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范文第1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立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在机电一体化、信息工程、数字技术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目前,在现代经济建设的发展过程中,对于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情况有了新的要求。从不同职业领域来看,在计算机专业各个方向的教学都应当进行改革,才能够培养出适合我国现阶段发展需求的人才。

2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现状

在我国的全面教学改革中,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教学从本世纪开始便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并对现有的教学规模进行了全面性扩展。在这种大环境下,地方性、国际化的教学局面也开始全面打开。目的就在于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适合现代经济发展的全面化人才。目前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现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1)人才培养模式在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上,主要通过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来进行人才培养。在这一模式下,问题主要表现分别为:

(1)培养计划过于求全,但学生实践能力缺乏。在往后的工作中,学生表现为专业能力薄弱,成为了“万金油”,难以胜任专业性工作;

(2)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过程中,没有与企业接轨,从而导致其学习没有按照行业规定有序进行,这样就导致了工作执行的不合理。

(3)课程设置方面不够灵活,必修课程任务达到了70%以上,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够对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在课程学分的拟定过程中,其主要的表现形式。

2)师资力量高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是师资力量。近年来在我国的高校教育改革中,教师队伍建设需要从师资结构上进行全面的理性化分析。目前高校教师人数的总量上远远不足以应对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的教学任务。同时在某些尖端领域的教学上,也缺乏科技带头人物,而过重的教学任务,也导致了在教学改革创新方面的研究匮乏。这些都是导致目前教学质量难以提升的重要因素。

3)教学环节虽然近年来高校对教学环节日益重视,但多是对理论教学环节进行规范,而对实践教学环节管理存在疏漏。主要问题表现在:教学方式单一,内容陈旧;实践能力弱,没有强力的团队带头;校企结合力度不够,没有订单式的教学形式,对现有的人才培养不能做到以实践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实践教学的质量远远不能达到标准;教学经费严重不足。在教学环节中的结构分布上,以下表2作为依据能够清楚地看出,在现阶段的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学分分布中,对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十分薄弱的。

3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转型发展的具体改革措施

为加强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创新力度,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针对地方经济发展信息化建设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制定切合社会实际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技术型高级专业人才。

1)调整课程设置结构一方面,在设置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时,应关注政府的相关决策文件、毕业生的就业信息反馈、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以及媒体的报道等,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同时,对于不同的计算机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必须“模块化”,选取方向相对集中的课程,让学生在计算机专业的某一模块上达到精、专、通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这样一些大型企业合作办学,开设“订单式”课程,对学生实施定向培养。使学生具有明确学习的目的与方向,更有利于学生在毕业后更快地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实现校企双赢。

2)构建多元化教学体系在加强教学体系的多元化发展中,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是促进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之一。坚持“以科研促教学”的理念,积极培养符合社会各个领域发展的应用型人才。高校与企业进行合作的过程中,应制定具有专业定向性的专业培训方案,让每一位学生在毕业前能够在企业的实际运行中得到有效的实践体验。同时,在构建多元化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应组建具有企业实践教学理念的专家指导团体,为计算机专业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的系统培训,让高校专业管理人员能够确立自身的专业性办学思路,为社会培养真正所需的人才。在实习培训基地的建设上,要结合企业的发展规模进行有效设计,通过校企合作来围绕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实际,从构建课程体系方面进行人才培养的改革。

3)加强实践教学在转型发展背景下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的改进过程中,应当以强化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形成常规实践教学体系。目前,地方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实验环境,如微机原理实验室、网络协议实验室等基础性科学实验室的建设都相对滞后,不足以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需要。为此,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强化管理。第一,按照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实验设备配比,在建设好综合实验室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发展需求来确定其他教学平台的建设。根据专业课程的逐步开设,利用创新实验室对高年级学生重点进行专业课程训练和综合性创新型训练。通过专题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全面提高。第二,加强创新实验室的建设。对传统实验类型进行更新和调整,变分散的实验为综合性实验,将单纯验证性实验设计成综合性、创造性、开发性和研究性的实验,构建开放式实验教学新模式。实验室开放打破原有的专业界限和班级建制,并且在时间上对学生全面开放,不同专业和班级的学生可以在同一实验室、同一时间做相同的实验,同一专业或班级的学生也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做不同的实验。创新实验室为学生施展才华和练就本领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4)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从计算机专业的特点来看,应当坚持以计算机应用为主导,并对现有的高校教师培养形式进行改革。就我国现阶段的地高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的配比来看,双师型教师相当匮乏,这已不能顺应我国现阶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发展的要求。双师型”计算机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地方院校高职院校应加强“双师型”计算机专业师资的培养,建立一支既具备丰富理论知识,又掌握过硬专业技术的计算机师资队伍,为地方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为社会培养应用型的计算机人才。

4结束语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所表现出的问题

1)现高职院校对市场的调研活动缺乏,与企业所需的岗位要求距离较大,其教材与教学方式也基本都是本科院校的压缩版,不能很好地确立自己的培养目标,导致其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满足不了企业与市场需求,造成学生发展不全面,就业困难的状况,使学生失去对其专业的信心。2)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完善,其课程不能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一部分院校在遇到此类问题时也做出了一定调整,但是,其方法却差强人意,要么压缩本科内容为己所用,要么就是简单的课程转变,出现了教学模式多,但无效的状况,没有本身该有的特点。导致变化无用,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的目的不能达成。3)计算机新技术更新较快,教师对其更新的技术很难及时掌握,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数量也成直线增长,以前的师资力量不能满足现教学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在企业的实践工作经验,无法保证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进行有效的指导,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1】因此,解决“双师型”教师缺乏的问题也成为高职院校必须重视的问题。4)现很多高职院校对实践教育的认识程度还不够,实践课程的数量的更是少之又少,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也是力不从心。其主要表现为实践课程随意安排,学生懒散、对其学习无兴趣,现很多高职院校经常因各种原因随意变动或删减实践课程,学生对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也不足,逃课、请假等情况也是频频发生,院校自己的实践课程不能发挥自身的特点,对教学方式不做改变,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对人才培养造成很大困扰。5)高职院校和企业的沟通不及时,不能根据企业要求做针对性的技能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技能训练是高职院校开展实践教学的重点,其必须有专业的教师团队在场地、设备完善的情况下才可以顺利进行,恰恰这些却是部分高职院校所欠缺的,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学生数量暴增,各院校出现了师资力量不足的状况,已有的训练场地和设备也不能满足现状下的教学要求。企业和院校的沟通也不能做到及时,导致学校不能根据现企业和社会的需要来针对性地培养学生。6)传统教育理念对现高职院校影响较大,其人才培养目标和现企业需求差距明显。高职教育是在计划经济的需求下诞生的,到现在为止,计划经济对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还存在一定影响。传统的教育理念主要注重理论学习,对实践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实践教学是现高职院校的一大短板,并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实践教学不能很好地开展,使学生的动手能力低下,缺少适应社会的能力,致使学生面临就业困难的情况。

2对于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1)各高职院校教师应进入企业,深入了解现企业对于岗位人才的要求,将其与自身的理论结合,整理出一套完善的教育方法。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学习计算机更新技术,将自己的教学方法加以与时俱进的计算机技术融合,以其企业需要、教师教学方法、新的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建立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使院校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可以完全符合企业需求,避免出现学生就业难的状况。2)高职教育以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为主,应该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2]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课外、校外活动。调整教学计划,加强实践教育,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是高职院校办好人才培养教育的主要内容与方法。明确教学目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理论为引导,实践为主体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是现高职院校应该确立的方针,以此为前提,构建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突破其理论枷锁,逐步取得各阶段证书,让学生发展成为全面的综合性实用人才,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实现学生毕业后的零距离上岗。3)高职院校的学生综合素质不是很理想,其自我约束力与基础都较差,导致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没用主动性。在此基础上,各高职院校需转变教学方法,对学生因材施教,通过对教学课件的设计,网络媒体信息的应用等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让课堂不复以往的枯燥乏味,把复杂的问题通过各种形式的讲解变得简单化,让学生更加的容易接受与吸纳,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与学习兴趣,让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加多元化。4)师资力量的建设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拥有一支“双师型”,综合素质高的教师团队,对培养实用型的专业人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思。具有优秀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具备熟练实践经验的教师为“双师型”教师,此类教师是高职院校教育的中坚力量,为了打造更多的“双师型”教师,各高职院校应让年轻的、经验不足的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学习锻炼,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增加实践经验,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院校还可以聘请一些技术专家、多年的专业技术职工到课堂开展讲座和授课,与学校教师进行多方面沟通,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让企业的文化走进校园,让学生初步了解企业需求。5)整合部分课程,调整知识结构。从培养计算机网络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出发,对原有必修课程进行整合,对基础课程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删减与专业教学内容中没有直接关系的课程内容,同时从人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的高度理解基础理论“必需、够用”的原则,在众多基础知识中圈定最为核心和基础的内容,在知识传授与激发创造性之间求取平衡;对专业课程内容以掌握概念和强化应用为主,增加适应专业发展的新技术和岗位需要的课程内容。【3】整合过的课程内容可以更加直接的针对人才的培养,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其教材的实用性。6)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的就是为社会与企业输送符合需要的专业性人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校企双方要加强沟通,以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教育模式改革,有效地提高学生能力,适应企业岗位需要。其一,应在院校中建立实训基地,以企业与社会需求为前提,整合资源,以多个实训室相配合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其二,在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走进企业,学习企业文化,更快、更全面发展。7)各高职院校必须对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改革,从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实践教学需树立以学生为主的理念,为学生培养动手能力的同时全方面提高学生素质,改变以往以理论教学为主的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对其学习进行引导和辅助,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可以主动学习,从而增强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8)建立灵活的考核模式为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逐步确立以能力考核为重点的工学结合考核方式方法。首先取消过去传统的考试、考查两种考核方式,建立A(过程考核)、B(项目考核)、C(实践和作品考核)、D(结业测试)等若干种新的工学结合的考核方式方法。并且在考核方式方法中尽量由行业企业人员参与或以行业企业评价为主。【4】9)各高职院校要重视学生的毕业实践学习,毕业实践是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实现其教育目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的必要措施。毕业实践教学通过对学生解决问题、完成设计等方式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做到再一次促进提高,将毕业实践教学成果相结合实际应用操作,从而再一次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求学生可以把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实现学生毕业前再升华的目的。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 人才培养 问题和解决策略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培养更多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需求,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学校教育在当前阶段承载着更多的使命与责任。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专业人才的使命,这其中,中等职业教育是我们国家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社会培养培养初级和中级技术人才的主要场所,是我国高中教学的有利补充。

最近几年,随着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整个社会对于中职院校的关注度也在不断增加,很多人都在考虑是否应该选择进入中职学校学习一门技术,以便尽快地进入社会,就实际反映来看,这几年中职学校的生源较之前确实有所改善。但与此同时,整个社会还有一种声音,那就是中职学校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出现了。计算机专业是相对来说比较受学生喜欢的专业,也是相对比较热门的专业。我们常说: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会一技之长,就业与前途就有了一定的保障。但就目前来说,中职计算机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影响着我们的专业发展。我们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想出对策。

一、人才培养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上进心不够

虽然近几年因为就业需求,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进入中职学校,学校生源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从学生毕业的质量来看,却没有质的变化。究其原因就是学生整体的上进心严重不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学生之前的学习习惯没有根本性改变。很多选择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在中学阶段学习成绩不太理想、学习习惯存在一定的问题;另一方面,很多学生在进入学校后,没有努力的明确目标,也缺乏升学的压力,再加上我们有些学校管理上的松懈,导致学生松散随意,没有努力的方向。

(二)学校教学和社会实际需求的脱节

作为中职学校来说,学生的就业状况的高低是衡量我们中职学校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的尺度,就我们计算机专业来看更是如此。计算机行业发展速度快,对一个人的专业技能要求过硬,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关注知识的落实,也要注意新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的融入和补充,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技能方面不吃亏。但是从具体的落实状况来看我们很多学校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危机意识不强,存在着固守一门教学资料的惯性教学模式,这就会导致我们学校教授的内容和社会发展的最新需求之间的脱节,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也往往会处于不利地位。

(三)教学理念有待提高

现代社会的发展给我们的学校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来说教学的思想和认识非常关键,现代教育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注意结合教材和教学任务要求开展工作之外,更强调要关注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的实际需求,要使学生成为我们教学的主体与核心,要结合学生的状况安排我们的教学流程和教学设计,最大限度地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现实状况却是很多教师教学缺乏变化,往往是固守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更多考虑的是教材的要求,较少地考虑我们学生的实际,这就往往会导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脱节,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也会大大降低。

(四)实践教学开发不够

我们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目标是要达到初级或者中级技术工人的标准,在未来的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能够胜任,自己也能够掌握一技之长。很多学生在毕业之后马上就走上工作岗位,之间很少有在学习或者适应的时间,这就需要我们再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学生的实践教学,要真正使学生高效地完成实践,真正在实践过程中来有效的检验和应用自己的所学。但从我们很多的学校的实践课程来看,这方面还有待开发,主要体现在实践场所不够,满足不了学生的实践需求;另外,部分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很难接受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这样的实践效果不大。

二、针对问题所实施的策略

为了更好地培养计算机专业的合格人才,我们必须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来进一步改进学科教学来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具体来说,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一)合理应用好教材

教材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教学的基本工具,是落实课程改革思想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用人单位对中职计算机专业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表明:学生不必掌握高深的计算机专业理论,而应加强对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组织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对计算机教材进行反复讨论,对原有教材按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要求进行筛选、浓缩,结合本校实训场所实际,进行校本教材“实训指导书”的编写,计算机教学及考核以各门课程相应的“实训指导书”要求进行,以强化基础,拓展学生特长,突出学生能力,提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目标要求组织实训教学。

(二)分阶段开展教学,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用人单位对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在培养目标上要求学生计算机专业口径尽可能宽,这是学生毕业就业的客观要求。对此,我们的教学必须要分阶段开展才更有实效。

夯实专业基础阶段主要解决“厚基础,宽口径”的问题,在教学按排上,应注重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学生学习的可持续性,精选教学内容,严格按各门专业课程的实训指导书要求进行实训教学,提高课程的综合化程度。

拓展学生特长阶段主要为了解决“针对性、适应性”问题,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用计算机的操作技能。教学课程中以就业优先为主导思想,根据计算机行业用人需求的变化,培养学生适应某个岗位群的工作能力为目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专业特长,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三)重视实践教学

对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为提高他们就业的竞争能力,必须以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主线,加强实训课程教学又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因此,培养规划上应侧重放在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上,要强化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在“做”中“学”的“岗位仿真”训练中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范文第4篇

计算机专业技能人才既需要具备本学科专业知识,也需要具备从事未来岗位的工作能力。这就需要高校和用人单位相互配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立特别适合计算机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科学界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

(一)明确教学目标

由于计算机专业是一门注重科学与工程实践的学科,因此,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需要培养的是专业知识精、适应能力强、知识水平高的技术技能人才。首先,要精通专业知识。在当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计算机技术更是融入到社会所需的各个行业之中,从而使企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大大提升,同时需求的标准不再是大而全,而是要小而精,如对开发型人才要求熟练掌握一门开发语言,熟悉数据库常用功能及扎实的SQL语句功底,对网络型人才则要求非常熟悉常用网络设备的安装调试,具备常见故障处理能力等。其次,突出实践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计算机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趋势相吻合,同时也要适应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目标。因此,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会问题分析能力快速适应社会和企业,在实际的工作中会遇到很多书本上没有讲到的问题,这就需要学生运用学习的理论知识,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快速找到问题的根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最后,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职业道德是企业对员工最基本的要求,任何员工都要遵守职业道德,否则将会被企业淘汰,被社会淘汰。因此培养学生时要注重德育塑造,对学生的心理、人文道德素质加以培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岗位所需要的人才。

(二)健全教学体系

计算机教学体系需深化改革,满足社会各岗位对高职院校计算机技能人才的需求。人才培养应该注重整体优化,加强基础,注重素质,突出能力。要保证基础知识的学习时间,联系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做到既有宽度又有深度。首先,公共基础和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学习,重在提升其自身文化素质,培养可持续学习的能力,这是高职院校培养专业技能人才最基本知识的保证,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其次,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重在加强培养学生信息处理和基础的网络管理与维护的实践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Office办公自动化处理软件的应用技巧,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办公软件高级应用有机融合;要求学生掌握网络组建与管理、网络配置与维护等方面的实际操作技能,提升学生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第三,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重在培养实际工作任务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需要对基础性和原理性的内容重组,归并精简课程门类,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整合成实战性项目课程,学生通过在企业兼职,教师和校内专职的带领下完成项目任务,加强课程之间知识完整性的理解,提升学生综合专业技能水平。

(三)优化教学内容

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应该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使其综合素质得以协调发展,在为社会贡献力量的同时,也使自己得到均衡发展。首先,在学习基础知识的时候,应拓宽学生知识面,避免讲解单一知识结构,灵活设置课堂教学方法。该阶段课程主要讲述的是全校公共基础课和信息技术基础课,计算机专业则应适当安排更具全面性和更高质量的课程内容。其次,在提升学生专业能力阶段也要注重加强各环节协调发展,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努力增加实践机会,对写作水平也要多加训练。该阶段学习应具备比较全面的专业基础课程,诸如语言与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方法、计算机网络原理和软件工程等。最后,计算机专业人才应具备社会责任感、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注重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加强团体之间的协调合作。

(四)创新教学方法

首先,要打破以往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其次,教师应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精心设计课堂问题,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多参与讨论、实践,适时给予启发,注重新知识、新技术的传播,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专业素养。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参与具体项目为主要教学形式,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将知识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潜移默化的传授给学生。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一)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

针对计算机相关职业岗位(群)技术领域与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标准,结合学校的地域特征及资源分布情况,制定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首先,注重区域经济特色。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不同,所偏重的技术领域也不尽相同,要针对不同的产业发展形势,围绕地区产业布局特点,制定符合本地区的人才需求形势的培养目标。其次,注重专业岗位技术领域要求。针对专业岗位技术领域对计算机专业技能的要求,分析并建立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对应表,确定核心课程与岗位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之间的关系,明确培养目标人才市场与人才专业岗位(群)之间的对应关系,制定符合专业岗位技术领域要求的培养目标。

(二)构建科学的课程培养体系

要培养计算机技能人才,需要确立人才培养方案,而确立最佳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要以课程为载体,课程设置的好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首先,注重社会需求。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首先要对计算机专业相关岗位进行调研,了解相关岗位就业标准,以此为根据来设计符合岗位需求的课程内容。制定详细的校内教学计划和校外教学计划,可以使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学习更具系统性。校内课堂传授基础知识,并适当结合案例,完成第一阶段学习。校外学习则与岗位需求直接挂钩,让学员提前了解岗位需求,岗位任务,对应培养基本岗位和核心岗位能力,为以后胜任工作打下基础。其次,课程体系设置注重强化专业能力。课程体系设置要突出能力培养,应与岗位需求和能力培养紧密联系,切实做到能力培养与岗位需求相吻合。因此,以能力本位为主线,以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按照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培养等方向确立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中的每个教学知识点与实际岗位技能相对应,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因循守旧,制定科学的考核办法,对学生分阶段进行实践能力的考核,督促学生自主自愿提升专业能力,使学生无论是在生产第一线还是在系统管理、技术服务甚至是高技能应用中都能胜任,最终形成一整套符合计算机专业技能人才的课程体系。

(三)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计算机专业 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

目前在我国,社会上对计算机类人才需求的缺口很大,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该是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比例中最大的一部分,然而中职学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但更主要是由于一些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培养出的学生特色不突出,存在着“不软不硬,不上不下”、“博而不精,适应期长”等缺陷。 因此,我们不得不考虑我们的培养模式是不是存在问题,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到底应该怎样培养才能在市场上有竞争力、能站稳脚跟。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积极的探索,我总结了如下几种切实有效的改革方法:

一、以兴趣为先导,在某一领域做到更专更精

现在的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更喜欢用更高的消费享受更好的服务;同样,公司宁愿用高薪聘用更专业的人才。计算机领域有着广阔的研究范围,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把这个领域的每一个地方都弄通、弄精。所以要想让学生成为人才,就要让他们在学习时有所侧重,侧重某一个他们感兴趣的方向,然后在这一方面做精做专。

二、以就业为导向

能够在三年苦读之后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这是很多来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的愿望。其实,这同时也给中职学校的培养指明了确切的方向――以就业为导向。在计算机这个大领域中,社会更需要哪方面的人才呢?这就需要学校对就业市场进行不断的、及时的调研,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敏感的洞察力,然后根据情况进行相应的专业细化和课程设置。例如现在市场上缺口比较大的计算机速记人员,要求学生具备速录技巧和相关专业知识。对于这种需求,这类学生具备较高的竞争性。针对这些学生开设速录课程,可以是专门的速录软件,也可以是市场上一些主流的输入法,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中职学校为了使自己培养的学生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就必须经常性进行社会调查和定期做好毕业生的跟踪工作,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高速调整和设置相应的专业和课程。只有这样,学校培养的人才才会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从而真正做到在激烈的竞争中长盛不衰。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我觉得下面两点尤为重要:

1.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要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为主,降低理论课的难度,提高专业技能目标,加强操作技能训练与考核力度。为了进一步提高计算机学生的技能,学校每年可以举办一些计算机技能比赛,成绩优秀的可参加市级、省级、国家级比赛。

2.开展项目式教学。在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应多采用项目式教学法。美国项目管理专家约翰・宾认为:“项目是指在一定时间里,在预算规定范围内需达到预定质量水平的一项一次性任务。”“项目式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沟通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校企合作共同培养

学生最终要走向企业,如果能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做到校企合作教学、校企资源共享,形成学校、学生、企业三方的互动,那么中职的办学才真正达到了目的。

1.校企合作教学。学校应主动或通过政府的干涉同当地知名企业取得联系,利用假期和空闲时间派出骨干教师到企业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这样使教师不但能够及时掌握当今IT企业的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同时还可以了解企业的需求,为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另外,学校也可邀请IT企业老总担任名誉顾问,聘请IT企业的专家到校任教,开设一些符合企业需求的冠名班,“订单”式培养企业所需人才,争取把企业的需求作为学校办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2.校企资源共享。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去企业进行教学实习或顶岗实习,以企业为实习基地,采用企业现有的设备和设施进行教学和实验。实习期间可以帮助学生定位,认清并发挥其自身的优势,为今后顺利地进行工作做好铺垫。同时,实习期间设计出的软件和产品能为企业创收,共同盈利。

总而言之,中职学校计算机人才的培养模式必须以操作技能培养为核心,以就业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的需求,适应当今形势的发展,采取正当的措施,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的实用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师海 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建设[J].都市家教,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