的态度,同时降低声调。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情绪稳定,也容易使自己变得理智。在师生情绪都稳定之后,应和学生一起找出错误的原因和并分析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然后趁热打铁,进行浅显易懂的说理教育。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觉得教师是在真诚地帮助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能从中受到教育,并下定决心改正错误。

二、批评教育应掌握的方法

在对学生的管理中,批评教育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一位教育学家曾说过:“教师的责任并不仅仅在于避免错误的发生,还在于当错误发生时能够挖掘错误的价值,使错误成为学生成长的契机。”在批评学生时,要视学生犯错的性质、大小、影响及其学生本身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方式,使批评和教育始终在良好的气氛中进行,以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出以下几种方式。

1.暗示批评,点到为止。对那些自尊心和自觉性较强的学生来说,偶尔违纪,宜采用这种“暗示”批评的办法,就是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时,不当面直接地进行批评,而是通过暗示使他们自己认识到错误。暗示有很多种,有表情暗示、行为暗示、语言暗示等。这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同时,迫使孩子自我检讨,从而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也能培养出会思考、会解决问题的孩子。

2.和颜悦色,润物无声。当学生不以小错为过时,教师就该当狂风暴雨;当学生犯错后已对过错有充分认识,并惴惴不安时,和声细语、润物无声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温和的态度、温暖的人情味,充分的说理、不讽刺、不挖苦的那种真诚,在不经意间温暖了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深沉的爱,我想,只有在学生感受到这种爱时,他们才会在内心接受批评,在教师殷切的关爱中自我反省,改正不足。

3.树立榜样,正面引导。“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在教育教学中,给学生树立一个个先进的榜样,并用他们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风、好行为,有针对地引导学生学习对照、结合批评、启发自责。它既不伤人自尊,又能使人明辨是非;既能让学生从中有所收获,又有助于更高层次上道德认识的形成。

4.发现闪光点,先扬后抑。任何人都有他存在的价值,都有希望被承认,被认同的心理。有经验的教师一般采取“赞赏——批评——激励”的方式来批评教育学生。人才学家卡耐基说:“听到别人对我们的某些长处表示赞赏后,再听到批评,心里往往好受得多。”所以,教师不应吝啬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要肯定其闪光点,然后指出其不足,再进行激励。这样,不但学生容易接受,而且会增添其前进的信心和勇气,促使其走向成功。

5.轻松幽默,内涵深意。有些学生对于教师的教育有消极对抗的情绪,此时教师如果用幽默的语言提示学生,就有可能使学生乐于改正自己的错误。具有高超艺术的教育者常常用妙趣横生、精辟入理的言语,来打破学生消极对抗的思维定势,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反思自己,从而激发其深深的内疚和进取的驱动力。这些言语包括形象的比喻、有趣的双关语、诙谐的幽默等等,它能使批评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家教联手,互助合作。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家长的配合也至关重要。对于错误性质严重,屡教不改的学生,教师应主动地与家长取得联系进行沟通,用最心平气和的方式把最严厉的语言传送给家长,并给出一些具体的有着可操作性的建议,让家长感觉到你是真诚地为了孩子的发展,而绝不是无可奈何地告状,从而赢得家长的信任,使孩子在家长、教师的共同帮助下及时改正错误,健康成长,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出现错误是成长过程中必然的经历,教师应该以宽容的心来对待,注重批评教育的艺术,按规律办事,注意场合,因人而异,讲究策略,把话说到学生的心坎上,促使错误和批评成为学生成长的契机。

参考文献:

[1] 田素贵.浅谈批评教育.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 曾召泉.谈教师批评学生的十种方法.

[3] 邓丽.浅谈教师批评学生的艺术及课堂三戒.

[4] 陈永玲.小议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地认识错误.

艺术批评与艺术教育范文第2篇

一、正确理解批评的涵义。

教育必须以关心、爱护学生为出发点,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批评不是解恨发泄,不是为自己的利益扫除障碍,而是为了学生更健康地成长,呼唤学生心灵的一种教学方法。批评应该像习习的春风,总是饱含着使万物复苏的温暖。所以,只有从老师口中道出的批评是出于真心关怀,学生才会乐意接受。

记得有一次放晚学,我带领同学们排着队准备穿马路,这时,小娅看见妈妈在对面的店里买东西,一时兴奋,竟忘了看红绿灯,正想直奔过去,这时有一辆大货车急速驶来,我一看情况不妙,赶紧冲过去拉住小娇的衣服,把她拉回了马路边。我心有余悸地对小娅说:“小娅,多太危险呀,差点吓死我!来,拉着我的手,我们一起过去。”孩子感激地一笑,乖乖地由我护送到对面。老师的关怀犹如春风深深感染了学生,收到的当然是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

二、 批评要情感投入。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只有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朋友那样,怀有真诚、理解、尊重、信任和爱护学生,才能使学生亲近、信任教师,和盘托出心底的秘密,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批评和指点。

对那些惰性心理、依赖心理较强的学生,他们的行为往往未得到别人的肯定,犯错误后又易受老师的训斥。长此以往,他们总觉得不被理解而产生一种惰性和逆反心理,有时甚至与老师对抗。碰到这样的学生,老师在教育批评时应加强情感投入,并在平时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多关心,做好心灵疏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满含期待的批评,往往收到奇效。

学生有缺点、错误时,不要使用侮辱性语言,不能当众训斥。如果老师狂轰乱炸,学生接受的只是老师怒不可遏的批评,至于老师说话的具体内容已变成次要的信号了,学生怎能受到真正的教育?我觉得,老师适当使用沉默比直接训斥更能起到教育学生的效果。

。适当使用沉默,实际上是为学生创造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行为调节、自我教育的空间,也容易形成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 批评要讲究艺术。

1、批评要寓讲故事、打比方中。

低年级学生天真幼稚,年龄较小,对道理的理解往往不容易到位,他们有时还不能清晰地意识到自己错误的存在。老师对他们可采取旁敲侧击的方式,寓批评于讲故事、打比方或意味深长的动作、言语之中,促使学生深思、自责。著名教育家孙敬修见几个孩子在折树枝,便把耳朵凑过去,装出听什么的样子。孩子们好奇地问爷爷在听什么,他说是在听小树苗哭泣。“小树苗也会哭吗?”“是呀!你们折了它,它当然要哭。它们说,它们长大好为大家作贡献呢,请你们不要损害它们。”孩子们听了,羞愧得脸也红了。后来,他们自动组织起护林小组。未发一句责备的话,却取得了一般批评所难以取得的效果。

2、 建议性的批评

建议性的批评是指在批评时带有商量、讨论的口气,与学生交换意见的批评。一般的做法是老师以商量问题的态度,把批评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与学生交谈时,平心静气,创造一种宽松、愉快的气氛,使学生打消顾虑,与教师配合,达到圆满解决问题的目的。学生是幼稚的,常在主动工作和做好事的时候犯错误。对于这种由于想得不周到,顾此失彼的错误,决不能简单否定、讥笑。老师要热心提出一些建议性的意见,在他们面临失败的时候,帮助他们取得成功。或者老师带有强烈的感彩的惋惜来表示自己的批评态度。如“你什么都好,就这方面存在不足,实在可惜”,“你要是不犯这个错误,那该多好啊”。这种方式即达到了批评学生的目的,又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理解和爱心,寥寥数语,效果却很明显。。

3、先表扬,后批评。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比较的是不大容易的,而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恶言。”因此,尤其对于那些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丧失上进心,破罐子破摔的学生,批评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班主任用表扬代替批评,不失为一种良策。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使学生看到了前途和希望,还让学生感觉到班主任的公正。使用这种方法,要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从后进生身上找到闪光点,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表扬时要恰如其分,不夸大其词,不轻描淡写。

4 、暗示性的批评

暗示性的批评是指教师用语言、神态、人格等为暗示手段的一种批评方式。教师语言内容多为点拨提醒之类的话,主要适用于心细、敏感、自尊心强、能知错就改的学生。只要老师稍稍给予指责信号,略作点拨,他们就会立即改正e误。如我班的学习委员小聪一向表现不错,但在一节课讨论时,却与好友高声谈笑,其行为影响了他人的学习。于是,我在他到办公室领取作业本时顺便暗示他,作为班干部要树立自己的形象,做同学们的榜样。这样点到为止,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反之,如果不注意场合而乱批评一通,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5、戴“功”立“罪”的批评。

艺术批评与艺术教育范文第3篇

老师对学生的批评的语言,是唤起学生对自己不良行为的警觉,终止不良行为,向着正确方向发展的心理刺激因素,是教育学生的“常规方法”和一种教学手段。真正富有教育魅力的批评,不是伤害学生心灵的刑具,不是批评者广施威风,使被批评者无地自容,而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尊严感,激发学生上进心,促使学生道德上的自勉,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批评不但是教育人的一种手段,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本文试以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批评学生的手段。

一、批评要情感投入

教师只有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朋友那样,怀有真诚、理解、尊重、信任和爱护学生,才能使学生亲近、信任教师,和盘托出心底的秘密,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批评和指点。

对那些隋性心理、依赖心理较强的学生,老师在教育批评时应加强情感投入,并在平时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多关心,做好心灵疏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满含期待的批评,往往收到奇效。

我曾教过这样一名学生――小马。经常不写作业,上课在座位上说话,下课常欺侮人,对老师的批评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还常与老师“讲理”,在班上造成不良影响。这样的学生如果靠训斥只能越训越皮,越训越没自尊心。为了转化他,我首先从沟通师生情感入手,他犯错误时,我总是心平气和地单独与他谈话,帮他分析危害。他看到我对他不讨厌,不嫌弃,而是对他很平等,很真诚,就跟我慢慢亲近了,我用情感的缰绳套住了这匹不驯服的“小马”。在日常生活中,我慢慢诱导他走上道德规范的正轨,在学习生活多方面关心他,给他为集体做事的机会,使他把老师的关心变为自己的道德情感。现在,这匹“小马”懂事多了,做事能顾及到别人的感受,做到心中有他人了,在行为上能用《中学生守则》来约束自己。

学生有缺点、错误时,不要使用侮辱性语言,不能当众训斥。如果老师狂轰乱炸,学生接受的只是老师怒不可遏的批评,至于老师说话的具体内容已变成次要的信号了,学生怎能受到真正的教育?我觉得,老师适当使用沉默比直接训斥更能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

记得我班有一个姓张的学生,为人诚实,虽不善言辞,却能与同学融洽相处,学习勤奋,成绩优异,是大家心目中的好学生。有一次考试时,我无意中发现她将一张写满答案的纸条放在铅笔盒里。当时,对她这种出乎意料的举动,我可以说是怒发冲冠,难道她每次考试的成绩都是抄来的吗?我正想对她狠狠地训斥一通,可当我严厉的目光和她的目光相遇时,发现她脸红了,并悄悄地低下了头。这时,我极力控制自己的情绪,悄悄地收了纸条,慢慢地转过身。后来,她主动找到我,对其错误作了深刻地检讨,并向我敞开了心扉,道出其中的原因。原来她的妈妈对她许诺,若期中考试得双百,就奖给她一件新衣服。她怕考不好,采用了这种不正当的手段,以期得高分。就此,我和她共同分析,端正看法,她表示诚恳接受。

二、批评要讲究艺术

1.利用“闪光点”进行批评。传统的教育用批评给学生施压,学生心理过程总是“错误――受批评――改正”这样循环。“数生十过,不如赞生一长。”每一个学生都有优秀的地方,都会有表现好的方面。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善光点,并把它记录在心。用放大镜寻找学生身上的优点,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变压力为动力,愉快的生活和学习。

2.批评要寓讲故事、打比方。低年级学生天真幼稚,年龄较小,对道理的理解往往不容易到位,他们有时还不能清晰地意识到自己错误的存在。老师对他们可采取旁敲侧击的方式,寓批评于讲故事、打比方或意味深长的动作、言语之中,促使学生深思、自责。著名教育家孙敬修见几个孩子在折树枝,便把耳朵凑过去,装出听什么的样子。孩子们好奇地问爷爷在听什么,他说是在听小树苗哭泣。“小树苗也会哭吗?”“是呀!你们折了它,它当然要哭。它们说,它们长大好为大家作贡献呢,请你们不要损害它们。”孩子们听了,羞愧得脸也红了。后来,他们自动组织起护林小组。未发一句责备的话,却取得了一般批评所难以取得的效果。

3.建议性的批评。学生是幼稚的,常在主动工作和做好事的时候犯错误。对于这种由于想得不周到,顾此失彼的错误,决不能简单否定、讥笑。老师要热心提出一些建议性的意见,在他们面临失败的时候,帮助他们取得成功。或者老师带有强烈的感彩的惋惜来表示自己的批评态度。如“你什么都好,就这方面存在不足,实在可惜”“你要是不犯这个错误,那该多好啊”。这种方式即达到了批评学生的目的,又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理解和爱心,寥寥数语,效果却很明显。

4.做好铺垫的批评,批评之前,要做好使学生愿意接受批评的铺垫工作。利用晨会课,讲讲面对错误的正确做法;树立榜样,讲讲名人在错误面前是怎样做的;在班级里反复强调勇于接受批评是学生的美德;讲讲“闻过则悲”“闻过则闹”的危害。从多方面提高学生对批评的承受能力,逐渐在班上形成自觉自愿接受批评的风气。

5.先表扬,后批评。先说说学生的一些表现好的地方,再指出他的错误。尤其对于那些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丧失上进心,破罐子破摔的学生,批评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班主任用表扬代替批评,不失为一种良策。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使学生看到了前途和希望,还让学生感觉到班主任的公正。使用这种方法,要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从后进生身上找到闪光点,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表扬时要恰如其分,不夸大其词,不轻描淡写。

艺术批评与艺术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批评 教育 艺术

批评是教师对学生不恰当的思想言行给予否定的评价,以唤起他们的警觉、注意,促其改正错误、缺点的一种教育手段。如果能把握好批评的艺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对于天真活泼但心理承受能力相对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说,如果批评方法简单、粗鲁,可能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造成情绪低落而影响学习,破坏师生的良性互动。特别是班主任,是学生与科任老师之间的一个“中转站”,学生心目中的“家长”。如果不能把握好批评教育的艺术,后果就不堪设想了。那么,班主任批评教育学生该掌握哪些方法呢?我认为:

一、因“材”施教

像传授新知识一样,教育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学生由于性别、年龄、家庭背景、心理特点及个性特征的不同,对于教师的批评反应往往是不一样的,承受能力也因人而异。因此,对于犯错误的学生,教师要结合外因和内因,根据所犯错误的性质、程度以及平时的具体表现,区分对象,因人制宜。对于性格外向的人,可直截了当,开门见山地批评教育;但对于性格内向、孤僻的学生,则应比较含蓄、委婉、循循善诱,不要硬把一层“窗户纸”捅破,让他受不了。对于一些品行有缺陷、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由于他们身上的缺点比较多,往往得不到别人的尊重,表现为:要求得到尊重而又得不到尊重的矛盾心理,有的甚至表现得特别敏感。

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要求班主任理解、体谅他们,尊重他们,不轻易去揭他们的“老疮疤”,不能当众指名批评或强拉学生离开教室。如:我班的小伟同学,他比较内向,时间观念不强,经常迟到,并且经常不写作业,对于这个典型的学生,我并没有直截了当地去批评他,而是努力去接近他、了解他,找出他的“根源”。

原来他的父亲因病去世了,母亲为了生计进厂打工,可以说没时间管教他,所以才导致他出现今天的这种现象。对他我决定采用“特别政策”。一开始我只找他谈生活,谈做人,帮他出主意,先不批评他的错误,慢慢地我发觉他也敢于主动接近我,在我面前无话不说。于是我就抓住时机,针对他所犯的错误一一指正,他慢慢地改变了不良习惯,作业能够按时完成,成绩也有所提高,这也许就是“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吧。总之,对于不同的学生,要坚持具体分析、分别对待,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二、 因“地”施教

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充分注意批评的方式方法,是否同所在场合的氛围相协调,切不可随心所欲,应该随机应变地选择场合开展批评,利用语言艺术,旁敲侧击。如:在上课时,我发现有一位学生不仅没有认真听课,还在下面写纸条,传给后面的同学。我发现后,并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走到他跟前暗示他认真听课,下课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一进办公室我就问:“你知道我为什么找你来吗?”我并不急于批评他,而是先让他说说刚才的事,使他紧张的心立即平静下来。随后我才顺着他的话,进行批评教育。

让他认识到这样做既不尊重老师,又影响自己与别人的学习。接着他低着头对我说:“老师,我知错了,以后不会再犯了。”由此可见,批评教育学生应尽量避开人多或复杂的场合,特别忌在全体同学面前批评学生,应选择清静,能使学生平心静气的地方,给学生创造认识和改正错误的良好环境,用亲切的语言,坦诚交流才能消除学生可能产生的抵触情绪,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 因“时”施教

教师要善于捕捉批评的最佳契机,把握好批评的火候,达到“旗开得胜”的效果。例如:调皮的学生喜欢作弄老师,让老师出洋相。就如我的一位女同事――郭老师,有一次,她准备去上课时,跨进教室,看见黑板上画着一个猪头,这不明摆着在辱骂老师吗?但郭老师并不生气,还面带笑容地夸奖说“想不到我们班有这么一位有美术细胞的同学,下课后请这位同学到我办公室来一趟,我想让他帮我们班搞一期黑板报。”

说完继续上课,这样既维护了老师的尊严,又不至于事态恶化。下课后她经过调查了解,将这名学生找去批评教育,这名学生也承认了错误,并向郭老师道了歉。我觉得郭老师的做法确实高明,也是教育的机智。试想,如果郭老师当时不把事件“冷冻”起来,后果将无法想象,这也是一种行之有效,值得学习的方法。

四、因“情”施教

情绪是影响人的认识过程的重要内因,有着积极和消极的作用。对于违反纪律或犯错误的学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绪、情感,把握好教育时机进行批评教育,并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让他真正接受教育。

就如我班有两位男同学,在一次打架中被我发现,在我还没开口之前,他们虽不敢再动手打架,但却继续吵架。这时我没有立即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而是先让他们降低情绪,降低冲动,使他们激动的心平息下来。等他们都能心平气和地讲述事件的经过时再进行批评教育。让他们都能“知己知彼”,明白彼此的对错,最终达到共识,握手言和。

总之,要当好一名出色的班主任就要掌握好批评教育的艺术,用教师的爱去关心、爱护学生,让学生能够虚心接受教育,改正错误。

(陕西省洋县青年路小学)

参考文献:

艺术批评与艺术教育范文第5篇

小学生的道德发展处于刚刚起步阶段,道德意识才开始萌芽,因此更需要德育教师加强教育,从各个方面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在德育教育中,表扬和批评是常用的教学手段,表扬学生比较简单,也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批评则要讲究方法,否则会因为批评不当而起到相反的效果,尤其是小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更需要教师的呵护和鼓励。

关键词:

小学德育;批评教育;艺术

在德育教学中,表扬和批评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主要是对学生外显的行为表现进行判断和教育的措施,一般情况下,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应多用表扬,慎用批评,即使是批评学生,也应该起到积极地教育意义,而不是教师发泄不满等情绪的途径。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利用批评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呢?

一、明确德育教育中批评的目的

批评一般是用在学生犯错的情况下,很多教师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表现,会产生不满甚至厌烦的情绪,认为自己的教育没有收到理想中的效果,对于学生的表现感到失望,甚至面对一些一而再,再而三犯错的学生,教师会产生愤怒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自然而然地采取批评的教育方式,把自己的不满情绪直接宣泄到学生身上。由此看来,很多教师对批评存在着错误的认识,认为批评就是直截了当地指出学生的错误,严厉地指责学生,让学生在畏惧的基础上服从教师的教育。实际上,批评教育不仅包括教师的责备或者责罚,也应该包括谈心、引导等。责备容易引起学生的戒备心理和反抗情绪,如果一味地对学生的错误行为加以责备,而忽视学生的情绪,只会使学生感到反感,从而抗拒教师的指导,影响师生关系的和谐。因此,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应该明确批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而不是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或者指责学生的不是。通过批评教育学生,应该使学生从严格要求自己的角度,或者教师对学生提出期望,并根据学生当下的行为表现做对比,通过良好行为规范和目前的行为表现出现的一个强烈反差,或者拿其它榜样学生的行为与之对比,是学生产生强烈的羞愧感和自责感,再加之教师或者语重心长或者严厉地谈话,使学生明白自己的行为所引起的后果,再进一步通过说服教育、谈话、榜样模范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提高自我认识和反省的能力,帮助其树立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

二、批评教育应坚持的原则

孔子强调教育要因材施教,批评教育也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内容,做到视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批评教育要坚持如下原则:

(一)公开性

批评的公开性是指批评是在公开场合进行的,一般情况下,学校德育教育所指的公开场合是指班级内部,如果批评教育放在全年级或者全校等公开场合,会对学生的身心产生巨大的伤害。所以,公开性的批评一般不宜点明某个学生的姓名,而是针对班级或者学校的不良现象加以说明和教育,以起到警示全体学生的作用。公开性的批评,为了起到积极地教育作用,可以针对某一不良现象,展开班级内的民主讨论和交流活动,可以由班长组织,以班会的形式,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由此而订立班级行为准则,这样也会增加班级行为规范的说服力和影响力,使学生在心悦诚服地基础上自觉地遵守班级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二)隐私性

批评教育的隐私性,是和公开性相对应的,主要是针对个人的不良行为进行教育,尤其是对一些性格比较内向敏感的学生,教师更需要注意批评教育要在私底下进行,切不可在公开场合故意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虽然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都比较小,但是孩子也需要教师家长的尊重,也很注重个人尊严。私下教育,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辞,谨慎使用一些批评性的或者否定性的词语,切忌侮辱学生的人格,给学生贴标签。只要教师能够对学生充满爱心,在批评教育时耐心地和学生沟通,学生就会感受到教师的良苦用心,这样会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教师在学生中也越来越有信服力。

三、讲究批评的艺术

批评并没有一定可遵守的原则,不同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批评方式,但要注意委婉和诚恳。一般情况下,批评需要讲究以下艺术。一般情况下,教师应用与学生谈心的方式,委婉地进行批评教育很多学生一听到老师要叫他去办公室,就会产生恐惧的心理,尤其是小学生对教师有着崇拜和畏惧的心理,如果教师的批评过于激烈的话,会使学生害怕办公室,害怕老师,甚至不愿再去上学。因此,小学德育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实施批评教育,要注意说话的措辞和语气都要够委婉。教师可以以谈心的方式与学生诚恳地进行交流,使学生逐渐打开心扉。比如,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开头:“你最近学习情况怎么样?”“我看你最近上课状态不太好,能跟老师讲讲怎么回事吗?”以比较亲切地方式开头,如果学生能够敞开心扉跟教师交流,主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那教师可以选择给学生一次机会;如果有的学生采取回避的态度,教师需要采取谈话战术,先罗列学生最近的不良行为表现,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教师都看到眼里,然后再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如果学生仍然抵赖,不承认错误,教师就要严厉地———指出其错误之处,并陈之以利害、晓之以利弊,希望学生明白自己的行为习惯对学校的教育管理、班级的风气以及他自身的危害性。很多学生可以有改正自己错误的决心,却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关心学生在家庭或班级内的情况,帮助学生规避不良的影响,走出困境,主动帮助学生改错。很多教师容易在不了解学生的具体错误情况下,一味地指责学生。教师应该设身处地地考虑学生的处境,问清楚学生犯错误背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