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机电设备运维

机电设备运维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机电设备运维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机电设备运维

机电设备运维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子智能机房;设计;维护

中图分类号:TP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4—0000—02

一、电子智能机房的设计思路与实践经验

(一)坚持绿色节能环保与实用原则,设计规范化机房系统

1.详尽分析需求的基础上在总体设计时切实注重实用性可靠性与安全性,充分考虑前瞻性

根据国家规范,机房室内装饰应选用气密性好、不起尘、易清洁,在温湿度变化作用下变形小、燃烧等级为A级的材料。吊顶上做防尘处理。采用抗静电活动地板,承载能力满足《抗静电活动地板规范》要求,集中负荷3000N时地板变形≤0.2mm,极限负荷>6000N,分布负荷为12500N/m2。机房专用空调区域地板下采用橡塑保温板做保温处理,厚度为13mm,地板下所有墙、柱面均刷防尘漆。空调电源室和主机房区域的原外窗窗体采用玻璃胶密封可以确保永久不漏雨水。各区域采用标准防火玻璃密闭门;防火玻璃门(宽1500mm,高2100mm),以便于大型设备的进出。

2.按实际需要整个电子机房设计下列必备体系

排风及排气系统、新(送)风系统、空调气流组织形式、坡道及踏步、接地系统、防雷系统、门禁系统、防静电设计,抗干扰设计,防尘设计,防水设计,防腐设计,保温、隔热、隔音设计采取消声与减振措施。考虑色彩设计、文化墙(Lg墙)。气体消防及消防联动系统设计。照明设计须充分考虑机柜设备维修时采光角度及位置

3.机房工程对土建工程的要求与衔

电源室区域楼板承载必须在45平米内全部达到1000公斤/平米要求。机房整体区域地面进行水泥砂浆找平处理。

机房用电量额度测算分析与施工。按未来五至八年的设备扩展情况测算最大额度的用电量,既不能太少会导致未来设备增加而电量不能满足,也不能有太多冗余,因多余的用电额度供电部门会收取较高的费用导致浪费。机房整体区域配电由土建总包负责提供两路供电电缆送至UPS室的指定AT柜位置并预留长度。土建将小于1欧的接地体按指定位置安装。

土建总包在机房区域的走廊吊顶高度应充分考虑各种管线的走向及留有足够的空间等因素。考虑其它需要衔接的事项及入场条件。

4.计算机系统供配电量测算分析

机房总用电量=UPS用电+精密空调用电+照明和维修用电+现有设备用电量+设备扩容10%冗余。

5.机房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机柜内信息点设计依据:按照设备最大安装数量+每设备双口+每设备KVM口+临时组网调机因素+冗余。选择质优的六类非屏蔽布线产品。考虑所有楼层弱电间接入层交换机总台数信息点。

6.机房内布线设计须注意几点

按所有机柜及设备总数计算出光纤信息点数,考虑语音信息点;机房内使用的宽带和专线由供应商直接送入机房上配线架入柜或从本层语音端子排跳接;机房合适位置布置一个电话点便于设备维修;预留的机柜将网线盘在地板下作防尘处理,后续扩展使用时自行取出安装至配线架并捆扎线缆即可。

(二)智能化原则,建立运维管理智能平台

设计环境动力集中监控(KVM)系统和主机集中监控维护平台。KVM系统实现对机房环境与动力设备实时运行参数的采集与处理,主要包括:精密空调监测、配电监测、UPS监测、空调漏水监测、温湿度监测、有害气体监测、新风机组监测、排风机组监测。主要监控对象有:配电系统、UPS、专用空调、定位式漏水检测系统、机房内温湿度、有害气体、新风及排风系统监测。而主机集中监控维护平台主要是针对机房内所有网络安全设备及各种主机应用系统内的深层次状态的监管与预警。

(三)标准化与实用性原则

按国家标准结合实际应用将机房区域划分为专用空调间、主机区域、通信机房、备品备件间、UPS电源室,有必要的话可以考虑设置监控室。各分区用防火玻璃做不完全隔断,既美观省空间又便于查看设备状态。机柜数量及其布局设计要经过精准的测算并留有冗余。所有设备及线路标签统一规范。

其中通讯机房独立设计是考虑专设用于大楼的语音布线及宽带和对外联网专线,采用防火玻璃部分隔断,即与主机间线路地下相连又有独立的门进出供通讯部门日常维修之便。机房内使用的宽带和专线由通信供应商直接送入机房上配线架入柜或从本层语音端子排跳接。

二、电子机房搬迁切重要点总结

(一)有前瞻性的规划各机柜设备布局

按网络、应用分开的大原则,在此基础上再分别按内、外网络分开的小原则规划设备区域和定位,同时各区域均留有冗余。考虑各设备间线路连接的便捷性、易操作性、美观度等因素,以财税局机房设备部署为例设计的机柜与设备定位对应图表如下,据此按步骤操作则完全保障设备上架与线路连接的准确和便捷。机柜规划与定位部署图示

(二)制定机房搬迁实施计划表

按时间(精确到几日几时)、须完成事项、责任人、配合部门等列项制订出详细的计划表,并提前招集相关人员进行多次演练。

(三)召开各通信部门联席会议确定光纤电话等线路的迁移事宜

提前一个月组织电信、移动、联通、网通等通信单位负责人讨论确定光纤等线路迁移细节,将计划表给各单位,取得他们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以确保外线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迁移,保证网络畅通。

(四)组织搬迁团队分工协作

事先请后勤做好路线演习,充分考虑堵车等路况问题。成立两个团队分工协作:第一团队分3个组在旧机房,1组提前半天做所有主机网络设备的数据备份最好两份,2组按网络安全主机机柜顺序开始拆缷设备并贴好标签,同时3组打包装车并做好防雨装备。第二团队分成四个组在新机房,1组负责把运到的设备抬到机房门外,在机房外拆包避免造成新机房内灰尘污染,2组按照“机柜规划与定位部署图”及设备标签负责上架安装,3组负责按标准对所有设备与连线打制标签,4组负责对已装好的设备进行开机调试、网络测通、主机应用软件测试等工作并反馈问题到其它组员,共同排查故障与问题直到所有网络畅通,所有应用正常工作。

机房搬迁是个有计划有组织非常严密且时间集中的项目,对所有外联单位都须事先做好沟通,在单位门户网站、电视、报纸等媒体上进行停机公告,事先告知所有的办事单位将影响降到最低。

三、电子智能机房运维管理经验探讨

(一)建立一套切实好用的智能化IT设备管理平台

有两个机房管理系统可以为机房及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管理提供较好的预警与帮助。一个是KVM即机房环境集中监控系统如上所述。另一个是IT设备集中监控运维管理平台,构建机房各种设备深层次的集中监控、管理、流程、服务、展示系统,及时准确全面反映与掌握设备及信息系统的运行状态。能够将各类主机、网络安全设备、数据库、中间件、存储设备等实现统一管理,主动及时发现问题,并智能调度资源解决问题,形成IT运维管理主动服务的新局面。可实现如下目标:强化主动监控实现集中管理、定位故障快速恢复系统运行、掌握设备运行质量与效率并合理利用硬件网络资源、规范运行管理有序开展维护、共享设备运维经验完善运管知识库、具有设备网络管理统计分析和决策支持。

(二)培养一个高素质的专业化管理团队,制定可行的管理制度并不断完善

合理设置岗位如硬件设备及网络安全、系统维护与管理、数据库管理、前台运管等。建立专业人员系统年度培训与学习机制、工作问责与监管机制、年度考核制。

(三)制定应急预案定期演练并不断完善

制定应急计划与流程图,此外核心设备如核心交换机关键主机等需要备件,这也是应急机制要考虑的方面。

(四)选择高水平专家团队提供疑难支持为必要手段

选择业内在机房环控及主机网络安全设备方面有经验的高水平专业公司作为技术支撑是保障机房设备及网络安全的必要手段,同时可通过每年培训学习等方式提升本单位团队的实力。

机电设备运维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网设备;运行维护;带电检测技术

电力资源是我国居民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源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其电网设备的运行与维护受到了我国电力行业相关人员与我国居民的关注与重视。带电检测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电力检测技术,其是指在电力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电力行业相关人员运用便携式检测设备,对相关电力设施进行现场检测,属于带电短时间内检测。

1.带电检测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1未形成一致的检测标准

现阶段,电力设备的检测,没有形成一致的检测标准。其主要原因是:设备的标准不一,因为,在设备生产加工的过程中,不同的厂家,对设备的特点、应用、性能等方面的要求不一,从而造成没有一致的检测标准。在实际检测时,紫外线检测技术在性能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主要表现在灵敏程度,以及可见光影像放大上,能够对设备进行定位。

1.2缺乏可靠性

现阶段,我国的电网设备检测,成为电力行业中发展重点项目,一些设备的运行状态,依然不能做到及时检测效果。电网设备检测中,常见的检测方式为:在线检测,并且多数设备检测时,都会应用该方法,但这种方法的可靠性较低,在一些技术发展上,有待完善。不过,通过在线检测技术,确实解决了装置在检修时,出现的一些问题,只是有待进一步加强。比如:在设计上,缺乏科学性、准确性等问题。想要全面完成检测,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完善,进而提升可靠性和安全性,确保电网设备的顺利运行。例如:某电网公司,在180套在线设备中,能够顺利运行的有140套,出现问题的有40套,使得装置总数在15%,这种情况充分说明,在线检测的不足,应用在线监测,能够确保设备的检测全面,只有确保设备没有任何故障,才能提升设备的稳定性,进而推动电网事业发展。

1.3缺少严格的维护管理

带电检测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设备的稳定性。但也需要在检修时,实行严格的维护管理制度,降低电网设备出现问题的概率。比如:2013年,某变电站,在设备检测时,发现红外检测热点为58℃,在色谱检测中,显示氢气、总烃超过规定标准,进而阻碍了设备的正常运行。

2.带电检测技术分析

2.1红外线成像技术

该技术在我国范围内,得到大力推广,目前,应用在不同的领域中,电气装置的检测,主要对电阻消耗而出现的装置温度增加,进行检测。并且这种技术方法,得到普遍应用,但仍然存在不足,有待改进。例如:固体检测中,红外线的传射能力较差,因此,当一些大型装置出现问题时,发热功率较低,与电力传输距离较远,那么,在热量传输时,就会出现热场分布,进而影响检测结果,未能够检测装置的外在情况,影响相关内部运行问题的判断。

2.2紫外线成像技术

该技术通过对装置进行放电,出现电蚀损情况,进行检测,同时,也能够对导线的受损程度、高压污染、绝缘缺陷等情况,进行检测。该技术与红外线成像技术相同,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在检测光子数量时,容易受到气压、温度、湿度等条件的制约。现阶段,该技术在我国范围内,未有标准的检测程序。

2.3超声波检测法

由于超声波是一种机械振动波,当电力设施设备内部出现局部放电的现象时,放电部分的分子间就会产生一系列的撞击现象,从而产生脉冲形式的压力波。当由于局部放电现象的发生而产生的超声波向四周扩散时,会经过固体、液体或者气体等相应的介质到达电气设施设备表面,因此,电力行业相关人员可以通过检测超声波信号来判断电力设施内是否出现局部放电。超声波具有包括频率高、方向性强、能量集中等一系列优点,因此,经常被应用于测量电力设备中的变压器、配电柜、开关柜以及断路器等。电力行业相关人员在运用超声波检测技术对电力设备进行检测的时候,应将超声耦合剂涂抹于传感器的测量面上,保证两者之间没有气泡或者空隙出现。这样,便可以减少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的消耗,进而提高测试的准确度。需要注意的是:当电力行业相关人员在对电缆终端或者接头部件等进行检测的过程中,由于其内部局部放电现象所产生的振动幅度较小,因此,一般不能运用超声波检测法对其进行测量。

2.4超高频检测法

当电力设施设备发生局部放电的情况时,除了会产生超声波外,还会产生电磁波信号的辐射。超高频检测技术的关键在于传感器技术、信号处理以及模式识别,其对于颗粒、毛刺以及绝缘盆内部缺陷产生的放电比较灵敏,因此,现在其多被应用于GIS、变压器以及开关柜等电力设备的局部放电检测之中。电力行业相关人员在对电力设备进行超高频检测的过程中,发现该信号频段的范围在300MHz~1GHz,且干扰信号较少。因此,电力行业相关人员在对电力设施设备进行超高频检测的时候,可以采用宽带高频天线传感器检测电力设备内部由于局部放电现象而产生的电磁波信号。在此基础上,运用一系列的方法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得出电力设备的绝缘状况。但是,电力行业相关人员在运用超高频检测技术对相关电力设备进行检测时,设备的内部以及外部环境会对其测量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电力行业相关人员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应在不同的时段对电力设备统一位置进行测量,以消除手机、无线电通信等对测量结果的干扰,得出最为精确的结果。

3.带电检测技术的应用

3.1提高监督管理

根据目前我国检测技术发展看,检查技术较为多样化,但在稳定性,可靠性上,明显存在不足,有待改进,影响了检测效果。而想要改进,需要电网部门的不断研究、实验,需要提高监督管理效率,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提升检测技术水平,并且根据我国的综合技术水平看,只要通过一定的时间研究,一定等弥补其中的不足。

3.2数据采集,统一检测要求

数据采集,是带电检测的前提条件。在进行监督管理时,需要进行全面检测,进而提取产生的数据信息,能够更好的创建信息化平台,为设备的维修和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3.3提高仪器配置

带电检测技术中,需要提高仪器配置,通过专业的检测单位,利用新型的检测技术,进而确保带电检测技术的效率。比如:大于220kV变压器、互感器,以及GIS系统等设备中,就需要提升检测设备的配置力度,提升检测效率,进而确保电网设备检测中,问题的精准度,为电网运行提供较大的安全保障。

3.4提高检修技术

带电检测技术的研究,要通过电网设备中,在线技术,提升在线检测、带电检测技术,进而确保数据的精准度,完成动静态的覆盖,完善检修决策设备,为电网设备的检测提供便利条件。健全检测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利于检测技术的统一化以及标准化,利用多样化的方法,健全检测体系,进而确保检测技术的有效进行。现阶段,我国仪器仪表检测多样,因此,需要提高管理力度,形成一致的管理方法以及制度规定,进而保障数据的精确性;从而找到设备产生的数据,创建分析系统,研究检测数据,完成状态评估、运行异常、检修等,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结语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带电检测技术,具有显著的提升,并且,带电检测在一些项目上,要求较高,想要实现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检测技术研究过程中,要严格根据设备的工作状态,产生的数据,进行多维度研究,确保判断的准确,这对电网设备的运行、检修等影响重大。

参考文献

[1]刘光祺,项恩新.容性设备带电检测装置测评研究[J].云南电力技术,2016(4):78-79.

机电设备运维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继电保护;差异化运维;措施库

中图分类号:TM77 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转型的攻坚时期,电力系统建设将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并向发展规模和发展质量并重的方向转变。在此背景下,无论是国家电网还是南方电网公司均要求整体管理向精益化发展。要求在评估设备运行状态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设备所涉及的电网风险、运行风险和运维作业风险,合理安排运维工作和运维周期,实现不同设备之间,设备不同运行阶段,不同运行风险下有差异的维护,达到风险控制和成本控制最优,最终实现精益化管理。

1继电保护传统运维风险管控模型

设备运行时,存在各类型风险,主要包括电网风险、设备自身运行风险和作业风险,而其中设备自身运行风险将使正常运行设备状态发生变化,即存在概率P使设备保持在正常运行状态,称为设备的可靠度,并存在概率P%使设备转移至异常状态,称为设备的风险度。其中可靠度与风险度之和为100%。当保护设备处于于异常状态时,由于保护内部或外部原因,存在一定的概率K使保护拒动或误动,从而造成电网和设备的损失。这里K即包括设备自身因素,也包括了外部电网因素,主要是电网运行方式下,尤其在电网“N-1”方式下,电网损失的风险更大。另外根据人们对风险的认识程度,可以分为已知风险和未知风险,其中从对已知风险的认识,开展运维。

传统设备运维工作,以提高设备可靠性、降低设备运行风险为目的;在规定的周期内通过一系列规定的运维手段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未考虑电网、设备及人手等多重因素,且固化手段无针对性、效率较低。从另一维度看,设备风险包括了基准风险与特殊风险,基准风险指设备正常运行时普遍存在的运行风险,特殊风险指由于设备健康状况、运行年限、或运行方式等原因使设备存在显著的运行风险。由于特殊风险与基准风险下设备运行状态转移的概率P,和异常状态下导致不正确动作概率K差异较大,且特殊风险之间又存在不同,同一运维手段未能有针对的化解或降低风险。

2继电保护设备差异化运维管控

2.1一、二次设备运行特点差异

由于一、二次设备运行具有自身特点,一、二次设备从正常到失效,即正常状态到到故障状态的变化过程存在很大的差异。无论一次设备还是二次设备,从正常到失效,均经历了注意状态和异常状态两个过程。注意状态是指设备出现了个别异常特征,但该异常特征不影响设备运行,应安排计划进行处理,异常状态是指设备异常特征明显,不立即处理将会导致设备故障(失效),即进入故障状态,极有可能导致事故事件的发生。

一次设备,尤其是主变、主电缆从出现异常特征,即进入注意状态,其过程一般较缓慢,是一个渐变过程,而进入异常状态也是一个缓慢渐变的过程。上述过程如能采用日常巡维或在线监测的手段一般能够及时发现。与一次设备不同的是,由于二次设备,特别是微机保护,由于使用大量电子元器件,设备从正常状态进入注意状态到异常状态是一个非常迅速的过程。通常情况下,一般从正常状态直接进入严重状态,即故障失效,过程中注意状态和异常状态不明显,一般不超过1分钟。由此可见,二次设备运维更注重的是事前检查和事前检修,即注重检查装置信号,检查插件运行年限,提前更换超期插件,检查装置逻辑,回路接线等。而与一次设备不同,日常巡视通常仅能发现处于失效状态的二次装置和插件。另外,一次设备由于价值高,且保护系统能够对故障设备进行快速隔离,因此相对一次主设备故障对电网的危害,运维中更关注的是主设备价值本身。而二次设备虽然价值低,投资一般是一次设备的1-2%,但因二次设备,尤其是继电保护、安自设备误动或拒动将直接导致电网安全事故事件,因此运维中更关注的是系统风险。

2.2继电保护差异化运维管控模型

继电保护设备应进行差异化运维管理。重点关注系统风险,按照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思想,辨识继电保护设备及其二次回路失效对电网产生的风险,通过继电保护设备及其二次回路的具体运维情况,评估保护设备运维状态,按照风险产生原因或危害后果对风险主要维度进行解耦,分析当前状态下保护装置对系统运行构成的潜在威胁,并结合设备生命周期情况给出的具体运维策略。更加关注措施的针对性,根据每项风险具体情况,在策略库中使用针对性具体策略,防止一刀切的运维模式。更加关注运维策略实施效果,通过策略实际效果跟踪,不断调整完善策略,形成PDCA闭环管理。简化分类,规范化,提高运维效率。

继电保护、安自装置差异化运维是一个动态风险运维优化管控过程,如图1所示。设备差异化运维通过设备状态评价以及电网风险辨识,确定设备运行状态属性,根据运维策略措施库制订目前设备运行状况下的最优运维措施,并形成运维措施单。通过运维措施管控关键风险,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减少电网、设备损失。

3设备运维策略措施库

设备运维策略措施库是指设备各种运行状态及运行方式条件下设备运维要求与风险管控措施的集合。设备运维策略措施库以国标、行标、企标、网公司与公司运行管理规定、规范规范及运维方案为基础,综合历史运维评估后汇总措施要求,包括作业项目、运维要求、风险措施和适用范围,同时包括了属性定义、措施检索条件和措施来源,便于了解措施执行原因。继电保护、安自装置差异化运维策略措施库每年组织运行单位修编。

4继电保护差异化运维管控过程及实现

4.1运维管控过程

(1)依据年度运行方式,评估继电保护、安自装置的电网运行风险,梳理并基准风险下的继电保护、安自装置设备清单作为基准风险下设备重要度划分依据。电网运行方式变更时,应及时调整并运行方式风险设备清单。

(2)实时跟踪设备运行状态,依据设备风险管控要求动态开展设备状态评价。

(3)根据各间隔设备风险评估及状态评价结果,识别设备状态属性,并根据设备状态属性从运维策略措施库中梳理对应运行状态下的运维要求和运行风险管控措施,并形成运维措施表,或通过信息系统自动生成。

(4)参照设备运维措施表中运维周期制定工作计划并动态调整。并按照运维要求,在作业表单模板的基础上制定对应的现场作业表单。

(5)按计划落实设备运维工作,并做好运维记录,每年定期开展成效评估,并上报反馈系统运行部。

(6)依据上期设备差异化运维成效评估结果,对本期度差异化策略措施库进行讨论修编。

4.2继电保护差异化运维实施应用

为使措施库与实际应用相一致。需要制订了一套逻辑语法,用于在属性定义和措施检索条件。通过自然的语言表达,更利于运维人员理解和使用,同时不需记忆复杂的代号,简化属性条件编码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主要特点如下:

(1)语法主要通过集合、范围界定的统一描述方式进行表达,为条件和结果两部分,满足条件即执行结果。例如:

{值班模式:无人值班}&@{运维周期:每3天};

符号“@”为赋值分隔符。分隔符前为条件表达式,分隔符后为结果表达式通过。前后两部分两部分表达式用法是一致的。另外也可用于表示范围,例如:{措施编号:A001,B002}@{上次运维日期:2014-6-6}。

(2)并可通过多层嵌套实现任意条件组合,例如:{值班模式:无人值班}&{,{状态评价:异常状态}}

(3)可进行多重定义,便于检索条件描述。例如:“关键设备”定义为“”,其中“I级特维”定义为{系统风险:特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电网失稳}。

语句解释首先拆分并列条件式,然后再逐条拆分条件式的条件表达式和结果表达式条目,通过递归方式对条件表达式进行解释,如果条件表达式为真则操作结果表达式的赋值结果,如果不为真则不操作赋值。

继电保护差异化运维方远期采用信息系统方式。系统化前,运维人员可利用差异化运维离线客户端程序,导入系统运行部组织的最新差异化运维措施库文件,以及运维人员自维护的设备间隔台账数据和设备运维数据。选择需查询运维策略措施单的设备间隔,程序将自动从计算设备间隔属性条件,并从策略措施库中梳理符合要求的运维措施,并提供下次运维建议。

结语

通过对电力设备运行损失模型研究,总结传统运维中存在的弊端,并对一、二次设备失效模型进行探讨,分析一、二次设备运行特点,提出了适用于继电保护的差异化运维管理方法和思路。通过设备状态评价和电网风险评估,以及特殊运行情况分析,辨识设备状态属性,通过策略措施库中检索符合属性条件的措施,形成适用于现场运维的针对性的措施表。通过策略形成方法的语句表达及程序实现,验证了差异化运维方法的可行性,在现实生产中指导并易于运维人员全面了解设备运行要求。

机电设备运维范文第4篇

【关键词】配电系统;设备;检修与维护

电力单位的主要任务就是实现稳定、安全、经济的供电。配电系统中相关设备的运行状况对其功能的发挥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充分了解配电设备的相关情况以及相关的检修与维护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对配电设备的检修与维护能够准确的掌握其运行情况,进而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尽可能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安全以及可靠的供电。

1 直流系统的检修与维护

直流系统主要指的就是高频开关电源整流器,其作用就是为信号母线、继电器、保护装置以及高压断路器等系统装置提供可靠的电源。对直流系统而言,通常情况下将其分成两个部分:充电器柜与蓄电池柜。其中蓄电池就是指铅酸蓄电池,因为其具有容量大、寿命长以及价格低等特点,因此非常经济实用;除此之外,对于充电装置而言,其主要是由主动与被动这两种开关并联而构成,一定要确保这两个开关是轮流使用的,因此,在运行过程中,假如一个出现故障,另外一个就可以代替其继续工作,进而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增强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在系统运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器件问题,由于充电装置是由不同的整流原件一起构成,因此,在经过电流的时候,其中的半导体非常容易受到过流的影响,进而出现过热的情况,进而破坏甚至是烧毁元件。所以,在系统运行中,一定要加强检修与维护工作,首先,一定要对蓄电池进行定期的检修与维护,原因就是在增加充电次数的时候,就会降低其相应的容量,所以,加强检修与维护工作能够提高系统正常运行的可靠性;其次,配电操作人员一定要加强对输入电压以及输出电压的检查,确保有关参数都在规定的范围内,防止出现太低、太高对系统运行的影响;最后,一定要加强检查蓄电池两端充电电压的实际状况,保持其在阴凉、通风的环境,定期开展检查工作,防止发生因为蓄电池过频放电而导致不良后果。

2 变压器的检修与维护

配电系统的变压器指的就是干式变压器,其在输配电系统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其作用不仅体现在改变电流幅度与电压幅度的等比值以此来达到改变电压功率的传输,也体现在有效的隔离电气,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确保了电网运行以及用户用电的稳定与安全。在运行过程中,干式变压器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因为变压器中存在着一定的铁磁材料涡流以及磁化电感,进而导致变压器在工作的时候会出现铁的消耗;除此之外,因为变压器存在着一定的线圈电阻,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铜的消耗。在配电系统中,变压器的工作状态就是工频,由于其体积比较大,进而出现的相应损耗也是比较多的。通常情况下,这些损耗一般会转变为热能,进而在绕组以及铁磁材料上进行相应的消耗,引起温度的升高,进而导致变压器以及线圈的绝缘层发生老化的现象,进一步影响其绝缘特性与质量,并且很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对于变压器的检修与维护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相关的配电工作人员一定要保证每一天都要检查至少三次,并且要每三个月就要展开一次检修与维护工作。其次,一定要加强分析尘埃与空气颗粒物对变压器绕组电压的影响,进而分析其运行的安全稳定情况。同时也要加强对潮湿情况的影响,避免发生变压器不正常放电的情况。最后,一定要加强对变压器运行的温度以及其它异常情况进行检查,进而及时发现问题,尽早予以处理,确保系统运行的可靠性,防止发生一些安全事故。

3 电力电容的检修与维护

在配电系统中电力电容器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配电网络负载大部分是弱感负载,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发电机通常都会提供很多的无用功率,而这些无用功率不仅会对发电机的工作效率产生影响,降低工作效率,还会导致在传输线路上出现很多的电压消耗,进而也就导致了电压幅值太低,所以,一定要添加相应的电力电容器,以此来产生一些无用功率,进而对负载所消耗的相应功率进行一定的平衡,进一步有效的增强发电机工作的效率与系统运行的效率。在电力电容器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其运行情况的分析与研究,确保其具有一定的经济性与安全性。首先,加强对电力电容器电容值的选择,如果太高就会导致其出现一定的浪费,缺乏相应的经济性;如果太低就会无法实现对无用功率的有效平衡。加强对电力电容器的检修与维护,可以有效的增加其使用年限,确保系统运行情况的安全稳定。其一,对电力电容器的外观展开定期的检查工作,一般情况下都是一天一次,检查的方面主要有电容器是否出现开裂与漏油等情况,工作的温度是否太高,一旦发生异常情况马上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处理,防止发生更加严重的安全事故。其二,电容器经常是需要熔断器进行相应保护的,定期开展对熔断器的检查工作也是非常必要的,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端子是否松动以及工作温度是否太高,避免熔断器出现一定的异常影响到电容器的工作状况。其三,测定电力电容器的电压值,在实际工作中,因为负载是变化的,进而导致电压幅值也是存在着一定变化范围的,假如电压幅值太高也就意味着设备展开了过度补偿,影响运行状况,所以,相关的配电工作人员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有效的处理,确保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

4 互感器的检修与维护

互感器主要就是利用楞次定律完成了交流电流的电流幅值或者电压幅值的改变,并且也完成了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的电气隔离,确保了相关设备以及工作人员的安全。互感器主要可以分成两类:电流互感器与电压互感器,其中电流互感器就是通过改变一次与二次线圈的匝数完成改变电流幅值的任务,其工作的基本原理就是与电压互感器基本一致,均是在楞次定律的基础上展开的,但是电流值是从大到小,并且二次线圈的匝数要比一次线圈的匝数多很多,这也是同电压互感器存在差异的地方。电压互感器就是指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而成的,其相关的工作特点同变压器基本相同,其能够在电压值大于额定电压值百分之十的情况下长时间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就是一个变压的过程,二次设备不允许发生相应的短路情况,通常也被称之为仪用变压器。其相关的检修与维护主要体现在:一是,相关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对其工作情况展开定期的检查,关注其绝缘子是否清洁,是否存在着放电、缺损、漏油等不正常的情况,一旦出现相关问题就要及时予以处理,完成之后才可以继续使用。二是,加强对电流互感器的检查,防止其发生二次短路的情况,一定要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系统的正常运行。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安全、经济是相关电力单位最为关注的问题,在配电系统中,相关设备的检修与维护是增强设备工作效率、增加使用年限以及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等方面的可靠保证。在开展检修与维护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运行状况、过电流、过电压等情况的注意,确保系统的健康运行。

参考文献:

[1]苏德强.配电运行中设备的检修与维护技巧[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2(09).

[2]李向奎,崔海,李宁,等.浅谈配电运行中主要设备的检修与维护[R].山东机电工程学会第四届供电专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

机电设备运维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水利项目;机电设备;运行状态监测;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设备定期点检的概念

水利项目基于RCM实行的定期点检,与过去的设备巡检意义完全不同。

(一)什么是设备巡检

设备巡检是按设备的部位、内容进行的粗略巡视,为了“观察”系统的正常运行状态,这种方法实际上是一种不定量的维修运行管理,对分散布置的设备比较合适。

(二)什么是设备点检

为了维持生产设备的原有性能,通过人的五感(视、听、嗅、味、触)或简单的工具、仪器,按照预先设定的周期和方法,对设备上的规定部位(点)进行有无异常的预防性周密检查的过程,以使设备的隐患和缺陷能够得到早期的发现,早期预防,早期处理,这样的设备检查称为点检。

(三)设备日常巡检与设备定期点检的区别与联系:

(1)设备巡检员是专职人员,主要负责某个生产装置的设备巡检。他不同于维护人员、检修人员,也不同于维护技术人员,是经过特殊训练的专门人员。设备巡检员是利用人的五官或简单的仪器工具,对设备进行日常巡查,在巡检过程中对照标准发现设备的异常现象和隐患,掌握设备故障的初期信息、,为点检人员提供要检查设备故障点、部位、项目和内容,使点检人员有目的、有方向的进行设备点检。

(2)设备定期点检主要是指设备维修人员,主要负责设备故障的修复,保证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根据设备巡检人员提供的信息,对有故障的设备进行详细地检查和修复。

(3)设备点检人员主要负责巡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检查设备有无异常现象,为维修人员提供更好的依据,缩短维修时间,尽快恢复设备正常运行。

二、设备点检的分类

按作业时间间隔和作业内容的不同,点检分为:日常点检、定期点检二类。

(一)日常点检

作业周期在一个月以内的点检为日常点检或称日常检查。日常点检的对象为在用的主要生产设备,由点检人员根据规定的标准,以感官和借助于便携式仪器,每日一次或数次对设备的关键部位进行技术状态检查和监视,了解设备在运行中的声音、动作、振动、温度、压力等是否正常,并对设备进行必要的简单维护和调整,检查结果记入日常点检卡中。日常点检的目的是及时发现设备异常,防患于未然,保证设备正常运转。日常点检的作业内容比较简单,作业时间也较短,一般可在设备运行中进行,所以对生产影响不大。

(二)定期点检

作业周期在一个月以上的点检为定期点检或称为计划点检。定期点检由设备维修人员和专业检查人员根据点检卡的要求,凭专用精密监测工具,定期对设备的技术状态进行全面检查和测定。除包括日常点检的工作内容外,其检查作业主要是测定设备的劣化程度、精度和功能参数,查明设备异常的原因,记录下次检修时应消除的缺陷。定期点检的主要目的是确认设备的缺陷和隐患,定期掌握设备的劣化状态,为进行精度调整和安排计划修理提供依据,使设备保持规定的性能。

三、设备点检的主要环节

设备点检的内容因设备种类和工作条件不同而差别较大,水利枢纽机电设备点检主要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

(一)确定检查点

一般应将设备的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列为检查点。但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的确定与设备的结构、工作条件、生产工艺及设备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有很大关系。检查点选择不当或数量过少,难以达到预定的目的;检查点过多,势必造成经济上不合理。因此,必须全面考虑以上因素,合理确定检查点的部位和数量。检查点一经确定,不应随意变更。

(二)确定点检项目

确定点检项目就是确定各检查点的作业内容,如温度、振动、噪声、泄漏、压力、磨损情况等。确定检查项目时,除依据必要性外,还要考虑点检人员的技术水平检测工具的配套情况。点检项目确定后,应将其规范化并登记在点检卡中。

(三)制定点检判定标准

根据设备制造厂家提供的技术要求和实践经验,制定出各检查项目的技术状态是否正常的判定标准。判定标准要尽可能定量化,如振动值、油量等均应有确切的数量界限、以便于检测和判定。

(四)确定点检周期

点检周期应根据检查点在保证生产的前提下,依照生产工艺特点和设备说明书的要求,并结合故障与磨损倾向、维修经验等来确定,切不可过长或过短。点检周期过长,设备异常和劣化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失去了点检的意义;点检周期过短。会加大检查工作量,增加费用支出。点检周期的最后确定,需要一个摸索试行的过程,一般可先拟定一个点检周期试行一段时间(如一年),再通过对试行期间的维修记录、故障和生产情况等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确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点检周期。各单位因实际情况,点检周期有所不同,一般以星期为单位进行点检。

(五)确定点检的方法和条件

根据点检的目的和要求,规定各检查项目所采用的检查都应具体规定。检查方法和作业条件确定后,就成为规范化的作业程序。例如:是凭感官检查还是用检测仪器检查;是需要解体检查还是不需要解体检查;是停机检查还是不停机人员不得随意改动。

(六)确定点检人员所有检查任务必须落实到人,也就是明确各类点检的执行人员。日常点检工作一般应由设备操作人员负责,因为他们天天与设备接触,对其性能和技术状况十分熟悉,易于及时发现问题、设备在运行中一旦出现故障征兆,能够尽快处理。同时,也有利于推行设备全员管理。定期点检由于工作内容复杂,作业量大,技术要求高,水利枢纽规定必须有专门的点检人员负责,以保证检查的质量和效率。要求各单位在确定点检人员时,要与一定形式的责任制度相结合,力求做到责任明确,要求具体,任务落实。

(七)编制设备点检卡

为了指导设备点检工作,需要将各检查点、检查项目、检查周期、检查方法、判定标准以及规定的记录符号等内容编制成规范的表格,作为点检人员进行检查作业的依据。这种表格称为设备点检卡。点检卡既是考查点检工作执行情况、统计设备维修资料、进行设备技术状态分析的原始记录,又是维修控制和管理中的重要技术文件。编制点检卡时,文字和符号要力求准确具体,简明规范、以便于掌握和使用。

(八)做好点检管理工作

水利项目建立健全了各级点检管理组织机构,形成了设备点检管理网络;制定有关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做到了职责落实,奖罚分明;为加强信息反馈和管理,定期汇总、整理各种点检记录,并按要求分类归档。运行部门要做好日常巡检和点检的检查、考核和奖评工作,同时,还要着重解决和防止四个问题:①防止不到现场的谎检;②防止判断不准确的误检③防止己列入检查点的重要部位的漏检;④防止查出的问题总得不到解决的虚检。技术管理部门负责做好定期点检的检查、考核和奖评工作。

四、 RCM 与状态监测的结合

机电设备维修在十几年的发展中发现,由于传统的“计划预修制度”对于经济性考虑不够,执行中受计划准确性的影响,从而造成过剩维修或欠维修。近年,人们己经意识到维修费用和各种损失费用密切相关,尤其是作为基层水管单位的水利项目,需要不断探索和选择先进的设备维修模式,保证设备可靠性提高的前提下实现维修成本的有效控制。因此,研究和建立高效,经济的维修模式,也是为了解决企业维修成本过高、保障可靠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状态维修是很多先进维修模式所采用的共同维修策略之一,在九十年代中后期接触状态维修理论时,就特别注重运用新理念,相应采取了以下措施:

建立了每周检巡检制,以班组为单位设备巡检的方式保留至今;

建立了基于巡检制的精密直观点检,主要以维护经验为主,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建立了基于专业仪器的精密点检,并着重于故障分析技术的应用;

建立了故障分析及处理工作程序,并完善了一整套故障及处理的数据库系统;

推广编制检修工作信息单,与设备检修记录相结合,逐步形成设备检修规范。

水利项目自建成之日就开始探索机电设备管理新模式,试以可靠性为中心的基于精密点检和状态监测技术等多项措施的RCM维修决策体系,使设备完好状况大有改观,设备故障率明显下降,设备的使用性能显著提高。但是,作为主要措施的监测过程,还存在着譬如监测人员和维修人员的协调问题、监测准确率和连续性问题,预知维修与传统的以计划预修为主模式之间的碰撞问题等。所以需要开发状态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利用系统网络系统解决上述问题。状态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的目的就是完善以可靠性为中心的预知维修模式(RCM),提高劳动效率和自身检修技术水平,也是为了解决企业维修成本过高、保障可靠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一)状态监测信息系统主要解决的问题

(l)可以将以前分散采集的数据汇总在一体,统一管理,实现共享。数据最终保存于服务器,随时查看和调用。

(2)可解决分析采集及报告过程的连续性和实时性问题,特别是关键设备,通过连续监测,已形成该设备的资料库,使得维护工作有了传承的可能。

(3)当个人分析不确定时,可由多名专家在互联网上进行会诊。

(4)可以解决以前由人工送报告的弊端,可同时在网络上将监测数据与监测结果发送到各管理层的计算机终端,便于决策。

(5)可以为设备管理人员提供可靠的管理依据,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可随时调阅设备监测档案。

(6)全面提高了设备监测体系的效能,克服了以往监测设备存储量低、分析功能弱的缺点,特别是确保了机组数据采集系统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二)状态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与 RCM 的联系

状态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丰富了基于RCM的设备管理模式的内容:

(l)设备可靠性、维护性、经济性三方面达到最佳化管理,状态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了定人、定点、定期、定方法、定标准地对设备进行检查,可以实现全过程对设备进行动态管理,符合RCM的管理原则。

此套系统可以让设备管理人员准确地了解设备的状态,使设备应尽可能地长时间处于运行状态,只有设备结构和性能即将破坏和急速下降的临界状态时发现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变以时间为基准的计划检修为以状态为基准的响应性检修,做到该修才修。与传统的计划检修相比较,可以延长检修间隔,避免过度检修。设备可用率提高,检修成本下降,设备的可用系数大幅上升。

这套系统集中了管理设备的各监测点的管理数据,并进行科学的分析应用,可以方便地制定、调整设备的检查周期;监测数据放到网上,授权人员能方便地查找不同时期和不同设备的数据;设备管理人员可以及时掌握设备的状态。结合枢纽己形成的管理模式,可以参考此套系统,根据不同设备的重要性、可控性、可维修性,科学合理地选择不同的检修方式,形成一套融故障检修、定期检修、状态检修和主动检修为一体的、优化的全面维修管理方式,以提高设备可靠性、降低生产成本。

这种全面的维修管理方式要求在设备管理上做到事前有计划,事中有控制,事后有分析。有了状态监测管理系统,积累大量有用的数据以后,可以极大地帮助实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