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磁辐射传播途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电磁辐射 WCDMA 移动基站 强度预测 监测防护
一、移动通信基站及电磁辐射
1.电磁辐射在人们生活中不可避免,长被人们称之为电子烟雾,它是由空间共同移送的电能量和磁能量组成的,由电荷的移动产生的能量。而移动通信正是依赖电磁辐射来实现传播的。电磁辐射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很大,有很多人也都为此苦恼,移动通讯在给人带来便利的同时,对人们生活环境和人的身体健康的影响极大。
2.电磁辐射会照成电磁污染,当电磁辐射超出人体和环境的影响的范畴,就会产生极大的危害。电磁辐射对于身体的危害主要分为三方面,其一就是所谓的非热效应,人体的器官都是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而电磁辐射则会改变这种平衡关系,人体的器官和身体细胞会受到损伤。其二是热效应,人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水,当水分子吸收电磁辐射之后,相互碰撞,温度不断提高,温度的升高会对人体中的蛋白质和DNA结构产生影响,严重的能够引起细胞突变。其三就是累积效应,现在的生活中,到处都有着电磁辐射,当电磁辐射对你身体的伤害还没有完全恢复之前,就在此受到伤害,长此已久,人受到的伤害会越来越重。
3.移动通讯系统往往由移动台、基站、移动交换中心以及与市话网络相连接的中继线等组成。移动通讯的特点是信息交流的双方至少有一个处于移动通讯收发状态,它依赖电磁波的传播,所以一些恶劣的条件会影响通讯信号。并且移动信号与信号之间有干扰,常会出现紊乱的现象,经过人们研究,移动通信设备使用了自动功率控制电路,就是人靠近基地站的时候他的发射功率自动降低,而远离的时候则会自动升高。
二、基站电磁辐射的评价标准及监测方法
1.基站就是无线电台的一种,它主要是作为信息的中转,也就是信号的收发,它连接着移动电话和移动通讯网络。基站是固定在某一个地方的高功率多信道双向的无线电发射工具,当你用手机打电话的时候,民众手机上发出和接受的信号都会通过附近的移动基站,通过移动基站,会把你的电话接入无线网路中,为了避免信号的相互干扰,往往不同区域的信号高低不同,就好像蜂窝一样,因此通讯系统又被成为蜂窝系统。
2.移动基站的电磁辐射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其一是发射机本身的电磁泄漏,基站一般建设的都比较高,距离地面比较远,其对于地面上的辐射强度小。其二是发射天线的信号发射,发射天线一般建设在离地五十米以上的塔楼上,他们的发射能量有限。其三是高频电缆和接头处,但是接头处一般都有着特殊的防护。但是那些建设在高楼楼顶的发射基站对于那些居住距离楼顶比较近的人,危害还是很大的。
3.当今社会对于电磁辐射越来越重视,移动通信方面不能马虎,移动通信对于基站电磁辐射的检查时刻都不能松懈,电磁辐射如果泄露严重,对于人和环境影响都是巨大的。对于电磁辐射监测一般都是定期进行,一般都是固定的某一个时间段固定的地点进行不间断的监测,防止电磁辐射对于人们的危害,把电磁的辐射控制在一个安全的范围。
三、基站电磁辐射的防护
1.安全防护距离是指符合我国对于电磁辐射防护规定的公众照射限值和电磁辐射的管理规定。由于发射天线有着方向性,所以对于不同方向上电磁辐射程度不同,对于电磁辐射的防护力度应该也有所不同,并且发射天线与空间某一点的最小距离也要控制好。如果这这些因素无法改变,那么就应该对防护人员进行个体防护。
2.想要减少电磁辐射对于环境的污染,可以有三种防护措施,防护措施主要是干扰源的改变、干扰传播途径、减少敏感设备。对于移动通讯中的电磁辐射的防护,主要是对干扰源的合理建设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
四、结束语
移动通讯的应用现今越来越普遍,在生活中必不可少。人们逐渐意识到电磁辐射对于环境和人体的危害和影响,民众应该更好的去了解相关的知识,正确的看待电磁辐射,适当进行防护。通过移动通讯电磁辐射对于环境方面的影响的研究,让民众对于电磁辐射有了更深的了解。对于移动信息基站建设的一些防护措施进行了简略的探讨。
参 考 文 献
[1] 林少龙,蔡贤生. 移动通信基站天线设置与电磁辐射影响分析[J]. 中国无线电. 2011(05)
现代直升机普遍采用了火控系统、组合导航系统、综合显示系统等电子设备,这些电子设备的频带不断加宽,功率逐渐增大,灵敏度也越来越高,这使得电磁兼容性问题更加突出。综合显示系统作为人机交互界面,在整个航电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提高综合显示系统的电磁兼容特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综合显示系统电磁兼容设计
直升机的综合显示系统一般由多功能显示器、显示控制处理机、多功能键盘组成。多功能显示器的功能是进行飞行参数的显示,显示控制处理机的功能是处理其他系统与综合显示系统的交联数据,多功能键盘的功能是进行参数设定,对综合显示系统的电磁兼容设计即主要针对这三个部件。
1.1电磁屏蔽设计
屏蔽就是对两个空间区域之间进行金属的隔离,以控制电场、磁场和电磁波由一个区域对另一个区域的感应和辐射,具体讲,就是用屏蔽体将元部件、电路、组合件、电缆或整个系统的干扰源包围起来,防止干扰电磁场向外扩散;用屏蔽体将接收电路、设备或系统包围起来,防止它们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影响。
多功能显示器大多为板式组合结构,这种结构一般由基架、板和紧固件组成。由于板与基架、板与板交界处的接触不可能达到理想的面接触(实际上都是点接触),因而必然存在缝隙,这些缝隙就为电磁干扰提供了耦合途径,由此产生的辐射干扰波的形式呈直线发射状,为了阻断这种途径,可以把连接处加工成台阶式结构,即把仪表板安装多功能显示器处加工成台阶式下陷,然后把多功能显示器嵌入进去,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起到电磁屏蔽的作用,同时在装配接触面上使用特制的导电胶涂敷,增大导电接触面积,达到面接触的目的,再者,窗口式结构是多功能显示器所独有的特点,这是由它本身的工作性质所决定的,但这种结构对该产品的电磁兼容性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其原因显而易见,窗口使得多功能显示器的金属结构不再连续,整体导电性也被破坏,给电磁干扰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为了避免或降低这种负面影响,我们现在的直升机上采用了一种材料-ITO导电膜,它的电阻很低,可见光(波长:380~780nm)的透过率高达90%以上,对可见光的反射率小于l%,在显示区域贴装ITO导电膜基本上不影响多功能显示器的光电指标。随着IT0导电膜的使用,产品的整体屏蔽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1.2机箱电磁兼容设计
电子设备所产生的电磁能量和外部空间电磁能量主要通过机箱盖板、机箱面板安装的电连接器和其它器件泄漏,必须对机箱电磁兼容设计给予充分重视。
显示控制处理机由壳体与盖板构成,为提高机箱壳体与盖板之间的导电性能和两者之间的配合精度,使两者之间的间隙尽可能小,可以安装导电胶条,使其达到更好的电磁兼容效果,而且显示控制处理机的壳体应设计成四周封闭式结构,这种环型的封闭结构设计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电磁泄漏。多功能显示器和显示控制处理机机箱也可以直接采用具有滤波器功能的电连接器,这种方法非常适合于航空电子产品。多功能显示器应尽可能采用软磁性材料作为整机外壳,切断电磁干扰的传播途径,提高多功能显示器的电磁兼容性。
1.3搭接设计
“搭接”是指在两金属表面之间建立低阻通路,在结构上设法使射频电流的通路均匀,避免在金属件间产生电位差从而造成干扰。
某型机显示控制处理机采用单点搭接方式,即显示控制处理机机箱外壳通过一搭铁线与设备架底架相连,显示控制处理机外壳的静电可以通过搭铁线传给设备架,然后传给大地,消除多余的静电荷,这一设计避免了静电荷在显示控制处理机表面的积累所产生的电磁干扰,提高了显示控制处理机的电磁兼容特性。
另外多功能显示器是比较大的干扰源,我们可以在多功能显示器金属外壳与仪表板之间采用搭铁线的方式进行搭接,建议在仪表板的前表面进行搭接,这样方便多功能显示器的拆卸与安装。
1.4电路设计
在元器件的电源和地之间加去耦电容,可以为元器件提供一个从电源到地的动态低阻抗通路,使元器件减小了从电源获取高速电流时局部产生的电压降,提高了元器件工作可靠性。同时,更重要的是该种设计减小了高变化率电流流通的导线长度,从而降低了高速电流电磁辐射强度。
2、电磁兼容设计应用实例
(1)在某出口武装型直升机中曾出现过多功能显示器干扰机通的故障,故障现象为打开多功能显示器开关,机通耳机会出现噪音,关闭多功能显示器开关,机通耳机内噪音消失,这说明多功能显示器对机通产生了电磁干扰。这是由于机通控制盒与多功能显示器都安装在仪表板上,且安装位置相对较近,所以相互之间容易产生电磁干扰。本例中干扰源为多功能显示器,受干扰源为机通控制盒,由于多功能显示器的内部电路板上有很多微处理器以及微控制器的时钟电路和脉冲电路产生的离散量高频信号都有可能对机通控制盒产生干扰,产生的电磁干扰的传播途径为空间辐射干扰,多功能显示器通过空间辐射电磁能量而形成干扰,辐射干扰以电磁波形式传播辐射,机通控制盒这种设备本身就对电磁波有很高的敏感度,当它接收到这种辐射干扰时就会影响机内的通信。
解决这一故障的方法是在多功能显示器前部屏板的电路板电源与地之间接入一耦合电容。这一设计减小了电路板从电源获取高速电流时局部产生的电压降,降低了电路板电源产生的恒频电流产生的电磁干扰。
某型机也出现过类似的故障,故障为多功能显示器干扰机通的某些频段的通信,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是更换多功能显示器机箱内模块的晶振,这在一定程度上更改了振动频率,也起到了电磁滤波的作用,降低了电磁辐射的产生。达到了理想的电磁兼容的效果。
另外,直升机多功能显示器开关的打开-关闭也能够产生瞬变电压的干扰,建议解决此问题也可以采用这种接入耦合电容的方法降低电磁干扰的发生。
关键词:变频器;谐波;干扰;预防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变频器和 PLC及现场总线在现代工业领域特别是烟草行业运用越来越广泛,但变频器电流谐波及高频电磁辐射的影响对控制回路特别是对现场总线的干扰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若处理不当,会影响我们的自动化生产。不知你发现了没有?有时网络掉线,查又查不出什么原因,后来又莫名其妙的会好,通过查阅一些资料,我总结了一些处理方法,现就这个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变频器谐波成分的产生
变频器是一个干扰源:变频器干扰其它设备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其输入和输出电流中含有高次谐波成分的原由。
1.变频器的输入电流
变频器的输入电流产生谐波分析:变频器的三相整流桥的输入电路如图1具有以下特点;因其输出侧是较高的直流电压。以交流侧线电压为380V为例,输出侧直流电压的平均值为513V。输入侧的电压瞬时值只有在超过直流电压之时,才有可能出现电流。显然输入电流是非正弦波如图2。其频谱分析的结果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其5次谐波和7次谐波的成分是非常高的。这些高次谐波电流除影响其它设备形成干扰外,还对功率因数有影响。
由于变频器属于对称三相负载,故其谐波的次数没有偶数和三的倍数,为5,7,11,13,17,19,23,25,29,31,35,37,41,43,49,…
谐波的次数越高,幅值越小。任何高次谐波电流都是无功电流,以5次谐波为例分析每半个周期内“+”与“-”的瞬时功率之和正好相等,平均功率为0,因此电流中含有高次谐波成分时平均功率时比较低的,引起其减少的因子称为畸变因子,其倒数即为畸变率(THDI)。
2. 变频器的输出电压
决大多数逆变器都采用SPWM调制方式。其中正弦波是调制波,三角波是载波且是双极性的。输出电压为占空比按正弦规律分布高频脉冲矩形波如图4。这样的高频电压波可能对其它设备形成干扰。
3. 变频器的输出电流
尽管变频器输出电压是一系列的脉冲构成但由于电动机定子绕组的电感性质,故通入电动机的定子电流十分接近于正弦波。但输出电流中与载波频率相等的谐波分量仍是较大。
二、谐波的危害
1、电流谐波产生的功率损耗和干扰。
2、电源的电压畸变(电压谐波)。
3、功率因数的降低:输入相电流波形与相电压波形本来接近“同步”,相移角基本为零,而相移系数Cosφ=1。考虑因电流比电压滞后引起的平均功率减少功率因数为Cosφ。
4、对地漏电流产生的危害。
5、电磁感应和电磁辐射引起周围敏感设备的干扰,特别是对通讯设备,弱电控制线路,现场总线设备等的干扰。
三、谐波传布途径及谐波抑制方法
1.电路耦合引起的干扰
(1)传播途径
① 通过电源网络传播 这是变频器输入电流干扰信号的主要传播方式。由于输入电流为非正弦波,当变频器的容量较大时,将使网络电压产生畸变。
② 通过对地漏电流传播 这是变频器输出干扰信号的主要传播方式。由于输出线路与地线之间存在着分布电容,变频器输出的高频脉冲电压通过分布电容流向大地的漏电流是比较可观的。漏电流又通过地线传播到其它设备。
(2)抑制方法
① 电源隔离 对于一些耗电量较小的仪器设备可通过隔离变压器和电网进行隔离,以防止窜入电网的干扰信号进入仪器。
隔离变压器是原、副方变比为1:1的变压器,但在原、副方绕组之间采取了良好的隔离措施。为了加强隔离效果,在变压器的原、副方电路中,还可以加接一些滤波器件如电容器等。
② 接入电抗器 接入电抗器不仅可以削弱谐波电流和电源电压不平衡,还可提高功率因数。电抗器分交流电抗器和直流电抗器。交流电抗器提高功率因数至0.75~0.85,直流电抗器提高功率因数至0.9以上
(a)可以安装位于进线侧的交流线路电抗器,或者位于直流侧的直流电抗器。
(b)同一电源网络中,有多台变频器或有大容量晶闸管设备时变频器应接入交流电抗器 ,这是因为变频器或有大容量晶闸管都是干扰源,可引起网络的电压波形将发生畸变,它们之间相互干扰或干扰其它设备。
(c)变频器容量不足供电变压器容量的1/10时,应接入交流电抗器。这是因为当变压器的容量相对较小时,变压器二次测绕组的电抗能够起到交流电抗器的作用。
(d)为获得等值的谐波抑制效果,加在直流侧的直流电抗器的电感值大致应等于交流测的交流电抗器的电感值的2倍。
③ 采用12脉冲波或18脉冲波
采用一个具有两组二次绕组的三相变压器,以组接成星形,另一组接成三角形如图5。则该两组二次绕组输出电压间的相位将互差30°,将该两个整流桥的输出侧并联,则并联后的电压波形具有12个脉波,结果会使直流电压明显的平稳,同时其输入电流的波形明显得以改善。
有关资料表明:6脉冲波整流时,电流失真率达88%;接入直流电抗器时,电流失真率达40%;12脉冲波整流时,电流失真率只有12%。
2.感应耦合引起的干扰
当变频器的输入电路或输出电路与其它设备的电路挨得很近时,变频器的高次谐波信号将通过感应的方式耦合到其它设备中去
(1)传播途径
① 电磁感应方式 这是电流干扰信号的主要传播途径。由于变频器的输入输出电流中的谐波成分要产生高频磁场,该磁场的磁力线穿过其它设备的控制线路而产生感应干扰电流。
② 静电感应方式 这是电压干扰信号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变频器输出的高频电压波通过线路的分布电容传播给其它设备的控制电路。
(2)抑制方法
①合理布线 合理布线能够在相当大程度上消弱干扰信号,布线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a)远离原则 干扰信号的大小与控制线和干扰源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因此现场总线等信号线应尽可能的远离变频器的输入、输出线。
(b)不平行原则 现场总线等信号线与变频器的输入输出线之间越平行互感较大,分布电容也越大,电磁感应和静电感应的干扰也越大,因此它们之间交叉时应垂直交叉。
(c)相绞原则 两根信号线相绞,能有效抑制差模干扰。这是因为两个相邻绞距中,通过电磁感应产生的干扰电流的方向是相反的。绞距越小效果越好。
② 采用屏蔽线 为防止外来的干扰信号窜入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应采用屏蔽线。当控制线和变频器相接时只需将屏蔽层其中的一端接到变频器的信号公共端即可。切忌切不可两端都接。若变频器的动力电缆带屏蔽层时两端都应接地。
3.电磁辐射引起的干扰
(1)传播途径
频率很高的谐波分量具有向空中辐射的电磁波的能力,从而对其它设备干扰。尤其对于通信设备的干扰更为严重。
(2)抑制方法
① 接入电抗器
(a)输入电抗器 可使输入电流的波形大为改善,可显著提高功率因数外。也非常有效的削弱输入电流中的高次谐波电流分量引起的电磁辐射的干扰。
(b)输出电抗器 变频器的输出侧一般不接电抗器,但接入输出电抗器可十分有效的削弱输出电流中的谐波成分。
② 正确接地 接地主要目的是安全,但的也具有把高频干扰信号引大地的功能。应注意以下几点。
(a) 接地线应尽量粗一些,接地点尽量靠近变频器。
(b)接地线应尽量远离电源。
(c)变频器所用接地线必须和其它设备接地线分开。
(d)变频器接地端子不能和电源的“零线”相接。
③ 接入滤波器
滤波器主要用于以滤波器主要用于抑制具有辐射能力的频率很高的谐波电流,窜接在变频器的输入和输出电路中如图6。滤波器有高频线圈和电容起组成。必须注意的是变频器输出侧的滤波器中,其电容器只能接在电动机侧,且应串入电阻,以防止逆变管因电容的充、放电而受到冲击。
无源滤波器可以将THDI降低到 16% 至10%的水准,而且,如果与电抗器结合使用的话,可以降低到5%。
这种方案从0.75kW到 500/630kW的变频器都可以适用。
④ 降低载波频率
变频器输出侧谐波电流的辐射能力、电磁感应和静电感应能力都和载波频率有关。适当降低载波频率对抑制干扰是有利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开关电源;电磁干扰;抑制a
中图分类号:TL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4-0064-01
1.开关电源干扰的产生
1.1 开关电源内部干扰
1.1.1 基本整流器
基本整流器的整流过程是产生EMI最常见的原因。这是因为工频交流正弦波通过整流后不再是单一频率的电流,而变成一直流分量和一系列频率不同的谐波分量,谐波(特别是高次谐波)会沿着输电线路产生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使前端电流发生畸变,一方面使接在其前端电源线上的电流波形发生畸变,另一方面通过电源线产生射频干扰。
1.1.2 功率变换电路
1)开关管。开关管及其散热器与外壳和电源内部的引线间存在分布电容,当开关管流过大的脉冲电流(大体上是矩形波)时,该波形含有许多高频成份;同时,关电源使用的器件参数如开关功率管的存储时间,输出级的大电流,开关整流二极管的反向恢复时间,会造成回路瞬间短路,产生很大短路电流,另外,开关管的负载是高频变压器或储能电感,在开关管导通的瞬间,变压器初级出现很大的涌流,造成尖峰噪声。
2)高频变压器。开关电源中的变压器,用作隔离和变压,但由于漏感的原因,会产生电磁感应噪声;同时,在高频状况下变压器层间的分布电容会将一次侧高次谐波噪声传递给次级,而变压器对外壳的分布电容形成另一条高频通路,使变压器周围产生的电磁场更容易在其他引线上藕合形成噪声。
3)整流二极管。二次侧整流二极管用作高频整流时,由于反向恢复时间的因素,往往正向电流蓄积的电荷在加上反向电压时不能立即消除(因载流子的存在,还有电流流过)。一旦这个反向电流恢复时的斜率过大,流过线圈的电感就产生了尖峰电压,在变压器漏感和其他分布参数的影响下将产生较强的高频干扰,其频率可达几十MHz。
4)电容、电感器和导线。开关电源由于工作在较高频率,会使低频元件特性发生变化,由此产生噪声。
1.2 开关电源外部干扰
开关电源外部干扰可以以“共模”或“差模”方式存在。干扰类型可以从持续期很短的尖峰干扰到完全失电之间进行变化。其中也包括电压变化、频率变化、波形失真、持续噪声或杂波以及瞬变等,电源干扰的类型见表1。在表1中的几种干扰中,能够通过电源进行传输并造成设备的破坏或影响其工作的主要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和浪涌冲击波,而静电放电等干扰只要电源设备本身不产生停振、输出电压跌落等现象,就不会造成因电源引起的对用电设备的影响。
2.抑制干扰的一些措施
形成电磁干扰的三要素是骚扰源、传播途径和受扰设备。因而,抑制电磁干扰也应该从这三方面人手,采取适当措施。首先应该抑制骚扰源,直接消除干扰原因;其次是消除骚扰源和受扰设备之间的藕合和辐射,切断电磁干扰的传播途径;第三是提高受扰设备的抗扰能力,减低其对噪声的敏感度。目前抑制干扰的几种措施基本上都是切断电磁骚扰源和受扰设备之间的藕合通道。常用的方法是屏蔽、接地和滤波。
1)采用屏蔽技术可以有效地抑制开关电源的电磁辐射干扰,即用电导率良好的材料对电场进行屏蔽,用磁导率高的材料对磁场进行屏蔽。屏蔽有两个目的,一是限制内部辐射的电磁能量泄漏出,二是防止外来的辐射干扰进人该内部区域。其原理是利用屏蔽体对电磁能量的反射、吸收和引导作用。为了抑制开关电源产生的辐射,电磁骚扰对其他电子设备的影响,可完全按照对磁场屏蔽的方法来加工屏蔽罩,然后将整个屏蔽罩与系统的机壳和地连接为一体,就能对电磁场进行有效的屏蔽。
2)所谓接地,就是在两点间建立传导通路,以便将电子设备或元器件连接到某些叫作“地”的参考点上。接地是开关电源设备抑制电磁干扰的重要方法,电源某些部分与大地相连可以起到抑制干扰的作用。在电路系统设计中应遵循“一点接地”的原则,如果形成多点接地,会出现闭合的接地环路,当磁力线穿过该环路时将产生磁感应噪声。实际上很难实现“一点接地”,因此,为降低接地阻抗,消除分布电容的影响而采取平面式或多点接地,利用一个导电平面作为参考地,需要接地的各部分就近接到该参考地上。为进一步减小接地回路的压降,可用旁路电容减少返回电流的幅值。在低频和高频共存的电路系统中,应分别将低频电路、高频电路、功率电路的地线单独连接后,再连接到公共参考点上。
3)滤波是抑制传导干扰的有效方法,在设备或系统的电磁兼容设计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EMI滤波器作为抑制电源线传导干扰的重要单元,可以抑制来自电网的干扰对电源本身的侵害,也可以抑制由开关电源产生并向电网反馈的干扰。在滤波电路中,还采用很多专用的滤波元件,如穿心电容器、三端电容器、铁氧体磁环,它们能够改善电路的滤波特性。恰当地设计或选择滤波器,并正确地安装和使用滤波器,是抗干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滤波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明确工作频率和所要抑制的干扰频率,如两者非常接近,则需要应用频率特性非常陡峭的滤波器,才能把两种频率分开;
②保证滤波器在高压情况下能够可靠地工作;
③滤波器连续通以最大额定电流时,其温升要低,以保证在该额定电流连续工作时,不破坏滤波器中元件的工作性能;
④为使工作时的滤波器频率特性与设计值相符合,要求与它连接的信号源阻抗和负载阻抗的数值等于设计时的规定值:
⑤滤波器必须具有屏蔽结构,屏蔽箱盖和本体要有良好的电接触,滤波器的电容引线应尽量短,最好选用短引线低电感的穿心电容;
⑥要有较高的工作可靠性,因为作防护电磁干扰用的滤波器,其故障往往比其他元器件的故障更难找。
安装滤波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电源线路滤波器应安装在离设备电源人口尽量靠近的地方,不要让未经过滤波器的电源线在设备框内迂回;
②滤波器中的电容器引线应尽可能短,以免因引线感抗和容抗在较低频率上谐振;
③滤波器的接地导线上有很大的短路电流通过,会引起附加的电磁辐射,故应对滤波器元件本身进行良好的屏蔽和接地处理;
④滤波器的输人和输出线不能交叉,否则会因滤波器的输人和输出电容藕合通路引起串扰,从而降低滤波特性,通常的办法是输人和输出端之间加隔板或屏蔽层。
3.结语
开关电源产生电磁干扰的因素还有很多,抑制电磁干扰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全面抑制开关电源的各种噪声将使开关电源更加安全可靠地运行。
参考文献
近日,世界知名汽车品牌――日本丰田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汽车“召回门”一事,可谓风起云涌,万般变化。且不论该事件的结果怎样,单说该公司产品出现故障的一个原因是汽车的刹车突然失灵,油门被卡。美国运输部门称,电磁干扰可能是汽车电子油门系统运转失灵的原因之一。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电磁干扰第一次作祟了,大家是否记得第一次登月成功的阿波罗11号飞船,在它之后的阿波罗12号飞船(见图1)就曾遭遇过电磁干扰。
在当时与苏联在航空领域竞赛的背景鼓舞下,美国决定在首次登月成功近4个月之后,继续发射阿波罗12号。尽管当时天气状况不是很好,空中还有着较厚的云层,但发射行动如期进行。然而在火箭升空仅36.5秒时,就突然遭到了雷击,信号全部中断,接着到52秒时,又一次遭到雷击。所幸的是,两次危机均被宇航员化解,加上所使用的土星5号运载火箭机身较为过硬,最终还是完成了登月任务。这过程之中的雷击就是电磁互相干扰所致:火箭在升空的过程中,自身和尾部喷出的发动机火焰形成了一根长达数百米并且不断运动的导体,从而在云层中引发了典型的“人造闪电”,闪电是种高强度电磁脉冲,其形成的电磁干扰很可能导致控制系统计算机的故障。
电磁干扰何以“兴风作浪”
生活中,电磁干扰也与我们如影随行。电视图像出现“雪花”、收音机有杂音以及手机信号的突然中断等等这些让你烦恼的问题都有电磁干扰这位“骇客”的“功劳”。
电磁干扰,从理论的角度来讲,是指由电磁干扰引起的设备、传输通道或者系统性能的下降。这里,电磁干扰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理现象,泛指一切能产生损害作用的电磁现象。实际上,电磁干扰是不可避免要存在的,生活中凡是用电的设备,无论是电网供电,还是电池供电,都会向外发射有害的电磁波,对我们影响比较大的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我们需要应对的也就是那些造成不良后果的情形。
和声音的传播需要发生源、介质及接收点一样,电磁干扰也要具备三个要素:干扰源,传播途径和扰的对象。在专业理论中,扰对象统称为敏感设备。
干扰源即造成这种电磁干扰的来源,可大致分为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自然干扰的内涵比较丰富,从小小的元器件自身的热噪声到宇宙中的各个星系产生的辐射都可归为这一类,这些东西大部分都没什么利用价值,反而不时地制造些麻烦,是要尽量避免和消除掉的主要对象。
人为干扰包括两大类,一类专门司职发出“噪声”,比如广播、电视、雷达等,不过这种干扰可以为我们带来声音、视频和信号的传递,益处要远大于害处,是人们日常生活不能离开的一类:另一大类则相反,它们属于设备在完成自身功能之后无奈产生的副产品,诸如架空输电线、电动器械、家用电器等等产生的电磁辐射。这些属于无益的干扰,在日常生活里,得采取各种措施,将其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电磁的传播途径有两种:传导耦合和辐射耦合。传导,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导电介质,将一个网络中的信号耦合到另一个电网络中去;辐射耦合是指通过空间,以电场的形式把信号从干扰源传输到另一个网络中。
实际工程应用中,电磁耦合是很难理清楚的,往往是多种形式的干扰源以多种方式耦合在一起,比之一团乱麻,有过之而无不及。
敏感设备就是易被电磁干扰“挑拨离间”的对象。而且,对于敏感设备来说,在扰的同时,它本身就成了一个新的干扰源。
电磁兼容――对抗干扰
,通过以上介绍,你可能大致明白了电磁干扰的理论知识,我们再看看人类在这场与电磁干扰旷日持久的对抗战中做出了怎样的应对。这里,还要介绍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电磁兼容性。电磁兼容性,指的是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下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电磁干扰的能力。也就是说,具有这种特性的物体,在某种环境下,自己可以正常工作,同时也不会影响其他物体。
这是如何达到的呢?可以采取技术和组织的手段。技术手段的处理,自然离不开对症下药。前文提到的三要素中,干扰源是要设法抑制的,传播途径应尽量消除或降低干扰之间的耦合,剩下的敏感对象,我们的处理办法就是不要让它那么“兴奋”,或者让它提升自己抵抗这种“诱惑力”的能力,即抗扰性。
组织的手段说来简单,就是制定和遵循一套完整的标准和规范,使得各个设备“有法可依”,这样,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统一管理。不过,其涉及面却十分广泛,既需要研究复杂的电磁环境、频谱分配与利用乃至电路的布局、材料的选择、参数的确定等等,还需解决用户和设计方的关系,这显然非一朝一夕之功。
幸好目前国际上,针对这一问题专门研究的机构很多,作为普通用户其实没必要了解这些条条框框,我们需要的只是在日常生活里,避免受到更多的电磁“骚扰”。然而,不可忽视的是,目前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电器设备却在这一层面上严重缺失。
要知道,电磁干扰轻则是对设备的损伤,重则是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辐射,长期暴露在这种环境下,会造成人的神经紊乱和其他病状。这并非危言耸听,国家在制定相关标准时,必须加以慎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