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育教育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初中;应试教育;美术教学
初中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的一门基础课,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有责任让学生学习更多有关美术的知识。学习好美术不仅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自身修养,还可以帮助一个人建立起一技之长,更可以为学生接受其他专业课学习提供了一个提升的空间和工具。
一、初中美术的重要性
初中美术虽然在分数上占不到优势,或者是不算入考试成绩,但是学习美术对于提高学生的成绩,开拓学生的思维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我们从提高学生成绩方面讲,学生们平时大部分时间都是沉浸在枯燥的教材中,他们很少有时间去参与课外活动或者是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但是美术课给了他们一个发挥和发展的空间,很多学生因为在美术课堂中感觉很轻松而且快乐,所以他们喜欢上了美术课。学生们在美术课堂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认真学习美术知识,再后来他们发现,学习美术对于提高他们对几何知识的认识上有重要的帮助。例如在接触初级的几何知识时,学生们无从下手,而当他们接触到美术之后,发现几何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一些简单的立体几何图形都可以用素描的形式来表达,既轻松又简单。在开拓学生的思维方面,美术的功劳也是功不可没的。因为美术课本身就是一种没有条条框框约束,让同学们自由发展的课程,所以在课堂中,学生们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出他们心目中美丽的事物。很多学生,在接受美术课程之后,在课下都会多多少少地去画一些自己喜欢的事物,这样既缓解了他们学习的压力,还转移了他们因为学习而产生的疲劳感,让学生更轻松地去接受其他文化知识。美术课程已经成为了其他学科的辅助工具,为提高学生的成绩和综合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当前美术教学现状
初中美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被认为是初中教育中的辅课。处于一种“鸡肋”:“弃之不能,食之无味。”的地位。认为“学画画不务正业,比不上学文化课有出息”的想法,所以这也决定了我们在初中美术的普及和课时上出了难题,这应对美术一种观念的改变。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才观教育,改变对美术的看法。其实一堂好的课,往往是看老师能否真正的把学生上课兴趣积极的调动起来,让学生的注意力跟着你走,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在教学方法上作文章。在美术教学方面有些美术老师就是单调的知识传授和简单的技能训练课,在教学中并没有把学生的潜在意识和创新思维真正的去挖掘出来而是把它当作一种教学任务去对待。例如,在上初中七年级教材《现代生活的视觉语言》时,有的老师只是简单说一下它的特征、作用、和书上案例,在讲一下常见的标准两种简单的制图方法一、比例标识法二、方格标识法,接下来就是学生的实践。这种照本宣科老套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符合我门现在二十一世纪学生的特点。我们只有去创造一个好的情境和好的教学方案,能够跟学生学习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运用一切可利用的硬件和资料。才能充分的把学生的潜在意识和创新能力挖掘出来,学生才能学以致用。
三、改善当前初中美术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让美术教育真正走进初中校园,是提升学生美育素质的关键。要做好这一工作,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更新教育观念,认真落实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素质教育”是一个综合概念,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性质的教育类型,各有不同的重点和要求。可是,它也是一个教育目标、教育规律的共同普遍性的问题,必定存在一个突破口。《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国务院前副总理李岚清同志指出:“以艺术教育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美术作为一个完整的艺术门类,有着它独特的体系,我们不能从单纯意义上的绘画概念来理解和对待,因为美学的社会功能直接影响到文学、政治、经济、科学等各个领域,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内在品质。没有美学知识,很可能文学家放过了一个精彩的构思,政治家失去走一个闪光的点子,科学家丢掉了一个美丽的幻想。所以,美术教育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绝不可少的一课。
(二)加强专业美术教师队伍的培养
【关键词】 高等院校 审美教育 现状 出路
高等院校的美育,就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大学生的健全心灵和完美人格,培养大学生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能力,引导大学生陶冶情操、提高素养,从而促进高校德育、智育、体育教学活动在美化了的育人环境中健康发展。新世纪以来,精神文明、精神文化高度发展,进步的社会要求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素质,这使得美育的地位和作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会更突出、更重要。因此,高校应该将美育融入到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来改变高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现状。
转变就业先导的教学理念,推行内涵丰富的美育建设
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要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意味着高校应该将美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但是,一些高校却秉持就业先导的教学理念,认为直面就业是学生在大学学习和生活中首先要确立的理念,只要学生掌握了与就业相关的知识就可以轻松应对毕业时的工作问题。因此,在就业先导的教学理念中,高等教育的全部任务就是使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变清晰,使他们爱好并熟练掌握一些特殊的技术技能。这使得大学的课程教学多是要探究操控事物的方式,并规范学生去推演操控程序的有效性;教学就成为不遗余力地仅仅为使学生获得业务能力和就业机遇而施教,并不开展专门性的审美教育活动。从就业的角度看,招聘单位不仅限于获得“劳力”,还要求大学生作为具有创造精神的真善美合一的化身,建构企业的品牌文化。然而教学的宗旨是培养某种技能而不是塑造健全的灵魂,毕业的大学生携带诸多证件,而缺乏审美修养,梦想体面的工作,却无创新精神而不掌握“直觉的知识”[1]。高校推行就业先行的理念,使学生不能够组建成当下的集体生活,陷落在随时就会因就业而分崩离析的离别语境,惶惶不可终日。这就要求教育者积极探索有效的对策,通过美育工作,开发大学生的审美化的生存和交往能力。
高校要转变对美育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需要在美育的师资队伍的建设上,规划专门的经费来引进或培养专门从事美育工作的带头人。当然,美育工作需要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也需要这支队伍的“战场”,即艺术活动场馆,使美育活动有专门的场地和器材,来举办音乐、舞蹈、诗歌等艺术活动,开展美育讲座,绘画、书法、影视、雕塑展览,确保美育工作在高等教育中真正得到落实。诚如孔子所讲“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2],艺术的作用不可忽视。因此,高校要加大对审美教育的经费投入,在美育设施和场馆建设方面,给予专项经费保障基建和修缮工作的正常进行。只有在保证经费投入的情况下,美育才能深入,才能够克服审美教育中的就业先行的错误理念,营造内涵丰富的审美化的大学集体生活,陶冶学生的心灵世界。因此,对于大学生而言,只要拥有健全的心灵,就业不会是无法逾越的障碍。
调整学理推演的课程设置,开展德智体美的平行教育
一些高校虽然认识到美育的确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却又在美育实施上坚持学理推演为主体的课程模式。这些高校认为美育工作的开展要因学科体系完善和建构与否的需要而设,而学科体系的建构需要具有科学性,要以合逻辑的概念、范畴的话语表达,在理性范式的推演中展开,最终形成一种永久性的专业化、制度化知识结构。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大学学科课程体系的非均衡性的状况,助长了生硬刻板的教学活动。当高校以这样的学科建设的理念,试图建设一个个天衣无缝的学科化、专业化的知识系统时,也就意味着非艺术类的学科体系中没有美育的地位,美育就成了艺术类学科体系中的一门课程。
我国古代推行以血缘亲情关系为纽带的教育方式,要求男性应文质彬彬,女性当温文尔雅,遵礼仪守孝悌,明辨长幼尊卑,从而实现美善合一的教育目的。然而,在当下的高等教育中,一些高校却只注重科技理性而不能够实现人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因此,就教育对象而言,高等教育出现了人文教育的失语症。如果说“一切知觉中都包含着思维”[3],那么,大学刻板生硬的讲授模式就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这种传统人文价值观念丧失且现代人文教育得不到发展的境况,表现在大学教育中,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既失去了传统价值观、审美观的依存和参照,又得不到现代人文教育的积极引导;漫无目的地追求各种新奇怪诞的善恶不辨、美丑不分的糟粕和陋习。显然,这对高校基于渗透美育的课程设置调整提出了紧迫的要求,教育者理当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出路。
为此,高校要依据国家有关美育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从人才培养规律出发,对忽视美育的课程方案进行调整,将大学生必修的美育课程体系纳入各专业教学计划之中,落实美育、体育、德育、智育的平行教育。在平行教育中,通过审美教育,以生动、具体的美的形象,去感染大学生,净化其情感,美化其心灵;通过美育理论,使学生从哲学思辨的美学话语体系中获得对审美现象的认知;通过体育、智育,培养学生以逻辑思维去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增强其体魄;既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提升其人生境界,使其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表现出具有谈吐优雅和行为得体的气质和风度。
超越商业娱乐的庸俗形式,展示品质高雅的审美风貌
一些高校在国家的教育政策效应中被动地开展美育工作,把美育当作学生课外活动链条上的一个搞搞形式、走走过场的可有可无的填充。为吸纳商家赞助,将商业娱乐引入校园,片面地专注于美育工作的外在形式而不去评估教育效果,或只看重审美活动的表象而不注重美育功能,营造出一种不能坚持、深入不够的形式主义作风。
审美教育是一种蕴含着理性知觉的教育活动,其以感性娱乐为基础,“把感觉材料联合为完整的形象”[4],在愉悦的满足中主动思索理性的意味,从而领悟人生的过程。在高等院校进行庸俗的商业娱乐活动,使得大学生单纯追求感性娱乐,娱乐者没有理性思索的时间,只能被动地接收信息,通过感官刺激获得身体的欢动和放松。单纯的商业娱乐活动不论及具有深刻主题的社会事件,只是依靠挖苦、嘲弄的手法,制造搞笑效果,甚至出现对传统道德标准的反叛行为,其在制造搞恶的笑料同时,也否决了大学生的理解过程,就会使学生产生道德模糊的意识。大学生如果长期追求和接受感官刺激的娱乐活动,满足于快餐式的不蕴含崇高与理想、理性与智慧的商业感性娱乐,就会使他们的审美能力弱化,不利于他们树立本应当崇尚的善良、仁义等传统道德。
公允地讲,审美教育可以通过商业冠名,开展各种文艺活动,在对知识传递式中起到寓教于乐的美育功能,培植大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审美感受中,提升文化修养和审美直觉力,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单纯的商业娱乐的活动中,大学生丧失了审美的主体性,这样审美活动对现实的批判功能就大大降低,而更多地表现为对现实的认同。因此,高校需要通过艺术节、歌舞晚会、广场文艺等各种形式的品质高雅的美育示范,展示舞蹈以体态的变化、小品等表演艺术以人的行为和面部表情的创作为审美形式的意义表现。以此来展示衣着得体、举止大方、美容得体、礼仪规范、文明交往的气质。“只有审美观点和趣味成为心理气质的一部分并且影响到人的行为准则,才能真正谈到审美修养”[5];只有通过这种与时俱进的美育示范活动,大学生才能能够以高等教育的视角明辨消费时代的审美误区,遵循美的规律来自我呵护,描绘开放时代的诗性人生。
革新机械训练的过级应试,构建科学的美育评价体系
一些高校出现了一种新式“应试”教育现象。极力主张对学生进行机械训练,以学生通过各种门类、各种级别的考试为教育成果。甚至主张,对于学生应试没有帮助的美育应该裁减课程,从而增设有助于学生应试的培训内容,或给学生腾出尽可能多的复习考试的课外时间。如此的应试教育,使高等教育客观上演化为一种通过考试,以分数来证明学生水平的教育模式,一些热衷名利的学生对于这样的考试也产生一种“自然的倾向”[6]。然而,当高等学校将自身转化为考级、考证、考研、考公务员的应试培训机构,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片面地注重知识考点的死记硬背之时,就造成了高等教育与审美教育背道而驰。
高校的这种新式“应试”教育致使大学生的德智体美素质得不到平衡发展,甚至搁置或扩大了学生间的疏离和隔膜关系。伴随高校急速扩招,越来越多的各族各地的青年进入大学读书。城乡、地区、大中小城市之间和民族习惯上价值取向的差异性,城市化的人性疏远、自我价值膨胀、孤芳自赏心理,面对城市物质诱惑而产生自闭自卑、盲目追新的心理,以不对等的过级考试的证件显示的人生价值的不对称性,造成大学生们缺乏从容、体面的情感交流,甚至不能做到相互欣赏并尊重彼此间审美习惯上的差异。
因此,高校必须探究出具体可行且能够有效果评估的美育对策,使大学生在对真善美的理解中,提升审美创造能力和科学创新精神,从而使所谓过级考试不成为大学生智慧人生的一种负担。高校应当将美育融入各个学科以及各个层面的教学工作中,而不能成为一种时尚的标语口号。为此,高校需要建构一套科学合理的美育评价体系,突出以审美为核心的评价理念,从过程性评价和结论性评价两方面建构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案和全面而可行的评价指标,来检验其效果,引导和促进美育过程的完善。美育的过程性评价是评价体系的始基,就是要求和监督教师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影像、音乐和课件审美形式的欣赏来提高审美意识,树立电子动漫维度的审美理想,开掘学生的直觉力和想象力,着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其创新精神,促进其健全心灵的形成;要求和监督教师以饱含激情的语言,赞赏和鼓励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接受状态中,把学生的审美感吸引到学习过程的美感体验中。在这一基础上进行结论性评价,鉴定美育落实的效果能否体现互动、融洽、愉快的教学气氛,评价专业教学是否具有美育功能,从而引导高校美育工作既不流于形式,也不与专业授课脱节。
总之,在电子时代,高等院校的美育任重道远。但是,只要高校的美育成为一个以美的泛泛不息的涟漪去洗涤和培育大学生纯洁心灵的过程,成为建构一种健康的大学精神的场域,高校美育的历程就会树立起一个又一个功勋卓著的丰碑。
参考文献:
[1][意]克罗齐.美学原理[M].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18.
[2]孔子.论语.转引自于民主编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6.
[3]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5.
[4]王朝闻.美学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00.
[5] [苏]德米特里耶娃.审美教育问题[M].上海:知识出版社,1983:4.
一、中国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
当前社会主流认同的美育价值大抵相当于世俗的价值,画得像才叫美术学得好,篇幅大的画才叫艺术上的杰作,获奖多就是幼儿美育唯一的荣誉……在这其中,我们很难看到幼儿天马行空一般的想象力,或者对这个世界天真执着的想象,这里更多的是充斥着成人世界的金钱观与荣誉观。
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完善人格,培养人的想象力、创造力,最终达到对生命的尊重和美的延续。我国现在的教育都比较重视智育,而其他的常常被弱化甚至被无视,完全忽略了美术教育在人格培养中的特殊作用。“培养并意识到自己的尊严、教养,能够进行独立思维、创造,充分发展个性和个人能力”的美好初衷已经被严重背离,甚至美术教育本身已经成为成人世界投机逐利的战场。当今社会美术教育的世俗化与整个社会教育浮躁的氛围息息相关,美术教育支撑幼儿启蒙、培育健全人格的功能也渐渐被忽视。
二、中国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模式化的教学方式
教师先出示范画,幼儿跟着学,最后由教师评价谁画得像、谁画得好。“像”是幼儿对模板的模仿程度,“好”是指涂色饱满、图像清晰,贵族幼儿园或许还会有用色、构图之类的培养。这种教育属于专业绘画基础教育范畴,并不适宜幼儿美术教育。这种教育方式会抹杀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虽然教授了幼儿技能,却限制了幼儿的发展潜力,可谓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一大忌讳。
2片面化的美术观念
在许多家长眼中,美术就是绘画,让自己的孩子去接受美术教育就是为了让孩子学会怎么画画。这种认识是肤浅、不完善的,这也与整个社会的功利思想有关。画画的手法再好,不过是技法的精湛,画得再像不如一张相片。真正的美术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更是家长和社会的责任。如果作为幼儿第一心灵支柱的家长和幼儿所生存的环境都不支持创造力、认可想象力,那么所谓的美术教育,只不过是一纸空谈。
3.匮乏的师资力量
大部分幼儿园美术老师都不是专业的美术学院毕业的,这样就导致老师在教学方法上比普通知识学科比较多变,但是在启迪思想、引导感受上则相对无力。没有接受过专业美术教育培训的老师,在启蒙幼儿对美的鉴赏能力上比较机械无力,使得大部分幼儿无法发展自己的能力与爱好,甚至对美术和美失去了兴趣。
三、对幼儿美术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首先,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教师,都应将幼儿美术教育的观念从“世俗态”向“启蒙态”进行转变。前面已经提到,美术教育并不只是美术知识和技能的灌输,也不是专业技术教育。幼儿美术应当着重启蒙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和认知能力。因此,幼儿美术教育应当不仅仅传授知识,而且要激活兴趣。幼教学生并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体,而且是人类文化的继承者。
其次,幼儿美术教育的方法应该多元化、细致化,脱离单一模式的樊笼。鲁迅曾说过:“幼儿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幼儿的发达。所以一切设施,都应该以幼儿为本位。”面对幼儿,要以幼儿的发展为中心来考虑教学手段及方法。以人为本,是我们如今才在教育中认识到的一个中心点,这样的观念也要渗透到幼儿美术教育当中。幼儿虽然在同一个年龄,但他们作为单独的个体,对美术的兴趣及爱好包括鉴别美的能力都是不同的。课程设计要以大多数幼儿的能力及情况为基础,因材施教的方针要贯彻整个幼儿美术教育过程。美术欣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启蒙教育方式,在此之后再让幼儿们进行想象创作,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对作品的评价要多以鼓励为主,激发幼儿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再次,幼儿美育教材需要不断调整内容与提高质量。幼儿美术教材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生理及心理特点进行编写,并且其内容应该具名—定的趣味性,以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作为教材的出版商,要有一定的审美观和对幼儿美术教育的专业理解,在盈利的基础上更应注重幼儿教育的公益性,选择与时代主题相宜但又不偏离经典的美术教育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及其内在的潜能。
四、结语
关键词:农村地区;美术教育;发展现状
一、引言
我国农村人口约占80%,农民依然是社会成员中最主要的力量,农村的教育问题更是值得整个礼会关注。虽然国家政府对农村教育有政策上的倾斜,但是农村学校的美术学科的开课和教学情况并没有引起真正重视和落实。笔者在黑龙江省林甸县支教的过程中,就有深刻的体会。在我国教育信息化高速蓬勃发展的今天,中国教育稳步前进,农村偏远地区的基础教育依然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念。因此,解决农村地区美术教育的落后问题迫在眉睫。
二、农村地区美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根据文献资料和自身教学经历,看出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美术教育存在如下问题:
1.校领导对美术教育认识不到位。片面重视参加考试的科目,轻视美术这一类不参加考试的科目。正是由于学校领导的忽视,农村的美术教育仍旧是一片空白。很多农村学校领导认为只要自己的学校在年度考核评估中名列前茅,就表示自己的教育工作抓的好,学生的整体水平比较高,从而忽视了学校的美术教育工作。
2.家长忽视孩子的美术培养。大部分学生家长并不支持学习美术也是一个重要难题,其主要原因有两方面:l)家长认为学习文化课知识是首要目标,由文化课的分数认定该生是否是一个好学生。2)学生家长认为学习美术知识不仅是在让学生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并且妨碍文化课学习,只有考不上大学的学生才会去学习美术,学习美术这种艺术学科是不务正业的表现。
3.美术教师师资队伍薄弱。农村教师整体素质主要从三个方面体现:1)美术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一个美术老师负责儿个年级的美术课程,不增加和更新师资力量导致美术教师老龄化问题严重。2)美术教师的资历和学历水平较低,由于对美术教育的不重视,本科比例仅在15%左右,其余大部分美术教师是大专学历,特别是乡镇小学的音、体、美、德、育等教师只有兼职岗位,整体教师业务能力较差。3)由于农村环境恶劣,生活基本条件差,学校环境艰苦,待遇低等多种客观情况使农村教师的身心受剑影响,真正有能力的教师留不住,其他教师对美术教育的积极性不高。
4.美术教育资源匮乏由于学校对美术教学投入不够,甚至是没有投入,给美术课中的欣赏、手工等教学内容的课堂教学增加了难度。大部分农村学校由于经费紧张,学校基本建设欠缺,与美术教育配套的学具更是尤为奢侈,举办相关美术展览等营造美术学习氛围的活动更是少之又少。有些学校甚至连学生的美术教科书都没有,美术课堂教学更是无从谈起。
三、关于农村地区美术教育的几点建议
1.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观念。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人们只关注学生的文化课考试成绩,却忽视对人的全面、协调培养,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只有我们充分认识美术教育的重要功能,牢固树立素质教育观点,才能将美术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
2.加强教师素质提升,与美术教育发展同步。随着时代飞速发展的步伐,人类知识的更迭,教学设备的更新,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教育观念的变化,艺术观念的变化等等,使得美术教师用已经掌握的有限知识面对现在的美术教育已是落伍,将被时代和社会所淘汰,所以必须主动接受继续教育,不懈的努力学习,终身学习。
3.加强教育投资力度,促进教育良好发展。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影响当前农村地区美术教育发展的严重障碍。由于教育经费不足,许多学校办学条件得不到改善,少数学校的危房依然存在,必要的教学设备无法添置,大多数学校没有美术教室,个别学校教师的备课本和粉笔也无钱购买。其主要原因在于负主要经费投入责任的县级政府的财政收入小,教育经费需求大之间的矛盾产生的。势必加大中央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继续实行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政策。
【关键词】技工院校美术;教学模式;现状;未来探讨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1-0071-02
一、技工院校美术教学的现状
我国技工院校美术教育,在迎来大发展繁荣的同时,也面临着体制机制、教学等方面的很多问题。其中,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整个技工院校美术教育的效果和质量。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学校扩招导致的生源质量下降
我国很多技工院校为了保证生源、追随高考,美术实施了另类高考应试教育,实际上就是高考美术开展哪些课程技工院校美术专业就开设哪些课程,使得技工院校美术专业的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也同样带来了教育危机。技工院校学校的学生由于来源较广、基础知识掌握参差不齐、知识能力都普遍较低。在美术教学课堂上,对结构缺乏认识,对物体的把握能力较弱,出现手握画笔而无从下手的情况,甚至还会出现学生上课呼呼大睡或是逃课等不良行为。据调查,主要原因是学生普遍认为美术教学课堂过于枯燥乏味,教学内容单一、老旧,对所学知识没有兴趣爱好,所以出现学习积极性下降、动手能力较差、不愿意学习或基础能力较差,最后导致厌学的情况。技工院校的美术教学目的是在为社会提供专门型技术人才。而现在美术教学的现状显然不利于技工院校美术未来的发展。所以,加强对技工院校美术教学方法的改变、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只有改变学生学习美术的现状,才能促进技工院校美术教学的蓬勃发展。
(二)课堂教育过分讲究实用性,缺乏趣味和创新。
技工院校美术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实用型的美术人才和实践人员。这既是技工院校美术教育的主要特点,也是根本目标。可见,艺术性和实用性,是技工院校美术教育的两大基本属性。一方面,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实践性、应用性是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重要属性。技工院校的美术教育必须遵守“目标明确,突出技能”、“面向社会,联系实际”等现代职业技能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宗旨;另一方面,技工院校美术教育也必须遵守美术学的一般规律。从根本上讲,这两个基本属性之间是不存在本质冲突的,技工院校美术教育的艺术性是为实用的,其实用性建立在艺术性的基础之上。但是,在技工院校美术教育的实践中,针对传统美术教学中过分强调美术技能技法的教学风格,技工院校美术教学却陷入了一条与艺术性渐行渐远的道路,过分强调其实用性,无论是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手段等等,都过度强调实用性。教师上课方式古板老套,过分强调素描,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导致懂得依葫芦画瓢的技工院校美术类专业学生较多,但能够实现自主创作、推出有深刻思想内涵、人文底蕴,让人过目难忘作品的学生却很少。
(三)课堂多媒体教育占比重过大,教学内容过于繁琐。
技工院校美术课程的办学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中等技能的美术专业人才,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目的,可以运用包括多媒体教学在内的各种教学手段。简而言之,技工院校美术课程教学是对象,是客体,多媒体教学是手段,是方法,二者关系必须明确,不能混淆。但是,伴随多媒体教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在技工院校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大有反宾为主的趋势。多媒体技术所具有的形象性、生动性、可感性,本是为了实现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服务的,但是现在多媒体教学在某种程度上的过度使用,实际上起了分散学生注意力的作用,甚至导致了与教学目标背道而驰的后果,技工院校美术课程越来越有变为计算机课程的危险倾向。而且过渡追求多媒体的生动性忽视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下降。还有一个严峻的问题是美术专业的教学任务过多,但往往安排的时间太紧,这既不具备可操作性,也有违科学性的原则。教师为了把教材内容全部讲解完毕,经常是在赶教学进度,片面追求教学内容大而全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一、对技工院校美术教学未来的探讨
随着我国的发展需求,对人才的需要也在逐渐趋于多元化。我国开展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引领学生创造美、发现美是十分必要的。在技工院校美术专业的教育中,我们应该正确看待美术教学在生活中的意义,使美术教育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觉得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展开。
(一)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勾起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首先就要选择内容新颖、丰富、富于感染力的美术教材,能更加吸引学生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对艺术的创新意识。技工院校美术专业的学生普遍学习能力较差,而在我国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又过于注重对学生美术技能的培训,教学手段单一,内容枯燥的美术教材也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所以,技工院校在进行美术教学时,要选择内容丰富与时代接轨的美术教材,与现代化教学设施紧密联系起来,吸引学生目光,这样才会达到内容与技术的完美结合。
其次,要做到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注重因材施教。技工院校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和意识最为活跃的时期,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所接触到的都是较为新鲜的事物,而他们自身又有着热情奔放洋溢、敢作敢为的特点,所以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是由于基础较差,所以创新意识还有待养成。每一位学生都具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学美术的人会更加的洒脱不羁,赋予个性,所以作为美术教师,实行因材施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来选择学习内容,学生进行自主选择,不但可以积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知识结构的形成。但是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时,要注意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进行,而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地进行选择。
最后要做到的是让美术课堂走进社会。美术教学是一种赋予生命的艺术教学,所以让学生走进社会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会接触到美术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连,所以走进社会是学生进行自我体验的一种过程。组织学生在野外写生,可以让学生真真实实地感受到自然的千姿百态,把以前的想象投身到实践中去,增加了学生的信息量,学生在大自然中也会积累无形的经验。
(二)运用游戏教学法来吸引学生眼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美术课堂上运用游戏教学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但是如果教师对游戏教学的理解不够深入和准确,不是想办法去对教法学法进行灵活改造,而只是一味带着学生玩,设计的游戏与课堂和学习内容脱节,就会使课堂变得华而不实,课堂游戏便成了纯粹的玩乐。所以课堂游戏的设计上要体现出学科性帮助和促进学生对美术理论与专业技能的消化理解,提高课堂效率。这里举个我自己的案例,在一堂美术课上,我要求学生进行COSPLAY的表演,学生们对我布置的这个任务很感兴趣,准备的很认真,从表演的效果来看,学生课前花了不少时间排练。在服装、化妆方面也做足了功课。达到了很好的效果。课后,我把表演中拍摄的照片传给学生,要求他们选出一张照片来画,作为作业。这次课程安排所打到的效果早已超出了我的预料,让我领略了游戏教学的魅力。
(三)开展写生教学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