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

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

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范文第1篇

一、营运能力及差额计算法概述

企业营运能力主要是指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和效益。它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分析(财务指标分析)和外部因素分析(非财务指标分析)这两个方面。差额计算法是连环替代法简化而成的一种简化形式,运用差额计算法,在确定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分析一项营运能力指标,可直接利用该影响因素的报告期数与基期数的差额,得到其对营运能力财务分析指标的影响程度。

二、总资产营运能力分析

1.总资产收入率

总资产收入率反映了企业总资产与总收入之间的的对比关系,其计算公式为总资产收入率=营业收入/平均总资产,分解式为总资产收入率=(总产值/平均总资产)*(营业收入/总产值)*100%=总资产产值率*产品销售率,而总产值约为主营业务收入加上期末库存商品成本减去期初库存商品成本。

根据数据2014年和2015年碧水源的营业收入为344916万元和521426万元,平均总资产为933416.5万元和1446220万元,2014年期初、期末库存商品成本分别为11206.15万元和16880.32万元,2015年期末库存商品成本为18901.26万元,所以2014年和2015年的总产值为350590.17万元和523446.94万元,总资产产值率为37.56%和36.19%,产品销售率为98.38%和99.61%,计算得出碧水源2014年和2015年的总资产收入率为36.95%和36.05%。对碧水源总资产收入率作如下分析:

计算结果表明,公司近两年的总资产收入率下降,主要原因是总资产产值率降低幅度大于产品销售率增长幅度,说明公司销售速度快,能将生产出的产品更快更多的销售,但资产生产效率却不高。所以碧水源需要增强其总资产的产值,加快产品生产速度,提高企业资产营运能力。若生产不出更多的产品,企业销售虽快却不能销售更多,资产的利用效益就不能得到有效增长。

2.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主要是反映出企业总资产的效率,它的计算公式为总周转额(营业收入)/平均总资产,虽然这个计算方法与总资产收入率相同,但是总资产周转率是从资产的流动性方面来反映总资产的利用效率。而它的分解式(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可以更好的对总资产周转率进行分析,并为提高总资产周转速度指明了方向,我们将从这个分解式来对碧水源总资产率相关指标展开分析。

根据数据碧水源2014年和2015年总资产周转率为0.3695次和0.3605次,流动资产周转率为0.8157次和0.7789次,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为45.30%和46.28%,得出碧水源2015年总资产率比2014年慢了0.009次。对碧水源照片那个资产周转率作如下分析:

计算结果表明,碧水源2015年总资产周转率下降,主要原因是流动资产率下降,至于流动资产周转率下降的分析将在后面进行说明。其次就是碧水源的资本机构发生了一些变动,从2014年的45.30%增加到了2015年的46.28%,说明其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提高,公司资产的流动性增强,也提高了公司的总资产周转速度。

三、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分析

1.流动资产周转率

一个企业所有的资产中,属于流动资产的流动性最强,所以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快慢对总资产的周转速度影响最大。它既能单纯反映出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又反映了流动资产利用的效果。流动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流动资产平均余额,为了能够具体分析导致碧水源公司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变化的原因,更好的为公司找到可以加速公司流动资产周转速度的方法,从影响流动资产周转速度指标来进行因素分析。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分解式为:流动资产周转率=(营业成本/流动资产平均余额)*(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流动资产垫支周转率*成本收入率。

根据数据碧水源2014年和201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为344916万元和521426万元,营业成本为260504万元和374441万元,流动资产平均余额422862.5万元和669457.5万元,计算得出2014年和2015年公司的流动资产周转率为0.8157次和0.7789次,流动资产垫支周转率为0.6160和0.5593,成本收入率为132.40%和139.25%。对碧水源的流动资产周转率作如下分析:

分析对象=0.7789-0.8157=-0.0368(次)

流动资产垫支周转率的影响=(0.5593-0.6160)*132.4%=-0.0751(次)

成本收入率的影响=0.5593*(139.25%-132.4%)=0.0383(次)

计算结果表明,2015碧水源流动资产率下降主要是流动资产垫支率下降导致的,而流动资产垫支周转率是反映了企业流动资产的真正周转速度。公司2014年和2015年的成本收入率均大于一,且2015年较上年有所提高,当成本收入率大于一,流动资产垫支周转的速度又越快时,公司流动资产营运能力越强,所以碧水源应该尽量加速流动资产垫支周转速度,提高企业流动资产利用的效果,使公司营运能力增强。

2.存货周转速率

存货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的比率,它是可以衡量和评价企业对于取得的存货用于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状况的综合性指标。

根据数据碧水源2014年和2015年的存货周转率为8.969次和9.8732次,2015年较2014年有所提高。引起该数据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营业成本的增加,说明了这两年碧水源经营销售水平上涨。虽然存货周转率上升说明企业销售水平提高,但是存货周转率太高也不代表企业的经营水平优秀,这可能是企业为了扩大生产经营销路降低产品价格出售,使其存货水平变低导致的。而一个合适的存货周转率需要既考虑企业自身的水平外,还需要参考同行业该数据的相对水平。如下表1:

根据表1可知,2015年碧水源的存货周转率在行业中处于中上水平,且存货周转率较上年有所提高,说明企业的该项指标还是令人满意,但公司还可以提高自身在存货方面的各项管理,投资开发创新技术产品,使公司资产能达到更佳的利用状态,能保持存货周转的稳定增长,进入行业先进水平。

3.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对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的补充说明,它反映了企业应收账款变现的速度,正确有效的分析企业应收账款,可以提高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减少企业坏账。

根据数据碧水源2014年和2015年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2.3753次和2.4878次,2015较上年有些许提高。而2015年碧水源的营业收入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比2014年都有所上涨,说明应收周转率提高主要是因为企业营业收入增加幅度大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增加幅度形成的。虽然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变高,表明它整体收款速度加快,一定程度可能减少了企业坏账,使得企业整体的资产具有较高的流动性以及短期偿债能力加强,但是应收账款的有所增长,需要企业管理者引起较强的商业保护意识,做好应收账款的管理责任落实和完善企业的催款制度等,以免造成资产损失。参考同行该数据相对水平,如下表2:

根据表2可知,碧水源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处于同行业上游水平,且2015年较上年还有所增长,说明碧水源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发展态势较好,公司需保持该项指标的增长率,加速其营运资金的运用。

4.流动资产周转加速对流动资产的影响

加快流动资产周转,可以使企业在销售规模不变的条件下,运用更少的流动资产,形成流动资产节约额。其计算公式为:流动资产节约额=报告期营业收入[(1/报告期流动资产周转次数)-(1/基期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碧水源2014年和2015年的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0.8157次和0.7789次,平均流动资产为422862.5万元和669457.5万元,2015营业收入为521426万元。

计算得出,2015年碧水源流动资产总节约额为30201.49万元,其中绝对节约额为246595万元,相对节约额为-216393.51万元。而流动资产节约额为正数,说明企业因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减慢而浪费了一部分的流动资金数,但相对节约额为负数,说明碧水源公司这两年在不增资或少增资的条件下增大企业生产规模。

5.流动资产周转率对收入的影响

流动资产周转加速,可使企业在一定的资产规模中所得的收入增加。其计算公式为:营业收入增加额=基期流动资产平均余额*(报告期流动资产周转率-及其流动资产周转率)。

根据数据2014年碧水源流动资产平均余额为422862.5万元,2014年和2015年的流动资产周转率为0.8157次和0.7789次,计算得出2015年碧水源营业收入增加额为-15561.34万元,说明因这两年流动资产周转速率减慢,而使企业减少了15561.34万元的销售收入。

四、固定资产利用效果分析

1.固定资产收入率分析

由于一个企业的收入指标能更好的反映企业的经济效果好坏,为了能更好的反映固定资产利用效率,所以选用了固定资产收入率而非固定资产产值率来分析企业的营运能力。其计算公式为固定资产收入率=(营业收入/固定资产平均总值)*100%,分解式为固定资产收入率=(总产值/固定资产平均总值)*100%*(营业收入/总产值)=固定资产产值率*产品销售率。由于用固定资产净值计算时会与实际脱节,所以在选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时,一般选该项固定资产的原值进行计算。

根据数据2014年和2015年碧水源总产值为350590.17万元和523446.94万元,营业收入为344916万元和521426万元,固定资产平均总值为38967.3万元和48201.65万元,所以2014年和2015年固定资产产值率为899.70%和1085.95%,产品销售率为98.38%和99.61%,最终计算得出碧水源2014年和2015年固定资产收入率为885.12%和1081.71%。对碧水源固定资产收入率作如下分析:

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范文第2篇

一、旧制度下固定资产核算弊端

在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旧制度)中,为核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增减变化情况,采用的是“固定基金”、“专用基金”等科目,且不需计提固定资产的折旧。在单位增加固定资产的同时,还增加固定基金这一净资产;固定资产计提修购基金时,直接增加专用基金这一净资产,结果使得事业单位净资产科目重复计算,同时包含了固定资产的原值和计提的修购基金,虚增了净资产。固定资产在使用的过程中,必定会有一定程度的磨损消耗,使得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产生差额,如果不计提折旧又会导致其总价值不合实际地虚增。总之,旧制度下固定资产的核算不能准确、及时地反映固定资产净值,不能提供完整的成本核算信息。一方面不能满足会计信息质量的全面性、准确性、可比性、有用性等要求,另一方面不利于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造成账实不符,闲置浪费等情况使得财政资金无序支出。

二、新制度下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变化

(一)重新界定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和范围 新制度规定将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标准从以往的800元提高到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的单位价值为1500元以上)。新制度按综合分类仍将固定资产范围划分为六大类,包括房屋及构建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包含公务车辆);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变化的是,新制度将一般设备改为通用设备;取消了其他固定资产,而在图书类别中增加了档案;另外增加了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这一类别。同时,新制度还对构成相关硬件不可缺少的应用软件、经营租赁租入等固定资产的处理作了特殊说明。新制度结合我国事业单位实际工作情况,比旧制度更科学、明晰地界定了固定资产的范围。

(二)简化固定资产取得的核算过程 新制度对外购、自建、改扩建、融资租入、接受捐赠、无偿调入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分别核算。在核算方法上,取消了原有的科目“固定基金”,转而增加了 一净资产科目“非流动资产基金”,主要用来核算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在该科目下设置明细科目用以核算事业单位购建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所形成的留待计提资产折旧时予以冲减的额度。从科目性质可知,“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期末贷方余额所体现的就是尚未重建完毕的固定资产占用金额的部分。通过“固定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基金”两科目的增减变动来核算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达到了简化固定资产取得核算过程的目的。如果取得的固定资产有安装要求,首先在会计处理上先通过“在建工程”和“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这两科目核算,待安装完工交付使用时,其次调整“固定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的余额,最后做一个与“在建工程”与“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之前相反的分录冲销。需注意的是,对于改扩建、大型修缮后形成的固定资产,新制度中对该类应以原“固定资产”科目的账面余额减去“累计折旧”科目账面余额后的净额入账,而非旧制度下的原值为基础计算得出。

固定资产取得的会计处理如下:

1、无需安装:

借:固定资产/在建工程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在建工程

借:事业支出/经营支出/专用基金(外购、自建、改扩建)

其他支出(接受捐赠、无偿调入)

贷: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

2、需要安装 :

借:在建工程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借:固定资产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贷:在建工程

在新制度中,新增加了对外购的固定资产扣留其质量保证金的会计核算处理方法。当外购新的固定资产时,在确定其初始成本后按发票是否包含质保金两分类进行入账:

3、取得扣留质保金的固定资产:

(1)取得固定资产时:

借:固定资产/在建工程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在建工程

(2)取得发票时:

①含质保金的全款发票:

借:事业支出/经营支出/专用基金

贷: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

其他应付款(扣留期1年内含)/长期应付款(扣留期超过1年)

②不含质保金的发票:

借:事业支出/经营支出/专用基金

贷: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

(3)质保期满,支付质保金时:

借:其他应付款/长期应付款

事业支出/经营支出/专用基金

贷: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

4、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1)租入且支付相关费用时:

借:固定资产/在建工程

贷:长期应付款

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差额)

借:事业支出/经营支出/专用基金

贷: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

(2)定期支付租金时:

借:事业支出/经营支出/专用基金

贷: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

借:长期应付款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相比旧制度,新制度不仅简化了固定资产的核算过程,也更科学、准确地反映出固定资产的价值,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需要注意的是,实际工作中买价和税费比较好确认,但对于与购入固定资产相关的其他费用则应该加大监管力度,重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

(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旧制度下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而新制度中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应当对部分固定资产(文物和陈列品、动植物、图书、档案及以名义金额计量的固定资产除外),引用企业财务会计的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不考虑预计净残值),同时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新制度增加的 “累计折旧”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项目在资产负债表中填列。值得注意的是,与企业会计中实际计提的折旧不同,新制度中对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只是“虚提”的折旧,并不计入支出,这是国内外都还没出现的一种创新性的会计处理方法。将“虚提”的折旧部分冲减新增的“非流动资产基金”这一净资产科目,其差额反映的是固定资产在计提折旧以后占用的金额。与旧制度相比,新制度中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这一会计核算处理,既没有影响事业单位预算支出口径,又反映了固定资产随着时间推移发生的使用消耗和自然损耗的真实价值,解决了旧制度下虚增资产的问题,可以保持固定资产账实相符,如实反映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数额以及偿债能力,同时满足了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两方面的需要。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贷:累计折旧

(四)固定资产后续计量及处置 新制度明确了其会计核算的标准。在固定资产日常使用期间发生的维护修理等后续支出,不应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而应计入其当期支出,即新制度下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会计处理不作为费用化处理,而是列支为资本化与非资本化两部分。其中资本化部分计入在建工程,而非资本化部分计入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新规定有助于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后续管理,掌握本单位资产情况,杜绝发生人为修改操作固定资产成本的现象。新制度还新增了一资产类科目“待处置资产损溢”,用于核算事业单位出售、无偿调出、对外捐赠固定资产及每年对固定资产至少一次的盘点等待处置资产的价值和损溢。新制度在这一点上区别于旧制度的改进,实属亮点之一,有助于事业单位了解清查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及时出售、有偿转让或对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报批后做账务处理,正确反映固定资产处置的净损溢。

固定资产处置的会计处理如下:

1、出售、无偿调出、对外捐赠固定资产:

(1)转入待处置固定资产时:

借:待处置资产损溢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2)实际出售、调出、捐出时: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贷:待处置资产损溢

2、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

借:长期投资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

借:其他支出

贷:银行存款/应缴税费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3、固定资产盘盈:

借:固定资产(重置完全成本,以市场价格入账,若无法取得则按名义金额入账)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4、固定资产盘亏:

借:待处置资产损溢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贷:待处置资产损溢

三、新制度下固定资产核算的不足与改进

新制度的实施,通过引入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会计核算,为固定资产的核算提供了更真实、详细、可靠的会计信息,提高了事业单位报告信息质量,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改进。

(一)固定资产范围和使用年限界定不明 固定资产类别划分没有具体的、明晰的、统一的标准。这样会增加不同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划分固定资产类别的难度,有些用品不属于大批同类物资,不能笼统归入某一类。使用年限也是影响成本核算以及资产使用情况把握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不同类别的固定资产其使用年限不同又会影响其计提折旧的金额。这样会导致不同单位对固定资产核算的标准不同,各个单位会计人员采取主观判断,使得会计信息不准确不可比,折旧成本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核算结果,造成不能真实反应固定资产的核算现象,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违背可比性原则,也为固定资产的管理和审计工作带来不便。另外固定资产的核算标准太低,导致如电话、桌椅等一些简单的办公设施一并纳入固定资产核算,既不利于固定资产准确地统计核算,也增加了工作人员工作量。再加上目前事业单位的资产规模逐渐扩大,其改革趋于企业化管理。因此建议参照企业会计制度提高固定资产的核算标准。同时,明确不同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按照其划分范围提出具体统一的标准,同时,事业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对固定资产进行明细分类制定适合自己的固定资产明细目录。

(二)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方法单一 新制度里只提到固定资产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但在企业会计中还有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新制度中没有提到的加速折旧法对于科技进步、技术更新快等固定资产的成本核算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不考虑实际情况,笼统的规定事业单位所有固定资产按直线法折旧,一方面不符合会计原则,另一方面不利于正确核算固定资产,难以如实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建议可适当引入加速折旧方法,根据固定资产性质特点如电子通讯设备等选取合理的方法。当然,在引入企业会计折旧方法的同时也要明确规定,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如需变更则属于会计估计变更,应在会计报告附注中披露说明。

(三)固定资产相关科目设置不严谨 谨慎性原则中提到,不能高估资产,低估负债。在工作中,固定资产难免会发生无形的损耗,但是新制度下没有设置相应的科目予以反映,不能全面的在会计报告中披露会计信息。笔者建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可考虑继续加大引入修正的权责发生制的程度,譬如增设“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这样在固定资产发生损耗或其他原因导致可收回价值金额低于账面价值金额时,可对其差额计提减值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前文提到的固定资产标准的提高,未达到标准的固定资产,笔者建议沿用企业财务会计“低值易耗品”科目用以对该类资产的核算,从而减轻工作量,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核算效率,也便于其进行管理。同时,还可以增设“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用以核算反映固定资产因出售、报废、毁损转入清理的价值和清理过程中发生的清理收入、费用以及净损益。科目的完善可使财务报表准确地反映出事业单位的各项情况,真正体现收入与支出配比、谨慎以及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有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利用真实、客观的会计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

(四)固定资产核算的内部控制有待加强 在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等环节中,许多事业单位缺乏规划、忽视预算管理、再加上多头管理、职责混乱可能导致出现固定资产核算的漏错现象、账实不符以及对固定资产的报废和处置的随意性。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其一在购置环节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登记制度,保管好相关凭证和票据,明确固定资产的状况,做到账卡相符,账实相符;其二在使用环节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盘点,清楚固定资产的使用地点及人员,使责任到位,并予以一些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激励员工提高执行执行能力,同时记录好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转移、调拨等会计处理情况;其三严格制定固定资产处置的报批制度,制定报废标准以及转移、报废的程序,加强审核技术,从而约束随意处置固定资产的行为;其四明确规定使用年限,做好预算管理,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明细表,计算固定资产综合使用率等财务指标并对其进行定量的评估有助于事业单位更好的管理固定资产。

参考文献:

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范文第3篇

Key words: accounting basis;depreciation of fixed assets;imaginary mention;universities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9-0149-02

0 引言

高校固定资产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其所有权属于国家,是高等学校各项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2013年修订后的新会计制度在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方面作了较大的调整,本文根据多年来工作实践,抛砖引玉,通过对修订前后的高校会计制度中的不同之处进行分析比较,旨在转换会计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的意识。

1 修订前后的固定资产会计处理基础的对比

修订前高校会计制度的核算基础是采用实收实付制,即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处理经济业务,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一种会计处理基础。在此处理基础下,凡在本期收到的收入和付出的费用,不论是否属于这一会计期间,均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高等学校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如“政府集中采购”、“财政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等制度的推行,这使得高校的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会计处理基础已不能充分反映高校的经济活动。

修订后高校会计制度核算基础是采用修正的应收应付制。应收应付制是以款项的应收应付作为标准来处理经济业务的一种会计处理基础,凡属于本期的收入、费用不论款项是否实际收到或付出,均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所谓修正的应收应付制是通过规定某些特殊交易或事项采用应收应付制的范围。高校的大部分经济活动的核算基础仍以实收实付制为主,而对于某些特殊的经济业务,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等则采用应收应付制。采用这种处理基础,不仅弥补了高校所采用的实收实付制的缺陷,也避免了完全采用应收应付制而造成与高校实际核算无法满足该要求的矛盾,大大降低了高校会计制度深化改革的难度。特别是采用应收应付制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就是为了实行“虚提”固定资产折旧,全面反映高校的教育成本和固定资产真实价值。

2 修订前后的固定资产初始计量、计提折旧及处置核算要求的对比

修订前,是以历史成本法作为固定资产计价基础,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直接计入当期支出,并同时以相等金额在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两个账户反映。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一般不予计提折旧,直至报废处置时才从高校的资产负债表上消除,此处理并不能真实反映高校的资产价值。

修订后,固定资产的计价基础仍采用历史成本法,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同时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在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内按月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折旧额按月计入相关成本费用。计提折旧,是为了真实合理反映高校教育成本,在有效寿命期内均衡分摊资本性支出,不仅能准确的反映其的净值,也不会虚增净资产。

3 修订前后的固定资产相关核算的对比

3.1 初始计量 修订前,取得固定资产时按实际支付的金额,借记“教育事业支出”等,贷记“银行存款”、“应付及暂存款”等,同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基金”。

修订后,取得固定资产时按实际支付的金额,借记“固定资产”(不需要安装)或“在建工程”(需要安装),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同时借记“教育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等,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待安装完工交付使用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同时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贷记“在建工程”。

3.2 折旧计提 修订前高校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一般不予计提折旧。修订后高校会计制度要求高校一般应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在固定资产(其中文物和陈列品、动植物、图书、档案和以名义金额计量的固定资产除外)的预计使用寿命内按月计提折旧,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贷记“累计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从下月起不提折旧。如果固定资产已经提足折旧,那么任何情况下都不再提取折旧;如果固定资产已经提前报废了,也就不需要进行补提折旧了;如果固定资产已经提租折旧,并且还能够继续使用,应继续使用,规范管理。

3.3 后续支出

3.3.1 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改建、扩建、修缮等后续支出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修订前,应按改建、扩建发生的支出减去改建、扩建过中的变价收入后的净增加值,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基金”。修订后,应按原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加上改建、扩建、修缮发生的支出,再扣除固定资产拆除部分的账面价值后的金额确定,并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借记“在建工程”,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同时按固定资产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按已提折旧,借记“累计折旧”,按该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固定资产”。待完工交付使用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同时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贷记“在建工程”。

3.3.2 与固定资产有关的日常修理等后续支出,一般不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直接计入当期支出。修订前,借记“教育事业支出”等,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修订后,借记“教育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等,贷记同修订前。

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工业企业;资产结构;资产弹性;优化

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8-0050-01

一、资产结构概念及其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资产结构是指企业各项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重。资产代表企业所能控制的资源,其合理配置与应用,主要是通过资产结构及其变动来反映。资产结构主要影响着企业经营的风险、收益、资产流动性和资产弹性。

(一)对风险的影响

企业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面临着两类风险,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融资活动要考虑的范畴,这里不作论述。经营风险,是指企业在在对主营和附营业务进行策划、运作、经营使其实现利润的过程中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一般来说,流动资产或者短期资产由于其能在短期内完成周转或者实现价值,所以,这类资产的市场预期一般比较容易和准确,而且短期内市场波动不是很大,也就是说很少出现市场预期和市场变动不一致的情况,这就为有效的经营提供了可能,经营风险相对较小。此外,流动资产也按照其流动性大小,短期资产内部依其各类资产占用时间的长短,经营风险逐渐由小到大。

(二)对收益的影响

不同的资产对企业收益的形成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直接形成企业收益的资产,主要包括结算资产,如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发出商品等;二是在一定时期内不产生收益的资产,如货币资产;三是抵扣企业一定时期收益的资产,主要有固定资产,支出性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等,这些资产的转移或摊销价格会抵扣其它资产取得的收益,但又是企业收益实现必不可少的条件。此外,资产结构对收益的影响,还表现在资产内部结构不协调,不同资产余缺带来损失。这种损失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产占用过剩,进而使资金成本无端增加,这是由融资成本多少反映的;二是资产占用短少,会影响企业资金的整体周转效果,如果周转利益一定,结果必然会因此而减少周转利益。

(三)对资产流动性的影响

资产的流动性也即资产的变现能力。评价资产变现能力强弱的标准有:第一,资产转化为现金所需时间的长短。一项资产实现这种转化的时间越短,表明这项资产的变现能力越强。第二,资产价格的确定程度和资产质量的高低。资产要变现,首先要被市场接纳。资产能否实现其市场价值,取决于资产的质量和定价策略,如畅销资产的价格很容易确定且可随时变现,滞销资产的市场价格实现就比较艰难。

(四)对资产弹性的影响

资产结构的弹性是指原资产规模随时收缩或扩张的可能性。根据资产的数量习性,资产可划分为临时波动性资产和永久固定的资产。永久固定的资产反映了企业正常稳定的资金需要,无需保持弹性。企业临时波动的资产要随市场、季节或经营规模的扩张或收缩而及时调增调减。企业资产中弹性最大的是金融资产,包括货币资产和有价证券。其在总资产中的比重决定着企业资产的弹性程度,这一比例越高,资产弹性越好,反之,越差。确定合理的金融资产比重,必须做到企业风险和机会成本的相对均衡。

二、我国工业企业资产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固定资产配置过剩

一种是绝对过剩,另一种是相对过剩。固定资产绝对过剩,一方面是由于初始投入时对销售的过于乐观,或者对企业未来的发展留有余地,或者无计划投入,造成固定资产的无效投入或重复投入;另一方面,由于技术进步造成旧设备闲置浪费。固定资产相对过剩,是指推动固定资产使用的其它配套设备或配套流动资金不足,造成了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周转缓慢,因此降低了总资产的收益率。

(二)流动资产所占比重低

流动资产是保证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基础,流动资产不足往往会造成短期资金紧张。最主要原因是两项资金占用大,即应收账款和存货资金占用较大。应收账款长期挂账,造成流动资金的浪费,同时坏账准备的计提也在冲减企业利润。积压产品不仅占用了大量资金,使运营成本大幅上升,而且存货跌价准备和存货保管费用也会削减企业利润。

(三)无形资产比重低

无形资产主要包括商标权、专有技术、企业商号、产品质量、服务信誉等。无形资产具有增值性的特点,能够在本身无损耗的同时创造价值。但受传统思维影响,部分企业认为工业企业就只是搞制造,搞操作,不重视产品的研发。不注重企业品牌的培养和价值提升,对商标、专利权的法律意识淡薄。有些企业甚至因为轻视无形资产,造成了企业价值的低估,对企业的融资和股权转让很不利。

三、我国工业企业资产结构优化措施

(一)在不影响企业经营前提下,减少闲置固定资产占有量

第一,盘活存量资产,降低闲置资产成本。在现有经营条件下,进行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第二,尽可能减少企业自有固定资产的占有量。适量的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能够缓解资金紧张局面且能够利用纳税调整减少税负压力;寻找外部协作。若某一工序需要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而购买设备又不能充分利用时,将这一工序外包,可以节约投资,从协作企业的专业化和规模经济中受益。

(二)合理配置优化流动资产对固定资产的比例

考虑固定资产的生产经营能力,避免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相对闲置和不足。尽量使风险和收益均衡。流动资产对固定资产的比例越高,财务风险就越小。但过多的资金用在流动资产上就会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流动资产对固定资产的比例要在财务风险和资产收益之间进行权衡。

(三)优化流动资产内部结构

第一,调整产品结构。扩大适销的收益性资产规模与改善收益性资产的质量并重。第二,重整应收账款,努力降低应收账款水平和坏账损失。短期内,可以对现有质量较差、长期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采取打包出售或者贴现的手段,换取流动资金,减少资金占用成本。长期看,建立健全的信用评级机制,严格执行评价标准,加强对赊销客户的信用状况及时更新,合理计提坏账准备。

(四)重视并加强无形资产管理

重视无形资产投入。利用知识产权营造无形资产,在质量信誉中营造无形资产,在广告宣传中营造无形资产,在人才科技中营造无形资产,在经营管理中营造无形资产。

加强无形资产管理。一是加强对无形资产成本的核算。二是要重视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能够合理确认企业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从而合理确认企业资产价值。三是要加强保密工作。四是要及时取得法律保护。お

参考文献:

[1]余坚.试论资产结构对企业经营的影响.财会研究.1998.2.

[2]张文萍.试论固定资产投资过剩及其对策.研究与探索.2006.12.

[3]赵林华.企业资产结构比重分析研究.会计研究.2006.9.

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范文第5篇

一、首先让我们看看不提折旧的弊端

1.重复计算,虚增净资产。固定基金和专用基金均属于净资产账户,反映国家所有权额的一部分。作为净资产,事业单位利用对其拥有充分的使用权,不应包含有虚拟的、纯数字上的、重复计算的或无实际意义的内容。然而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相对应,在提取修购基金时并未发生任何变化,但同时又以计提修购基金的方式直接增加专用基金,从而增加净资产。造成重复计算,其结果是净资产中既包括固定资产原值,又包括从固定资产中提取的修购资金,从而虚增净资产,使净资产信息失真,容易产生误导。

2.虚增资产总量。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在资产负债表上,固定资产不能以累计折旧为抵减调整项目来反映使用过程中的损耗,资产的新旧程度无从体现,报表使用者无法了解固定资产的净值。固定资产在报表上反应不真实,具有相当程度的虚拟性,虚增了资产总量,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背离。同时还不能如实反映事业单位的偿债能力,对于实际工作的参考价值也大打折扣。

3.影响固定资产的简单再生产。修购资金是事业单位用于维持固定资产简单再生产的资金来源,它的提取不同于企业按规定比例,以固定资产原值为基础计提折旧的办法,它是按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的,收入多的单位多提,收入少的单位少提。这会使得大多数事业单位因提取不足而影响固定资产的简单再生产。同时,现行制度还规定,修购资金不仅用于固定资产购置,还用于大型修缮支出,这就更进一步减少了固定资产更新资金,影响事业单位的正常发展。

4.成本核算不完善。事业单位日常的事业活动和经营活动,必然导致固定资产的损耗,在企业中这一损耗通过计提折旧计入了成本,而事业单位由于不提折旧,就使固定资产损耗不能在成本中得以体现。从而事业活动和经济活动收入的成本核算不全,少计成本费用,虚增结余,直接影响到单位的切身利益。

二、事业单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提高事业单位信息的可比性和可靠性,所以是非常必要的

当前事业单位类型多,收入来源呈现多元化,同时也是由于事业单位得到的财政经费供给不足,维持现状尚且不足,更满足不了单位发展。在国家政策允许下,许多事业单位纷纷利用自身创收能力从事经营活动,对固定资产的损耗具有日渐增强的补偿能力。单位内部也可依靠业务活动,形成一定的重置固定资产的能力。但由于各种原因,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会计制度的改革没有及时跟上当前事业单位的发展,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没有及时给出统一的解决办法,各单位只能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新修订后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由财政部在会计制度中具体规定。”同时还规定“行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的,由财政部门在相关会计制度中规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均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

下面实例说明:

2013年8月我单位通过政府采购方式购入实验仪器一台,价值28.5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使用年限5年,不考虑预计净残值,每月折旧额4750元。

采用上述计提折旧的方法,应做如下会计分录:

1.财政资金直接支付的方式购入办公设备时

借:固定资产285,000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285,000

借:事业支出―基本支出285,000

贷:财政补助收入285,000

2013年9至12月每月计提折旧时应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4,750

贷:累计折旧4,750

2.财政资金授权支付的项目资金购入设备时

借:固定资产285,000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285,000

借:事业支出―项目支出285,000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285,000

2013年9至12月每月计提折旧时应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4,750

贷:累计折旧4,750

3.以经营资金采购购入设备时

借:固定资产285,000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285,000

借:经营支出285,000

贷:银行存款285,000

2013年9至12月每月计提折旧时应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4,750

贷:累计折旧4,750

4.以非财政专项资金购入设备时:

借:固定资产285,000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285,000

借:事业支出―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285,000

贷:银行存款285,000

2013年9至12月每月计提折旧时应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4,750

贷:累计折旧4,750

当固资产处置时,应做如下会计分录:

2013年11月单位报废某固定资产,其账面原值15万元,当月计提折旧后,该资产累计折旧147500元,同时:

借:待处置资产损益2,500

借:累计折旧147,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