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八年级上册语文总结

八年级上册语文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八年级上册语文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八年级上册语文总结

八年级上册语文总结范文第1篇

一、反复诵读——汲取精华,厚积薄发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不仅仅是简单地让学生理解所学课文的内容,而应当是词汇教学、阅读教学与文章赏析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通过阅读真正起到让学生丰富知识、积累词汇、理清思路、激发灵感进而实现以读促写的作用。

1.注意在阅读前让学生积累词汇。教师应当将新词汇的教学放在阅读教学之前,以减少学生在阅读时的障碍,并在进行词汇教学的同时,还应当通过文本导入和图片展示的方式让学生提前了解阅读材料的背景知识,以提前将学生带入阅读材料所设定的情境中,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新目标英语2013版Go for it)Unit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这一章节时,我就先将engineer,scientist,collge,education,physical,relationship等新词汇用学生所学过的句子和词汇串起来先行讲解,并在这个过程中利用文本导入和图片赏析的方式让学习猜测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既扫清了学生阅读时的障碍,又提高了词汇学习的频率和效果。

2.注意在阅读时让学生掌握技巧。在词汇学习的基础上,就应该让学生进行多种模式的阅读,以切实把握文章内容。以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新目标英语2013版Go for it)Unit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中的sectionB为例,就可以让学生先进行通读以粗略掌握文章大意,然后再进行诵读以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入了解,并让学生在诵读之后总结文章大意、基本架构和写作特点,然后再让学生进行精读,让他们通过阅读,掌握文章所表现的思想、情感和技巧,从而在这样递进层次的阅读中增强语感、熟悉句式、积累有用的短语和句式,感悟英语文章的表达特点。最后再让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口头复述,以让学生在口头复述中形成良好的英语思维习惯。

二、以读促写——融会贯通,水到渠成

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是一个被动输入的方式,而在阅读之后指导学生写作就是让学生将被动输入的知识转变为主动输出了。所以,教师在进行完阅读教学之后就应该着手指导学生根据阅读材料进行仿写和创新写作,让学生将阅读输入的知识进行及时转化。

1.用书面仿写领会文章布局。指导学生以所阅读的材料为蓝本,转换文中出现的人物、结构、情境等要素进行仿写是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比如在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新目标英语2013版Go for it)Unit6 sectionB3a runner eats well的学习中,就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日常饮食套入文中进行模仿写作,比如“For breakfast,I eat...;for lunch,I eat...;for dinner,I eat...”。这样的英文短句的仿写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肯定不会觉得无法下手、无话可说。

八年级上册语文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 板书设计 英语教学 课堂参与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4-0050-02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受教育者一方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运用一定的科学方式,积极而又创造性地主动介入课堂教学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和提高素质的教学方法。它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法,对于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起着重要作用。从定义来看,参与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习者在课堂中的参与热情,提高学习者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迁移。笔者经过长期的实践、反思与总结,认为板书设计在提高课堂参与度方面,尤其是在提高英语课的课堂参与度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好的板书设计能恰到好处地体现讲述内容,是一种落实教学要求的艺术再创造。尤其是在初级英语教学中,板书设计的作用往往比老师讲解的效果还要好。如果说板书设计在语文教学中更具“纲”的特征,那么,在外语教学中则更具“路”或“桥梁”的特征。

一 板书设计在英语教学中具有的作用

1.从课堂的角度看,能使教学重点、难点突出

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和概括,为了体现一节课的精华,板书的内容都是经过教师的认真准备和细心的筛选,将最具代表性的、最重要的和最难以理解的部分板书出来,让学生可以反复看反复琢磨,以达到不断强化、加深印象的目的。板书可以使一节课的讲解部分变得更高效,从而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全面的合作练习。

2.从教师的角度看,能使授课更富层次感和逻辑性

板书是老师的“微型教案”,它体现了老师上课的思路,体现了课程的内在联系。如果板书设计合理,它就能够将课程内容有重点有先后地按照一定的规则呈现出来,使课堂有连续性和层次感。老师能更轻松地把握课堂节奏,观察学生的反应,使得课堂张弛有度,符合认知规律,从而更好地发挥出教师作为引导者与组织者的作用。

3.从学生的角度看,能引导思路,协助理解和记忆

板书是一座桥,若设计得好,学生就能顺利地通过它来理解难点、记忆重点,最后将其内化成为自身知识构成的一部分,完成知识的正向迁移。掌握了基本知识,学生就能在后面的合作学习环节中主动参与,积极反应。如果板书的内在逻辑性很好,他们体会到的就会是一种思维方式,经过长时间的接触,他们就能很快掌握老师的思维方式,理解教材的意图,自主地、能动地去学习。

二 中学英语教学中,板书设计体现的原则

1.分析教材,认真备课,高低有度

不同的课型就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特点就要有不同的教学思路,在教学过程中应有不同的教学重点。《新目标》英语中,每一单元都由A、B、SELF CHECK三部分组成。A部分主要讲授本单元的主要词汇和句型;B部分主要是在A部分的基础上,将词汇和句型进行扩展和运用;最后一部分是对整个单元的复习和总结。其中前两部分各需两节课时,第三部分只需一节课时。这样一来,每节课时的重难点又不同。教师应站在整个单元的高度进行备课,分析单元的重难点,再分析每节课的重难点;然后确定每节课的目的和课型,最后进行板书设计。

2.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如果本课的主要目的是词汇与句型,那么板书设计就应使二者互相搭配,相辅相成,便于学生学习并记忆词汇,然后进行句型练习;如果本课的重点是篇章理解,那么板书设计就应体现文章的文体或线索,便于学生从整体把握和理解文章,最后复述文章;如果本课是一节总结复习课,那么板书设计就应将整个单元的脉络反映出来,从词汇到句型再到重点的语法知识。

3.形式多样,书写适时,便于练习

有人说教词汇就把词汇罗列出来,教句型就把句型罗列。出来,很简单,难道还需其他形式吗?答案是肯定的。比如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教学有关人的五官和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句型是What is the matter?He has a toothache.一位老师先让一名学生到台前来作为模特给学生教有关身体各部位名称的单词,然后再直接让学生扮演病人,引出句型。教单词时没有板书,只在教句型时将两句话写在了中间,随后便让学生自己练习;另一位老师先在黑板上画了一只微笑的卡通熊,边画边将单词写在相应的部位,随后又将笑脸改成哭脸,此时引出句型的前一句并板书出来,接着又将某些部位改成曲线,引出句型的后一句并板书在旁边,这时再让学生两人练习。这两种板书方式哪一种更生动有趣,便于学习、记忆和练习呢?答案不言而喻。板书的形式多样,并随着课程的逐渐展开而应时出现,不提前也不滞后,使老师的教学如虎添翼。

4.字迹工整,布局合理,开放灵活

板书无论是何时书写,都应字迹工整,尤其是教学低年级学生时,不可随意连笔,大小写不分;重点的和容易出错的部分用彩色粉笔书写以示强调;根据黑板的长宽比例,尽量将板书写在中间位置,不可一边倒,并将右侧留出,作为机动部分。

三 英语教学板书设计的形式与方法

1.简笔画式

这种方式多用于以单词为主的课型,画面简洁,意思明了,适于联想,便于记忆和练习。如教国家的名称,有老师随手画了几面国旗,颜色鲜艳,一目了然,学生的积极性立即被调动起来,老师顺势和学生一起写出单词。还有的老师在教关于天气的单词时,仅用几笔就将风、雨、雪、晴等天气状况画了出来,速度快,使用效率高。这种方式特点在于出其不意、生动活泼、方便快捷、抛砖引玉。

2.词句搭配式

这种方式多用于以句型练习为主的课型。句型呈现完整直接,便于练习。比如,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该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用句型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on Sunday morning? 向别人发出邀请,再用句型Sure, I’d love to. 表示接受,或用句型Sorry, I can’t. I have to do something. 表示拒绝并给出原因。板书书写时,将重点短语列在相应的位置,然后再引出句型并写在相应位置。这样的方式思路清晰,便于学习和掌握,几乎全班学生都能在10分钟内学会并脱口而出,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课堂的效率也显著提高。如以下对话:

A: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on Sunday morning?

B:Sure, I’d love to. / Sorry, I have a piano lesson.

I have to study for a test.

help my parents.

go to the doctor.

visit my aunt.

3.表格式

这种方式适用于篇章的学习(见下表)。特点在于文章脉络清楚,重点词汇突出,便于复述或背诵文章。比如,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3A的板书就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在讲解过程中逐渐将内容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当课文讲解完毕,大多数同学已经可以根据表格内容提示来复述了。这样一来就省去了课后大量的背诵时间,提高了课堂40分钟的利用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4.对比式

这种方式主要用于学习单词或学习句型的变形时,让学生对变形的规则和结果有清楚的认识。尤其是变形的部分要用红笔写出,以示强调。比如,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是学习形容的比较级。该课先用意义相反的两个形容词对人物进行描述,然后再进行比较,板书就可以设计为对比式。学生通过观察,得出三个形容词比较级变形的规则,老师的讲解也变得轻松很多。左边再将关键句型列出,学生学习完单词后,直接运用句型练习,难度降低,便于掌握。这样的效果比直接讲语法高效得多。

Tall-taller thin-thinner A is…than B

short-shorter heavy-heavier -Is A…than B?

long-longer funy-funnier -Yes, she/he is.

wild-wilder serious-more serious -No, she/he isn’t.

calm-calmer athletic-more athletic. She/He is…than B.

smart-smarter outgoing-more outgoing

5.逐次展开式

这种方式主要用于以句型练习为主的课型,多见于每单元的第二课或第三课。该课主要是对第一课的深入发展。老师可在复习时将前一天的主要句型列出来,然后逐步引导,展开当天的新句型,一般会有2~3个,学生会在老师的带领下,慢慢建立起对该课的整体认识。比如,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上课时老师先复习句型How do you get to school?然后进一步引出两个新句型How long does it take?/How long is it from home to school? 板书设计就可以按照进程逐步展开,最后学生可将三个句型同时编进自己的对话中。这样学生在接触课文以前就学会了关键句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节约了随后讲解课文的时间,从而全面理解课文的同学也大大增加了对话内容。

―How long does it take ?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 It takes about …minutes.

―I… to school. ―How long is it from home to school?

―I get to school by…. ― It’s about …miles/kilometers.

四 结束语

“参与式”教学的理念及其特点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是师生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合作学习的过程。它使我们认识到:课堂上必须摆正师生的位置,强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起着主导的作用。它是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获得知识的过程。教师在努力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之前,先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从每一节课入手,观察教育现象,发现教育问题,并努力钻研和思考,研究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自己从“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变,使我们的学生向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求发展转变。

参考文献

[1]彭观仞.浅谈板书设计的特点与要求[J].陕西教育,1999(8)

[2]蒲恩荣.参与式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发展,2006(8)

[3]王荣清.板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J].甘肃教育,1994(10)

八年级上册语文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多文本阅读 语文教学

首先,多文本阅读教学的目的何在?多文本阅读的益处是什么?阅读教学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普通的语文课阅读教学一直都在进行,学生的课外阅读也在跟进。无论是单文本阅读,还是多文本阅读,阅读有几个鲜明的作用:提高修养,获取知识,传承文化。那么我们为什么更热衷于多文本阅读教学这种形式呢?因为多文本阅读不同于单文本阅读的地方是:课堂容量大了,更多的时间可以放在学生的阅读上,老师的讲则必须是精讲,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是同时阅读几篇文章,让学生更多地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这种阅读形式更贴近“阅读”的本真意义,或者说更贴近“阅读”的本色;同时对于老师而言,相比于单文本的深挖掘,多文本阅读也给了老师更多的自由,在教学设计上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语文教学上则更多地体现了老师的个性与特色,语文课进而也异彩纷呈,百花齐放。

其次,多文本阅读教学如何提升有效性?多文本阅读教学设计有怎样的关键意义?

目前出现的问题是如何提升多文本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很多老师花费不少精力来进行校本教材的研究,寻找了很多课外的相关文章,进行多文本阅读教学的设计。但是,这种做法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例如,我们的教材在编纂时,已经是按照相同的主题进行了单元的编排,同一单元的文章为什么不能作为多文本阅读的素材呢?再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的《短文两篇》,在同一课之内的两篇文章《陋室铭》和《爱莲说》已经能够很好的让学生体会“托物言志”这种表现手法,又为什么要寻找那么多课外的生僻古文来学习这个知识点呢?这种做法是否有一些舍近求远呢?所以,我认为,如何提升多文本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教师的多文本阅读教学设计有着非常关键的意义。

在进行多文本教学设计之初,教师必须明确的就是“我为什么要设计这样一个多文本阅读课,我的教学目的是什么?”如果是为了从课内衍伸到课外,只是同一主题的深化,老师要做的基本就是筛选相关的素材,推荐给学生,稍作点拨总结即可。阅读的本质是什么,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是读者的精神洗涤的过程,是读者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任何一位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去做的。而教师的意义更多的应该体现在给学生方法和启迪,“教是为了不教”,如果学生毕业多年,他依然手不释卷,依然热爱阅读,专注于阅读,能从阅读中找到乐趣,甚至能从阅读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那么我们的阅读教学就是成功的。从这个层面,我认为多文本阅读教学的设计可以有两个基本的思路。

再次,多文本阅读教学设计有哪些基本的思路?多文本阅读教学设计思路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我认为多文本阅读教学的设计可以有两个基本的思路――“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

所谓“同中求异”即在主题与写法相同或相近的文本中发现不同之处。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鲁迅的《藤野先生》和的《我的母亲》以及的《我的童年》,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主题“人间的关爱与温情”,可以就这个主题进行深入挖掘,开展多文本阅读。但是如果进行“同中求异”的思考,就可以从写人叙事的方法进行多文本阅读教学的设计。例如三篇文章都有一个共性即通过典型的事件突出人物的性格,这是“同”,那么在写人叙事的过程中是否还有个性化的“异”呢?通过这种方式的深入思考,还可以发现《藤野先生》在塑造藤野先生这个人物形象是,运用了“正衬”和“反衬”这种表现手法,仙台人民是“正衬”,日本学生是“反衬”,而在《我的母亲》这一课,母亲的形象塑造过程中大嫂和二嫂也起到了“反衬”的作用,但文中没有”正衬”。在《我的童年》中,衬托这种笔法就不明显。这种“同中求异”的思维方式可以让我们的语文课有更为深入的探索和发现。

所谓“异中求同”即在主题与写法不相同或不相近的文本中发现相同之处。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鲁迅的《雪》与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以及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这三个文本,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放在一起进行阅读的时候,是否可以发现其中隐约存在的共性呢?我认为,它们有共性,即三个文本背后都有一个勇敢不屈的斗士形象,都有一片拳拳爱国心。这种“异中求同”的思S方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也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综上所述,多文本阅读教学是今后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向,而教师的教学设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两个思路进行多文本阅读的设计,将非常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

参考文献

八年级上册语文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讲读;自读; 区别;精讲;完善;结构 ;措施

初中语文课本中分为讲读课和自读课两种课文类型,讲读课与自读课各具特点,既不能混为一谈,也不能截然分开,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语文单元教学的基础环节。由讲读到自读,体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知识迁移规律。学生在讲读课上学习到了语文学习的方法,然后到自读课上去运用、去实践,讲是为了不讲自会,教是为了不教自懂。讲读课进行得如何,直接关系到自读课的效果。自读课的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又是对讲读课的检验,那么如何上好这两类课呢?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自读课与讲读课的区别

初中语文讲读课教学是对学生学习语文方法的培养,通过讲解的过程对课文的整体思路分析和整理,培养学生掌握学习课文的方法,同时提高学生理解能力。讲读课在课本中所占的比例高于自读课,因为讲读课的作用在于“授人以渔”,通过教授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提高学生语文知识获取的能力,只有讲读课的效率提高,才能起到指导的作用,才能保证学生有能力去进行“自读”,即独立阅读、独立思考。

自读课在人教版初中语文中所占的比例为百分之四十五以上,说明自读课的重要性较高。自读课是在学生通过讲读课学习后,掌握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学习思路能够独立完成的阅读任务,区别于讲读课的精讲模式。在自读课部分,教师通过对自读课文的类型或内容的判断选择,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独立完成阅读和理解的能力。自读课实际上是对讲读课的一种巩固练习,通过自读课学习将学到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巩固掌握的学习方法,完善整体语文学习能力。同时,通过自读课的教学学习,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培养和抒发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二、课堂主线――精讲讲读课

讲读课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内容的核心部分。进行讲读课教学时,要注重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进行抒情题材的课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如何掌握课文整体脉络,若何分析人物情感变化,在学习的过程中,一边体会作者的情感抒发和文笔风格,一边感受文中流露的情感表达,通过别人的情感,提高自身的情感感知。在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背影》的教学过程中,要对教学流程进行梳理。首先,介绍《背影》作者,朱自清,在七年级学习《春》时,已经了解过作者,通过课堂提问进行简单介绍;其次,让同学进行默读,找出生字词,通过讨论或查询字典解决这一问题;然后,是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掌握文章整体思路,对故事内容和思想中心进行准确把握;最后,通过师生互动总结出《背影》中最真实的情感表达是怎样的,最感动你的是哪里?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回忆与父亲之间深深的情感,是否也有“背影”一样的情感故事。通过教师的精讲教学,学生掌握学习课文的整体流程顺序,准确把握人物情感的同时,抒发自身情感,提高感知能力。

三、完善课堂结构,加强自读课教学

自读课的选择性较强,容易出现精讲和不讲两种情况发生。正确对待自读课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能力,有利于课堂结构的完善,教学效率的提升。在进行自读课教学中,教师提倡学生自主阅读,通过对自读课类型的判断,结合在讲读课堂学习的知识,对课文进行整体脉络的理顺和情感的把握。

自读课学习中,学生自主进行问题的发现、问题的分析以及问题的解决,既对自读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的自读课文《台阶》的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进行阅读和学习,学生结合抒情类散文的学习方法展开阅读,学习流程为:默读课文――勾选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掌握中心思想――抓住人物情感――自我感受。对《台阶》整体内容进行掌握,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台阶》与《背影》之间父爱不同在哪里?通过对父亲的行为的了解,认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拓展“台阶”在文中的特殊意义,为何台阶越高,地位象征越高。自读课的学习,不同于讲读课,自主性较高,学生通过独立阅读学习,与同学之间展开沟通讨论,沟通的过程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整体思路的明确以及情感的感知和抒发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八年级上册语文总结范文第5篇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是多方面的,立体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经常建立“课题超市”、“课题菜单”等,由学生自由选择课题,进行专题研究或体验活动。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分成“月球奥秘知多少”、“观察月球的运行”、“丰富多彩的月球文化”、“我是月球小专家”竞赛”、“月亮照着你,月亮照着我”五大版块,供学生们选择。从语文的角度来看,训练和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搜集相关资料的能力,通过联想和想象再现画面的形象思维能力,将艺术感受转化为语文文字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些是语文教师在综合性学习中应当精心考虑和巧妙设计的重要内容。

二、动态的过程

综合性学习的过程是动态的、变化的。学生的活动表现、活动需求应是调整活动进程的基本依据。搜集资料。每一项活动的开展,我们都很重视网络资源的利用。网络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查找资料;学生们在网上搜寻时,常有学生把自己碰到的困难通过网络向其他同学请教,相互探讨;也有学生则将自己感兴趣,认为是精彩的信息通过信息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与大家交流,供同学参考。课上集体交流。每个组的汇报人都像一位节目主持人,先把自己组找到的有用网页,用大屏幕展示出来,并把其中的有用内容采用文字块的形式凸现出来,然后逐一表明自己的观点……其间有争论,但更多的是掌声。网上交流。网上有一个学生论坛,每个学生都可以将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发表在论坛里,和大家交流;也可以对别人的看法发表评论或提出质疑,让更多的学生灵活地参与学习活动。成果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的展示方式是多样的,但依托网络,依托信息技术,我们可以让孩子们的学习成果更生动、更清晰地呈现出来。电子板报、PPT等方式都可以通过教师的指导完成,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和自己擅长的方面有选择地运用。信息技术让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锦上添花程智华(河北青县清州实验中学,河北青县062650)摘要: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平台,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支持和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信息技术作为辅助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手段转变为学习的方式。信息技术的应用和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结合起来,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之中。立体的内容、动态的过程、突破难点、再现时代背景、在线评价、开放的学习环境,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信息技术让语文综合性学习锦上添花。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综合性学习;立体;动态;开放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4)10-0144-01这样不但提高了综合性学习的效果,而且提高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自主完成知识的构建。

三、突破难点

初中学生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一些问题由于客观的局限性只能言传却不能直观。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难点的问题。这些问题我们往往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让他们更深入、更快捷地去掌握它。例如,在上八年级《桥文化探究》一课中,我让学生设计桥,并现场动态展示了桥梁的模型结构。更有利于学生了解桥的结构原理。

四、再现时代背景

在我们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过程中,学生面临的大多是文字。作为一种抽象的存在,对于我们初中生来说,肯定有一个接受程度上的难度。多媒体最大的作用就是将这些情境再现,能够创设更好的情境,便于学生去理解和把握。例如,在上九年级《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一课中,我把上课每一个古代人物的出场,都设计呈现了他所存在的那个历史背景。学生理解人物就更家深刻了。现行语文教材每册都为学生安排了六次左右的主题性综合学习活动,但我们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应该局限于教材提供的几次,而要树立大语文观念,关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找准契合点,动态、适时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例如,2008年5月份,我国发生汶川大地震,在那一瞬间,房屋、建筑、家园、甚至珍贵的生命毁于灰尽,国家面临着严峻考验。可就在那一刻,无数的志愿者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奔向灾区,国际社会也向我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让自己的爱心突破国界,飞来中华大地。这就为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让世界充满爱”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虽然我们不能亲赴灾区,就充分利用网络的资源,给学生提供活生生的素材,震撼着学生的心灵;借着黄丝带和绿丝带,尽情地表达着祈福和对生命的关爱,带着深情参与默哀仪式!在悲痛与感动之余积极行动起来,捐钱捐物,表达爱心!

五、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