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艺术教育活动

艺术教育活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艺术教育活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艺术教育活动

艺术教育活动范文第1篇

农村小学普遍存在艺术教师师资配置不全,艺术教育缺乏经验,家长对艺术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要开展好艺术教育活动,先要解决好学校、教师、家长对开展艺术教育的认识问题。为此,我们借助通化县是全国艺术教育实验县的机遇,通过教师会、家长会等形式广泛地对艺术教育进行宣传,积极营造开展艺术教育的良好氛围,让大家感受到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艺术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素质。在此基础上,我们以组织教师观摩先进学校的艺术教育,开拓教师艺术教育视野为重点开展学习培训活动。先后通过请进来、走出去、边学习、边实践等形式、明确了开展艺术教育的突破口和开展艺术教育的方式方法。例如,我们在带领教师参观一所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学校时,引导教师不仅要看音乐美术教师的艺术教育,还要看班主任和其他科任教师是怎样开展艺术教育活动的,通过有针对性的学习观摩使教师们基本弄清了什么是艺术教育,为什么开展艺术教育,如何开展艺术教育等问题。尽管教师们的专业基础不尽相同,但通过持续的、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活动,教师们逐步明确了艺术教育的目标和要求,掌握了基本的开展艺术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为持续开展艺术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艺术教育要与活动课程结合

艺术教育不仅存在于艺术类学科,其它学科也蕴含着丰富的艺术教育的内容。对此,吉林省通化县光华镇中心小学在总结分析了过去学校开展的二课活动,体育艺术“2+1”活动,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等活动课程的经验和存在问题的同时,引导教师在学习先进的艺术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借助开展二课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体育艺术“2+1”和乡村少年宫项目活动成果和经验,逐步完善艺术教育活动形式,丰富艺术教育的内容,整合开展艺术教育活动。我们根据学校实际把二课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体育艺术“2+1”和乡村少年宫项目活动四项统一起来,统称为活动课程,并进一步完善了活动计划、活动地点、活动内容、辅导教师、评价办法等工作与管理运行机制。在实践中,根据活动场所和师资不足等实际,采用了场地一室两用、教师一专多能等措施,保证了开展艺术教育活动的基本条件。同时,我们开设了艺术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就是班级学生统一进行的艺术教育课;选修课是学生自己选择的课程。在选修课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可以不分年级在全校活动课程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的潜能。在活动课程运行机制上,我们实行了班级与校级活动两个层次分开,体育艺术一起活动的形式。例如,我校在班级活动课程中,根据教师自身特点开展了绘画、书法、歌舞、弹奏、粘贴等活动课程;在校级活动课程中开设了乒乓球、篮球、排球和足球,电子琴、刮刮画、歌咏、国画、科技制作等课程,不仅让学生活动了起来,而且让学生兴趣和特长得到有针对性的发展和培养。在活动中,我们为了增强活动的层次性和实效性,分别鼓励骨干教师编写了艺术教育教材,构建了班级校级艺术教育有机结合,学科教学与主题活动有机结合,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的活动载体,使艺术教育科学规范不断深入开展。为了检验和促进艺术教育活动,我们非常重视开展艺术比赛活动,并建立了系列艺术比赛活动制度。先后组织了现场书法比赛、器乐比赛、绘画大赛,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县举办的各类比赛。除单项艺术活动外,学校每两年举办一次综合性的艺术节,在规模上、质量上、影响上力求创新,使全校师生在艺术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每年全校要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面向社会的大型艺术活动不少于一次,以此为载体举行学校各项艺术展示和比赛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形成了班级学生全员作品展示,班级优秀作品展示和校级优秀作品展示三个展示层次,时刻鞭策和激励着学生不断提升自己艺术作品的质量。

三、艺术教育要与课堂教学结合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开展艺术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我校艺术教师师资比较薄弱,更没有能引领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学科带头人。我们的艺术教育的基点是面向全体教师和学生,是惠及全体师生的艺术教育活动。要开展艺术教育,只靠活动课程还不够,需要充分发掘艺术教育资源。对此,我校把艺术教育活动延伸到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课堂教学要发掘文本的艺术教育因素,教学语言、教学设计、板书、多媒体要讲究艺术性。例如,各班由语文教师担任的写字课,要严格按照课程表上课。为切实提高书写质量,学校建立了写字教学及测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写字教学研究、指导、测评、考核工作,组织开展写字教学活动,制定写字教学及测评方案,保证学校写字教学工作正常进行,尽快提高师生写字水平,确保达标,争创优秀。学校的领导小组每学期对各班写字水平进行两次测评,奖励优秀,批评落后。凡是不达标的班级,要追究相应老师的责任。针对有些老年教师接受新事物慢,独立开展艺术活动能力低的实际,我校通过专业教师课堂教学指导,在班级活动中辅导教师根据艺术教师的指导组织学生巩固学习成果,既解决了师资不足问题,又加大了艺术教育活动的力度,达到了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四、艺术教育要与改善办学条件结合

良好的办学条件是开展艺术教育活动的基础。为此,学校在增加设备投入的基础上,积极申报并成为了吉林省文明办、财政厅和教育厅“福利彩票支持的农村少年宫项目学校”,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我校先后投入23万元建成了可容纳37人同时使用的电子琴教室。购置标准篮球架两副,室内外乒乓球台13副,乒乓球发球机1台,建设塑胶篮球场地1个,硬化操场1千多平方米,每学期开学,学校都及时统计辅导教师和学生开展活动课程需要的学习材料,保证了师生开展活动课程的物质需要。同时,良好的物质条件也有效促进了艺术教育不断深入规范地开展。

五、艺术教育要与教育科研结合

如何引导教师开展艺术教育活动,防止低层次循环,规避艺术教育缺乏层次性和实效性,学校把艺术教育与教育科研结合了起来。在艺术教育进行过程中,首先针对我校艺术教育的实际确立了《惠及全体学生的艺术教育》作为我校的艺术教育实验课题。通过实验不断完善艺术教育活动开的形式和内容。其次,艺术教育与艺术课程开发结合起来。最初我们学校的艺术教育课程是以学科教学为主要内容,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又调整为“艺术教育与学生实际相结合,与学生的未来发展相结合”的课程开发思路,把目光聚焦在艺术教育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上,从孩子终身发展的角度去衡量和反思我们的艺术教育,摒除急功近利的艺术教育课程开发,杜绝艺术教育课程开发存在的形式主义,坚持心平气和地办学,一切从孩子终身发展需要出发,回归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需要的原点。第三,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在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围绕打造学校特色,把艺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课题实验与乡村少年宫活动整合起来开展教育活动。

六、艺术教育要与科学管理结合

艺术教育活动范文第2篇

 

随着素质教育发展步伐的逐步加快,不少有识之士已深深地认识到幼儿整体素质需提升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艺术教育对促进幼儿健全人格形成的必要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艺术”领域倡导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应着力激发起幼儿对艺术的情趣,体验审美的愉悦,获取成功的欢乐。作为一名一线幼儿教育工作者该如何准确理解《纲要》的精神实质,以艺术教育活动为载体,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呢?

 

一、在艺术教育活动中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

 

列夫·托尔斯泰强调人们通常都是用艺术去想到传达自己的情感的。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幼儿教育工作者应以饱满的热情、愉悦的心情去感染每一名幼儿,去激活幼儿的情绪体验,应以欣赏的眼光、赞赏的态度去激发幼儿参与艺术教育活动的兴趣与热情,从而让每一名幼儿的审美需要得到最大的满足,获得精神的享受。幼儿教育工作者可以引导幼儿共同参与艺术教育活动场所的布置,与幼儿一起探究讨论如何创新设计艺术教育活动场所,材料如何收集,环境如何布置,怎样使艺术教育活动的场所更新颖、更别致、更有利于让幼儿获得审美愉悦。幼儿教育工作者可以引导幼儿走出幼儿园到大自然中去,去体验大自然的变化无穷,领略大自然的奇妙,发现大自然的美丽。将艺术教育活动走进幼儿的现实生活,让幼儿感受现实生活中的事物的美妙之处,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自然、探索自然、聆听大自然的呼唤,从中发现大自然中蕴藏着的美丽之处,以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艺术感染力,让幼儿获得丰富的审美艺术体验。事实上,幼儿一旦有了丰富的审美艺术体验,就自然而然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进行大胆的想象,大胆的探索,大胆的创造,实施艺术教育活动,使审美情绪获得进一步的提升。

 

二、在艺术教育活动中提升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

 

研究认为:艺术教育活动对幼儿智力发展水平的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儿教育工作者切忌忽视这种独特的作用。幼儿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选择,开发利用好幼儿艺术教育活动的资源去开发幼儿的智力潜能,去启迪幼儿的思维。

 

比如,在以“猜谜、猜拳”为主题的艺术教育活动中,幼儿教育工作者就应该积极鼓励幼儿开动脑筋,张开想象的翅膀,激活思维能力,调动自己的认知库存积极主动地去猜谜、猜拳。在“猜谜、猜拳”的艺术教育活动中锻炼了灵活分析问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挖掘了幼儿的智力潜能,使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得到迅速而高效的提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应鼓励幼儿大胆表现,以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表现技能,以发展幼儿的艺术潜能。艺术教育活动的独特性,能有效地吸引每一个幼儿去参与,去发现,去创造。比如,在以“探究纸文化”的艺术教育活动中,幼儿教育工作者应鼓励幼儿自主或与他人合作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去表达自己对纸文化的独特情感、独特感悟。鼓励幼儿进行丰富多彩的纸文化探究活动,可以引导幼儿开展纸文化的工艺制作,比如让幼儿进行剪纸、刻纸等,可以让幼儿开展纸文化的研究,举办纸文化探究的手抄报大比拼。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纸文化探究,幼儿们积极参与,探究热情高涨,促进了幼儿大脑的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得到锻炼,提升了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

 

三、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是着力发现儿童身上最美好的地方,鼓励儿童大胆创造。幼儿教育工作者应给幼儿以艺术教育活动的自由,鼓励幼儿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大胆实践、大胆探索,展开想象的翅膀,努力开发幼儿的创新潜能。

 

比如,在以“民间陶泥”为主题的艺术教育活动中,幼儿教育工作者可以引导幼儿大胆地、创新性地用陶泥创作出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陶泥艺术作品,如用陶泥制作神舟飞船,制作城市立交桥等现代交通工具与现代化的建筑,用陶泥制作神话人物,并去进一步探究在神话人物身上曾经发生过的美好故事,并将美好的故事与他人进行分享,还应进一步鼓励幼儿创编神话人物可能发生的新故事。诸如此类的艺术教育活动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培养了幼儿的创新能力。

 

四、在艺术教育活动中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艺术教育活动中涉及的艺术作品为幼儿提供了感悟艺术作品魅力的机会。幼儿通过艺术作品的熏陶与感染,有利于幼儿认识能力的增强,幼儿在对艺术作品的理解、感悟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比如,幼儿在“探究纸文化”的艺术教育活动中,通过剪纸、撕纸、刺绣、泥塑等艺术教育,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随着艺术教育活动的深入推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手部肌肉了得到了相应的锻炼,手指的动作与大脑的反应得到进一步的协调,锻炼幼儿的协调能力。

 

【结 语】

 

艺术教育活动中幼儿教育工作者应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一个幼儿受到艺术的熏陶,应给每一个幼儿提供艺术表现的舞台,鼓励每一个幼儿用多样化的形式去表达对艺术的情怀。着力培养每一个幼儿美的情感、美的心灵,促进每一个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为幼儿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艺术教育活动范文第3篇

俗话说:“兴趣才是学习最好的动力基础”。而且兴趣是从事一切活动的激素前提,对于感兴趣的事物,儿童会在潜意识主动去学习探究,是自己变成整个活动中的主体,可以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所获得知识的效率要远远大于教师被动传授的效果。并且充分发挥了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审美力及动手动脑的能力,所以绘画兴趣的培养是完成优秀绘画作品的前提。

为了更好地培养儿童绘画兴趣,笔者做了一定的探索研究,并且可以看出儿童绘画兴趣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班上的实际调查得出了有70%的儿童并不是真的愿意从事美术活动,而愿意参加的儿童在活动中其画面大多使用重复,内容比较简单。

比如:班上的男孩大多喜欢画“汽车”、“轮船”、“枪支”,而女孩总喜欢画“太阳”、“小花”、“小草”、 “小白兔”等。儿童对周围生活的感官感受、视觉认识和情感得不到充分表现,绘画的教育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儿童在艺术活动中的受益较少。

通过实践中的调查研究,可以看出男生和女生的兴趣范围是不相同的,但是对于知识的掌握却没有区分,因此对于如何培养儿童绘画兴趣?挖掘儿童的潜在能力开发,笔者认为要从儿童个体差异出发。因此本课题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美术活动中的实践教育。

一、营造美术活动中的创造氛围是培养儿童绘画兴趣的前提

在现代教育系统中让儿童学会学习,也是教育的目标之一。而培养儿童对于绘画兴趣的意义所在,正是为了培养儿童学习的原动力,使其养成学习知识的求知机制。杜威曾说:“在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中,早已暗含这教育的东西。”

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在教育活动中要站在儿童的角度,准确把握儿童的兴趣,寻找其中的知识蕴含以及其背后所追求的的价值所在,从而结合儿童自身的特点创造适合的兴趣空间。美术是一种视觉的艺术,是对有型材料的直观感受,所以它具有直观的特点,而且必须是可感受的,有极大的感染力。因此在创造兴趣氛围时要注意环境的设计,教室的装饰性,墙壁上美化,色彩、形象等因素都是我们要注意的。

比如:在教室的墙壁上设置美术一角,用于儿童的自由的发挥,可以使儿童随意涂画,充分展示自己的所见所闻,调动儿童的积极性。拥有这样的氛围会是儿童有主动性去发现美,寻找绘画的兴趣,而且能够及时的表现美,创造美。激发出其求知欲,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

二、为儿童绘画提供方法,拥有创作的余地

瑞吉欧教育者认为:“儿童的学习并非成人教学的产物,相反,他更多要归因于儿童自己在活动和成人所提供的环境中的所作所为。”儿童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应该要主动学习。

在当今美术教育中,主要主张儿童心灵的培养,如,真善美的养成,对美好理想的追求。而这一目标的养成就需要教师的介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与示范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美术教育创造活动中。正确幽默的语言引导会直接影响儿童对于绘画的兴趣,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只是刻板的示范,使儿童形成只会模仿的技能,而是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启发儿童,从而提高其绘画的兴趣,而不是技能的掌握。

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气氛的营造,儿童会在掌握一定技能基础上,同时拥有感性的经验,再有教师的引导启发,儿童就会长出想象的翅膀,通过绘画展现出来。为了丰富儿童对造型的理解,笔者还组织了儿童的外出参观,有目的的让儿童观察各种动物、植物的特点,并且使儿童说出各个物体的组成形状。

如:公交车是有长方形的,花朵是有半圆形、长方形、椭圆形组成。而且在参观后先让儿童准备各种颜色的纸片,教师示范拼贴了一组让儿童欣赏,并且说出有什么形状组成,然后有儿童自己进行创造拼贴。并且提问几种图片会有多少种组合方式,以及会拼出什么样图形,这样的活动是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在儿童创造的过程中,会使儿童感到成就感,从而产生更大的积极性,增强其更大的求知欲。最后让儿童遵从自己的意愿拼贴出想象的画面,用勾勒的方法再把所拼贴出的事物绘画出来,这就是对知识的进一步掌握。

三、将游戏的方法运用到绘画活动中

游戏对于儿童阶段的学生来说是最主要的活动,也是对其进行全面教育的重要手段,对于知识的学习兴趣游戏是最容易引起儿童注意的途径,对其极具吸引力。笔者根据儿童自身的特点,将会绘画的教育过程故事化、游戏化。

如:幼儿画“龟兔赛跑”命题组画时,我先让幼儿听故事,然后去饲养角、自然角观察兔子、乌龟,回到教室后再让幼儿戴上头饰玩“龟兔赛跑”的游戏,最后再让儿童自己动手画。

通过游戏活动的铺垫,使儿童具有了一定的画面感,所以在绘画的过程中就不会感到压力。使儿童在故事中产生兴趣,在游戏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学习,并且从中进步。从而达到预想的目的,“玩中学、学中玩”的目的。这样的过程充分调动了儿童的感官感受,发挥了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树立信心,获得成就感

培养儿童的绘画兴趣,首先就是要树立儿童在绘画过程中的自信心,使儿童从中获得成就感。由于每个个体在儿童时期是心灵最纯净的r候,而且都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所以在兴趣需求,学习形式等方面都会有不同的特点,再加之由于家庭的不同所成长的环境就会有所不同,因此所具有的的经验,行为习惯,价值观念就会不同。

因此在美术绘画过程中就要求教育工作要考虑每个儿童的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需要正确的引导儿童的发现目标,并使其知道何为美?如何理解这种美的形式,这样的教学要求,也是对教师=能力的考验。由于教师在美术活动中的因材施教,会使不同层次的儿童获得不同的画面,并从中获得成就感。此外笔者在现实的教学中,将教室的一面空墙作为美术长廊,儿童的美术绘画都在此展示,并且让每位儿童都有自己展示的位置,也可以讲解自己的绘画初衷,从而树立信心。

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笔者认为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儿童的绘画兴趣很有必要。经过这段时间的实践,可以看出班上的儿童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喜欢参加美术活动。并且会主动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进行创作,不仅充实了画面,发展了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审美力,也提高了儿童的绘画水平和想象力。

艺术教育活动范文第4篇

一、情况分析:

音乐方面:

我班孩子喜欢唱歌、跳舞,能用自然、正确的声音唱出自己熟悉的歌曲,还能随音乐做简单的舞蹈动作,能感受二拍子和三拍子歌曲的不同节拍感觉。孩子们认识简单的乐器,如碰铃、铃鼓,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初步进行演奏,但大部分孩子不能集中看指挥,按指挥进行演奏。

美术方面:

孩子们能认真欣赏哥哥姐姐作品,能在欣赏过程中形成和表达自己的看法,大部分能认识和区分颜色,能画出圆形以及圆形图画,但孩子们在操作过程中,持续的时间不长,还有部分年龄偏小的幼儿不能很好的区分颜色,也不能按老师的要求进行绘画。

二、教学目标:

音乐目标:

(1)唱歌:学习使用不同的速度、力度、音色变化表现歌曲的不同形象、内容与情感,感受和表现二拍子歌曲的不同节拍感觉,学会在歌唱过程中等待和正确地表现出歌曲的前奏、间奏和尾奏;学习自然地与他人接唱和对唱,体验在歌唱活动中进行交流、合作的快乐。

(2)舞蹈和音乐游戏: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做简单的上、下肢联合的基本动作、模仿动作和舞蹈动作;随音乐的变化改变动作的速度、力度和难度;学习利用已经掌握的动作、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学习创造新的动作;在不按规定队形运动的情况下,注意与他人的协调、交流与合作。

(3)音乐欣赏和表现:学习分辨音乐中比较明显的高低、快慢、强弱、音色变化,体验这些变化所表达的情感;学习使用肢体动作,感受和表现二拍子和三拍子音乐的不同情趣;在初步掌握前奏、间奏、尾奏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和表现乐句、乐段的开始和结束,初步了解音乐结构中的重复与变化的规律;体验倾听和观赏活动的快乐。

(4)打击乐器:使用固定节奏型,随熟悉的歌曲或乐器演奏,在集体中学会保持与音乐、他人协调一致,为歌曲或乐曲选择合适的节奏型和音色,进一步养成集中注意看指挥,并对指挥的要求作出积极反应的习惯,体验创造性参与演奏活动的快乐。

美术目标:

(1)绘画:能感知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喜欢欣赏美的事物;积极投入美术活动并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发展审美和创造能力;在小班的基础上学习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多种方法,养成良好的美术活动习惯。

(2)手工:尝试运用多种工具和材料进行操作,初步运用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表现自我和事物的变化;尝试用自己的作品美化环境或开展游戏活动。

(3)美术欣赏:①欣赏一些名画家的美术作品,学习欣赏画面的色彩对比和造型规律。②欣赏幼儿能理解的节日装饰、日用工艺品,欣赏及评价同伴的作品。

三、具体措施:

音乐方面:

(1)唱歌:选择一些贴近幼儿生活,内容与文字有趣,歌词内容能用动作表现,且有重复、发展余地的歌曲;选择一些适合幼儿音域范围的歌曲,选择一些带有前奏、间奏、切分节奏及附点音符的歌曲;选择一些不同题材、不同性质、适应多种演唱形式的歌曲。

(2)舞蹈和音乐游戏:选择一些简单的、易被幼儿模仿的内容,让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合拍的做动作;选择一些适合幼儿年龄阶段的基本动作和舞蹈动作;多让幼儿进行其他的节奏活动,如拍出唱过的简单歌曲的节奏、拍出语言的节奏感。

(3)音乐欣赏:选择一些幼儿喜欢听的歌曲;选择一些有标题的、性质鲜明、结构适中,且有一定内容和情节的器乐曲供幼儿欣赏;多让幼儿欣赏各种具有“音乐性”的自然声音,以及结合生活专门创编的乐曲与歌曲,供幼儿感知音的高低、节奏与速度,音的强弱及音色等。

(4)打击乐:选择一些中国民间乐曲和简单的世界演奏乐曲,分析这些乐曲的内容、形象和情感;提供多样化的乐器,让幼儿喜欢参与打击乐活动。

美术方面:

(1)对幼儿的指导适时恰当,让幼儿大胆表现,让幼儿按照自主愿望加以肯定和分析,并给予创作上的提示和帮助,并及时注意幼儿的兴趣点,让每个幼儿的表现都能如愿以偿。

(2)积极引导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注重美术形象知识的积累,让幼儿在美术练习中,不断地培养其毅力,促使艺术思维能力逐步得到锻炼和提高。

(3)可结合其他学科的教育活动来进行美术活动,也可在美术活动中渗进其他学科的知识,使幼儿在综合知识上得到锻炼和提高。如用语言表达画面的内容,在画上记日记等。

(4)灵活使用教材,根据本班及本地的美术活动情况选用教材。也尽可能运用多种方法和形式画意愿画,以提高幼儿的观察、想象与创造能力。

(5)继续由浅入深地引导幼儿进行美术活动。但应根据每个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辅导,不可一刀切。在美术练习的难易程度上,可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四、进度安排:

根据教材《中班下学期活动指导》安排

音乐课程进度表:

周 次

第一次教学活动

第二次教学活动

第二周

看朋友(歌唱)

母鸭带小鸭(律动)

第三周

小乌鸦爱妈妈(欣赏)

小天使(歌唱)

第四周

小松鼠找松果(游戏一)

小松鼠找松果(游戏二)

第五周

风车(律动)

小红帽(打击乐)

第六周

听鱼(歌唱)

毛毛虫和蝴蝶(欣赏)

第七周

老鹰和小鸡(游戏)

艺术教育活动范文第5篇

关键词:蒙古族;民俗文化;幼儿艺术;教学活动

蒙古族是的主体民族,自古以来生活在广袤的蒙古高原上,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蒙古族民俗文化内容丰富多彩,蕴涵着情感、认识、审美、创造等方面的教育价值,包括服饰文化、饮食文化、歌舞文化、传统工艺等方面的内容。而在幼儿园开展蒙古族民俗文化艺术教育不仅可以继承和发扬优秀的蒙古族民俗文化,而且能激发幼儿的民族自尊心,同时培养幼儿对蒙古族民俗文化的兴趣,增强幼儿的民族情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一、幼儿园开展蒙古族民俗文化教育的意义

民俗文化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和积淀下来的文明成果,是本民族共同体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它既是民族感情和民族意识的体现,又是本民族时代精神和价值取向的凝结。民俗文化教育以能激发人们的情感、情绪为最大特色,它具有多功能的审美、认识、娱乐价值,能让幼儿产生丰富的构想,给幼儿以真的启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关注蒙古族民俗文化的发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蒙古族特有的文化资源,来传承、弘扬蒙古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与蒙古族民俗文化的完美结合下,不断扩充艺术领域的教育内容,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各种美好事物与现象,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

蒙古族民俗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我们选取蒙古族民俗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幼儿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将这些内容渗透到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活动之中,采取幼儿喜爱的方式,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蒙古族民俗文化艺术教育活动,在教学中对幼儿进行启发、引导,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蒙古族民俗文化知识,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

二、加强教学研究,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做为幼儿教师,有责任让更多的孩子了解中国的民族文化,了解蒙古族的民俗文化,但复杂难懂的理论观点,让幼儿难以理解和接受,更不符合幼儿的年龄、认知特点,幼儿掌握起来十分困难,其中哪些活动内容、哪些活动方式更适合幼儿的发展,没有统一的标准和答案。教师必须主动进行研究,认真阅读相关理论书籍,并进行大量的资料整理和创编工作,把这些深奥的理论改编或创编成浅显易懂,易于幼儿接受的内容,便于幼儿理解、学习和掌握。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师对教案的设计、过程实录、活动反思都进行了具体的培训学习,各年龄班教师都能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定出详细、具体的教研计划,设计教学活动方案,并在教学活动中认真组织实施。这既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又探索出一条适合民族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发展之路,使蒙古族民俗文化发扬光大。

三、整合教育资源,丰富幼儿艺术教育内容,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1.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深幼儿对蒙古族民俗文化的了解。在艺术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教学是重要手段之一,它对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感受力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生动活泼、色彩鲜艳的多媒体课件使教学内容化无形为有形,给幼儿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情境,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加深幼儿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2.开展艺术区域活动,培养幼儿艺术表现力、创造力。培养幼儿艺术感受力、表现力,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光靠课堂内的教学实践是不够的,还必须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去。对幼儿来说,开展趣味性地艺术区域活动更为重要。

3.丰富多种艺术活动形式,加强艺术欣赏,培养幼儿的审美素质。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应让孩子从生活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我们将蒙古族民俗文化教育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和艺术教育内容相结合。首先将蒙古族民俗文化教育活动内容按一定的方式整合在一起,或把蒙古族民俗文化教育活动内容与正常的教育活动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其次将蒙古族民俗文化艺术教育活动形式进行整合,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上课活动、游戏、休息、日常活动的安排加以整合,二是将主题活动、集体活动、分组活动、区域活动、个别活动加以整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因此我们充分挖掘利用环境中有利的教育资源,充实教育内容,拓宽教育途径。

四、开发教育资源,挖掘适于园所发展的园本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