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网络开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0.引言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过程当中,对于信息传递的速度以及传递的准确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且随着计算机在每家每户的普及以及社会各行业间的充分应用,对于开发出一款可靠的远程计算机网络系统是非常重要的。而以往的远程计算机网络以及应用系统所支持的传递方式较为落后,很难满足当今的大数据时代。每天在网络中传播的数据使得这个系统必须具备自动连接以及数据互相访问的功能,这也是时代变化所必经的过程。如今已有应用云服务支持下的,利用RAS服务技术相结合,开发出一个可以满足当今社会需求以及未来发展的远程计算机网络以及应用系统。本文从其开发设计上分析其当前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1.远程计算机网络开发的应用原理与云服务
在以往的社会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用到的远程计算机网络系统主要是根据在WindowsNT所配备的PAS服务而进行的。这种系统的开发可以根据DDN、PSTN、ISDN等方式进行远程连接。而且在以前的现状下,网络数据传播量不是非常的大,而且各行业或企业间的数据传输不是非常频繁,所以对服务器和工作站所产生的数据压力不是很大,传输工作也非常简单。只要是利用电话线拨号,来连接到网络服务器当中就可以实现对于数据的访问以及远程登录的行为。但是随着当前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程度也不断的加深,越来越多的数据在网络中相互传递和互相访问,对服务器和工作站的压力越来越大,很难完成较快速的数据传输工作,而新型的云服务技术作为现今的开发技术完全可以应用到当前的远程数据传输当中。
在以往的远程计算机网络系统当中,进行数据传输的工作都是点对点的数据传输作业,例如甲公司需要给你乙公司传递文件,只需要通过自己一方的主机与对方建立一个远程连接,将文件传输给对方。这种一对一的传输方式就在当前的小型文件传输上仍是值得肯定和广泛应用的。但是当有大型数据文件,在进行传输的过程中很难进行完整的传输,甚至当前的服务器不支持过大数据文件的传输工作,为此云服务就体现了其应用的价值。云服务可以提供一个模拟的网络数据库进行储存,用户可以将文件Υ嬖谕络云当中,另一方可以到网络云当中下载自身所需要的文件,可以完成对大型数据文件的传输工作,而且速度快,文件的保存程度和安全性都比较高。以此完成用户与用户间通过云服务实现连接的效果,这种连接也是在RAS提供远程计算机网络连接的过程之后,通过应用网络云技术给予一定的扩展。
2.远程计算机网络设计的前提条件
因为在云服务的支持下,进行远程计算机网络连接是属于扩展性的技术支持,为此其所参考的条件以及要求和以往的RAS服务支持下的基本远程连接的条件相同,都是为了实现分布式网络连接,将远程通信保证在最佳的状态,根据RAS的自动连接和数据访问功能,实现远程计算机网络连接与云服务连接的方便性。
第一,在进行协议编写的过程中,要保证其与系统和设备的编码有所区别,以此来保证三者之间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性,使得在连接的时候网络服务器可以更容易识别。第二,在进行远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环节部分要对可能产生的数据差错和应用错误方面做到提前探至以及及时修改,避免出现问题而保证第三方或是第四方等多个连接服务器可以在网连接过程中更加的高效和安全。第三,要提高扩展性,对于各种支持软件和设备的应用上要选择可以进行临时添加或是永久性添加设备以及协议功能的设备,对于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增加的连接方向或是业务范围提供预留。第四,系统的运行程度要有更高的兼容性和快速运行以及大容量运行,可以保证远程计算机网络系统在进行应用的时候实现多个系统同时运行的功能,实现多点通信同步。第五,在系统的内部,这种系统的应用可以做到对所附属系统和软件起到引导和支持的作用。因为在远程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工作当中所面临的业务范围不一定是单一的方向,需要多种辅助软件进行支持,而系统也应该对这些软件进行远程技术的支持。第六,既然是与云服务相结合,系统与云服务平台的连接要更加紧密以及数据传输通道的畅通,加强云服务这个“中转站”与各个服务器节点的连接保证,而且其协议都应该具备各自的独特性。通过以上条件,保证网络结构的整体陛以及完整性,使得远程计算机网络数据访问以及用户使用的有效陛和快速性。
3.系统设置
在远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整体构架方面,服务器仍然是其设置的主要方向以及重要的部分。一般性的是利用安装NT系统,以及相关的数据库和及时更新的补丁程序来完成。其中包括远程访问服务器启动与设置、添加远程访问用户设置、数据库设置三个方面。在应用了云服务技术的支持下,对于服务器启动与设置方面可以不进行相关的设置,服务器即为云服务平台。在用户设置和数据库设置方面,可以通过云服务平台提供的用户关系设置上更改相关的用户信息和权限设置。数据库则应用云服务平台所提供的数据库,需要进行设置的同以往的一样进行协议和权限的设置,保证数据的安全。
4.工作站的设置
在工作站的设置上与RAS服务中所应用到的工作站设置一样,利用普通的MODEM通过RS-232电缆实现实线连接,连接串口COMl或者是COM2以并且通过相关的软件进行系统的操控。工作站当中可以使用内线电话进行RAS服务器的拨人功能,同样在云服务器的支持下也可以通过云服务器进行指令传输实现登人,并且要保证数据库和客户端的服务都处于相对应的状态下。登录流程可以划分为登入请求一口令检测一信任。云服务器主要的仍然是在登人请求上做出了改变,其他的基本没有变化。
利用了云服务支持下,可以省去拨号部分,通过网络云进行连接,完全可以不用拨号就实现服务器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大大地减少了以往的RAS服务器连接中的流程,使得整个连接程序更为简单和省时。
【关键词】网络数据分析;计算机网络系统;系统开发
1基于网络数据分析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开发重要内容
1.1网络系统安全性的保障
在开发过程中,要将安全性放在首要位置,观察所进行的开发任务是否符合现阶段计算机软件的使用需求,并根据网络中比较常见的病毒类型来对系统软件进行加密,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使用威胁。软件加密可以理解为开发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关系到系统是否能够在规定的标准内达到使用安全标准,随着系统使用时间的增加,很容易出现漏洞现象,此时所进行的开发也要从软件的更新方面来进行,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即使遇到严重的安全性下降问题,也能够通过后期的使用更新来得到解决。由此可见,在设计期间科学的利用网络数据分析能够使计算机网络系统开发到达更理想的效果,这也是现阶段开发技术中重点提升的部分功能,需要技术人员加强创新研究。
1.2网络数据分析在系统开发中的体现
运动网络数据分析能够在短时间内促进软件开发任务更好的进行,同时这也是开发期间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针对传统方法中所遇到的问题,在新型数据库运用时要作为重点解决的内容。开发过程中如何运用数据库,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数据分析内容,并且能够随着使用过程中效果的不断提升,来促进管理计划在其中更好的落实。软件投入使用后对于病毒的检测是自动进行的,这样能够避免出现使用安全性下降的严重问题,同时也能够确保使用期间操作人员更好的向系统发出指令,以免造成严重的安全不达标现象。对网络系统进行加密处理,能够确保其中的软件得到更好的使用,并保护重要的数据信息不会丢失。
2基于网络数据分析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开发建议
2.1进行网络数据备份
在开发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不稳定的现象,造成严重的数据信息丢失,针对这一问题,在开发过程中,需要针对争议性比较大的部分数据来进行备份处理,将其保存在网络存储盘中,这样即使开发期间软件存储系统出现问题,也能够快速的通过网络备份来对数据进行还原处理,确保开发任务可以继续顺利进行。在开发期间,所遇到的问题都能够通过数据分析的合理运用来得到快速解决,这也是计算机网络软件开发过程中技术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在此环境下,技术人员应当针对经验来进行相互交流,在短时间内快速进步,并达到理想的使用安全性标准,这样后续的设计任务也能够顺利进行,帮助提升软件使用过程中的创新性,能够在网络环境中快速的完成数据补充与内容更新。
2.2提升软件的使用兼容性
设计时兼容性的保障也是十分重要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展开发任务需要通过框架结构测试来观察是否能够适应使用环境。在设计初期,如果发现兼容性不达标的问题,可以通过对后续软件设计框架的调整来达到理想的使用状态,同时这也是设计期间需要重点注意的内容,关系到系统的运行使用的安全性,对于一些比较常见的安全性不足问题,在设计时会重点的优化解决。以免造成严重的安全性下降问题。设计期间要合理运用网络数据分析功能,对软件的数据组成进行科学分析,并筛选出其中比较重要的部分数据进行备份处理,以备使用。
2.3虚拟局域网的应用
运用虚拟局域网,能够在短时间内扩大软件的存储功能,并帮助更好的提升使用过程中的软件稳定性。运行期间,系统能够在网络平台中自动的搜索更新数据库,并在网络允许的情况下自动完成更新任务,通过这种方法来帮助降低使用过程中的网络安全性影响,并且在存储功能与数据分析功能上都会有很明显的进步,这也是传统方法中难以解决的,在这样的环境中,网络数据功能的实现会通过虚拟局域网部分。这种方法更方便对软件的安全性进行检测,发现问题也能在局部范围内解决,不容易造成严重的安全性下降问题。设计技术的合理选择直接关系到后续软件是否能够正常使用,并且在功能上也存在很多的不合理现象,针对传统方法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能够更好的解决,并促进使用效果得到更多的发挥,解决网络环境中所受到的安全威胁。明确重点的技术方法之后,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科学的落实应用,高效完成网络系统的开发与设计任务。
3结语
计算机网络系统开发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任务,即使现在的网络技术已经日渐成熟、网络安全防范体系也日趋完善,但是网络安全问题是相对存在的。因此,在实际计算机应用管理中,只能根据网络宽带的特点和具体的应用需求去找到平衡网络安全和网络性能,以此为指导思想来配置网络安全软件。
参考文献
[1]刘勇.“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仿真系统平台的研究与设计[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13(03).
关键词: 自动检试; DataSocket技术; C/S 模型; 计算机网络化; 多线程技术
中图分类号: TN911?34; TG2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7)01?0099?05
Abstract: Aiming at the requirement of the computer network automatic detection and control system for remote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a network automatic detection system with single server data processing and multiple clients data acquisition is proposed and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data transmission principle among the software components and the technologies based on DataSocket, the multithreading technology based implementation method on the server side and client side is presented in LabVIEW environment. The experiment of the system was carried out by the measurement of the waveform fil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tection system is feasible.
Keywords: automatic test; DataSocket technology; C/S model; computer network; multithreading technology
0 引 言
随着虚拟仪器技术及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自动检测系统已成为发展趋势。本文在对DataSocket技术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便于服务器和网络进行实时数据交换的通信模块。同时运用软件工程的设计思想,以LabVIEW为平台开发了操作简便、界面友好的客户端程序。实现了对装备的远程测试诊断,从而提高了测试效率,降低了测试成本,对各领域通信保障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1 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1.1 系统的总体结构
本文采用如图1所示的组网方式构建网络化自动检测系统,不同的用户在各自地域利用检测设备对被测对象进行数据采集,并通过网络连接请求服务器进行数据分析并返回分析结果。
每一个自动检测的实现都需要整个系统协同工作,各主要功能单元的分工如下:
设备用户端:主要负责用户接口;
服务器端:从用户端接收用户的请求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处理,得出处理结果,并返回给客户端;
检测单元:是实现检测功能的关键环节,接受设备用户端的控制,与被测设备通过适当的接口相连接,采集输入信号并输出激励信号;
网络通信:服务器端和设备用户端都须支持同样的网络协议,以便能在整个网络环境中进行通信;
数据库:主要用于存储设备信息、用户信息及检测记录等。服务器在进行用户管理时,会对用户信息表进行更新。
1.2 自动检测系统的硬件平台
自动检测系统的硬件平台主要由检测控制器、检测仪器资源、开关系统、信号接口装置和检测总线五部分组成,具体如图2所示。
基于VXI和PXI的总线检测系统的检测能力大大增强(尤其是对现代多输入多输出数字电路的检测能力[1]),同时检测范围也得到了很大的拓展。
检测系统硬件平台的主体是一台由多种NI模块集成的基于PXI总线的机箱式检测设备。通过此设备提供所有被测单元需要的激励,被测单元产生的所有响应数据也都通过该设备来采集[2?3]。
系统的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除检测设备的主体部分外,还设计了一个设备公用接口装置。
1.3 通信模式及关键技术设计
由于本系统中用户设备端对控制检测设备进行直接操作,且服务器和客户端都需要运行软件完成相关功能,因此采用网络应用中常见的基于桌面应用的C/S通信模式[4]。在C/S模式中,服务器端的进程为客户端的虚拟仪器应用进程提供服务,多台计算机执行不同的功能,实现不同的服务器与用户角色,借助网络环境可实现数据的远程检测及处理。
DataSocket是NI公司提供的一个基于TCP/IP协议的网上实时数据交换开发工具,支持本地文件的I/O操作、HTTP和FTP文件传输和实时数据共享,并提供了统一的API函数。LabVIEW不能直接对数据库进行访问,但其提供了丰富的外部程序接口[5]。由于Windows已经包含了ADO组件,所以通^ADO组件与ODBC连接,就能够访问任何支持ODBC的数据库。在使用LabSQL之前需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ODBC数据源中创建一个DSN,数据库与LabSQL之间的连接也是建立在DSN基础上的。
不同线程间,是通过事件触发来控制多线程之间同步有序的工作,线程之间的通信采用内存的方式交换参数。服务器端程序流程如图7所示。
3.4.2 多线程实现
监听用户的连接线程,主要完成以下几方面的功能:初始化系统; 建立DataSocket连接,等待用户连接;检验客户身份;根据用户请求类型分配相应处理线程。
本系统中服务器能为每一个用户请求分配处理用户请求的线程,从而能同时为多个客户端服务。
4 系统软件检测检验
以波形文件的测量分析为例对设计的检测系统进行实验。两个客户端分别将采集到的模拟波形发送到服务器端,服务器端分析出波形信号的振幅、最高电平和最低电平、脉冲时间间隔、频率周期、周期均方根等,并将结果分别回送至客户端。
4.1 配置与操作
检测平台需在服务器端设计一个用于波形测量分析的服务程序WaveTest.vi,并通过服务器端的服务程序管理功能添加到系统中。在客户端A运用到 “模拟输入”、模拟输出”、“信号配置”三个VI模块完成信号的产生与采集,将波形的分析结果在客户端的“结果”模块中显示。客户端B通过产生一路模拟信号发送到服务器端,并接收服务器端的分析结果。检测客户端A涉及的硬件模块有:用于向被测单元提供模拟输入信号的D/A模块,用于波形信号采集的示波器模块及用于信号转接的矩阵开关模块。由于试验条件限制,没有使用检测对象与适配板接口相连,而是在适配板端口将提供模拟信号的端口直接与波形信号采集的端口相连,期间利用矩阵开关进行一次信号的转接。信号的流向如图8所示。
在客户端A完成检测硬件连接等外部工作之后,可根据登录检测系统完成检测任务,客户端的操作流程如图9所示。
4.2 分析结果
客户端A根据以上操作,在客户端“模拟输入”模块配置如图10所示的模拟信号,由于该信号没有输入任何被测设备而直接被“模拟输出”模块采集并且传送至服务器,因此服务器端调用的“波形测量分析”服务程序即为对该波形的分析,分析结果可从客户端的“结果”模块窗口读取,具体如图11所示。客户端B的输入和结果同端口A类似,说明系统是有效可行的。
5 结 论
本文通过网络技术实现了用户与检测设备的远程通信,能够对装备进行远程检测诊断,按照C/S模式设计并实现了由客户端和VI服务器组成的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自动检测系统,着重研究了软件中的组件间的数据传输原理和实现方法,实现了在设备端进行数据采集并发送至远端服务器进行分析处理的功能。但还无法完全保证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准确性,还需在后续的工作中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 于劲松,李行善.下一代自动测试系统体系结构与关键技术[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5,13(1):1?3.
[2] National Instruments. Specifications for the NI PXI/PCI?6541/6542 help [R]. America: National Instruments, 2007.
[3] 沙晓光,陈国顺,王格芳.基于C/S与B/S混合结构的测试诊断网络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5,13(5):401?402.
[4] 毛D,郭庆平.LabVIEW中用DataSocket技术实现网络化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2002,25(3):70?71.
[5] MICHAEL J, CALVERT D K L.TCP/IP Sockets编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63?301.
[6] 林立杰,耿涛.面向多种总线测试设备的软件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5,38(3):85?86.
关键词:计算机组装;计算机网络基础;工作过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信息技术产业是我国面向二十一世纪生存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它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计算机行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行业,近十年来,始终保持着快速增长态势,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增长点,根据工业与信息化部分析,我国计算机行业将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预计计算机行业仍将以高于经济增速两倍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高职院校是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计算机维护和网络专业人才属于实际操作人员,其主要作用是实现计算机研发、应用和管理的规模化和流程化,此类专业人才相对于未来行业的整体需求来说供应量仍属不足。随着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企业对高技能水平的计算机系统维护、设备管理、数据库维护、计算机销售与服务等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平均每年增长71.2%,预计今后5年将达到60-100万人,而现有符合新型网络技术人才要求的专业人员还不足20万。据信息产业部统计,全国90%的企业网络技术人员由于技能单一、专业知识更新速度滞后,不能满足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积极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组装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开发,完善课程体系,促进课程专业建设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专业建设水平。
根据网络搜索和部分院校的调查,目前关于《计算机组装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没有统一课程标准,没有相关教材、教学资源缺乏,《计算机组装与计算机网络基础》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和《计算机网络基础》两门课程的组合,在实践工作中,往往计算机和网络是相互影响的,相互联系的。为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广州城建职业学院试点将两门课程有机融合,新组建了《计算机组装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课程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为使《计算机组装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凸现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先进性,与用人单位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本次课程开发严格按照教育部2015年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的要求,“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深化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对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各项要素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并提出了具体要求。提出“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从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强化行业对职业教育教学的指导、推进专业教学紧贴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有效开展实践性教学等方面提出明确具体的事实要求。
1.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
根据教职成[2015]6号精神,基于工作过程将《计算机组装与计算机网络基础》的工作任务和和相关职业能力设置如下:
1.1 计算机操作和微机装配调试工作岗位
计算机操作和微机装配调试的工作任务有计算机安装、连接与调试、计算机装配、计算机软件安装、计算机外部设备安装、计算机系统故障处理、客户服务等,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有计算机软件系统、常见办公设备、网络设备操作技能、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
1.2 网络设备调试和网络管理工作岗位
网络设备调试和网络管理的工作任务有按照工程文件要求,使用专用工具对计算机网络设备进行综合布线、按照工程文件要求,对设备间机柜中的网络设备进行配线、网络设备的安装调试、交换机配置、路由器配置、广域网管理、服务器的搭建、无线网络管理、排除网络设备的故障、对网络系统进行统调和维修等,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有具备网络综合布线、网络组建、服务器搭建、调试、维护的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
2.《计算机组装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开发
根据《计算C组装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岗位,进行如下课程开发:
2.1 课程内容设置
课程内容包括计算机硬件介绍,计算机硬件选购,计算机硬件的安装调试,办公设备使用,操作系统的安装,计算机软件的操作,计算机故障排除,OSI模型,TCP/IP协议,子网划分,网线制作,综合布线,组建局域网,交换机和路由器配置,无线路由器配置,服务器配置,网络故障诊断。
2.2 实训室建设
在教学过程中开展计算机硬件的组装,办公设备的使用,操作系统的安装网线制作,综合布线,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配置,无线路由器配置,服务器配置等实训操作,需要配套的实训设备,计算机硬件组装实训室,办公设备实训室,操作系统安装实训室,综合布线实训室,交换机和路由器实训室等。
2.3 建立工作室
建立工作室,承接计算机硬件的选购,计算机操作系统安装,计算机维护,网络的建设、网络的维护等工作,提高实践经验。
2.4 开展校企合作
通过和企业合作,深入到企业一线,参与企业的工作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为毕业后与企业零距离,实现和企业的接轨。
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组装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开发,为今后的《计算机组装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建设提供一些建设的经验和思路,培养更多符合社会和企业需要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浅析如何创新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专业教学工作[J].吴洪艳.软件.2014(01).
[2] 职高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探索与教学改革[J].姚远.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2).
[3]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岗位群和能力构成分析[J].康万林,冯改娥.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4).
[4]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构建及案例分析[J].徐伟莲,贾世玲,秦志玉.现代教育.2014(Z2).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 实训中心 培训平台
一、建设方案
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思路、教学计划、教学模式是学校得以发展的精髓。而实训场所的规划与建设是学校发展中最重要的硬件条件之一。目前,高职院校实训中心建设存在投人大、规划难、设备淘汰快、实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为此,我们构建了现代化实iJl}中心,以最少的设备投人、多样的实训方式、优良的实训效果、优异的性价比,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理想的解决方案。
1.在内容上以规范、标准、安全要求为重点,以培养岗位能力为主线。现代工业逐渐向大型化、复杂化、连续化、集成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要求在生产过程中达到高产、优质、低耗、低污染、无人身设备事故,因此对工人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培训平台”素材采集均以规范、标准型号的设备和标准操作控制为依据,从而达到安全、可靠地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岗位操作的应用能力的目的。
2.在形式上是计算机仿真十真实装置。仿真培训在国内外已开始广泛应用。在一些发达国家,一个新的生产工艺、新的装置的制造都有仿真模型的产生,以便对系统进行分析论证,同时在人员上岗之前通常需通过仿真培训,我国的许多大型企业也都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员工进行在职和r’馆`u培训。但是,无论是国内国外的计算机仿真都是基于某一对象或某一过程的培训,而职业技术类院校是面向多专业、多技能的培养,因此,我们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建设网络化的包含计算机仿真的教学培训平台规划和目标,以此提高职业技术类院校的实验实训效果,同时提高经费投人的性价比。
3.在管理上实行集中管理、联合开发,实现资源整合与优化。“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培训平台”把各专业的典型案例进行集中整合、统一管理,再配以实际装置和合适的仿真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满足职业教育中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与真实的仿真效果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可以解决学院在实习、实训中因为学生多、设备少、在规定的实习实训时间内使每位学生的知识技能都能得到提高的要求,同时还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培训项目进行操作练习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4.在服务上为社区、地方、行业的培训事业提供平台。由于“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培训平台”是一个开放系统,其素材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更新和设定,同时也可以按照不同行业的培训要求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学生通过在教学实训平台的培训,再结合一些真实装置的操作,可以很快适应岗位需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建设内容与规划原则
在建设内容上,一方面满足专业实验和实训要求,配置、规划、建设好电子教室和多媒体学术报告厅;另一方面着重规划技术研发中心,锻炼并打造一支具有较强能力的科研队伍。
基本方案:计算机仿真与实际工业对象相结合。教学内容可分为知识的理论部分(应知)和知识的应用操作能力(应会)。计算机仿真教学系统的开发,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手段,把应知和应会内容分别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教件)和仿真实训的形式表现出来。其中理论学习、机理研究中的实验(验证型和研究型)和对问题的理解主要用教、课件描述,而实训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及同一动作过程精细、准确、稳定性的培养则采用大型仿真培训软件培训。
三、采用三层局域网模式实现方案
采用三层局域网模式可以方便地对系统进行扩充和统一维护管理。包括进行远程登录、调试、系统组态。所有资源共有共享。第一层,操作层面(实物层面);第二层,方案组态对象及连接层面(同一对象下可进行多个实验实训项目);第三层,对象模型或实际对象层面。
四、计算机仿真和实际装置结合方案的主要特点
1.投入大大下降,实验实训效果大大提高.没有实训平台时:(1)设备投人一个标准班10组(每班40人计);(2)设备需维护、维修(需投人人力、物力);(3)设备的更新、淘汰快(财力不断投人);(4)实验实训的能耗和耗材。有了实训平台后:(1)每人一台,各自互不干扰,并可反复练习,任意起点;(2)可以改变时标,太快的可放慢,太慢的可加快;(3)具有在线帮助系统,实时提供学习提示;(4)自主选择培训内容;(5)在线考试系统,及时检查学习效果。
2.将不易实训的内容变为可能。(1)消防过程(危险过程)的实训;(2)易燃易爆环境下(危险场所)的实验实训;(3)易损设备的操作实训;(4)一次性设备的实验实训等均可以实现。
3.满足培训和专业调整后,新建、重组实验实训环境。(1)培训:高职学院的发展必须走学历教育(全日制、成人)和各类培训相结合的道路,从国内外高职学院典型成功案例可以看出各类培训年学生数一般都超过学历教育的年学生数,同时不难算出各类培训的经济效益更高,其培训的特点是岗位多、专业广、同阶段学习人数少。该平台可以同时满足不同岗位方向的培训人员同时在线进行不同的培训,同时达到在不同的实验实训环境中进行培训的要求。(2)专业调整、新建、重组后的实验实训投人不大,建设周期短。
4.计算机网络方案使资源共享成为可能.合法用户学生和教师可在任何一个终端登录使用资源库的教学资源,合法用户们可在同一个机房进行不同的实验实训练习,集中管理资源更安全,添加、修改更方便。
五、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