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康复护理工作总结

康复护理工作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康复护理工作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康复护理工作总结

康复护理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1.1一般资料医院共组建6个专业小组,专业小组成员共114名,护理人员102名,其中主任/副主任护师6名,主管护师53名,护师36名,护士7名;临床医生10名,其中主任/副主任医师7名,主治医师1名,主任药剂师1名,营养师1名;医务部主任、护理部主任各1名。学历:硕士及以上13名,占11.40%;本科59名,占51.75%;大专42名,占36.84%。

1.2方法

1.2.1专业小组的建立护理部公布专业小组类型及人员要求:大专学历且从事肿瘤护理工作满5年,本科学历且从事肿瘤护理工作满3年,硕士学历且从事肿瘤护理工作满1年,热爱专科护理工作、爱岗敬业、工作表现优秀,有相关专科培训证书者优先。选取标准为自愿参加、具有相关专业实践经验和从事该实践领域的临床护理工作,原则上同一专业小组每个科室1名。根据肿瘤患者综合治疗临床护理服务需求,选取专业性强、需求高、有一定专业知识技能基础的6个领域优先发展,包括肿瘤放化疗、静脉输液、伤口-造口-失禁、疼痛-姑息、肿瘤康复与健康咨询、肿瘤患者营养支持。发展原则为先培训再实践,成熟一个运行一个。根据专业和管理能力选取科护士长或护士长任专业组长,获得专科护士培训证书的护士任副组长,高年资本科生或研究生任秘书,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相关临床专业科室的护士名数,根据专科特点邀请医学及医技相关专家加入。护理部、医务部负责对所有专业小组进行发展支持和运行管理,如授权与操作者资质管理、多学科合作的工作流程再造等。医疗医技合作专家承担专业小组的专业培训、会诊与技术指导、照护合作等工作。专业小组组长负责制订每年的工作目标、计划、总结,负责小组日常工作的开展、问题协调,必要时护理部予以支持。护理部建立“专业小组工作记录本”,附有专业小组管理制度、组织和工作职责、工作计划,主要记录工作开展情况,包括对全院的专业服务支持,例如:培训、新技术与科研、对外学术交流;规范和提高专业护理质量,如制订和更新专业规范,进行专项质量检查;为住院患者提供专业照护,参加护理专科门诊为出院患者提供专业服务。

1.2.2专业小组工作内容①肿瘤放化疗专业小组负责为全院提供肿瘤放化疗护理的专业支持,包括制订放化疗护理专业规范,例如:化疗药物使用操作流程、制作化疗健康教育视频,指导化疗新药、放疗新技术使用的护理;开展放化疗护理专项质量检查;提供放化疗护理问题会诊,参与疑难患者照护等。②静脉输液专业小组建立集束化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和管理,由专业小组全面承担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维护、质量管理、静脉输液新技术和科研开展等工作。③伤口-造口-失禁专业小组负责全院慢性伤口(含癌性伤口、放射性皮肤损伤等)、外科疑难伤口的会诊和处理,压疮质量管理,各种造口患者的护理、疑难问题会诊等。④疼痛-姑息专业小组负责推动全院癌痛和术后疼痛规范化治疗工作开展,制订医院癌痛护理常规,规范疼痛评估、处置、观察和记录;参与癌痛患者多学科会诊和跨部门问题的协调解决等。⑤肿瘤康复与健康咨询专业小组一方面在全院推动肿瘤患者快速康复服务,同时与四川省肿瘤防治办公室癌症康复中心合作建立与发展“阳光之家”“聚爱沙龙”等组织,设立肿瘤患者健康咨询与心灵关怀部,开展防癌健康教育、肿瘤康复及心灵关怀等服务,为新确诊患者、手术及放化疗等治疗前后,康复期或肿瘤晚期姑息治疗阶段患者和家属提供心理支持。⑥肿瘤患者营养支持专业小组开展肿瘤营养护理专业培训,营养咨询、营养并发症护理和肿瘤治疗中营养评估与支持护理等工作,在进食障碍的放化疗患者中推广早期胃管给予营养,食道癌等重点患者营养干预等。

1.2.3整合照护临床实践方式护理部在原护理会诊制度的基础上制定整合照护工作模式:整合照护患者申请标准包括“特大疾病、病情不稳定、发生合并症、原护理措施无效或问题进展、有医疗护理争议、医护人员主动申请”等。由责任护士向护士长及主管医生讨论决定患者是否需要申请整合照护,科室可直接向相关专业小组组长提交照护申请,由专业小组组长(必要时由护理部)协调专业小组参与患者护理。接受整合照护患者的护理结果定时在专业小组内讨论分享,并做好病例和沟通信息记录,每季度提交护理部,特殊情况及时汇报。责任护士与主管医生负责协调整合照护过程中医患沟通、签订知情同意书、照护措施调整与停止等。整合照护方式包括会诊、照护方案制订、直接参与照护、护理专科门诊等多种形式,根据患者的照护需求与健康问题决定。患者主管医生、科护士长及护理部对整合照护措施、效果和质量进行监控,确定照护方案是否需要修改或终止。专科护理门诊则为门诊治疗患者和出院患者提供肿瘤专科护理服务,如放化疗并发症护理与健康教育,静脉通路建立与维护、并发症处理等;造口-伤口护理,康复指导与健康咨询、心理疏导等。

1.3效果评价

1.3.1患者整合照护效果评价指标分析2009年前引发患者投诉(含纠纷)的主要原因是:对专科护理结果不满意。因此将患者接受整合照护效果评价指标确定为:护理投诉、患者满意度评分、表扬护士人数(包括点名表扬人数和表扬信、锦旗等)、医生满意度评分。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和医生满意度调查表均为我院医疗质量管理办公室根据《四川省卫生厅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制定,长期用于我院医疗护理质量管理。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包括患者入院时(3个条目)、住院治疗过程中(12个条目)、出院时(2个条目)及意见与建议部分(3个条目)4部分,共20个条目。前3部分均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从5分(非常满意)到1分(不满意)计分,总分100分,第4部分为开放性问题,包括“您认为本科室工作最好的护士是谁?”“您认为本科室工作质量有待提高的护士是谁?”和“请您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建议或意见”。该调查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66,各因子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50~0.932。医生满意度调查表包括医生对合作护士工作规范性和专业性、环境准备、工作态度、工作纪律、医嘱执行情况等的评价(20个条目)以及对护士的建议或意见(3个条目)。评价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从5分(非常满意)到1分(不满意)计分,分值20~100分。该调查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12,各因子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35~0.890。

1.3.2护理专科发展相关评价指标比较分析国内护理学科发展对护理专科的要求,将整合照护对医院护理专科发展作用的评价指标确定为:专科护理岗位数、获专科护理培训人数、专科照护患者例数、专科护士培训人数、继续教育项目和科研课题等。

1.4资料收集方法护理投诉、患者满意度评分、医生满意度评分为医院质量管理办公室日常质量控制指标,由办公室根据质量检查结果提供。专科护士岗位数为截止2009年底和2012年底由护理部、人事部、财务部共同确立的按专业岗位进行独立薪酬分配的护理专科岗位,获专科护理培训人数指获得专科护理培训证书的人数;专科照护患者例数为接受整合照护的患者数,2012年数据来源各专业小组工作总结,将2009年护理会诊数作为2009年接受专科照护患者例数;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培训专科护士人数、继续教育项目、科研课题立项等指标均为截止2009年底和2012年底护理部记录数据。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讨论

2.1整合照护可以提升肿瘤患者护理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开展整合照护后2012年护理投诉由2009年的9例降为零,患者满意度评分、获表扬护士人数以及医生满意度评分均有明显提高(P<0.01)。随着专业小组成员在放化疗副反应观察处理、伤口护理、心理支持与干预、康复护理、营养评估与干预等方面的专业护理能力不断提高,患者对临床治疗和康复的满意度也有明显改善,为护士送表扬信和锦旗的5例患者均为接受整合照护的病例,包括外科复杂伤口病例、放化疗严重副反应病例等。专业小组应用伤口负压治疗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等护理措施弥补了传统护理工作中解决专业疑难问题能力不足的缺点,与整合医学观和目前临床护理实践中重视多学科合作解决护理问题的作用是一致的。在临床实践中,每个专业小组进一步确立了专科实践的发展方向与临床工作目标,如进行化疗药物使用标准流程研究,放疗副反应护理专项检查;开展个体化癌痛评估和健康教育推广;对新确诊、肿瘤治疗前后、晚期肿瘤患者等开展主动访视等。形成了包括治疗协助、症状控制、满足精神心理需求、提高社会适应等多方面的专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各科室的专科实践优势并加强医护、护护间的联系和沟通。

康复护理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内科护理;品牌课程;设计思路

内科护理一直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点课程,作为国家级、省市级精品课程,对其研究也很深入。但到目前为止,能充分体现针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体现理实一体化的相关内容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和临床还有很大的距离。内科护理品牌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旨在突出实用性。紧密联系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重构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方便护生学习,使课堂教学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教学有机融合,打造“六个一流”,即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和一流的实训基地。本文简要介绍内科护理品牌课程开发与建设的设计思路,现汇报如下。

1课程建设的理论依据和现实问题

内科护理作为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旨在使护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及内科护理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能熟练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根据新的教学大纲要求,护生的培养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护理岗位需求为标准的,要与护理岗位要求相符合,护生毕业当年就考取护士执业资格证,凭证上岗,因此护理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近几年的内科护理教学中,我校护理教研室通过教学方法改革,基于内科护理工作过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引领,设计教学过程以及更新实验设备,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使得中职护生在毕业当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大大提高,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但在专业教学实践中仍需不断完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课改教案、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复习题、师资建设、教材等。

2课程建设目标

课程建设尤其是品牌课程的建设是学校教学建设的基础,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学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中心环节。虽然目前广西区域内众多中职学校如火如荼地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但全区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品牌课程建设极少。内科护理课程的内涵是以对护理对象的整体护理为线索,将内科护理专业知识及专业实践技能与内科治疗技术、基础护理技术相结合,从而形成内科护理课程内容。通过护理专业内科护理品牌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积极开展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专业教学体系改革,力争使本课程在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质量、学习质量、评价标准等方面达到广西区级品牌课程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在区内同类中职学校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把护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职业能力,能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能够从事临床护理、家庭或社区护理以及保健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课程建设的设计理念

内科护理品牌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要遵循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原则,依据“基于工作过程、融入实际工作情景”的课程观,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相关的职业技术标准和职业素质标准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融入教学中,设计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让护生通过完成具体任务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体系,增强护生的直观体验,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全面体现本课程的教学内涵,始终贯穿整体护理理念,体现人文关怀,最终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与工作相结合、课堂与临床一体化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4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4.1教学内容建设

教学内容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涵盖职业标准,根据内科护理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遵循护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按照必需、够用、适用及符合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的原则整合教学内容。本课程包括呼吸内科疾病患者的护理、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的护理、消化内科疾病患者的护理、泌尿内科疾病患者的护理、血液内科疾病患者的护理、内分泌及代谢疾病患者的护理、风湿免疫科疾病患者的护理、神经内科疾病患者的护理、传染病患者的护理9个学习项目,所有学习任务的确定以行业专家对内科护理岗位所进行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结果为依据。课程内容的选取按照满足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的原则,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了专业岗位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1]。

4.2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体系建设

广泛运用多媒体和现代信息化技术,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微课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等方法引入内科护理教学过程中。例如,基于内科护理工作过程开展项目教学,以典型病例的工作任务为引领创设学习情境进行教学,以资料收集—护理计划—护理实施—评价与反馈的学习过程组织教学,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案例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真正做到以护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讨学习为主的有效教学。内科护理品牌课程体系的建立对考核标准和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其考核应具有全面性、整体性,以护生学习新知识及拓展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低作为主要考核标准,建立一个灵活、实用、多层次的考核体系,全面地评价护生的专业水平[2]。要探索建立更科学的考核体系,就不能固守传统的闭卷考核方式,更不能固守程式化的考核内容。考核过程要围绕培养护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个中心,课程考核从形式到内容都要体现护理职业素质与专业技能的培养,采用阶段考核、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并重的立体考核形式,将校内考核(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与岗位考核、护生自评与互评、发展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相结合,这样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4.3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品牌课程建设的根本,是首要任务[3]。本课程教学团队共有10名教师,其中7人具有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和中职教师资格证书,高级职称4名,研究生学历6名,新老结合。为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建设导师制度、师徒结对制度,为每位青年教师选派教学经验丰富、学术造诣较高的指导教师,制订培养计划,从备课、授课、实训带教等环节悉心指导。通过区内外各种培训和参与医院临床实践、积极联系知名专家前来指导等措施,提高教师的科研和教学能力。结合学校现有人事管理机制,到2016年底,建成一支适应学校办学规模、满足教学需要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建成师德高尚、结构合理、教学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4.4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也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保障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条件。结合培养目标和本专业覆盖的职业岗位需要,适应地方护理行业需要,以“十一五”规划教材体系为基础,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重组教学内容,注重教材的先进性、科学性和教育教学适用性,树立品牌意识,开发建设有特色的、能体现教学改革成果的、按整体护理程序编写的案例版理实一体化《内科护理》校本纸质教材。其是以网络建设和学科专业网站建设为依托,集电子教材、网络课件、网络课程、实验教程、习题集、试题库、电子教案、系列参考书和辅助教材等于一体,能满足实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一流立体化教材。建立网络在线学习平台,实现内科护理网络教学,做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4.5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是中职学校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必备条件,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我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4.5.1校内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

我校在校内实训室的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投入一千多万元,建立健全多媒体示教室、内科护理技术实训室、急救技术实训室、助产技术实训室、儿科护理技术实训室、康复护理技术实训室、模拟手术实训室,购置了多参数心电监护仪、全无线遥控高端临床护理模拟人、护理健康评估模拟人、全自动起立床等大量先进的医疗、护理教学仪器设备,设备水平达到区内一流,形成了仿真的职业环境,护生能在校内完成内科护理常用技能的训练。每台重大设备都有使用记录及维护保养规定,责任具体到人,管理科学规范,使实验实训项目开出率达到100%。

4.5.2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

校外实训基地是中职学校实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职护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是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平台。基地除了作为实训教学、职业素质培养、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等平台外,还是开展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就业指导、服务社会等工作的多功能场所。在南宁市卫生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南宁市内5家医疗单位成为我校护理专业临床见习、实习教学基地,有专门的教学组织和带教队伍,全面负责护生现场实训教学。院校合作,统一管理,共同进行课程开发、教材编写、课题研究等,为护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场所及就业机会,也为教师实践活动提供了场所,使护理人才的培养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

4.6教学管理建设

教学管理是倡导优良教风和学风、规范教学行为、保证教学秩序、促进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我校建设有一套完整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及一个畅通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证了护理专业教学工作顺利高效地开展。实行品牌课程主持人负责制,引领大家做好课程教学和科研工作,并负责管理。明确教师职责,严格日常教学管理,如青年教师师徒结对导师制度、每月一次教研活动、每学期两次的教学分析、作业全批全改制度,要求每一名教师上课前有教案、讲稿,期中有独立作业分析,期末有教学(课程)总结,年终有个人工作总结等。通过同行教师相互听课,教学观摩,护生评教,期初、期中教学检查,课堂质量评价等措施来落实教学质量监控,全面、持续地把质量建设贯穿在整个教学的全过程,收到了良好效果。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奖罚分明。做好课程建设规划,列出详细可行的建设内容和完成时间表,并按计划执行。

5课程建设的特色与创新

5.1校院合作,形成校院联合培养机制

在校院合作委员会的领导与指导下,与教学医院南宁市第一医院、南宁市第三医院、学校附属医院互动进行护生培养。护生入学后即可与医院联系,比如入学参观。在护生学习的整个阶段,特别是新生阶段,就要为护生树立起“护生”与“护士”的双重身份理念,这可以通过穿插实践环节和开展职业指导来实现。学校护理教研室与医院护理部共同参与内科护理品牌课程开发与建设的设计、教学计划及考核与评估标准的制订、教材的编写等。教学过程中派护理专家与学校教师一起参与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和辅导等。

5.2建立基于学习过程的护生质量评价体系

强调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引导护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力求突出“两个结合”,一是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将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二是突出职业岗位需求,将校内考核与岗位考核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包括自我评价、考勤、课堂提问、现场操作、课后作业、理论测验、作业、实训练习、情境演练、上岗学习考核;终结性评价包括期末(期中)理论考试、技能考核、实习出科考核、毕业综合考试,其中理论考试实行“教考分离”,试题覆盖培养目标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客观检测护生专业理论水平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技能考核采取学习领域临床护理技术项目个人必考与小组抽考结合的方式,根据行业职业标准要求制订评价标准,主要考查护生的操作技能、综合能力和团队精神,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上岗学习考核、实习出科考核与毕业综合技能考核在教学基地进行,由带教教师及所在科室护士长承担,完全按照岗位标准评分。

5.3将专业课程教学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接轨

在正常的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理念、知识点,介绍相应的考试方法。据《护士条例》的规定,积极实施“双证书”教育,一方面教学内容要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另一方面开办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前辅导班,提高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应考能力,使护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也能获得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证书,进一步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5.4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根据护理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工作流程,设计仿真的学习情境来实施教学,以小组学习、个人学习为主要形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方法。结合“院校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以护生为主体,让护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转变传统教学理念,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等方法,广泛应用多媒体和现代信息化技术。结合临床岗位职业能力需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使护生能具备临床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实现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教学过程与岗位工作过程的同步。

6结语

品牌课程建设充分体现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养培养的需要,课程教学突出临床实际应用与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相衔接、技能考核与临床内科护理技能操作需要相对接,将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作为内科护理品牌课程建设的努力方向。通过开发与建设内科护理品牌课程,可以全面提升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通过改革和创新教学手段,可以实现学校教学与医院临床的无缝对接,使护生在学校期间能真正学到社会所需的知识和专业技能,使他们毕业后真正成为社会用得上的专业技能型人才[4]。

参考文献:

[1]韦振飞.全口义齿精品课程建设实践与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9):123-125.

[2]韦振飞.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7):130-131.

[3]李银芳.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07(1):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