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语言康复锻炼

语言康复锻炼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语言康复锻炼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语言康复锻炼

语言康复锻炼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聋儿;语言康复训练;低段;拼音教学

我国学龄前的聋儿有74万,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学龄前聋儿无法接受专门语言康复机构的语言康复训练,因此义务教育段教师任务很重。从事学龄段工作的教师需考虑:如何将聋儿的语言康复训练渗透到教学中。

一、研究对象

2012年入学的一年级新生13人(其中3 人进行过听力补偿,效果较好),智力正常。

二、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法、训练法。

三、研究内容与过程

在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指导下,研究聋儿语言康复训练在低段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研究过程:首先,制定教学模式和主要措施;第二,根据教学模式并总结聋儿语言康复在低段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第三,按照已经总结出的策略,完成一个教学循环,总结案例成果。

下面以全日制聋校第一册语文聋校教材为例进行说明:

该册教材分两部分:汉语拼音教学,看图学词。声母学习顺序为b p m f,d t n,g k h,j q x,z c s,zh ch sh r。根据相关研究,尝试将教材编排顺序做适当的调整:第一阶段:b、m、d、h ,第二阶段:p、t、g、k、n, 第三阶段:f、j、q、x ,第四阶段:l、z、s、r ,第五阶段:c、zh、ch、sh。

教师在授课时根据需要适当增加内容,以教学声母“b”为例,在新授时第一步帮助聋儿找到正确的发音部位,掌握正确的发音方式,送气或不送气的特征。“p”为双唇音,发音时需双唇闭合,气流突然释放出来且要送气。对运动的理解,受聋儿自身认知水平影响,认知水平较高的聋儿理解较快,认知水平较低的理解困难。需指出的是,很多聋儿虽能理解,但由于下颌、唇、舌运动异常或协调运动障碍,无法控制发音部位,这就需根据其特定情况,选择相应的口部运动治疗和构音运动治疗,提高其运动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为最终诱导出目标音位奠定生理基础。教师需要通过大量的训练材料来巩固聋儿的正确构音。当聋儿能够正确习得单个音位时,如将极易混淆的声母放在一起时,很多聋儿还会出现错误,与相似的声母音位相混淆,这时需进行音位对比训练。

最后,总结聋儿语文教材的教学模式:声母音位诱导-声母音位习得-声母音位对比-声母音位巩固。然而韵母的教学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根据孩子的语言发展特点以及孩子掌握的情况渗透到声母教学中的。教师为评估孩子的语言康复情况,对孩子做一个后测,后测材料选择为华师大黄昭明博士研究的构音能力评估词表(50个词)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按照声母音位诱导―声母音位习得―声母音位对比―声母音位巩固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工作,聋儿的语言康复取得了明显效果,总结语言康复训练在低段拼音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学龄段聋儿教师需接受专门语言康复培训

聋儿的语言康复工作需要科学、系统的语言康复理论知识作为基础,现在大多数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是师范类一般专业毕业,学习的理论大多是如何组织课堂教学,而语言康复理论知识中包含大量医学知识,因此要掌握医学理论知识,才能真正做到“医教结合”。

(二)教师需要转换自己的身份

语训教师不仅传道解惑,还需充当“医生”角色,很多聋儿之所以不能正确构音,是因他们对发音部位和发音方式把握不好,有些是对唇、舌、下颌的运动无法控制,教师需借助口部运动训练器,帮聋儿建立正确的构音方式方法,让聋儿正确构音。

(三)加强学龄段聋儿的个别化语言康复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把语言康复训练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性,导致聋儿的课堂语言康复效果存在差异,有些聋儿在课堂上“吃不饱”,需要个别化康复训练,教师要针对性地制定该聋儿的个别化康复方案,对其进行个别训练,以巩固该聋儿的语言康复效果。

(四)重视学龄段聋儿的家庭康复

聋儿在校时间有限,更多与父母在一起,仅靠在校训练不够。聋儿语言康复训练对正常人的依赖很强,需在正常人的提醒与督促下,才能很好完成语言康复训练。在家时,家长应根据训练材料内容以及聋儿已有的语言水平巩固语言康复效果。

(五)教师与家长架起沟通桥梁

教师在校开展语训工作以外,需将聋儿的语言康复情况及时向家长反馈,指导家长做好家庭康复。家长应树立对聋儿康复的信念,积极配合教师,做好家庭康复工作。

聋儿语言康复非一朝一夕能完成,也非教师一方就能完成,只有在社会各方面的协同下才能做好。

语言康复锻炼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脑梗塞;康复期;心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1(a)-0156-02

脑梗塞是以后总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该病的发病率和致残率都较高,多发于老年患者。主要是因为老年人机体的功能衰退,组织器官逐渐衰老,康复也较慢,部分严重的患者甚至可以发展成为不可逆的病理状态[1]。临床上,及时纠正患者的心理障碍对于促进患者的康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因此,对脑梗塞患者施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为探讨脑梗塞患者在康复期间的心理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效果,该研究选取了该院在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确诊为脑梗塞的患者128例,对其中的68例患者进行了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确诊为脑梗塞的患者128例,其中男76例,女52例,年龄在40~8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16+6.84)岁,且60岁以上的患者80例。所有的患者都经过CT确诊,且都符合脑梗塞患者的诊断标准。128例患者中酒后发病16例,由情绪波动引发28例,原发性84例。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意识清晰,且伴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而且肢体瘫痪。然后随机将所选取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1.2 方法

两组患者都进行生活护理、用药指导、康复指导以及饮食指导等传统护理。然后对照组的患者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采取的相关措施如下。

1.2.1 心理分析 病人的心理变化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病情恢复阶段:有部分患者虽然在抢救之后,没有生命危险,但是机体受损的部位并没有得到较好的恢复,从而使患者传声沮丧、失望等情绪[3]。还有部分患者,虽然惊醒积极的锻炼,并且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治疗,但是由于联系的方法不正确或者治疗的方法不合适,导致机体的功能并没有得到理想的恢复,严重的患者甚至产生废用性肌萎缩或者关节强直僵硬,从而导致患者的心理状态进一步变差[4]。第2个阶段是后遗症阶段:此类病的患者一般在10个月之后就会进入后遗症的阶段,到了这个阶段之后,即使进行正确的治疗和锻炼,还是会有一部分患者会存在肢体和语言障碍,严重的患者甚至丧失治疗的信心,拒绝或者消极接受护理和治疗,患者的这种心理状态给治疗和护理工作造成了非常大的困难,而且也对患者的康复造成了严重影响。

1.2.2 心理护理 ①基本护理:首先对患者临床的各项特征进行仔细的观察,综合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然后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护理人员应该多和患者进行交流,对于患者的任务疑问都要给与准确、耐心的回答,特别是对于康复期间的患者,从而帮助患者减少疑虑。此外,还可以向患者介绍一些治疗成功的案例,使患者增强康复的信心。对于存在语言和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应该尽量根据患者模糊的语言表达和手势去揣摩患者的意思,并从中了解患者的要求,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由此建立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亲近感以及信任度。②功能锻炼: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制定适宜的锻炼方案。对于可以进行主动锻炼的病人,可以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指导,或协助患者在床上进行直立和坐骑的锻炼,并且逐渐向行走训练以及身体平衡的锻炼过渡;对于肢体严重不便或瘫痪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帮助患者进行一些被动型的训练。比如可以给患者进行肌肉按摩,加强患者的关节锻炼,从而增加患者关节的灵活度以及肌肉的功能。当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到一定程度之后,应该根据情况逐渐减少训练的内容,并逐渐加强患者主动锻炼的意识。综上,锻炼遵循由慢到快、由易到难、由部分到整体、由间断到持续的原则,患者应该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在锻炼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时调整锻炼方案,是患者保持锻炼的信心和热情。③语言训练:丧失语言功能很容易因为不能正常表达而产生沮丧、焦躁的心理。和这类患者的交流可以通过书面文字进行,从而了解患者的生活和情感需要,对患者的不良情绪有初步的缓解作用。同时,应该积极对患者进行语言的恢复训练。每天让患者听听喜欢的歌曲、相声或者录音等等,以此来刺激患者的神经。部分严重的患者可以先指导患者进行发声练习,从简单的音节、短语词汇开始,之间加强练习的复杂度。总之,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必须从多种渠道进行练习,并且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2 结果

经过综合性治疗以及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未愈6例(8.8%),好转27例(40.2%),痊愈35例(51.0%);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患者未愈21例(34.6%),好转例32(53.8%),痊愈7例(11.60%);总有效率为65.4 %,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梗塞患者在抢救之后虽然大部分可以脱离生命危险,但是非常容易留下后遗症,而且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对于抢救后的康复有很大的影响[5]。主要是因为患者沮丧、悲观的心理,不仅可以直接对康复造成影响,而且由于负面的情绪可以间接地对康复训练的效果造成影响[6]。所以,脑梗塞患者的不良心理必须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护理时,首先应该对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心理状态进行正确的分析,而且不同的患者在不同的阶段,其心理状态是有差异的[7]。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及时的根据这种差异来调整护理的方案。其次,在进行心理护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和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增强和患者之间的亲近度以及信任感。此外,功能训练以及语言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积极的训练不仅可以重新建立患者康复的信心,而且可以刺激神经系统,促进康复。

综上所述,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脑梗塞患者进行心理干预非常重要,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明显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秀珍.脑梗塞患者康复期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0,7(14):22-23.

[2] 冯鹏雄,郑英华,郑纯.脑卒中失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3(31):538-539.

[3] 王海英.脑梗塞康复期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J].当代医学,2010,16(7):117-118.

[4] 冯建辉.脑梗塞患者康复期的护理[J].河北医学,2009,15(2):236-237.

[5] 楚立云.脑卒中早起康复治疗及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8,8(15):594-595.

[6] 时立芬,李英.脑梗塞病人康复期的心理护理[J].中华实用医学,2001, 6(3):79.

语言康复锻炼范文第3篇

摘要目的:探讨图谱式宣教对脊柱术后功能锻炼指导的效果,为今后更好地实施术后宣教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94例行脊柱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按常规口头讲解式术后宣教,观察组给予口头讲解加图谱式术后宣教。分别于术后24,72 h及1周进行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锻炼效果、患者满意度和锻炼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锻炼方法掌握、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锻炼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图谱式宣教对脊柱术后功能锻炼指导的效果明显,能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 脊柱术后;图谱式宣教;功能锻炼;效果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9.02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事故的不断增加,因外伤引起脊柱脊髓损伤的患者越来越多,手术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已普遍被患者及家属所接受,但术后的康复训练由于住院时间短,接受康复训练的时间少,在我国社区康复开展滞后。因此,采取有效的功能锻炼指导方式对脊柱术后患者的康复显得尤为重要[1]。临床上,功能锻炼指导方式常以语言指导为主,辅以示范性指导,通过口头宣教及书面资料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指导[2],患者常常由于年龄、地域、文化、受伤程度等不同,不能完全理解掌握锻炼的方法,护理人员常需反复多次宣教[3]。我们受此启发,将功能锻炼的方法以图片分解并配以文字说明,然后装订成册。利用图谱和语言沟通相结合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术后功能锻炼指导,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功能,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骨科2011年3月~2012年12月行脊柱手术患者94例。入选标准:(1)经临床诊断为颈、胸、腰椎体骨折行手术者。(2)年龄18~70岁。(3)神志清,无精神障碍者,有阅读理解能力。(4)愿意参加此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44例。试验组男33例,女17例;年龄22~70岁。对照组男31例,女13例;年龄25~70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口头讲解式术后功能锻炼指导。

1.2.2试验组术后24 h由责任护士向患者讲解功能锻炼的具体方法,告知患者锻炼时须注意的事项,询问患者锻炼后的感受,耐心解答患者的提问,并发放图谱式功能锻炼宣教手册。包括:(1)握力器的锻炼。适合人群:颈椎前、后路手术。目的:锻炼手的握力。方法:根据自己的握力,准备弹性适中的握力器,术后第1天即可开始练习。每日3次,每次10~ 20回,之后逐步增加。(2)对指锻炼法。适合人群:颈椎前、后路手术。目的:锻炼手的灵活性。方法:术后第1天即可开始练习。以拇指-示指,拇指-中指,拇指-无名指,拇指-小指顺序练习,每日3次,每次10~20回,之后逐步增加。

1.3评价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掌握功能锻炼方法、功能锻炼时间、锻炼依从性等3项指标内容。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分为满意、不满意2个维度。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每天功能锻炼时间比较(表1)

2.2两组掌握锻炼方法、依从性及满意情况比较(表2)

3讨论

3.1图谱式功能锻炼指导方法对脊柱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积极正确的功能锻炼可以促进椎体骨折复位及腰背肌功能的恢复,改善局部血运,促进组织修复,增强脊柱的稳定性,预防并发症发生,增强手术效果[4],脊柱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有赖于患者早期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5],可患者由于对康复知识不了解,导致康复时间延长或并发症发生。发放图谱式功能锻炼指导手册满足了患者对康复知识的需求,帮助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从而预防并发症,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3.2图谱式功能锻炼对脊柱术后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

针对脊柱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需要,我们采用了图谱式功能锻炼指导方式并进行出院患者电话随访。为保证术后功能锻炼指导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患者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和准确性,将功能锻炼步骤拍成彩色图谱,利用图谱和语言沟通相结合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宣教指导,使患者易学易懂,便于掌握和记忆;口头讲解、示范是护士进行功能锻炼指导的常用形式[6],其优点在于简明扼要并易于开展,但对患者而言比较抽象,有时因护士的表达能力差而影响效果。而利用图谱和语言沟通相结合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宣教指导,因图谱直观易懂,易被患者接受理解,让患者更好地掌握锻炼的方法,增加患者对康复的信心及对护士的信任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4小结

功能锻炼是治疗脊柱骨折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通过本次研究得出采用图谱与语言交流相结合的功能锻炼指导,能帮助患者增加康复知识,提高患者自我护理的能力,让患者及家属更好地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自觉地、持之以恒地坚持功能锻炼,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锻炼效果,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让患者能早日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林新平.早期功能锻炼对3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0,16(8):57-58.

[2]张春仙.骨科病人护理中如何实施健康教育[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1):24-25.

[3]刘华易.对骨科患者功能锻炼需求的调查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6):789.

[4]张娟.髋关节置换患者健康教育的需求与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1B):69-70.

[5]钟伯利.阶段性功能锻炼督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杂志,2012,11(4):391-392.

[6]何春红,钟小芳.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2009,3(6):99-100.

语言康复锻炼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

脑卒中是发病率最高的脑血管疾病, 该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 其中致死率仅随心肌梗死和恶性肿瘤之后, 居第三位。近年来随着脑卒中临床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 致死率不断下降, 但致残率却一直居高不下, 有报道称50%~70%治疗后存活的脑卒中患者存在偏瘫、失语等重度残疾[1]。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恢复是一个长期过程, 早期系统、高效的综合康复锻炼能够促进受损功能的恢复, 极大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作者现对南阳市中心医院近年施行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进行总结, 以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6~2012.12期间收治的长期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0例。(1)入选标准:入院后经头部MRI或CT检查确诊疾病;均为首次并发, 且存在偏侧肢体活动障碍;入院治疗时生命体征均平稳;(2)排除标准:合并精神障碍、严重脏器功能障碍;入院后出现新病灶或病情持续恶化, 无法接受康复训练者。根据早期康复锻炼方法分为常规组和康复组各45例, 2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体如下。

1. 2 康复锻炼 2组均进行抗凝、降纤、营养脑神经、抗血小板凝聚等基础治疗, 常规组于患者病况基本稳定后2周进行康复锻炼。康复组则在病情稳定后2~7 d内进行康复指导和系统训练, 具体内容见讨论部分。

1. 3 评价方法 入院时和治疗1月后均进行以下评定:采用MAS量表评价偏瘫侧的肢体痉挛度;采用FMA量表评价运动功能, 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1. 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x-±s)表示, 采用SPA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采用t检验, P

2 结果

3 讨论

本文中2组康复锻炼方法一致, 仅在开始康复训练的时间上存在差异, 具体康复方法为。

3. 1 训练 正确的能够有效防止和对抗肢体痉挛, 科学的选择应以患肢处于功能位(即患肢关节处于背曲位)为原则[2]。转换时应当先按摩患肢, 活动患侧各个关节部位, 指导患者用健肢带动患肢活动, 指导患者翻身技巧, 待患者能熟练翻身后, 训练患者靠健侧肢体带动患侧坐、起, 待患者能持续坐稳30 min后进行站立训练。

3. 2 手部功能锻炼 手部功能的强化锻炼非常重要, 患者要多自主练习手臂屈伸、拇指对掌运动等, 鼓励患者进行简单的解纽扣、更衣、持杯饮水等简单日常动作。用大头针力度适当的刺激患侧, 还可用冷热毛巾轮流擦敷, 以刺激患侧, 活跃患肢的淋巴和血液循环。还可根据患者病况进行针灸治疗。

3. 3 步行锻炼 每次步行训练前要让患者连续起坐4次左右, 然后测脉搏, 若脉搏增加次数低于正常状态下的1/3且无脉搏不齐情况时, 可进行步行训练。训练时准备好椅子, 以便让患者随时坐下休息。若患肢无力抬腿, 可用一根绳子系在患者脚部, 由护士协助提脚。

3. 4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主要包括:(1)患者取坐位时进行洗漱、进食、穿衣、脱衣训练;(2)坐位转移及站立训练时可进行如厕和做简单家务训练;(3)进行动作训练的同时, 对患者进行连续的认知和语言能力的康复锻炼, 耐心与患者沟通, 鼓励患者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意愿;(4)通过绘画、练字、奏乐器等兴趣锻炼来培养患者的集中力和注意力。

3. 5 心理护理 营造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 护士积极主动与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 热情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每2周进行一次心理测评, 及时疏导和排解患者的抑郁、焦躁、恐惧、易怒等不良情绪。护理中运用积极暗示疗法, 通过积极的肯定和言语暗示来使患者以积极心态配合训练[3]。对长期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可让陪护的家庭成员参与康复训练中来, 用家庭的温暖和社会支持来强化患者配合治疗的信心。

及早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锻炼, 能够预防长期卧床引起的肌力降低、肌肉萎缩、压疮、肌肉痉挛等不良后果。因此, 如果患者生命体征比较平稳, 病情稳定, 那么就越早进行康复锻炼越好。本文中, 康复组患者病情稳定后5d内即进行康复锻炼, 通过阶段性、计划性的患肢功能锻炼、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和认知功能训练, 1月后患者的患肢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低于恢复期方进行康复锻炼的患者。由此表明,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提高疗效、稳定患者心理、减少后遗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上有显著作用, 临床上应当大力倡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锻炼。

参考文献

[1] 胡永善.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2, 17(3):145~147.

语言康复锻炼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偏瘫失语 中风 家庭护理

偏瘫失语患者常伴有严重的言语、吞咽、认知障碍,生活自理能力大幅下降乃至丧失殆尽而且这种疾病恢复缓慢,再加上我国医疗护理资源严重短缺、家庭经济负担等原因,95%以上的患者在中风症状平稳后都需要转入家庭疗养。家庭护理措施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活质量、恢复状况,乃至生命延续。为此,在病人转入家庭疗养时,护理人员有必要对病人的家属进行相关的护理指导,让他们熟练掌握一些护理知识和技巧对病人进行科学护理,从而减轻病人痛苦,减少复发,减少后遗症直至康复。

1 良好家庭修养环境创设的指导

偏瘫失语患者行动不便,全身器官生理功能减退,肢体长期不活动,肌肉逐渐萎缩;心、肺功能减退,影响呼吸和血液循环,身体免疫能力大幅降低。因此,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温馨的家庭休养环境,对于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减少其他症状的并发十分重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开窗通风,但要避免直接风吹患者;严寒季节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及呼吸道感染;保持患者大小便通畅,便后要及时帮助其用温水清洗,保持衣物及床单的清洁、干燥和平整、柔和;卧床患者应每2小时更换卧位1次,翻身时应轻柔并给予拍背,骨突部位可用红花酒精涂搽按摩,预防压疮或感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晚睡前温水泡脚,泡脚后按摩足底、足背及全足,可以对患者起到健脑益智,畅通周身气血的作用;室内温度20~24℃,湿度50%~60%;可播放患者喜爱的音乐,让患者保持乐观轻松的心情。

2 科学合理搭配膳食的指导

2.1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以及海带、海蜇、虾皮和虾米,适当进食鱼肉、鸡肉、蛋和奶及奶制品,以保证足够蛋白质的摄入。

2.2有高血压者要控制食盐的摄入,一般每天5克为宜。

2.3进食有困难者要喂食或鼻饲。协助进食时,应让患者采取坐位或半卧位,卧位时将患者的头和身体偏向健侧,防止食物呛入气管。喂食时,速度不宜过快,每口量不能过大,不要催促患者。糊状饮食以1茶匙为宜,流食用匙喂,饮水不要用吸管。进食后,令患者咳嗽或拍其背数下;鼻饲前应先抽到胃液后再灌注食物,以防食物误入气管。每次食物灌注完毕,要灌注少量温开水清洗管腔,然后夹紧鼻饲管。长期鼻饲者应每1-2周换胃管一次,及时清洁鼻和口腔。

2.4饮食应营养丰富品种多样,并尽量作到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低胆固醇、低脂肪、低糖、低盐。

3 功能康复锻炼的护理指导

功能康复锻炼是偏瘫失语病人家庭护理的关键环节。功能康复锻炼有利于增强病人的抵抗能力和身体体康复。功能康复训练应当循序渐进并持之以恒。

3.1完全偏瘫期。可采用按摩、推拿和被动活动,帮助病人功能康复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先按摩患肢,由指(趾)开始,向上向心按摩,揉、捏、拍打及屈伸关节,动作应该由轻到重,循序渐进。不要用力过度,以不使患者感到不适为塬则,切忌强力牵拉,每次全身锻炼约15-30分钟。瘫痪肢置要适当,肘弯曲、腕和手指伸直、踝关节保持90℃。可给予夹板固定,防止足下垂。当日也可用红花、当归、等中药泡酒给予搽拭。

3.2部分功能恢复阶段 这个阶段要继续前一阶段的各项锻炼,同时帮助病人翻身、起坐。站立锻炼,先扶床架、椅背站立,然后徒手站立。肢体简单运动锻炼,如上肢的上举、外展、外旋、肘关节的伸屈活动、下肢的伸屈和足的伸屈活动,逐步提高肌力和关节功能。

3.3基本恢复阶段 在站立和上肢简单活动的基础上开始练习走路,手的精细动作和语言功能恢复。步行锻炼先在扶持下左右摆动身体,两腿轮流负重,继之踏步,逐步过渡到手扶拐杖独自行走。在出现划圈步态时,应练习屈膝和提腿动作。上肢锻炼可练习拿碗、汤匙、筷,穿脱衣服以及编织、击球、打算盘等精细活动,既有利于训练病人的眼手配合,又有利于感觉、感观等知觉的培养,有助大脑神经的功能恢复。

3.4功能锻炼要适度 患者活动时,应注意活动过度的症候,如出现全身乏力,面色苍白或运动不协调,心跳呼吸加快,甚至呼吸困难等缺氧表现应立即停止活动,必要时就医。

3.5帮助语言功能的康复锻炼 语言训练贯彻总个过程,从日常用语开始,由简到烦练习时先从一个字开始,逐渐到一个词组,一条短语,循序渐进。还可通过书写、手势等身态语言以弥补和完成讲话内容。对讲话时出现单音、音调不正确不连贯者,应加猜测并予以澄清,使病人知道他的讲话已被听懂,使他乐于接受反复矫正,重建语言功能。

4 心理护理指导

4.1要面对现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偏瘫失语中风患者发病急,病情重,病程长,生活治理力度能力丧失殆尽,心理压力很大,容易出现烦躁、抑郁、惧怕等不良心理。为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家属应注重与患者情感上的沟通,多关心、体贴和接近患者,使患者感受到受尊重和重视,把忧郁、惧怕的心理转变为配合康复治疗的积极行为,正确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2中风后遗症患者在经抢救治疗后,大部分神志是清楚的,由于突然的疾病造成残疾心理受到严重的打击和挫伤,最令病人难以接受的是半身不听使唤,讲话发音不清,以及大小便失禁等问题,使病人有惊恐、烦躁、悲观、抑郁的情绪,对康复失去信心,甚至愤世,故恢复期家属的心里关怀更为重要。因此正确指导家属从语言、行为上做到和蔼可亲、耐心、细致周到,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在患者能力范围内,鼓励其作适当的家务,当患者有一点成绩时,要随时给予表扬,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患者的自卑心理。鼓励患者以坚强的信念、愉快的心情接受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