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保健养生的重要性

保健养生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保健养生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保健养生的重要性

保健养生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随着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在全国推广普及并且日益得到重视,作为社区医疗保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各种保健方法预防疾病是社区医疗保健工作内容之一,而健康教育是做好社区医疗保健的最佳途径。民以食为天,我国人民在几千多年的饮食历史中,积累了丰富的饮食养生经验,这些经验对防病治病和延年益寿方面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如果将其运用在社区保健,让广大社区居民了解和掌握,将减少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症等的发病率,可见饮食养生在社区保健中的作用是重要的。

        1  中医的饮食养生原则

        1.1饮食有节  五味调和

        “节”即节制。控制,不肆食恣饮之意,或为适度之意。“和”即调和。节,不仅是量得控制,也是味的控制。《黄帝内经 素问》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求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说明了饮食有节余与健康长寿的关系[1]。饮食要节制,按时定量,要求人们勿逞口腹之欲,勿极五味之美,要根据人体气血阴阳状况和食物的性能(辛甘苦酸咸)进行调和,适度进食,方能达到健康长寿、减少疾病发生的养生目的,忌过饥过饱,暴饮暴食和偏食。

        食物有“寒、热、温、平”四气和“酸、苦、甘、辛、咸”五味。利用食物五味偏性,调和饮食,平衡阴阳,以适应人体气血阴阳盛衰的变化,若五味失调,阴阳逆乱,则易伤五脏而患病。酸伤筋,苦伤骨,甘不益肉,辛多坏气,咸促人寿。

        1.2饮食清淡 吃忌厚味

        荤素搭配是饮食的重要原则,也是长寿健康的秘诀之一。饮食应与谷物、蔬菜、瓜果等素食为主,辅以适当的肉、蛋、鱼类,不可过事油腻厚味,还应避免过度嗜咸和嗜甜。晋《抱朴子》中指出:“若要长生,肠中常清,若要不死,肠中无屎”,《内经》中也有“心病禁咸”。

        1.3饮食有洁

        “洁”,即干净、清洁。食物要新鲜、干净,禁食腐烂、变质、污染的食物及病死的家禽和牲畜;食物应软硬恰当,冷热适宜;进食时宜细嚼慢咽,不可进食过快或没有嚼烂就下咽;不要一边进食一边干其他的事;食后不可即卧,应做散步等轻微运动,以帮助脾胃的运化;晚睡前不要进食。俗话说:“病从口入”,所以要把好饮食清洁每一关。

        1.4辩证施食

        人体有寒热虚实之分,食物也有寒热温凉补泄之别,总的来说,事物的性味要与人体的阴阳气血状况相适应,饮食上应“热则寒之,寒则热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燥则濡之”。如寒性体质的人宜食温性和热性食物;热性体质的人应食寒凉平性食物,忌食温燥伤阴食物,此外,还要注意不同季节、气候、地域的差异,把人与自然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全面分析,做到因症施食、因时施食、因地施食。

       2  不良的饮食习惯与疾病

        当今社会,由于各种原因如知识缺乏、工作压力大、就业困难、各种应酬、娱乐等,使人们养成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如饮食无规律、无节制;膳食结构不合理,摄入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高脂肪、高盐饮食;抽烟、酗酒等等。这些不良习惯日积月累最终导致超重、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肪、冠心病、脑中风、肠癌。直肠癌的发生。据研究报道,每天吃盐达10g的人群中,高血压发病率为10%,所以强调饮食清淡。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偏食动物性失误过多,胆固醇增高有关,而适当素食可降低发病率。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的发病与饮食没有节制、过食甜食、脂肪过高缺乏运动有一定关系。

        3  饮食养生在社区保健中的作用

        坚持预防为主是社区医疗卫生的指导思想之一,社区保健的目的是预防疾病,减少病痛。中医讲究“治未病”,其包含两方面意思即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饮食养生属于“治未病”的范畴,所以,饮食养生的目的与社区保健的目的相同即预防疾病。饮食养生是社区保健内容之一,通过对饮食养生、合理膳食等知识的宣传与普及,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养成健康行为,纠正不良习惯,消除危险因素,防止疾病发生,保持健康。有研究证明,通过健康的膳食习惯,可使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肥胖发生逆转。

        为了让社区居民更好的了解和掌握饮食养生的方法和重要性,我们每月出一期饮食养生的简报展示在橱窗内,根据季节变化调整内容如: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全年举办两次饮食养生知识讲座,让居民们与营养师面对面得交流。结合各种世界卫生活动日如:世界卫生日、高血压日、糖尿病日、艾滋病日、爱牙日、世界无烟日等,发放宣传资料。每季度召开一次社区居民座谈会,了解居民们得饮食状况和身体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设立养生咨询室,随时为居民解答疑问、指导他(她)们调整饮食及饮食宜忌。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我们采取上门指导;对工作繁忙抽不出空的居民我们采取电话指导。定期预约测量血压、体重;抽血化验血糖、血脂等以了解健康的动态变化。

        4  小结

        社区保健离不开健康宣传,健康宣传离不开正确的知识和方法。预防疾病不是单靠饮食养生就能达到目的的,它需要多方面的结合,如坚持运动,充足的休息和睡眠,精神怡悦等等。由于我们开展社区工作时间短,经验少,没有统计学方面的数据,希望借此机会向同行们学习。

保健养生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传统中医学;土家族医学;养生;保健

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5-0088-03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世界经济和社会生活日益现代化,人类的寿命逐步延长,健康问题层出不穷,如何通过养生保健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传统中医学历来重视养生保健,提倡未病先防。土家族医学作为传统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门“经验的自然科学”,对以土家族为主的各民族人民的生存繁衍、文明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拟探讨饮食起居,精神调养,形体锻炼等在传统中医学和土家族医学养生保健中的地位和作用,比较传统中医学和土家族医学在养生保健方面的异同。

1 传统中医学中养生保健的原则

中医养生文化历史悠久,在世界文化当中,中国人的养生学与其他民族相比,具有独到之处。中医学从《黄帝内经》开始就把养生防病作为主导思想,提出了“上工治未病”的预防思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1],是对养生的精辟总结。养生,又称为摄生、保生,即保养生命之意。“养生”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保养、调养、补养、护养之意[2]。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的生命规律,寻找增强生命活力和预防疾病的方法,同时探索衰老的机理,以及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原则与方法的系统理论。

1.1 适应自然规律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时刻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只有能动地适应外环境变化,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才能延缓衰老和避免疾病的发生[3]。《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灵枢•邪客》曰:“人如天地相应”指出人的生命活动是遵守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而进行的,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这是四时养生之道[4]。

1.2 重视精神调养

1.2.1 避免不良刺激 避免外界致病因素的侵袭,是中医养生防病的一个重要原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要尽量避免外界环境的不良刺激对人体的影响。如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中的不良因素等。其二,要积极地治疗躯体性疾患,防止其内源性因素的不良刺激。

1.2.2 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 《灵枢•本脏》言:“意志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因而要求人们善于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通过经验认识及思想活动过程转移情绪感情反应,消除其不良刺激,保持良好的心境。

1.3 谨和五味 前人十分重视饮食养生,《备急千金要方》“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情爽志以资气血。”食养,亦需遵循一定的原则。

1.3.1 平衡膳食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而机体对于营养物质的需求则是多方面的。含有多种丰富营养素的食物可以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推迟衰老的发生,减少因衰老而招致的多种疾病。《素问•藏气法时论篇》记述“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兽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要求食养中膳食的调配要尽可能地全面、合理、互补。

1.3.2 辨饮食之宜忌 强脾胃,节饮食乃第一要务。包括忌过饥过饱和饮食偏嗜[5]。《金贵要略》指出:“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反之为害。……若得益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

1.4 防止病邪侵害 慎避外邪,是寓于养生学中的一条重要原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虚风贼邪避之有时。”(《素问•上古天真论》)。其二是注意“避其毒气”,以防止其致病和“染易”。其三是实施药物预防等。《素问遗篇•刺法论篇》中就已有“小金丹…,服十粒,无疫干也”的记载。

2 传统中医学中养生之道的措施

2.1 调神养生 “失神者死,得神者生。”(《灵枢•天年》)故养生尤重调神,除四季调神外,还包括以下3个方面。

2.1.1 养静藏神 《素问•痹论》曰:“静则神藏,躁则消亡”。《老老恒言》指出“养静为摄生首务”。养静的关键在乎节欲。如果过分的贪求声名物欲,可导致损正折寿。因而,提出了薄名利,禁声色,廉货财,损滋味,除佞妄,去嫉妒等要求。

2.1.2 动形怡神 动形可促进气血流畅,舒筋活络和协调脏腑功能活动,使人精神焕发,心旷神怡。尤其是人到老年后,通过适当的动形来怡神,静神,就显得更为重要。

2.1.3 移情移性 《临证指南医案》指出“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如:欣赏音乐,戏剧,歌舞,或读书吟诗,交友揽胜,种花垂钓,琴棋书画等情趣高雅,动静相宜的活动,可以起到培养情趣,热爱生活,陶冶情操,怡养心神的作用。人生际遇遭逢违乐之事再所难免,如能根据自身的素质,爱好,环境与条件,参加上述活动,常可自我解脱,移情易性,从而起到抗衰防老的作用。

2.2 惜精养生 包括节欲惜精、节及注意卫生等措施。自古以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说明性生活是必须的,是顺应自然的。由于性生活要消耗肾精,因此必须节制。《素问•厥论》中更明确提出是损伤体质的重要因素,曰:“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故手足为之寒也”。由于过度,使之从“质壮”的体质转变为阳气衰于下的体质,充分说明节欲保精对养生的重要性[6]。

2.3 饮食养生 食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甲骨文记载看,有禾、麦、黍、稷、稻等多种粮食作物,已能大量酿酒。到了战国时期,终于有了关于食医的理论,标志着食疗的飞跃发展[7]。《周礼》中有食医记载,说明我国古代对饮食健康的关注程度已非一般。《内经》有“药已祛之,食以随之”的治病原则[8]。

2.3.1 注意饮食卫生 其一是防止饮食不洁。其二是不要摄食腐败变质的食物或自死、疫死的六畜肉类,以免“饮食中毒”。(《诸病源候论》)

2.3.2 提倡饮食有节 食养中主张饮食有节制,提倡定时定量,防止饥饱失常。中医内科许多疾病的发病因素都和饮食无节制有关,这里的节制是适量的意思,不能吃的过多,但也不可过度节食[9]。认为“食能以时,身必无灾”。(《吕氏春秋•尽数》)食量则因人而异。

2.3.3 克服饮食偏嗜 克服饮食偏嗜是谨和五味以养生的重要内容,反应了平衡膳食,提倡全面合理营养的食养思想。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服偏寒偏热。二是克服五味偏嗜。五味养脏,各有其亲和性。如果长期偏嗜某种食物,易致脏气偏胜而功能失调,或形成“膏粱”之变;同时,会导致其它营养物质的匾乏而使机体失养,继发产生种种疾患。《保生要录•论饮食门》中指出:“所好之物不可偏嗜,偏嗜则伤生疾;所恶之味不可全弃,全弃则脏气不均。”

2.4 传统健身术养生 传统健身术养生,如太极拳、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等拳术及各种气功和武术运动等,以此来炼形、炼意、炼气,使身体“形与神俱”[10]。运动养生是中医养生的一个重要内容,但要求运动适度,做到“形劳而不倦”。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方能收到运动以养生的功效。

2.5 药物养生 药物养生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它是通过服用或外用天然中药并借助其补养或通泻作用,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调和脏腑、通畅经络,达到益寿延年、祛病强身的目的[11]。补益扶正是药物养生的基本法则,调补肾脾是药物养生的中心环节。从保健防衰的益寿方剂来看,如《世补斋医书》中的首乌延寿丹,《外台秘要》的延年茯苓饮等诸方,其重点亦多在补益肾、脾两脏。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所载上品药物120种,注明久服“耐老”、“增年”、“长年”、“不老”、“不夭”等即达85种,其中包括人参、地黄、枸杞、女贞子等著名补养药[12]。

2.6 推拿、针灸养生 推拿养生是通过各种手法作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治疗和保健强身作用。主要体现在生物信息的调整和纠正解剖部位的异常等方面。《素问•遗篇•刺法论》中记载了预先针刺五脏六腑的原穴,可预防邪气侵犯脏腑,并认为:“是故刺法有全神养真之旨,亦法有修真之道,非治疾也,故要修养和神也。”预先针刺使“补神固振,神气不散,神守不分”,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发生的目的[13]。

3 土家族医学中养生保健的原则和方法

土家族聚居在武陵山区,总面积约10万km2,北起大巴山,中经巫山,南过武陵山,止于南岭,是一条文化沉积带。“土家族正好分布在这条文化沉积带的中部,所保存的古代文化信息特别丰富[14]。”土家族医学以“三元学说”及气血精为理论基础框架,以毒气学说为病因学基础,以气血失调与冷热失衡为病理学基础,以“五诊法”为诊断学基础,以“七法”、“八则”为临床基本治则,具有别于传统中医学及其他民族医学的独特的医学学术特点[15]。其中包括丰富的养生保健知识,这些养生保健内容与土家人民的文化娱乐,体育运动,饮食,生活起居等密切相关,是民俗文化,民族气质,生产劳动等有机的结合,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卫生保健体系[16]。 具体体现如下。

3.1 歌舞怡情

3.1.1 民族舞蹈 土家族人能歌善舞,土家山寨也多为歌舞之乡。在土家民间流传的舞蹈种类颇多,这些舞蹈多是在生产劳动中慢慢形成,其舞蹈形式及表达内容与农事活动、日常生活、祭祀等活动密切相关。如摆手舞,就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渗入,以土家原生文化为主体、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多元化风貌。其主要文化特征有:原生性、祭祀性、征战性、审美性[17]。

3.1.2 民族歌曲 歌也是在劳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民俗文化,其内容十分丰富。如劳动山歌、情歌、哭嫁歌等。哭嫁作为一种传统的婚俗文化,素有“中国式咏叹调”之称。以哭诉为主要形式,“哭”中有“歌”,“歌”中有“语”,形成了哭嫁歌中“哭、歌、语”三种元素相结合的独特音乐风格[18]。

3.2 运动健形 土家人的健身运动,是土家人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逐渐认识,创造的一种身心锻炼的养生方法。在劳动中讲究有度有节,反对蛮干闲散,以免伤神损形。其传统体育活动如武术、气功、踩高脚马、爬树等。这些方法能促进气血运行,经脉强健,三元协调,从而达到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3.3 药食调补 土家民间食物种类繁多,土家人民也素有食疗的习惯。在土家族聚居之地,山中盛产野果,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尤其是人体必须的稀有元素,如猕猴桃、板栗、核桃、交藤等。土家医常根据不同的时节,合理调配膳食,选用既有营养价值又有预防保健作用的食物进食,促进人体气、血、精生机旺盛,三元脏腑功能健全,从而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

土家族聚居地区是茶叶盛产之地,喝茶养生也是土家人的习惯,常在茶中加入一些药物,对多种疾病有治疗和预防作用。如七叶参茶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油茶香味独特,极具营养价值,多用来招待贵宾。

3.4 起居有常 主要指起卧作息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一定的规律性。土家人在起居上注重早睡早起,以日出日落为期,与昼夜相伴,与四时相应,以保证睡眠,怡养心神。心神得养,则形体亦健,抗病之力亦强。

4 传统中医学与土家族医学养生保健的异同

传统中医养生学深受道教、《周易》哲学及《内经》的影响,从而创造了中医养生学的独特体系,为中华各族人民的健康作出了不朽的贡献[19]。而土家族医学的养生学形成深受山地文化、土家族以“良心”为基本特点的道德观、精神文化及泛神崇拜与梯玛文化的影响[20],同时又结合了土家先民与大自然不断斗争的结果而形成。但是作为一门经验学科,土家族医学也深受民族文化的影响,尤其是传统中医学。在养生保健方面,土家族医学是以传统中医学理论为指导,结合该地区的特点而发展起来的。虽然与传统中医学理论大体原则上有诸多相似之处,如强调运动、饮食、情志养生,但有其独特之处,强调以古朴的哲学思想为指导;医药一家;医护一体;药食同源;口耳传承;疗效可靠,尤擅蛇伤、骨伤科等。通过文体娱乐及生活起居等方面,把民俗文化,民族气质,生产劳动等有机结合。传统中医学养生强调“未病先防”[21],如传统的针、灸、按摩、药补等均可成为“治未病”的妙计良策。宋代太医窦材云:“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矣。”

总之,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人类寿命的逐步延长,我国老年化越来越严重,健康问题层出不穷,如何通过养生保健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本文探讨了传统中医学和土家族医学在养生保健方面的异同,以期达到强身健体,预防早衰、保健防老的效果。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养生保健,值得进一步挖掘与提炼,为新世纪的人类健康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谢玲.抗衰老与中医养生防病[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8,30(1):56.

[2]吴敦序.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783.

[3]吴忠祥,尹抗抗,谭达全.《浅谈黄帝内经》养生观[J].新中医,2009,41(1):112.

[4]李敏.老年养生应顺乎自然[J].老年健康,2008,(3):22.

[5]钟木生.《内经》论养生长寿之道浅述[J].新中医,2009,41(8):121.

[6]张恒文,余万桂,李玉和.浅析中医学养生法则[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2):1317.

[7]张海波.中医食疗之源流探讨[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2,26(2):15.

[8]南京中医学院医经教研组.黄帝内经素问译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16.

[9]吕述鹏,郭宏敏.中医食疗在老年人养生与防治疾病中的意义[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3):31.

[10]闫润芹,王娜.浅谈中医养生保健[N].科技健康导报,2008:30.

[11]张学梓,钱秋海,郑翠娥.中医养生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00.

[12]白永波,孙光荣.中医养生大全[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573.

[13]宋星,鲍毅海.浅谈针灸“治未病”及应用[J].新疆中医药,2009,27(3):24.

[14]田咏华.试论土家族医药学术特点[J].中医药通报,2003,2(2):110~112.

[15]正明.土家族研究丛书•总序[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4.

[16]赵敬华.土家族医学概论[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5:37~38.

[17]罗岚.土家族摆手舞文化特征[J].群文天地,2009,(11):22~23.

[18]危静.浅析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点[J].科技信息,2008,(29):183.

[19]施观芬.试论《周易》哲学对中医养生学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10):50.

[20]尹文仲.土家族医药的文化特征[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5):1244~1245.

保健养生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足底反射区疗法是目前备受国内外关注的一种保健推拿疗法,在传统古医籍和养生著作中可以查找到古人对于足底重要性及治疗作用的记载。有些反射区的本身就是中医理论里的重要经穴。正确认识其与中医学的关系,可为足底反射区定位的进一步明确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足底 传统医学 反射区 足疗

足底反射区疗法是目前备受国内外关注的一种保健推拿疗法。足疗理论的建立和传统中医学对足的认识有着密切的关联。在世界文化的交流中,中国传统医学曾介绍到欧洲,并在部分医学家那里提出了有关人体区带反射的理论[1]。部分学者在区带反射理论的基础上以现代基本医学理论为指导,总结临床经验,逐步形成了足的全息图。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足底保健是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一个成功案例。

1 传统医学对足部重要性的认识

传统医学很早就对足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灵枢·根结》中记载人体的足六经之根在于足,是足六经经气的根本所在。《黄帝内经》中详细记载人体的部分经络和腧穴,其中包括许多足穴,如肝经的大敦、行间、太冲等。《太清导引养生经·宁先生导引法》[2]中记载“竖足五趾,愈腰脊痛不能反顾者”“坐地,直两脚,以手捻脚胫,以头至地,调脊诸椎,利发根,令长美。”通过刺激足底可起到治病养生的作用。《养生类纂》[3]记载:“足是人之底,一夜一次洗;濯足而卧,四肢无冷疾。凡脚汗勿入水,作骨痹,亦作遁疾(《云笈七笺》);井华水和粉洗足,不病恶疮(《巢氏病源》)”,明·冷谦《修龄要指》[4]提到:“平坐,以一手握脚趾,以一手擦足心赤肉,……此名涌泉穴,能除湿气,固真元。”明·曹士珩《保生秘要》[5]记述“有大病之后…手足可令人摩擦。……屡屡取验,妙入神也。”而明代医家高濂在《遵生八笺》[6]中更提到“……涌泉二穴,人之精气所生之地,养生家时常欲令人摩擦。今置木凳……以脚踹轴滚动,往来脚底,令涌泉穴受擦,无烦童子”,可为足部按摩器具的发明。同时也佐证了传统医学对于足底重要性及作用的认识。

2 传统医学对足部全息反射区的认识

生物全息学认为人体每个独立部位,如足,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全息元。全息元上的各个部位,都分别与整体上其他部位相对应。这种定位随着胚胎的不同发育程度而具有不同的清晰度[7]。足部的全息理论正是在此基础上结合了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等基本医学理论,总结临床经验发展和形成的。

按传统医学的认识,人体的穴位可以分为“点”“线”“面”3种。如百会、天宗等为常用的“点”穴;小儿推拿中的“三关”等则为“线”穴;小儿大拇指上的“脾”穴则为面穴。这些穴位本身可以调整其经脉走行区或对应脏腑的疾病,可以看作是人体的全息反射区。查阅古籍可以发现对于“线”穴和“面”穴的应用并不局限于小儿,而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足底反射区疗法虽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仍有一定的问题存在。如足底反射区的定位仅是将人体进行足部简单投影,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功效存在着一定不确定性。如何进一步明确反射区定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既然足底反射疗法是传统医学的现展,那么对于足底反射区的定位和功效分析可以从传统医学对脏腑的认识,重新进行分析。如足底的涌泉穴是肾经的起始穴,而在足底对应了人体的肾上腺反射区,实践证明它对人体的肾功能具有极好的调整作用。在分析这一反射区时,不应仅仅停留在肾这一实质脏器本身,更应从中医对肾的理解去认识它,而不是简单的将反射区定位当做一种位置与实质脏器的对应。从传统医学对脏腑组织的认识进行分析,应该是一种新的足部全息反射区认识途径。

【参考文献】

[1]张颖清.生物全息诊疗法[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547.

[2]方春阳.中国气功大成[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204206.

[3]周守忠.养生类纂[M].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9:69.

[4]冷 谦.修龄要指一卷[M].济南:齐鲁书社,1995:8394.

[5]方春阳.中国养生大成[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367369.

[6]高 濂.遵生八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4:380.

保健养生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藏汉结合研国粹

萧武军先生很早就在医疗机构服务,在医院管理局里常年累月的工作中,让他越来越认识到健康的价值与作用,因此心里渐渐萌发了帮助别人远离病痛的想法。而且,他又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年轻时就以“不招人妒是庸才”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不断努力上进,一路拼搏,从一个普通职员做到管理层,兢兢业业在这个管理部门工作了二十多年,一些关於健康和医疗的常识,也慢慢渗透进其日常的生活之中,更加深他为人群服务的热诚。

萧武军先生希望到社会上开拓一条属於自己的事业之路。他辞去了医院工作,由於平时积累及兴趣使然,他到一个中医诊所任职,从实习治疗师开始,再次一点一点地积累自己的基础。

“那家诊所主要的业务,是用经络疗法为患者治病。我在里面也学习到许多相关的知识,随诊所的中医学习。”随着工作的深入,萧武军先生不断学习及钻研,还在北京随教授学习到砭石之运用,经过日後的练习与实践,对《人体维修》有自己的一套心得。

大概在1998年,萧武军先生觉得创业时机成熟,因此与朋友合作,在深圳开设治疗中心,主要为客户提供经络调整自然疗法服务,因舟车劳顿及要顾及香港市埸,遂决定将内地的治疗中心付朋友管理,自己一心一意在香港发展。

随後萧武军先生及与友人在观塘区共同经营了一所养生馆,街坊们纷纷到这店来体验,客户接受过萧武军先生的手法後,感到健康状况有改善,乐於向亲友推介,养生馆形成良好的声誉,得到肯定,客户络绎不绝。

同时,由於萧武军先生的朋友对藏医学有所研究,受他影响後也开始对藏医学产生了兴趣,他发现藏医学虽然与中医学有许多相同之处,s也有着自己的特色,例如同样是使用药材,但藏医学因为地域缘故,会裼锰烊唤】档母咴植物,如红景天、藏茴香等等。在治疗方面,藏医也有用油治疗、熏蒸治疗等不俗的方法,如同一座巨大的宝藏,正等着他去努力挖掘。

目前,在香港九龙观塘巧明街上,萧武军先生与其他合作夥伴一同开设的砭射养生馆迎接着八方来客。由岐轩学会]册中医师提供中医及颅骶骨治疗服务,更推出岐轩学会养生系列,包括: 痛症经络调整自然疗法、砭石养生疗法、专业美容、塑身保健、皇族熏蒸等。以藏汉结合的精髓,宣扬养生保健的重要性,以传统医学理念服务市民。

亲力亲为保品质

萧武军先生与其他合作夥伴各有所长,因此在工作中各司其职,资深的中医师,通晓针灸、药石要领;大家都完全依照中医学理论而行,遵循着阴阳、五行等规律,严格按照《黄帝内经》的试颍配合客户实际地情况,袢〔煌的方法助其身体改善优化,维持健康。

另外,各同事也有相同的想法、我为人人的执业精神,对客人负责,用心把工作做好。就如萧武军先生,他可以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手法教授他人,希望学习者也能尽心帮人。本着亲力亲为的精神,无论情况是轻是重,他都自己亲自上阵,以一贯优质服务和心得为客人祛苦除痛、保健养生。“我一向习惯自己服务客户,因为想保证《人体维修》服务质量。”

萧武军先生介绍说,由於自己所运用的砭石、经络疗法都比较专业,行使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亲力亲为,不仅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其对客户的责任。例如对於身体多种问题,通过牵拉、移动、按压等手法,就能畅通经络、祛寒活血、改善身体的状况。

“我们施行的自然疗法,都是亲身体验後的心得,施行前後经过评估、观察等进行对比,感受到此种疗法能帮助身体得到某种程度的改善,确定其中的功能及效果,因而放心向社会推广。”萧武军先生在服务之中,也抱着一种追求,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保健养生的理念,传播给市民:“我们经过自己的深切体会,总结出经验,把有关的信息传递给别人,希望将健康带给每一个人。”K表示,应遵守职业操守,以帮助别人为己任,还要注重原则:“我们传达的每个信息都包含着一个问题:为什麽这个手法能帮到这位朋友但帮不到某些人?这种手法是不是适用於所有人?我们也把这些问题提供给客人让他们思考,重点在於了解客人需要什麽,而不是我们给他什麽,知道对方问题的根源,K依照每个人的不同的情况为对方量身制定出相应的服务,才是专业服务的重点。”

仁者仁心,将心比心,不仅是一种成就,也是一种概念,一种追求。萧武军先生在道路上,正抱着这种高尚的思想,追求着理想的局面。相信在他与朋友的紧密合作下,能将心中的理想逐步实现,把一种健康的福音,从其心中的美好愿望,慢慢变成现实的美景。

保健养生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学生健康第一!

老师全是100分!但请问,你们做到健康第一了吗?今天做到的请举手!并谈谈自己的认识。

学生“健康第一”可能人人都知道、都会说,有一个大家熟悉的比喻:健康为1,其他为0,其他的如金钱、地位、财富、事业、名利等,如果没有1,一切皆为0,如果有了1,配上0,那就有10、100、1 000…的价值了,这就是“健康第一”的生动比喻。

老师既然大家都知道“健康第一”,但为何有这么多的同学今天没有做到“健康第一”呢?您又怎么知道今天没有做到呢?请大家再发言。

学生甲说:今天我去菜场买菜,因断斤缺两与卖方大吵一场,弄得身体不适,胁肋胀痛…这不是忘记了“健康第一”吗?乙说:日前朋友邀请我赴宴,我去了,但我身患糖尿病和高血压,在宴席上出于朋友的盛情,一定要我饮点红葡萄酒,并再三劝说少吃一些没关系,我勉为其难,饮了1杯(约30 ml),结果回家后尿多、口干,第2天空腹血糖达到10.5 mmol/L……这也把自己的健康置之度外了。丙说:近日我为儿子的婚事东奔西跑,为了买一套物美价廉的婚房,天天想钱筹钱,弄得夜不能寝,同事们见到我说,你近日老了好多!我听了后觉悟到没有把自己的健康放在第1位。

老师诸位发言非常正确!己经认识到“健康第一”的真正意义,“亡羊补牢亦未晚矣!”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请大家仔细思考后,再谈谈自己的想法。

学生甲说:最近我看到一本《健康资讯•蔬菜汤专辑》中有关“五行蔬菜汤”的介绍,其中它说能“轻松享受健康,提升生命质量”。五行蔬菜汤选用五色蔬菜,即白萝卜(白)、胡萝卜(红)、牛蒡根(黄)、白萝卜叶(青)、香菇(黑) 组成。它以五行金(白)、木(青)、水(黑)、火(红)、土(黄),对五脏肺(金)、肝(木)、肾(水)、心(火)、脾(土)进行调养,以促进人体的健康。是否可用这种吃五行蔬菜汤的方法来达到身体的健康?

乙说:我每天晚上按摩全身,早晨步行5 000m,中午午睡1小时,坚持不懈,来做到健康第一。我已坚持3年多了,感到身体很好,轻劲多力,饮食正常,做事也有精神。

丙说:我原体弱多病,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气管炎等,又没有“医保”,退休工资只能维持日常生活的需要,没有钱来治病。我用中草药来调养,现在感觉很好,面色红润,精神也好,每天坚持种植草药、采集草药,不但自己服用,也给左邻右舍送医、送药,如糖尿病患者,我给他们送枸杞嫩苗、麦冬、马齿苋等,他们吃了都说很有效果。有的虚火牙痛,或咽喉疼痛,我用景天、三七(俗称金背茶匙),或用白毛夏枯草治疗,效果很好,许多患者也经常来向我索求。

老师你们的方法和持之以恒的保健养生都是可取的,但各人的情况不同,生活方式有异,先天禀赋不同,身体强弱有异,如何找到人人适用的方法,这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我在诊疗中强调“治病延年”,“治病”与“延年”这对矛盾要正确的处理,在这对矛盾中“延年”是根本、是基本目的,而“治病”是人之标、是手段,为延年服务;不能本末倒置,有些人得了“不治之证”,在治疗这些疾病的时候,我认为不能着眼于“病”,而要从整体调治入手,要以延长生命和提高生存质量为目的进行治疗。凡正气衰弱的癌症患者,一定要注意正气的存亡和盛衰,若出现骨瘦如柴,面色黑滞,纳食不进,毛发干枯或大量脱发,精神萎靡,身不任衣,畏寒颤抖,舌光无苔,脉沉迟无力等症状者;或西医检查白细胞很低,免疫力很差,脏腑功能衰退(肝、肾、心、肺功能)者,要选取扶正的治疗方法,如西医的支持疗法、营养疗法等,中医的理虚疗法,使人体正气渐渐恢复,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在《琐琐药话》(金盾出版社出版)中记录了“神治胜于药治――胃癌术后精神调补”的案例。说的是胃癌术后的男性老人,用中医药调治5年,老妪用三轮车载着老伴定期求诊,一切过着正常人的生活,夫妻相濡以沫,相安无事,后有医者告知其癌症未愈,致使其精神崩溃,不愿意再治,最后病故而亡的案例。所以有时候精神调治胜于药治。

学生老师说的精神调治非常重要。但如何做好精神调摄,它在防治疾病中的意义,请老师作具体讲述。

老师在一个真正健康的人身上,首先表现在他的精神风貌应该是最健康的,具体表现在一个“雅”字上。“雅”的具体表现,即是精神健康的表现,表现在风度上不单是吟风弄月、琴棋书画的文雅之人,更是指心存大志,品性高洁,不肯向世俗屈服的狷介之士。“雅”蕴含在血液中,生长在骨髓中,灌注在人的“精、气、神”三宝中,“雅”是真、善、美的表现。

在保健养生中,首先是精神调摄,具体表现在一个“乐”字上。“乐”的具体表现在乐观心态,善于养生保健的人都有一个乐观心态,具体是要有“四乐观”,即做到苦中求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

苦中求乐苦有物质与精神之分,从物质的角度,有五味(酸、苦、甘、辛、咸)之苦,许多苦味的东西能解除人们的痛苦,如疾病之苦,只有“良药能治病”,然而“良药苦口利于病”。在日常生活中的苦瓜,是一种极具保健功能的佳蔬,它能清火解毒,降脂降糖,制作药膳是糖尿病、高血脂症的理想佳肴。从精神的角度,苦似乎是一种要付出艰苦劳动和精神压力的东西,然而只有通过这种艰苦或承受了这种痛苦,所得到的才是十分珍贵的、非同一般的快乐。

知足常乐不是安于现状,而是要满足已经得到的现实,热爱自己的事业,珍惜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把精力放到于国于民有利的事情中去。如一切慈善活动,积极争当志愿者。对自己的生存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学习环境、政治环境不要无端挑剔,或无事生非,要正确对待,安然处之,不要满腹牢骚,或暴跳如雷,而要顾全大局。从整体来看,要知道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尤其要想到过去的战争年代,当今的受灾地区,这样你就会知足,就会常乐。

助人为乐助人是善施乐助,对有困难的人、对弱势群体、对不能自食其力的人、对生命和生活受到威胁的人,要助其一臂之力。它需要爱心、善心、真心这三个“心”,产生友情、亲情、爱情三种“情”,这样一定会有好心情,所以助人与快乐是相辅相成的。助人是为了使人快乐,乐观是超级保健药。

自得其乐又称为偷着乐、自乐、暗暗自喜,即自己使自己快乐。如何才能自得其乐呢?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要知道人生世上必有用武之地,有道是“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今天的困难和逆境只是暂时的。只有这样才会自得其乐。第二,要有一点儿“阿Q精神”,古人云“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有时“吃亏就是占便宜”。

学生老师讲了健康和养生中“雅”和“乐”2字的意义,但如何在疾病的防治中来强调精神调摄呢?

老师人一旦得病,更显得精神调养的重要性。在清•程钟龄的《医学心悟》中早有明确的记载。在治疗上“药治不如食治,食治不如神治”,在补养上“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这是防治疾病治疗方法上的基本顺序。就是说一旦患病,第一是精神上的调摄,第二是饮食上的调养,第三是药物调治。尤其得了疑难重症,或长期不愈的慢性疾病,或老年性疾病,更要注意这三者的顺序和关系。所以,在疾病的防治中突出一个“先”字。即人得病后,首先要注意精神情况的变化,做到泰然自若,不能恐惧、害怕、惊慌,也不能漠视、无所谓,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疾病。有的还需要旁人、亲人的劝慰、关心,进行精神上的疏导,告之以败,导之以苦,顺其所便,逗其所乐。运动是健康的源泉,“生命在于运动”,无论健康与有病者,凡是有运动能力的都要进行运动。运动包括各种活动、劳动、体育运动等,有病要选择适合自己疾病康复的运动。其他,还有聊天之乐、忍让之乐、学习之乐、宽容之乐等。

学生老师的拷问健康对我们老年人保健养生非常有益,你这些保健养生的思想和方法是否适合所有人群?尤其是儿童和青壮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