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力工程造价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从全国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高校来看,基本上都是以管理学、土木工程等为主干学科,下设有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国际工程管理和物业管理等5个专业方向。如何体现具有能源与电力类背景的专业特色、适应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是能源与电力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沈阳工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发展介绍
沈阳工程学院是2003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原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与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合并组建的新建本科院校。2006年开办工程管理本科专业,专业方向为电力建设项目管理。工程管理专业应充分依托沈阳工程学院电力学科的优势,遵循学院“依托行业、面向市场、工程教育、职业取向、打造品牌、人民满意。”的办学理念,培养具有较强的人文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工程技术人才,具有工程背景的现代管理人才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服务人才的人才培养定位,构建出我院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立足辽宁、面向东北、辐射全国,服务于电力行业,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工程管理复合型人才。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和建筑行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较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土木工程技术理论和专业知识,面向电力工程、电力建设等工程建设领域、工程造价领域,从事电力项目投资与造价控制、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培养要求
(1)政治素质与思想品德要求:
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质、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以及职业道德。
(2)基本素质要求:
①具备大学层次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素质;
②具备实践、创业、创新的素质;
③具备竞争意识、合作精神、积极探索、开拓进取的能力。
(3)专业素质要求:
①系统掌握土木工程技术、电力工程技术、管理学、经济学、法律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须的建筑制图与识图、工程经济、工程施工管理和工程造价管理等现代项目管理的基本技能。
②具有电力工程建设全过程(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监理)的基本管理能力;
③具有从事工程造价的编制、评估、审核、控制及管理的能力;
④能够运用工程管理的方法解决基本的工程实际问题;
⑤具有阅读工程管理专业外语文献的基本能力;
⑥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够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工程管理问题;
⑦具有初步的工程管理研究工作的能力。
(4)自学能力与创新意识要求。具有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自学和继续学习及自主创业的能力;
(5)身体、心理素质要求。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体能和适应本岗位工作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3.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外语、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基础、工程经济学、工程造价管理基础、工程结构、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
(1)理论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外语、计算机基础、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运筹学、工程经济学、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基础、工程概预算、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建筑识图、工程合同法律制度、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电力工程基础、电力生产概论、工程结构、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等。
(2)主要实践环节
本专业培养方案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工程测量实习(1周),专业认知实习(2周),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1周),工程结构课程设计(1周),工程经济学课程实训(1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实习(2周),工程估价课程实训(2周),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1周),专业认知实习(2周),专业综合实习(2周),毕业实习(10周),毕业设计(7周)。另外,应安排一定数量的学时,聘请工程界、实业界有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或与学生进行专题研讨,以增强学生对相关专业实际发展状况的了解。
4.就业或发展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以在事业单位的工程建设管理部门、电力建设公司、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企业、工程造价审核所等单位从事有关投资与造价控制、项目决策和电力工程全过程管理工程咨询等方面的工作。毕业生在工作一定年限后,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可考取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咨询师、注册评估师、注册招标师等相应注册执业资格,并从事相关工作。
5.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修业年限:3~6年弹性学制;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二、培养方案的学时学分比例分配表
沈阳工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分别设置了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实践教学和课外培养共六个课程平台,五个课程模块: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集中实践环节和创新培养模块,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种类别。课程平台及学分比例详见表1。
三、工程管理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设置及分析
沈阳工程学院工程管理的专业培养方案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共设置40学分,占总学分的22.6%,时间从第一学期到第八学期共18个环节。其中设置了工程测量实训、工程结构实训、工程估价实训和工程项目管理实训,并强化了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实训、工程概预算软件实训、工程项目沙盘模拟实训、电力工程实训,从而更加有效地结合工程管理实践,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管理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详细设置见表2。
四、能源与电力类高校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优化
1.培养方案定位准确
即面向电力工程等工程建设领域、工程造价相关领域,从事项目施工管理、工程造价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2.充分体现能源电力类背景院校的学科特色
根据人才市场对同时具有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知识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突出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造价方向专业特色,在开设电力工程基础、动力工程基础、电力生产概论、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等工程技术类课程的基础上,利用学院的优势学科的基础实验室优势,加大教学实践环节力度。如电力工程实训、发电厂动力设备实训。
3.增加专业方向、相应模块课程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专业课程分模块教学,增设两个专业方向,同时开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和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方向专业课程,主要有工程造价管理基础、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电力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有电力工程基础、电力生产概论、电力生产实习、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电力设备概论、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电力工程实训等课程。明确专业方向的培养方案专业课设置也没有方向性,课程设置比较杂,而工程管理专业涵盖范围较广。
依托我院的电力行业优势,利用我校现有教学资源和学科优势,增设电力工程管理专业方向,同时课程具有针对性。
按照职业能力的要求,从职业资格认证角度增设了造价师方向,并结合注册造价师的考试科目,合理地安排了课程,增加岗位适应能力。主要课程有:建筑工程招投标理论与实务、工程造价审计、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工程项目投资与融资、工程造价管理实训等课程。
参考文献:
[1]丁华军.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方案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1,(16).
[2]河南理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Z].2010.
(沈阳工程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摘 要: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对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数量持续上升,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传统的课程设置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本文以就业为导向对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深入分析,使学生所学与用人单位所需无缝对接,并为工程管理专业就业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 :就业导向;工程管理;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5-0212-02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式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等院校的毕业生越来越多,据统计2015年高校毕业生已达到749万人,这在之前是不可想象的。但是毕业生的增多并没有解决企业人才需求的问题,毕业生的供应数量大于了企业的需求数量,但质量上没有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仍然求才若渴。因此,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是高校改革的方向,教学模式和课程内容的创新是高校改革的核心内容。
工程管理专业是以把学生培养成造价工程师、建造师为目标的,传统的工程管理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目前日新月异的建筑行业的发展,大部分毕业生需要二次培训才能适应工作岗位,教学内容与单位需求存在明显的错位。本文以就业为导向分析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和课程内容的设置。
二、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分析
基于就业导向的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创新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高等教育改革,其是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思想的一次彻底的改革,是一种以传统的高校科研为主的教学模式向市场引导的应用型教学模式的转变。以前大部分高校以科研主导,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是科研的引申,教师授课的内容理论性强实践性弱,课程设置的内容与市场较远,学生因为课堂学习的内容落后,以后工作用不到,学习效果不好。以就业为导向的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完全与市场需求接轨,也就是高校从科研型向应用型的转化,市场需要什么在课程设置中就重点布置什么,理论与实践并重。这种教学模式的创新在国内许多高校都以实施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基于CDIO工程教学的教学模式,基于实践的教学模式,基于大工程的教学模式等等。
三、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分析
一般,学院、系、专业设置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程是这个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工程管理专业一般必修课为土木工程及其他必要的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且与研究生考试科目课程息息相关。
选修课程则分为专业拓展选修课,如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建筑节能技术和工程项目管理前沿理论等;专业方向选修课,如电力工程建设管理方向的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和发电厂电气部分等,工程造价管理方向的建筑工程招投标理论与实务、工程造价审计和工程造价案例分析等。通常情况下,专业必修课程一般安排在大二、大三两个学年进行,而按照就业方向选择的选修课程适合安排在大二下学期至大三学年结束的一段时间。因为此时学生对于本专业的课程、方向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学习的热情比较高,其次对于大四学年应聘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也有了一定的储备。以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第三学年课程设置情况为例,对就业导向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进行分析。
第三学年每学期教学周为20周,其中教学周16周、实训周3周和考试周1周;共开必修课12门,累计学时数504;实践课程5门,累计6周;选修课5门,累计学时数160学时。培养实践技能的实训3周,就业方向的课程160学时,设置了足够多的课程为学生今后就业提供帮助,培养其就业优势。
参考文献:
[1] 王建华.重启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4
(5).
[2] 张应强.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对高等教育改革进行改
【关键词】政府投资;工程设计;设计评审;项目管理;应用
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到“推进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从实施“天府新区”到“北改攻坚”建设,从“一带一路”到“临港东区”建设,从确立“世界田园城市”到“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成都市城市建设走上了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特别是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投资数量日益增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领域不断扩展,投资效益不断增强,带动效应日趋明显,管理难度不断加大。如何规范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评审管理,各地相继建立了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评审管理中心(或类似机构)和出台了多项政策和规定,力争为“国家把好关”,为“项目服好务”。
1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的定义及管理流程
1.1定义
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是指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包括:(1)使用各级财政预算资金的项目;(2)使用纳入财政管理的各种政府性专项建设基金的项目;(3)使用国家发行债券所筹资金的项目;(4)使用国家对外借款或者担保所筹资金的项目;(5)省人民政府认定的其它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
1.2管理流程
现阶段我区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基本流程为:项目建议书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与审批→初步设计评审(市政公用项目)→概算评审与审批→施工图评审(房屋建筑项目)→施工图设计审查→招标控制价评审与批复→施工招投标→签订施工合同→建筑安装(工程变更评审)→竣工结算与决算。
2工程设计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工程设计是指在工程项目施工以前,设计人员根据已经批准的设计任务委托书,为具体实现拟建项目的技术经济要求,拟定建筑、安装及设备制造等所需的规划、图纸、数据等技术文件的工作。工程设计是项目从规划到具体实施的关键过程,设计文件是建筑安装施工的依据。现阶段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工程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项目前期准备不充分不具体,仓促上马,应急工程、献礼工程时有发生,设计方案和投资估算编制精度低,设计依据资料不齐全、不准确,或项目设计周期得不到保证,不断压缩设计时间,导致部分设计文件深度不能满足2008年版《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及2013年版《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规定;二是项目设计人员设计水平不高,对现行规范、标准等掌握不准,未按现行规范、标准等设计,致使设计差错、漏项、矛盾、偏差增多,造成设计变更增加,变相增加项目投资;三是项目设计人员擅自或按业主要求提高设计标准,设计过于保守,造成投资不经济;四是个别项目业主对工程建设基本流程和要求不清楚,违反工程建设项目建设的基本程序,“三边工程”时有发生,或者出于自身或其它因素考虑,对投资控制不严或要求设计人员按自己的意愿办理;五是项目设计人员或设计单位缺乏投资控制意识,忽视设计阶段的经济优化功能,专业设计人员与投资控制人员、项目业主未进行有效的沟通,片面追求技术先进性和安全性,未考虑项目的经济性;六是个别项目设计人员出于利益考虑,缺乏设计人员应有的职业操守和道德,故意留有变更机会或者按照施工单位意见出具工程设计变更通知单,造成投资增加;七是部分项目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照本宣科,不踏勘现场,对现场实际情况不清楚,或者不熟悉施工工艺等,致使技术方案、组织方案及措施方案缺乏针对性,为后续变更打下伏笔,引起投资增加;八是部分项目设计单位任务饱满,设计人员不足造成设计质量低下;九是设计单位未严格执行限额设计和优化设计,造成实际质量不佳;十是项目业主和设计单位未真正落实设计成果的评价体系,未形成奖励和惩罚体制;十一是现行设计费用取费基数是工程投资额,设计单位及设计人员缺乏优化设计方案的动力,不愿意减少工程投资额;十二是设计概算并非设计单位编制,造成“两张皮”的现象,编制依据不充分,编制内容不完整或与设计文件不一致,编制深度不满足要求等。由于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工程设计存在上述问题,其中个别项目还比较严重。工程项目设计质量就成了工程建设“五大责任主体”关注的焦点,也是政府监管部门控制的重点和难点。设计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拟建项目的实施质量、进度、投资,而且对项目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果产生巨大的影响。从项目投资的角度来看,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对投资的影响度达到75%~95%,况且政府投资项目投资金额巨大,投资控制便成为项目业主控制工程项目的主要功能,也成为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控制工程项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设计评审就是从设计环节控制工程质量和投资的主要措施之一。
3设计评审及操作模式
设计评审是从设计环节加强我区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按照现行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等对工程设计文件(包括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进行技术、经济评审,在保证项目功能要求和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控制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减少不必要的设计浪费,加大前期工作力度,减少因为设计漏项带来的后期较大变更,减少设备和材料选型浪费等。
3.1特聘设计评审专业人员
我区为加强设计评审管理,特别聘清了具有“国家级专业技术执业资格证书”和实践经验的设计专业人员,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3.2设计评审模式
根据设计评审组织方式和实施主体不同以及项目实际情况、专业类别和时间要求,我区主要采用专家评审方式为主、机构评审方式为辅的评审模式。
3.3设计评审类别
我区设计评审按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公用工程进行分类,前者分为设计方案评审和施工图设计评审,后者为初步设计评审。
3.4设计评审流程
以下为专家评审模式的基本流程:申请→接件→分配→制定工作方案→分送资料→收集专家意见→踏勘现场及召开评审会→修订→确认→出具评审结论确认单→反馈→出具评审结论→资料整理及归档。
3.5设计评审时限要求
规定限额以上的项目在评审基础资料齐备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出具初评意见,并在项目业主确认并修改完善后,及时出具正式评审意见。
3.6对评审专家的工作要求
评审专家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求真务实的专业精神,是我区设计评审工作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各位专家从项目规划设计条件、技术参数、专业设计和项目工程投资等方面进行评审。
4设计评审在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具体应用
4.1市政公用工程项目初步设计评审实例
某道路建设工程项目包括新建道路及电力隧道和电力迁改3项内容。其中新建道路1300m,横断面宽30~35m,主要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交通工程、电力工程及绿化工程等专业工程建设内容;新建电力隧道1300m,隧道断面尺寸为2.5m×3m(净空:宽×高),主要包括主体工程、附属配套工程等建设内容;迁改与恢复工程主要包括双回路长1750m的220kV和双回路长1550m的110kV电缆下地工程。项目报送的初步设计概算为18998×104元。在熟悉初步设计图纸后聘请了道路、给排水、电气、照明、景观、交通、工程造价7个专业的5位专家进行初步设计图纸评审,经过专家详细阅读、现场踏勘和召开协调会等相关步骤,共提出评审优化建议共92条,按单位工程和专业分类如下:新建道路共59条,其中道路专业14条,给排水专业5条,电气及照明专业4条,交通专业3条,景观绿化专业14条,工程造价专业19条,电力隧道工程共24条,其中土建专业4条,照明专业7条,工程造价13条,迁改与恢复工程共9条,其中电气专业1条,工程造价8条。按成因分类如下:因设计文件深度未达到规定要求的共21条,占22.83%;因设计人员设计水平不高的共52条,占56.52%;因设计过于保守、超出标准的共5条,占5.43%;其它原因的14共条,占15.22%。评审后该项目的初步设计概算为15616×104元,节约工程投资3382×104元,节约率为17.80%。
4.2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评审实例
某中学改扩建工程项目总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4.6×104m2,总建筑面积为4.2×104m2,规划建设60个班,主要建设内容包含建设教学楼、阶梯教室、实验楼、办公行政楼、食堂、学生宿舍楼;新建室内球场,同时配套建设室外运动场以及室外总图工程。项目报送的施工图预算为13178×104元。在熟悉施工图设计后聘请了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人防、岩土、工程造价等专业的专家进行施工图评审,经过专家详细阅读、现场踏勘和召开协调会等相关步骤,共提出评审优化建议96条,其专业分布如下:建筑专业共32条,结构专业11条,给排水专业7条,电气专业11条,暖通专业3条,人防专业3条,岩土专业13条,工程造价专业16条。其成因分布如下:因设计文件深度未达到规定要求的共15条,占15.63%;因设计人员设计水平不高的共42条,占43.75%;因设计过于保守、超出标准的共8条,占12.50%;其它原因的31共条,占28.12%。评审后该项目的施工图预算为11898×104元,节约工程投资1280×104元,节约率为9.71%。我区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设计评审从试行至今已有5年时间,共完成项目设计评审80个,提出优化建议5669条,节约政府投资约5.26×108元。通过设计评审,我区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设计质量取得明显好转和提升,设计浪费得到有效控制,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取得显著的效益和效果,施工中的设计变更明显减少,真正起到了“以评促设”的目的,为政府节约了资金,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为后续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加强设计单位及设计人员管理及考核,提高设计人员设计水平是确保设计质量可靠的有效措施和主要措施。
5设计评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设计评审不是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建设的基本流程,没有法定地位,现阶段仅有区级政府文件给予规定(2)由于在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基本建设流程中增加了设计评审流程节点,对项目实施进度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项目前置性条件不具备或送审资料不完整以及对设计评审优化建议有疑义时,显得较为严重。(3)现阶段各地设计评审均为各自为阵,其设计评审类别及流程节点也不完全一致,有待于进一步统一、规范和优化,不利于设计评审的推广。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力系统;人力资源;分析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208—02
电力企业作为能源生产企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电力系统庞大的网络伸展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整个社会的生产和生活运作,因此,出于我国战略发展的需要,电力企业一直是国有企业,由国家统一管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进一步改革,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其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阻碍电力企业发展壮大的消极因素。
一、我国电力系统人力资源现状及特点
(一)电力系统人力资源现状
电力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一直沿用计划分配的原则,管理人员的任用一般以资格为标准,缺乏科学规范的提拔任命机制,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得不到肯定,许多人才被埋没。人才结构不科学,选拔人才机制不健全,管理模式公式化、绩效考核不科学,因此企业内部员工自主上进发展的积极性不高,整个企业缺少活力和发展动力。
(二)电力系统人力资源的特点
作为国家最重要的能源企业,目前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有以下特点:
1、高度的知识密集性,骨干人才匮乏。电力企业是基础能源生产企业,其生产是一种高度专业化技术化的电能转化过程,其销售是一种不同于其他商品的特殊方式,电力电网的日常运作涉及到多种专业以及跨学科知识结构要求,因此电力是一个专业知识要求非常高的企业,电力企业是一个高度的知识密集性企业。现代电力的发展技术更新非常快,因此电力企业的知识更新要求也非常高。但是,目前我国电力系统普遍面临资金短缺,后期培训跟不上,技术更新压力大,专业人才匮乏,青年技术骨干经验不足的问题。
2、人力资源缺少竞争力,企业效益受到影响。我国的电力系统是少数仍由国家垄断管理的能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基本上还在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体制,企业内部分配主要还是实行平均主义,因此缺少竞争和双向选择,这就造成了企业员工上进心不足,自主业务提升的意识不强,企业整体发展动力不足。
但是,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电力企业的管理体系必须适应并服务于社会,这就逼迫电力行业必须从管理体制上进行深化改革,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电力系统的改革已经展开,电力企业公司化、电力运作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已经在部分地区试点。而电力企业的改革远景是全面实行公开竞价上网,发电与输配电分开,实行大户直供,减少电损。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电力企业的管理效益,降低电力人工成本,降低电力工程造价,从根本上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
3、急需与外界联系改变人才结构不均衡,以利于互补发展。在旧体制下,电力系统的人力资源部门间人才分配很不均衡。随着电力企业的改革,电网对社会的开放程度会越来越高,电力系统的人才流动会加大,人力资源与社会其他企业之间的交流学习机会增加,电力系统也将在这种交流和学习中取得人才互补、知识更新、人力资源素质与水平整体提高,从而推进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步伐。
4、人力资源结构复杂专业人才匮乏急需补充新生力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电力企业庞大的系统人力资源结构非常复杂,大多数地区的电力企业一方面是人才匮乏,一方面又是人员庞杂冗余。出现了很多人没活干与很多活没人干并存、企业人员富余与资产闲置并存、在职员工富余与计划外用工并存的怪现象。因此电力企业急需补充既掌握专业知识与技术、又有一定的管理经验的新生力量,整体素质比较高的大中专毕业生成为电力系统补充技术工人的最好选择。
5、人力资源布局分散急需通过科学化管理使之合理调配。电力企业的最大特点就是系统庞大,工作区域广阔,工作流动性强。由于电力系统运作的特殊性,电力企业的工作地点广泛的分布于城市山村的每一个角落,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更是随着工程进展的需要变动人员结构。因此电力人力资源的流动性非常大,总体布局上人员非常疏散,但同时又具有区域性集中的特点。这就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需要通过建立一整套科学化的管理体系来统筹调配,使之做到分配合理。
6、信息网络滞后造成人力资源评价信息收集困难。随着国内市场的开发以及国际市场的开拓,电力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到国内各地区。虽然现代信息传输能力已经非常发达,但是,经济发达地区的电力工程已经基本完善,目前大多数电力基建工程往往都是在经济落后地区,那里信息传输、交通运输条件都不完善,这就为人力资源评价信息的及时传输和汇总带来了困难。基建工程人力资源评价信息的明显滞后,给电力系统建立科学、高效、规范、全面的人力资源系统分析评价体系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二、我国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目前电力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改革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离现代化企业管理的要求差距还非常大,还不能很好的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一)管理模式陈旧简单和创新意识不够
电力系统虽然已经迈出了改革的第一步,通过学习现代化企业管理机制,成立了人力资源部。但是这种改革还很肤浅,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还是“换汤不换药”实质上还是沿袭了传统的人事管理手段。一是没能真正的公开招聘人才,依然是内聘、内招、定向招聘等等;二是没有实际意义上的竞争上岗,造成企业内部人事关系复杂;三是管理阶层没能真正公平竞聘,排资论辈严重,造成优秀人才流失。因此电力系统要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还必须进行大刀破斧的改革,从思想观念上、用人机制上、管理理念上大胆创新,从根源上剔除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
(二)冗员严重与人浮于事
我国加入WTO以后,电力技术改进非常快,先进设备设施大量投入使用,大部分的电力企业员工受自身知识修养和素质所限制,根本无法掌握这些专业性设备的操作,因而出现了表像上的人员富余。一部分脏、累、繁重、艰苦的岗位又由于内部员工不愿意干而大量使用计划外用工人员,造成了员工富余与计划外用工并存的怪现象。与此同时是由于对大锅饭的不满,电力企业技术骨干、专业人才流失严重。沿袭了几十年的管理机制造成了电力企业管理部门过多、管理人员太多、职能交叉很多,养成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陋习,这些陋习的剔除需要改革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建立一个现念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实现真正意义的“人尽其才,才尽其能”。
(三)人才储备薄弱及专业人才短缺
现代化的电力企业是一个高度专业化、高度技术化、需要跨学科高度协作的大型复合型企业,其生产、经营、管理运作都需要大量具备专业知识的高级人才。可是旧机制造成了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极为不合理,一方面是大量没有专业技术的内招进入,占据了大量的人员指标。另一方面是许多高层次、复合型、高新技术人才无法进入企业,而高端复合型人才更是奇缺,这一切都为电力企业的体制改革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
(四)培训偏重眼前实效且前瞻性不够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信息时代也是知识时代,知识已然成为比能源、原材料、资本等更为重要的经济因素。要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首要因素是提高他们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术能力。电力企业对于内部人员的培训一直都是比较重视的,只是由于员工们竞争压力过低,缺少自我上进精神,使得本是非常好的充实知识机会成了流于应付的培训度假,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而培训师资队伍良莠不齐,专业结构不合理,培训机制不科学、不健全,员工培训也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未能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和发展特点构建科学完善的培训课程。
(五)竞争机制尚不够完善和绩效考核不健全
电力系统虽然也实行了绩效考核制度,但是考核机制存在很多问题:一是考核指标不健全,没能够结合个体工作关连性。二是、考核体系设置不合理,没有考虑工作性质问题。三是考核结果的处理随意性大,打击员工的积极性。四是激励措施简单,不能很好的体现岗位和劳动要素相配称。
三、电力系统人力资源改进措施及建议
(一)观念更新与模式构建
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了电力企业的改革。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新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用审视的态度来总结过去的管理机制,在原有的管理基础上开发新的理念。电力系统人力资源的改革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环境,为企业员工的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其次是要建立一套科学的人才提拔制度,使优秀人才在竞争中得到重用。三,制定完善的用人制度,深入挖掘企业内部的人才潜力,积极拓展外部高素质管理人才渠道,实施可持续性人才发展战略。
(二)重视人员培训与开发
人才开发是一项长期性的艰巨任务。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员工素质、强化员工专业知识、提高员工专业劳动技能,从而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素养和人才结构的均衡性。电力系统的人力资源培训应该立足本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需求,根据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企业的管理现状、企业的终极人才结构需求等进行细致、深入、了解、分析,研究设计适合企业发展需求的培训方案和计划,同时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科学评估、及时总结、并不断完善培训方案和计划,使企业培训成为一项可持续性发展的服务。电力企业培训担负着为电力企业培养结构性需求人才的重要任务,其培训特点是专业性强、技术性强、针对性强、目的性明确等。同时还担负着企业文化建设的培养责任。电力培训要定期的开展企业文化和企业理念学习活动,增强企业员工对企业目标和企业责任的认识,打造学习型的人才,提高企业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从根本上避免专业技术人才的流失。
(三)提升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改革发展需要,电力企业培训的当务之急是建立一套集电力行业的产业、科技、专业和教育为一体的完善的培训体系,为电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和远景目标提供最好的服务保障,实现电力培训的实际意义。电力培训应该大胆打破旧有的培训模式,建立一套综合性的培训机制。一是依托现有的人力资源培训机构和资源,由国家进行整合统筹安排,从根本上加深教育培训与企业生产、教育培训与科学研究的合作程度。二是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把专业学术研究引入企业集团,使单一的人才培训向培训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专业性综合型教学机构发展,提高电力内部培养人才的层次,成为现代化企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三是整合现有的电力教育资源,引进先进的教育机构和教育理念,探索产、学、研一体化的多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为电力企业的人才开发和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前,电力企业面临着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借此机会进行体制优化和管理优化,加强对外合作和内部自我完善,从整体上提高电力人力资源培训的效益,从而提高电力系统人力资源的整体水平。
(四)强化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和薪酬激励
绩效考核是一种运用科学方法,对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行客观的评估,并对员工的工作行为做正面引导,属于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基础。电力企业运用绩效考评对于企业员工的观念改变、提升企业对于环境的应变能力等,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合理的薪酬是激励员工努力工作的最直接的、最有效的方法。制定一套能够提高内部竞争意识、吸引和激励优秀员工提高竞争能力、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对企业的归属感的薪酬制度,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四、结论
电力系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我国新的经济发展时期,在世界性能源体系向高新科技发展的今天,我国的电力系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电力系统的人才培养和人才管理也就显得更加重要。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如何在新形势下,运用现代科学的管理手段为指导,以人为本,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吸引和激励人才,打造出一个高效、优秀的团队,是对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考验。所以,制定、实施科学有效的系统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加强系统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电力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任务。随着电力系统改革向纵深发展,电力系统必须对其原有的不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变革,从根本上实现人才资源结构的优化与人才管理创新。电力系统人力资源管理要适应企业转型的需要,大胆探索一套适应电力系统发展的新的管理模式,为中国电力系统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韶华.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