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肺康复护理

心肺康复护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肺康复护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心肺康复护理范文第1篇

老年人肺结核的发病率高及诱因:因老年人免疫力能降低,机体对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下降,加之呼吸道生理改变――弹性降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通气/血流比值改变。以受凉或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诱因,冬春季发病为主,病毒和细菌易在干燥的空气飞沫中传播,而且老年人体质差,适应环境改变能力低,易诱发肺结核。

老年肺结核多在原发病基础上:临床表现了典型不易被发现,病情延误,病程长。因原发病为慢性支气管炎、咳痰、喘症易被忽现。因老年人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激素分泌减少,气道上皮萎缩,局部防御机能下降,且因其年老体弱,咽喉部的咳嗽反射动作不完全,排痰不畅,故分泌物反复刺激气管平滑肌使之痉挛,使肺结核病变消退缓慢,病程延长。

老年人肺结核并发症较长:因为老年人肺结核多患有复杂的基础疾病,抵抗力低,同时由于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造成菌群失调,结核病的复杂,抗病药物的反复使用,耐药性增加,而其他的激素药物和免疫调节剂的应用不规律,使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且应用大量药物增加了肾毒性,导致肾功能不全,同时老年人肺结核期营养状态差,易并发电解质紊乱,因而老年人肺结核易复发也体现了并发症这一点。

老年人肺结核治疗用药要慎重而全面

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改变,其肝肾解毒排毒功能减退,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缓慢,易蓄积引起中毒,故慎重选择药物并观察血药浓度,积极全面用药。除一般止咳、祛痰外,还要给予支持疗法,增加营养,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且要调整水电解质平衡,避免因进食少,消耗增多而引起的水及电解质紊乱。同时全程联合、逐量规律抗结核用药,并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以及时终止及调整用药。

老年人肺结核病人康复指导

出院用药指导:①嘱病人完成全程化疗:定期去医院复查,了解病情及对同时联合用药的相互反应,药物的毒副作用是否会对病人造成身体上的损害,监测药物疗法的有效性,以防耐药,影响治疗效果。②训练自身服药能力:形象标记法,在服药容器上利用不同的标记符合代表了口服药方法、次数、剂量等。服药标法:利用不同的颜色,如红、白、蓝代表早、中、晚三次。用机械闹钟或定时的电子表提醒,自己服药。③加强用药的健康指导:老年人记忆力减退,对药物不了解或一知半解,忽视规定用药的重要性和联三服药种类等原因造成漏服、误服、忘服、多服和不按服时间乱服,而引起不良反应,因此要仔细向病人解释用药目的、药物的名称、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服药的时间及间隔的时间、用药的方法、期限及用药的禁忌证等。以醒目的颜色标示用药时应注意的事项,以达到安全用药的目的。

饮食指导:因结核病是一种消耗性疾病,必须配合营养支持,早日恢复健康。总热量及营养素:老年肺结核病人在卧位休息的时候,平均每天需2500~3000kcal总热量,较一般不从事体力劳动的健康人高出一些。这是因为肺结核病人有发热、出汗、渗出等额外消耗,必须加以补足的缘故,蛋白质也必需增加,体重每千克每日至少供应2.0g,对老年人肺结核病人给予营养以补充消耗,积贮能量。营养中糖类和脂肪是产生热主要源泉。维生素则是维持人体各种生理功能,并协助各种营养素发挥作用;无机盐类在人体构造上是必需的,同时还有调节生理作用功能。水分占人体体重的63%,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肺结核病人每天饮食中不但需足够的总热量,还需有足够的营养素,包括增加蛋白质、维生素以及无机盐类的供应。

锻炼指导

步行锻炼心肺,步行有助于改善,心血管系统包括心肺、动脉和静脉的功能,步行能使血管弹性增加,物别是腿的持续运动,可促使更多的血液回流到心脏,由于步行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同时增加了肺活量,从而吸收更多的新鲜空气,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步行锻炼者心肺工作效率,有利于促进机体新陈代谢。

步行可以强肌壮骨,步行锻炼有利于维护人体钙的平衡,保持骨骼健康,由于步行时全身肌肉和关节都参加了活动,这样不仅疏通了经络,而且也使骨骼肌肉得到了锻炼,关节也变得更灵活了,步行的实践证明,爬楼梯是保持骨骼和肌肉强健的最佳方式。

老年肺结核病人自身心理护理

老年性结核病人的心理:结核病是一种慢性疾病,这种病人是因各种原因引起疾病并遭受病痛长期折磨的病人,这类病人常因此产生异常心理反应,内向投射的结果,可使一些患者产生心理忧郁、淡漠、丧失信心甚至,自杀、外向投射反应结果,则可使病人产生烦躁、愤怒、无端反抗。

自身心理护理咨询:心理护理咨询包括:①调动病人的积极性激起他们的康复迫切愿望。通过咨询正确认识疾病,了解自身抗病有力和确定自己存在价值,认真自身心理护理潜力,促进病人康复。②解除病人对治疗康复的疑虑,端正态度树立信心,争取早日康复。③使病人认真自身心理护理与疾病康复的相互关系,不仅促进该疾病康复而减少并发症。

老年结核病人康复期应克服不良心理:①习惯依赖心理;②急于求成心理;③固执保守心理;④悲观恐惧心理;⑤重治轻防心理。这些不良心理是康复的一大障碍。

心肺康复护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康复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动脉血气, 呼吸功能

中图分类号:R81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0-028-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多发且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晚期患者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的特征。其发病原因是,肺对空气中有害气体、有害颗粒的异常炎性反应以及体内蛋白质系统出现失衡。近年来,大气污染日益加重,COPD发病率明显提高,由于其具有病程长、疗效差、痛苦大、易复发及并发症多等特点造成治疗较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其家庭的经济负担。目前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若对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康复护理,可适当延缓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2年7月到2013年7月符合诊治指南的相关诊断标准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40例,排除痴呆及合并肝、肾、心、脑和代谢等器质性并发症。其中男85例,女55例,年龄最大85岁,最小48岁,平均年龄61.5岁,平均病程11年。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增加康复护理,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咳痰方式、饮食及输液等方面。具体如下:

1.2.1健康教育及指导:对患者讲解发病机制、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吸入性长效抗胆碱能、皮质激素等治疗药物干预的效果、康复治疗的作用。指导患者进食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并选择低糖食物,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

1.2.2 心理护理: COPD是慢性疾病,易复发,致患者出现精神紧张、焦虑、失望等负面情绪,易对治疗失去信心,应给予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理解。心理状态的好坏影响了人体内在的康复能力和机体免疫力。心理护理要求细心观察患者心理反应,鼓励患者表达并注意倾听患者心理感受,给予正确的引导,并指导家属关心体贴患者,从而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

1.2.3 饮食护理: COPD患者的饮食要求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高蛋白及适量微量元素。并要求多饮水、忌饮酒。吸烟会增强支气管粘膜组织损伤、痉挛,加重病情,因此绝对忌吸烟。

1.2.4 咳嗽及排痰方式:鼓励患者每2小时深呼吸并咳嗽1次。痰液不易咳出的,采用叩击式排痰。方法是五指并拢,掌心微弯成空心掌,迅速且规律的叩患者胸背部,目的是使呼吸道分泌物脱落易排出,叩击时注意观察患者排痰、面色及呼吸情况,不适应即停止。经常变换利于痰液排出。

1.2.5 呼吸锻炼护理: 主要包括: 缩唇式呼吸锻炼、腹式呼吸锻炼、呼吸体操、运动锻炼等。呼吸锻炼可增强腹肌、膈肌、下腹部肌肉等相关呼吸肌活动能力,降低呼吸肌疲劳的发生,减少肺泡膨胀程度,减少残存气量,从而改善肺通气功能。

1.2.6 输液护理: COPD并发感染患者须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临床抗生素用法是2次/日或3次/日。若避免反复穿刺,宜采用0V 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减轻痛苦。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进行动脉血气和呼吸功能的监测,血气指标有: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呼吸功能指标:一秒率(FEV1/FVC)、气峰流量(PEF)、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

1.4 统计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x±s)表示,采用t 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血气变化

经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的血气指标PaO2 、SaO2和PaCO2较对照组显著改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肺功能变化

经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FEV1/FVC、PEF、MMEF、FEV1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COPD是种中老年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当前,药物治疗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主要方法,可药物治疗不能阻止疾病进行性进展,同时长期服药给病人及家庭造成巨大心理和经济压力。通过开展康复护理,出发点是从发病机制入手,增强肺呼吸功能,改善病人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对COPD患者开展肺康复护理方式有多种,包括健康教育及指导、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咳嗽及排痰方式、呼吸锻炼护理、输液护理。其中,呼吸锻炼护理通过用力呼吸练习,致呼气肌和吸气肌和辅助肌肉自动参与收缩,达到增加及锻炼呼吸肌群耐力,进而增强呼吸功能目的。此外还有一种运动锻炼的方式也是开展康复护理的重要内容,在此病程中,骨骼肌的功能降低、消耗以及心肺功能降低是造成患者运动耐力、活动能力日渐降低的重要原因,对患者生活质量亦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适当的运动锻炼也是康复护理的一个部分,比如说扫地、种花等较轻的家务是可以参与的。

总之,COPD病程长,进行康复护理是个长期、系统的过程,任务艰巨,科学合理的康复锻炼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和呼吸功能,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需持之以恒、长期坚持。

参考文献:

[1] 关丽婵,陈美珠,赵娟娟,等.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肺康复护理研究 [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2):333-334.

[2] 孙芳艳,钱培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综合肺康复方案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8):755-757.

心肺康复护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漏斗胸患儿;术后康复;护理原因;对策

漏斗胸骨是以剑突为中心的胸骨体及相应的肋软骨向后凹陷呈漏斗状,使胸骨和脊柱间的距离短缩,使心肺受压而功能受损,除存在心肺功能损害外,也有心理健康问题,且在较大的儿童中表现更为明显[1]。为达到术后整体康复的目的,我院对儿外科25例患儿术后影响康复的因素进行分析、统计,以探讨出更好、更有效的护理方法。

1 临床资料

我院外科从2003年4月至2006年5月收治漏斗胸手术患儿25例,年龄5~13岁,平均8岁。胸壁凹陷深度3~4 cm,心肺均有受压症状,均采用胸骨抬举术。其中术后仍有明显心理障碍者8例,占32%;发生肺部感染和肺不张者5例,占20%。住院时间为16~28 d,平均21 d。

2 原因分析及对策

2.1 心理障碍 调查结果显示,漏斗胸可影响到患儿生活的各个方面,除以前强调的生理损害外,还有明显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下,其个性心理特征较多表现为内向、孤独、固执、敌意与不安全感[1]。本组8例患儿主要表现为性格孤僻,表情淡漠,敌对情绪,不配合治疗。原因分析:①体型的异常改变;②生理上的缺陷使其活动能力低下,社会接触面变小;③发育差,消瘦,虚弱;④社会对患儿存在一定程度排斥或不认同。护理方法:①责任护士多与患儿沟通交流,用温暖的语言感染患儿,拉近护患距离以取得信任;②找出患儿错误的认知,取得家属的积极配合,共同改善患儿的不良情绪;③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向家属及患儿讲述术后的预期效果。树立患儿信心,主动配合治疗。

2.2 肺不张和肺部感染 5例患儿发生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的时间为术后3~5 d。临床表现为:呼吸费力、闷气、咳嗽,发热T>38.5℃,WBC>10×109/L,肺部听诊湿音,呼吸音低下或部分听诊区呼吸音消失。X线胸片显示肺部炎症病变,原因是:①术后卧床,活动量小,同时胸式呼吸活动受限,易发生肺不张;②术中由于全麻插管引起气管黏膜刺激性损伤,胸腔打开,胸膜的完整性被破坏,长时间的卧床,都可以使呼吸道的分泌物增加,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的几率增大[2];③伤口疼痛,咳嗽无力,分泌物坠积,极易并发肺部感染。护理措施:①首先向患儿讲述术后肺功能锻炼对预防肺炎和肺不张的重要性,增强患儿克服困难的勇气,以取得积极配合;②术后1~2 d摇高床头30°,训练憋气式吹气球,3次/d,5 min/次;③指导进行有效的咳嗽、排痰,由于伤口疼痛,每次咳嗽时或每次雾化吸入后,用双手掌侧面固定患儿胸壁两侧,鼓励用力咳嗽;④定时翻身、叩背。

2.3 术后缺乏正确锻炼 术后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姿势畸形,如含胸驼背、罐状腹,手术本身不可纠正,其矫正方法需通过功能锻炼,为使术后胸壁畸形矫正良好,措施为:①鼓励患儿术后第4天下床活动,行走时保持直立姿势,挺胸,手术7 d后,督促患儿靠墙站立,3次/d,30 min/次[3];②出院后仍坚持扩胸运动;③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3个月后适当体育锻炼;④出院后3个月、6个月来院复查并指导训练。

3 讨论

漏斗胸导致患儿躯体形象的改变对患儿心理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为达到整体康复的目的,促使术后心理和生理的康复,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应用行为训练和心理医疗方法,开展对外科手术康复的影响的研究,均取得满意的效果。在对漏斗胸患儿进行手术矫治时,也应注意予以心理上的治疗和护理。本组患儿通过有效的康复训练及心理护理,出院前肺部并发症均痊愈,术后1年取出克氏针后,无反常呼吸、肺炎、肺不张的发生,经出院后1年的随访得知, 8例患儿的脾气、性格、日常活动和正常儿童无差别,学习成绩比术前有明显提高,躯体形象恢复满意。

参考文献

[1] 刘文英,王永刚,唐耘熳,等.漏斗胸患儿身心健康调查.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2):178-179.

心肺康复护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护理;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0(c)-0147-0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COPD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至2020年将位居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5位[1]。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呼衰)是导致COPD患者住院最重要的原因,由于该病具有病程较长、疗效较差、较为痛苦、并发症多、需要反复住院治疗等特点,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危害患者健康,给患者造成严重的社会负担及经济负担。在当前的医疗水平下,COPD虽然是不可逆转的慢性进行性疾病,但积极采用综合性护理和治疗措施可以使疾病进展得到延缓。尤其在COPD稳定期采用综合性护理和治疗措施,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延缓减少急性加重次数,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同时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社会负担和经济负担。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呼吸内科2010年1~12月收治出院的COPD稳定期患者40例。诊断参照2007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稳定期标准,选择自愿接受临床护理与治疗者,年龄45~75岁。40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74岁,平均59岁,平均病程20年。

1.2 康复护理方法

1.2.1 相关疾病知识宣教

以COPD相关知识为重点,使患者及家属充分了解该病的治疗目的、主要病因、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有关知识,引导他们积极配合诊治及康复,减少急性发作,延缓病情进展,改善呼吸功能和生活质量。

1.2.2 心理护理

COPD患者病程长、反复发作、疾病缓解率低、痛苦程度较高,有的患者丧失工作及生活能力,甚至生活不能自理,非常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悲观等不良心理[2],个别患者甚至感到恐惧和绝望。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针对患者病情及心理特点,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心理状态,加强与患者的有效沟通,了解恐惧不安的原因,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介绍类似疾病治疗成功的病例,强调坚持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及时给予精神安慰、心理疏导,稳定患者的情绪,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面对生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缓解焦虑、恐惧的心理。同时做好家人及亲友工作,调动各种社会支持系统,鼓励他们给予患者精神安慰及物质关怀,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保证治疗方案的顺利实施。

1.2.3 饮食与营养

COPD患者大都食欲不振,饮食量减少,吸收功能下降,加上呼吸肌功能增加、发热等因素导致能量消耗增多,机体处于负代谢,比正常人更容易发生营养不良[3],时间久会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常因感染导致急性加重次数增加,住院次数增多,生活质量下降,严重的导致呼吸衰竭。因此,加强营养治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尤为重要。根据病情及饮食习惯给予富含蛋白质、维生素、低糖类、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预防营养不良及呼吸肌疲劳的发生,对高碳酸血症者适当控制糖类的摄入量,以免加重二氧化碳潴留,少量多餐,避免油腻、辛辣和易于产气的食物,保证患者得到合理营养,以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鼓励便秘者多进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对心、肝、肾功能正常的患者,鼓励每日饮水1 500 mL以上[4],以利于维持呼吸道黏膜湿润,有助于稀释痰液,易于咳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1.2.4 家庭氧疗

家庭氧疗(LTDOT)是指患者脱离医院环境后返回社会或家庭而施行的氧疗[5],是最能影响COPD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家庭氧疗能够有效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改善组织器官的缺氧状态,增加组织供氧能力,稳定和降低肺动脉压,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呼吸困难,而且还可阻断或延缓COPD向肺心病发展的进程和速度,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减轻红细胞增多症,预防夜间低氧血症,改善睡眠质量,预防肺心病和右心衰竭的发生,减少住院次数和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长期氧疗能延长COPD患者的生存期,降低病死率。家庭氧疗的指征:经过戒烟、胸部物理疗法和药物治疗后处于稳定状态的COPD患者,休息状态下存在动脉低氧血症,即呼吸室内空气时,其动脉血氧饱和度

1.2.5 家庭无创正压通气

1.2.5.1 家庭无创BIPAP机械通气是治疗稳定期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有效措施,使大部分呼吸衰竭患者避免气管插管,保护气管的防御功能,缓解呼吸肌疲劳,全面地改善心肺功能,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长期实施家庭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能够有效减少急性加重次数和降低病死率,同时缩短住院时间,大大降低住院费用。

1.2.5.2 无创BIPAP治疗适用于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每年反复多次因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而住院抢救,特别是每次急性发作需机械通气救治者。

1.2.5.3 选用无创BIPAP呼吸机,选择S/T模式,吸气压力(IPAP)12~20 cmH2O,呼气压力(EPAP)3~5 cmH2O,呼吸频率12~16/min,经口鼻面罩进行通气治疗,氧气通过面罩附加孔传递。根据患者脸型特征选择合适的面罩,避免面罩漏气,头带压力要适当,将不适感减少到最低限度,同时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根据血气分析指标,调节呼吸机压力参数,当患者呼吸困难减轻、呼吸频率减慢、动脉血氧饱和度>90%,且患者和家属熟练掌握呼吸机操作要领后,可带机出院。在家应用呼吸机通气治疗以夜间和午休为主,每天累计通气时间≥8 h,其余时间尽可能经鼻低流量吸氧1~2 L/min(用氧气瓶或家庭制氧机)。

1.2.6 呼吸康复锻炼

引导COPD患者正确进行呼吸操锻炼是增强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增强活动能力、扩大活动范围、预防呼吸肌疲劳和呼吸衰竭、延缓肺功能恶化、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途径。呼吸操锻炼常用的方法是腹式呼吸和缩唇呼气。腹式呼吸通过腹肌主动舒张与收缩来加强腹肌运动,有利于提高通气量、减少耗氧量、减轻呼吸困难、提高运动耐力。缩唇呼气能够有效防止呼气时小气道过早陷闭,提高支气管内压,有利肺泡气排出[5]。指导患者正确掌握具体的锻炼方法。

1.2.6.1 腹式呼吸,也称膈式呼吸,是靠腹肌和膈肌的收缩而进行的呼吸。动作要领:取坐位或半卧位,上身肌群放松做深呼吸,左、右手分别放在腹部和胸前,吸气时用鼻吸入,腹肌舒张放松,尽力挺腹,同时膈肌收缩,位置下移;呼气时腹肌收缩,腹部内陷,膈肌松弛回复原位。训练初期每次10~15 min,每分钟呼吸7~8次,每天2次,熟练后可增加次数和时间,形成自然的呼吸习惯。此法能够有效增加体内氧量、排出体内残气。

1.2.6.2 缩唇呼吸采取“吹笛状”呼气法[6],用鼻吸气用口呼气,吸气时最大限度吸入空气,呼气时将嘴唇缩成吹笛状,让气体通过缩窄的口形缓慢呼出,同时收缩腹部。吸呼时长之比为1∶2或1∶3。

1.2.6.3 有氧耐力训练[7]。每天有计划地进行运动锻炼,如定量步行,登楼梯、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练习气功等。每次30 min,以不感到疲惫为宜。此法有助于增加肺活量、肺总量、肺泡通气量。

1.3 评价指标

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估干预前后1年内患者的呼吸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生活等指标,同时对干预前后1年内患者急性加重次数、住院次数、肺功能指标进行对照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定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应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圣乔治问卷调查对照

经过1年的护理治疗之后,40例患者中自诉咳嗽、咳痰、胸闷等呼吸自觉症状明显改善的24例,轻度改善8例;活动受限明显改善29例,轻度改善10例;疾病影响生活明显改善28例,轻度改善11例。见表1。

2.2 干预前后对COPD患者影响情况调查对照

急性加重次数明显减少,由原来的平均4.8次降到平均2.7次;住院次数明显减少,由原来的平均2.1次降到0.8次;肺功能指标有所好转。见表2。

3 讨论

通过对COPD稳定期患者康复护理观察,可以看出:科学合理的综合护理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不良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免疫能力,减少急性加重次数及住院次数,延长生存时间,降低患者的医疗成本和社会负担。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使其懂得预防引起疾病急性加重、减少急性加重次数的重要意义和主要方法。加强心理护理,能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精神痛苦,增强配合治疗、战胜疾病的信心。加强营养治疗,能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实施家庭氧疗和无创正压通气,能防止和减轻缺氧对心、肺、脑等重要器官的损伤,控制疾病症状,改善脏器功能。加强康复锻炼,可增强患者体质,提高呼吸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是COPD患者较为有效的康复方法[8]。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病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2] 张岚,杭小华,贾东梅. COPD患者缓解期长期家庭氧疗进展[J]. 护理杂志,2002,19(2):25.

[3] 陈淑红.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营养管理[J].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 19(9):404-406.

[4] 曾秀云,李咏文,骆丽玲. COPD 缓解期肺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J]. 现代护理,2006,12(29):2755-2756.

[5] 金奕,孟宝珍,曹文眉,等. 三种吸氧方式对心肺疾患患者氧疗效果的临床研究[J]. 天津护理,1999,7(2):1-2.

[6] 范小辉,李淑媚. 护理干预对肺结核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缩唇呼气锻炼的作用[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21):110-112.

[7] 林晓静,李亚洁,高秀芬.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非药物管理策略[J]. 护士进修杂志,2005,20(4):317-318.

心肺康复护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COPD康复期;家庭护理干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慢性疾病。COPD是全球范围内引起慢性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由COPD造成的死亡排在疾病死亡原因的第4位,预计在未来的几十年这种形式更加严峻[1]。该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之一,由于其反复发作,不仅需要很高的治疗费用,而且严重影响老年人各种日常生活,导致生活质量下降,也给家庭成员工作、生活带来影响。因此,加强COPD老年患者康复期家庭护理干预,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治疗费用,是家庭和社会的需要,也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我们通过对COPD患者出院后康复期进行家庭护理干预和康复护理,观察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1临床资料

选择的患者是2008年3月—2009年4月在本科住院的COPD 患者80例,男50例,女30例;年龄52~80岁,平均年龄68.24岁,其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2007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排除肺癌及其他肺部疾病。

2方法

(1)科室选派专业的医生和资深护士成立COPD出院康复期家庭护理干预小组。患者住院时认真做好各项资料护理评估,包括日常生活习惯、家庭住址、联系电话、文化程度、心理状况、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和家庭经济情况等,建立联系档案。(2)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家庭护理干预组,每组40例。两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情轻重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根据Lawton和brody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两个组进行评估。该表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躯体生活自理表:如厕、穿衣、梳洗、行走和洗澡;二是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打电话、购物、备餐、做家务、使用交通工具、服药和自理经济。以上设项目得分为1、2、3、4分(1分是自己完全可以做,2分是有些困难,3分需要帮助,4分是根本无法做),得分越低自理能力越强。生活满意指数(LSIA)是对生活质量有关的20个问题进行回答,可在(同意、不同意、其他)做答,得分按表中规定分值(1、2、3分)将其相加,得分越高说明对生活质量越满意[2]。两组在分组之前的日常生活能力、生活满意指数、住院时间、住院经济费用见表1。表1两组在分组之前的日常生活能力、生活满意指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

3家庭护理干预

3.1疾病发病原因和诱发因素的教育定期上门和电话宣教COPD的发病因素和诱发加重因素,动员家庭成员和患者一起参加学习,指导家庭成员协助患者戒烟,保持室内空气洁净,减少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吸入,让患者尽量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3.2心理护理干预COPD患者由于疾病反复发作和进行性加重,同时某些药物的影响,患者心理变化较大,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我们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保持有效的沟通方式,在电话里和上门访视时根据其心理变化鼓励其保持良好心态、乐观情绪,积极配合康复期的治疗,同时动员家属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给患者热情关怀鼓舞,让患者消除因疾病影响家庭经济、生活的顾虑,以开朗、乐观心态对待疾病。

3.3饮食调理干预营养不良是COPD常见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健康、疾病的预后起着决定性作用。Sahebjami等研究发现,低体重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发生率和程度明显高于正常体重者,而营养状况得到改善的COPD患者,其肺功能指标有了显著性提高[3],每次家庭访视时通过和家庭成员的沟通了解患者的饮食状况,纠正其不足,帮助和指导家人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营养计划,鼓励、督促患者配合食疗,有利于疾病康复。

3.4呼吸方法训练和有氧运动呼吸方法训练有卧位和坐位训练,根据患者的体能和病情决定,3次/d,5min/次,共15min。呼吸要自然,不能强呼强吸,熟练后要应用到日常生活之中,使之成为自然呼吸的方式[2]。主要方法有缩唇呼吸法、腹式呼吸法。在坚持这两种锻炼法的同时,根据患者的情况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呼吸操的锻炼,包括四肢和胸廓运动,对提高和改善全身心肺功能有很大的帮助[2]。有氧运动选择步行、慢跑、踏车、园艺、家务、太极拳、广播体操等,运动量宜从小开始,量力而行,逐渐增加运动耐受量。在运动时请求家属配合陪同,以防意外发生,并告诉家属应急处理措施。

3.5长期家庭氧疗(LTOT)LTOT对COPD患者慢性呼吸衰竭者可纠正低氧血症,缓解肺功能恶化,改善呼吸困难等心肺症状,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改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身心负担、减少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氧流量为1.0~2.0L/min,吸氧时间10~15h/d。目的是使患者在静息状态下达到PaO2≥60mmHg或使SaO2≥90%。反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LTOT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定期检查氧疗设备性能,保证上氧安全。

3.6长期规律用药在COPD康复期,坚持用支气管扩张剂长期规律治疗是目前药物治疗最有效的方式。这类药物主要有沙丁胺醇、沙美特罗等,定期通过电话和家庭访视了解患者用药情况,并及时把情况反馈给医生,遵医嘱指导患者用药,让家人督促患者根据医嘱合理用药,防止盲目、乱用抗生素。

4结果

见表2。表2两组干预后日常生活能力、生活满意指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

5讨论

COPD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疾病,使肺功能进行性受损,症状进行性加重,需要反复住院治疗,影响家庭经济,给患者造成身心痛苦,导致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满意指数下降,给家庭、个人带来影响。我们通过康复期的家庭访视、家庭护理干预,动员家属一起配合我们从心理护理、饮食治疗、呼吸训练、有氧运动、长期规律用药等方面指导患者,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提高其运动耐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从干预组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来看,时间缩短,费用减少,也减轻家庭经济压力,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有利于疾病康复。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的加重,COPD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怎样做好康复期的健康指导有待我们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王辰.呼吸病学新进展.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9:2.

相关期刊更多

心肺血管病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中国临床医生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