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关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关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人力资源引进人才挖掘潜力

1 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是在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企业能够进行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是对企业发展的一种重要保障。只有抓住人力资源管理,将企业的资源进行充分的磨合开发,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同时在人才的培养和创新之中,人力资源管理也占有重要的一环。如果执行创新机制,减少人才流失,就不可以忽略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的需求,通过对企业的人力进行优化和重组,积极发挥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出企业人力资源的潜能,为企业在原有基础上创造出更高的价值,确保企业之前所制订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也就是说,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企业针对自身人力资源的配置所制定一系列政策或者实行相应的管理机制的措施或者活动。这些活动一般来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制定目标战略;人员选募;绩效以及薪酬管理;人员流动以及关系整理;以及员工的健康安全管理等。

一个企业如果想要长久地发展下去,就需要一个稳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配合。因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人才是能够决定一个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点。虽然一个企业的所有管理目标都是由这个企业的管理层所讨论制订的,但是,在日常工作中,这些管理目标的实行以及完成程度,都是由下属员工的努力程度来决定的。也就是说,如果下属员工的基本素质不高,不能很好理解以及贯彻管理者指定的目标,那些被制订出来的计划都将属于镜中花、水中月,那么所谓的“企业管理战略措施”也将变为一纸空谈。所以,当企业的人力管理系统得到充分的完善时,这个合格成熟的体系将会给企业带来各种灵活的企业组织观念,给企业的员工提供相应宽裕的条件以确保员工的潜力得到充分开发,让员工发挥自己的特长和能力,尽心尽力地为企业服务,从而使企业在这个新的时代中保有自己的灵敏性和适应性,帮助企业在这个市场经济纷繁竞争的大环境下实现自己的构想和目标。

传统的人事管理观念认为,“人”是一种技术要素,其地位和机械设备、土地等要素一样,是并列平行的。这种观念极大地束缚了人的思想,对于发展生产力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现在关于人力资源的观念打破了这种桎梏,不再把人放在和其他要素一样的地位,而是把他看作是一个具有成长性以及建设性的因素,这个因素同时还有着很大的潜力进行发展,充满了勃勃生机,企业因为了这个因素而活力四射,保持自己旺盛的生命力。现在的人事管理改变了过去的陈旧陋习,不再认为员工只有在受到“监视”“控制”时才能努力工作;相反,企业会不断为员工创造各种有助于提升其主观能动性的条件,使其自身的劳能力得到充分地发展。同时,现代的人事管理理论一改过去老旧理论“竭泽而渔”“跑了再招”这些既浪费了人才,又使得滥用的职权破坏了士气这样的情况,而开始像爱护水资源、石油资源一样爱护起了人力资源。在现在的人力资源理念中,企业更加注重对资源的开发和投入,使资源的利用程度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实现对企业长远利益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双重提高。

2 在经济发展中人才培养使用和创新的路径

那么,怎样在当今崭新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下开展人才的培养使用和创新,应做到以下几点。

2.1 对内部员工人性化管理,促进竞争意识

如上文所述,人力资源管理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去粗取精,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使企业在这个新的时代众多竞争对手之中脱颖而出,在竞争中求发展。所以,在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思路。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只有倾听员工的呼声,才能真正想员工之所想,急员工之所急,使员工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要完善企业的激励措施,使员工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并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企业的人事机构应该首先调查那些可以促进员工产生工作积极性的动力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的内容和具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制订具体措施,用来激励员工的斗志和竞争意识;对于那些消极怠工、不肯付出的员工,则要出台惩罚措施,使竞争意识深入人心,使企业得到飞速发展。

2.2 在外部招聘中针对人才做出吸引机制

要对企业的岗位采取公开透明的方式进行选拔,能者上,弱者下,不暗箱操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一个员工都心服口服,不会对企业产生怨念,使企业环境成为适合人才发展的土壤,使人才愿意留下来,为公司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2.3 建立培训机制

要对公司的人才进行培养。现在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年代,知识的更新十分频繁,如果企业不对员工进行培训,那么员工的知识能力可能就会迅速过时。所以,只有对员工进行培训,才能使企业不会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中落伍。同时,培训机制也属于一种激励措施,可以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关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课程地图;应用型人才培养;行业需求调研

[中图分类号] G64 [文I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6-0125-03

高校对于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的首要问题,是应该详细了解用人单位对于应用型人才的素养和能力的具体要求,通过了解企业对于学校提供的课程的意见反馈,来调整以往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在此基础上,编制课程地图可以清楚地反映应用型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帮助应用型高校学生清楚明白地进行未来职业生涯规划。[1]

一、调研方法说明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通过行业人才需求的调研,初步确定人才规格、基本素养和核心能力,进而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编制课程地图打好基础。本次调研通过E-mail方式对67家企业进行标准化问卷调查,返回140份问卷;对其中的43家不同行业、规模和所有制形式的企业进行详尽的实地访谈,弥补内容深度的不足。标准化问卷回收后,利用spss.Statistics.17.0进行数据分析,同时,与实地访谈的结果进行对比和印证,使得我们的分析结果的信度和效度的可靠性有保障。

调查组通过E-mail方式对67家企业进行标准化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员工,其中进行实地访谈的43家企业的调研对象主要是企业高管和部门主管。从调研的地域来看,广东省有26家,海南省有22家,其余32家在全国其他省市。在实地访谈中,从所有制性质看,调查对象有29家私营企业、7家外资企业、4家国有企业和1家混合企业;从所处的行业看,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旅游服务业、信息服务业三大行业;从规模看,调查的企业中有15家是1000人规模以上,8家是200~1000人规模,21家是200人以下规模。

二、调研结果分析

(一)行业的岗位需求

通过对本次调研的数据进行分析可得知,目前各行业对人才紧缺度反应不一致,认为非常紧缺的比例为3.6%,认为比较紧缺的比例为23.74%,而72.66%的企业认为对人力专业人才已满足需要。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人力专业人才需求在海南及广东区域已基本满足。

(二)行业的人才需求

1.关于职业资格证书

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在企业中的关注度,是我们关心的问题。通过数据分析可知,65.47%的企业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重要,其中认为非常重要的比例为23.74%,认为比较重要的比例为41.73%。这要求人力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一定要提前了解未来就业市场对职业资格的要求,做好充分准备。

2.关于英语等级和计算机等级

48.92%企业对人力专业毕业生英语的等级要求为CET4及以上,其中35.97%企业对英语等级要求为CET4,12.95%企业需要CET6,而46.76%企业对英语水平没有要求。这一结果在现实中也得到印证,大部分私营企业和国企对英语水平要求不高,而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对英语的口语能力要求较高。

63.98%企业对计算机能力有要求,其中30.95%企业认为人力专业毕业生应达到计算机一级水平,而33.03%企业认为应达到计算机二级水平。虽然28.78%企业认为没有要求,但依据现代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计算机能力的重要性很明显。

3.关于课程重要程度排序

依据实际工作情况,笔者对11门学科基础课程的重要程度进行了排序。按照排列的重要性,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NO.1 人力资源管理,NO.2 管理学,NO.3 市场营销学,NO.4 财务管理,NO.5 劳动经济学。该结果对人力专业的教学计划安排和课程设置有重要影响。

依据实际工作情况,笔者对11门人力专业课程的重要程度进行了排序。按照排列的重要性,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NO.1 管理沟通,NO.2 薪酬管理,NO.3 培训与开发,NO.4 工作分析,NO.5 组织行为学。该结果对于专业课程的重新设置具有指导作用。

4.核心能力和基本素养

在人力专业毕业生应该具备哪些核心能力方面,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达成一致意见,依次是:NO.1 沟通能力,NO.2 解决问题能力,NO.3 团队合作能力,NO.4 适应能力,NO.5 遵守职业伦理,N0.6组织策划能力,NO.7领导能力。实地访谈还增加了以下方面的核心能力,具体包括:分析总结能力、灵活变通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人际关系敏感度。

在针对应用型人力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养方面,问卷调查的结果依次是:NO.1 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NO.2 基本社交礼仪,NO.3 健康人格,NO.4 人文涵养,NO.5 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实地访谈的结果显示,除了问卷中的五个基本素养,还增加了两个基本素养:一是抗压能力,二是敬业精神。

(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素养与核心能力

综合对企业的实际调研一手数据,结合以往确定的培养方案中关于人才规格、基本素养和能力的表述内容,我们初步拟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素养为:1.共通素养:创新意识、保持热情、健康人格、适应与学习能力、基本社交礼仪。2.专业素养:良好沟通、团队合作、职业道德、情商与抗压能力。

初步拟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为:人力资源敏感度、分析与决策能力、团队激励能力。

三、基于课程地图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构建

课程地图的概念始于20世纪70年代,随后台湾地区一些高校开始引入课程地图的理念,近年内地也有部分高校的部分专业开始使用课程地图,用于直观地展示教学计划的各个环节的关联。[2]许多高校引入课程地图的目的,是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能否具体反映在所制定的教学计划、课堂教学和学习效果测评中,从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最低要求。[3]

为响应教育部倡导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三亚学院进行了基于行业需求调研的课程地图编制的尝试工作。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所进行的关于人才的基本素养和核心能力的需求调研结果,结合业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结合三亚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走向调查,根据三亚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构想,学院构建了基于行业素养与核心能力需求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地图,如下图1所示。

根据三亚学院的人才培养构想,大学生应当具备基本素养、专业素养和创新创业素养。大学生基本素养由通识课程实现,具体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公共选修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的实践教学模块。这些模块教学和实践指向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中的共通素养部分。大学生的专业素养由专业课程模块完成培养,具体包括专业入门课程、学科专业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实验环节以及实践教学模块。这些模块指向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和核心能力,同时指导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

其中专业方向课程的形成基于地方经济发展的特殊性,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定位,所进行的企业需求调研以及三亚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走向分析,以及参考其他高校的经验,初步确定两个专业方向:一个是人力资源管理师方向,另一个是旅游+方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由创新创业课程模块构成,该部分模块与专业课程模块一起指引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应用型大学可以通过行业需求调研来了解行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编制反映应用型人才需求的课程地图,可以使学生“适应性地学习”,真正培养业界所需核心能力之专业人才,达到“毕业就可就业,就业即可上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6]

1.根据调研结果,结合国内其他同类高校的经验,应该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核心课程进行提炼,模块化其他专业课程,使教学内容对应企业的具体岗位要求,使学生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期望,进行有针对性的未来职业生涯规划。

2.学生在校期间需要更广泛地接触实际工作,这是这次调研得到企业管理者和员工最多的反馈意见。相应的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应包括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比如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作业类型、考试方法和内容、毕业论文等环节。学院还需要针对90后学生的特点,探索因材施教的有效、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同时探索互联网教学的有效形式。

3.通过此次调研可知,企业普遍反映学生实践能力不足,需要大力增强实践经验。许多企业提出应该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将与海南省内外有意愿合作的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在日常教学环节中尽量使教师及学生尽早接触实际工作现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使其适应企业的实际要求。

[ 参 考 文 献 ]

[1] 董文娜.课程地图是什么?[J].教育发展研究,2014(17):56-63.

[2] Timothy G Willett.加拿大和英国医学院校的课程地图[J].复旦教育论坛,2010(3):90-93.

[3] 柯晓玲.国外高校课程地图探析[J].高教探索,2012(1):59-62.

[4] 王春梅,陆珂珂.质量视野中的台湾高校课程地图――基于台湾东华大学的案例[J].复旦教育论坛,2014(3):78-82.

关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时代的发展促使了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国家对于计算机人才的大量需求,我国早在1957年就在高校进行了计算机教育的开展,同时在专业上制定为了“计算机的仪器装置专业”而后随着计算机教育的不断推广以及深化,到现今高校已经将计算机教育进行了普及。从计算机教育发展的将近六十年的岁月里我国对于计算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教育也应该跟上发展的脚步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

1初探进行计算机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通常来讲计算机这门学科是一门包含着众多理论在内的综合性学科,同时相较于传统的物理以及化学这种学科来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社会中实际的应用范围也比较的广,而对于社会来讲这门学科也有着重要的促进其发展的作用,可以说一门学科进行改革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积累专业知识的过程,而这种改革的过程也可以将学科进行不断的壮大。因此从计算机本身这门学科上来讲进行改革对其本身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除此之外社会的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便利使得各行各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将计算机的应用作为重要发展载体,从这些方面来讲该项举措对于社会各方面经济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2关于计算机教育学科结构改革构想

从本质上来讲进行计算机教育的学科结构改革探析其实就是对计算机这门学科人才培养结构的探析,总结来讲关于计算机的学科结构改革主要是从三方面来讲的:①是计算机是建立在计算方法理论知识基础上的学科,在人才的培养上就必须体现出学生对于算法的实际应用;②计算机是建立在电子科学以及数学两门学科的研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而在人才的培养方面就必须体现出学生对于电子科学的实际掌握以及对于数学的实际掌握;③计算机是建立在技术应用的基础上,因而在人才的培养上就必须注重将学生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和实际的社会实践相联系。也就是说基于以上三点计算机学科结构下的人才培养最终的教学效果应该是:学生毕业之后能够具有计算机的初步技术开发能力以及熟练的计算机系统维护能力和熟练操作计算机软件以及硬件的实际能力。

3关于计算机改革教育中遵循的原则构想

在进行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将理论以及基础和实践进行良好的结合同时还要进行这三方面内容的有效分配,而对于其改革应该遵循的原则构想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两方面来讲:

(1)要遵循优先发展的改革原则,具体来讲就是在计算机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的知道思想,在此基础上实际设置计算机课程以及实际选择计算机教材内容。从设置计算机课程上讲一定要做到精简,把最能展现学科内在特点以及内在逻辑关系和学科基本概念原理以及技术方法的内容选择在计算机的教材中。

(2)要遵循实践大于理论的改革原则,在传统的计算机实际教学中,教师对于人才的培养往往是局限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同时认为计算机教学只有是不断的强化理论知识才能促进学生计算机能力的提高,而这种错误的思想正是传统计算机教学的枷锁,因而不仅仅从社会以及学科发展的角度上来提出进行关于计算机的教育教学的改革,同时还是针对于这种较为落后以及较为传统的计算机教学而提出的改革要求。注重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教育不仅是现今计算机教学改革构想同时也是未来计算机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4结论

关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8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12(c)-0194-0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竞技体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当今世界,竞技体育的实力既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反映,又是竞技体育人才的比拼,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显得至关重要。所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储备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是决定竞技体育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辽宁省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只有将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逐一改善,才有利于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数量与质量的提高,才会促进辽宁省竞技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发展的对策。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大量关于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面的资料和书籍,为该研究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1.2.2问卷调查法对辽宁省体育局以及其下属的各地级市(14个)、辖区(56个)、县级市(17个)、县(19个)、自治县(8个)的体育局进行问卷调查,并且得出真实有效的数据。1.2.3数理统计法将数据应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1.2.4归纳法将文献资料与数据分析进行归纳总结,撰写论文。

2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存在问题总结

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因客观因素导致的培养问题包括以下几点。(1)国家的体育政策落实不到位。(2)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后,“体教结合”培养模式不成熟。(3)体育经费不足,资金来源单一。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因主观因素导致的培养问题包括以下几点。(1)运动员因素: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运动员规模的问题;学训矛盾的问题以及人才的流失的问题等。(2)教练员因素: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教练员执教水平问题;执教态度问题以及科研能力问题等。(3)项目设置不尽合理的问题。

3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

3.1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因客观因素的对策分析

3.1.1不断完善、认真贯彻国家体育政策国家的体育政策作为竞技体育发展的指导文件,在推动竞技体育事业进步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家的体育政策必须不断的完善,只有将国家体育政策更加合理的制定,才有利于竞技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才能更好地指导各省市竞技体育的工作。此外,体育政策的制定、完善只有执行到位,才能够体现出它的价值、发挥其作用,各省市要想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只有好好学习、认真贯彻体育制度,才能实现竞技体育的大跨步向前。3.1.2切实树立“以人为本”思想,认真落实“体教结合”模式“体教结合”模式是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新探索,要想将“体教结合”模式认真落实,必须树立“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思想。教育作为人类发展的基础,竞技体育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教育。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既要关注竞技体育成绩,还要注意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家庭与个人的发展需求,真正实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全方位发展。“体教结合”的实现是体育与教育共同完成的一项事业,它不能偏重于某一方面。它需要两个部门以诚相待、相互配合,制定出适应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把竞技体育运动与学校教育结合,实现人才的优势互补,真正将“体教结合”落到实处。3.1.3积极争取财政政策,努力扩宽资金来源充足的经费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石,所以在经费的筹集方面不能仅依靠国家的财政政策,而且应该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通过市场来拓宽资金的来源。辽宁省体育局作为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直接管理部门,应积极发挥其职能,争取有利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财政政策,将财政资金做到专款专用,真正用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中。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不断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通过拉取赞助、联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办运动队以及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有偿流动等方式来宽展资金的来源,实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经费来源多元化。

3.2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因主观因素的对策分析

3.2.1运动员因素的对策分析(1)加强人才选材的科学化,注重人才培养的“质”与“量”。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呈现“金字塔”型,虽然在后备人才的数量上具有明显优势,但是存在塔基大、塔身宽的弊端。选材科学化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关键问题。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如果能够真正实现运动员选材的科学化,不仅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应用,使一些不适合从事竞技体育的队员能够提前从事其它行业,极大地节省人、财、物力的投入。而且,能够提高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质量,使人才培养从“金字塔”型向“大厦”型转变。(2)不断完善科学化训练,提高文化学习效率。学训矛盾一直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顽疾之一,在竞技体育中文化课学习为训练“让路”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辽宁省运动技术学院是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通过表1可以看出,辽宁省运动技术学院几乎没有安排后备竞技人才学习的时间,根据调查要知道,辽宁省类似于这样的情况并不罕见。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应当树立正确的思想导向,要具有长远的发展眼光,不能急功近利。在培养过程中,应该遵循运动训练的基本规律,切勿拔苗助长、盲目的成人化训练。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应该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选择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相适应的文化课教材,引导竞技体育后备运动员克服困难,树立学习的信心。此外,还要努力营造良好地学习氛围,不断提高后备竞技人才的学习效率。(3)改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管理体制,促使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有序流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目前而言,人才流动的法规、制度不健全,严重影响了竞技体育的公平、公正原则。为了避免这种混乱局面的继续,国家体育总局应该尽快的建立起一个有序、有偿且运作规范的人才流动体系,使“花钱买人才”与“出力培养人才”的局面得到相对的平衡,使全国范围内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呈现新的局面。3.2.2教练员因素的对策分析(1)加强教练员培训工作。现如今,竞技比赛水平越来越高,这对教练员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练员似乎才能更好的进行比赛指导。通过表2可以看出,辽宁省竞技体育教练员培训工作的受重视程度较高,说明辽宁省竞技体育教练员已经认识到接受“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已有知识的巩固过程,而且还是更新知识、积累经验的良好机会。通过发挥体育院校的作用,举办全日制脱产进修、短期培训等方式有组织的安排教练员进行学习,不断提高教练员自身的执教能力。(2)改革选拔制度,实施竞争上岗。教练员的执教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竞技体育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辽宁省体育局应该对教练员的选拔制度进行改革,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教练员培训、考核规程,采用优胜劣汰的法则实施竞争上岗,督促教练员不断进行自身建设。此外,努力提高教练员的工资待遇以及福利水平也是促进教练员工作积极性的重要举措。(3)重视科研能力的提高。科学研究是教练员知道训练的理论依据,它与训练的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关系。在指导训练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然后通过科学研究将问题解决。如此反复,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以训练促进科研,以科研指导训练。通过表3可以看出辽宁省竞技体育教练员的科研能力不太理想,还没有认识到科研的重要性,并没有真正做到理论结合实际。科研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辽宁省竞技体育教练员要想提高自己,唯有改变过去陈旧的观念,充分认识到科研的重要性,然后在训练中不断发现问题,通过科研解决问题,才能促进辽宁省竞技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3.3科学布局,合理调整项目布局

辽宁省应该科学合理的对竞技体育项目进行布局,对优势项目进行集中整合,加快潜优势项目的迅速发展,将新兴项目作为综合成绩的提高,不断完善短板项目的建设。最终形成以强化奥运战略、突出重点为主线的项目布局特点。

4结语

针对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主观、客观以及项目布局等方面的对策。但是,关于人才培养体系、竞赛制度完善以及场馆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种莉莉.竞技体育教练员管理体系研究[D].山东:曲阜师范大学,2013.

[2]殷宏亮.湖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8.

[3]杨湛林.我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体育科研,2004(1):8-10.

[4]孙丽斌.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开发与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0.

关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酒店管理 实训基地 人才培养

酒店管理专业,是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一个典型专业。现代酒店行业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是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专业的操作技能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这也是酒店聘佣人才所考虑的重要因素。对于职业技术教育的酒店管理专业来说,开展并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有利于专业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有机会直接接触真实的职业环境。组织学生进行专业的实践训练和实用的能力训练,逐渐的渗透并培养学生在日后步入社会的适应能力,具有符合专业需求的职业素质,真正达到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技术型应用人才的目标。

随着旅游经济和现代酒店业的迅速发展,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很多高校都设置了酒店管理专业,尤其对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更面临了培养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的机遇。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也引起了一定的重视,较多的课题都围绕其所展开。然而,能够真正做到根据酒店行业需求来培养针对性强的专业人才的学校还是占少数。在进行有关“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过程中,并在参阅了多份文献和资料的基础上,列出了几点关于实训基地建设现存问题的思考。

1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较为落后,多停留在招待所模式

通过对辽宁省内几个设有(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多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较为落后,仍停留在招待所模式。实训基地的设施较为陈旧、模式传统单一,已经跟不上现代酒店业人才的培训要求。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在于一方面,这些院系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较早,多适用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招待所时期的需求;另一方面,随着酒店业的高速发展,酒店管理实训基地的建设问题并没有引起这些院系的高度重视,仍保持为传统的模式。

2 现代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未引起重视

现代酒店业的高速发展,使得对其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尤其对于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来说,不断适应行业的发展要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研究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就是为了将课堂教学与实训基地的实践操练相结合,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树立全新的育人观念,充分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丰富文化知识、一定的专业操作技能以及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优秀人才。因此,只有先给予现代酒店管理人才培养一定的重视,才能在此基础上及时调整措施,达到上述目的。

3 实训基地建设的经费不足,来源单一

对于各高职院校来说,实训基地建设的经费来源主要有学校出资、企业合资、政府合资等三种形式,而多数学校的经费来源仅局限于学校出资,或是以学校出资为主,来源过于单一,并且经费过于有限。有限的经费限制了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水平,影响了专业人才培养的计划。因此,各高职院校应该着力拓宽经费的来源渠道,加强学校自筹经费的能力,可以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等形式进行。

4 职业技术教育相关制度政策不完善

在人民网上,对全国百余名高职校长进行了调查,在对职业教育各项制度与政策的调查中,只有对于贫困生资助政策的满意度较高,有11%的校长认为非常好,63%的校长认为好。而对于我国高职发展的经费投入政策,仅有6.7%的校长认为“好”,有37.3%的校长认为“一般”,41.3%的校长认为“较差”,14.7%的校长认为“很差”。其他如法制化建设、就业制度、评估评价制度、校企合作促进政策等政策和制度的满意度都不高。

除此之外,在现实中,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思想成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变的壁垒,大多的观点还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方式。对于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来说,真正做到解放思想,需要以转变观念为前提,即不断探索并实践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紧跟行业发展潮流,进行具有极强针对性的订单式人才培养,以满足庞大的专业技术人才需求市场。以上就充分体现了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进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建设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协调,也要注重建设的质量,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另外,高等职业院校要正确理解市场主导对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力,成功打造出一批高理论素养、高技术能力、高社会适应能力,并符合社会用工需求,具有高就业率的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田苏习.浅谈酒店管理专业高级技能型实用人才培养思路.中国校外教育,2010.11.

[2]徐岳清.高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3]薛科.高职教育-旅游酒店管理实训基地的建设.科教导刊,2009.4.

[4]陈平,陈菲.广东校企共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基地的思考与实践.职教论坛,20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