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司人才培养管理制度

公司人才培养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司人才培养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公司人才培养管理制度

公司人才培养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2020年公司人力资源系统框架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文案) 紧急程度 重要程度 编制任务排序 资料提供责任人 目标完成时间 实际完成时间 落地情况 修订情况 备注     人力资源管理手册 企业战略管理 发展战略 中长期发展战略                 营销战略 市场定位、开发及竞争战略           人才战略 年度人才培养计划、聘用计划             财务战略               企业文化系统 战略价值定位 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使命、愿景、经营理念、服务理念、发展理念                   组织价值定位 企业精神、口号、作风、人才理念、工作理念、团队理念、管理理念             职能工作定位 行政、人力资源、服务、财务工作理念             组织架构 事业部架构 各事业部业务内容、简介、概述、发展历程                   部门架构 各部门职责、业务范围             人员架构 工作说明书             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SOP、模型             人才管理策略与规划规则 人才管理策略策划规范                     人力资源管理年度规划 人员配置表             公司组织管理基本规范               公司各类会议管理规定 会议签到表、会议纪要             廉洁自律承诺书 承诺书文本             员工招聘与配置管理规则 员工招聘和录用规范 履历表、员工花名册、上岗通知单                   员工岗位标准 工作说明书             笔试题库 各类试卷、性格人格测试卷             员工入职指引 新入职流程             员工学习和发展管理规则 员工培训管理规定 面谈记录表、效果评估表                   员工培训计划 员工培训计划表、             内部岗位竞聘选拔管理办法 竞聘报名审批表             人才梯队建设计划 人才培养计划表、师带徒确立书             内部讲师管理规定 聘书、培训师资质评价表             委外培训管理规范 委外培训审批单,培训效果评价表             员工绩效管理基本规则 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绩效考核表、绩效考核记录、绩效                   经济责任制 工作任务书、承诺书、军令状             员工薪酬管理基本规则 员工假期和出勤管理规定 加班单、请修单、考勤表                   社会保险管理办法               员工福利管理办法 福利地图             员工契合管理基本规则 员工奖惩条例 奖惩细则                   劳动合同管理办法 劳动合同文本             劳动争议处理办法               员工申诉管理办法 面谈记录表             员工离职管理办法 离职申请单             先进员工评选规定 评比细则             行政综合管理 会议管理制度 会议培训记录表、会议室使用记录表                   员工转正升级管理制度 转正升级表             岗位轮换与人员调动管理制度 调动审批表             公务用车管理制度 用车审批单、用车登记表             出差管理办法 出差审批单             活动组织管理办法               接待管理办法               网络信息维护管理办法               外联公关管理办法               编制:                            

文档下载《2020年公司人力资源系统框架》

公司人才培养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关于保险专业工学结合保障机制的思考

收录日期:2013年4月22日

一、各级政府机构和行业协会要大力支持高等职业院校发展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灵魂,在职业教育界,学校要与企业合作已成为共识。于是,传出了“校企合作是学校热企业冷”、“没有企业的参与,职业教育就是一句空话”的议论,更多的人指责企业没有社会责任感。

在召开的首届中国国家级开发区职业教育年会上,有企业发出了声音:“校企合作,我们同样急切。关键是如何合作。”在年会上一些院校代表和企业代表都有不同建议。陈天祥说:“政府可以推出优惠政策、降低门槛、对违法违规的办学现象进行惩处。”不是说政府完全不管,政府在起步阶段甚至有替代市场的效用。在校企合作市场化的过程中,需要政府进行恒温调控,发挥企业行业协会的作用。“一句话,政府要做应该做的事。”有些专家认为,如何指导学校和企业跳出和谐动人的“双人舞”是政府的事。总而言之,大家都达到了一个共识就是政府要发挥引导作用,从法律、利益、情理三个方面不断促进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为校企合作“穿针引线”,搭建平台。

在这种情况下,借鉴美国政府的做法,我国应重视立法,以法律的形式构建校企合作的教育体系。以法律规定的形式确定企业在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方面的义务。此外,还有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时的身份、学校和企业的职责、学生的劳动保护和劳动报酬等。这些问题都应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予以明确。在此基础上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尤其是在税收方面给予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优惠。在具有了法律基础的保障前提下,在保险行业领域里还可以发挥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作用,可以在行业内部出台规章,明确各家保险公司在培养保险专业人才方面的义务和责任,应大力支持配合高职院校保险人才的顶岗实习。关于校企合作的协议内容必须明确具体,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也可以充分利用媒体宣传校企合作,提高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的社会影响力。最后,可以发挥保险行业协会的作用,因为保险行业协会是保险行业内部的协调和自律组织,可以在行业内部形成关于保险公司培养人才和选择人才方面的共识并可以提出方案。

二、建立保险公司和学校双方利益机制——驱动校企通力合作

企业与高职院校都是利益主体。企业最根本的目标是盈利,凡是能够有助于企业合法盈利的行为与合作都会受到企业的欢迎,否则,迟早会被企业拒绝。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以适应企业需求、争取给企业带来利益作为出发点与企业进行合作。一是根据企业用人需要适时调整实践教学计划。保险专业的教学计划以不同职业岗位对人才需求的不同设计,分为内勤岗和外勤营销员岗,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发挥专家委员会的作用,此委员会由学校和企业专家、毕业学生来构成;二是适应保险公司业务和流程的需要,实行弹性学制。在保险公司实习的学生如果顶岗操作时间过短,学生熟练了就走,只能给企业带来麻烦而不能带来利益,让企业感受到企业只有提高设备或顶岗实习的义务。如果顶岗操作时间长,既可以保证产品质量,又可以为企业节约人力成本(企业付给学生报酬远远低于职工报酬)。为满足保险公司在特定时节对人才的需要尤其是对保险营销员的培养,保险专业可以采用弹性学制、学分制。如在弹性学制和学分下保险新产品设计和上市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市场调研、调查问卷的设计、发放、新产品的宣传等工作,我们学生可以承担全部或部分内容。这样,学生既学到了实践知识又为保险公司节约了成本,又培养了保险行业的人才;三是为保险公司提供智力支持。如在校老师可以帮助保险公司培训员工和中层干部,对员工进行职业技能轮训与鉴定。因为在保险理论体系方面与保险理念方面是在校教师的专长,完全可以承担企业的部分培训任务,而实战经验方面是企业内训师的专长。同时,在校保险专业教师可以接受保险公司委托的项目研究与开发,与保险公司一起进行产品开发和营销策划,等等;四是提供优秀毕业生。保险专业毕业生优先让保险公司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进入毕业实习阶段的学生根据企业需要和毕业生意愿,可以直接签订就业协议。保险公司也曾表示他们需要保险专业的人才,不管是本科还是专科,只要是专业底子扎实,勤学敬业,踏踏实实,专科生也是保险公司所缺少的。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尝到了甜头,获得了利益,必然强化长期合作的动机与动力。而校企长期友好合作的受益者是企业、学校、学生,可以说是“多赢”。

三、建立保险公司和学校间的激励机制——促进校企全面合作

建立激励机制的目的在于调动校企双方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校企合作的成果。一是成立由高职院校和保险公司企业负责人及有关保险专家参加的保险专家委员会,由专家委员会制定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共谋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保险教学计划,充分发挥保险公司的优势,由保险公司提出培养保险专业学生所具备的素质和知识,进而提出教学课程、教学内容,然后在校保险教研室教师再加以补充和调整,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二是校企双方领导相互兼职。保险公司负责人及有关领导兼任学校副校长或金融系、保险系部副主任,学校领导兼任保险公司某部门的副职或顾问;三是聘请保险公司核保部、理赔部、培训部等有关部门的专家和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保险营销员作为学校特聘教授或实习指导老师并发给相应的聘任证书,甚至让保险公司的老师参与到学校的课题中,专门讲授某业务流程的内容。而且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向企业有关兼职人员、特聘教授、实习指导老师支付一定的报酬,使得他们劳有所得;四是制定合作企业、兼职人员奖励制度,对于合作好的企业、兼职教授(教师)给予奖励,并通过有关媒体报道宣传;五是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符合教师任职条件,且企业与本人愿意的,调入学校从事高职教育事业,以改善教师的知识、技能结构。学校教师在寒暑假期间可以到保险公司做兼职内训师、核保部、理赔部门实习,学习保险实务实践知识。

四、建立保险公司和学校间的约束机制——规范校企健康合作

有约束,有规范,才有校企合作的健康发展,才能提高合作的效率。一个具有长效机制的校企合作必须要明确双方共同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为此,双方必须受到法律、制度和道德的约束。此项工作的推动可以借助保监会和保险行业协会的作用来实现。法律约束是通过双方签订具有法律规范的协议,在协议中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违约的责任。比如,保险系部在协议中承诺某某时间要派多少专业学生去公司实习多长时间,保险公司已将此内容纳入工作计划,如果学校不能履约,导致公司工作受到影响和损失,学校必须按协议赔偿。再如,协议规定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保障由保险公司负责。所以,法律文件、协议是校企合作的法律保障。在法律约束的框架下,企业与学校都要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强化制度约束的力度。如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特聘教授和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学生实习实训管理制度、学生实习期间劳动管理制度、学生实习期间违规违纪管理制度等等,通过完善制度规范校企合作行为和学生实习实训行为。不仅如此,还要强化道德约束。校企合作双方都要按照合作共赢原则加强道德教育,使得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符合双方的利益要求、制度要求和道德要求。特别是学校,要把企业作为友好的合作伙伴和自身利益的共同体,竭力维护企业的利益和形象,使其成为学校不可缺少的组织部分。要明确规定派到企业实习实训的学生,自然成为企业的一员,是一个纯正的“职业人”融入到企业文化之中,按照企业的规定和职业道德要求履行自身的职责。

五、充分发挥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导作用

校企合作中一个比较容易走进的误区就是过分强调单方面的决定权,对合作的对方抱有一定成见。对学校而言,容易自持是人才培养方面的专家,忽视企业的意见。在实际的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内容安排、课程设置等方面并没有征求这些企业人员的意见。美国社区学院的经验表明,在合作中要重视企业的作用,给予企业主导或者说领导地位,充分发挥企业在实践过程中的优势,才能吸引企业主动参与职业教育,激发企业参与合作的热情,实现真正的校企合作,甚至我们可以让保险公司在校企合作中充当牵头者、主导者、领导者。这样做可以让保险公司在情感上更加舒服和自愿,对校企合作非常有帮助。

除了以上方面的合作保障机制外,在合作中我们还应构建情感机制:一要加强校企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二要重视相关人员的相互交往,如学校应经常走访保险公司相关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接待交流,并积极改进校企合作工作;三是经求校企合作双方相关人员的意见,关心其疾苦,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他们切身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一员。

主要参考文献:

[1]徐沈新,王健康.高职保险专业顶岗实习问题探析.当代教育论坛,2008.

[2]郑祎华.高职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辽宁高职学报,2007.1.

公司人才培养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6)01-0074-02

高校数学专业的特殊性使得该专业的就业范围比较狭窄,因此学习数学专业的学生人数较少,也难以引起学校的重视。目前,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依旧是立足课堂教学,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这样的学习模式易使学生思维僵化,不具备灵活性与创新性,成为国家教育改革与创新的绊脚石。因此,对高校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一、高校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单一,缺乏灵活性与实践性

目前,高校数学专业仍旧以传统的授课方式为主,教师是主体,学生被动参与,被动学习。学生大多以上课学习―下课做题―模拟考试的形式进行数学学习,这样的学习过程难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维。而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认识易把学生培养成“高分低能”,缺乏实践经验,缺乏创新意识的数学人才,这样的人才是不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的。

(二)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

高校数学教学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主要存在于两方面:第一,高校并未对改革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教学体系、教学制度、教师管理制度等方面都不够完善。第二,高校数学教师的教学管理理念有待提高。高校数学教师大部分具有思想僵化、教学内容单一、教学形式传统、教学理念落后的特点,甚至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难以做到因材施教,难以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的教学管理。

(三)数学专业未形成良好的考核评价体系

目前,高校对数学专业人才的考核评价以日常考勤和考试成绩两项指标为主,这种评价体系具有片面性,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国家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端人才目标相背离。一个学生的价值难以通过分数进行衡量,因此,高校应建立新的考核评价体系。

二、高校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途径

(一)完善数学教学体系与课程设置

1.完善数学教学管理体系

高校在改革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数学教学管理体系。首先,高校应该提高对改革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视,完善相关的数学教学体系以及教学管理制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引进优秀的数学人才,建立数学科研机构,设立相关数学科研课题,提高学校的数学文化氛围。其次,高校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应以学生的利益为中心,满足学生学习要求,维护学生相关权益,努力推行人性化的数学教学管理方法,比如采用“软管理”的方法,为培养数学专业人才创造有利的学习生活环境。最后,建立新的评价考核体系。高校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不应只局限于考试成绩,应该从综合技能、专业知识水平、应用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全面评价学生,这样才能培养出具备高素质、高技能、高水平的应用创新人才,这样的人才才符合国家发展的需要。

2.以数学基础课程为主体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学校学习到的数学基础是学生日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必须突出数学基础课程的主体地位。数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解析几何、数学教学理论、数学模型、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复变函数等,最核心的课程是数学分析、解析几何、高等代数,学生只有深刻地了解与掌握数学核心课程,才能保证日后的数学学习有良好的基础。教师是授业、解惑的主体,教师的个人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状态、学习兴趣等方面,所以为了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拓宽思维、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按照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创新数学教学技能,如进行情景教学、合作沟通教学、设计提问教学等。

(二)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

高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宣传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理念,使教师摆脱传统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实现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

1.将计算机应用与数学建模结合起来

数学建模是数学学习的新方式,它通过体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有助于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应用创新的能力。采用计算机应用与数学建模并重的数学教学模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建立数学建模和计算机应用培养班。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之后,可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进入数学建模或计算机应用培养班学习。第二,创造数学建模学习条件,培养数学应用型人才。高校可以通过设立数学建模实验室对学生进行培训,同样,学生在课下也可以自主进行数学创新实验。高校可以定期组建数学建模竞赛,通过这个平台,学生可以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交流,提高学习热情与水平。第三,高校每年应举行计算机数学算法与程序设计竞赛,以此培养学生用计算机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开展数学教学沙龙活动

开展数学教学沙龙活动,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教师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准备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与学生和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探讨,不拘泥于形式,并将交流心得记录在教学报告中。第二,学校应建立传帮带的教学体系,教师帮助学生,教师帮助教师,通过开展各种示范活动,让每名数学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水平、教学方法等都得到有效提高。

3.改革教学方法

目前,大众的生活、社会与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网络信息化技术。为了提高高校数学专业的教学水平,培养符合社会与国家发展的数学人才,首先,高校应在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的前提下,积极引进并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更新教学硬件,打造数字化网络教学环境。其次,高校教师应当积极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成为与时俱进的数学专业教师。

(三)加强数学科学研究

科研与教学是相辅相成,互相推动的。将科研融入教学过程中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术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应用能力。高校可从师资建设与学术交流三方面着手。

1.提高学校教师国内外互相学习机会

教学不应闭门造车,尤其是数学专业,学校应鼓励并向数学教师提供与其他学校教师学习交流的机会,鼓励教师在业余时间参加培训班学习更深层次的专业知识。学校可对其学有所成的数学教师进行一定的奖励。数学教师也应走出国门,与国外优秀的数学教师交流,学习国外的数学教学方法,取其精华。

2.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

学校可以主动承办国际数学交流会,邀请国际数学专家参加,让学生和教师了解国际数学专业的发展形式和发展方向,拓宽学生和教师的视野;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带动学生参加国内的数学研讨会,例如中国经济学研讨会、统计与管理科学会议等,让学生可以了解国内数学经济的最新动态。

3.校企联合教学

学校应积极推行校企联合教学的教学形式,一方面可以让数学专业学生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为企业提供优秀的数学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学校可以与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和数学专业相关的企业进行合作,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聘请企业的优秀人才为学校实习生导师,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工作程序、工作内容,讲解工作当中需要的数学知识,帮助学生解决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可以根据实习工作经验,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例如在校期间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就业机会。

四、结语

大部分高校都对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性的改革,虽然具有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因为数学专业内容具有单一性,课程设置的枯燥性,数学教学管理制度的不完善,造成高校人才培养改革模式工作并不顺畅。所以,高校应从以数学基础课程为主体、将计算机应用与数学建模相结合、完善数学教学管理体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四方面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顺利进行,培养出符合社会与国家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的数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曹媛.地方高校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6).

公司人才培养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蒙牛”)MNWCO(卓越运营管理模式)-安全环保支柱中的支持保障体系,是安全生产管理得以开展的强有力支撑,主要由组织保障、资金投入、法规制度、设备设施与培训教育五个维度构成。

“倒”金字塔 落实安全责任

为保证公司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蒙牛的安全工作实行分级管理。集团设立安全环保委员会,在营运所辖管理范围内成立了管理集团安全环保工作的健康安全环保中心,各系统设立安全环保分会,各生产单位事业部设立安全环保管理机构,并明确了工作职责。

从2010年起,公司开始对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设置做出要求,要求各管理系统、中心、生产单位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员、职业健康专员,对于存在运营实体的各生产单位全部配备了安全管理员,全面负责工厂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比如说,杜爱民是基地大区和林三部的技术副厂长,同时也是和林三部的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人。在蒙牛,由技术副厂长来管安全,因为安全更多的是和技术有关系,技术副厂长管理安全,管理起来更有效果。蒙牛安全环保小组组织机构图是个“倒”着的金字塔形状。这是由于蒙牛安全责任制落实在事业部负责人,层层落实责任的话,安全员的任务重大,压力也重大。让班组长在“上面”,让安全责任落实到生产最小单位,突出属地责任,弱化行政级别,让全员共同推安全。

比如,灌装小组长,负责几台设备,同时整个这片区域,包括组员,所有和安全相关的区域他都负责,那么,所有和安全相关的也都与他有关,比如说某一个员工未经审批动火作业,那么他是有权把违规员工“请出去”的。换句话说,如果来这儿片区域作业,不符合片区安全规范,对不起,请停工。小组长对他所在区域是有直接责任的。

在蒙牛,推广这样的机构设置,是让员工真正体会到自己身上的安全责任。因为一旦在自己的区域出现安全事故,是需要自己来承担责任的,或者有员工在违规作业,小组长没有发现制止,如果被定期安全巡检人员发现了,小组长仍然是要承担责任的。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互相监督,保障安全生产。

设专项资金 保安全投入

针对安全管理支持保障体系之一――资金投入问题,公司设立了安全专项资金账户,建立了专门的制度,对安全资金的设立要求、使用情况做出了严格的管理要求。

蒙牛的安全投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资本化的投入,一类是费用化的投入。

资本化投入主要涉及提升本质安全方面的投入,完善更新安全防护设施,实现源头治理。这是必须投入的,是安全生产的“有机土壤”。蒙牛借鉴2015年发生的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河南鲁山养老院“5・2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教训,开展危险品、消防、保温材料等集中整治工作,加大了安全投入。

而另一方面为费用化投入,即为日常类的安全投入,如设备设施、检验检测、宣传教育和其他一些用于安全方面的资金支出。

具体涉及生产设备安全设施日常维护、安全防护装置及应急物资,如灭火器、压力容器、特种设备等设备的定期检定;定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安全培训教育支出;其他类支出,则主要是安全部门、生产单位间互查提出的安全整改要求。

在蒙牛,做年度安全投入预算时,一是健康安全环保中心根据日常检查中对各事业部的隐患巡检,或由属地部门检查出重大隐患整改;二是会结合各事业部上报情况。蒙牛集团有56家工厂,每个工厂又有自己的实际情况,上报预算。健康安全环保中心充分考虑安全生产隐患改造情况,审核事业部预算,集团再拨款给事业部安全专项资金账户,以分步实施。同时,健康安全环保中心也会监控事业部隐患整改或安全投入是否到位,是否达到年初规划目标。

制度成体系 合规对标

依据《蒙牛集团应用健康安全环保法律法规要求管理制度》,蒙牛健康安全环保中心及时收集安全方面最新的法律法规文本,进行适宜性条款评价后,给各系统、生产单位共享。

到目前为止,公司共获取职业健康安全的133项,职业健康安全的法律法规又分为劳动保护类、工程建设类、安全生产类、职业病类、消防类、交通安全类、化学品类、用电安全类、特种设备类、劳动防护类、综合治理类、应急准备和响应类、事故处理类、标识标志类、灭火器类、参考标准类、员工权益类、管理体系18类。

蒙牛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管理制度,如《制冷系统加放氨安全许可管理制度》《临时用电安全许可管理制度》《动火作业安全许可管理制度》《高处作业安全许可管理制度》《设备检修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管理制度》《动土作业安全许可管理制度》《吊装作业安全许可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厂内运输安全管理制度》《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管理制度》《外包人员安全管理制度》《自动化立体仓库安全运行》等,保障安全生产合规对标。

另外,在推行OHSAS18001、ISO14001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过程中,蒙牛发现这些管理体系责任主体相同、管理对象相同,要素相通,为避免出现人力、物力、财力的多重浪费的情况,借助第三方力量提供支持,融合三种体系,形成了“三合一体系”。并在实际推行过程中,OHSAS18001、ISO14001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同时审核、评估,有效提升了内部管理能力。

设备设施管理 全员参与

安全装置、设备的正常运行是安全的基础保障。蒙牛在设备设施管理中制定并执行:设备安装与验收管理制度、设备检修作业许可制度、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设备工具管理制度、设备运行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点检巡更管理、TPM(全员生产维修)以及安全生产“令”相结合,形成了蒙牛特有的设备设施管理体系。

蒙牛提出“三有”:隐患有预防,采用隐患评估的方法,对照隐患评估项目,找出设备、设施的本质患,予以消除或整改;日常有保养,定期对设备、设施、作业工具等方面进行常规性检修、维护、保养,从而使其始终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始终处于安全可控状态;危险有管控,对新购设备结合工厂自身特点研究制定其安全对策,对易发生事故的部位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如加设备安全装置和安全警告牌予以提示。

蒙牛提出“五定”:定点――设定检查部位、项目和内容;定法――设定检查方法;定标――制定检查标准;定期――设定检查周期;定人――确定点检项目由谁实施。

蒙牛提出“十禁令”:将“十条禁令”作为蒙牛从业人员不可逾越的红线,任何人不得触及。以“十禁令”中1、6、7、10内容作为设备设施安全管理不可逾越的红线,即严禁在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隐患未排除、安全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组织生产;严禁使用未经检验合格、无安全保障的特种设备;严禁不具备相应资格的人员从事特种设备;严禁破坏设备设施的安全防护装置。

通过完善安全环保设备设施过程管理制度与现场检查等措施,分层次监督与分级负责自主管理的安全管理机制,形成责、权、利相统一,以 “三有、五定、十禁令”的管理方法为基础,形成TPM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培训“30”计划

“培训是员工最大的福利”是蒙牛的企业文化。开展安全生产系统性能力培训,从意识层面、方法层面、工具层面进行设计。其中,意识层面设计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安全文化理念、安全领导力、安全管理体系、企业安全发展规划等;方法层面设计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安全管理职责、安全管理核心要素、安全绩效设计等;工具层面设计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安全行动计划、行为安全观察卡等。

通过分析2015年安全管理工作,发现全员安全意识、企业安全文化氛围仍有待提高;人员配置仍显不足,基层安全管理人员的配置在标准化推进大形势下仍然不足;目前已通过注册安全工程师46人,总量不小,但分布稍有不均,安全生产专业指数仍需要持续提升。

基于以上原因,健康安全环保中心制定了“安全30”人才培养计划。“安全30”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强调培养计划要实现“三化要求”,即专业化、系统化、标杆化。

第二层含义明确该培养计划针对“三类人员”,总经理、技术副厂长、安全员。针对总经理和技术副厂长主要提升安全管理意识,培养安全领导力,推动安全文化建设,制定企业安全管理发展规划方针;针对安全员主要提升一线安全监督管理能力,搭建工厂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安全行动计划。

第三层含义表明最终实现“三个目标”,即零伤害、零事故、零缺陷。

为了提高学员参与度,使培训效果最大化,安全培训将采用多种学习形式,包括集中授课、在线课程、在岗实践、外派学习等形式。培训实施后,一方面采用现场培训效果评估,另一方面通过布置作业来检测学习效果,每期课程后布置一项学习任务,下一期课程来验证作业成果。

公司人才培养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 艺术设计 工学结合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226-01

一、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及目标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以培养创新性、应用型高技能艺术设计人才为目标,这一特定的培养目标使得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如更强调应用性和创新性。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工学结合已成为改革的主要方向。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提出,要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在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辽教办发[2009]90号),再一次提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立项选题。可见,工学结合不但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也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及特点

什么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针对这一概念世界合作教育协会的解释是:“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与之相关的、为真实的雇主效力且通常能获取报酬的工作实际中,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增长的见识带回课堂,帮助他们在学习中进一步地分析与思考。”这种办学形式以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突破口,以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缩短学校教育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差距、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根本原则,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理念,是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产物,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领域。

“工学结合”模式下教学体系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不仅体现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由单一的学校变成企业和学校两个主体,而且还体现在教学场所、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评价以及教学资源的构成等诸多方面。这形成了当前“工学结合”的特点:在教学方面,教学场所从封闭的学校内部扩展到外部的行业企业中;教学内容从单纯地注重职业技能的提高转向注重职业岗位技能与职业发展的共同提高;教学结果评价由学校自主考评转变为由社会、企业考评认证与学校自主考评相互结合的方式。

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由于各专业方向培养目标不尽相同,教育对象以及所依赖的行业要求不同,教学改革实践中“工学结合”的实现途径也呈现出多样性。我校艺术设计专业针对当前情况,逐步采取并形成了“3+2+1‘导师’ ‘项目’制的教学模式”。

“导师”“项目”半工半读制教学模式:“3”为前三个学期的专业基础课教学阶段;“2”为第四、五学期的“导师”“项目”制半工半读教学阶段 ;“1”为最后一学期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阶段。第一至第三学期为专业基础课程,三个学期内全部完成。 第四、五学期为校内实习学期,采用“导师” “项目”制半工半读教学模式。

以“3+2+1‘导师’ ‘项目’半工半读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我校环境艺术设计方向对2005版教学计划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自2005年起经过四年的摸索,2009版专业教学计划得以确定:

大连商务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环艺专业2005级、2009级教学计划对照表

在第四学期中“导师”带领学生到实习单位或实训室中开展专业课题设计,学生在实践环节中参与实际的设计施工,按劳计酬。使学生从入学到就业除了具有实践技能经验外还具有社会工作经验,缩短学生与企业距离,使学生在毕业前就直接具有社会职业经验,提高学生就业水平与质量。在实行“导师” “项目”制半工半读教学模式时,导师为本学院的专业课教师和外聘教师或公司的专业设计师。在第四学期分配学生的原则如下: 1.改革初期采用硬性分配制,由专业教师组进行合理搭配,按照教师情况和学生情况进行分配。2.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实行“双选”制。学期初把专业课导师的名单公布,由学生选择导师,导师得到名单后进行选择核实。

建立适应“导师”“项目”制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课程评价体系和建立适应“导师”“项目”的管理制度。(1) 部分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在学校承认学生已有的学习和实际工作经历, 在出示有效证明或通过测试后,允许免修相应课程,并折合成学分。 (2)实践课程评价以学生实际工作成绩为标准,校企双方共同成立组织和管理机构,生产实习课程按教学与生产的要求制定管理办法,建立教师与企业管理人员双重考核。主要考核点包括学生的出勤率、产品合格率、生产效率、生产工艺的学习效果、生产操作的熟练程度、工作的态度、与同事的合作态度、遵守企业和学校的管理制度情况、对企业的贡献、工资水平等。 (3)建立有关生产性实训的管理制度,并明确考核的办法和负责人,做到在制度上有保证,在管理上有措施,并严格进行考核。

在实践教学环节与实际设计施工相结合的过程中,完全按照设计公司的管理模式进行运作,设立了产品开发部、设计部、综合部等部门。每个部门均由专业教师、企业专职设计师和学生组成,引入企业的实际设计任务作为教学内容。我院环艺方向根据企业对技能专业人才核心能力的要求,重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组织形式,通过“室内专题设计”、“施工技术专题”和“综合实训”等课程,实现了与设计公司的室内专题设计、施工技术专题等项目要求的对接。学生在完成设计制作任务的过程中,提高了设计能力、制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