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统工艺展览

传统工艺展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传统工艺展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传统工艺展览

传统工艺展览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漆器 装饰 漆艺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 Modern Lacquer Decoration

YU Yong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 Shand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355)

Abstract Chinese lacquer is profound, eclectic. the creation of modern lacquer is necessary to meet modern aesthetic with modern lifestyles, but also able to maintain a large paint language features. Chinese lacquer should learn Japanese lacquer development of inclusive, and explore new road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odern lacquer.

Key words lacquerware; decoration; lacquer; comparison

漆文化在西方文化中并不多见,它主要生存发展在东亚文化圈中,以中国、日本、韩国最具代表性。漆艺的开始便是作为一种实用器物出现并开枝散叶,在世界上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漆艺历史。以器为最初形态出现的漆艺,其首要的功用必然是使用功能。在满足了使用功能的同时,基于人类对美的本能追求,必然希望在使用或看到这件实用品时会产生愉悦的感觉,就要对其造型、使用的材质、表面的纹饰、色彩等方面进行装饰。本文从漆器装饰的角度针对中日两国现代漆艺发展进行比较分析,藉此取长补短,探寻适合中国漆艺发展之路。

1 中国现代漆器的装饰特征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极大包容性,讲究一脉相承的民族。这种包容性体现在民族、文化、地域以及时间在内的方方面面。对传统的延续和发展、对祖先精神的尊重和敬慕使得中国的艺术与设计具有很强的延续性和相似性。在历史上形成的某一种经典造型或纹样往往被后世不断沿用,并出现在各种艺术、设计的造型中,中国的现代漆器装饰中同样存在这种现象。另一方面,中国文化大多为大陆文化,而且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加之中国漆艺历史悠久,不同地域由于环境、文化等差异,形成了审美风格的较大差异。漆艺作品题材广泛、不拘一格。

中国现代漆器的装饰,可以从工艺趋向和艺术趋向两个方面来分析。

工艺趋向的现代漆器注重传统的制作工艺及髹饰技法、器型与装饰纹样也常采用传统制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类漆器作品在形式及工艺上受到现代艺术设计及新材料及新工艺的影响,但总的来说还没有脱离传统工艺的概念。在中国,这类的漆器作品大多出自于工艺美术大师的创作,一部分是一些漆艺厂或漆艺作坊中通过数名漆工的共同努力完成的,还有一部分为少数民族艺人的作品。这些工艺美术大师沿袭了中国漆器的传统工艺并在此基础上创造了许多独特的工艺技法。将这些工艺技法运用在漆器的制作上便形成了其独特的装饰风格。由于这类作品的创作者多是民间艺人,作品局限特定的某些工艺技法基础上,作品的风格较为单一,但是正是由于这一点使中国漆器装饰风格呈现出较强的地域性。在漆器装饰上或采用传统、吉祥纹样构成装饰表达美好的寓意;或把松、柏、梅、竹、菊、水仙、莲花、奇石等作为本民族的代表,借物咏志。

艺术趋向的现代漆器,其作品更加重视人类现代的生活方式,作品的实用与审美并举,作者往往从实用的角度出发,重视主观感受,将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及个人的独特的设计风格与漆材料及髹饰技法有机结合进行创作,强调一种诗性的表现方式,遵循了中国传统的隐喻、象征的思维模式,作品多追求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暗示性话语模式。

在中国这类的漆器创作者大都出自高等艺术学院,他们一方面接受国内有经验的漆艺艺人在传统髹饰技法上的传受,一方面受过专业的艺术教育,接受了现代艺术设计的思想,对外交流的机会较多,有很多漆艺家曾有出国留学的经历。由于所处的立场不同,这些艺术家没有地域、国家的区分,他们的漆器创作更加灵活多变。有些漆器作品已经脱离了器的概念,转化为纯粹的美学范畴的艺术品。很多漆艺家在纯熟的掌握了当地特有的髹饰工艺的同时,进一步关注漆语言形式的现代性,并介入到漆语言形式现代性的研究创作中。

2 日本现代漆器的装饰特征

在世界文明史上,没有任何一种文明像日本文明如此热烈执着着本土文明的传统,又如此广泛摄取外来文明;如此曲折的反复,又如此艺术地调适和保持两者的平衡,从而创造出具有自己民族特质的新的文明体系。①日本漆器无论是对古代中国漆艺髹饰技法的学习与继承还是对近代的西方现代设计思想的吸收过程中,一直是处在不断消化吸收使之本土化的过程,摆脱了绝对化的极端倾向。当我们想到日本漆器的装饰特点时,极具装饰意味的富有情趣的图案与具有和谐与秩序感的直线形和网格形式会马上浮现于脑海。日本漆艺作品非常强烈的展示了装饰上的现代设计意识和内涵上的东方文化精神,同时作品还具有引人入胜的精致,作品极具设计感,色彩浓郁、充满了微妙的情趣和多变的性格。

日本美学文化不仅具有静、虚、空灵等传统的从中国而来的东方韵味,还具有西方实用的、繁琐的特征,更有本身所具有的爱好优雅、纯洁的特征,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装饰美”。这种“装饰美”充分的体现在日本漆器艺术上。日本自然美学观念中的“雪”、“花”、“月”和“物哀”之说,通过图像的表达就是对自然之中稍纵即逝的、纯洁的、伤感的事物的喜爱,特别以残月、落花、枯枝、红叶、衰草等事物的描写为最多。欣赏日本漆器,你会感到细致的、平静的抒情,在平和冷淡中描绘了一个梦与现实分不开的世界。这种对图像的运用才真正达到了日本民族本身对自然美的表达的极限。日本则是纤细纯粹的私人情感的体现。

传统的漆器设计是与日本人民生活休戚相关的,也与日本传统的风俗习惯、民族审美心理、紧密联系在一起。日本传统日用漆器的设计是基于日本传统文化发展起来的,在很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地锤炼,到现在达到了非常简洁精练的程度,同时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日本独特的审美标准。

日本现代漆器创作可分为“传统派”、“日展派”和“生活派”。 源自“日本传统工艺展”、“日展”和“日本生活工艺展”,三大派展览,此三大展览都有相当的历史,对日本现代漆艺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传统工艺展强调工艺技术、纹样和造型在古典审美基础上的传承与创新;日展主张“创作性”。日展工艺在即保有器物性的同时,创作现代的形态、纹样和色彩。作者在追求各自自由创作之时,注重把握材料的特性,在制作中随着这一方向延伸发展着;“日本生活工艺展”,标榜其为生活派,其主旨来源于日本朴素的民艺和现代设计,传统的古典工艺高高在上,略显冷寂,可望不可及;而“创作性”的纯艺术趣味,是高雅的形而上;难以成为实实在在的日常所需。柳宗悦的“民艺论”给生活派以理论支撑。数十个漆艺产地使好的设计得以实现,生活派真正重视“工艺=用+美”中的“用”之功能。②

狭长的日本列岛,有几十个日本通产省指定的传统漆艺产地。每个漆器产地也各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比如装饰精美的莳绘和戗金则是轮岛漆器装饰的特点,镰仓雕这种工艺则以其发源地神奈川县镰仓为名。

日本现代漆艺由于对传统技术很好的继承,技术上的精巧化的倾向,加之漆艺家对胎质成型、髹涂方法、装饰技巧的不断研究,促进了其新的构思创意。传统技法的承袭与创新与地方区域性技法的新思考被广泛应用于漆器作品之上。如黑田辰秋把鲍鱼贝强烈多彩的光泽巧妙地组合做成的螺钿,大场松鱼用新手法再现平文,寺井直次对蛋壳的有效研究和纯熟的掌握,田口善国艺术性地运用莳绘等,他们将漆艺的传统技法的纯熟运用与现代设计巧妙结合作品极具魅力。

3 中日现代漆艺的交流

中国作为亚洲文明的发源地,对周边特别是日本的文化产生了深远长久的影响,在漆艺方面每个历史阶段日本都直接或间接的学习了中国的技艺与文化精神。而漆艺发展到现代,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中国漆艺已经落后于日本。吸收了中国漆艺精髓的日本漆艺也开始“反哺”中国漆艺。日本教授原田先生曾于1907年应邀到福建工艺研习所传授漆艺,1924年福建漆艺名家李芝卿先生赴日本研习漆艺,在原田任教的长崎美术工艺专科学校系统地学习了莳绘和变涂等髹漆技法。1936年沈福文先生东渡扶桑,进入松田漆器研究所学习漆艺,回国后于1940年在四川省立艺专科学校筹建了中国现代第一个漆器专业。③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对外交流更加频繁,国内外各种形式的漆艺展览不断地举行,为中日等国的漆艺家提供了国际漆艺交流的平台。随着漆艺国际化的发展,各国间高校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形成了现代漆艺的共同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

4 小结

我国传统漆艺技法源远流长,这也是我国古代漆艺领先于日本韩国的重要原因。但由于历史原因,中国漆工艺的传承在近现代部分出现了断层,加之生产力水品不足以支撑漆器的消费等原因,使得中国的漆器的设计生产缺少了民用的支撑,从业者很难从中得到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使得漆器创作的人数极少,这也必然导致漆器的民间创作生产出现了总体的工艺水平不高、作品缺乏新意,造型与装饰仍沿袭传统制式,作品缺乏设计感,不能与时俱进的状况。

如何在现代漆器的创作中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与现代的生活方式,又能保持漆的特色,是当今漆艺家应该考虑的。保持漆的现代性并非是对传统的否定。受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的影响,现代漆器在造型与装饰上的复古风格并不是最大的问题。如果能够认真研究传统漆器,将古代漆器中装饰与工艺的精髓继承发展下去,对中国现代漆艺的复兴与发展是不无裨益的。日本的现代漆器中复古风格的漆器仍然占有一席之地。象日本的增村益城增村纪一郎、大西长利等漆艺家在创作中吸取了宋代素髹漆器的精髓,创作出大量具有现代意味的漆器作品。我国的著名雕漆大师文乾刚运用现代的构成方式将其精湛的剔红技艺、传统的装饰纹样与造型巧妙结合。正如他所说:“剔红这种传统工艺经一千多年的积淀,有着太多的内容,掌握它十分不易。但是,你得想办法,爬到前人的肩上,再往前走,就是一片灿烂。”

而当前我国漆器设计之所以与日本的存在差距。从日本的现代漆器作品中我们看到了这些作品对漆艺髹饰技法接近完美的表现,这不仅得益于漆器作者个人技术的高超、创作态度的精益求精,同时漆艺产业化的完善与发展、国家社会的重视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使得具有高超漆艺髹饰技法的漆艺匠人既得到经济的保障又得到全社会的尊重。而我国许多漆艺匠人,由于其所在的漆艺经济产业的不良发展而整体滑坡,拥有精湛专业技术的人才缺乏经济保障,逐渐流失、转行、退休。人材的匮乏造成技术传承的断层,又何谈漆工艺的发展。由于行业的不景气,而作为人材培养的基地院校中,选择传统漆艺专业的学生相对较少,漆艺行(下转第187页)(上接第165页)业缺乏新生力量的加入。值得欣慰的是我国已签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传统和艺术的保护条例》开始对传统手工艺立法保护。尽管现在漆艺的发展还有许多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中国仍有许多勤奋的漆艺家努力创作了不少新颖有趣的漆器作品,学习日本漆艺发展的的兼容并蓄,为中国现代漆艺发展探索新的道路。大漆以其丰富的表现语言曾经孕育了中国辉煌的漆文化,中国的现代漆艺也将以它特有的形式屹立于世界现代艺术之林。

2011年度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

注释

① 叶谓渠.日本文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传统工艺展览范文第2篇

LAQ

(LUXURY ARCHITECTURE QUAUTY)

由PASCAL MAUGEIN和RAPHA-L LANCREY-JAVAL创立的LAQ(LUXUARY ARCHITECTURE QUALITY)与我们分享纯粹的当代作品,主要体现它们丰富的色彩及珍贵的传统处理方式:例如中国漆、高级木器镶嵌工艺、金纸等等。PASCAL MAUGEIN和RAPHA·L LANCREY-JAVAL是当代艺术和设计的狂热爱好,拥有十年室内空间的丰富设计经验,2009年他们联手开创LAQ工作室,并担任工作室艺术创意发展总监。在长达十年的友谊中,他们共同合作多个艺术创作计划,其中包含为庆贺千禧年所做的一个巨型金属雕塑,矗立在巴黎魏烈特流域的卢瓦堤岸上。

作为精美华贵的不懈追求者,他们一直关注卓越不凡的创作和高精工艺,也曾几次遇上法国传统工艺消亡的情况。假如手工艺的传承发扬不是他们工作的重心,RAPHAEL LANCREY JAVAL和PASCAL MAUGEIN希望通过新兴技术和当代眼光,展示手工艺的所有可能性和内在价值。在哲学、文学,以及社会学的影响下,两个探索者努力向他们的每一个作品输入概念和意义。

CHRISTOPHE HAMAIDE PIERSON

CHRISTOPHE HAMAIDE PIERSON是一位在巴黎的多领域艺术家在他的创作领域涉及绘画、摄影、录像,甚至于舞台及表演,在他的创作中通过对颜色的不同创作手法,寻求某种原始的能量。他的作品自然并令人振奋,旨在与其观众一起追寻某种永恒的快乐。

CHRISTOPHE HAMAIDE PIERSON与中国艺术爱好者的距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远,就在去年明,美国著名艺术品品牌ARTSPACE联合全球电子商务公司FIFTYONE在天猫商城PORT51家居旗舰店中出售CHRISTOPHE HAMAIDE PIERSON与巴西艺术家ELI SUDBRACK构成的组合AVAF的画作《色彩幻想AMOUR VIVACITEARDEURFANTAISIE》。AVAF组合的许多作品曾在2004年惠特尼双年展,2008年圣保罗艺术双年展,纽约市DEITCH PROJECTS,以及日本东京HIROMI YOSHII画廊等众多国际性场所展出;潮流天后LADY GAGA在巴尼斯纽约精品店的工作坊采用过他们的艺术品。他们的作品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

MARC ANGE

MARC ANGE在2008年创立BLOOM ROOM STUDIO,他的作品将古典的设计风格融入了丰富的想象。通过感性的创造过程,将两种截然不同的元素和谐的融合在一起,美好与丑恶相距甚远却又互相触及。他的每个方案,不管是某个空间的设计抑或是一件物品的构造,都同时承载着梦想与回忆,赋予观众无限的遐想。

传统工艺展览范文第3篇

越窑青瓷文化的历史沿革

越窑青瓷自东汉中晚期诞生,到三国西晋达到第一个,至东晋、南朝开始衰落,隋朝时则陷入低谷,唐中期越窑复兴,至五代北宋初达到了辉煌的顶峰。北宋中晚期,越窑渐趋式微,继而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仿佛一曲交响乐,刚演至最精彩处,就嘎然而止,令人扼腕。

沉寂了近千年后,在上世纪80年代,越窑的故乡上虞又开始重新生产越窑青瓷。1980年,上虞陶瓷厂的科技人员在上海博物馆、省轻工业厅、省考古所等单位的协助下,选定蛙形水盂、鸡首壶、羊形烛台、狮形烛台、香薰等器物,经过几十次胎釉配方试验,终于成功烧制出仿古的越窑青瓷,把古老的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产品曾获省科技成果奖、省轻工业厅优秀“四新”产品奖,还赴美参加“路易斯安娜世界博览会”、日本“筑波世界博览会”、北京“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国际博览会”。

21世纪初,绍兴小仙坛越窑青瓷有限公司、上虞市三雄陶瓷有限公司等企业继承原上虞陶瓷厂的技术工艺,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为政府、企事业单位生产各种越窑青瓷的仿古产品,也创烧出了一大批造型别致、工艺独特的新产品,满足现代的审美需求。上浦镇中、上虞中学、上虞文澜小学也在校内开辟越窑青瓷制作和展览室,努力做好越窑青瓷的传承工作。时至今日,千年的古瓷绽放出了更瑰丽的新葩。2007年6月,“越窑青瓷烧制技艺”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越窑青瓷文化的价值分析

上虞越窑青瓷历史悠久、制作精细、功用广泛,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在我国陶瓷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对外影响。越窑瓷器除了行销国内,被历代王朝纳为宫廷用瓷外,从唐代开始,还大量运销朝鲜、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阿曼、沙特阿拉伯、埃及、津巴布韦、南非、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等许多亚非欧国家。朝鲜的高丽瓷深受越窑青瓷的影响,与越瓷十分相似。现在生产的越窑青瓷也深受日本、韩国等国民众的喜爱。

历史价值。越窑是古代历史悠久、影响很大的瓷窑体系,产品除了行销国内各地,还被大量纳为宫廷用瓷。陕西耀州窑的制瓷技艺源于越窑,龙泉窑也直接继承越窑的制瓷技术而兴盛发展。其他诸如瓯窑、婺州窑、均山窑等也深受越窑的影响。

艺术价值。上虞越窑青瓷的釉色青莹雅致,主要呈青绿色或青黄色,造型优美生动,有的模印成狮、虎、羊等动物造型,有的塑成佛寺、猪舍等建筑模型,有的捏成荷叶、瓜藤等植物形状,可谓千姿百态。窑匠采用雕、镂、捏、刻、划、印、彩绘等多种技法,使青瓷上的纹样丰富多彩。美仑美奂的越窑青瓷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科学价值。上虞小仙坛窑址的产品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院所测定,其质量已达到了成熟瓷器的标准。上虞被古陶瓷界公认为是瓷器的发源地。曹娥江两岸的东汉窑址,为我们研究东汉时期原始瓷发展为瓷器,探讨我国瓷器的产生和发展情况,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产业价值。曹娥江两岸众多的各个历史时期的窑场,其生产的产品远销海内外,在商品经济贫乏的古代社会,这些窑场所产生的经济价值不容低估。至八十年代,上虞的陶瓷企业开始进行越窑产品的仿制。现在虽然各企业规模还不是很大,鉴于越瓷制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在历史上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力,这一产业的前景很广阔。

越窑青瓷文化的发展途径

全方位宣传,做好青瓷文化推介工作。一是创办网站杂志。利用新媒体大力宣传上虞青瓷文化的丰富内容、做法和成效,即时更新动态新闻,抢占网络舆论的话语权;同时创办相应的杂志,向社会各界展示。二是考古成果。与省文物考古所联合进行窑址调查发掘和整理,此项工作历时五年,期间召开两次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三是文化创作传播。出版精品图录《早期越窑――上虞历史文化的丰碑》,请国内古陶瓷研究著名专家、省博物馆李刚副馆长作为总策划。同时组织小说创作、戏剧编排,或拍摄电影、电视连续剧播出。四是现代青瓷(陶艺)展会。与景德镇、龙泉、清华陶艺系等合作,举办展会,新品等,汇编成书出版。

高起点谋划,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包含了青瓷文化保护传承的方方面面,可以把这块工作全部整合、有效统筹。参照慈溪的作法,申遗办作为常设机构。具体工作包括在上级文物部门指导下编制申遗规划,制定上虞越窑遗址保护管理的专项法规,建立遗产监测系统与展示中心,进行系统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聘请申遗专家顾问组,完成申报文本等。上虞申遗内容为具有唯一代表性的早期越窑遗址,重点要完成两项工作:一是委托编写遗产价值文本,须经专家评审会通过。二是编制两个国保单位的保护管理规划。

专业化实施,加快推进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考古遗址公园项目是充分展示越窑青瓷、夯实“瓷之源”的重点抓手,也是加快虞南文化生态旅游大发展的有效载体。特别是此地的形成条件,比其他地方更加优越,北有东山景区、南有东山湖休闲基地,东山大桥又将开通,通过项目建设能够迅速形成有影响、有内涵的旅游板块,与曹娥江风景游度假区形成呼应。但这一项目与其他建设项目有明显区别,必须以保护规划和考古调查为前提,建设要求高、时间跨度长。

超一流设计,精心抓好新博物馆建设。新博物馆既是青瓷文化创意园中的龙头项目,但更是上虞一个重要的文化客厅。定位是以曹娥江流域的虞舜文化为母土、越窑青瓷为主要特色,融教育学习、研究交流、休闲体验等综合功能的的现代化博物馆,体现基础的是上虞地域文化通史展、展现特色的是青瓷陶艺展、起到点缀的是书画展,其中青瓷陶艺展,分成越窑青瓷展、相关窑口大师瓷艺展、世界陶艺展等三大内容,从古到近、从国内到国外,体现上虞越窑作为母亲瓷的突出地位和作用。

市场化运作,建设越窑青瓷文创园。这是打造青瓷文化产业的重要平台,先期主要是配合做好土地出让、规划设计、管理服务等工作。重点是积极支持秘色瓷研发,推动现代青瓷(陶艺)研究所项目,建设创作基地,引进国内外大师。关于秘色瓷研发,笔者设想以民间研创为主,在文化产业扶持资金中切出专项资金,每年邀请专家进行一次评选。现代陶艺发展,希望进一步加强与艺术大师合作,尽快确定项目和合作方式,争取在新博物馆开馆之时,已有一部分馆藏陶艺大师作品展出。

传统工艺展览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常州;文化街区;传统手工艺;传承方法思考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 B

西直街,原名西直门街,地处常州城西,其历史悠久,人才星列,文化荟萃,胜迹遍地。西直街是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常州段唯一市中心沿着运河而建的历史文化老街,在城市建设发展迅速的今天,其因政府的有意保护,依然保留出原有风貌。西直街自东篦箕巷向西至圆通寺1800米,东端与著名历史老街“常州青果巷”毗邻,西端南与常州艺术园地“运河五号”相望,现有建筑保持着历史江南特色,质朴复古、生态自然。以“大运河”为主轴,青果巷、西直街、运河五号为依托,将其建设成常州“大运河”旅游开发区,打造富有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已具有天然的地利和天时优势。

常州手工艺文化丰富,受市级以上保护的手工艺名录众多,如国家级的金坛刻纸、常州梳篦、常州留青竹刻以及金坛封缸酒酿制技艺;省级的常州乱针绣、象牙浅刻、掐丝珐琅以及龙泉印尼、萝卜干腌制技艺;市级的常州雕庄竹工艺、劈石盆景及堆花糕技艺等,还有许多久负盛名、富有特色的诸如风筝、高跷、民俗灯艺、各种糕点及酒酿等传统制作手艺。(1)这些手工艺文化哺育着江南常州人,为常州的经济与文化繁荣作出了贡献,那么如何传承这些优秀的传统手工艺文化,不仅是手工艺传承人的重任,而应是每一位身为常州人应有的民族意识。当前在城市建设的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生态自然建设与地域文化资源的开掘,利用老街、文化街、主题街区形式来传承与发展地方经济与文化,且有许多成功之举,如苏州山塘街和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无锡南长街和清名桥历史文化街、杭州清河坊和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等。常州西直街区域宽广、隐涵的历史典故众多,地域文化特色明显,以此文化街区建设为依托将传统手工艺融入其中进行合理的传承与开发,是当前值得深思、行之有效的现实手段。

一、在文化街区中传承手工艺的价值意义

传统手工艺,顾名思义,首先是与我们的传统结合在一起,尤其是与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密不可分。作为中华民族数千年延续不断的造物文脉,手工艺通过广大民众的创造,以“技艺”的形式、“物”的形态,融汇时代的、民族的、地域的文化讯息,包括自然观念、造物哲学、材料工艺、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等。手工艺不同于历史上延续在经典中的精英文化,也与当前数字化、复制化时代的大众文化有别,体现着民族的、民众的创造力。(2)传统手工艺与人们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是一种生活化的物质形态表现,人的生产、审美观念作用下的产物。当然,它不仅与我们的传统联系在一起,也与当代生活息息相关,它从传统延续至今,还作为活态的文化传承于民间,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发生着种种效用,在某种意义上堪称是我们的文化之根。传统手工艺,在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曾经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被遗忘,失去这种根文化社会也将进入毫无生机状态。然而,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也正在经历的全球化、都市化的发展过程,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保护传统手工艺的重要性,且呼声还在持续高涨,千方百计的采取各种手段来进行保护与传承。其中以开发、建设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形式来继承和发展传统手工艺文化是广为采取的方式。

常州西直街是继青果巷之后依然保持着原有建筑风貌,是现代都市中心少有的生态自然地,“大运河”世界级文化遗产依傍而过。西直街曾为常州历史上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其大小历史典故有二十之多,如文亨穿月、毗陵驿站、豆市码头、可庵弄、西仓桥等,曾经的繁荣景象依然能令常州人可圈可点,因为它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文化,孕育着传统手工艺的生活化场景覆盖着这片老街。当前在城市现代化发展的今天,已对钢筋混泥土式灰冷的高楼大厦疲惫厌倦,内心即便对自然、原生态的生活环境滋生渴望,也就不断呈现出以时展的视野看待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问题。由此,一方面注重保护历史传统风貌,尊重地域特色文脉,建造与修复出质朴、凝古的自然文化老街;另一方面在体现时展的特点与要求,植入新的功能,推动历史街区在保护的前提下健康向前发展的这一国际化趋势,给地域文化、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构建起健康积极的平台。

通过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将零散或频临遗失的传统手工艺得到集中的保护与开发,为具地域代表性的文化老街的建造具有极强的促进作用,且能合理的开发和继承传统手工艺。其价值意义主要可体现在:首先,有利于地方民族手工艺文化的交流与创新,传统手工艺文化创新或某种新工艺文化的创造在许多情况下是在不同工艺文化的交流中产生的,也有不少是在异族、异地工艺文化基础上或是吸收了其精华而创造的,同样坚持民族的、地方的文化传统才能创造出特色鲜明的工艺文化,工艺文化便如此得到延续发展。其次,有利于地方政府机构对传统手工艺文化的科学管理与保护开发,政府对其能够主导介入和诱导社会民众积极参与,根据工艺保护工程的大方向进行指导和规范,建立完善保护体系,对那些有历史和科学价值的传统工艺给予资金的支持与投入开发,从而促进传统工艺的现展。(3)另外,利用传统手工艺的创新开发,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街区,结合“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背景,从而促进城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增长常州的文化旅游与创意产业经济,并逐步扩大和提升常州历史名城形象。

二、在文化街区中传承手工艺的方法

利用传统手工艺文化资源,以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为切入点,打造地域文化品牌,继承和发展传统手工艺已然成为当今时尚。就利用常州西直街建设来传承手工艺文化,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思考:

1.通过政府的主导性介入,对西直街区实施有效的保护与开发,为传统手工艺搭建一个良性的平台。

政府是地方一种权利机构,具有对地方建设与发展的决策力,在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街区与继承传统手工艺方式上具有主导性作用。政府主管部门可指导和协调相关机构、组织,对周边地区的历史文化街区进行考察,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的地域环境、人文风貌、历史文化的特点,将西直街进行修补、改造与仿造,整理规划、开辟出具有原生态风貌的江南水乡风格的历史文化街区。同时,就地方传统手工艺及相关节会与民俗中工艺文化进行收集、整理,提出开发策略,尤其对那些具有代表性手工艺,如梳篦、乱针绣等实施开发。并在西直街区内以引导和招商开店手段,集聚一批具有地域特色性的传统手工艺,运用商业经营模式开展对传统手工艺的继承与发展。充分发挥政府主管部门的权力职能手段,以指导、协商的途径强化对西直街的保护开发建设,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构筑起良好的平台基础。

2.依据西直老街现有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管理,分区对传统手工艺继承与开发

西直街东西绵长,东面开发已成熟,西面古建筑保存完好,中间为一空置地,以此为基础可以实施东面、中间、西面的分片区式手工艺开发管理模式。东面自西赢门至篦箕巷建设完好,地处相对中心,有古毗陵驿、文亨桥、鼻梁灯火等历史典故。常州自古以篦箕、木梳制作名扬天下,梳篦选材考究,工艺精良,素负“常州梳篦甲天下”之盛誉。这里整条街巷,家家户户以制作梳篦为业。乾隆皇帝三下江南来常州均从这里登岸进城,他见此处沿街尽是生产、销售梳篦的作坊和店铺,便将其赐为“篦梳巷”。在此开展以“梳篦”传统手工艺为龙头,实施引导“乱针绣”“金坛刻纸”“留青竹刻”等具代表性手工艺融入,极力打造出常州品牌文化老街,弘扬和发展传统手工艺。中间部分原为“豆市码头”,因历史原因古建筑已毁,可以通过仿古建造方式,将东西连贯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这里曾为常州豆类、农副产品、饮食一条街,盛极一时,在仿古街造好后以招商引资形式,规划将传统豆制品工艺、常州糕点工艺、酒酿工艺等进行保护与开发建设。诸如“常州大麻糕”“常州萝卜干”“金坛封缸酿酒制作”等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手工艺代表能得到有效的传承发展,并能将其它特色的手工艺进行连带挖掘与开发。自此往西至圆通寺区间,现有古建筑保存尚好,且具历史价值的特色景点众多,如博灵望宅、仓桥古肆、可庵弄、吴钩铁铺及名望大宅多处等。只要对其稍加修复、改造,以引导方式将常州地方民间中的铁艺、竹艺、园林盆栽技艺以及民俗中灯艺、风筝与高跷等传统制作工艺进行凝聚起来,结合开展传统节日风俗活动形式使这些传统手工艺得到有效的开发与传承。

3.在西直街区中建立健全常州传统手工艺促进发展组织,加强保护与研发力度,扩大对外交流

可以考虑由行政主管部门与专业的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以及各种市场组织一起成立专门保护与研发机构,共同承担管理传统手工艺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的责任,推动传统手工艺高效、健康发展。常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手工艺资源丰富,可通过建立一套以政府扶持和指导、能代表和维护特定传统手工艺群体利益的团体、协会或其他各种管理机构网络体系,作为民间手工艺权利主体是可行的选择。并在各种组织、协会的管理下在街区中设立传统手工艺展示陈列馆、民俗博物馆、民间手工艺人工作室等,提升传统手工艺研发力度,增强对外的手工艺发展交流。同时,要积极发动民众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参与,特别要加强“民间手工艺产业合作社”等基层协作组织建设,发展龙头手工艺企业和民众间的专业户合作经济组织,促进手工艺现代经济的发展。

4.加大传统手工艺宣传,与地方专业教育开展合作与交流,做好传承工作

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为依托,大力开展西直街旅游资源建设,从中做好手工艺经济发展的宣传工作,并对那些具代表性传统手工艺进行宣传教育,引起民众对其的重视。还要持续推进代表性手工艺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这不仅要对传承人在经费资助、给予荣誉、提高社会地位和文化影响力上进行支持,还要保护好手工艺原生态的特点,开展个人家族传承与村落民众集体传承结合方式,完善集体传承的规定。同时,充分利用地方高校教育资源,开展校企合作形式,在专业学科教育基础上,培养高层次手工艺理论研究人才和创意研发实践人才,充实提高地方手工艺人才队伍水平,做好地方手工艺的传习与推广。同时,让传统手工艺传承人或手工艺企业主要技艺人走入校园,通过讲座、手工艺展览等活动,面向学生开展普及教育。以传统手工艺传承代表为传习主体,实施短期与长期传习计划,通过相关博物馆、民俗馆、民间机构等社会公共文化空间,采取举办主题工艺、名人名作品展览及现场传习活动,利用参与性教育方法以及游戏、见习培训等实用方法面向社会公众普及教育,促进人们体验传统手工艺文化。

三、结语

随着工业化时代的进程发展,传统手工艺自身的文化特点和生存现状,使其保护传承发展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亟待确立可行的方案和举措。然而,以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为依托,既可以合理的继承和开发传统手工艺,又能缔造一座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老街,让人们在此鉴赏传统历史,体验老街的同时,享受一种淳朴而悠然的生活。

[参 考 文 献]

[1]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EB/OL]. http: // .

传统工艺展览范文第5篇

一、萧山花边历史悠久曾经辉煌

早在20世纪初,因瓜沥一带妇女擅长植棉织布、养蚕缫丝,以聪敏、巧手著称,上海商人徐方卿(1919年农历8月16日)便在瓜沥组织了首批24名挑花习艺者,在瓜沥镇开设了第一家花边厂――乔治花边厂。据《中国实业志》载:“民国十九年萧山花边厂几达三十余家,织造女工至两万多人,厂址集中于紫山东乡之龛山镇”。1929年成立瓜沥花边同业公会,1954年5月在瓜沥镇建立萧山基层供销社联合花边办事处。期间以葛寒贞(家住瓜沥老街217号)为代表的瓜沥挑花女工多次去其他地区传授挑花技艺,发展之势非常迅速,从瓜沥镇为中心扩散开去,很快,萧山花边便如春蚕之丝在整个萧然大地上绣出了一张硕大无比的“萧山花边”。20世纪70年代,是萧山花边的鼎盛时期,挑花女达30余万人。

萧山花边有设计精巧、构图精致、绣制技艺精湛的特点,产品销往海内外60多个国家和地区。萧山花边制作一般分设计、刷配、挑绣、整烫四道工序,有20余个环节,一些大幅作品由成千上百人集体挑织而成,是独特的工艺品、实用品乃至收藏品。1972年迎接美国总统,萧山花边厂为杭州机场贵宾室绣制了大型西湖全景窗帘,高达6米,宽18米,用线12万支,手工挑绣达3000多万针,被基辛格博士称为“世界花边之冠”。萧山花边被列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及国外王室宫廷的专用装饰品,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现场表演萧山花边绣制技艺。

二、把萧山花边打造成为瓜沥镇的一张文化金名片

近几年来瓜沥镇政府对萧山花边和萧山花边文化十分重视,围绕萧山花边打造一系列工程,把萧山花边打造成为瓜沥镇的一张文化金名片。无论从萧山花边的技艺传承、产业发展、普及推广、文化挖掘等等,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首先是花边大展示大展览,2011年起,瓜沥镇积极组织摄影家拍摄瓜沥手工花边,通过参与活动,走访民间,纪实采风,拍摄了大量的珍贵的花边照片,再通过政府多方收集,形成了反映萧山花边文化的系列图片。政府通过进校、进村、进社区等形式,多方组织图片展,既宣传了萧山花边,又激起了当地百姓浓浓的花边情。利用节假日组织开展花边技艺大展示,比如2012年在老街举行了千人挑花大展示活动。

如今萧山花边的传承基地建设量质齐升,瓜沥镇通过积极营造氛围,积极投入,建立了系列传承基地,以瓜沥成校为主体的萧山花边师资培训基地,主要方向是作为杭州市文化创新产业培训项目,常年开展面向群众的普及培训,面向有一定花边技艺的对象开展花边传承师资培训。

三、萧山花边的技艺传承与理论传承并行推进

本次赵锡祥老师在《传家宝》栏目特别推荐了“特重工万镂丝精工垫绣镶边床罩”的工艺,这是他在2000年为了把萧山花边所以的针法、制作工艺都记载到一件作品上,为后世研究萧山花边提供实物而主导完成的一件作品。这件作品光设计稿就画了6个月,一共有300多张图纸,68位绣娘在四个月里,用1400万针绣出了820朵玫瑰花,而且每片花瓣的针法都不一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赵锡祥积极加入杭州市政府的“工艺和民间艺术薪火传承计划”,面向全国招收入门弟子,最终有4人入选成为大师嫡传弟子。几年来,4位弟子在赵大师的亲授下,针法掌握多,技艺提升快,为萧山花边繁多针法不失传作出了贡献。

萧山花边的技艺传承与理论传承并行推进。近年来,在政府主导下,好几本反映萧山花边综述、传承的书籍出版成册。2011年,在《萧山手绣花边》基础上,由政府主导,光明小学撰写的《花边》教材正式成册并投入使用,教材图文并茂,注重实践,为萧山花边的基础针法传承提供了有效的教学载体。2013年《花边》教材又成功再版。《花边》教材还被浙江省文化厅、教育厅评为优秀非遗校本教材一等奖。2013年瓜沥镇人民政府、萧山区花边文化研究会主编的《萧山花边》文集,经过多方严格编审,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萧山花边》文集详尽的记录了萧山花边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准确的描述了萧山花边的工艺特色,是深层了解萧山精神,解读萧山文化的一把钥匙。

四、为萧山花边的推广、发展打造了很好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