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艺术设计

企业艺术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艺术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艺术设计

企业艺术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育现状;更新观念;专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7-0034-02

收稿日期:[HTSS]2007-04-20

作者简介:张建平(1965-),男,山东黄县人,副教授,从事艺术设计研究。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艺术设计教育事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和企业的重视。社会经济建设对设计人才的大量需求,推动了艺术设计教育的设计领域不断拓宽。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与艺术设计教育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加快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改革的力度,在现有学历教育中建立具有明显专业方向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培养出既有较强的艺术设计的专业素质,又了解企业的需求和社会的动向,能设身处地地为企业发展着想的专业设计人才,是该领域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关系到能否保证教学质量和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关键所在。

一、市场的变化与新的艺术设计人才观

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从德国包豪斯学院开始,已有近100年的历史。而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起步较晚,仅50余年,但来势迅猛,发展很快。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难免出现问题,重要的是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艺术设计,它追踪视觉文化的前沿,对社会进行认识与体验,不停地创造,不停地推陈出新,解决物质与生活、艺术与技术之间的矛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视觉艺术的要求。从它产生起,就注定要以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生活质量为目的。这就要求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要与产业、科研机构、生产实体紧密接触,实现艺术设计教育的教育、经济和服务这三大功能,培养为社会经济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为人类的发展服务的从事艺术设计的专业人才,实现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实现艺术设计教育的最终目标:培养能够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要,满足社会和市场需求,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敏锐的设计审美眼光、创新的创造思维能力和熟练掌握艺术设计专业技术的高素质人才。艺术设计是一种社会生产力,同社会与市场联系紧密,必须面向市场需求。科技、艺术和市场的结合点在设计,设计的核心在于构思,好的构思是发明、是创新。当今,我国开设的艺术设计课程已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正在不断完善。但这种研究色彩、形态、空间、节奏、肌理等现象,把感受、体验、实践作为教学方法,以发掘学生潜能为主导的基础教学体系还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着。如何完善自身,培养出更高标准的人才是我国艺术设计教育有待解决的大问题。“21世纪将是设计的世纪”,设计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大学的功能之一无疑是为市场提供劳动力,认清当前市场的特点与需求是制订人才培养标准的主要依据之一。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只有紧跟市场,才能让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态度在劳动力市场中实现交换价值。艺术设计的毕业生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掌握新的软件,而且还要具备沟通、营销、投资和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从设计的全过程来看,当前市场所需要的艺术设计人才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与技能。特别是当国内高校经过数年的扩招之后,供求关系已向劳动力买方市场倾斜,就业中的不稳定成分增加,就更加要求毕业生须具备多方面的素质才能赢得雇主,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机会。

二、目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知识结构与企业需求的专业技能存在着严重的脱节

艺术设计教育不是一般的美术教育,但我国当代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仍是一种美术型的教育,或者说是一种旧有形态的“工艺美术”教育,而不是现代型的艺术设计教育,更不是一种未来型的艺术设计教育。用美术教育的方式来进行艺术设计教育是目前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最根本的问题。从教学内容上讲,艺术设计的教育体系不能完全地封闭于高校内部。目前,我们的一些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没有企业的介入,无视社会的需求,或对企业的需求知之甚少。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知识结构与企业实际需求的专业技能存在着严重的脱节,以至于企业对我们的学生不认可,对学生的评价是:设计能力不强,实战经验又没有。这就造成现在的尴尬局面:社会需求量很大,我们培养的毕业生又很多,但是双方都在“望眼欲穿”。

2.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不够健全,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术不能适应市场需要

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从整体上说还是不够健全的:我国目前许多艺术院校存在非设计专业教师从事专业设计教育,自然优秀者少之又少;更多的教师是疲于奔命,穷于应付各专业课程;而部分高校教师严重缺编,也是原因之一。设计,原本就是美的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体。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艺术设计教育理所当然应该把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紧密追踪现代科技的发展,及时把高新技术成果引入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之中,培养学生掌握现代化的设计技术与技能,提高学生熟练运用高新技术工具及其表现手法的能力。只有使所学即所用,才能达到学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统一,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但目前,高校的学历教育与社会的需求和企业的需求脱节,中国现实的艺术设计教育很难令社会满意:我们培养的大学生的学习理念、知识结构和专业技术不能适应市场需要。一些业内人士对此十分忧虑,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没有一个完整的紧密结合企业需求的艺术设计教育理论。

3.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轻视实践能力的训练

我国很多高等院校都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从数量上说相当可观,但从教育质量上讲还不尽如人意。多数学校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轻实践能力的训练;不少高等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时数多,学生自学时间少,不给学生留出思维的空间和余地,难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开拓设计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设计观念陈旧,设计手法单调,尤其是缺乏实战经验,不了解当今社会和市场的需求,不了解企业的运作方式,不会为企业的长远利益着想;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内容陈旧老化,不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艺术设计专业形成以理论为中心的课程模式,并且每门课程都力求很完整、很系统,这样就导致课程之间内容重复,课时总量膨胀,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很少,难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实践环节的设置层面过低,课外培养环节不规范,认识实习、市场调查等巩固学生知识的环节过多,而学生动手实践等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综合性实践环节过少,实习实践多流于形式。

4.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落后,教学手段缺乏创新

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艺术设计专业的前沿性和交叉性,而且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日新月异,那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之适应当前社会需求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很多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几年如一日,很少进行调整,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造成学生学不到最新的知识,使教学和社会脱节。另外,艺术设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很多课程应以实践为主,应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在教学手段上加以创新。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院校还在沿用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这样做只能降低教学的质量,限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

三、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改革的思考

1.加强理论修养,树立素质教育思想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培养模式要不断创新,必须拓宽专业口径,同时必须结合社会的需求。艺术设计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即将成为设计师的大学生认识和发掘自身的艺术设计方面的潜质,更多地关注社会和公众的利益,让他们在艺术与行为、社会和自然的碰撞中,跨出设计对象的范围来考虑问题,容纳各种积极因素来为己用。新时期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紧迫要求,教育必须加强人力资本与智力资本的投入,其关键在于创新。培养大批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型人才,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最终目标,也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依据。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加强理论修养,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对于一个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创意思维尤其重要。只有对艺术设计的产生和发展有全面的、客观的、理性的认识,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培养出自己独特的艺术见解。

2.改革艺术设计的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与抗风险能力

抄袭和模仿决不是设计的本质,教育也一样。在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中,质量是生命,特色是优势,没有特色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是没有生命力和缺乏竞争力的教育。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改革要根据加强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设计教学计划。艺术设计教育的课程体系的改革要深入调查研究,要研究社会的需求,企业的需要,并以点带面搞试点,要在质量和特色上下功夫。从艺术设计教育而言,倡导创造性教育已有很长时间了,但时至今日,大多数院校,专业的教育仍然是传统型的技法教育。有的院系,从素描、色彩、构成、字体到设计表现(效果图,模型)等技法训练课程占总课时的80%以上,而人文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课程很少,形成了学生表现能力(主要是绘画能力)较强而人文科学综合素质偏低、模仿能力强而创造性不足等问题,学生的市场意识与抗风险能力也较低。培养市场意识能让学生对自己的前途有清醒的认识,使其在压力之下产生动力,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并知道要学些什么;而抗风险能力,则主要包括广博的专业知识基础,预见市场发展的能力,及时拓展甚至转换专业的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等。

3.合理安排艺术实践,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

教育创新对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明确其目标和实施途径后,关键是实践。许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反映,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在社会上不实用,在公司可以学到学校里所学不到的东西,这充分说明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教育的滞后。学校不仅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技能,而且要把教学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积极开展不同地区的艺术设计产业开发、设计教育、设计信息研究等合作研讨和交流。要克服重理论、轻实践,重视课堂教学、轻视现场实践的观念,提倡崇尚实践、善于实践的教学观念。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建立了基础教学与工作室教学“双程教学管理制度”。通过工作室教学,学生可直接参与教师的纵、横向课题,加强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认识的深度,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对于实践教学不够完善的院校,除了鼓励学生去校外的公司兼职,学校内部也可以积极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如校办工厂、学校的设计事务所、工作室等都是学生设计实践的理想场所。

4.加强教学改革的研究,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首创精神

构建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重点突出“创新”。开展创新教育,培养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专业创造型人才,教育方法的改革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改革传统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培养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树立以人为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而具有个性的发展,就要加强教学改革的研究。首先,应改变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中“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要倡导互动式的教学方式,给学生留有自己思考的时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创新的品质。其次,要真正确立起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创新教育的学生观,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主精神,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首创精神。知识经济时代人的知识结构应具有既专又博的特点。美国现代管理理论的代表西蒙就是具备这种知识结构的典型人物。他运用计算机、数学、统计学等学科的知识对企业管理进行综合研究,将泰罗的“科学管理”学说和行为科学结合起来,创立了决策理论科学,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带动了艺术设计的快速发展,设计教育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和变化着,我们原来的教学内容、方法、模式如果再不改革的话,就会被新时代的大潮所淘汰。

参考文献:

[1]华勇.论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如何适应市场[J].装饰,2006(8).

[2]张巨平.艺术设计的创新教育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9).

[3]李伟.对新形势下艺术设计人才素质问题的探讨[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2(3).

企业艺术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校企深度融合;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4-0230-01

高职院校办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高质量技能型人才并服务于企业,而校企合作的水平和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的办学水平以及学校未来的发展,同时也是校企合作实现共赢的关键点。课题组深入武汉高职院校和设计公司调查和分析艺术设计专业的校企合作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探求现实可行的对策,以期对调整高职校企合作思路以及校企深度融合提供参考。

1 校企深度融合的内涵

高职教育最大的特点和最根本的要求就在于产学结合,要对接产业、对接行业、对接企业;融合式发展的内涵包括与产业深度融合、与行业深度融合、与企业深度融合[1]。

校企深度融合需要校企双方打破原有的合作思路和状态,主动向对方靠拢,共同为培养人才服务社会而努力。企业需要彻底改变过去被动参与甚至拒绝合作的局面,认真审视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企业自身发展中的人才储备与需求,与校方一起协商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需达成的目标并积极推进;而高职院校也应积极把握市场变化,深入了解企业的产品和技术更新以及对人才需求的改变,从而调整自身适应企业的变化,双方优势互补、相互理解、互相促进,最终实现双赢。

2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调查

课题组通过对武汉高职院校和本地设计公司的调研,将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总结如下:

2.1 校企合作欠缺深度

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校企仍处于浅层次合作[2]。首先设计公司一般都规模小任务量重,它很难接收实习生直接参与到项目中来,担心会延缓甚至阻碍项目的进度,同时企业也对在合作中可能会承担的一些法律风险有所顾虑;其次,相当部分毕业生跳槽频繁,公司担心花大力气培养却留不住人;再者,实习生需要公司投入培训费用,工资开销等,但短时间看不到收益。因为这些因素以及高职院校自身的问题,使得一定比例的校企合作趋于形式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校企合作往更深层次推进。

2.2 设计公司规模小,实习岗位难以满足

设计公司一般都是至多十几人规模,能提供2-3个实习岗位已是勉为其难,这对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订单培养以及成批实习不太现实。基于此,多数高职院校都鼓励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学校通过建立的顶岗实习网上平台来跟踪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由于实习单位分散,缺乏监督以及与实习单位的互动交流,对于实习的管理也打了折扣。

2.3 教师工作室兴起,管理有待改善

高职教师个人设计工作室在最近几年悄然兴起。有的教师工作室承接公司的外包设计项目,除了外聘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也会选拔能力出色的学生参与其中;有的是出于团队创意设计出产品,并自主销售带来可观的收益,各个环节完全都有更多学生的参与;有的是与外部设计公司联合,共同开发产品。总之,教师工作室有更多的自主性来选拔和接纳学生参与项目,让学生争取到宝贵的实践经验。但如果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出色的企业人才,工作室的管理以及文化建设还必须与企业同步跟进。

3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校企深度融合之校方对策

总体而言,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处于被动地位,要想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必须得扭转这种局面,积极寻求破局。课题组通过调研和分析,将校方的对策总结如下:

3.1 找准校企合作的结合点

校企合作最核心的问题应该是明确企业与学校双方的需求,尤其是企业方的需求。诚然,企业最关心的还是企业的发展和利润,那么校方可以此入手。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为地方培养人才的名义,寻求政府在税收优惠等政策方面向企业倾斜,也可为合作方做一些正面的宣传,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在企业顾虑的地方,明确各自义务权责,校方主动地承担一些义务和责任;再者,学校还可为企业员工提供相应课程培训或学历、学位教育的需求。

3.2 引企入校,引人入校,联合培养

如今各高职院校都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创业创新,并建立了学校创业孵化基地等。可以此为契机吸引一些设计企业整体搬迁至此,或者在此设立分部,或者与教师工作室联合,公司接收学校教师兼职参与项目开发以及优秀学生实习,而学校给与公司办公场地租金免费或者优惠。为实现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与企业接轨,高职学校还可聘请设计公司的资深设计师为兼职教师参与到教学中,武汉东湖学院传艺学院与嘉禾集团校企联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W校聘请嘉禾高级技术人员参与教材编写、课程制定与教授、学生专业技能认证以及竞赛辅导、项目申报等。校企双方共同组建“嘉禾”班,通过对学生的逐年考核筛选、阶段培养,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热情、提高就业层次和质量。

3.3 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

培养“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的重心。据课题组的调研,多数教师都是利用寒暑假时间并且需要自己找公司挂职锻炼。目前的挂职锻炼多半还是以教师对公司进行调研和访问为主,得不到实质性的项目锻炼。这需要学校建立长远的“双师型”教师培养规划,寻求与几个特定企业形成长期合作。针对老师挂职锻炼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学校可实施激励和考核措施,如带薪锻炼、公司考核、学校定期走访与成果汇报评分等。“双师型”教师不仅要将企业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教学中,还需将企业管理与文化渗透到教学中,教育学生对企业忠诚以及拥有匠人精神。

4 结语

高职校企深度融合是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教育发展和腾飞的必经之路、必要保证。高职院校和学生、企业、政府乃至社会应该携手共进,为校企深度融合创造条件、大胆尝试、共同推进,实现校企双方从“握手”到“联手”最终到“挽手”的跨越,最终造就一个多方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企业艺术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校企合作 模式

【中图分类号】 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C-0165-02

一、高职环境设计专业实施校企合作的意义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应用性、专业性较强的专业,其教学总体上呈现出阶梯状渐进式的规律,其专业性、实践性较强的特点造就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必须走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路线。

随着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模式被多次引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由于环境艺术设计本身属于应用型专业,实践性较强,校企合作较容易开展。但目前市场上企业过多地追求经济效益,使得校企双方在合作方面很难深入进行,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合作也都停留在以虚拟项目资料进行课题教学或者以社会性质比赛和企业组织比赛的形式进行,没有真正体现校企合作的本意。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符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真正实现了高职教育本质的回归。校企合作倡导“工学结合、产教合作、顶岗实习”,建构了“艺术+技术”工学一体化综合实践的课程体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实施模式,是高职教育的本质必然要求。学生提前参加工作实践,有利于培养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等岗位精神及态度,也有利于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团队协作或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和应变能力等职业岗位能力的提前培养锻炼。

二、高职环境设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内容和形式

(一)校企股份合作。学校和企业以合同确定股份比例进行合作,校方既是教育培养机构也是企业的股东,校企共同承担教育培养责任。对于企业来说,可以提高设计品质,降低设计环节的成本,降低企业投资成本,省去租用场地的费用;对于学校来说,可以节省投资设备的费用及学生实践环节培训的费用。校企股份合作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引企入校,建立校内教学基地。企业投资建立材料工作室、模型加工室、打印工作室及设计工作室,学生参与各个工作室实习,企业按学校教学安排定期派行业专家到现场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校企共享资源,企业可以到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其项目可以放到学校工作室进行设计制作,还可以提供施工场所进行现场讲学,参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评估;教师组织学生按照课程设计参与企业各工作室项目实践。

2.校企股份合作建立校外顶岗实习基地。校企股份合作建立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将实践教学课堂放到企业部门和培训中心,学生通过各个岗位的顶岗实习参与到设计一线。学校、企业、学生三方提前签订协议,约定实习期间的住宿费用或者交通费,以及一些安全事项等。学院和企业共同协商制定规范、合理的顶岗实习制度,用于定岗实习期间的日常管理。

3.校企股份合作,互相培养人才。一是学校有计划地派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顶岗锻炼,参与施工管理、设计指导等环节工作任务,全面提高教师“双师”素质和实践技能,促进其对前沿设计、新材料、新工艺及公司团队协作运作的全面掌握,然后由挂职锻炼的教师向其他暂时没有锻炼的教师分享学到的最新知识和方法,不断优化教师团队的知识结构。二是引进校外兼职教师,优化“双师型”教师结构。为合理调整教师结构比例,学校可大量引进兼职教师,实现企业与学校教学资源共享,让企业专家参与学校实践课程教学任务。学校采用柔性管理机制对兼职教师进行管理,制定合理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及学生评测制度,大量吸纳企业优势人才加盟到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队伍中。三是互派高技能人才,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学校教师在设计思维及设计理念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所以校方派优秀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工作,充当主案设计师或设计顾问,在参与各种类型设计的同时不断提高并完善各方面专业技能,也给企业增强设计力量,让企业在现代化设计高速发展的今天更具竞争力。企业在施工工艺、新技术、新材料、设计前沿信息等方面有绝对优势,所以根据校企合作协议企业定期派专家到学校进行实践课程指导,充当技术顾问并给教师及学生举办前沿设计动态、新技术、新材料等专业讲座。四是将企业员工培训放到学校。企业将员工培训安排到学校进行,校企协商制定课程及教学内容,由学校进行管理实施教学任务,学校将此模块教学内容作为选修课让在校学生选择,学生和企业员工共同上课有利于学生与企业员工交流,进行相互学习,让在校学生尽可能早地接触公司团员协作及公司设计流程及公司规范化图纸绘制等内容。五是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题研究。由学校教师作为课题负责人来申请课题,企业行业专家加入课题研究。发挥校企各自优势,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研究课题,并尽可能将课题的研究成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成果应用并转化为经济回报给学校、企业、社会,真正实现课题研究的价值。

(二)校企项目合作。校企项目合作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学校成立设计工作室承接企业项目。学校成立室内设计工作室、景观设计工作室、陈设设计工作室、模型制作室等多个工作室,各工作室由部分教师带领若干优秀学生组成。工作室以公司管理模式进行细化,分为工作室负责人(项目经理)、设计总监、设计助理、渲染组、工程图绘制组等岗位或部门。工作室承接企业外包设计任务,签订设计合同,进行团队协作管理运作,工程图纸交接完成后,工作室派出部分教师带领工作室学生做好施工设计指导并摄像记录各施工过程,定期组织其他学生参观施工现场,进行现场实践教学。将记录好的整个设计、施工过程作为案例资源分享到学院教学课堂中。

校企项目合作有利于强强联合,优势互补,通过教师牵头学生参与设计施工指导等环节工作,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参与社会上各类型设计任务,有利于自身全面发展。

2.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新课程。例如,笔者所在凹凸设计事务所,作为学校校企合作单位之一,与学校共同设计开发了一门新的课程――设计实践课程,侧重培养学生在企业公司团队协作工作环境及工作流程下的专业知识及专业素养,并增加许多学院教学之外的公司操作技巧等实践培训。通过30课时的学习,学生逐渐适应并熟悉这些专业知识,并成为事务所设计部门的一份子。

教学的设计非常独特,采取集中学习的方式,学生利用周日上午进行软件强化扩充及理论学习,下午到施工现场学习工艺等,通过5周的强化学习,很直观地学到公司所用到的技巧及能力,经过后期检验效果非常好,每个学员基本上都成为班里的佼佼者。教师以公司规范制图及完整项目设计流程进行教学,并在内容上给学生扩充增加简历制作、公司管理部分内容;到工地现场教学让学生掌握规范现场测量方法,并传授如何放图制作原始平面图资料,通过图纸设计再到现场讲解分析让学生真正掌握空间设计能力及技巧。完成所有课程学习的学员到公司可以直接上岗,真正实现了无缝对接。

3.企业以设计项目与学校教学合作形成课程。第一,设计项目直接形成课程企业一些小型设计项目,如样板间设计、专卖店设计项目等,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引入并与课题结合形成课程,比如居室空间设计对接样板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对接专卖店设计等。教学模块实施过程围绕设计项目的设计来实施。教师组织并指导学生进行现场测量和拍照,收集前期资料,整理完成项目初始资料,分组进行前期概念参考图片收集、方案草图绘制、方案深化设计、施工图绘制、施工图纸的交接等工作。学生按照整套方案设计流程进行学习制作,有利于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及专业设计素养。第二,工作项目合并形成课程。学校通过承接企业多个部分工作任务形成课程,比如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可以与承接企业的效果图、工程图纸绘制任务进行组合,学生的学习实践有部分经济回报,这样教学的要求会逐渐趋向规范化,有利于学生在学习阶段就与公司一线保持同步规范。第三,工作项目分解为几门课程。将一个大型项目分解成多门课程进行讲授,比如笔者将老道精舍精品酒店项目分解成商业空间设计、酒店餐饮空间设计及老建筑保护与改造――空间功能与置换等多门课程,根据酒店设计内部的多方面设计考虑,让学生通过不同角度去研究参与,并去现场体验空间。

(三)校办企业。校办企业独立运作并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进行教学合作,企业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共享资源,如材料库、设计人才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以“双师型”教师带领学生组成团队或成立实践班充当公司设计团队承接项目。这样做的优点是:能实现高效的合作,双方有效互补共同发展,共同提升彼此品牌;缺点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需要作很大的调整,教学形式要求灵活多变,使得教学管理难度加大。

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学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课程基本上依托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早在2007年就将公司实践场所等资源与教学相结合,在多门课程进行合作尝试。在连续3届的“北艺橄榄苑杯”室内设计大赛中,学校提供橄榄苑一期、二期的样板间,让学生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居室空间设计,学生经历完整的设计流程,最终评选名次,在比赛评委中引入社会企业行业专家、教师代表、业主代表等多层次人群,让评选结果包括最终给学生点评的角度更切合实际,让学生通过比赛形式学到完整的居室空间设计技能。此外,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提供小区商铺以供学生学习商业空间设计课程,即商业空间设计围绕商铺进行设计;还提供小区园林规划以供学生学习景观设计课程。

【参考文献】

[1]林润惠.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方法、策略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尹庆民.校企合作研究――基于应用型高校的模式及保障机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3]王文槿,林仙福.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实务[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

[4]丁夏君.高职建设类专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2011C0235)

企业艺术设计范文第4篇

艺术设计是一门时代感很强的专业科目,这就要求设计专业的教师必须具备把握市场需求动态的能力,探索市场需求法则,时刻掌握市场的需求信息,在此基础上对课程进行一定的前瞻性整体设计,把企业的文化融入日常教学当中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刻领会企业设计的灵魂,了解一般企业的想法设计出更好的、符合企业要求的作品。毕竟企业和专业老师的要求是不同的。在课堂上,专业老师更多是对学生的创意和审美等方面要求,而企业一般主要是重在实用功能性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经济性。这两者有很多统一的地方,但也有不同的区别,这就要求学生要了解企业的一些想法,有的放矢的完成好设计作品,也就是说学生只有在熟悉企业的运作方式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

以我自己讲授的《标志设计》课程为例。在以往的标志设计课堂上,基本上都采用虚拟项目,重点在于图形、标志的形态意义上面的研究,都是从专业的角度去指导学生的创意。把学生的想法固定在课堂上,学生往往都是天马行空的寻求创意,不会过多考虑企业现实的元素,真正在实用起来还是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自己对这门课程的一些思索,重新规划课程的教学模式,通过实际案例的导入,增加学生和企业的互动,这样修改方案对学生的创意成熟具有现实意义。导入湖南鸿雁投资发展有限公司LOGO的设计,与学生进行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有了企业方的加入,学生的学习激情立马倍增,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负责在标志专业方面的知识把关,而企业方则更多注重的是标志的具体适用性。因为该企业之前以投资的一个产品已启用,其基本的视觉元素已定,在设计这个标志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其产品的一些设计元素,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必定会束缚学生的很多想法,从颜色,形式,表现手法上面都要去综合考虑标志的最终形式。此刻,企业的意见会比老师提出的修改意见要实用的多,学生在这反反复复的修改当中,自然就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对于设计的思考也就更多。同时,又增加了学生面对和处理客户之间问题的各种能力。在客户方得到的肯定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开心的,让学生的学习自信都倍增,这远比得到老师的肯定还光荣。虽然采用了奖金形式以资鼓励,其实学生更注重的是荣誉,学生们也会增加专业学习的兴趣,这正是教师的最终教学目的。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所谓的人才资源,就是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和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能够运用自己的创作技能和手段把特有的表达内容和信息转换、复制、浓缩到新的文化创意产品(服务)中去,并且能够推动该产品(服务)的生产、流通和经营的人才集合体。 在艺术设计活动中有诸多问题,而实践性问题的有效解决是整个设计过程的最终关键所在。设计实践教学中应遵循艺术设计创造的基本原则,深入市场,了解企业,让学生了解生产加工技术和交叉学科知识,我们的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创新思维和设计实践能力。只有针对市场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在实践工作中迅速上手,得到企业的认可。第一,深厚的文化素养是设计专业的一个基础,任何设计都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渊博的文化知识能是我们的创意具有更深的内涵。第二,创造力,艺术设计可能需要更过的创意和灵感,不光只是勤奋能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要培养和积累艺术创作的修养。第三,技术技能,我们的学生也要掌握一定的电脑软件技能,虽然只是一个工具,但关键时候有创意却执行不了,也是我们学生面临的一个很大的技术性问题。第四,综合素质,作为一名设计师,还应具备一些全面的基本素质,和人沟通协作的能力等。以上就是我们作为学生在学习方面应该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校企联动是沟通学校和企业,学生和社会的一座有效桥梁,通过专业实习能使高校成为企业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服务体系;学生又是技术创新的实施者和扩散者。

综上所述,随着设计艺术创意产业的发展以及其对应用人才的新的需求,就综合类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而言,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是适应这一趋势的有效途径。校企联动不仅为培养艺术设计创意产业所需人才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而且为综合类高校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带出一系列的新的思考。又能给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可以说是一个多重效益的事情。因此,我们在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上,要顺应艺术专业发展的趋势,依托市场需求,同时明确交叉型、复合型、具备整合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基于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校方、企业方与政府也应多方面共同努力,树立育人的责任观念,加强校企联动实践,使艺术设计人才毕业步入社会后能更快进入工作状态,实现校企联动的效益最大化。让我们的艺术设计创意产业得到一个良性有序的发展。

企业艺术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艺术设计;项目驱动;引企入校;人才培养方式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 B

一、艺术设计专业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

目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传统教学方式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学生对艺术设计理论缺乏兴趣,学习被动缺少自主能动性,从而导致教学效果较差。另外专业师资短缺且部分教师实践经验较少、课程设置同已有的教学内容和模式之间脱节、与市场实际需求脱轨严重。

二、项目驱动人才培养教学方式的优点

项目驱动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双方通过具体的项目进行合作,来调整相关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制定和完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性教学体系,具体项目内容由学校与企业双方协商来定,以项目为双方合作基础,通过项目合作过程来完成和实现培养工作的一种形式。

高职艺术院校装潢设计(平面)方向依托“项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把企业设计开发的课题、设计项目或生产任务直接引入课堂,教师以完成“项目“为引导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则以完成”项目”为驱动进行学习。强调理论知识围绕技能训练,使每一课题项目都能讲授、示范、训练同步进行,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教师因材施教,对知识接受能力强的学生鼓励进行自主学习,对知识接受能力一般的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全面巩固,对知识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从而掌握好相关的知识。

例如:在包装设计教学中,将“金牡丹”陶艺台灯包装设计、“植物秀”海洋矿物洗面奶包装设计、长白山冰葡萄酒包装设计等企业的包装设计纳入教学内容,将企业的要求整合成相应的课程板块,并通过项目制管理方式组织教学内容。“项目驱动”的模式,既帮助企业解决了设计任务,又在实际项目中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这一模式深受教师、学生和企业的好评。通过项目驱动式教学,学生对企业的项目运作有了深入的了解,专业情感更加深厚,学生兴趣更加高涨。

在以“项目驱动”为核心的教学体系中形成了指导教师的关键性作用、教学条件的支撑作用、机制与制度的保障作用等相互配合、共同协作的系统主旨关系。项目驱动课程有专业课程组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课程项目任务有项目工作组,教师工作组、项目流程院、教学班级协调完成。课程实行弹性教学其核心就是教学安排服从于客户项目要求。学校负责引入企业真实的项目,设计“企业采用奖”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聘请了设计公司的一线专家为主讲教师,分析设计创意如何与市场需求衔接,指出课堂设计与实际生产之间的差异。加强了学生间的讨论和交流,激发创意思维,建立项目成果展示,增强学生荣誉感。

三、引企入校人才培养教学方式的特色

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也在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上开拓思路,通过探索和实践,有效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与学院的技术与人力优势,引导企业进入信息技术与艺术学院。企业提供设计及项目资源,学院提供场所,并指派专业能力强的教师组建导师工作室,采取项目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方式,进行项目合作。导师工作室的主持人是教师,员工是在校各年级学生,企业派出一部分技术人员进行项目辅助并作为导师工作室兼职教师。

导师工作室完全采用公司运作模式,每个导师工作室录入学生10名左右,并按项目给予一定的薪酬,实行严格的进出制。导师工作室学生实行学分互换原则,学生将完成的项目和导师意见作为学分互换基础,提交项目成果给任课教师作为作业换取学分。2010年,学院的动漫专业与北京动画公司合作的导师工作室完成的项目金额就达150万,还为学院提供了50人的校内定岗实习机会。

四、艺术设计专业新型人才培养教学方式下取得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