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审美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语文是全人类共同的知识宝库,是人类文明得以传承的依托,它更是美的源泉,是人类认识美、感受美、传播美、创造美的不可或缺的元素。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在进行教师教学过程审美化活动的研究工作中,学校的语文教学是达到此项研究目的的主要途径。布鲁纳说:“传统教学法很明显的一个缺陷,就是没有向学生展示出艺术的,只有艺术才具有的那些宝藏――美”。
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的能力的教育。实际上,它就是施教者按照社会历史发展的审美媒介,使受教育者陶冶性情,完善审美心理结构,培养个性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以美育人,以情动人”是美育的特有功能。所以今天我们力求能通过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的教育,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展示个性、开发潜能、净化心灵、塑造完美人格,最后达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概括地说,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的知识与技能,而我所研究的正是其中要素之一“写”的审美化教学过程的研究,即在“写”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最后让学生的综合能力、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达到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
小学阶段“写”的教育教学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写的形式;二是写的内容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写的形式和写的内容包含各自阶段独立的教学内容,但这些层次不同的教学内容在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的平台上有时还需要互相交叉、互相支持、互相促进。从这点考虑,我在进行“写”的审美化教学过程研究时大体上拟出了这样一幅研究图表:即以“写的形式”、“写的内容”为研究记录对象,以一到六年级为各个学习阶段的横坐标,以“字词、句、段、篇”各项为纵坐标,将研究结果以条形统计图的形式加以阐释。每一项条形统计图的纵坐标体现的是对研究内容的含括情况,每一项条形统计图内部着色有另一层含义,把这一阶段师生在“字、词、句、段、篇”的哪一个要素或哪几个要素上完成了相应的审美化教学目标即以相应的彩色条块显示出来,并能通过显示比例说明教师在此项目上所进行的努力及成果,当然要附图例说明彩色条块完成了哪方面的审美化任务。
当然这只是我进行此项审美化教学实验的一种自我监督机制及简单的成果展示,具体研究方式方法的实施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推行完善,我依然采取分年级进行研究以便汇总构图。
一年级学生接触的写的概念处在由“符号”向“意义”的过渡阶段,本阶段我觉得教师应充分调动孩子们在生活中与生俱来的那种形象美的要素,把他们所熟知的美的事物用优美的语言包括亲切的语气语调;规范的语音、语义呈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即而过渡到形象与符号联系起来,最后达到学生能满怀兴致地把符号写出来表达其心中的那种美妙的事物。因此在本阶段的教学中老师需准备大量的感性化材料,包括图片、录像、录音,还应根据教学审美化的需要设计生动形象的故事环节、游戏环节,充分吸引学生的感观注意,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达到这一目的后教师再顺水推舟的把学生想说的欲望拔高到用文字写出来,从而完成写的教学中句的教学的渗透。
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通过一年的基础积累掌握了一些词汇,只是缺乏对它们的更深的理解以及运用方面的技巧,就写作形式而言,他们可完整的表述句子,再由句向段过渡,并且内容上更多了一些简单的感彩,包括好恶美丑等。通过阅读学生们接触到了“诗歌”、“寓言”等文学形式,比喻等修辞方式,但只是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这个阶段,老师应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鼓励学生积累词汇的愿望,推动学生模仿的欲望,如仿写小诗、小故事等,虽然多数学生的作品仍只能算是词语的堆砌,但老师的鼓励会大大坚定他们寻求美、表现美的欲望及学好语文的信心。
三年级学生,就写的形式而言,他们已由段初步向篇过渡,并已能感性的理解简单的修辞方式,就写的内容上看已能初步把握事物的外在与本质及简单事情的脉落。本阶段老师应有侧重的训练学生描述身边美的事物并适当的渗透如何能把美的东西用美的方式和美的语言进行发散性的表达。在这个阶段,引导学生观察美图、美景、积累美词美句无疑是相当重要的。因此,我们需要为学生准备大量的课内外感性材料,并时刻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包括说的机会、写的机会、画的机会。
四年级学生,仍然是段向篇的过渡教学,但此时已扩大到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内容与内容之间的联系,“写”的“关系”的教学无疑是重点。教学中老师要由浅入深帮助学生认识事物都包含了几个方面,事情都是有若干个发展阶段的,最主要的是老师所提供的文本材料一定要贴近学生生活,能激起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这样的“抛砖”才能引出学生的“玉”。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指出:“每项成绩背后都有一种推动力,它是成绩的基础;反过来,这种推动力也是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得到加强。”可见,这种推动力既来源于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也来源于教师对这种动机的催化作用。
五年级学生已经从意义段初步过渡到简单的布局谋篇,从内容上看他们开始整体认识事物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也已能清晰地把握事情的来龙去脉。只不过如果用树来形容他们写的水平,他们还只是未长成枝繁叶茂的小树,对一些修辞方法及表达方式的运用缺乏技巧。这时老师可从一些名家著作中截取一定的篇幅,“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引导学生对这些文学作品进行欣赏、感受、分析、体会,进而模仿甚至创造。从而达到由感受美到创造美的审美化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审美化
引言
审美是一种很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是很有必要的。对于美的感知应当体现在各个方面,不仅是针对好的文字、文章,在对于汉字的学习中同样可以透过汉字体会到它的规律与美。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汉字中从枯燥的识记过程进入到对汉字的赏析阶段,能够引导学生领会到汉字的美,那么学生对于汉字的识记必然会效率更高。
一、识字教学审美化的依据
1.汉字的审美特征
汉字本身是具有很高的美学造诣的。汉字讲求分布的对称,然而又不失灵动,汉字有繁有简,笔画繁复的汉字必然结构紧凑,笔画简单的汉字几何线条明朗、落落大方。无论在哪种文化中,文字的书写都讲求规范、美观,然而只有汉字的书写最后能演变成一门经久不衰的艺术――书法,这不仅和汉字的书写者的书写水平有关,更重要的是汉字本身就具备很深的美学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汉字的美,这不仅能够让汉字的学习更有效率,也能够提升他们对于学习汉字的兴趣。
2.学生的审美心理和审美特点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不具备很深的艺术涵养,然而,他们也有自己特有的审美心理和审美特点。小学生的审美特点更多的是和乐趣结合在一起,让他们觉得有规律可循、有趣的东西往往是有意思的东西,而有意思的东西又能够激发他们的探究精神,引发他们对于事物产生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审美心理也就是在这个阶段产生。因此,想要引导学生体会到汉字的美,可以从汉字构成的规律性和趣味性着手,能够很好的引发学生的兴趣才能够让他们想学、愿意学。
3.识字教学的科学性与规律性
识字教学的科学性与规律性是和汉字本身的特点息息相关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汉字的笔画、汉字的构字、汉字的书写等方面来充分体会汉字的美。汉字的笔画是有一定规律性的,汉字由五种最基本的笔画构成:横、竖、撇、点、折,这五种笔画各有各的特点。在学习“横”时学生会想到横跨的大桥,在学习“撇”时又仿佛看到风中婆娑的柳枝,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将帮助他们更好的体会到汉字之美。汉字的构字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例如“雨”中就有好多的雨点,让学生更多的领会到汉字的特点,也能够加深他们对汉字的识记。汉字的书写同样有很深的美学造诣,书法的美学价值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和学生们更贴近的是让他们看到汉字在书写过程中存在的规律,这种规律背后也能够折射出一种异样的美。
二、识字教学审美化的策略
1.生活审美化的识字启蒙
学生的识字过程如果能够和他们熟知的生活相结合,必然能够带给他们更真切也更直接的审美体验。汉字的构成其实有很多来源于生活的依据,很多字的构造都是从生活中取材。例如,“木”字就和生活中常见的树木形状很类似,就仿佛一株小树苗立在我们眼前。两个“木”在一起则构成了“林”,三个“木”的结合也就形成了“森”,这种象形的构字方法很有特点,让学生领会到这个特征,能够很好的加深他们对于汉字的识记,也能够让他们体会到汉字的美。
2.游戏审美化的识字之路
将识字教学与游戏相结合必然会深受学生们喜爱。可以在班级内展开和识字有关的小游戏,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室中让学生对于汉字和汉字描绘的实物展开对比,这会意外的让学生发现其中有很多意想不到的联结。例如“火”就像极了一团燃烧的烈火,“人”其实很像一个在走动的人的躯干,可以让学生进行“比一比”、“猜一猜”的识字活动,通过将图片和文字进行相应的对照,不仅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关联,这个过程也能让学生意识到汉字构字的思路和依据,游戏审美化的识字之路也就随之展开。
3.书法审美化的识字之美
书法不仅是一个写字的过程,书法更是一门迷人的艺术,这门艺术后有其独有的文字之美。小学阶段的学生还不具备很好的书法能力,然而,很有必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和书法相关的课程,书法水平的培养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学生只有勤写多练才能让自己的书法水平有进步。此外,可以更多的让学生对于名师的书法作品进行赏析,要引导学生正确的欣赏这些作品,不同的书法家的笔法有不同的特点,有的书法如行云流水般舒畅自然,有的书法则笔触铿锵有力。让学生多看,多领会这些书法背后蕴藏的美,不仅能够提升学生自身的书法水平,对于他们的识字过程也很有帮助。
4.意境审美化的识字之妙
汉字的构成不仅具有科学性及规律性,很多汉字还能够传达出古人的某种价值与情感,这其中自然会蕴藏着某种意境。“美”就是一个很有趣的汉字,在古人的意识中,他们觉得“羊”“大”就是“美”,于是,这两个字上下叠加就产生了这个新的汉字。让学生了解到汉字构字时的很多小故事不仅能够让他们体会到古人内心的某种情感及价值观,这其中也能流露出一种深藏意蕴。
结语: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字,汉字中也蕴含着一种独特的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如果能够通过有效的启发让学生领会到汉字的美,不仅能够激发他们对于汉字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他们了解到汉字的构字规律,从而提高他们的对于汉字的识记效率。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识字的过程更多的和学生们熟悉的生活相结合,并且加入有趣的识字小游戏,这将会充分引发他们对于汉字学习的兴趣。此外,要从形式上、构造上以及发声上让学生感受到汉字中蕴藏的美,这样才能实现识字的审美化教育,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 缪顶宏;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谈[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8期.
[2] 安双华;浅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J];阅读与鉴赏(中旬);2011年04期.
关键词:初中英语;审美化;阅读教学;教学模式;构想
众所周知,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学生需要学习的科目较多,其学习压力较大,而初中英语科目正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关键时期,需要阅读大量的读物,这无形中会加重学生的学习压力。而老师需要做的便是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促使学生健康快乐的学习。而审美化阅读教学模式是符合这一教学理念的,可以逐渐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为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英语阅读中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快乐,逐渐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自然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会逐渐增强。
一、课内审美化阅读教学,提高学生基础阅读技能
英语课堂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基础阅读技能的最佳场合。课堂中学习教材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老师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认真品味,反复去感悟,这样才可以逐渐掌握每个单词的词意、语构,使学生不断积累英语语言,可以有效解决英语写作时大脑空白或者语法错误较多的问题。如果能够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审美环节,便可以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较多的审美体验,这样的学习效果会更佳。例如在学习“ifyougototheparty,you’llhaveagreattime”时,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前进行预习阅读,让学生对此节课的阅读内容有初步的认识,学生经过认真的课前阅读预习,正式学习之时便会更加容易掌握英语阅读知识点。讲课之时,老师可以利用此节课所描述的内容和学生进行互动,对学生们不太明白的地方,老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去品味和讨论,感悟此节课作者想要阐述哪些感情。英语阅读和语文阅读不同,英语阅读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和意境将会隐藏的较深。所以,对于阅读材料中的一些重点句子和单词,老师必须引导学生将其寻找出来,然后师生一起来挖掘和探究其中深层次的含义,发现和感受阅读材料中的美感,要真切的使学生认识到不能随意用单词或者句子去替换阅读材料中的重点句子和单词。初中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老师在审美化教学中,必须善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对阅读材料有自己的审美认识。比如阅读材料中的重点内容便“decisionmakingparty”可以对其中一个单词进行替换,将party替换为soiree,引导学生自己去体会,这样便可以逐渐培养学生对英语阅读单词的敏锐感。
二、课外加强学生的审美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生英语审美阅读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工程,不仅要课内拥有基本的阅读技能,还需要在课外实践加强审美阅读训练,且课外阅读材料的知识比较丰富,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此外,我国目前的考题范围较广,并不是单一的考课本阅读材料,如果学生能够在课外阅读大量的英语材料,便可以掌握多元化的阅读材料。所以审美化阅读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这样学生的阅读视野才会不断得到拓展,阅读水平才会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英语知识体系才会更加完善。例如,可以让学生课外多去读一些中外英语小说、诗歌或者小故事,引导学生养成分析和感悟作者情感表达的思路和英语运用的结构,这样学生才能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才能够真正的学有所获,在考试之时进行阅读之时,才可以精准的理解阅读材料的真实情感和表达的审美情趣,才可以对出题者出考题的思路有深刻的理解。像LeoTolstoy的WarandPeace、NikolaiOstrovsky’s的HowtheSteelWasTempered和WilliamShakespeare这些世界名著,学生都可以从中学到比较多的理论知识。比如:IknowyoulikethissongmostandIknowwhatyouarethinkingabout,too,Imissyou.学生都可以积累下来,不仅能够运用到以后的英语学习中,还可以很好的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的意境美、情感美,在以后的英语写作中都可以用到,最关键的是课外阅读,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操,使学生对英语阅读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中掌握了阅读的技巧,达到了英语这门语言科目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拓展学生审美感受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们对学习的需求越来越高,现在的学生不同于以往的学生,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审美观点,老师在教学中不可以在将学生束缚于单一的学习之中,而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可以巧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英语教学,老师要熟练的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多种功能,为学生创设优美如画的英语情境,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欲望。学生在被多媒体的图文并茂、声行并茂吸引之时,可以真实的将静态的英语知识转化为动态的英语语言,刺激学生们的各个感官,促使学生各个感官都参与到学习之中,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促使学生和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产生思想碰撞,真正的融情于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的教学才可以称之为寓教于乐,才可以使学生的审美能力不断提升。
四、结束语
总之,初中英语审美化阅读教学模式的构想,需要老师付诸行动,从学生的身心特点着手,将课内审美化阅读教学、课外审美化阅读以及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起来,这样才可以潜移默化的熏然学生具有较强的审美意识,才能够从阅读材料中体会到作者的真情实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促使学生可以自信的“远行”。
参考文献
[1]庄能扬.构建初中英语有效阅读教学模式探究[J].考试与评价.2016(08).
[2]叶福杰.如何有效开展初中英语阅读教学[J].新课程.2008(01).
[3]张冰清.基于审美需要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J].新课程研究.2016(10).
1 审美化教学在小学古诗词中应用的必要性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师在讲授古诗词内容的时候,往往只注重词句的解析释义,忽视了诗词本身所具有的意境和美感体验,学生盲目地记住诗词的含义,并没有彻底地理解和感受到作者的心绪,对诗词的整体意境没有感知能力,无法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古诗词教学大多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注重读、背、默写,形式枯燥单一乏味,一味地对词义和句子进行解析,使学生感到无聊,甚至产生了厌倦心理,对古诗词鉴赏和品析没有丝毫的情感。
教师在古诗词鉴赏过程中,过度引导和讲解,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主动思考、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更加剧了学生对古诗词理解兴趣和动力的丧失。
2 审美化教学应用于小学古诗词中的特征分析
审美化教学主要是指将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各种因素转化成审美对象,使整个教学过程都充满表现力和活力,成为静态和动态的完美结合,审美化教学在古诗词中具有很多审美特征,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真正理解古诗词所蕴藏的深义。
就审美特征而言,审美化教学在小学古诗词应用中主要有童趣诗词、写景诗词、喻理诗词和抒情诗词四种审美特征,童趣诗词语言活泼流畅,富有生命力,主要反映儿童的稚嫩笨拙之美。
例如高鼎《村居》“忙趁东风放纸鸢”中的“忙”字把孩子们想放纸鸢的迫切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写景诗词重在意境和意象的体现,通过景物来表达作者的感情,如杨万里的《小池》中“小荷”、“泉眼”的描写,生动形象,富有情意,把读者带入到一个唯美、柔和的意境当中。
喻理诗词主要以景、物、事为特点,来表达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以《赠刘景文》为例,诗人用“菊残”等一些凄凉的景象来描绘秋冬的萧瑟之情,并在其中运用对比的方式,强烈体现出了青春虽已流逝,但仍要珍惜的乐观态度。
抒情诗词旨在抒发感情,大都表现为寄情于景或者借景抒情的形式,李白的《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一句以桃花、潭水为基调,抒发了友人之间浓重深厚的感情。
3 审美化教学策略在小学古诗词中的应用
近年来,我国学校教育改革取得了较大进步,但在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改变古诗词讲授的现状,审美化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新世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任务,对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高尚情操起到了良好的积极作用。
古诗词是历史文化的重要部分,语言简练、流畅,富有深意,变现手法多样,文字情趣性较浓,有种脍炙人口的感觉。意境是诗词的灵魂,在讲授古诗词时,教师要注重意境的感悟和作者情感的把握,要用心感受作者的心绪,将学生带入到作者所营造的氛围当中,真正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古诗词的理解主要是意境和诗词本身的结合,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要根据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设立情境,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置身于作者营造的意境之中,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古诗词的真正理解。另外,教师也可适当地加入多媒体元素,使讲解氛围更加深情,富有感染力,使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
【关键词】高校 英语教学 审美 艺术
英语一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课程。随着中国与国际社会的接轨,越来越多的联系和沟通需要英语。英语如今不仅是一门升学考试课程,更是一门实实在在的语言技能。学好英语变得非常重要。高校学生是社会的骨干人才,学习英语更是刻不容缓。
一、高校英语课堂现状
学生要想学好英语,就需要真正喜欢英语,培养出对于语言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大部分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都接受的是填鸭式的教育方式,枯燥、应付是大多数学生的常态。教师要想让更多的学生喜欢英语,就需要将高校英语课堂变得更加富有魅力。
教学应该是富有魅力的,艺术可以和教学相结合,艺术式的教学可以唤醒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我们敢于应许一种‘大教学论’,就是一种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这是一种教起来准有把握,因而准有结果的艺术;并且它又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就是说,它不会使教员感到烦恼,或使学生感到厌恶,它能使教员和学生全都得到最大的快乐;此外,它又是一种教得彻底,不肤浅,不铺张,却能使人获得真实的知识、高尚的行谊和最深刻的虔信的艺术。”教学中带有审美,能让学生对学习喜爱,让学习不再变成一种负担。
在中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和高考压力,都让学生和老师疲惫不堪,学生学习就像是一种任务,教师教课也只是机械、枯燥的重复。对于很多学生而言,高校英语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考过四、六级,或者雅思、托福等,将来能够方便找工作、出国深造等,学习英语是具有强烈的功利心。在大学里,很多学生对于语言本身并没有多少感受,也不了解,多年来的英语学习只是为了应试。事实上,语言的内涵是非常广博的,语言虽然是交流的工具,但是它包含了一个国家或者种族的文化、历史、艺术、习俗等方方面面。学习语言可以有多个角度,语言课堂也可以很美。
二、高校英语课堂审美化的体现
语言如同音乐是抽象的,音乐对人内心的激发是十分强烈的,因为它不需要过多的理性分析,主要依靠感官就能触动心弦。语言对人的内心要想有所触动必须经过理性的分析。对于人而言,形象的事物则可以方便人们学习。人的大脑有两个半球,分别主管理性的抽象思维和感性的形象思维。如果将语言变得更加形象,多用形象的方式去教授抽象语言,可以使得人脑两个半球同时工作,这样,学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在高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制作一些别具一格、富有艺术气息的课件,让图片、英语文字、声音同时对学生产生刺激,让各种感官都接触到信息。有时也可以放一些优秀的电影,电影内容适合大学生欣赏,欣赏的过程中帮助他们了解外国历史和风俗文化,例如《乱世佳人》就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影片。有时也可放映一些演v资料,例如美国总统选举的发言等。因为演讲的内容通常都是十分激励人且具有正能量,演讲者的发音比较准确,语言规范,音调的把握拿捏恰当,对于学习口语是十分有帮助的。除了这些资料以外,学生学习语言也要了解当前国外的一些实时环境、文化等。外国的一些流行文化有些十分积极、富有艺术气息,教师可以经过筛选,推荐给学生,让他们在课余时间也能寓教于乐,例如奥斯卡颁奖典礼等。教师在选择教学资料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的难度和规范程度,太难的内容学生看不懂,失去了教学的作用。不够规范的口语或者习惯用语容易让学生产生误解,书面语和口语之间是有分别的,但是学生很难区分,例如学生通常在书面语中使用policeman,表示警察,有些电影中常说cop,这个单词也表示警察,但是带有一些轻视、随意、不尊重的成分,在汉语中相当于对警察称乎为“条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有比较正确的语言氛围,如果在教学资料中出现了这些现象,教师要及时指出。
生活中人们常常喜欢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一些小的变化,比如换件衣服,换个发型,外出旅游等。每当这时,人们的心情都会变好,再度投入到工作、学习中也会更加富有激情。英语学习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学习英语用不能一成不变的方法。高校英语通常都是两节课连续上,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有些老师经常进行专题训练,两节课都讲单词或者都讲语法等,让学生听了十分枯燥。课堂上出现了很多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趴着睡觉、偷玩手机等,大学生学习通常都是依靠自觉自律,教师不会硬压着学生学习,但是放纵的课堂也难有成果。课堂上,教师需要穿插一些其它的上课方式,或者多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在课间也可以放一些英文歌曲,让学生缓解课堂压力,放松时也能学习带给学生审美体验,既是学习,又是艺术享受。不仅如此,在每年的重要节假日时,可以让学生以不同形式展现英语,比如做一个英语演讲、表演英语话剧,再现一段经典的英语对话等。用艺术的方式表现英语,体验英语的魅力,满足学生输出的欲望,学有所用。学生有了成就感,心情会更加喜悦。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愉快的心情能够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人脑的思考,提高办事的效率。如果单纯的将智育以理性的方式呈现出来,那么老师和学生都会比较枯燥。如果以审美化的教学将智育呈现,那么在面对教学时的各种美的事物,学生都会被打动、感染,从而精神愉悦,学习过程轻松,不自觉的掌握知识。
三、高校英语课堂审美化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高校英语课堂要想实现教学审美化,教师是主要因素。教师是否能够在课堂中实现形象化、多样化、愉悦性关键要看教师的各项素质。其中包括:语言专业素质、个人艺术修养、教学心理素质、个性品质。
教师的品德修养是课堂形式、氛围的重点,“在教育活动中重要的是使魅力激起积极的审美情感,这种审美情感能最充分地促进教育客体和主体的相容性。”为了能够更上现代课堂对教育者的要求,教师也应当不断学习,不仅要扩充专业知识,更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审美水平等。英语在文化的变迁中不断改变,要想更充分的掌握这门语言就要实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能够不断自我提高的教师本身就十分具有魅力。
教师的人格品德美十分重要,它是师德美的核心。人格美是一种本质的美,是贯穿教学工作的基础。教师的人格品德是学生的楷模与榜样,人格品德对于他人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教师的人格品德美可以是学生的动力,也可以给学生的心灵带来曙光。优秀的教师,应当不断发展自身的品格,教师应当热爱教学工作,不仅将它看成一项工作,更要将它当做人生使命,因为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教师具有良好的性格是和谐教学气氛的重点,教师的理想性格有利于教学过程中创造舒适且富有活力的学习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的性格好,容易让学生喜欢教师,从而喜欢这门课程。黑格尔曾说:“教师是孩子们心中最完美的偶像”学生在认识世界时通常都与老师分不开,老师的一言一行,举止动作都透露出个人的气质,也影响学生的观念。英语教师的穿着不用十分昂贵,大方得体即可,最好还能带有一些西化的元素,让学生更加能够接近英语学习的文化氛围,并且给学生美的享受。
英语是语言的艺术,教师在课堂上应当重视语言美。教师的语言不仅传递给学生信息,语言的本身也是具有魅力的。抑扬顿挫、富有韵律,具有表现力。教学语言与教学质量密不可分,语言的表现力、美感越强,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越集中。英Z的课堂是语言的课堂,语言的课堂自然对语言的要求比其它学科的课堂要求高。教师发音应当是标准发音,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对话富有引导性和幽默感。
教学是课堂的艺术,学生就像是未完成的艺术品,而老师就是艺术家,老师在课堂上的每一个想法,每一个举止细节,都影响着作品的面貌。语言主要用来交流,英语也是一样。人们在交流过程中动作、眼神、手势、体态等都在充分表达思想。教师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元素补充想表达的意思,并且传递情谊,尤其是教师的面部表情、眼神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学生如果在回答问题或者表演时,出现紧张、胆怯、忘词等现象时,老师的眼神默默的鼓励与安慰将是学生最大的镇静剂。反之,如果老师的声音好听,语言标准,但是冷漠、冰冷。学生感受不到老师的情感和温度,很难有美的感受,与老师之间也无法深入交流、探讨。教师的表情变化和眼神作用对于课堂节奏的把握也十分有效。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他们富有创造力、勇敢,有时也疏于自我管理和控制,上课开小差、说话等。老师如果太过直白的批评学生会让学生反感,自尊心受挫,老师的眼神和手势有时能够代替语言,让学生心领神会,明白不应该做什么,学生会停止“小动作”。总之,高校英语教师的表情基调应该是和蔼、亲切、开朗、真诚、积极向上的。
美是人类精神世界不可缺少的,美的事物能够给人的身心带来愉悦,凡是具有美的属性的事物,都让人流连忘返,发自内心的欢喜。教学过程中如果有美的体现,学生可以从教学中获得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教师要精心规划上课过程,讲究自身仪表美、板书美、语言美,追求高品质的课堂。学生在美的情境中学习英语,体验审美,艺术熏陶,这样的课堂必然带来无穷的回味和令人震撼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捷)夸美纽斯.傅任敢,译.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李如密.教学美的价值及其创造[D].西安:西北师范大学, 2005.
[3]孙菊如.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王守仁,文秋芳,金艳.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研究:理论与实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5]尹.中国高校英语教学与研究(电子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