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园区业务管理

园区业务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园区业务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园区业务管理

园区业务管理范文第1篇

自动识别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人工智能技术、GIS技术是目前应用于工业园区智能物流管理中的主要技术。从实践应用效果看,这四种物流管理技术有着各自的特点及优势:自动识别技术:该种技术兴起于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其核心技术理念为高度自动化的数据采集技术。自动识别技术的运作需要一定识别装置的支持。常见的自动识别技术包括条码扫描识别、智能卡识别、光字符号识别、射频识别以及生物识别等。其中,条码扫描识别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频率较高,而生物识别技术凭借其识别元素的唯一性保障了物流管理的准确性与独立性。目前,相关技术研发人员已经将眼光集中于自动识别技术的集成应用升级上。自动识别技术的运作流程包括识别装置对待识别物体相关信息进行自动获取-识别装置将所获信息提供给后台处理系统——后台处理系统借助前期程序对所获信息进行后续处理。从应用优势方面看,自动识别技术在准确性以及结构化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其着眼于工业园区物流体系中各类型、大规模数量的物流信息的有机整合与统计。自动识别技术自诞生以来,逐渐应用于工业园区物流管理体系中的运输、仓储、配送等方面。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挖掘是近年来基于大数据环境而兴起的高端技术,其凭借有效的挖掘理念以及挖掘技术将零散的、无规律的、大量的相关信息进行结构化处理,加工、整合后的数据可供数据应用需求者使用。

在工业园区智能物流管理领域,数据挖掘技术的主要应用对象为数据仓库,从模糊随机的大数量级的应用数据中获得隐藏的、未知的、有潜在应用价值的信息资料。常用于工业园区智能物流管理系统的数据挖掘技术,包括描述型和预测型两种。数据挖掘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科学的统计、分析、聚类、综合、归纳和推理,探究工业园区智能物流管理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进行合理推测。数据挖掘技术提供的有效信息可以为企业管理者的发展决策提供辅助支持作用。人工智能技术:此种技术区别于前两种智能物流管理手段的主要特色在于其核心为人类智能模拟。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将人类智能的物化过程。人工智能技术如今已经发展成为高校教学课程之一,其以仿生学思想为理论基础,结合数学语言的描述结果,采用生物体系模仿机制,完成人类智能的机器模拟过程。GIS技术: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升级,在工业园区智能物流管理系统中,GIS技术逐渐成为关键技术。该技术可以将企业产品流通过程中的订单信息、运输网店信息、产品送货信息、车辆使用信息以及产品购买使用用户信息等企业相关数据信息借助一张图来进行描述、管理。GIS技术凭借其构建的物流图示,可以实现对订单的快速智能整理、对企业网点布局的合理规划、对产品运送路线的合理分配以及对产品包装的监控与管理。GIS技术中的典型优势项目便是地图服务。该服务由网点标注、片区划分、快速分单、车辆监控管理系统、物流配送路线规划、数据统计与服务留个主要模块构成。可见,GIS技术的运用包含了企业产品销售、流通的完整环节。

二、未来工业园区智能物流管理系统的发展方向

基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对于工业园区的智能物流管理系统的理解可以分别从物流和从智能两个层面予以解析。用融合的眼光看待物流与智能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便可以对工业园区未来的智能物流建设有所认识。基于实践分析,笔者认为今后工业园区智能物流系统的发展离不开智能化、一体化、层次化、社会化四个主流方向。从体系构成角度看,智能化、一体化、层次化以及社会化是未来工业园区智能物流管理系统发展的四个机理,代表着此领域未来发展中的核心模块,即智能获取信息技术、智能传递技术、智能处理技术和智能运用技术。智能化指的是进一步引进现代化网络高端科技技术,凭借计算机操作流程的精确性、便捷性等先天特征降低工业园区物流管理体系中的人力、精力。工业园区物流体系的智能化不仅可以帮助园区企业以及管理者降低人力消耗成本,更能从技术层面保障工业园区物流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与此同时,不断深化的智能化物流管理理念会大大提升工业园区物流管理的效率。一体化指的是将工业园区物流体系中的货物运输、产品存储、产品包装以及货物装卸等一条流水线上的不同工序予以有机联合,基于物流管理的核心力量知识以及国内外智能物流管理的成功经验,实现上述各个环节的一体化。需要注意的是,各个环节的联系需要保持每个环节各自的特征,即实现一体化的同时不丢弃各环节之间的层次化。也就是说,未来工业园区智能物流管理需要兼顾物流体系步骤之间的有机协调。社会化主要描述工业园区智能物流管理体系的执行原则——以人为本、以顾客为中心。企业物流管理根本的目标在于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因此,无论未来工业园区智能物流管理体系的发展如何多元化,都需要紧密贴合这一核心理念,这也是工业园区智能物流体系社会化发展的有效体现。此外,社会化还表现于智能物流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资源优化配置之间的互利互惠关系上。在企业发展与所具备物流管理能力越来越密不可分的市场环境中,智能物流管理理念的革新、手段的升级势必会对企业所处市场环境的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良性促进作用。

三、工业园区智能物流管理系统革新的具体对策

首先,工业园区智能物流体系管理者需要强化物流管理参与者的现代物流经营理念。企业的物流管理理念需要紧跟市场环境发展、变化的趋势,这就要求相关企业的物流管理者摒弃传统落后、效率不高的物流管理风格。现代化的工业园区智能物流管理思想应强化对用户需求的考虑权重、进一步准确定位企业自身在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中的市场为之,结合企业自身的基础状况在企业资产、企业人员、企业业务方面进行合理、科学重组。不难发现,现代化智能物流的主要原则在于创立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服务系统。与此同时,企业内部需要增强现代物流行业的开放意识。从国内智能物流行业的发展情况看,我国与国外的物流管理水平之间的差距较大,工业园区作为集合各类型企业资源的聚集区域,其对于物流管理理念的提升工作更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相关企业需要时刻关注国际上成功、科学、合理的智能物流管理方法,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可以适当增强企业自身与国际物流的合作,对别国在智能物流管理体系研究中的资金、技术以及经验予以合理引进。

其次,智能物流管理理念的智能化需要可持续的科技手段予以支撑。工业园区智能物流管理系统中物联网的构建需要相应科学技术手段的研发。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经营状况以及市场状况对企业物流管理的物联网方案进行设计与调整,尽可能在合规的情况下降低企业物流管理运营成本、提升物流管理效率。工业园区企业可以通过信息沟通、信息管理、信息集约等方式实现智能物流功能。作为工业园区企业智能物流管理系统的支持平台,物联网需要兼顾市场营销信息提供、企业项目管理功能支持、客户服务于支持等企业经营环节。总之,对企业智能物流管理技术平台的革新,需要以尽可能缩小与国际水平之间的差距为追求目标。再次,从人才储备角度,目前物流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因此,工业园区智能物流管理者需要及时引进综合型专业人才,以提升企业自身物流管理能力。综合型物流管理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充足的现代智能物流管理理论知识及丰富的物流管理实践经验,还需要迎合时展要求,具备相应的创新思想。其中,基础理论知识宝库对工业园区智能物流管理流程中各个环节都有清晰、足够的了解,对货物运输、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原料采购等专业知识有充分认识,对企业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具备丰富经验。

四、结语

园区业务管理范文第2篇

工业集中区的排污主管道建设,提升泵站由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

二、接管范围及条件

(一)接管范围

工业集中区范围内所有企业的工业污水及生活污水均需接管。

(二)接管条件

1、接入污水处理厂的废水必须符合接管标准,COD在500mg/L以下。

2、园区接管企业应与企业所在村委签订有偿使用合同,再由所在村委与污水处理厂签订相关协议,并由所在村委指定专人管理。

3、园区重点排污企业,必须自建污水集水池,配备提升泵,装好流量计,以保证集水池污水稳定达到接管标准和污水处理厂的维修停用期间的污水收集。提升泵的管理由污水处理厂负责,管理人员的工资由企业承担。

(三)接管容量

工业集中区接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总量在2000吨/日以内。

三、收费标准

1、凡接入污水处理厂的排污企业,必须严格按照环评审批规定的排放容量,一次性按500元/吨交纳污水处理厂接入费,排放量低于100吨/日并超过50吨/日的按5万元收取。

2、所有生活污水的新建企业接管费按3万元/户收取,所有生活污水的老企业在7月30日前接管的免费接管,7月30日以后强制接管的则按3万元/户收取。

3、污水处理费的收取标准根据排放废水的水质浓度、水量及运行成本和管理成本,由污水处理厂参照审定的指导价与所在村委商定,并报镇环保所备案,核算后确定收费标准,另行收取。

4、按照“谁投资谁得益”的原则,接管费由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收取,年终按镇政府70%,污水处理厂30%的比例结算。

5、污水处理厂从污水处理费中每年按一定额度返还所在村委协调管理费。

6、接管企业排污总量一次核定后不得擅自增加,对未批先建的项目,一律不得接入,并依法予以取缔,经济损失由投资者自负。

7、符合接管条件的企业如果在7月30日未接管的,将由环保部门责令其停产整改。

四、日常管理

园区业务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业园区管委会;园区企业;财务成本管理

一、引言

在工业园区管理中,管委会作为重要的管理机构,不但需要制定详细的管理规定和服务计划,还要加强对园区企业的管理,使园区企业在各项管理中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最终提高园区企业管理的整体效果。结合工业园区内企业的经营管理实际,指导入园区企业开展财务成本管理,不但有助于完善入园区企业的管理内容,同时还能为入园区企业提供有力的帮助,达到降低企业财务成本和优化企业管理流程的目的。因此,指导入园区企业开展财务成本管理,对工业园区的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二、园区企业开展财务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工业园区内的企业之所以要开展财务成本管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压缩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结合企业的发展实际,工业园区内企业开展财务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园区企业开展财务成本管理,可以完善财务管理程序。对于园区企业而言,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作为基础管理内容之一,如何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对企业的经营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园区企业管理实际,积极开展财务成本管理,不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必然需求。因此,园区企业开展财务成本管理,对完善财务管理程序,满足企业财务管理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明确这一点,才能保证园区企业经营管理取得实效。

2.园区企业开展财务成本管理,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在园区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成本是关系到企业经营效果和利润的重要指标,只有加强对财务成本的核算,并通过一系列的管理行为提高财务成本管理质量,才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需要,达到降低企业经营管理成本的目的。因此,园区企业开展财务成本管理,对降低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具有重要作用。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保证园区企业的经营管理达到预期目标,提高园区企业的经营管理效果。

3.园区企业开展财务成本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实效。对于园区企业而言,开展必要的财务成本管理,不但可以实现企业经营管理成本的有效核算,还可以加强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效果。结合园区企业经营管理实际,开展必要的财务成本管理,可以将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具体化形象化,并将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纳入到财务管理中,使园区企业的财务成本管理能够更加全面有效。因此,园区企业开展财务成本管理,对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三、工业园管委会对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具体要求

工业园管委会作为重要的管理机构,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其中对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引导至关重要。结合工业园区管委会的管理职责,以及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实际情况,工业园管委会对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具体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园区内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财务成本管理制度。基于企业管理实际,以及园区对企业管理的实际要求,园区内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财务成本管理制度,并对财务成本管理工作作出明确的规定,保证园区内企业的财务成本管理工作能够得到全面有效的开展,进而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因此,园区内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财务成本管理制度,并根据园区的管理需要,以及企业的经营管理需要,对财务成本管理制度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完善,保证企业财务成本管理能够取得实效。

2.园区内企业必须认真开展财务成本管理工作。从企业自身经营管理需求出发,良好的财务成本管理措施是保证企业获得预期利润的关键。基于工业园对企业的实际要求,园区内的企业只有认真开展财务成本管理工作,才能满足企业的经营管理需求,进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果。因此,认真开展财务成本管理工作,是园区内企业所必须做到的,只有做好财务成本管理工作,才能使园区内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达到预期目标,并符合工业园管理的相关规定。

3.园区内企业必须提高财务成本管理的实际效果。对于工业园区而言,园区内的企业财务成本管理效果越突出,企业的经营管理效果就越理想,企业的整体效益就越好。基于这一管理原则,工业园要求园区内的企业必须要全面做好财务成本管理工作,并将提高财务成本管理效果作为工业园区对企业的重要要求,保证工业园区内的企业能够在财务成本管理和经营管理中取得积极效果。因此,园区内企业应将提高财务成本管理的实际效果作为重要的管理内容。

四、工业园区管委会应加强对入园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指导

从目前工业园内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来看,虽然对财务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受到管理理念以及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等因素的限制,园内企业的财务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效果并不理想。为此,工业园管委会只有加强对入园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指导,提高财务成本管理工作的导向性,才能确保园内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取得积极效果。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工业园区管委会应强化指导作用。工业园管委会作为入园企业的重要管理机构,除了要保证入园企业规范经营之外,还要对入园企业的管理效益负责。为了达到提高入园企业管理实效的目的,工业园管委会应加强对入园企业的指导,并强化指导作用,使入园企业在财务成本管理工作中能够获得工业园管委会的有力支持,为提高企业财务成本管理效果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撑。

2.工业园区管委会应解决入园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企业在财务成本管理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的困难,要想满足企业财务成本管理需要,达到提高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目的,工业园管委会就要及时了解企业的困难,并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及时解决入园企业财务成本管理问题,为企业的财务成本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保证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有效开展。

3.工业园管委会应为入园企业提供必要的帮助。工业园管委会作为入园企业的上级管理机构,除了要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责之外,还要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在充分了解企业困难的基础上,为企业提供必要的帮助,保证工业园管委会能够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特别是在入园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出现困难的时刻,工业园管委会更应该增加对入园企业的投入,有效解决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实际困难。五、结语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工业园管委会作为重要的管理机构,不但需要制定详细的管理规定和服务计划,还要加强对园区企业的管理,使园区企业在各项管理中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最终提高园区企业管理的整体效果。结合工业园区内企业的经营管理实际,指导入园区企业开展财务成本管理,不但有助于完善入园区企业的管理内容,同时还能为入园区企业提供有力的帮助,达到降低企业财务成本和优化企业管理流程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苏文新;中关村专业科技园区土地一级开发成本管理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4年06期.

[2]李晓佳;浅析我国战略成本管理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4年07期.

[3]高晓倩;浅谈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优势[J];知识经济;2014年13期.

[4]赵瑞杰;浅析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成本管理[J];金融经济;2014年14期.

[5]李文婵;许多;战略成本管理应用研究[J];企业研究;2014年18期.

园区业务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专业与产业对接

中图分类号:G29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4-0028-02

“提升专业服务行业能力”项目系中央财政支持项目,由教育部、财政部支持一批紧贴产业发展需求、校企深度融合、社会认可度高、就业情景好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推动高等职业学校创新体制机制的建立,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输送大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的物业专业以其优秀的生源条件、教学水平和发展前景被选进了此批项目中。学院立即着手,截至这个项目拿到的三个月内,我院项目组已经完成了两个阶段的调研。第一阶段为合肥物业企业的调研,第二阶段为合肥市兄弟院校物业专业的调研。以下为第二阶段调研成果。

一、调研思路与基本情况

(一)调研目的。

物业行业是一个二十一世纪才在合肥兴起的行业,而高校中的物业专业更是在近几年才出现,做为一个如此新的专业,各高校都还在专业建设的摸索阶段。此次调研的对象是5所合肥高职院校中的物业专业,项目组冀望通过客观数据和实例材料对合肥乃至整个安徽地区高职院校中的物业专业教学情况进行理性的分析,在借鉴一些成功经验的同时,找出物业专业目前存在的问题,预测物业教学的发展趋势,并推动下一阶段项目工作。

(二)调研方法。

此次调研的主要方法是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合肥地区的高职院校中有物业专业的学校为5所,而整个安徽地区的高职院校中有物业专业的学校也不足10所。所以可以直接对合肥地区的每一所有此专业的院校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深入调研。

(三)调研内容。

本次调研内容主要有五项:1)物业专业基本概况,教师的人员配备情况、该专业教材是否成系统、专业的软硬件设施的配备情况;2)物业专业在校生对该专业的整体评价,包括目前该专业学生的报到率、该专业各年级的学生人数、学生对该专业的认识;3)物业专业开设哪些课程,专业核心课是哪些,实践课和理论课的比例安排;4)校企合作,包括学生在企业中的各阶段性实习、教师进企业里就职、企业参与学校课程的改革情况和企业进入学校对学生进行实务培训情况。

二、合肥高职院校物业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情况。

1.专业教师。

由于各职业院校物业专业学生人数都在几十至百来人之间,所以物业专业都不大,还只是安排在管理系这一大类下,带管理基础课的老师和带物业专业课的老师往往划分不明确,经我们深入的调研,得知各院校真正任物业专业的教师人数基本在2至5人。这合肥的5所学校中物业专业教师副教授就2人,助教却占到相当的比例,而且其中的副教授和讲师虽然带物业专业课但本专业都非物业专业。

因为物业专业是近几年才在我们国家高校中开设,安徽省内几乎没有物业专业本科生,全国物业专业研究生没有,以至于高校中物业专业教师其本专业都非物业。目前合肥地区物业专业教师非常有限,有相关专业高级资质的老师更是稀缺。

2.教材。

目前市面上关于物业的书很多,但是教材很有限,学校使用的物业专业教材不成系统。学校使用的教材多数仅是根据物业行业所涉及到的知识来选择的教材,虽然各学校使用的是以国家规划教材和省级规划教材为主,但是成套的系统的物业专业规划教材市面上却很少有,所以各学校使用的教材无论从内容,出版社上都不一致。

3.教学条件。

物业专业的软件市场上的很少,主要是物业管理系统软件,其软件的内容主要是物业日常管理工作、客户基础信息建立、财务应收帐款收取、客户保修服务跟踪、设备信息台帐建立、实时数据报表分析的功能,主要的几个品牌最少也近要7万,而且还不是针对教学用的软件。而鉴于目前学生不多的情况下,买物业专业软件的学校几乎没有。

由于物业专业需要涉及到楼宇智能化、园林绿化和社区专业的内容,所以其硬件可以包括排水消防实训室、暖通实训室、楼宇智能化及弱电实训室、绿化及园林实训室、社区服务与物业前台综合实训室等五部分。但由于目前各学校物业招生情况并不理想,所以除该校其他专业已有上述实训室的外,目前没有学校专门为物业专业配备以上全套实训室。

(二)物业专业在校生情况。

各高校物业专业学生招生现状并不乐观,大部分高职院校每届物业学生就只有百来人,而11年的实际入学学生数就只有09年、10年学生数的一半,甚至有的学校计划停止招生。

走访的院校基本都表示招生情况不理想主要是由于学生对物业行业的误解:早几年很多学生是不了解物业行业就报了名,学生报名人数和其他专业差不多;近几年物业企业在各地市的兴起使人们知道了物业行业,但也只是一知半解,大部分学生都认为物业就是保洁和保安工作,工作技术含量低,工资待遇差,社会地位也不高,加之物业企业经常被媒体爆出和业主发生争端,学生认为物业事情太不简单,本来报物业专业的学生就很少,入学后要求转专业的学生还很多,以至于近年来物业专业招生人数不升反降。

(三)物业专业课程安排情况。

大部分物业专业课在大一时就开设了。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安排比例一般为3:2。各高校的就业岗位定位主要包括:物业管理企业管理人员、物业管理项目操作人员、物业管理工程技术人员、房地产经济人、物业管理职业经理人等相关的职业岗位。理论课大同小异,因为培养目标的不同,各高校开设的实践课区别较大:有的包括园林绿化和景观设计等内容;有的学校包括房屋建筑维修、建筑制图和物业设备维护等内容;有的包括家政服务等内容;有的学校包括工程预算和工程招投标等课程。因为系统的、权威的、成套的物业专业教材还没有,所以各院校的物业专业都还是摸索阶段,所开实践课也出入较大,口径不一。

(四)校企合作情况。

各高校都与固定的三、四个物业企业长期的、多角度多方位的合作,以地址在合肥的物业企业为主。除了为了方便学校对各阶段实习的学生管理、教师在这些企业的挂职锻炼,还方便了物业企业时时参与到学校的专业教学中来。

1.学生实习。

各高校都严格执行“2+1”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即《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中的要求,在校学习2年,第3年到专业相应对口的指定企业,带薪实习12个月,然后由学校统一安排就业。

园区业务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多元利益;物业管理;路径

多元利益协调理论主要研究如何在多方博弈中获得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在各自为了获得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方式之中,每个参与竞争和斗争的个体都怀着各自不同的利益与目标,他们为了获得各自利益与目标,都会去考虑每个竞争对手会采取的行动方案,并且事后想象出每种行动方案中,自己如何得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总而言之,多元利益协调理论就是研究在博弈过程中,各个利益方如何获得自己最为合理的利益,并且如何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理论与方法。而在物业管理中,涉及的利益方包括: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业主、物业管理公司等。其中,街道办事处协调者政府与居民的利益,同时也要兼顾自己的利益。物业管理公司要协调业主之间的利益,同时要处理好自己与业主委员会之间的利益关系。每个利益参与者都要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进行博弈,否则自己一方的利益可能被另外一方吃掉。因此,利用多元利益协调理论处理好物业管理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显得尤为必要。

一、住宅小区物业管理面临多重困境

笔者根据自己居住地所在小区进行了相关数据调研,根据结果显示,居民对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这四个管理主体的认可程度有着明显的不同,其中,社区居委会的认可度最高,达62.3%,其次是街道办事处,达到51.3%,而最低的是业主委员会,为13.3%,再就是物业公司,为28.6%。这说明,一方面居委会在居民心目中最重要,这取决于居委会确实发挥了应有的实际作用,是社区管理的中坚力量。另一方面,说明我们也必须改善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委员会在物业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我国目前的物业管理从调查结果来看,“业主委员会发挥作用不明显”“物业管理不到位”“居民参与度普遍不高”“街道办事处机关化明显、办事难”“各个管理部门存在推诿扯皮现象”“居委会的定位有问题”等五个问题为排名前五位的突出问题。物业管理的核心是参与物业管理的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处理好的问题,包含物业管理的结构形式和运行机制。当前,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暴露出来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多。1.政府、物业管理公司与业主对物业管理内容的理解不一致政府出于社会效益和减轻行政管理负担等方面的考虑,会将许多行政只能加在物业管理公司身上。而物业管理公司侧重公司的经济效益,由此导致物业公司服务意识有所欠缺,重管理、轻服务时有发生。而业主最在意的是以最少的资金付出获得尽可能多的服务,最好服务还是免费的。有部分业主对物业服务费的收取抱着不理解、不支持的态度。从目前来看,三者之间的利益平衡点尚未形成,由此造成物业管理不够完善、物业公司的角色经常错位等问题产生。2.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三者在运行过程中冲突渐多在居委会到底是“居民自治组织”还是政府的“跑腿”这样一个双重身份还没有搞清楚的时候,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公司这两大社区管理主体在社区自治工作中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三者在运行工作过程中工作任务有交叉成分,往往会出现矛盾和冲突越来越多的情形。3.业主委员会运行机制不健全,业主对其信任度并不高很多小区业主委员会成立之路漫长,且成立后运行起来也是困难重重。一方面,业主委员会因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不能在业主利益受损时及时履行职责,为业主解决难题;另一方面,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业主委员会主任、业主代表的工作难以得到认可和激励,部分业主委员会成员或业主代表因为能力、定位、利益等原因不当行使自己的权利,致使广大业主并不信任业主委员会的各项工作和处理问题的能力。4.物业公司工作人员能力有限、管理水平低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物业管理起步比较晚,多种管理业态并存,导致服务水平不到位的现象较为普遍,无法很好地保障业主权益。尤其是有些物业公司在取得物业管理权后,没有严格按照合同履行职责,擅自降低服务等级,减少服务项目,降低服务标准,有的物业公司甚至连基本的清洁、绿化、安保等基础性工作都无法保质保量地完成,对公共设施的维护不及时,甚至侵占业主的共有产权等。5.住宅小区业主主体意识不强、参与度不高业主作为各项活动的主体,如果没有他们的广泛参与,再多的物质资源也只是摆设,更重要的是只有业主自身才更了解自身的需求。但是受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业主之间彼此缺少沟通和了解,存在比较明显的生疏感。再加上传统的一些让居民参与的模式过于单一,无法提高业主的认同感和归属感。6.社区居委会工作者队伍不够强大社区工作着普遍存在能力素质不高、专业性不强、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同时,由于社区工作者工资待遇偏低,难以吸引优秀人才,而对于学历高的年轻大学生,社区工作缺乏良好的职业前景,难以留住人才,导致社区工作者“跳槽”现象严重,人员流动频繁。

二、物业管理问题频现的成因分析

物业管理陷入困境将会导致整个社区治理的失效,究其根源在于物业利益主体存在缺位的现象。而政府相关部门、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三个重要利益主体的缺位是造成社区治理失效的最关键原因。1.物业管理工作牵涉方方面面,如果政府行政部门缺乏必要的整合,没有理顺权责关系,造成职责混乱、关系不畅,社区治理的合力就无法形成如在实际生活中,住宅小区出现的私自搭盖、违规停车、野蛮装修等侵犯了其他业主的利益,由于相关部门立法和政策还不完备,再加上政府行政部门缺乏应有的服务意识,没有进行有效治理,导致在物业管理领域中出现了权利真空,没有真正做到履行职责。2.业主委员会监督缺位业主委员会属于自治组织,其在行使其权利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原因有三:第一,业主委员会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诉讼主体为明确、无法维权。第二,运行机制上,业主委员会往往是决策和执行共存,缺乏执行透明度与有效的监督,存在不公平的现象;第三,对共有产权不关心,当共有产权受到损害时,业主委员会没有及时进行干预。3.物业管理公司管理能力跟不上行业发展需求物业管理是一项专业化很强的管理工作。由于我国物业管理专业教育起步晚,行业管理标准和从业人员行为规范也没有得到建立,在职物业管理人员的培训不足,各种培训流于形式。再加上很多人受传统观念误区影响,认为物业管理公司的工作是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不需要太高的素养。从而阻碍了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

三、多元利益平衡下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路径选择

要建立和健全多元利益主体共同参与的物业管理体系,实现各方利益均衡,探索合适的物业管理路径。1.应该从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实现其职能归位政府只需要做好宏观调控的“掌舵”工作,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大力培育、扶持其他治理主体的成长发育。对涉及行政执法、行政管理的工作由政府相关单位全面负起责任来,尤其是要将延伸至社区的行政类事项清理归还给政府。弱化政府对社区的直接干预,推进“政社分离”,将公共服务类事务归还社区,将现在由政府行政机构承担的技术性、服务性、事务性工作通过外包形式,交由市场或者社会组织承担。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提高政府办事效率。2.建立现代物业管理公司的经营机制首先,物业管理公司要提高自身整体素质和形象,有明确的管理思路、强烈的市场意识,牢固树立对位服务思想,力争服务质量上水平、提层次;其次,企业应有较强的成本概念,完全按照“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运转、自我发展”的方式进行;第三,物业公司应该进一步探索和建立灵活的工作机制,遵循市场法则,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形成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竞争机制。3.健全业主委员会的运作机制纵观各小区业主委员会成立情况,从业主委员会选举开始,就存在一些弊病和漏洞。因此,必须要健全业主委员会的选举机制。在加深业主之间的交流沟通的前提下,在自愿民主的基础上,各业主根据个人意愿行使选择权。当然,真正做到这一点,必须有相应的上级主管部门进行监督才行。另外,还需要明晰业主委员会的职责和权利。业主委员会的工作与业主的利益不可分,要充分运用法律给予的权利,保障业主的利益。完善业主委员会的议事章程。定期召开有意义的会议,讨论并解决符合大多数业主意愿的实务决定。4.提高小区业主的社区参与度大力发展社区各项活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从业主的实际需求出发,注重社区文化的多样性和特色性,从而充分调动社区参与热情。充分糅合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大力开发社区信息智能终端系统,构建畅通民情的数字化平台,从业主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引导居民参与社区管理。逐步健全和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不断培育居民的家园意识,提高社区归属感和参与意识,从而真正形成社区治理的公众参与,提高整体物业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赵秀霞.论现代物业管理的改革与发展[J].市场研究,2013(02):27-30.

[2]李江新.社区管理三大参与主体分析——基于多元共治的视角[J].学术界,2011(05):79-86.

[3]黄眺.论物业管理对构建和谐社区的作用和影响[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07):84-85.

[4]李保明.国外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及其启示[J].中国行政管理,2013(03):97-99.

[5]罗玲玲.物业管理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J].企业导报,2010(0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