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基层工作经验总结

基层工作经验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基层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基层工作经验总结

基层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而这三件大事都是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的。我们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永远不会变。

结合两年的基层工作经验总结出如下几点:

一、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做基层工作,永远要将自己的心比作老百姓的心,站在百姓的立场考虑事情,把老百姓的事当做自己的事。这样,才能体会到群众遇到事情时要求迫切解决的那种急切心情,我们就能甩起辫子使劲跑,就能提高为老百姓办事的效率。

二、在群众面前不能耍大牌。与群众打交道不能摆官架子,要亲和,要有耐心。接待群众时,多一些微笑,少一些面红耳赤;听取群众意见时,多一些语重心长,少一些大嗓门。对于我而言,我永远把自己看成是他们的晚辈,年老的都管叫“婆婆、爷爷”,爸爸妈妈辈儿的都管叫“叔叔、阿姨”。

基层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最初任职一家小民营红酒公司,后来辗转进入可口可乐、顶新集团等公司,在消费品营销行业从跑街先生、直销司机、一步一步做到销售经理、品牌经理、销售总监。期间几起几伏,也曾动摇过——尤其是当自己在马路上汗流浃背地贴POP,而同班同学却衣着光鲜坐在电脑公司里、享受冷气时。一直鼓励我的只有一个想法:我喜欢营销,我相信自己在这个行业里一定可以“学得进去”,“做得出来”。

很偶然的机会进入顾问行业,把自己十几年的工作经验总结讲给同行们听,不经意发现,营销人员非常渴望这些源于一线的“原创音乐”。他们迫切需要的也正是这些可以迅速学以致用的,动作分解式的培训。

于是我成为一名专业营销培训顾问。

走上讲台一年多时间,做了一百零几场培训之后,我告诉自己,这次的职业选择可能要延续不止十年。

从IT精英到司机、业务员再到销售经理、销售经理,最后又成为一个“教书先生”,这样的轨迹,实在是有些“无常”。可是事情就这样实实在在的发生了。

第一次给企业培训是源于自己在《销售与市场》上发表的一些文章,企业内几个同行看完后觉得比较实际,有共鸣,就托编辑部找我去讲课,在济南佳宝乳业,平生第一次给一百多个所不相识的同行做培训,面对台下黑压压一片,刚开始还真的略有紧张,培训后学员的热烈掌声和评价让我自己也吃了一惊——原来我在培训的行业能有这样的竞争力。之后口碑相传,课程渐多,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第一次给企业做咨询更戏剧性,同样也是源于媒体。2001年我曾出版了一本小书,后来被娃哈哈拿去印刷做内训教材,此“书”被华龙集团的一个业务员看到,复印了了一本拿回公司“献宝”,正值华龙集团在尝试终端渠道改革,对“书”中一些终端渠道管理的内容甚有感触,几个管理层传阅之际,华龙销售公司总经理陈君女士突然想起眼前这本“娃哈哈培训资料”的内容好像在一本书上看过……就这样因缘际会,促成我和华龙的第一次接触,在针对华龙全体销售人员做了两次培训之后,敲定2002年华龙集团的营销管理系统改革、城市渠道建立、内训教材建立系列咨询项目由我主刀,接下来2002-2003年我带着四个助手,从市调、诊断报告到方案初稿递交乃至样板市场亲自执行、最后方案出台、辅导跟踪,将近一年的时间我几乎成了华龙的全职员工。

今天我在营销顾问行业发展相对顺利,相比较不少同辈师兄弟,自己的工作环境、发展空间、学习机会等都优越许多。庆幸之余,有时也会自诘——在中国有十几年营销经历的人不少,为什么自己会那么走运?

回头看,其实偶然的背后有必然。

其一,大型跨国公司和内资企业从基层做起的十几年工作经历给我打下了专业基础。尤其在进入营销行业初期我曾经遇到过一些波折,在民营企业做大区经理后又进入外企从基层业代做起,如今回想:这四年最基层的一线业务操作经验非常宝贵,对我后来做销售管理的务实风格塑造,以及做营销顾问编写销售人员的培训教材时的针对性、可操作性有莫大的帮助;

其二,我有非常顽固地记录、总结习惯,十年来,读书笔记、工作日记从不间断,也正是这个原因,我现在写书、写教材都比较轻松。实际上我的创作源泉不是在康师傅、可口可乐接受的系统培训,也没有依托于哪个营销大师的理论,更多的源于我的几十本工作日记,源于自己这些年的心得体会、总结积累。现在每一次培训课结束时,我都会告诉学员“日经一事,必长一智,善于总结的人才会快速成长”,“勤于纪录,勤于总结,会使你的经历更有含金量,让你避免遗忘,更迅速的积累经验”

其三,受益于自己的动笔能力和媒体的支持,在做基层工作中时就经常不断作些总结和思考,落成文字在各种营销媒体发表,与《销售与市场》的合作从98年起到现在几乎从来未断过。一路走来积少成多到如今已有近百万字。也就是这个原因,在行业逐渐积累了些影响力,在无知无觉的被动状态下,接到顾问行业最重要的第一张订单。

2003年初,幸被《销售与市场》杂志聘为高级研究员,当时社长李颖生先生讲了一句话:“现在在营销上找个好的合作伙伴真难,专家们要么太理论,要么干脆是企业的一线经理,虽然贴近市场,但只会低头拉车,不会抬头看路,眼界太窄”。听罢,心中怦然一动:对了,我想我最大的幸运就是这些年我既在低头拉车,又在抬头看路。

“教书先生”的生涯里,也有不少同行对我的选择提出质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在此一并作答:

问:你以前在哪些企业的培训部任职?你有多少年的培训经验?

答:我在企业里一直在做销售,在培训部一天也没有呆过。专职的培训是从2002年开始,但培训经验至少有七八年——做为一名出色的销售经理,我几乎天天要给下属做培训。销售行业里常常有些人自我标榜“我这个人是会干不会说”,其实这是借口。做销售首先要做人的工作,对上要争取领导支持,对下要带好团队,对外要“摆平”客户,每一项工作都需要强的沟通能力。销售经理“能干不能说”充其量是一个班组长的水平,销售经理首先必须是一名出色讲师。

问:你的培训是否带有更多的个人经验色彩?您觉得这些年的市场销售游戏规则有没有在改变,你现在脱离一线做培训,会不会感到以前的经验是否会有过时的风险?

答:我的教材全是自己“原创编写”,课程框架脱胎于可口可乐、康师傅的营销系统,课程内容主要得益于自己十年来的个人摸索以及在各个企业培训时吸收学员的众家之长。坦率讲我的课程很难抹煞个人经验色彩,但同行相较,我并不觉得这是个缺憾,反而正是竞争力所在。

有没有过时的风险?当然有。十年间,中国的营销行业先后经历了“供销”、“大客户”、“赊销成灾”、“密集分销”、“坐商变行商”、“终端销售”,直到现在在逐渐形成“厂方执行预售制掌控销售网络,经销商开始向物流商发展”七个不同阶段。赊销、恶性冲货已从厂家共同头痛的营销“癌症”到现在成为正规企业的“历史故事”,大家面临新一轮的问题是如何提高物流效率,如何改进既有的销售队伍和经销通路更有效的跟国际大卖场打交道。

市场天天都在变,在变化的市场中,每一个人都是“新兵”,固守以往的经验一定会过时,如果我真的脱离市场站在讲台上讲三五年,也会沦为毫无价值的“理论家”,这一点是我培训顾问生涯里最大的压力和恐惧,我能做到的是以下几件事情,期望能够使自己长期“保鲜”:

1、 每一次培训后教材就修改、升级一次。教学相长,学员们的提问、小组讨论时的答案不断给我新的给养;

2、 及时充电,研习最新的营销书刊、参加同行优秀者的培训课程;

3、 定位于培训顾问,同时兼作企业的营销顾问,在亲自动手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同时让自己有机会重回市场一线。

4、 抵制诱惑,每个月给自己限制最高的培训天数,每个月最少读两本专业书刊,每一个培训企业都要经过详细的访谈、备课、再访谈修改、最后执行。培训师最大的误区就是“走红”之后天天讲课,没时间充电最后落个“伤仲永”的下场。

问:为什么你会更关注培训而非咨询项目?

答:作为营销顾问,仅从销售额和利润角度看,咨询项目一定比培训项目更有利。但笔者自己在企业的十几年体会是,管理是很难咨询出来的,一个企业的管理体系是有水土的,一定要熟知企业的土壤和气候,撒下合适的种子,浇水、施肥、矫形、渐渐的由表及里,慢慢生根长出来才行。

咨询方要真的对企业有所帮助,一定要全职投入企业半年以上,深入各个岗位和市场一线做调研,最好能亲自执行样板市场,用实践验证自己的方案优劣,之后才有可能对企业发生一些好的或者坏的影响。而以这种方法作咨询,耗时往往会在一年左右,时间和运营成本极高。除非你已经在这个行业里积累了很高的品牌价值,同时拥有相对低价的人力资源,否则咨询其实是一个在高道德成本高利润和高运作成本微利经营两种模式中作取舍的行业。

培训目前是一个正在快速膨胀的市场,需求大,真正能让企业满意的培训产品少,而且现在培训行业非常现实,不管你头上的光环有多大,学员在半小时之内就能辨认一个培训产品的优劣,品牌在这里的影响力未必很大。在这个浮躁的商业社会里,培训界的游戏规则尤其对新入行者而言,更简单直接、更彰显实力、也最公平!

问:你对今天的培训市场怎么看?

答:中国目前的培训市场还属于供不应求的阶段。讲师多,产品多,但消费者的抱怨和不满也很突出。培训行业的两大症结:一为实用性;二为安全性。

何谓实用性症结?——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强调培训课程要实战,也曾听过太多游戏为主、互动成风、理论宣导、案例成堆的课程,结果是上课激动,下课冲动,上市场之后不知道怎么动。其实销售人员不想听理论,也不想听太多商战故事,更不喜欢从早到晚互动做游戏,他们要的东西很简单:超市不让进店怎么办?冲货怎么打?员工填假报表怎么办?你告诉我怎么办?

何谓安全性症结?——不少学员一听要培训就很反感?为什么?现在在广州、北京、上海开的公开课大多数一个班都在30人以下,为什么?——大家经历了太多次的失望。花了很多的钱,花了很多的时间,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已经让他们厌倦。

如何把培训产品从理念宣导落实到动作分解,这对中国企业界和培训界而言是机会也是难题。推行培训零风险质量承诺(客户不满意就全额退费)的行业标准,这个行业才能更加成熟理性,才能真正激浊扬清。

《销售与市场》十年大庆之际,受邀讲讲自己十年营销生涯的感受,落笔成文之时,与当年走出校门踏入营销行业同样是炎热的仲夏,其间相隔整整一十二年,一路走来与《销售与市场》多多结缘,借此机会向老朋友道声谢问声好。

杂志社张老师约稿时提到让我在文章结尾是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仍在企业一线奋战的朋友讲几句“勉励之词”。这个题目着实让我愧不敢当,而且有些黯然——一直以为自己正值当年,怎么忽的变成“过来人”了?

惶恐之中,权做以下答卷:

基层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3篇

要做一个合格的医学工程师不单要有非常广泛的医学和工程等诸多方面的理论知识,更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医学工程师维修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1 善教益学,打好牢固的理论基础

现代化的医院如果只有一支理论扎实和技术过硬的医疗队伍,有一支训练有素和服务良好的护理队伍.而缺少一支能掌握现代高科技的医学工程队伍,要想创造成第一流的医疗水平是不可能的。作为一名医学工程人员,特别是从事医学设备维修工作的人员来说,掌握全面的理论知识是干好维修工作的首要的基础之一。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学校学习是第一步,在工作中边学、边干是根本。送出进修、再深造是锦上添花。

2 虚心请教,不怕苦与累,掌握维修技能

作为医学工程师的基本功之一是动手能力,要求其动手能力极强。维修工作是一项非常苦和累的工作,而且无名无利,在医院中经常将医学设备维修人员归于后勤部门.职称有技师类、工程类等,还有工人类的,往往使领导不够重视。有些医学工程师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技术上不求上进,怕苦怕累,一切向“钱”看,也是使领导不重视的原因之一。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工程师动手能力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动手能力是多方面的,设备的正常操作,眼明手快,听觉尖锐、嗅觉灵敏是基础,能从事电子、电气、管道、焊接、光学、机械等方面的基本操作。有些人能将机器打开,最后连复原都办不到。在医院搞维修和厂家不一样,各方面条件均受到一定的限制,许多对厂家是非常容易的事,在医院就很难,常常需要自己动手加工改造,或想方设法进行加工一些零件是常事,要求维修人员懂钳工技术等,所以说在医院搞维修比在工厂干维修更难、要求更高,更要培养动手的基本功。

应急处理是维修中经常碰到的,应急处理只能靠自己解决,也是最能考验一名维修人员理论知识和实际能力的最好的试卷。替代也同样是在医院搞维修的基本能力,如何、怎样替代是长期工作培养的,不是一时能成的,要通过理论上分析、研究,反复试验,利用工作经验总结,从而提高维修中的应急处理能力的。

3 全面开花,综合利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医学设备是用于人体的设备,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到人体特殊情况,在用医学设备经常碰到这样一种情况,临床医护人员讲该设备不能正常使用,而从工程角度检测该设备,又是一切正常。但进行人体记录干扰非常严重,无法进行描记。最后检查出是由于在屋顶上的高压线产生的大磁场造成人体严重的干扰。人体形态的差异,有时也能影响仪器的正常工作,因此仪器出现故障不能单从表面状态看,特别是生物电方面,更要从人这特殊载体、生理,联系到外界因素,综合分析、判断来解决。

我们要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和时间,尽可能的多学一些各方面的知识,对医学装备的知识均能有所了解,提高分析、判断故障的能力。不能全听厂家的意见,应多加思考,防止上当。

搞设备维修最困难的是,找出故障所在,但又无元件更换。此时,我们应该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打破常规,进行对症处理。掌握诸多方面的理论知识,将其运用到维修实际中,增加维修成功率,提高应急能力,减少支出。

4 立足日常工作,技术革新作出更大贡献